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2024-05-22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精选9篇)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1篇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实践 教学 高职

论文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能否迅速适应岗位,为社会接纳的关键。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目前,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学习情绪低落。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坚定的职业意识,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使学生尽快形成爱高职院校、爱专业、懂就业的良好职业意识。

1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职业意识

实践性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学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开放所有实习基地、实验、教学场所,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机构,展示办学实力;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状况,通过橱窗、板块宣传等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教学及实习成果;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邀请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提出职业要求和希望,进行成才教育,分专业组织参观企业生产和工作现场,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

2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高职教育必须要高举“实践”的大旗,通过各种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以这种重要的职业意识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在课内的学习,教师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与运用的一致”这一准绳,使学生灵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在课外,教师要创造各种到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有更直接的实践感觉、实践把握,发现所在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还要带领学生经常到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去,使学生从多层面了解行业、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建立自己开放的、具有学习功能的判断体系。通过这样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行动,学生会养成一种主动接受实践考验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会自觉地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实践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3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针对化工生产的行业特点,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场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学生对实习工场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制度的学习,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第二,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要教育学生应懂得相互取长补短,尊重与帮助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强化学生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学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时就产生了不愿做、没有好工作就不想做的想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类消极因素,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给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指导、人生观、法规条例、职业素质以及面试应做哪些心理准备等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对学生开展敬业教育,使其克服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观和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让他们懂得社会上的每一分子,都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如果能定期抽查、巡视各实习点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往往更能产生较好的实习效果。因为这样既便于发现和处理实习中出现问题,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教育。在抽查巡视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最大的思想问题就是:到达实习单位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如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一些时就会产生辞工不干或自行“跳槽”的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就帮助学生耐心分析,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后立业”的观念。通过加强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奠定好必要的思想基础。

总之,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实践教学只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姿态,迅速适应岗位,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和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意识一是要及早进行,提前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才会真正有所收益;二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职场必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莉.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训练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10).

[4]黄桂珍,姜晓梅.高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及其引导策略[J].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11).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2篇

摘要:

提出了高职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培养模式的定位,阐述了监理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对提升监理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3篇

一、中高职学生管理对接节点选择

1.学生管理理念的对接

传统中职学生管理是“刚性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让学生在学校不出事”是主要目的, 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管理的管理者。而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理念则是“人性化、弹性化、多样化管理”, 主要目的是“服务好学生”, “发挥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德育功能”, 工作的中心是学生。

2.学生管理模式的对接

中职学生管理在“刚性管理”理念下采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 把学生学习、生活的范围圈定在校区内, 采用“管、卡、压”的手段, 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的约束。而现代高职学生管理则是“开放式”管理模式, 采用“心理上疏导, 行为上引导, 学习上帮助, 生活上关心”的方法, 做好学生的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就业服务。

3.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

中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资金、人力、物力主要投入校园自然环境建设, 但人文环境建设相对落后, 对于校园社团活动支持力度也不大, 而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并且探索将企业文化导入校园文化,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中高职对接背景下学生管理的四大维度

1.维度一:班级学习及日常生活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是整个学生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 班级的到课率管理, 早晚自习的出勤率管理, 上课时的课堂秩序管理乃至教室环境卫生管理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日常的学习, 学生的生活管理尤为重要,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学生寝室环境也直接对其生活有直接影响的环境, 学管人员应倡导学生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2.维度二:学生专业发展及就业指导

中职、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专业选择都来自于班主任或是家长, 进入大学以后都会经常产生困惑:“我的这个专业是干什么? 我该如何学? ”, 这就需要专业学习的指导, 如何将专业学习和就业岗位对接起来, 如何让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够转化成今后走上社会工作技能, 如何在学校就提前融入社会, 这就需要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指导。

3.维度三: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员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高校学管工作者必须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各项思想教育活动。另外, 在优秀学生当中发展党员,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并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也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维度四:学生班级活动及课外拓展

大学生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如何利用好班级活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丰富社会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有效的大学社团活动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课外“第二课堂”这个思想教育的载体作用, 提升课外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强化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育人”功能。

(1) 专职班主任:

我院中高职班级专职班主任共计24名, 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包括班干部的选用与管理、出勤率, 到课率的跟踪与反馈, 教室和寝室卫生督查工作、院系事务性通知、学生就业毕业情况统计工作等, 从人员构成上看90%以上的班主任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40%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时间超过5年, 10%担任班主任长达10年, 他们担任学生学习与学院管理之间沟通的桥梁, 保证了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也是学院学生管理制度的基层执行者, 可以说班主任是多维立体式管理团队的基础力量。

(2) 兼职辅导员

从2011年开始, 我院开始从专职教师队伍中选拔任用兼职辅导员, 我们在选用时力求做到“专业对口”, 兼职辅导员必须是承担本班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 这样对学生专业学习指导有“天然优势”在专业知识上对于学生来说也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 兼职辅导员主要负责专业班级的专业学习指导工作, 从第一年的新生入学教育的专业介绍的“第一课”到就业指导课, 兼职辅导员更多充当了专业指导教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双师“角色。第二, 兼职辅导员不少是党员, 学生的入党介绍人就是自己的辅导员, 这样对学生对入党的目的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也有助于辅导员了解每个党员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兼职辅导员队伍年龄大都在35岁以下, 年龄上的优势更容易走近学生, 在沟通方面也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强是这支队伍显著的特点。兼职辅导员 队伍是多维立体式管理团队的核心力量。

(3) 辅导员助理

我院机械工程系从2011年开始尝试在系学生会中选拔优秀学生会干部担任低年级班级的辅导员助理, 现在已经在全院系推广, 辅导员助理一般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会干部, 一个班配2~3名相同专业的辅导员助理, 辅导员助理的职责不仅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助手, 而且是下到班级中指导班级的主题班会活动、课外实践实训、团队素质拓展等, 辅导员同为学生和相同专业能够使他们与低年级同学有更多共同语言, 辅导员助理的结合自身经验的“言传身教”也更易于为低年级学生接受, 其次班主任与辅导员不可能时刻在校园里, 如果学生发生应急突发事件辅导员助理在校园内可以第一时间到达, 辅导员助理对于班主任与辅导员不在校的“空白时间”管理是一个重要补充, 所以辅导员助理多维立体式管理团队的重要辅助力量。

三、结语

中高职对接背景下的学生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 不同院校的学生管理环境和模式都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有重要影响, 本文提出的学生管理团队是基于我院实际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而构建, 希望摸索出一套能够满足中高职学生学情和符合中高职教学模式改革规律的新模式, 为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2013. (8) .

[3]张守兴.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有效工作机制探索[M].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3. (02) .

[4]孔庆红.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M].职业教育研究, 2013. (03) .

[5]饶贵生.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合力育人探析[M].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2) .

[6]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多维立体互动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0-02

一部《你知道吗?》引起了我对职业变动现象的关注。我们目前所处的职业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职业生涯的变数增加了,这使得中职生在校依据所学专业进行的一次性规划的实际作用大大降低。而中职生自己也不再自暴自弃,转而积极寻求发展出路,但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对自己、对专业了解不深,选择往往被动而茫然,对未来的规划意识减弱、对持之以恒获得专业能力缺乏韧劲,直接导致他们的中职生涯所获有限,间接影响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目前,中职学校围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着一些措施,但往往各自为营,不成系统,类似散打点射,缺乏有力的顶层设计。我们需要整合各种生涯管理人员的力量,将丰富多彩的平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 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主体是中职生,从自主建构的角度来讲,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主人也是中职生自己,但是教师不应该是无为的,教育不应该是局外人。围绕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周围的各个组织也应该形成这样一个群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需要这样一个可以持续运作,调动多方教育资源,彼此有序合作的生态型组织系统,保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的专业与高效。

图1:“多维立体互动式”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生态系统

一、汇集需求,统筹领导——行政领导小组成灵魂

学校重视中职生的发展,需要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放在重要位置,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的要求以及中职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将内外需要汇集、融合成为培养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主题,并积极统筹资源,成为整个培养系统的灵魂。从行政手段上需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室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规划,优化基地建设,指导培育项目,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及保障经费等。

二、多方参与,专业运作——能力培养联合体变大脑

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首先要加强中职生与社会群体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有足够信息源。因此,学校需要把门打开,调动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整合起来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服务。

(一)脑干—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中心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德育教研组、实训处、班主任等等,负责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发进行实践尝试,多“孤军奋战”,常感“孤掌难鸣”,难有成效,难以深入,无法专业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需要首先成立一个专业的指导中心,来运作全校的培养工作。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中心”,主要负责:第一,整理理论资料与分析现状。加深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研究;发现具体操作的方法;摸清学校学生这项能力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搜集就业信息,摸清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等。第二,加强学校的对外联系,合作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专业心理辅导。给学生提供规划职业生涯、测评职业类型等咨询服务,主抓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职味”论坛的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联合不同部门开展各类课程等。

(二)左脑—内部融合式联合

打破部门界限,将教务处、实训处、政教处、教科室、团委、教研组等学校处室部门统合起来,成为专业运作的左脑。各部门对本部门工作进行转型尝试,开始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形成为部门常规工作的一个方向,融合大家的资源与力量,同心同德,朝同一个方向使力,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三)右脑—外部开放式联合

打开校门,除去学校的围墙,联合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社会劳动保障局、就业指导中心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整个培养系统的右脑。在实训处数十年与各类校外企业、事业单位交往基础上,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作为企业、社会、专业委员会等各方力量融合的纽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企业需要的人,专业委员会正在培养的人。

这样,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中心”为脑干,配以左脑—内部融合式联合和右脑—外部开放式联合,形成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专业运作中心,代表学校组织实施培养计划。

三、立体互动“2+”

一个生态系统的生命力表现在彼此可以互通,灵魂式领导小组主导的大脑式多方运作联合体均紧紧围绕作为培养对象的中职生,通过“2+”实施立体互动。

(一)“2”指中职生与紧密围绕其周围的多方力量进行互动的二维路径:第一路径是实体路径,由教师为主要互动力量的课堂教学、大赛和职规德育,以及以学生作为主要互动力量的社团、学生会、团委、党校组成,作为当下互动主路径。endprint

第二路径是虚拟的信息化互动平台,以实习生网络管理平台为主,学校的校园网、微信平台与各类培养中心建立的学生QQ群等都是中职生与多方力量进行互动的路径补充。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基于信息时代与知识爆炸的社会背景而产生,所以把信息化互动方式作为未来主路径。

从常规实体全覆盖网络,到虚拟信息化平台的补缺,二维路径设计由平面变为立体通达全体中职生,形成与中职生互动的有力的立体通道。

(二)“2+”是什么?想要实现校内、校外多方力量的有效融通,统合资源集中培养中职生,就需要一种可以在各种力量间自由流动的同质物,才能实现真正的流通!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生态系统中,“课程”是最容易形成的同质媒介,把各种力量组织的培养活动都纳入“课程”的范围,除去最常规的课堂内的课程外,还有竞赛类课程、活动课程、体验式课程、论坛式课程、实习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

各种类型的课程流通过二维立体路径,实现了领导小组主导的多方运作联合体间的有效互动,也实现中职生与中职生之间的互动,使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在全校范围内,甚至超出学校到校外,在全体中职生多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发生,有力促进中职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就这样:汇集需求,统筹领导,领导小组成灵魂; 多方参与,专业运作,能力培养联合体变大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中心作脑核,内部学校部门融合式联合作左脑,外部企业、专指委等开放式联合作右脑;各种类型的课程流通过二维立体路径流通;学生在课程中参与、反馈,形成与所有相关资源与组织的充分互动。围绕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各个组织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动作的生态系统,而生态培养系统中的中职生则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发送自身的行为和优化组织的体系,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与健康和谐发展。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一个看不见,但对于中职生而言关乎生存,牵制发展的命题,而“多维立体互动”的能力培养生态系统的构筑将无形化为有形。生态培养系统中的中职生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发送自身的行为和优化组织的体系,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与健康和谐发展。生态系统的设计由控制到唤醒,释放正向活力,可促中职生的生命力张显:生态系统拒绝压制,可培育出中职生新的精神状态;生态系统可以让学生们无时不刻不感觉到,自己现在所学的与未来的职业密切相关,自己现在的努力就是在为未来的想要的生活奋斗,可燃起中职生学习的热情;生态系统可使中职生在自我认识中建立自信,在职业了解中找到发展机会及证明自己的机会,学会抢占各种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各种竞赛类课程,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许海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美)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5篇

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方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高职英语专业各模块应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调研、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体现出模块特色。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对外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行政秘书、单证员等;与幼小英语教育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幼儿园、小学、幼教机构英语教师、培训师等;与旅游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模块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并且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沟通,了解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标准及内容。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实施的保障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同时应结合各模块的特色,具有与该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要有真正的工作经验或体验,熟悉相应行业的要求及工作流程。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上要避免只看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教师的高技能与实践经验。应鼓励在职的专业教师自学相应模块的行业知识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岗位技能,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并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构建具备实践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体现两大主题,即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企业招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者会更有优势。因此,首先应明确英语应用能力在将来择业时的重要性,要打好语言基本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英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行为规范符合本行业的准则,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本行业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沟通技巧,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写作能力,能合理规范地完成行业英语相关书面材料的撰写。

专业技术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行业英语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英语应用的流程与组织应用方式,能合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发挥个性特长,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企业需求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及校外实践训练方式。要将英语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课程设置,各模块课程设置的内容应体现以下三大主题:

1.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确定不同行业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比如,小学或幼儿园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发音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应加强语音和课堂教学用语的训练;商务英语则要侧重语言交流能力、写作翻译能力的训练;旅游英语不仅要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职业能力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能力,课程包括外贸英语函电、报关业务、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涉外文秘等;幼小英语教育则要培养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相关技巧与方法,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策略。

3.专业素质拓展。应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全面补充、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幼小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幼儿园、小学及英语培训机构,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针对少年儿童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还应尽量全方位地完善自我,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也应根据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要求,补充相关的辅助教学方法,如简笔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旅游英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导游的相关知识,还应使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业务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可将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成仿真工作环境,或建设校内实训室,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体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尽量利用校内的商务实训室、旅游实训室、幼小实训室创建仿真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幼小实训室可以根据幼儿园或幼教机构的教室布局风格,将椅子环状布置,让教室中心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演练;旅游实训室可以创建仿真的旅游车、旅行社,设置机场接待、酒店入住、景点介绍等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场景中演练本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2)创建校外实践基地。要积极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单位,努力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演习的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储备工作。幼小英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联系幼儿园、小学、幼教培训机构等单位,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际岗位见习、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商务英语教育可以充分采用“请进来”的模式,联系企业的优秀员工及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或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使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努力将一些中小企业发展为校外实践基地,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

(3)加强毕业综合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指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指导学生将就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契机。

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评估在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估方面,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运用情况,还应对其职业技能进行考核。各模块应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与考核项目,将实践项目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检测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相关的职业素质。因此,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还应具有与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比如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导游证书、单证员证书等。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6篇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与特色,为了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英语专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衔接,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模块为特色,将英语专业与行业英语相结合,设计了以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校外实训等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行业接轨的教学模块有商务英语模块、旅游英语模块、涉外翻译模块及幼小英语教育模块等。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实际、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特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念

市场需求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依据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主要依据。应根据市场调查、毕业生反馈的用人单位信息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内容的需求度,以此提高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真正做到以企业需求促进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完善。要对各企业需求的人才素质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认真分析本院专业建设的现状,借鉴同类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方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高职英语专业各模块应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调研、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体现出模块特色。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对外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行政秘书、单证员等;与幼小英语教育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幼儿园、小学、幼教机构英语教师、培训师等;与旅游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模块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并且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沟通,了解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标准及内容。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实施的保障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同时应结合各模块的特色,具有与该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要有真正的工作经验或体验,熟悉相应行业的要求及工作流程。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上要避免只看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教师的高技能与实践经验。应鼓励在职的专业教师自学相应模块的行业知识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岗位技能,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并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构建具备实践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体现两大主题,即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企业招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者会更有优势。因此,首先应明确英语应用能力在将来择业时的重要性,要打好语言基本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英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行为规范符合本行业的准则,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本行业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沟通技巧,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写作能力,能合理规范地完成行业英语相关书面材料的撰写。

专业技术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行业英语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英语应用的流程与组织应用方式,能合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发挥个性特长,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企业需求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及校外实践训练方式。要将英语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课程设置,各模块课程设置的内容应体现以下三大主题:

1.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确定不同行业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比如,小学或幼儿园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发音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应加强语音和课堂教学用语的训练;商务英语则要侧重语言交流能力、写作翻译能力的训练;旅游英语不仅要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职业能力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能力,课程包括外贸英语函电、报关业务、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涉外文秘等;幼小英语教育则要培养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相关技巧与方法,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策略。

3.专业素质拓展。应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全面补充、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幼小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幼儿园、小学及英语培训机构,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针对少年儿童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还应尽量全方位地完善自我,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也应根据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要求,补充相关的辅助教学方法,如简笔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旅游英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导游的相关知识,还应使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业务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可将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成仿真工作环境,或建设校内实训室,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体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尽量利用校内的商务实训室、旅游实训室、幼小实训室创建仿真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幼小实训室可以根据幼儿园或幼教机构的教室布局风格,将椅子环状布置,让教室中心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演练;旅游实训室可以创建仿真的旅游车、旅行社,设置机场接待、酒店入住、景点介绍等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场景中演练本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2)创建校外实践基地。要积极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单位,努力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演习的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储备工作。幼小英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联系幼儿园、小学、幼教培训机构等单位,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际岗位见习、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商务英语教育可以充分采用“请进来”的模式,联系企业的优秀员工及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或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使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努力将一些中小企业发展为校外实践基地,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

(3)加强毕业综合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指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指导学生将就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契机。

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评估在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估方面,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运用情况,还应对其职业技能进行考核。各模块应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与考核项目,将实践项目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检测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相关的职业素质。因此,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还应具有与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比如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导游证书、单证员证书等。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7篇

摘要:技校生学习立体几何重点应放在培养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上。因为观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作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保证,想象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关键词:立体几何教学;能力培养

技校立体几何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立体几何课难教,学生不爱听,考试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初中平面几何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等等。如何上好立体几何课?笔者认为,针对技校生的特点,重点不要放在几何的运算技巧而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上。使学生真正做到会看、会画、会想,逐步形成新的心理习惯,使思维上升到自觉的水平。会看主要是让学生排除干扰,形成习惯,掌握看立体图的规律;会画主要是掌握画立体图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形成心理适应能力,并善于构图;会想就是指会在三维空间想象,突出想的范围、想的方法和规律,善于把实物转化为几何模型,掌握立体几何的思维规律。

观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

观察是发展数学表象思维的前提,而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即人在思想中形成的事物的印象,例如在知觉金字塔、帐蓬、铅垂体的形象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般的锥体的感觉就是表象。更具体地说,构成锥体的那些面、线在人脑的表征,就是一种数学表象。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谈到“二面角”就能唤起主体头脑中河流大坝或平缓的山坡;一讲到斜线、射影,就会想起家乡田野中的电线杆。学生的表象思维的形成有一个逐步产生、发展的自我建构空间概念的过程。从学习一开始,学生就会努力通过自身观察建构表象。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表象进行加工、调整、积累、补充、修改、提炼,最后真正建构起完整准确的表象,即通过原有的表象对新表象的同化、顺应,达到认知结构的平衡,取得良好的图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现实事物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图形形成正确的表象,抓住图形的形成特征与几何结构、个别不同的各种表象,从而建立起学生自已的空间观念。对于技校学生而言,由于许多专业课要求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对零部件有直观的了解。所以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哪些是两个平行平面,它们具有哪些特点,说明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教室中墙面位置的观察看到:(1)两个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因为如果有一个公共点它们就相交。)(2)一个平面的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天花板上的任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不然两个平面就有公共点了,就相交了。)(3)左右的墙与前面的墙相交,得到的两条交线是平行的。(在教师的启发下也很快得到证明。)(4)教室内能否找到两条异面或平行的直线?(天花板墙面交线及地面与墙面的交线,墙面与墙面的交线中能够寻找出空间两条异面、平行、垂直、相交的直线。)(5)通过书本显示二面角的特点。

当然,除了借助周围实物来进行观察引导,还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进行观察、分析,然后抽象概括出准确的概念。比如在三垂线教学中,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将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平面内,而另一条直角边移动成平面的斜线,让学生观察模型,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垂线定理。直观教具的使用,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授课中,由于班内学生人数多,用直观教具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模型的整体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观察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观察是作图、类比、想象的基础,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能加强对空间图形的直观了解,对作图、演算极为有益。但要注意的是,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存在相应概念的原委以及它的基本形状,重要的是借此分析、概括出准确的概念。比如黑板代表平面,但要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作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保证

掌握立体图形的作图方法,对后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求体积和表面积、解析几何、微积分以及专业课制图的学习。技校生立体几何掌握不好的一个很大因素是空间图形不会做或作不准,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所占的`篇幅不大,主要介绍了水平放置的平面直观图画法,然而一旦叫学生真的去画三个平面相交图,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学生作图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画图特殊化。例如:两条异面直线画成如图1所示,直线与平面相交画成如图2所示。(2)画出图形不直观,虚线、实线画不清楚。特别是在画几个平面相交时。(3)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混淆,把空间图形画成平面图形。例如水平位置内的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圆都画成正面图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平面图形”影响太深,没有很好地区别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不同;观察不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多示范、多练习,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期,在课堂上可做一定量的画图练习,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迅速掌握画图方法。在画比较复杂的直观图之前,应根据文字叙述或模型进行一定的空间想象,构想出一幅直观图来,先画个草图,以确定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再从图中判别各元素的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分清哪些是可见的轮廓线,哪些不可见;然后再动手正式画直观图。画图的顺序应是由前到后、由明到暗、先实后虚。为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正多面体图形,在教科书上大多是正面与反面对称的图形,容易看懂,容易画出,不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画,先画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然后尝试画正十二面体。 作图并不是单纯地将空间图形在平面上显示,有时需要结合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学生如果对这方面知识掌握不牢,遇到此类作图题时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哪着手,不会想也不会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制作模型。这种做法可以加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内外练习的质量。立体几何的作图,着重于逻辑上的叙述,并不在于真实作图。教师在计算机上边讲解边作图,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学生不会被课本上的所谓标准图所束缚。

值得注意的是,立体几何中的图形只能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它虽有立体感,却不能完全真实地表现相应的几何体,所以不能像平面几何中的图形那样给人以有效的直观启发,借助图形去探索解(证)题就比较困难。学生不能从直观图直接看出有关相等线段与等角,往往习惯于从图形中“直观地”看到某些线段或角的“不等”而拒绝承认它们相等的事实。为此,要结合观察实物模型来识别、分析立体图形中各种元素。

想象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考的能力。要正确地把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反映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理解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学习立体几何想象与思考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观察周围空间形象时,自然会去类比、想象这些空间现象有什么特征、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教室中线、面各种位置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没有公共点就是平行,而平行就没有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直线与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才平行,而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但不在同一平面内。(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相交就有一个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平面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且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并指出公共点、公共直线的双重性,以及交点交线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这时两条直线重合,直线在平面内,平面与平面就相交于过两点的定直线。(4)如果平面与平面有三个公共点时位置关系如何?这里突出相交与重合两种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引出联想问题。

另外,立体几何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对于角的概念,我们要弄清平面上的角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在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它们都可以转为平面上的角来计算。对于“二面角”的定义,为什么这样定义?如何作“二面角”?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思考和想象。

平面几何的许多结论也可类推到空间去。从平面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类推出空间两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再类推出空间两平面的相互关系。又从平行四边形类推平行六面体,从多边形类推出多面体,从圆类推出球,等等。要学好立体几何,上述种种问题和思路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索和想象,才能领会它的真谛。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职业素质 教师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分析,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建设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善和提升。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职业素质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1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凸显高职教育特性、发挥高职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1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1.2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1.3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2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2.1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意识。高职院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操守与行业道德规范的对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要溶入到职业所要求的道德操守中。一方面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正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在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行业实习实践等方面融入行业特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讲授式或渗透式教育,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以纪律意识教育为核心,严格纪律约束,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自强、自立意识。 2.2指导学生夯实职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职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力成为谋职必备的重要条件,高职生比普通大学生的优势在于高职生具备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立足社会发展的关键,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对职业形成感性认识。职业能力中的基础是岗位技能,它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顶岗、胜任岗位资格的基本素质要求;对岗位技能的举一反三、学习创新等应用发展能力反过来又提升了岗位技能的水平,形成基本职业能力,这也是学生从业后企业进一步要求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随着学生向岗位的深度、广度发展,企业要求其有更强的适应社会职业转换、推动企业发展的综合能力要求,这也是企业所期待职业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

2.3帮助学生融入职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该文化又被企业的职业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演化,有些被职业人内化为职业文化。高职院校在培养不同行业的职业人时,应将各行业特有的企业文化作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内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适度融合、有机培育,使高职毕业生走上岗位时自觉地认同所在企业的价值理念,模范地遵守其规章制度,快速融入到所在企业的文化环境中。

3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他们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态度及实施能力,直接决定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3.1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3.2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3.3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实效性研究》(09SJD880073)成果。)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9(13):38~41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8):82~83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店长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论文 第9篇

【摘要】本文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模块结构进行分析,阐明各模块课程在专业职业关键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生物制品检验、生物制品经营等工作岗位,能解决生物制品生产实践、经营中遇到的一般专业问题,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我院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拓展课等五个模块。每模块的课程门数、学分、学时比例见表1。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安排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2.1%,占总学分比27.5%,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使用外语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门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化学、微生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人体结构生理学、实用药理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代发酵技术、天然药物学知识、药物制剂技术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9.3%,占总学分比29.0%。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学习所必需,各门课程学习以理论和实训穿插进行,构建专业所需的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部分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相关技能的培养,技能方面特别要强调规范化操作。

1.基础化学包括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无机、有机化学基础较扎实,授教时侧重应用性较强的分析化学,理论方面总体以“够用”为度,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训操作技能,它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实训内容选择从传统的经典的训证为主转向应用性广的综合性实训,在这些实训中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熟悉基本原理与方法,能正确地记录、收集和处理数据,规范书写实训报告,并对实训结果进行客观分析,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科学、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代发酵技术是既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又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基础中的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培养技术、微生物大小、环境中的分布测定技术、药物微生物检验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核酸提取技术、酶活测定技术、现代发酵技术的菌种选育、菌种保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液分离、提取和精制等技术等是均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体解剖生理学、天然药物学知识、实用药理基础、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涉及医药方面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天然药物的功效、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取制备、各种制剂制备等实训,完成从原料药到成品药规范生产、规范管理的全过程学习。并采用现代检测分析手段与方法,对原料药与制剂药的质量、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学习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使学生对医药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以后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生物药物检验技术、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工艺、GMP实务4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8.4%,占总学分比7.2%,是构建专业核心能力最为重要和必要的课程。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测定各类生化药物的含量、检测其安全性的技术、评价生化药物的质量的方法,生物制药设备中对通用设备和生物制药工艺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生化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操作技术、生产规范化管理技术都是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四、综合实践

包括微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药品制剂技术实操训练及GMP技能训练、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技能训练、生物制药工艺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共6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2.1%,占总学分比38.5%。此模块突出特点是综合性。通过较复杂的、融合多个知识点或多学科知识的校内综合实训,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在不同实训项目中多次操作,反复整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通过在生物制药技术相关的岗位上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及论文设计,突出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设计和实施方案、写出论文,两年来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此阶段相互碰撞、相互揉合,上升为综合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拓展课

包括药学文献检索、生物药品新药开发基础知识、基因工程原理3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0%,占总学分比2.9%。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专业范围的自我发展,提升自身位置及从事高层次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可选修药品市场营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生命的奥秘等课程,以拓展视野,拓宽就业范围。

课程设置体现了“厚基础、重专业技能”的原则,课程结构比较合理。课程设置及结构安排完全是为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及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生优秀作文:写给孔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