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2024-06-25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精选12篇)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1篇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风格恬淡,真如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尤为清新别致,引人遐思。羁旅他乡,又感世态炎凉,百无聊赖自然有思乡之情,“莫起风尘叹”而实际已叹之,只不过将要返乡的喜悦轻轻拨开了这点点愁思而来了听春雨的闲适心情。这首诗相比,尤其俊逸只恨知音少,无人能解将军白发征夫泪。悲凉却不凄苦,有男儿气慨。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2篇

【作品简介】《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

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3篇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均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 宋孝宗任命他权 (代理) 知严州 (现在浙江建德) 军州事。

《书愤》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 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 点明了诗中的“愤”字, 这愤懑之情贯穿全诗。颔联大气磅礴, 笔力雄健, 写值得纪念的两次抗金战役的胜利,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家卫国, 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可是投降派当权, 贪图安逸, 朝廷无意收复中原, 诗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其中的“愤”又是多么强烈。陆游不仅是诗人, 而且是战略家。“塞上长城”是诗人毕生的抱负,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 诗人只能徒然自认为是“塞上长城”, 对镜照看疏落的鬓发却早已花白。“空自许”, 与上文“世事艰”照应, 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出师表》真足以名传后世, 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尾联用典明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自勉, 渴望北征复国, 建功立业。诗人悲愤而不绝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淳熙十三年 (1186) 春天, 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 赴任之前, 先到临安 (今杭州) 去觐见孝宗, 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 职事之暇, 可以赋咏自适。”言下之意是, 你只管做好本职工作, 抗金之事不必劳烦。孝宗显然不想重用他。陆游素以国事为重, 以收复中原为志, 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素志不合, 但迫于“圣命”, 只得接受。《临安春雨初霁》便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成的。首联写世态心情既然薄得像半透明的纱, 为什么骑马到京城来, 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世味薄”表达对不能到抗金前线报国立功而知严州的失望, 下句透露了“客京华”的懊悔。住在小楼, 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 次日清晨, 深幽的小巷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一夜”, 暗示诗人因国事家愁, 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春雨”, 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卖花声里, 透出明艳生动的春光, 与诗人的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表达了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闲来, 在短纸 (小纸) 上写出斜行的草书, 晴窗下, 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玩味鉴别着茶的等级。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 但国家正是多事之秋, 消磨时光真是无聊可悲。书斋的闲适恬静, 正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与牢骚。穿着洁净的衣服不会由于风尘污染衣服而兴起叹息, 因为来得及在清明前回到家。回家即无恶浊污染。尾联是诗人自我解嘲, “到家”本非诗人之愿, 志不得伸, 故不如回乡。“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动悲愤之言, 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综上分析, 可形成以下六个方面的比较:

1.内容不同, 主旨相近

《书愤》内容上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 沉郁顿挫, 深沉蕴藉。首联因“世事艰”而“愤”。颔联写两次抗金斗争的胜利,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 而之后的多年投降派把持朝政却无意收复中原, 诗人因此“愤”。颈联写因怀才不遇, 岁月蹉跎而“愤”。尾联写烈士暮年, 壮心不己, 诗人在悲愤中自勉, 愿为收复中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整首诗, 句句是愤, 字字是愤。

《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恬静闲适生活, 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愤”之情同样贯穿全诗。首联因“世味薄”与“客京华”的落寞无聊而“愤”。颔联写一夜未眠的落寞情怀, 是“愤”。颈联写恬静闲适中不能抗金复国, 徒然消磨时光的“愤”。尾联写京中风尘恶浊, 志不得伸, 故不如回乡躬耕, 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2.风格不同, 主旨相近

《书愤》的意境变化为:沉郁 (1 句) ———雄浑雄放 (2、3、4 句) ———沉郁 (5、6 句) ———雄放 (7、8句)

杜甫《登岳阳楼》的意境变化为:沉郁狭窄 (1句) ———雄浑宽阔 (2、3、4 句) ———沉郁狭窄 (5、6句) ———宽阔 (7 句) ———沉郁狭窄 (8 句)

所以从意境变化上看, 《书愤》的风格, 近似杜甫。《书愤》的遣词造句及沉郁的思想感情又近似杜甫的《登高》:《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镜中衰鬓已先斑”和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沉郁之情何其相似, 《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阔又何其相似。

《临安春雨初霁》风格近似苏轼, 清新隽永, 优美自然。其风格特点均在于把个人的愁苦不得志隐藏于优美动人、富于情趣的描写之中。《临安春雨初霁》的主旨同样抒发的是不能抗金复国, 壮志未酬的忧愁与悲愤之情。但所写景物恬静闲适, 表面看人物心境轻松愉悦, 却在背后, 藏着诗人的壮志未酬的落寞情怀与悲愤之情。一夜未眠听春雨, 因国事家愁。春光明艳也与诗人的落寞情怀形成对照。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 对胸怀抗金大志的诗人来说, 更是无聊而可悲。苏轼的《赤壁赋》写道:“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窃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些文字写得优美动人, 饶有情趣。但含而不露, 意在言外, 深沉的感情融于优美的景物描写之中, 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山头斜照却相迎”同样是富于情趣的, 却寄寓着作者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

3.标题不同, 主旨相近

“书愤”者, 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书愤》的标题直接点明诗歌的主旨是抒发不能收复中原的忧愤之情。《临安春雨初霁》的标题只告诉读者京城杭州雨过天晴, 春光明媚。读者需欣赏完诗歌后, 才能体会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恬静闲适生活的背后是消磨时光、志不得伸的无聊与可悲, 诗歌主旨同样在于抒发壮志难酬的惆怅与忧愤。

4.意境不同, 主旨相近

《书愤》的意境是:沉郁雄浑顿挫;《临安春雨初霁》的意境是:明艳恬静闲适。其主旨都是抒发抗金大业难酬的忧愤之情。

5.表达技巧不同, 主旨相近

《书愤》的表达技巧之一是虚实相济。前四句是回忆往事, 为虚;后四句着眼现实, 为实。前后对比, 虚实相衬, 相得益彰。其二是用典。“塞上长城”句, 诗人用典明志,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 两鬓先斑。尾联亦用典明志。诗人以诸葛亮自勉, 表明至死不忘收复中原之志。同时借古讽今, 借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 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临安春雨初霁》颔联、颈联在表达技巧上可算是以乐景衬哀情, 也可算是以恬静闲适的生活对比衬托落寞无聊的心境。“素衣莫起风尘叹”中的“风尘”可算是一语双关, 既指羁旅风尘之苦, 更寓有官场政治恶浊之意。“风尘”亦可象征官场的污浊。

6.主旨相近, 同中有异

两首诗均抒发不能报国立功、收复中原的忧愤之情, 但同中有异。《书愤》尾联表明渴望效法诸葛亮, 施展抱负, 悲愤而不绝望。《临安春雨初霁》写于宋孝宗召见诗人之后, 作者彻底看清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 也彻底看清宋孝宗根本无意重用他, 所以诗歌尾联抒发的是意欲辞严州知州不就职而回乡躬耕的忧愤之情。比起《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的牢骚更甚, 诗人内心极为失望。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4篇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均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中的“愤”字,这愤懑之情贯穿全诗。颔联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写值得纪念的两次抗金战役的胜利,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家卫国,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可是投降派当权,贪图安逸,朝廷无意收复中原,诗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其中的“愤”又是多么强烈。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塞上长城”是诗人毕生的抱负,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诗人只能徒然自认为是“塞上长城”,对镜照看疏落的鬓发却早已花白。“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出师表》真足以名传后世,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尾联用典明志,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杭州)去觐见孝宗,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言下之意是,你只管做好本职工作,抗金之事不必劳烦。孝宗显然不想重用他。陆游素以国事为重,以收复中原为志,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素志不合,但迫于“圣命”,只得接受。《临安春雨初霁》便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成的。首联写世态心情既然薄得像半透明的纱,为什么骑马到京城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世味薄”表达对不能到抗金前线报国立功而知严州的失望,下句透露了“客京华”的懊悔。住在小楼,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一夜”,暗示诗人因国事家愁,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卖花声里,透出明艳生动的春光,与诗人的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闲来,在短纸(小纸)上写出斜行的草书,晴窗下,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玩味鉴别着茶的等级。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但国家正是多事之秋,消磨时光真是无聊可悲。书斋的闲适恬静,正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与牢骚。穿着洁净的衣服不会由于风尘污染衣服而兴起叹息,因为来得及在清明前回到家。回家即无恶浊污染。尾联是诗人自我解嘲,“到家”本非诗人之愿,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动悲愤之言,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综上分析,可形成以下六个方面的比较:

1.内容不同,主旨相近

《书愤》内容上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首联因“世事艰”而“愤”。颔联写两次抗金斗争的胜利,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而之后的多年投降派把持朝政却无意收复中原,诗人因此“愤”。颈联写因怀才不遇,岁月蹉跎而“愤”。尾联写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诗人在悲愤中自勉,愿为收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首诗,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恬静闲适生活,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愤”之情同样贯穿全诗。首联因“世味薄”与“客京华”的落寞无聊而“愤”。颔联写一夜未眠的落寞情怀,是“愤”。颈联写恬静闲适中不能抗金复国,徒然消磨时光的“愤”。尾联写京中风尘恶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2.风格不同,主旨相近

《书愤》的意境变化为:沉郁(1句)——雄浑雄放(2、3、4句)——沉郁(5、6句)——雄放(7、8句)

杜甫《登岳阳楼》的意境变化为:沉郁狭窄(1句)——雄浑宽阔(2、3、4句)——沉郁狭窄(5、6句)——宽阔(7句)——沉郁狭窄(8句)

所以从意境变化上看,《书愤》的风格,近似杜甫。《书愤》的遣词造句及沉郁的思想感情又近似杜甫的《登高》:《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镜中衰鬓已先斑”和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沉郁之情何其相似,《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阔又何其相似。

《临安春雨初霁》风格近似苏轼,清新隽永,优美自然。其风格特点均在于把个人的愁苦不得志隐藏于优美动人、富于情趣的描写之中。《临安春雨初霁》的主旨同样抒发的是不能抗金复国,壮志未酬的忧愁与悲愤之情。但所写景物恬静闲适,表面看人物心境轻松愉悦,却在背后,藏着诗人的壮志未酬的落寞情怀与悲愤之情。一夜未眠听春雨,因国事家愁。春光明艳也与诗人的落寞情怀形成对照。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对胸怀抗金大志的诗人来说,更是无聊而可悲。苏轼的《赤壁赋》写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些文字写得优美动人,饶有情趣。但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优美的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山头斜照却相迎”同样是富于情趣的,却寄寓着作者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

3.标题不同,主旨相近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书愤》的标题直接点明诗歌的主旨是抒发不能收复中原的忧愤之情。《临安春雨初霁》的标题只告诉读者京城杭州雨过天晴,春光明媚。读者需欣赏完诗歌后,才能体会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恬静闲适生活的背后是消磨时光、志不得伸的无聊与可悲,诗歌主旨同样在于抒发壮志难酬的惆怅与忧愤。

4.意境不同,主旨相近

《书愤》的意境是:沉郁雄浑顿挫;《临安春雨初霁》的意境是:明艳恬静闲适。其主旨都是抒发抗金大业难酬的忧愤之情。

5.表达技巧不同,主旨相近

《书愤》的表达技巧之一是虚实相济。前四句是回忆往事,为虚;后四句着眼现实,为实。前后对比,虚实相衬,相得益彰。其二是用典。“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两鬓先斑。尾联亦用典明志。诗人以诸葛亮自勉,表明至死不忘收复中原之志。同时借古讽今,借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临安春雨初霁》颔联、颈联在表达技巧上可算是以乐景衬哀情,也可算是以恬静闲适的生活对比衬托落寞无聊的心境。“素衣莫起风尘叹”中的“风尘”可算是一语双关,既指羁旅风尘之苦,更寓有官场政治恶浊之意。“风尘”亦可象征官场的污浊。

6.主旨相近,同中有异

两首诗均抒发不能报国立功、收复中原的忧愤之情,但同中有异。《书愤》尾联表明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悲愤而不绝望。《临安春雨初霁》写于宋孝宗召见诗人之后,作者彻底看清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也彻底看清宋孝宗根本无意重用他,所以诗歌尾联抒发的是意欲辞严州知州不就职而回乡躬耕的忧愤之情。比起《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的牢骚更甚,诗人内心极为失望。

不能知人论世,并细心玩味、深入探究诗的内容,就可能发现不了《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虽然在诗歌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其主旨却有极大的相似性。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鉴赏 第5篇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鉴赏,快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临安春雨初霁⑴

世味⑵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⑶京华⑷?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⑸明朝⑹卖杏花。

矮纸⑺斜行⑻闲作草⑼,晴窗⑽细乳⑾戏分茶⑿。

素衣⒀莫起风尘叹⒁,犹及清明可到家。

词句注释

⑴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⑶客:客居,原作“驻”,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

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校按:分茶指宋人饮茶之点茶法,乃将茶置盏中,缓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搅动,无何盏而现白色浮沫,即所谓细乳。

⑿戏,原作“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白话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全诗鉴赏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居五年,更是远离政界。所以诗的开头就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世情既然如此浇薄,何必出来做官?所以下句说: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6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解析: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日益明了。春天,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今浙觐见皇帝,在西湖边客栈听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是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写得更为含蓄深蕴,虽然用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陆游客居京华,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睛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睛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聊而可悲!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和艺术表达的美。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2、领会诗文描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诗句本身的美。难点:

由诗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大家看这幅画:“杏花春雨江南”(展示图片)

云霞一般的杏花,烟雾一样的春雨,如果这时我们身处杭州,身处这幅画中,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一定是很惬意很开心的吧!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古人,就在杏花春雨的杭州,却是一肚子的牢骚和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临安春雨初霁》,答案就在这首诗里。

2、朗诵并释义: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3、知人论世:

如果只看诗的字面意思,我们一定是一头雾水,诗人罗嗦了这么一大堆,究竟他想说什么呀?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陆游其人,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1.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诗坛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整理出资料,一会儿由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讨论用时2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是老师的准备的资料,大家参考一下(PPT)

知道了陆游是个什么人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就是创作背景。2.陆游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和写这首诗时作者的情况。

请大家看看自己手头的资料和老师幻灯片上的资料,看完后自己再把这首诗默读一遍,思考一下(2分钟)

4、深入解读:

大家齐读一下首联,3.两小句,陆游一句感慨、一句发问,大家分析一下,他在感慨什么,问什么?(PPT)

答案就在这儿: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诗人一心北征,一雪国耻,可事实是什么?是将军不占空临边,贵族不思北进,厩马肥死弓断弦啊!作者能不痛苦么?他痛苦极了,但是皇帝不痛苦,给了他一个闲职,他现在呆在临安,是既无聊又苦闷,一天比一天难熬。

但诗人不幸诗家幸,4.这首诗的名句是哪句?为什么它会成为名句?(PPT)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图片)

美么?诗句比画还要美。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形象而有深致。另外,我们要注意一个词“一夜”,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他的时间很难熬,我们来看看颈联,5.为了打发时间,他做了那些事情?(PPT)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写写草书,喝喝茶,就是这样打发光阴。这里说“闲作草”,是用了一个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

“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6.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清茗,我们来看尾联,说说这样的清闲是作者想要的么?(PPT)这看起来极闲适恬静的境界,背后却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所以才有了最后两句,诗人已然无法忍受这种不能作为的生活,他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5、理解陆游:

除了这首诗,我们还学过陆游的《书愤》、《示 儿》、《卜算子·咏梅》等等,7.大家喜欢陆游的诗歌么?为什么?

(学生们发表意见,2分钟)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放翁就是陆游。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可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自豪。

同时,在艺术成就上也非常优秀。他的对仗常常能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致雕琢。刘克庄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陆游的功力可见一斑。

6、作业设计:

1、熟记整首诗歌,体会诗句之美,以及诗里的思想感情。

2、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8篇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就是一首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学生初读此诗,在自由赏读环节,对主体情感的认识会有偏颇:有的认为抒发了重新被起用后的喜悦之情;有的认为表达的是对人情世味有了清醒认识之后,想要回家过闲适生活的愿望;有的认为是体悟到世态炎凉后,想要及时行乐的思想。究其原因,大多是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联的解读存在误解造成的。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查阅了陆游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等相关资料,让他们做到知人论世,把握住作者的主体情感,透过景象细加玩味,真正体会到以乐写哀的精妙之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住在烟雨江南西子湖畔雅致精巧的阁楼上,夜晚隔着竹帘聆听着润物细无声的潇潇春雨,在淅淅沥沥的声响中幻想着经此春雨洗涤,悄然绽放的红杏,似乎听到明日清晨在幽深的小巷里传来了“卖杏花来喽”的悠悠叫卖声。这两句画面感极强,意境极美,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有身临其境之感。“春雨”“杏花”无不是美的事物,无不透出春的生机,然而作者是否就在借此传达一种对美妙春色的喜爱之情呢?很显然不是。此时的陆游已是六十二岁,花甲之年,少年时“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纵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气壮如山的志向已被偏安一隅屈膝求和的南宋小朝廷扼杀殆尽。虽然“青衫犹是鹓行旧”,怎奈“白发新从剑外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却只能“塞上长城空自许”,罢官后在家乡山阴赋闲。虽然这一年春,被起用做严州知府,然而从皇帝“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的话中看出,严州知府只是一个闲职,与陆游恢复中原的大志相悖。梦里都是“直斩单于衅宝刀”,现实却是“谁料如今袖手看”,这就像一个战士无仗可打,一个先生无书可教,一个农民却无田可种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绝望啊!悲哉悲哉!

可以想见在西湖客栈里等待皇帝召见的陆游,是怎样的郁闷压胸、愁绪满怀。饱经了世事沧桑,看透了人情薄如纱翼,世态炎凉如寒水,又何来的半点喜悦?一夜春雨正说明诗人情绪淤积心头,无法排遣,以至于辗转反侧,整夜未寐,潇潇春雨便成了唯一与之相伴的知音,内心何等凄苦,杏花虽美无绪去赏,反添其乱,又是何等焦灼。此时的陆游已淡去了早年的几多慷慨雄壮,归于平静,但是这种表面的平静实际上蕴含着更为沉郁的潜流,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景色越是幽美,情感就愈加沉郁。

有了以上的分析,颈联就很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学生在前面的手法分析基础上和情感氛围的感染下做到了很好的赏析。“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不知召见在何日,不知何处打发光阴,百无聊赖之际信手在短小的纸上做起了颇为费时的草书,对着窗外明媚的春光随意品鉴着茶香。看似极闲适中却藏着无尽的人生感慨和满腹的委屈牢骚。所以,在尾联中陆游压不住的激愤终于喷薄而出,自嘲自己只是一介素衣,不必再有什么“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感叹,既然误落尘网,世态炎凉,报国无门,意不得舒,何不趁早归家,躬耕南亩?从不留恋都市繁华,从不图个人安逸,却偏偏要置身其中,又不得脱身,这是怎样的一种内心煎熬和痛啊!痛哉痛哉!

此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陆游,崇高的爱国形象也呼之欲出,让我们感知他那郁结心头终不得发的深沉痛楚,肃然起敬,潸然泪下,精神提升。学生在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同时,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由此看出,以乐景写哀情,确实倍增其哀,收到了摄人心魄的文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手法,以便在以后诗词鉴赏的过程中熟练运用,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性作业:请在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一些运用以乐写哀手法的句子,并进行简要赏析。以下为部分学生赏析示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出征之日,与家人离别,想到此日一别,不知何日是归期,心里满是依依不舍之情,充满感伤,可眼前却是依依杨柳在风中舒展,而此时却要离别。在征人眼里,这明媚的景象,别后再不能与亲人共赏,在风中飘扬的杨柳枝条,千丝万缕也成了挽留的臂膀,此时怎能不黯然神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今日别过,纵是良辰美景,已无人共赏,一腔心事已无人可诉,从此不再有赏心乐事,一切成为虚设。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阵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柳色也格外清亮,一切都令人身心舒畅,可是此时却要送友人去远方,折柳赠别,倍加伤感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儿怒放,鸟儿鸣啭,本是自然准备的美景以取悦人们。而杜甫面对国破家亡,心中悲苦,移情于物,也是花开含泪,鸟鸣惊心。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9篇

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疏通这首诗的文意,体会诗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2.引导学生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二、学习要点

1.鉴赏《临安春雨初霁》。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诗的鉴赏方法。

三、作者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

陆游出生于战乱年代,他出生的第二年赶上靖康之乱,随他的父陆宰离开中原。他小的时候受父辈们熏陶,关心国事,?很早就立下了击退胡人,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免职。但陆游的爱国情怀始终没有改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是最有力的证明。

陆游的生活经历: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其间,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迈的军营生活的激发,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奔放的风格。至此,他的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最能体现陆诗雄放风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错刀行》、《胡无人》、《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关山月》、《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等都写于入蜀从军以后的十年间,说明陆游诗的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陆游与江西诗派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师从曾几,又私淑吕本中,受曾、吕二人的影响较深。(其中包括爱国思想的熏陶和艺术创作上的影响)然而陆游虽然从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中获得了增进艺术修养的启示,他在早年写诗的时候也曾仿效过黄庭坚、吕本中等江西诗人的风格,可是他的艺术个性和才力远远超越了江西诗派。他很快超越了曾几、吕本中等师辈的成就,并以明朗瑰丽的语言、奔放磊落的情调和江西诗风的作品区别开来。

除了借鉴江西诗派以外,陆游还广泛地学习前代的优秀诗人。在陆游很欣赏的古代诗人有屈原、杜甫,国家多难,报国无路,共同的遭遇使陆游与屈、杜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于半壁江山,陆游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使陆游非常苦闷,他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安慰和解脱。于是本质上属于写实性质的陆诗却时常需要借助浪漫幻想的表现方式,而李白那种独往独来、飘逸轻狂的人生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艺术构思也就成为陆游倾心学习的对象。因此,陆诗中既现实主义的特点,又运用浪漫主义的技巧,将两种诗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此外,岑参和陶渊明也受到陆游的重视。在陆游心目中,岑参是仅次于李、杜的唐代大诗人。这显然是由于岑诗多写边塞奇丽风光和军营的豪壮生活,正与陆游所向往的从军生活情趣一致。当陆游退居山阴农村后,陶渊明恬淡的生活态度和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又成为他仿效的典范。兼收并蓄,杂去百家的学习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四、作家作品

1.作品概述

陆游一生勤奋创作,流传至今的诗就有九千四百多首。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

其中爱国题材的作品有: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

《金错刀行》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关山月》诗中假托一位老战士之口,痛责统治者一纸和议抛弃半壁江山、苟且偷生贪图享乐的无耻行径,倾诉了爱国将士和沦陷区人民的满腔悲愤。这正是南宋中叶沉闷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流传,是一首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诗人将个人的遭遇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这种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

其中描写日常生活题材的诗有:

《游山西村》赞美宁静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

《临安春雨初霁》抒写以京华红尘的厌倦,但对江南春雨和书斋闲适生活的描写却优美动人。

《沈园》二首,写出诗人故地重游,怀想亡妻唐婉所做的爱情诗歌,教案《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陆诗中爱情诗的数量虽少,但此二首是难得的精品。

2.重点作品

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陆游的七言古体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既有李白的飘逸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形成独特的诗风。如《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晶偏傍僧窗明。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豪竹哀丝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空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故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陆游的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陆诗的对仗常常能做到一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样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如《夜泊水村》: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的七绝笔致流传,情韵深永,《剑门道中遇微雨》是其代表作: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悲愤的情绪出之以清丽流转的字句,情致深婉,颇有唐人绝句意境回归的迹象。

五、本文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此时他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诗中描写的是江南的春雨和书斋的闲适,寄托的是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京华红尘的厌倦。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听录音,体会诗意。

学生自读,教师注意点拨。

2.课文分析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七言律诗是陆游62岁在临安所作,诗中写了江南的春夜,通过杏花春雨,表现了临安的独特风光,抒写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京华红尘的厌倦。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世情既然如此浇薄,何必出来做官?所以下句说: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是指卷面不高的绢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睛窗”,“细乳”即是茶中的精品。“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睛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3.课文难点讨论

《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是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4.相关评论

①清末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②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对陆游继承杜甫的传统给予高度评价:“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③明末袁宗道《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称赞陆诗“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

此外,缪钺《论宋诗》、《诗词散论》,朱东润《陆游传》,游国恩、李易《陆游诗选》,钱钟书《宋诗选注》,程千帆《宋诗精选》等都有对陆游及其作品的评论,希望学生可下阅读。

4.翻译

世态人情近年薄如纱,谁让我骑马到京城来做客呢?

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

闲来无事在卷面不高的绢纸上歪歪斜斜地书写草书,天晴了,在窗前品着茶中的精品。

京城风气虽坏,但不能染黑我的素衣,赶在清明前我还可以回趟家。

七、练习

1.选择题

下列哪首诗不属于陆游的七言古诗()

a.《秋兴》 b.《关山月》 c.《夜泊水村》 d.《长歌行》

答案:c(七言律诗)

2.填空题

陆游字 务观,号 放翁,是 南宋 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与 杨万里、范成大、尤褒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主要代表作有 《关山月》、《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等。

3.翻译题

请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译成现代文。

译文: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

4.简答题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

“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场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的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自己的落寞情怀。

八、研习与思考

1.清人贺裳评价陆游诗歌曰:“一诗中必有一联致语,如雨中草色,葱翠欲滴。间出新脆之句,犹十月海棠,枯条特发数蕊,妖艳撩人。亦时为激昂磊落之言,颇有祢衡塌地来前,嵇康扬锤不辍之态。”(见《载酒园诗话》)请结合《临安春雨初霁》说说贺评是否切当。

答:贺裳三句话分别针对诗歌的领联、颈联、尾联而发,贺氏用比喻的方式道出了他读陆游诗歌的体会,抓住的是每一联最为突出的特色。其实每一联的内容和内含的感情并不如此单一。

2.阅读陆游《游山西村》诗,并结合《临安春雨初霁》的学习体会,为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文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10篇

小雨初霁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

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11篇

梅雨初霁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梅雨忽已过,松风来飒然。

吟多锦囊富,影瘦角巾偏。

客祝加餐饭,儿忧少睡眠。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第12篇

秋雨初霁试笔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墨入红丝点漆浓,闲将倦笔写秋容。

雨声已断时闻滴,云气将归别起峰。

斜日半穿临水竹,好风遥送隔城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相关文章:

临安经济05-17

美丽的临安作文05-25

临安历任市委书记07-21

上海到临安三日游07-29

杭州市公积金临安07-16

临安招商引资调研报告03-01

临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03-01

临安市规划建设局局长03-01

诗春雨赏析范文05-24

临安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圆满结束05-14

上一篇:读书活动教案下一篇:我的老师的450字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