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感人人物有谁

2024-06-18

中国十大感人人物有谁(精选6篇)

中国十大感人人物有谁 第1篇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事迹介绍】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事迹介绍】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事迹介绍】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事迹介绍】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事迹介绍】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事迹介绍】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事迹介绍】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事迹介绍】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中国十大感人人物有谁 第2篇

在2016过去的岁月里,全国民众评选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公民,他们无私、伟大、奉献、富有爱心,你们在2016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中,感动人物花落谁家,我们慢慢来看。

【磨刀老人吴景泉】

【颁奖词】【高洁卓不群】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不凡的坚守张宝艳、秦艳友】

【颁奖词】【阳春布德泽】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铁榔头教练郎平】

【颁奖词】【雄心志四海】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诺贝尔科学家屠呦呦】

【颁奖词】【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颁奖词】【弦歌感人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大国工匠徐立平】

【颁奖词】【大国多良材】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化缘校长莫振高】

【颁奖词】【化作光明烛】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男神军人大学生官东】

【颁奖词】【天下英雄气】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心底无私当村官买买提江bull;吾买尔】

【颁奖词】【盛德表一乡】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bull;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middot;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卖唱养孤儿王宽】

【颁奖词】【君子抱仁义】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年度中国十大公关人物 第3篇

丁惠敏,中国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专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中华老字号品牌委员会主任、商务部保护与促进中华老字号专家委员会专家。

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省司法厅所属中心医院工作。所学专业和从事职业尽管与文学无关,却没有影响她对诗歌的热爱。1982年,丁惠敏用参加工作后的全部积蓄核元钱,同其他同仁一道完成了著名诗人汪静之老人的夙愿:恢复已经停社已久的“湖畔诗社”。她也有幸成为了“湖畔诗社”的第一位女社员,是当时文坛著名的西湖女诗人。

1994年,丁惠敏创建了“丁田工作室”和“九州文化”两个品牌,开始研究品牌规划及商业文化。同年策划的“百名作家与百名犯罪少年爱心大恳谈”活动,在当时轰动全国。

进入新世纪以后,丁惠敏的潜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0年春节,她与文化部民族文化发展中心、全国文联共同策划了“中国首届优秀社火大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添加了第一把热火;2004年,又策划了中国(杭州)第二届商铺博览会、“中国首届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和“中华老字号百年品牌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

在杭州旧城改造中,一些老字号将被拆迁时,由于丁惠敏积极奔走呼吁,使得许多老字号得以幸存和保护。

丁惠敏于2002年成立了杭州老字号企业协会并担任秘书长。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民族品牌的社会组织,她依靠一批有识之士,同心同德,先后建立了中华老字号的五个服务平台:品牌规划发展中心、会展活动发展中心、文化传播发展中心和中华老字号网站等。她积极促成杭州市政府老字号领导协调小组,并出台了保护和振兴杭州老字号的若干意见。

让丁惠敏倍感欣慰的是,全省已有近300家老字号成为协会会员。杭州市政府认定了首批78家杭州老字号品牌,浙江省政府认定了首批168家浙江老字号品牌,另有38家老字号获得2006年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品牌。

几年来,协会完成了《浙江老字号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报告,参与起草制定了多项有关老字号维权、商标注册等政策条例,其中《保护和发展浙江老字号的暂行办法》,作为议案递交给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这也是首个关于保护和发展老字号产品的立法议案,为老字号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协会还积极推动《杭州市老字号保护规划》的出台,受到商务部、文化部和建设部的重视。为省政府等16个厅局出台《关于促进浙江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奠定了基础。

王光军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

王光军,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劳动经济专业,经过多年的企业工作实践,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经济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专业技术资格。

2001年4月11日,王光军挂牌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省诺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王光军便对公司进行了创新性定位,确定公司发展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稳健发展”的企业战略,顺应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趋势,使企业协调、稳健地成为区域性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

2001年开始,总经理王光军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本地首次引入劳务派遣的用工概念,引领河北省劳务派遣事业蓬勃发展,并迅速形成规模产业。

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中,王光军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并且不断锤炼和提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思路,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前瞻性的眼光分析、开发和操控市场。

经过多年的运作,诺亚公司目前已成为河北省规模最大、运营最规范、业务种类最齐全、服务最完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在劳务派遣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本地人力资源外包领域的旗舰。

劳务派遣业务日趋成熟和完善之后,为进一步发挥公司服务职能,王光军又将现有服务资源做了统一的整合,在原有劳务派遣、委托招聘、职业培训等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前沿需求,创新开发出HR服务外包业务项目,使得客户企业可以排除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将非自身核心领域而又非常主要的人力资源外包,也即“专家专用”或“做自己做的最好的,其余的让别人去做”,从而使企业行为变得更具效率,更富竞争力。经过初步实践,客户反响较好。

在经过市场的不断考验和实践之后,王光军已赫然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人力资源外包领军人物。

长期以来,王光军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兢兢业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多年来多次受到省、市、区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奖励和表彰。2009年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公司成为中国劳务派遣诚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全国理事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获证单位(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他被员工戏称为具有思想力感召力的“老帅哥”;被客户称为思想敏锐善于创新、专注客户价值且极具亲和力的顾问朋友专家;被专家称为观念前瞻文化自觉、将服务文化深植到底的儒商;被社会称为以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创建文化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企业、着力提升文化服务贡献度的企业家。

田力文中国照明学会新能源照明专委会秘书长、《新能源市场》总编

田力文,新能源市场杂志社总编,为推动新能源照明行业发展,担任了新能源照明委员会秘书长,挑起了行业发展策划人的重任。他在新能源行业从业10余年,在此期间,他编撰行业大型工具书两部,参编标准多项,创办或改版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10余种,策划、组织行业大型会议、活动20余场(次),发表论文、专业报道等300余篇,推动大小项目建设20余项,还获国家专利20余项。

为维护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长期从事新能源媒体工作的田力文,将自身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借助中国照明学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设立了两个学会共管的二级社团机构——新能源照明委员会。以这种创新模式推动行业发展,是社会团体工作在经济领域的一大突破。

为推动太阳能光伏照明光源的产品质量快速提高,他组织编撰了《太阳能光伏照明手册》大型工具书,自己亲自担任主编。书中收录了国内外太阳能光伏照明用各类电光源产品,相应的光源附件产品,含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等约40万字,成为行业第一部全面介绍太阳能光伏(包括风光互补)照明原理与技术、装置与主要部件性能、施工与管理的大型工具书。

田力文还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30余人组成编委会,编撰和出版科普类型的两本《手册》,成为行业研发单位、生产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成为标准宣贯、技术资质考核培训的辅助教科书。两本《手册》的出版,确立了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学术地位。

为了推动我国的新能源照明企业与产品走向世界,田力文特别策划组织了“中-阿-非新能源合作论坛”。论坛本着交流、友谊、合作的宗旨,搭建了中国增强与阿拉伯、非洲人民友谊的桥梁,成为中国新能源产品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成为阿拉伯、非洲各国新能源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沈家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公关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国高层决策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和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联合顾问,中国国际公关协会顾问,江苏省国际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1991年,首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

1997年,国家人事部表彰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沈家模教授著书100余部,论文260多篇,是“情报心理学”和“公关信息学”两个新学科的创立人。曾应邀去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高等学府讲学。

担任国际公关协会中国区主席十多年来,沈家模教授参加了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马来西亚、印度、芬兰、巴西、土耳其、荷兰、丹麦等世界各地召开的国际公关协会大会和年会,足迹遍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公关与国际接轨、与各国公关界的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沈家模教授应邀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传记协会出版的《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世界五千人物传》等多种世界名人录,应邀为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和总主任代表,美国传记协会的顾问,学术委员和主任代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美国《世界日报》、《美东时报》、《晨报》、英国电台、电视台及墨西哥电台、电视台等世界各国五十多家媒体都曾对沈家模教授进行了报道。

李兴国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行业标准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兴国,1953年生于北京,法学硕士,是中国最早以公共关系专业评上的教授,“感受经济学”创始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现代广告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唯一的公共关系精品课程主持人,任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评委会副主任,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品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被《中外管理》、《中国策划》等杂志誉为“中国公关三杰”,荣获“世纪策划英才奖”、“2000年最具影响力的优秀策划人”、“中国十大策划人”等称号。是“中国公关锋线三栖行者”。

李兴国主持和参与策划国际国内公关广告活动百余项,导入CIS组织识别系统约76家;是“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城市形象系统(CIS)设计及其舆论导向》(编号01BJBCS013)、“十一五”规划《国际大都市视觉指引系统》(06BaZH021)项目负责人。

李兴国主编、参编、翻译的著作有40余种,其中《公共关系实用教程》、《公关礼仪》等部级规划教材7种;《感受经济学》、《感受经济学十定律》、《CIS组织识别系统的创新与研究》、《CIS与名牌战略》等中英文论文100余篇,600余万字。

李兴国参加了国内几乎所有关于公共关系教学、公关理论、公共实践的重大创建活动,成为中国公关界的领军人物。

他擅长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提出“感受经济学”、“广义公关创造学”、“信息六度策划法”、“全信息策划法”、“公关策划的起点与评估公式”、“企划型公关”、“AI的概念和CIS的五要素说”、“公关定义的逻辑方法与五层次说”、名牌战略的“四名五度、金字塔理论、冰山效应理论”等引起社会关注。

他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清华、北大、人大、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EMBA和企业家高级培训班演讲授课。被誉为“全国讲课最好的公关教师”。是在《公关世界》开设过专栏的仅有的两位专家之一。

实践中,他善于逆向思维,常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以万能输血者的热情,系统科学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利器,为企业补上‘木桶的短板’,使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市场是第一原则,应站在企业的立场与企业共荣辱”是他在公关咨询策划中始终信守的理念。

李兴国是公关行业的多面手,在专家团中经常担任“堵枪眼”的角色。在这些策划中,他把系统科学、创新思维、公关意识、文学功底、艺术美感、辩证方法与市场原则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他成为新型的教书、科研、咨询“三栖公关人”。

陈春香港中威联合体董事局主席

陈春,香港中威联合体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世界和平策进会名誉会长、联合国世界和平协会上海分会会长(筹)、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名誉会长、世界人生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化协会副会长。

陈春出身航运世家,为民国初期一代船王陈顺通之孙。对祖国大陆,他始终秉持着拳拳爱心。1985年,他组织海内外56位著名律师成立中威律师团,向日本政府索赔被骗租去的两艘巨轮,引发震惊中外的中威船案。陈春说,“中威”与日本缠诉50年,争的已不是两艘船的问题,而是对国家民族的交代。1989年,他在上海捐建孔子铜像,得到邓小平同志的赞赏。1992年,为支持内地“希望工程”,陈春在香港组建了“爱心文化代表团”,并率团在台湾演出,收益全部捐献给大陆的贫困儿童。至今,陈春已在大陆创办合资合作企业18家。

陈春自诩一生只从事了三件大事:(1)、经济上抗日;(2)、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尽力;(3)、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孔子学说,进行人体科学研究。

陈春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回到上海,在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威与两岸三地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合作,创办了金融投资咨询中介服务公司,并为香港中威集团精选投资合作项目。“中威”曾在深圳主持召开了“资讯互通、金融互补、投资互助、贸易互利”的四互会议,以中威旗下的中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先锋,筹组“中威联合体”重返大上海,运筹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医药、科研等国际联合发展体系及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陈春是儒商大会的组织者和创始人。

在陈春的倡导和组织下,纪念孔子2560年诞辰系列活动暨儒商大会,于2009年12月31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罗隽英联达奇(北京)国际工程顾问公司总经理、博士,北京奥运主要场馆及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工程设计管理师

罗隽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热爱文学、艺术,学习绘画。1980年考入武汉工业大学,考虑到可以利用绘画特长,父母为他选择了城市规划专业。就这样,罗隽偶然地走进了建筑的世界。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培养了他对建筑学的热爱。1985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攻读建筑学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在大学里任教,同时做建筑设计。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项目大量增加,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从前在小项目中,建筑师往往占据了领导地位,当越来越多规模大、技术复杂的工程启动后,项目经理开始由工程师担当。并且很多国内大型项目的项目经理都是外国人,项目管理专业在中国非常缺乏。看到这种情形,罗隽意识到建筑师要保持在团队的领导地位,缺少项目管理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于是,罗隽决心出国深造并申请到英国政府ORS海外研究学生奖学金。1994年,罗隽进入了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攻读项目管理博士。

在攻读博士的第二年,罗隽就获得了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的首届研究论文国际竞赛第二名和皇家特许建造学会颁发的1997年度“创新与研究”成果奖章。1995年、1998年两次获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资助,应邀回国参加“中国科协第二、三届青年科学家年会”并宣读论文。1996年底,获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短期回国资金资助,回国做短期研究工作。在英国留学期间,罗隽在国际承包——建筑合资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其成果丰富了国际合资企业理论在建筑业领域的理解,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对项目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及成功的市场进入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

近25年的职业生涯,使罗隽具有丰富的在英国、北美和中国工作的工程经验,他的综合型的优秀学术和职业背景使其面对一个大型项目时,既能从宏观策略方面考虑项目与区域、城市的复杂关系,又能从微观上处理和把握项目的细节甚至构造方案。自1988年以来,罗隽在各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被数家学术期刊邀为荣誉编委。近十年来,他成功参与和领导了众多大型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建设,多次获得国际设计竞赛奖。2009年5月,又获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和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方案国际竞赛第一名。

现在的罗隽,是英联达奇(北京)国际工程顾问公司的总经理。相信“管理产生生产力”,罗隽现在就是要将这些深入意识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咨询公司中,带领着一支年轻而有活力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将公司逐步发展起来。他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我不是一个保守的人,写文章、做研究、做设计都不会重复自己,一直想着要创新,这也是在奥亚纳和福斯特工作的收获。”罗隽说,“建筑的创新包括形式和功能模式两个方面,形式的创新不是简单的求异求怪,我们的追求是注重建筑的典雅和永恒品质。而功能模式的创新需要生活的经历、优秀的研究能力和哲学悟性。”

黄小川,迪思传媒集团总裁,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理事、公司委员会副主任

黄小川拥有15年市场营销与市场顾问经验,曾服务于博能市场顾问公司和美国优视公司,1996年创建迪思公司。

迪思从3个人急速壮大到仅北京就有400多人的大型传媒集团,经营额从第一单业务的100元,到年收入1.5亿元。十多年来,迪思虽几经坎坷,但一直保持着快速而稳步发展的态势。

“公关需要了解公众,尤其了解公众的需求。”本着这一理念,2006年,迪思开始了颇为得意的大手笔——长安“奔奔”。

当时,迪思在调研了我国微型车市场环境后,发现我国疲软的汽车市场期待一款新车型的诞生,消费者也在期待一个全新的选择。同样,迪思也期待着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应该有迪思的痕迹。长安“奔奔”是迪思使一个品牌在精确锁定目标消费群后,为该族群创造的一个响彻全国的名字。这个族群名字,引起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共鸣,最终被纳入《新华词典》。而这款车型,一上市就迎来销售高峰,进入微轿主力阵营。

2009年12月,迪思又一大手笔——签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航空馆的场馆运营服务合同,成为中国航空馆唯一指定运营商。

中国航空馆的招标从2009年6月开始。数家国内外知名公关公司参与了竞标。在竞标过程中,迪思公关服务涉及场馆运营、现场活动等各个方面,迪思事无巨细为场馆运营进行了详尽规划。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提交方案逾百万字,成就了迪思2009年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项目。作为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的优秀代表,在刀光剑影虎狼相争的招标中夺标,凸显了中国本土公关行业强大的专业竞争能力,预示着中国本土公关公司已经具备服务世界性重大活动的能力。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迪思审时度势,推定中国公关业的格局,将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重塑。中国互联网人口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基于互联网的声誉管理、传播沟通以及营销推广,是公关专业的新领域。中国公关在数字媒体传播领域已经开始具有竞争优势。迪思传媒在数字媒体传播实践方面已经超越国际公关公司。迪思不仅拥有业务规模优势,同时拥有专业优势。迪思在这片数字媒体传播的蓝海中,已经位居三甲。

阎照武中国高教学会公关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省科技大学教授

阎照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煤炭高校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高校公共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5年初,阎照武教授组织山东高校近2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委会的成立大会。会上,他被选为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山东公共关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此后,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山东30多所高校领导和一批高校公共关系教师、热爱公共关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加入到专委员的队伍中来,为公共关系知识、理论在山东省的迅速传播和大学生公共关系素质、能力提高,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2003年,阎照武教授被选为专委会副理事长。

2004年专委会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开展全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现状调查,阎照武教授不仅在山东高校开展了详细调研,还参与组织召开了“中国高校公共关系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撰写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与思考”的论文。

2007年,专委会获得教育部相关司局同意,筹建了全国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学协作组,阎照武教授多方面做积极配合,于2008年12月召开了首届中国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座谈会,以推动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阎照武教授非常重视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工作,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公共关系教育专委会的重点科研课题《依法公共关系问题研究》,组织该科研团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本人撰写3篇,成果被公共关系教育专委员专家组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2008年,阎照武教授任专委会理事长,获“突出贡献奖”。

2009年3月,阎照武教授组织专家不仅对以往成果予以评奖,而且还有计划地开展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研究,第一批设立了四项重点科研课题,拟在三年内出一批有重大突破的学术理论成果,以推动中国高等公关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公关学科理论的中国化和现代化。

曹秀华信诺传播顾问集团总裁

2009年,信诺为诺基亚酷6手机策划整合营销传播。这种独特的娱乐营销方式,是信诺人的首创。接着,信诺又为李宁公司策划的FUN-RUN,则是体育营销创新的又一经典案例。

信诺传播顾问集团总裁曹秀华,出身于江苏无锡。20世纪90年代初,曹秀华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由于出众的综合素质与语言能力,她到文化部担任对外联络活动的英文主持。这份工作使她有了经常向外国人传播中华文化的机会,也使她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这为她后来从事公关事业积累了厚实的基础。

一年后,曹秀华到了一家五星级酒店任公关经理。酒店公关经理的职业生涯,使曹秀华第一次接触和体验了公关业,也使她对公关业有了最初的感性了解,更使她的能力尤其是执行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从酒店辞职后,曹秀华加入了澳大利亚最大的集团——AWA集团。从1991年到2000年,凭借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她实现了从首席代表助理到项目经理,再到AWA首席代表的跨越,十年的坚持与努力,为曹秀华创造了丰厚的工作经验、专业背景与人生阅历。在AWA的工作期间,她有幸遇上法国公关大师杜孟。这对曹秀华来说,为以后做专业的公关咨询,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之后,曹秀华离开AWA,去美国开始了两年的留学生活。期间,她不仅接触到了世界著名的营销、广告、公关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看到了中国公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于是,她一方面积极建立具有国际背景的人脉关系,另一方面她白天考察美国的企业,晚上继续博览群书,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2003年,曹秀华海外归来,应邀担任信诺传播顾问集团总裁。信诺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公关公司之一,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客户资源。但是,无论从业务范围,还是业务量来看,始终是停滞不前,难以有新的突破。接手信诺公司后,曹秀华打出了三张牌,即重塑企业文化、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领域。

中国十大感人人物有谁 第4篇

2002年国内十大并购人物

1.卫留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裁

中海油收购海外油田资产2002年1月中旬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出资5.85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7月中旬中海油出资78亿人民币收购英国石油(BP)拥有的印尼Tangguh油气田。

2.苗圩——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

东风日产正式联姻2002年9月19日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正式合资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70亿元人民币。日产将直接投资85.5亿人民币,东风投入品牌与设备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双方各占50%的股权。东风与 PSA扩大合作10月25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在北京签订意向书:PSA出资6.3亿元人民币,东风出资3.7亿元,增资神龙汽车公司。

3.田溯宁——中国网通集团总裁

网通入主亚洲环球电讯2002年11月19日中国网通(控股)通过亚洲网通以8000万美元收购亚洲环球电讯,从而获得了其价值19亿美元的网络资产。

4.周林——深圳发展银行行长

“新桥”控股深发展2002年9月27日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公司(New Bridge Capital Ltd)斥资15亿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15%的股份,从而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

5.周玉成——华源集团董事长

2002年8月21日中国华源集团采取股权受让和增资相结合的方式持股上海医药集团40%的股份,成为上药集团第一大股东。此次交易涉及金额达11亿元人民币。

6.马富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石油收购印尼油气田2002年4月1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2.16亿美元购入印尼戴文能源集团在印尼的油田和天然气田资产。

7.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

2002年10月29日,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施奈德集团。根据协议,TCL国际收购了生产设施,分销网络以及几个品牌的商标权,包括施奈德(Schneider)和Dual品牌。

8.王成明——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

2002年8月16日,上海电气集团宣布, 与英资晨星集团联手,以50%比50%的出资比例对秋山印刷机械公司进行收购,收购后成立的新公司名为“秋山国际”。秋山印刷机械公司是日本印刷机制造行业的老牌企业,所生产的双色印刷机曾占有日本国内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知名度。

9.张涌——林凤集团董事长

2002年12月3日下午,美国安然集团旗下的安然国际成都电力公司与中国林凤集团在成都举行了股权转让签约仪式,将其持有的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这家民营公司,作价约5000万美元。这开创了我国民企并购原世界500强在华资产的先河。

10.王宗南——联华超市董事长

2002年7月16日,联华超市溢价增资2.1亿元,入主浙江最大的超市公司——家友超市的母公司杭州华商集团,以50%股权成为新组建的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从而成功地实施了国内连锁业最大的一桩异地购并案。

2002年全球十大并购人物

1.亨利·麦克金内尔(Henry McKinnell)——美国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全球第一大制药公司辉瑞公司(Pfizer Inc)2002年7月15日以价值约595亿美元的股票,通过换股方式兼并美国法玛西亚制药公司 (Pharmacia Corp)。此举成为迄今全球制药业金额最大的兼并案,也是近一年多来美国涉及金额最高的兼并交易。辉瑞和法玛西亚公司2001年的营业额分别为323亿美元和138亿美元。辉瑞公司主要生产治疗高血压等症状的药物,法玛西亚公司则主要生产治疗关节炎、青光眼等病症的药品。目前两家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分别为48亿美元和23亿美元。新公司的研发机构将成为拥有全球私人投资最多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

2.拉尔夫·罗伯茨( Ralph J. Roberts)——Comcast公司主席

AT&T公司2002年5月14日将其有线电视部“AT&T宽带(AT&T Broadband)”出售给自己的竞争对手Comcast公司,售价为292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将取名为AT&T Comcast,该公司将成为美国的头号有线电视运营商,用户超过2200万户。一些股东对此项交易的构成提出了激烈批评,他们指出合同给予了Comcast公司的大股东Roberts家族太多的权力,并使今后解雇高层行政人员变得更加困难。根据合同内容,Roberts家族将拥有并购后公司的三分之一表决权,尽管他们仅掌握公司所有权股份的1.5%。

3.詹恩·劳瑞特(M.Jean Laurent)——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首席执行官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2002年11月16日在其他4个股东支持下,准备收购里昂信贷银行(Credit Lyonnais)。此举将令农业信贷银行成为仅次于法国国家巴黎百利勤银行(BNP Paribas)的法国第二大银行,也为法国银行界的四角争霸战揭开序幕。里昂信贷董事局15日以绝大多数票数通过农业信贷提出的收购条件,农业信贷银行宣布将以每股56欧元的价格﹐即总金额196亿欧元收购里昂信贷银行股份。

4.大卫·埃尔登(David Eldon)——英国汇丰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英国最大的商业储蓄银行汇丰银行与美国家庭国际银行于2002年11月14日达成协议,将以153亿美元通过换股形式收购这家仅次于花旗的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银行。购买方式是汇丰以11月13日家庭国际银行每股22.46美元的收盘价为基础,再加价34%,即每股30.04美元的价格,与家庭国际银行换股,1股家庭国际股票换2.675汇丰股票。

5.巴克利·耐波( Barclay Knapp)——英国NTL集团首席执行官

2002年4月16日,英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NTL,在最后关头和其债券持有人达成协议,同意将这家美国上市公司的巨额将到期债务转为公司股票,涉及金额106亿美元。一旦这一计划实施,NTL公司将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免于破产保护,以便公司得以重组,继续运转。

6.王晓初——中国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中移动(香港)2002年6月24日以103亿美元将母公司8省市移动网络揽入旗下。中国移动(香港)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批准了公司为收购内地8省市移动公司安排的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向其控股公司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发行新股作为收购交易的部分对价。

7.罗杰·犹文(Roger Urwin)——英格兰和威尔士电网的垄断供应者国家Grid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2002年10月21日,National Grid集团收购能源公司Lattice集团。涉及交易额94亿美元。这一协议产生了英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商。

8.肯特·克瑞萨 (Kent Kresa)——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美国第五大军火商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2002年7月1日用78亿美元以换股方式收购军火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RW公司。诺思罗普和TRW的董事会都已批准了这一并购协议。这意味着,诺思罗普将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军火商。诺思罗普除了以每股60美元收购TRW的股票外,还将承担TRW约40亿美元的债务。并购完成后诺思罗普的年收入预计将达到260亿美元,员工人数达到约12.3万人,规模仅次于美国第一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9.戴尔特摩·库恩博士(Dr.jur.Dietmar Kuhnt)——德国RWE AG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2年3月22日 德国的RWE AG能源集团斥资51.87亿英镑(折合74亿美元),以标购的方式收购英国电器设备公司Innogy控股公司。另外,RWE AG还要承担大约21亿英镑(折合30亿美元)的债务。

10.克里斯托夫·根特(Christopher Gent)——德国沃达丰公司首席执行官

中国十大感人人物有谁 第5篇

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们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处与大火搏斗。因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壮烈牺牲。

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队营区的笑脸墙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让我们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受张海迪事迹所感动,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工作30余年,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1991年嘉兴福利院为她安排了一处诊所让她经营,她招收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先后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职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杜岚、尤端阳:薪火传无尽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

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他从幼稚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将宪法和基本法纳入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尤端阳提议澳门的语文教材应该使用内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学率先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他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伍淑清:山河澄正气

伍淑清,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企业家。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在往返内地和香港3000余次中,她亲力亲为帮扶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颁奖词 第6篇

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

颁奖词: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事迹: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个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不仅如此,他资助学子赴美深造,还在清华亲自授课,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上一篇:听讲座日记下一篇:本钱的近义词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