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2024-05-24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精选10篇)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第1篇

加强职业病防控,提升员工职业健康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2015年11月在公司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组织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班。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参加职业病防治能力提高的培训机会,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说明公司对我们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重视,反映了公司“切实为员工考虑,降低职业病发生”的战略方针;对于从事化工医药企业,接触危化品较多的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经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深的了解了企业管理中如何进行职业病的防治,同时加深了对“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职业病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特别是课堂上,老师们用自身的经历,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对枯燥的职业病防治进行了讲解,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促使我不断的去增长自己的职业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培训中董会台院长首先讲解了什么是管理,提出了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外在表现是事,明确了作为管理者如何去更换的进行管理,理清了思路。同时,沿用安全理论,提出健康是1的概念,延伸出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引导并告知我们职业病是可防可控的,消除了我们对防治职业病的恐惧和无从下手的心理。

通过讲解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使我们了解了在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同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定期检测,定期进行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同时还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员工素养的提高,只有全员重视,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的职业病就不难减少,直至消除。通过列举河南张海超尘肺病案例和一些职业病工作做的好的企业,进一步说明了做好职业病工作,既能保证员工健康,又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最后讲到运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直至感情、尊重需求后,员工会达到自我的实现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

接下来各位老师,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了不同的讲解,但又相互关联,使我们听起来不是那么枯燥和无味。在提到当前的职业卫生现状和防护的要性时,使我们了解到,我们从事的职业病监护工作还任重道远,需不断的努力。在个体防护上首先要做到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清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还是生物因素,从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和解决途径。在工作中要采取不同的监测类型,例如:评价监测、日常监测、监督监测等监测类型,同时采取不同的采样方法,例如:个体采样、定点环境采样、源头采样等,充分收集数据,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达到共赢双惠的效果和目标。

在防护用品的选择上,老师特别强调了,不是盲目地进行配置,而是根据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有监测、有分析的进行选择和配备。同样的噪声环境,因监测值的不同,从而选型不同;同样的危化品操作,因接触的物料不同和,状态不同,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也有所不同。要本着既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又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进行相应防护用品的配备,达到企业、个人利益的共赢。

在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上,老师强调了监护的重要性。提出,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对人员的伤害,验证防护设施、设备、措施的有效性,及时预防、救治职业危害受害人群,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发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提升国家实力。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面阐述了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既保证人的权益,又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阐明了只有用人单位重视,保证各项防护设施、设备等的投入,劳动者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减少和消除职业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国力的强大。

通过参加这一次培训,使我增长了职业病的防治知识,让我们在培训内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的负责的态度和良苦用心,让我们融为一体,在未来的工作中端正心态,更加努力!更加自信!

接下来的培训,我想会更有趣、更专业,所以我会更认真听,理论与实践更加强化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也很热爱且珍惜这份工作!

学习能让人进步,工作能让人自信,相信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经验当中会让我们的企业变得更加美好!

郝红波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第2篇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重固镇职业卫生工作会议,主要议题切实加强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7周年活动,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下面结合我镇职业卫生工作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增强责任意识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近七年来,我镇已建立起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按照国家部署认真开展了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专项整顿,乡镇企业、农村个体户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等,职业病防治工作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乡镇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部分企业管理措施不到位,劳动用工制度不尽完善,一些业主无视劳动保护法律规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和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建设,甚至还恶意转嫁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对接触毒害作业工种招用农民轮换工等,使职业危害因素日趋增加,造成诸多职业卫生安全隐患。一些典型事例触目惊心,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职业病除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精神痛苦与经济损失,也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强化职业卫生工作,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二、采取针对性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职业病防治涉及面广,科学性强,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把《职业病防治法》落到实处。

1、深入学习,认真落实劳动者应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益。《职业病防治法》是一部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大法,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的关怀。职业病防治关键在企业,责任在业主,各系统、企业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系统、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计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企业法人和有关管理人员要自觉参加和接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有关职业卫生相关培训。并着重依靠和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使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益,(包括工作生命权、危害知情权、教育培训权、职业健康权、特殊保护权、拒绝作业权、参与决策权、检举控告权、民事赔偿权、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2、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做到管理工作三落实。一是组织机构落实,企业要设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由企业法人代表、安全、计财、劳动工资、宣传、工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全面负责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二是人员落实,管理机构内要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落实和经常性检查考核工作;三是管理制度落实,包括作业场所危害控制制度,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作业场所危害检测与评价制度,有毒有害作业操作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制度等,建立职业卫生安全责任体系,有效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做好前期预防,控制危害源头。根据《职业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设备及药品,发生职业中毒后,要及时做好职业中毒报告,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职业卫生法律意识。

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做好各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宣讲有关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知识,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明确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观念,明确企业应承担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使企业主树立依法保护劳动者健康权利的意识,自觉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让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依法保护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第3篇

一、农民职业培训计划制定

制定农民职业培训计划, 首先要明确培训目的、了解培训对象的性质, 其次要强调培训条件和培训师资, 最后要考虑培训费用及培训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因素。具体来讲, 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培训目的

农民职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一批科技素质高、职业技能好、经营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间接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 培训对象

农民职业培训的主体是农民, 与一般培训对象相比, 农民群体有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受挫力较差、功利化倾向、易从众、年龄结构参差不齐、生活及工作经验各异等。因此, 团体计划必须在分析农民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制定, 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三) 培训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加多样化。因此, 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切合当时当地的生产实际, 注重具体生产环境条件的针对性, 强调特定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的应用性。

(四) 培训时间、地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 农民掌握了更多的就业渠道, 务农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许多农民外出打工, 也有少部分农民自主创业。对于这些农民而言, 大多不愿意牺牲自己赚钱的时间去参加报酬未知的职业培训。因此, 培训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要基于农民方便。培训时间要较为集中, 培训地点最好选择在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等农民熟悉而又离家不远的地方。

(五) 培训方法

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 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较差, 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所以培训方法不宜采用讲授法。但是, 绝大多数农民有着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 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 培训最好采用现场教学, 以技能示范为主要教学方式, 指导他们参与和持续改进, 以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提高培训效果。

(六) 培训条件

良好的培训条件是保障培训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基于能力本位的农民职业培训条件应尽量具备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育人主体化、课程项目化、队伍双师化及资源共享化等特点, 并且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 (见表1) 。

(七) 培训师资

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农民职业培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构建一支素质高、结构优、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又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此外, 由于农民群体的特殊性, 培训教师最好有实践经验, 这样有利于教学贴近生活, 有利于农民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八) 培训费用

资金是职业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 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经费是否充足、经费如何高效利用。我国农民职业培训一直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职业培训的发展。为此,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并尽快建立起政府主导, 企业、非政府公益性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农民职业培训课程开发

能力本位教育采用DACUM课程开发方法, 通过产业一线骨干的职业分析, 形成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DACUM分析表。①培训单位根据DACUM能力图表, 形成职业培训课程。DACUM能力图表的制定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

(一) 成立DACUM小组, 召开DACUM研讨会

DACUM研讨委员会由8-12人组成, 其中包括1名熟悉课程开发理论的组织协调员以及1名秘书, 其余的人员为对所分析职业领域的工作非常熟悉、对该领域发展趋势非常了解的专家, 其中半数以上要熟悉培训对象所从事产业的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和生产对象等要素。通过召开DACUM研讨会, 确定DACUM能力图表。

(二) 职业/工作分析, 确定工作岗位

主要分析市场上人才的供需情况以及职业工作岗位的分类情况。DACUM研讨委员会对所研讨的职业岗位进行讨论, 写出职业岗位名称, 填到DACUM图表上, 并讨论出与本职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三) 职责分析, 确定能力领域

主要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能及要求, 运用头脑风暴法使DACUM研讨人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在对能力领域提出意见后, 再对提出的能力领域进行修改与合并。一般一个职业岗位有8-12个能力领域。

(四) 任务分析, 确定专项技能

主要分析各个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态度、技能等, 并形成DACUM能力图表。

(五) 检查、定义能力领域和技能

通过增删、合并技能和能力领域, 进一步完善DACUM能力图表。一般来说, 当一个能力领域太窄, 仅有6个及以下技能, 应与相关领域合并。

(六) 教学分析

以DACUM能力图表为基础, 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并形成课程模块 (见表2) 。

运用DACUM分析法对农民职业培训课程进行开发, 具有两点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课程设置贴近岗位实际要求, 明确了教学目标, 为培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二是帮助农民明确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总的来说,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建设的农民职业培训课程, 体现了“以农民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是提高农民职业培训质量、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关键举措, 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三、农民职业培训操作要点

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要注意八个要点, 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个出发点, 三个着力点和四个关键点, 具体表现如下:

(一) 出发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提升其人力资本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四化”同步和“五新”要求, 即“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这不仅为“三农”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 也对农民职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文件精神, 农民职业培训的出发点应为培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农业生产一线人才。

(二) 着力点:责任、技术、创新

1. 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提高他们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责任感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 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质量。然而,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高、职业技能偏低, 且目光短浅、容易自我满足, 难以担当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这类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对职业培训持观望态度, 强调职业培训带来的个人利益等。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他们缺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因此, 政府要充分利用政策杠杆和文化力量, 增强农业职业的自豪感, 营造能够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的氛围;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着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 消除制约农民主体意识形成的制度因素;②要加强农民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识, 明确其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2. 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为核心, 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农民对于职业技能的需求要高于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对技能的掌握也要易于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此, 职业培训要以市场需要的岗位能力为主导, 以农民需要的实际技能为关键, 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辅助,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的培训, 重点培养技术骨干和农场主。此外, 培训还要强调操作性、应用性和实效性, 以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加强农民创新教育, 积极鼓励农民创业

提高农民创新能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为此, 农民职业培训必须加大创新能力教育。一是增强农民创新意识, 鼓励农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二是帮助有创业想法的人建立发展规划, 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三是注重农业带头人的培养, 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三) 关键点:师资、经费、资格证书、创业保险

1. 加强师资力量, 建设一支素质高、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农民职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远远不足以支撑培训工作的开展。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 参与培训工作的教师在工作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缺乏安全感。为此,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通过多渠道招贤纳士, 重点引进“双师型”教师, 并且注重专任教师的培养;同时, 为参与农民职业培训的教师单独建制, 为他们的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提供制度保障, 帮助他们在物质方面获取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为教师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帮助他们在精神方面获取安全感。

2. 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非政府公益性组织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充足的培训经费是保障农民职业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经费不足、分配不均的状况,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经费投入体系, 强化经费使用机制, 促进培训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合理化, 保障经费的使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和非政府公益性组织加入农民培训工作, 鼓励他们在资金、人力、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3.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建立劳动力输入与输出的衔接机制

目前的农民职业培训存在学校培训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度低、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培训后的农民就业率低等问题, 为此, 必须加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入与输出的衔接机制。一是要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就业准入制度, 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 提高企业在培训工作中的参与度, 提高学校培训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度;三是要建立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农民个人—用人单位三方合作培养体系, 加强劳动力输入和输出的衔接, 提高农民就业率。

4. 加快农民创业保险制度建设, 建立个人—政府—保险公司三方合作机制

我国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但是很有智慧。他们有创业的想法, 却没有创业的“胆量”, 原因在于他们要自己承担人身风险、资金风险、责任风险、技术风险等一系列未知的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 政府应加快建设农民创业保险制度。首先, 建立专门的农民创业保险机构, 为农民提供创业保险咨询、理赔等业务;其次, 开发适合农民创业的险种, 扩大承保范围;最后, 建立个人—政府—保险公司三方合作机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个人承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曹刚.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23) .

[2]张守兴.从“能力本位”到“人本本位”——关于高职教育内涵的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14 (23) .

[3]刘刚.农村农民群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调适[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4]陈勇, 钱明.基于农民特点和期望的培训教学原则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1) .

如何培训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能力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89-02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其职业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进步离不开相关培训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如何培训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能力简析

1.全面发展的能力

全面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在就业时所应当具有的能力之一。通常来说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界定主要包括了其在某一职位上所具有的竞争能力,这一能力应当包括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协调工作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自我的能力。除此之外,全面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包括捕捉筛选信息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具有这些能力的大学生在进入企业、走入社会后将会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并且更加便利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2.职业定位的能力

职业定位的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应当具有认识自己兴趣和职业愿望的能力。在进行职业定位的过程中,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能够为大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动力。因此这意味着高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在职业定位与持续发展能力上。另外,职业定位的能力还包括了有选择的接受能力,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做到事半功倍,并且还能够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应当具备和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这首先体现在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还应当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并且愿意与人合作与此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的状态。除此之外,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体现在应变能力上,拥有这种能力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上出现的变化,并且还能够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快速判断并采取合适措施以应付事态变化的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

1.提升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基础和前提。在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明白这一工作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除此之外,在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且承担科研项目与此同时参与技术革新与改造,从而能够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促使教师提高业务和教学水平。另外,在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注重邀请企业参与、开发学校的教学工作,特别是一部分课程要按企业需要设置,由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这部分教学任务更加适合,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水平的有效提升。

2.开展校企合作

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工,高校应当理解校企合作是企业锻炼并且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基地。除此之外,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注重选择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完完全全运营的企业,而不是单纯的选择实训室。另外,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注重以提供实习为主,产生经济效益为辅,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效率的持续提升。

3.丰富校园活动

丰富校园活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核心内容。在丰富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理解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加速器。除此之外,在丰富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注重通过具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为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在丰富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注重避免单纯强调业务知识的理论性、继受性、被动性,忽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和职业素质的问题,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大学教学水平的持续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如何培训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合理的培训,从而能够使其在进入职场与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9(23):132- 134.

[2]张梁平.BTEC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特色探析[J]. 职业时空,2007(11):22- 22.

[3]高清林.基于终身教育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54- 156.

[4]高海霞,王清华.从高职院校看校企合作标准[J].职教论坛,2009(12):17- 18.

职业病防治宣传培训讲稿1 第5篇

首先感谢公司领导和敏东矿领导组织这次职业病防治宣传培训,和大家共同讨论有关职业病防治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敏东矿即将投入正式生产的情况下,组织这次培训更显示出具有特别的意义,也显示出公司和敏东矿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以及对职工健康的关心。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为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国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下发了《关于防止矽尘危害工作会议的报告(摘要)》([63]国经周字100号),80年代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到本世纪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使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作为煤炭生产企业,我公司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1993年公司颁发了《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暂行管理办法》;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后,为积极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维护企业的切身利益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于2003年公司颁发了《职业病防治监察管理办法》,并于2003年11月组织了历时一个月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月大型活动,下发职业病宣传教育手册600余册、宣传单2000余份。使公司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从近几年我们从事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职业健康体检)了解到体检率下降,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从这一侧面反映出大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淡漠和不重视。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公司为职工做的健康检查,大家积极参与,体检率几乎100%,可是公司为大家做的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单位已经为大家提供了体检的条件,但是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体检率只在60~70%。可是往往因为这样,因为你没有一个连续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在你发生职业病的时候而延误诊断的时间,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今天利用这次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职业病防治法》的一些内容,以及谈一谈如何预防尘肺。

一、首先和大家共同重点学习《职业病防治法》中涉及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相关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于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其中重点强调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如何履行义务和责任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下面就以上两点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义务

1、健康保障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2、职业卫生管理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保险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4、报告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结果。

5、卫生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6、减少职业病危害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代替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7、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8、不转移职业病危害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9、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得隐瞒其危害还应通过合同、设置公告栏、警示标志和提供说明书等方式告知 劳动者。

10、培训教育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11、健康监护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12、落实职业病或者可疑职业病待遇义务,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负责职业病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安置,并依法赔偿;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妥善安置有职业禁忌或者有职业相关的健康危害的劳动者。

13、事故处理义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立即采取急救和控制措施。

14、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妇女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5、举证义务,劳动者申请做职业病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的义务。

16、接受行政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义务。

1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义务。

(二)、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和履行职业卫生保护的义务

1、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9项)

•工作生命权:享有保护,不受危害 •危害知情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教育培训权:危害知识,防护知识,法律知识 •职业健康权: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 •特殊保护权:未成年工、女工、残疾人

•拒绝作业权:无防护条件,违章指挥,强令冒险 •参与决策权:职业卫生民主管理 •检举控告权:违法行为,侵害健康 •民事赔偿权:健康损害

2、劳动者履行职业卫生保护义务(八项)履行劳动合同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规章制度 遵守操作规程 接受教育培训 接受健康监护 用好防护设施 用好防护用品

二、谈一谈尘肺病的预防。

1、尘肺病的预防

什么是尘肺病,是如何分类的,我国法定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早期尘肺病人咳嗽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咳嗽可明显加重。特别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合并肺部感染者,咳嗽可非常严重。吸烟病人咳嗽较不吸烟者明显。

尘肺病人即使在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咯痰。煤工尘肺病人痰多为黑色,其中可明显的看到有煤尘颗粒。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粘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

几乎每个尘肺病人或轻或重有胸痛,其中可能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更多见。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多为局限性;疼痛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胀痛、针刺样痛等。

呼吸困难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肺部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并可累及心脏,发生肺源性心脏病。

棉纱口罩是否能起到防尘作用? 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而5微米以下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多戴几层也不会增强防护效果。因此,棉纱口罩无法起到防尘作用。必须佩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防尘口罩。

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有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四种。不同的健康检查体检项目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除职业史、症状的询问以及内科常规检查外,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都需要进行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的检查,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只需要拍摄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具体的检查项目和周期可以从我国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中查到。

尘肺病可以根治吗?尘肺病可以预防吗?

尘肺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及根治办法。主要是综合治疗,即在用药治疗的同时积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增强营养,生活规律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我国多年来研究的一些矽肺治疗药物,在临床试用中观察到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确切疗效尚有待继续观察和评估。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尘肺的预防必须贯彻“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2、有哪些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活动性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摘要:

第三条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职业病诊断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职业病诊断应当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据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综合分析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料。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有关的资料。根据需要,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由其依法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

第二十四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需要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调查。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由其反馈存在异议的资料或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的判定结果。

第二十六条职业病诊断过程中,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料的,诊断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自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

由于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资料缺乏,难以作出职业病诊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依据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自述等,作出医学诊断。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鉴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职业病防治培训心得体会 第6篇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多年前,一起“开胸验肺”事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的关注与审视,但是当舆论的热情降温后,职业病防治与保障等问题也随之冷却。

事件虽然降温,但职业病防治问题依旧存在,究其主要原因有:

1、作业员工意识薄弱。很多员工在作业时,有意或无意地不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或穿戴不到位,使自己暴露在有毒有害场所中。同时,不少作业人员为了“方便”而存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身体好,这点对他没有影响,而心安理得的不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2、作业环境条件差。由于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企业冒险使用废旧设备,甚至是国家淘汰的设备,这样导致能耗高,有毒有害因素现场浓度大,对作业人员的身体伤害极大。同时,很多企业未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不合理,有毒与无毒未分开,形成交叉影响。

3、职业卫生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很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基础差,管理能力不足,对一线作业情况监管不到位,同时,存在部分领导不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推动难度大,导致职业卫生管理不到位。

4、考核力度不够。很多企业未形成有效的职业卫生考核制度,或制度执行力度低,流于形式;同时,对于职业卫生的管理,管理者庸、懒、拖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现场不规范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针对以上问题,“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基础做起,从一线开始,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员工职业健康教育。只有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职业病防治业务能力,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实现本质安全。

2、企业应加大对职业健康的管理,形成成熟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工作落到实处。

3、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企业作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对已淘汰的设备强制执行,对有毒作业、有害进行隔离,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与小结 第7篇

根据卫生局年初依法执业的要求,制定本次棋盘镇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培训工作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对全院职工的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与运用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职业病诊断的专业技术知识,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全面提升广大职工对职业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有关防治知识水平。

二、培训对象:

全院所有职工。

三、培训内容:

尘肺病的诊断

1、职业病诊断鉴定与职业病健康监护相关法规。

2、尘肺病的总论,鉴定生产性粉尘尘肺。

3、尘肺病的X线表现。

4、尘肺病的门诊标准与诊断要点。

5、尘肺病鉴别诊断。

四、培训方法:

由内科主任副院长陈伟民同志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

五、培训时间、地点:

3月25日下午2:00—5:00院内三楼会议室

六、培训要求:

培训要及时总结,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参陪人员要有书面签到等。

棋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年3月20日

棋盘镇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培训工作总结

半天的培训工作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我们还是系统地学习了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只是对于我们了解职业病的发生及预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会学习的同志都参加了考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次参加学习39人 考试39人 参学率达100%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第8篇

一、正确理解“教育”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 笔者反复遇到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就要注重精神的培养。在教育中应该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结合起来, 广义的文化教育, 是对“整个人”的教育, 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精神世界, 而现在国内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 从小学到中学, 从中学到大学, 各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倍感疲惫, 哪里还有更多的空间去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和“反复思考的能力”?要知道, 如果没有创新,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不断修炼教师的内功:从知识到文化, 从道德到智慧

怎样才能算是一名好的大学教师?一是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所说的内容要让学生不仅能听得见, 还要能“听的清”, 没有任何口头的毛病, 语句连贯, 语调有重有轻, 有高潮有平静, 做到:说别人的话能说准;把别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要顺;说一两句自己的话, 把它能说“圆”, 也就是能够“自圆其说”。二是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 了解学生的动态。三是要具有正确的判断力, 能够根据学生的状态判断出学生学习的状态, 包括学生的表情、眼神、坐姿, 甚至学生今天选择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 都可判断出学生当天的学习心理状态。例如, 通常来说, 坐在中间的学生都是态度比较积极的、希望能够通过当天的学习学到知识的学生, 一定要特别给予鼓励和关注。

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先生说的一句话给人印象特别深刻, 他说:现在大学校园里有知识的人很多, 可是“有文化”的人却少之又少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 既要有知识, 也要有文化, 要做到以“文”“化”人, 不仅要做文化的享用者、体验者, 也要做文化的创造者。成教授还说到“知识就是力量, 但唯有智慧才能使人自由”, 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 首先要具有智慧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怎样才能做到有智慧呢?大学老师要懂得研究, 不只是要研究课程, 也要研究学生, 在道德前行的知识道路上, 智慧才能产生。

三、不做“庸师”, 不要让自己沦为“教书匠”, 争做优秀教师, 甚至名师

教师分为不合格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教育家教师四种类型, 同时可以划分为巫师、庸师、匠师、能师、名师、大师、宗师、圣师八个层次。什么样的教师是“庸师”呢?“庸师”给予学生的知识可能是他们自己都没弄懂甚至自己的认知都存在错误的知识, 不能给予学生以引导, 只是一味地用呆板、教条的仅停留在对理论字面意思理解的道理来约束学生, 把学生变成了游走于小池塘里的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鹅。

当然, 能成为大师的教师毕竟是少数。事实上, 我们大部分人都仅仅只是非常普通的合格的教师, 也就是所谓的“匠师”、“能师”, 或者以前所说的“教书匠”。大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课程都有较为系统的学习, 对知识的掌握也都非常熟练, 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大部分的时间都只是噼里啪啦地一个人在讲, 甚至讲得很动情, 却忽略了学生是否都能听懂, 老师上课争取每分每秒, 将所谓的知识“复印”到学生的脑海中。其实, 真正听懂的只有少数几个, 真正会运用的更是寥寥无几。考试就是机械地搬运,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 只要能得到分数就好。同一门课上了三十遍如同只上了一遍, 上课成了老师重复、没有激情的工作。而真正的优秀的教师是具有较高的专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 是在用自己的智慧从事着教育的事业, 在专业知识上以深刻、独到、广博的知识和见解引导学生, 用智慧的方法去启发学生, 以机智的反应和独有的绝招去感动学生。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爱心去对待学生, 用足够的敬业之心对待教育。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成为“名师”、“大师”, 甚至“宗师”、“圣师”。

四、明确和构建教师的专业身份, 贯穿于课程改革中

大学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快就要进入社会各行业的未来国家之栋梁, 这些人将来能否有发展和建树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唯有教学过程在不断地改革中前进, 才能得以实现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生的目标。伴随着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扩招政策的深入执行, 在实现了提升国民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教育阶段性飞跃的同时, 却也因扩招速度过快带来了诸如学校管理跟不上、资源匮乏、学生素质下降等不利影响, 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保证招生, 出现了不良竞争的现象。在这样的一个高速而浮躁的环境下, 如何继续秉持慢慢摸索、潜心教学并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 考验着每一位大学老师。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转变, 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 高校的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教学功底, 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产业协作能力, 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一进入社会就立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形式, 不断地深入教学改革, 把实践环节以多种形式引入教学, 目前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具体包括:竞赛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校企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共同培养等多种模式和方法, 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契合, 为真正实现“以实践促理论, 以理论促发展”的良性教学循环打下了基础。

张平曾说, 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 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以疾驰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来发展教育的方式是成就不了教育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中流砥柱, 大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文化有智慧的大学教师,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由于某些功利的因素绊住了自己的双脚, 但也不能改变方向, 不忘初衷, 因为唯有智慧者才能开创未来。

摘要:刚进入教师这个岗位的青年教师, 充满激情, 活力充沛,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教学方法的开发具有强烈的挑战意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课程的教授之后, 所有的新鲜感都消退了, 激情也慢慢退化了。于是, 很多教师慢慢地沦为了普通的“教书匠”, 以为只要把专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然后自己慢慢消化, 这就达到了作为教师的义务了。其实不然, 所谓老师, 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书匠”只是授业解惑了, 但并没有做到“传道”的职责。笔者针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修养问题, 从“教育”的含义、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师的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文化教育,青年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美) 杰克森.什么是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 12

[2]大学扩招的利与弊[EB/OL].新浪网, 2014, 3 (19)

职业病防治能力培训有感 第9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培训方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N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81-02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供水企业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准入机制和学历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1)准入机制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子承父业”的接班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双向选择制向目前的择优选择、竞争上岗制转变。(2)学历结构的变化,由于大中专毕业生的准入使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出现了高学历变化的趋势。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优秀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充实到企业,而且原有员工接受继续教育,使供水企业逐渐形成了从业人员理论水平高速发展的趋势。与这一变化趋势相适应,由于多层次知识结构从业人员的存在,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为使员工在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切实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根据供水生产形势并结合开展“职业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员工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狠抓“三基”工作,即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强化“三层”培训,即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培训,把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打造职业化员工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创造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快速达到岗位要求,弥补人力不足,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 以人为本 制定科学计划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和员工立足岗位创造绩效。因此,培训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要充分考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创新,鼓励员工深入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员工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培训也需要高瞻远瞩,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探讨供水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供水企业中长期的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结合企业特点,选择制定详实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循序渐进、合理有序,促使培训与供水企业发展相适应,与技能要求接轨,与供水企业文化合拍,员工成长合拍,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合拍。有效地规避培训无效或培训微效等风险,以最小的培训代价实现最大的培训效果。

2 创新方法 控制培训过程

创新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产紧密的结合,供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创新。针对创新思路开展员工培训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继承和完善已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引入现代培训手段,是培训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以往在培训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般以单一课堂讲授为主,偏向理论较多,联系生产实际较少,内容枯燥,效果不好。为此,在培训中要考虑理论联系实际,由过去单一的讲师授课改为现在的“培训、消化、操作、考核”四位一体的形式进行培训。

(1)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要有计划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送入大中院校进行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供水企业也可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短期脱产培训。

(2)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特长,将培训需求和内容分解到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分内容,每讲完一部分,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提高培训效果。

(3)岗位复训。部分员工在长时间从事一种岗位的工作以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知新。岗位复训内容就是岗位上的工作案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4)导师带徒。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和员工要技能鉴定晋升岗位或岗位轮换,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所需能力不足时,就要通过在岗经验丰富员工的言传身教,使他们快捷获取实践经验和提升能力,以尽快达到岗位要求。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理解掌握,消化吸收。并在每次培训后,检查员工的工作改善,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使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尊重需求 丰富培训内容

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建设,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供水企业实现培训经常化后,仍需要持续的开展,继续加大培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供水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使培训工作标准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只对员工进行培训而管理人员不培训,会在知识和理念上与员工产生偏差,无法让员工信服,出现管理上的隐性冲突;只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员工不培训,员工对管理者的思路、意图理解不到位,会导致员工对供水企业的经营理念理解不透彻,任务执行不到位,影响工作的开展。正如“木桶理论”所述,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的,企业的培训也不应是少数人的培训,而应是自上而下、助长补短的全员培训。

培训工作出色,其效益可能是其投入的数倍甚至更高。要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就必须进行认真调查员工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生产需求,将培训需求置于对供水企业现状、市场形势等大环境的分析之上,确定培训的重点。针对性地向员工传递知识和思路,教授经验和技能,提高培训的实效。培训工作越到位,培训积累越高,常规培训的需求越少,而个性化的培训需求越会凸显出来。因此,培训要加大研究力度,善于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寻求培训需求的突破口,开展深度咨询辅导,满足员工的个性化要求,将培训向深度拓展、向细节延伸。

4 注重效果 培养人才队伍

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员工分别履行着管理、培训者、实际操作等职责。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课程。形成对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运行操作人员不同角色,和同一岗位不同技能水平员工全面培养的“梯级平台”,使每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施展才华,成为供水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实施各级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经济知识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建立新的“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执行力促进发展力”的管理理念。根据生产实际中提出“抓细节管理”、“提升执行力”的有关精神,举办 “细节决定成败”培训班,在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可举办管理人员参加的“如何提升执行力”培训班。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执行力,激发员工无限的工作热情。

(2)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学习。①、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从给水工艺、变配电到生产自控系统各个方面的技术知识,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积极锻造专业技术人才链。②、开展一人进修,大家受益的“连动培训”,提高自我培训的效率,扩大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范围。③、随着自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对技术人员维护和管理生产自控系统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的开展自控系统技术培训正在有序进行。 ④、加强岗位操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在变配电运行工、调度工、维修工等工种中,实施“蓝领技能素质提升工程”,使培训工作与选拔拔尖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创新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培训格局.

注重效果,是培训的主干,是培养人才队伍的根本,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突出管理技能与实施能力的提升,要经常进行研讨和训练;生产岗位员工应侧重于日常工作标准流程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实现培训的全程化,才能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联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树立“培训是企业的长效投入,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后劲,是惠及员工的最大福利”理念。企业要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高度重视,扎实有效搞好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造就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为提高供水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储备。营造有利于员工培训的良好环境,拓展员工创新能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建立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培训有感 第10篇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整体职业素质,提升团队凝聚力。公司于8月25日邀请著名管理培训专家张振兴老师对全员进行了一次关于提高职业素养的专题讲座。

会议期间培训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及实时的案例诠释了在职场中的胜任力要求、如何做到高效执行力、如何保持正能量心态、如何提高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本次培训得到了各部门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参训率100%.培训开始张老师先是传授了我们在课堂上如何学好技能:

1、学之乐,让自己在快乐中学习;

2、学之思,学中和学后的深刻思考,取其精华;

3、学以致用,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培训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献计、献策,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员工职业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场胜任力---优秀的职业人应具备的素质

1、专业的知识-相关的知识-懂;

2、娴熟的技能-知识转结果-会;

3、健康的心理-成熟的心理-当;

4、职业的形象-仪容、仪表-体;

二、高效执行力---将组织的目标变成有结果的行动,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提升执行效能的策略:

1、执行前:主动沟通、计划详尽、执行到位;

2、执行中:主动发问、明确目标、完成期望;

3、执行后:主动反馈、交流分享、同赢共长;

具体操作:接受工作问标准,请示工作讲方案,汇报工作说结果。

1、执行工作是什么-正确领会领导要求;

2、如何去思考工作-立即行动拒绝借口;

3、如何去执行工作-意愿高 方法对 行动快;

4、执行结果的要求超越领导的期望;

5、执行总结的过程反思、改进、总结;

三、正能量心态——好心态才有好前程

在职场中要做到对人懂得感恩、对己懂得克制、对事懂得尽力、对物懂得珍惜。

1、点燃激情、有活力才有成绩;

2、自动自发、想有位请先有为;

3、超越自我、由沙子变成金子;

4、追求卓越、每件事做到完美;

5、贵在坚持、需意志时莫放弃;

6、耐住寂寞、守得云开见光明;

四、团队沟通协作力----遵守沟通文化

1、拿不准的事问好了再去做;

2、第一次做的事想好了再去做;

3、需再次做的事优化后再去做;

4、多方要求的事沟通协调再去做;

5、部门协作的事积极主动的去做;

“种猴子”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一定次数的重复某一件事,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先让自己养习惯,再让习惯养自己”.积极面对一切我们必须面对的东西,并从中汲取能够促进我们积极人生态度的成分。我们都有一颗永远追求卓越的心,我们不能预知结果,那么我们就该好好把握过程。

《职业素养》告诉我们:工作的态度,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一种职业的信仰。当今,职业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个人的第一竞争力。没有职业化做基础,其它的能力都是空谈。具备职业化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他能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公司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校园义务打扫策划书下一篇:微格教学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