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书学生正规范文

2024-07-03

决心书学生正规范文(精选4篇)

决心书学生正规范文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首长,战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一年一度的开训动员大会,对今年训练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训练决心书。过去的一年,我团在上级首长和业务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全体官兵艰苦创业,扎实工作,奋发进取,完成了外训、演习、战备展示和综合训练等繁重任务,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全团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在激动、兴奋之余,我们展望未来,xx年将是反xx应急作战准备的关键一年,是我团全面建设稳步推进的一年。为把我团军事训练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我代表全体干部决心做到:

一、统一训练思路,明确自身职责。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今年,我们全体干部将更加深入地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xx提出的从严治军、质量建军的指导思想,使我团各项建设在“五句话”的总要求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决心书《训练决心书》。开训后,我们将根据团军事训练计划,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按照自身的职责分工带领广大官兵全力以赴投入到军事训练中去,确保各项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

查字典范文网

二、树立打赢信心,忠诚履行使命。军事训练中,我们将立足手中现有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强化战斗精神,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积极发扬我团官兵艰苦奋斗、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克服硬件条件不足给军事训练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昂扬的斗志,坚决完成各项军事训练任务。用战斗力的提升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实履行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三、强化综合素质,提高打赢本领。高技术的武器装备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支担负重大使命任务的高科技部队军官,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特别是高、新、的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强化综合素质,做一名“军政双通、指技合一”的新时期复合性军事人才。同时,我们将增强自我训练压力,牢固树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把训练场当战场,从难从严要求,练协同、练战法、练技能,善于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坚持深入研究战法,改进训法,大胆创新,提高打赢未来信息战争的本领。

首长、战友们,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果实靠我们摘取!我们一定不辜负首长和战友的期望,力争在今年军事训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用实际行动为我团部队全面提升战斗力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决心书学生正规范文 第2篇

一、非正规就业是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1. 非正规就业的内涵解析

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出自国际劳工组织(ILO),是与非正规部门相提并论的。“非正规部门”这一概念1973年由国际劳工组织(ILO)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劳工统计大会给出了非正规部门的国际标准的界定:“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有关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劳动关系无正规合同的担保”[1]。在非正规部门就业被视作非正规就业。国际劳工组织主要是从经济组织是否正规的角度来区分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没有给非正规就业一个明确的定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家门将非正规就业看作是正规就业的对立面,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文献来看,非正规就业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当场付清的(cash—in—hand)、隐蔽的(hidden)、地下的(underground)、界定不清的(undeclared)、黑色的(black)或非正规部门(informal sector)的就业。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非正规就业工人是贫穷的,大多数穷人是非正规就业。于是,非正规就业往往就是指在非正式企业中缺乏法律和社会保护的就业,或被描绘为剩余的或边际的工作,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造成有害的后果,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消除的现象。所以,有人提出非正规就业只是一种历史遗留而将逐渐被淘汰,也有人提出非正规就业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副产品,是与体面劳动相对立的,只是处于边缘群体的一种生存方式,更多的人认为非正规就业只是正规就业的补充。所有这些观点都是基于后现代哲学家德里达(Derrida)所指称的“二元层次(binary hierarchy)”的思维模式。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非正规就业内涵的诠释。国际上研究证明,尽管非正规部门就业从实质上来看必然由部分边缘化活动构成,但如果政府试图全面规范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因为非正规部门就业具有尚未开发的巨大生产和就业潜力。“对非正规部门的这种潜力认识不足,再加上在发展规划中偏重现代化部门的做法,好像限制了非正规部门在国家发展中的参与机会。”[2]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非正规就业对解决就业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国内许多学者依据我国经济生产发展的实际水平,对非正规就业概念提出本土化的界定。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薛昭鋆认为,“在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3]。其中,非正规部门里的各种就业即非正规就业,而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短期临时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薛昭鋆基本上也是沿着国际劳工组织的理论来界定非正规就业,但其关于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都可能存在非正规就业的论点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张彦则是从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特征及其外延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征给出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张彦认为,非正规就业是指那些因在付酬、劳动时间、劳动关系、工作形态、社会保障及经营活动这六个方面存在不固定性、不稳定性或不规范性而与正规就业有性质上区别的劳动就业形式。但非正规就业要以劳动者的辛勤和积累为基础,并在总体上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4]。

非正规就业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就业方式,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它是传统正规就业的一种替代品,在经济高度发达和开放的社会,非正规就业更能彰显劳动者个人择业权利,体现的是劳动者就业自由度的提升。因此,非正规就业也是实现体面劳动的一种就业方式。

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趋势分析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全面深入的推行,大学生就业正规化模式和非正规化模式一直并存。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指大学生没有按照规范就业方式而获取职业,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档案、户口放在学校或人事代理部门的就业方式[5]。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形式主要包括: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劳务派遣就业、自由职业、兼职就业、自主创业等。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毕业生根据自主选择和兴趣择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非正规就业成为大学生彰显个性的就业选择。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非正规就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大学生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创新精神,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一般呈现出就业层次相对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比较充分、流动能力强、创造性和发展性突出等特征[6]。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职业诉求,大学生拥有知识和技能优势,通过非正规就业来提高个人收入、改善工作环境,实现个人理想,因而,非正规就业也是实现大学生体面劳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关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是可以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离职率来进行初步估算。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口径是按照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签约率来统计的(其中考研和出国也计算在就业率之中)。未签约的大学生可以被视作非正规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显示,2001年和2002年,全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分别只有82%、80%,此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总体保持在70%-75%之间。除此以外,正式签约的大学生也不都是正规就业,出于对就业率达标的要求,许多高校要求学生与一些小公司签约。这些小公司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大学生在这样的公司中面临着很大的失业风险,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非正规就业。麦可思公司开展全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离职率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离职率超过30%。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保守估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二元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在累积效应影响下,2000-2014年这15年来的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人数累积起来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越来越呈现出自愿性,其中以自主创业最为明显,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非正规就业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也是大学生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体面劳动的缺失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连接现实与愿望,必须以战胜全球体面劳动的缺陷为起点。体面劳动的不足表现为:缺乏充足的就业机会、不完善的社会保护、被剥夺工作的权利以及社会对话中的不足。这些不足是衡量我们所工作的世界与人们抱有更好生活愿望之间差距的标尺。”[7]体面劳动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新千年发展战略目标,在非正规就业领域中的缺失仍然十分严重,大学生通过非正规就业实现体面劳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 体面劳动是全球新千年发展战略目标

进入21世纪,体面劳动战略目标在国际劳工组织的大力推动下逐渐得到全球性的认可。“体面劳动”(Decent work)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局长胡安.索马维亚(Juan.Somavia)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是指“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条件下促进男女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的就业机会。体面劳动强调劳动者的权利应得到保护及可实现劳工、雇主和政府之间的有效对话”[8]。国际劳工组织在阐述体面劳动概念的同时也提出体面劳动的四个战略目标:在工作中促进权利、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机会的产生。国际劳工组织通过满足这四个目标来促进所有的工作将实现体面的工作。法国理工高等学院的Christophe Dejours教授认为,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关注的是就业、劳动条件和劳动谈判,而没有涉及到劳动内容。他运用精神动力学方法,从主观认同的角度提出体面劳动的三维模型,从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和工作内容上来测量体面劳动:个体工作能力水平、集体工作水平和工作的政治文化水平。在个体层面,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完成工作难度的主观感受。在集体层面,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工作合作程度,通过合作形成有意义的劳动。在文化层面,工作的文化认同是体面劳动的主观感受影响重大,是劳动者社会归属感的衡量指标[9]。由此可见,体面劳动作为全球性概念和新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丰富,但其根本宗旨不会改变,最终指向是由为了生存的劳动到实现有意义的劳动的转变,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成为人类自我实现的手段,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面对世界经济运行中诸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体面劳动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体面劳动的缺失

由于受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实际状况与体面劳动的战略目标之间相去甚远。非正规就业大学生体面劳动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权利的缺失。充分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前提。就业不仅仅是取得报酬,也是人的基本权利。非正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因失业造成的就业权利的缺失。但是,基于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总体上是在非正规部门中就业,非正规部门规模小,流动性强,生存周期短,缺乏有效的劳动合同保护,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非正规就业大学生往往和用人单位维系的是一种松散、不规范且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就业机会不稳定、工作缺乏连续性。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3年全国大学生半年内离职率为34%,2011年为41%,2012年为33%,2013年为34%,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虽然通过非正规就业解决了暂时的就业问题,但随时面临着新的失业,就业权利得不到基本保障。

(2)劳动报酬权利的缺失。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具有多种形式,尽管比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非正规就业层次要高,但是,除了部分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群体有较高的收入外,大多数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的工资收入要低于正规就业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例如人才派遣和人事代理,由于用人制度的差异,同工不同酬现象依然存在。麦可思公司开展的全国范围大学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2013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分别为2130元、2479元、2766元、3048元、3250元,明显低于同年度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许多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的实际收入较低,劳动报酬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大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学生,却没有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本投入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非正规就业大学生劳动报酬的缺失。

(3)工作中的基本权利缺失。工作中的基本权利是体面劳动四大战略目标中的基础,即工作中的尊严、劳动安全权利的实现。国际劳工组织8个基本公约———涉及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免于强迫劳动、禁止童工和非歧视原则就是保障工作中基本权利的国际公约。但是,由于非正规经济规模小,工会组织不健全,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在涉及与雇主集体谈判时缺乏有效的对话机制,在目前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法制与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通过组织与群体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就业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个体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麦可思公司开展的全国大学生就业调查中,大学生半年内主动离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没有融入到企业或单位之中。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更是如此,他们常常是工作中的边缘群体,受到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排斥,融入企业或单位文化的难度大,往往以边缘人的方式存在。

(4)就业社会保护的缺失。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保障改革,在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体制内外不同层次的社会保护水平,致使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改革发展并不配套,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中就业就会失去必要的保障。谢小华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意愿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多数都认同非正规就业工作缺乏福利保障和法律维护,以致阻碍了他们的评价与选择[10]。就业社会保护的缺失是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体面劳动缺陷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护体系,大学毕业生从事非正规就业不仅无法承受失业的风险,即使努力工作也使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收入以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计,他们拥有工作但仍处于贫穷状态,由此造成“在职贫穷(working poor)”问题。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在职贫穷现象主要是工作权利及工作环境无法得到相应保障,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现有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单位基础上的,许多社会保障是由单位办理的,并且存在着地区隔离,无法实现跨区域的对接。因此,非正规就业大学生常因跳槽而中断相应的社会保障,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完全靠工资收入,大学生很难实现体面劳动。

三、实现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体面劳动的相关对策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非正规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从理论上来说,非正规就业也应该能实现体面劳动的目标。然而,现实与愿望总是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必须以战胜体面劳动的缺陷为起点,通过多重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来促进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体面劳动的实现。

1.政策调整:统一且平权的劳动力市场

政府有效性(government effectiveness)被理解为地方政府支持和实施市场交易的正式制度框架,并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11]。政府有效性影响和决定着劳动者是否自愿选择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中国的非正规就业部门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是多项公共政策综合作用和主动选择的结果[12]。陈利锋对我国非正规就业部门异质性雇佣关系的研究表明,非正规部门失业回滞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自我修复机制,进而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较小,依靠经济增长推动就业的政策收效甚微[13]。这就说明非正规就业不仅仅是解决失业的重要措施,对宏观经济运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基于非正规就业的发展现状做出相应的政策机制调整,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结构性改革,建立统一且平权的劳动力市场,不仅有利于稳定劳动力市场,也有利于降低非正规部门广泛存在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针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政策措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是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需求,以缓解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失灵,促进效率、公平、增长和社会公正,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来满足大学生充分就业需求。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是以统一劳动力市场为根本的价值取向的。所谓的统一不是取消正规就业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差别,而是实现就业权利的统一和平等。对政府管理来说,公共政策调整的基点不是去管制非正规就业,对非正规就业实施全面的“正规化”治理,而是要接纳和保护,在承认非正规就业部门合法性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同时,以充分就业为政策的最终目标,释放自由市场力量,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才是实现体面劳动最为基础行条件。

2.制度创新:灵活且全覆盖的社会保护制度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自由经济市场发展的产物,是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体面劳动的缺失,政策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去除制约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制度枷锁,消除制度性社会排斥,推进制度创新刻不容缓。制度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适应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建立灵活且全覆盖的就业社会保护制度,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制度保障。针对目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现实情况,第一,需要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劳动人事制度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加强对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部门化管理的人事档案制度,增添了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困难。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国通用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大学生无论选择何种就业方式,或者是转换就业地区与部门,相应的身份信息和社会保障都能够完整、连续地记录下来,解决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后顾之忧。第二,需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是限制大学生就业流动和社会权益和福利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力推进户籍改革,取消城乡区别,实现户籍制度向居住证制度的转变。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取向是回归户籍的身份认证功能,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附加权益和福利。第三,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均等化,建立城乡一体、区域均衡和正规就业部门与非正规就业部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突破口,将非正规部门中就业的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形成灵活的、可持续的和全覆盖的城乡一体的公共社会保障体系。

3. 观念转变:多样且个性化的就业选择

观念的先导作用在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念转变首先体现在对非正规就业的认识上。传统观念上,非正规就业是不稳定的、边缘化的工作,与体面劳动大相径庭,基于这样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自身对非正规就业的排斥。大学生要对非正规就业有正确的认识。非正规就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在相关制度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通过非正规就业是可以实现体面劳动的,也同样能实现自身价值。其次要转变的是就业观念。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应树立大就业观,转变非正规就业的“非自愿性”为“自愿性”选择,即以体面劳动为目标,非正规就业也是自主选择的重要选项,也是体现自身价值的个性化选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将是大学生就业的常态,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的沟通趋势。1997年荷兰非正规就业人数已达全体雇佣劳动者的50.4%,美国、日本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30%和25%[6]。

4. 能力提升:教育与培训的双向耦合

我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大学生非正规就业; 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行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我国就业模式从计划分配的、单一的传统正规就业向市场配置的、分散的、零星的、自由的非正规就业模式转变。然而到底什么是非正规就业?众说纷纭。但凡提到非正规就业就不得不提到大学生非正规就业。

1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informal employment)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简称ILO)提出的一种与非正规部门相联系的就业方式,它是一种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并取得收入的行为。非正规就业起初大量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在国外,非正规就业一直被称之为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在《1991年局长报告:非正规部门的困境》中,ILO将非正规部门(informal Sector)定义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没有组织、没有结构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单位”。与此同时,ILO将非正规部门认定为三类:第一,小型或微型企业,第二是家庭企业,第三是独立的服务者。与此同时,ILO将非正规部门认定为三类:第一,小型或微型企业,第二是家庭企业,第三是独立的服务者。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不断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大学生从事传统、正规行业的比例正在下降,而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被称之为吸纳庞大劳动力的“海绵”和“蓄水池”。在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中,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还没有明确、具体的界定。唐艳明认为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从事的就业活动。谢小华认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得职业。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指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非正规就业,其目标群体为高校毕业生。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方式主要包括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劳务派遣就业、兼职就业等。

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趋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现状到处可见。生活中一些单位“宁要庸男,不要才女”的现象比比皆是。此时,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化、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在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中,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6.5%,2011年上升到26.9%,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后大众化”阶段,2012年提高到30%,2013年上升到了34.5%,2014年达到37.5%。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传统的正规的就业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而正规就业岗位也已满足不了庞大的就业大军。此刻,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如刘江,陈鹏从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及文凭的就业信号减弱着手,发现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何艳玲,王苹认定非正规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学界对非正规就业的看法正在经历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主要方式。如陈宇海认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不可避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也是我国传统正规就业不断缩小的一种必然选择。刘志坚从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角度得出,提出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非正规就业开始成为我国就业的主渠道。可以看出,目前非正规就业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就业途径,尤其是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俨然成为我国经济经济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

3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政策建议

尽管目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分别是制度、就业能力、思想观念等障碍。在如此紧要关头,高校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地主张“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应该建立正确的非正规就业观。对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而言,除了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外,政府还要调整自身定位、逐步消除分割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建立非正规大学生积极的就业优惠政策,同时还要建立与非正规就业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大学生非正规就業与非正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因此,政府还要加大对非正式经济的政策支持。高校要打破大学生过去的劳动有贵贱之分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灵活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要主动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积极地把教育与就业对接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政府、高校与企业“三位合一”的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模式,实现体面就业。

参考文献

[1]丁金宏等.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J].中国人口科学,2001(06).

[2]唐艳明.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6(03):157-159.

[3]谢小华.《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研究——以上海高校的调查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何艳玲,王苹.促进非正规就业: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5]陈宇海.浅议大学生非正规就业[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6]吴立保,任严超,邱章强.大学生体面劳动赤字及其发展性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

作者单位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策略

一、非正规就业的界定

非正规就业最早起源于国际劳工组织, 国外一般称为非正规部门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20世纪80年代, 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非正规就业在我国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 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 包括在非正规部门里就业和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 (指短期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 ”。我国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 (企事业、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社会组织) 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下列非传统就业形式: (1) 非正规部门里的各种就业门类; (2) 正规部门里的短期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 即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就业方式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非正规就业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必然选择。

二、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第一, 思想观念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由政府劳动部门或学校分配工作, 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就业的体制,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正规”就业模式即所谓的“铁饭碗”带来的高工资、高福利、高身份、一次性终结就业等观念依然有很大的诱惑力。当正规就业受挫时, 不少毕业生宁肯赋闲在家也不就业, 或者考研以期获取较高的文凭后再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另外,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上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这些观念都严重束缚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

第二,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虽然“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还处于“卖方”市场,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求学”机会, 而不是未来的“就业”机会。一些大学专业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造成了严重的供大于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陈旧, 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高分低能;一些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缺乏特色, 结果是学生理论功底薄弱, 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强等。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就业, 包括非正规就业。问题出在当下社会浮躁, 学风亦然, 学生基本功与80年代学生相差甚远, 于是自然会造成就业悖论,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苦于无人符合其职位要求, 一方面是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工作。

第三,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问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出现这种矛盾,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当前仍然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 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非正规就业缺乏来自社会的制度性保护。

第四, 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2007年5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大学生创业者的比例大幅增加, 由2006年的7%上升到了2007年的20%。可见, 随着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的大力扶持, 创业人数在大幅度提高。尽管如此, 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困难问题依然突出。创业资金的筹集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者这个问题更是关键。因为我国的发展还不完善, 大学生还未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信任;我国的大学生几乎均是靠家庭的支持完成大学学业的, 没有任何可供抵押的资产;目前国内股票市场还不健全, 投资商对于控股权尤其重视, 可是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的过于理想化为大学生创业者在争取其它方式投资的过程中设置了障碍;由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未形成完全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者在向家庭、朋友等渠道融资时也遇到了困难。

三、促进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对策

第一, 加强教育引导,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上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 应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然而, 无论是社会大众, 还是大学生自身, 都依然将大学生定位为“精英”, 应该从事“精英的工作”, 这种脱离社会实际的就业期望阻碍了大学生到非正规部门就业, 也往往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等学校应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非正规就业的内涵, 破除劳动有贵贱之分的传统观念, 树立主动、灵活、多形式的就业观, 学会判断和分析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期望, 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 选择最适合自身条件的方式就业。

第二, 改革教育体制,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劳动力市场上, 大学生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就业能力, 特别是在高竞争性的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 如果没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高校教育往往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时滞性。高等学校应针对这一不利因素, 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大胆更新教育理念, 将教育与就业相联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他们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促进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向着更利于自身价值实现的方向流动。

第三, 从政府层面来看, 应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制度保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促进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需要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首先, 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户籍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致使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应加快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户籍制度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经济的发展, 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要清理和取消那些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各种歧视性政策, 逐步打破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就业者之间的身份界限。使农村大学生毕业能在工作地点顺利落户, 减少由于户籍制度对人才流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应加大对非正规部门的财政投入, 积极为非正规部门的发展提供贷款支持, 拓宽其筹资渠道。税务部门应落实针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税收政策, 减轻非正规就业者的税收负担。

第四,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非正规就业市场上, 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 尝试自主创业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突破与成功的一种勇气和魄力, 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必将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据统计, 一个创业岗位能带动三个就业岗位, 而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 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却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 开设相关创业指导课程, 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就业报告1998~1999[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0.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胡鞍钢, 杨韵新.就业模式: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 2001 (2) .

[4]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决心书学生正规范文】相关文章:

初三学生中考决心书05-21

决心书范文50007-06

表决心书范文05-17

决心书中考范文05-23

临战决心书范文05-23

目标决心书范文05-23

中考决心书范文05-26

部队表决心书范文05-27

决心书怎么写范文06-02

预算员决心书范文06-10

上一篇:水立方导游词下一篇:简单公司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