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2024-06-03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精选9篇)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1篇

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理论丰富、观念新颖、勇于探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认为:在深化课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校本研修的团队力量,以点带面,唤醒全体教师教与研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潜能,创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铸造校本研修的灵魂。

加强师德建设是校本研修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动力之源。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商洛市教师行为“十不准”》、《让儿童到得到的生命自由成长》、《教师人格魅力》、《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等有关师德材料,是教师明确了具体的师德要求:尊重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1)在校本研修中,我们注意要有目标的引导教师不断成长进步。我们为教师确定的总目标是:通过对全体教师 的继续教育,使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聘请课程专家讲学、指导是教师研修的传统项目。我们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到校举办语、数、英等学科的专题讲座,指导新课程教学。我们还注重借鉴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以信息化教育带动校本研修,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普及给教与学 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学校投入巨资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网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教师的自我研修与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三、提高素质,打造名师,建设梯度教师队伍。(1)以教师全员研修为源头,开展系列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学习新课改理论,开展“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优秀论文、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成功汇报课”活动,以强化教师教学科研意识,进一步打好基本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以骨干教师研修为龙头,促进研修工作。充分发挥省、市各级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

(3)以新上岗教师及青年教师为重点,促使他们迅速成长。实行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督促青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进步。要求青年教师要积极进取,热爱学生,练好基本功。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2篇

湖北省崇阳县城关中学三分校有教职工102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本科学历

68人,专科学历 34人;高级职称10 人、中级职称 62人。有教学班27个、在校生2000余人。城关中学创办70多年以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育人风格和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社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成果一等奖、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市级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学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优秀社区家长学校、市级汉语文字示范学校、崇阳县群众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省、市级重点高中的升学率连续五年居全县第一。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构建高效课堂,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校一特、一师一特、一生一特已初见成效,现有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4个。

目前,我校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为了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将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每周周前会前20分钟,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一话”(普通话)、“三字”(钢笔、毛笔、粉笔字)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基本功竞赛活动。

2、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1-2次理论学习。学习各个学科《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及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重点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并在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为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4、强化对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每月份学科组织青年教师观看名优教师的优秀教学录象 课例。当场点评,发表感受,记录学习心得。

积极发挥身边名师的作用,要求年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听课,从各学科中取之精华,吸各学科之所长。

5、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每学期开学校长亲自主持召开各学科教师会议,安排集体备课工作。本期我校教师的备课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每周周二下午语文学科,每周周三下午数学,周四下午英语学科)、定内容(主要说下一周的公开课教学内容))。为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学校除了教导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和包

级领导推门听课外,每周校长组织所有领导随堂听课,听后组织评课,对课堂教学情况不佳的教师进行谈话,以此促使每一位教师备好课。

6、跟踪听课,提高新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每周校领导一起到年轻教师班中听课,听课时,听后就评,评课时,指出优点,点明不足,让新进教师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7、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优质课比赛”、“现场说课比赛”等。

8、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

9、在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

10、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1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我校将继续进行校内教育技术培训,其主要内容:(1)课件制作,逐步使我校中青年教师人人都能制作和使用课件上课;(2)电子白板使用的培训。

12、聘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的名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撰写的技巧。如何取材,立意,论证,如何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论文撰写水平。学校每学期将挑选出优秀论文,向国家、省、市、县各级刊物推荐。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9人考取华师一附中、121人考取鄂高,40.6%的毕业生考取崇阳一中。我校足球队在咸宁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在省级区域赛中获得第三名,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36人,其中、省优质课一等奖7人、市优质课特等奖与一等奖8人;在各级各类杂志和报刊发表和交流论文35篇。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课题研究先进个人15人,其中省级6人。我校教学骨干刘烊、王美林老师被分别选拔到英国、日本任教。2015年刘洋,李警,沈余霞,刘接力老师教学设计获得省级二等奖,李警老师《生命教育不能忽视青春教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丁青,李警,饶江华,王池平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

校本研修——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第3篇

校本研修的最高目标是造就研究型教师, 营造学校常规的科研氛围。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不是行政命令下达就能达到的, 管理过程中的引领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转变校本研修的观念

要让教师钟情于校本研修, 首先要更新教师的研究观念, 它决定了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转变观念方面, 应该注重如下几方面。

1.树立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研修观。

传统的教研多为自上而下的行政教研, 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师的观念深处, 他们只是为上级研究、为学校研究, 或是为完成考核任务而研究。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 明确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研的主人。教师不但是研修活动的参与者, 更是研修活动问题的开发者, 目标的确定者。校本研修还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重要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也是为自己搞研修。确立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修观, 能唤醒教师研究的自觉意识, 并逐渐形成自觉研究的行为动机。

2.树立以生活为基质、创造研究文化的校本研修观。

传统的教研, 在贴近教师的现实工作、贴近教师的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时候, 教师教研不是自己的教研, 而是他人的教研。新的校本研修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教师的情感和生活, 主张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从研究中寻找幸福, 在研究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确立了这种观念, 学校建立了这样的研究文化, 校本研修就不再是负担, 而是生活的必须, 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源泉。

3.树立以问题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的校本研修观。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贯穿着全新的理念, 同事也存在着许多具体问题, 校本研修制度就是要发挥所有学校、所有教师的作用, 通过以问题为核心的行动研究、课例研究, 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它要求学校、教师要真正树立以问题为核心、注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研质量的校本研修观, 改变过去远离教学实际或只重形式、只重单一应试的状态。事实上, 实实在在的研究, 教师非常需要, 也会以最大的热忱参与。

4.树立以课堂为中心、改进教学方式的校本研修观。

聚集课堂、通过教研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校本研修的重要使命。过去的教研, 关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法的研究, 而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型教学方式的研究。目前, 通过引导使教师懂得研究课堂、改变教学方式是校本研修的基本任务。突出校本研修的重点会增强教师研究的成就感。

形成校本研修的氛围

1.打造学校价值导向的研究文化。

对于天天生活在学校的教师来说, 学校赞赏什么, 提倡什么, 对其校园环境有很重要的暗示和引导作用。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的确立, 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 让教师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教研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校报校刊、橱窗、演讲、座谈等途径宣传研究型名师及其成长经历, 宣传教研教改名校, 宣传教育教学新理念, 宣传“研能兴校、研能兴教”的思想。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合作是校本研修的核心要求, 合作需要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 无论新老教师都应坦诚相待、相互尊重, 为校本研修奠定情感基础。在校园内, 教师有话可以大胆地说, 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崇尚学术, 服从真理, 信仰科学;能包容大度, 虚心接受不同意见;敢于挑战权威, 质疑过去或别人已有的结论。

3.建立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鼓励先进, 扶植骨干是营造学校良好研究氛围的关键。学校培养和扶植的骨干队伍越大,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思想的引领作用也越大, 校本研修也自然在校园内绽放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因而校本研修要真正扎扎实实展开, 必须有一批活跃的教研骨干, 通过他们的教研热情、教研成果带动和影响其他教师。

激发校本研修的兴趣

校本研修是一项心智活动。强化的手段与物质的刺激很难让教师在兴趣中主动参与校本研修。

1.让研修的环境更温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不是知识从一个大脑转移到另一个大脑的过程, 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 对知识或技能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因而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 学习者愉快的心情是建构的重要因素, 让教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学习、研修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在校本研修中, 要让参与者感到轻松愉悦, 搭建轻松的研讨、交流平台, 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创设温馨环境的方法很多, 比如:将教师的研修场所装扮成教师休闲的地方。伴随着轻音乐, 教师在非教学、非教室模样的地方心情舒畅地交流学习, 这样, 研修场所就会成为教师爱去的地方。

2.校长与教师同行。

校长或校本研修的其他组织者, 不是一味地在上面强调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也不是站在一旁评判谁优谁劣, 而应深入到教师之中, 与他们一起研究, 同甘共苦, 并在学习、交流、研讨中共同成长。这种教育生活兴趣将激发教师研修的内在动力。

3.为教师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

校本研修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的成果, 精神成果要通过展现才能看见光华。为教师搭建展示校本研修的平台, 以展示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 既是对教师个人的莫大鼓舞, 也能给其他人起到一种引领作用, 更能激发和保持教师的研修兴趣。

引领贴近教师的校本研究

1.以观、听、评、研为主的观察研究。

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观和辅助工具, 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而获取其事实资料, 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落实到校本研修中的最好形式应该是观课研课。教师之间的相互观课、共同研课, 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 观课研课还可以扩展为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等形式。其中, 观课是研究的切入口和着力点, 说课与评课则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考察与研究, 提升认识层次, 拓展探究视野, 生成改进措施。

观察研究能使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实践智慧, 关注教学活动, 关注教学行为;使教师把成长的预期由学习显性知识转移到默会知识;能促使教师学会行动研究, 学会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叙事体会感悟教育的本真, 进而积累实践智慧。这种研究同时使教师在发现问题后, 能有意识地在研究中解决问题, 既改善了行动, 又学到了技能, 既学会了交流与共享, 又使研究成果辐射和放大, 取得教育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回顾、反思为主的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就是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事件, 整合成故事, 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叙事研究落实到校本研修中的最好形式是教师用言语形式显现教育生活事件, 在叙事过程中感悟自己, 影响他人, 共同探究事件后面的教育规律。

人都有思想, 教师都有教育思想。只不过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隐藏在教育事件背后, 只要教师将其抽象出来并加以表达, 教育思想就可以闪亮登场。正是因为叙事研究贴近教师的生活, 能反映教师的需求, 包含教师的情感, 因此, 叙事研究能让教师收获快乐, 收获研究意识, 收获实践智慧, 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为教师开辟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

3.以学习、借鉴为主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对特定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处理、寻求对策的个案研究。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又是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落实到校本研修中的最好形式是教师能用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能把学校里发生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

教育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问题性、实践性、可读可视性和操作指向性, 理论上不繁杂, 又贴近教师的工作生活。所以案例研究易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 促进教师间的实践智慧的分享, 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影响改变教师的行为, 打造成学校的研究生活, 从而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4.以改善行为为主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在行动中开展的研究方法, 是研究与行动的结合, 教师的研究就在自己的行动中, 教学行动既是研究的对象, 又是研究的载体。教师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增长, 也表现为研究意识的提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 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动研究落实到校本研修中的最好形式是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实际问题,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 在研究过程中视需要情况而随时修改, 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 不断总结提升, 致力于改善学校情境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校本研修,教师成长的摇篮 第4篇

一、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

校本研修强调以校为本,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融合学校自身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自觉”“自主”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二、人人参与课題研究,直面教育问题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立足实际,提高质量,形成特色”的战略,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每年的小课题申报,教师都积极参与,认真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小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结题报告中可以看出,教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中努力实践课题中提出的大胆设想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教育科研组鼓励教师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倡导行动研究、案例积累、实践反思的形式进行研究。还倡导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三、大胆吸纳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自从我校领导从昌乐二中观摩取经后,就积极推进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建设。

1.把我校的实际情况与昌乐二中对比,酝酿、讨论并初步制订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为1531模式。确定4~6年级为课改年级,制定制度和措施,保障各课改年级组认真开展导学案的编写、实施。

2.安排年轻教师积极实践高效课堂模式:班级小组建设、晋级模式、小组的组员安排等,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3.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组织4~6年级的课改教师作高效课堂的示范课。在此活动中,我校课改年级的教师表现突出,小组讨论积极奋进,勇于提问质疑,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毫不示弱,从容应答。

4.与周边兄弟学校积极联谊,向兄弟学校求学赐教。我校地处城边,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求真学、取真经,为我所用。

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必由之路,是教师成长必经之道。路虽漫长,却浸润着每一位辛勤、智慧的园丁。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新乐镇中心小学)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5篇

吴 林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阶梯!

一、养成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

首先,我们要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生存必须、完善人格、拉长生命和终生奠基”等等这些闪烁着哲理灵光的语言,带给了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兴奋地看到了读书的巨大魅力!但是,我们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如计算机 的培训、普通话的培训、英语培训、简笔画、钢笔字的培训、师德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等,让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再有,我们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拜师”,可以是我们常见的师傅带徒弟,也可以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虚拟专业引领人”,如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支玉恒等名师以及身边诸多的优秀教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阅读、研究它们的论文、论著,还要通过博客、网页、论坛、信箱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当前,我们除了学习,还非常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

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过去陈旧课程的彻底变革,更是对我们已经成为习惯的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要想在教育领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时代、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进。即,要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其实,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话题有很多。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作业的指导等等。就我们学校而言,开展教研活动、写论文随笔、实施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等,都是有效的研究途径,我们都应该积极而认真地参与其中,并力求取得发展!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6篇

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袁庄小学  张创业

校本研修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通过抓校本研修来促进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从小处着眼,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通过教研活动来研究自己的问题。

学校引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在研讨问题时“降低眼光,扑下身子”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或自己解决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问题,通过教研活动提出来,如果是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就有教研组长记下来,交全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随后,教师们有的翻书籍,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在课堂教学中验证,然后在下次教研活动中交流。通过日积月累的交流、研讨,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问题探讨的针对性,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做好“问题记录本”,养成记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把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疑问、思考捕捉住,及时记录下来,以教学反思的方式进行公开交流。

说课、观课、议课,让每个人都能上出好课。

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每周都确定一名教师讲课,于周二、周四向全校教师讲授示范课,讲课前先将教案展示给组内成员,并说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理论依据,然后由小组内成员同备这节课。围绕如何上好这节示范课讨论,把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流程以说课的形式表达,最后经大家同意,讲课教师在备课,才进行课堂教学。

观课时,教师坐在学生中间,以学生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只有听得认真,参与的深入才能评得充分,通过听课活动也为教师评课、议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评议活动中,每位参与教师都要有话可说,实话实说,不说空话、夸话、虚话、假话。有意义、有价值、有创新的意见如实记录并予以肯定和表扬。通过相互研究讨论,集思广益,达到组内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共同改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7篇

建立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一、在共同体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就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校际联合研修的模式。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内部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但要使它真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持力量,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二、政府推动、校际联动、内需驱动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立足职场、源于问题、自主研究、团队互动、区域统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一种机制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而不是限于学校,更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演变成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以校为本的研修需要集体的智慧,包括校内外各种智力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要依托培训机构和同类学校的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至少能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

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注重营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只有形成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尴尬的境地。现实中,为何很多教师教书教了一二十年,始终没有一点“家”的气息,而“匠”的气味渐浓?过于依赖经验,不善于反思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有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研究表明,读书和培训是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而反思则是来自教师内在的反省和思考,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同伴互助,可以通过教研组备课、听课、研课等活动,也可通过叙事研究的形式,如讲故事。讲故事,是同行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理清自己教育思路的重要方式。与写故事不同,教师在讲故事时常常会有灵光一闪的新想法,会对发生的教育事件有新的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思想、经验得以物化,与同伴互为“课程”,互助成长。

此外,通过专家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把教师引领到专业研究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也非常重要。

四、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学生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校本研修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课堂,不能不研究课程和教学。课堂教学是复杂的,一个教师一个样,一个学科一个样。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改革也无从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课程和教学,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目前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增效减负”,课堂“减负”,说到底,比的是质量,拼的是教学底气。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素质的高低、专业的成熟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因此,学校要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师生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校本研修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据有关调研显示,目前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涛声依旧”,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只研究课程,研究教材,却很少去研究学生。所以,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只有研究学生,才能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换位思考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从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

五、营造学校氛围、尽好研训职责

教师读书学习需要一种氛围。在校本研修中,文化建设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营造教师学习文化的氛围。从制度走向文化,是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校本研修应该成为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的力量。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8篇

一、透视课堂:在课堂研究中成长教师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所以, 校本研修基地的建设, 首先要透视课堂, 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实践的校本研修中, 促成教师的专业素养迅速提高。

1.透视课堂, 备课先行

为了提高备课质量, 避免流于形式, 我们提出备课要做到“实”“研”。所谓“实”, 就是抓实集体备课, 教研组长、学校领导责任靠身, 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间周一次备课活动, 研讨、设计、修改、再设计, 有制度、有时间、有落实、有考核。所谓“研”, 就是在备课过程中定位在研究, 主备教师要研究, 备课组教师要研究;先研讨, 集中大家智慧, 形成备课初稿, 再研讨修改初稿, 论证斟酌每个教学环节, 最后由教师个体结合学情针对性地复备教案, 课后再记录下教学反思。备课活动科学有序地管理, 才做到“实”和“研”。

2.透视课堂, 立足校本

课堂研究的实践形式多样, 立足校本, 我们采取的几种主要方式有: (1) “把脉”随堂课; (2) 同课异构; (3) 主题研究; (4) 系列课堂展示; (5) 学科组常态研修等。“把脉”随堂课, 由学校领导、特级教师、市县名师等组成听课小组, 随时听听教师的随堂课, 针对随堂课分析探讨, 把脉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机制、个人教学功夫等, 给上课教师提出针对性成长要求;同课异构, 两位或多位教师就同一个内容分别进行教学, 听课教师评析不同的课堂, 在智慧碰撞中启迪听课教师的智慧, 在思辨中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主题研究, 针对课堂的一个个问题;展开主题研究, 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教学方式、一种评价方式、一段师生互动、一块内容的特色教学, 等等, 处处有问题, 在问题中研究, 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系列课堂展示,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展示一节公开课, 要求展示出课堂亮点, 展示出课堂效益, 展示出自己的课堂探索成果;学科组常态研修,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 分年级开展各学科课堂研修活动, 每周定期活动, 周一艺体教研活动、周二语文教研活动、周三数学教研活动、周四英语教研活动, 风雨无阻, 课堂研修活动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方面。

二、聚焦问题:在专题研究中提升教师

如何在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这就需要突出教学的问题研究。抓住问题并善于研究, 教师的业务能力才会迅速提高。教师研究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从哪里来?怎样研究问题?都需要学校给予教师指导与帮助。

1.学校、专家给问题

学校可以围绕本校的办学特色、课改研究方向、学科改革任务等内容, 给教师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 要求教师抓住某一个点开展“点”式研究。

还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学校名师帮助教师找研究问题, 也可以请他们领衔研究。专家、名师在教育思考、教学反思方面往往更敏锐、深刻。我们请他们与教师一起开展沙龙活动, 一起研讨教学, 共同反思、审视教学实践, 寻找研究的问题, 请他们指导研究或领衔研究。

2.教师个体找问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觉, 唯有自觉主动地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最高效。自觉地发展, 才会主动寻找研究问题。学校开展培训指导、科研论坛活动, 帮助教师多渠道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 指导、督促教师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教师工作在课堂, 生活在课堂, 他们最了解课堂的问题, 最了解学生的问题, 所以, 教师自主发现、自主确立的研究问题往往是教学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

3.研究活动解问题

我校重视各级研究活动的承办。围绕问题研究, 我们主办、承办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引导教师全程参与。如建构式生态课堂构建系列研究、书法教学研究、拼音教学研究、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科学教学实验操作指导研究等活动, 以不同的教学专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三、牵手专家:在引领支持中成就教师

校本研修基地的建设, 需要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的具体做法有:

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 即经常邀请本地区教学专家、名师到校指导校本研修工作。每学年, 我们都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专家到校指导, 与教师面对面交流, 手把手指导。我校与江苏省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签订了“校校合作交流协议”, 由师专的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定期的帮扶指导。“走出去”, 即我校每年都会派大批教师外出学习, 学习归来之后再传授经验, 以讲座、示范课、视频观看评析、专题沙龙等形式推广经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学科骨干引领

我校有省特级教师、市县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等一批学科骨干, 请他们做领头人, 形成教学研究团队, 带领年轻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实践, 一同进步。具体形式可以是工作室, 可以是学科研究小组, 可以是师徒组合, 可以是科研小组, 等等。另外, 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的“青蓝课程”活动和“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活动。我校教师领衔的两次课程被市教育局评为“青蓝课程”活动精品课程, 学校被评为市“青蓝课程”活动组织十佳单位。

3.课程基地引领

我校是连云港市首批小学英语课程基地。依托课程基地, 不断开展英语特色校本研修活动, 以每周四的校本研修日为主要时间, 全镇英语教研组开展一系列英语教学活动。

四、唤醒自律:在自我发展中锻炼教师

校本研修基地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自觉参与。教师自觉主动地提高, 才是高效的, 也是快乐的。

1.人人都可以优秀

每位教师都渴望进步, 都希望得到集体的肯定与赞扬。激发教师的进取心, 需要学校不吝表扬。我们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树立业务榜样, 榜样多多, 表扬多多, 让教师感受到“我也可以成为榜样”“我离名师不太远”。教师有了荣誉感, 有了一份进取的自信, 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业务素养慢慢提升。

2.人人有发展愿景

调动教师的发展积极性, 必须让教师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美好的发展愿景。我们请每位教师分析自我, 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建立自己的发展愿景, 合理规划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们从师德修养、知识学习、教学能力提升、发展学生、教育研究等方面对自己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展愿景增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提高了他们专业成长的主观能动性。

3.评价激励引领发展

我们加大师德考评力度, 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价制度, 使评价指标多元化, 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而是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位教师优点, 适时给予真诚的表扬, 给予精神的鼓励, 评模范, 树先进, 放大优点, 点燃教师完善自我的热情, 形成个人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五、校际协作:在合作研修中发展教师

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 校际联动, 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体包括:

1.支教帮扶

我校一直与本地区三所农村小学结成帮扶关系, 坚持选派优秀教师去支教帮扶, 也邀请他们的教师来校交流, 共同提高。在支教帮扶的过程中,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里, 创新办法, 探索总结, 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养。

2.合作论坛

兄弟学校也有不少市县名教师, 我们合作开展名师论坛活动, 安排名师讲座、沙龙, 展开高峰论坛。兄弟学校也有很多青年教师, 我们合作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会课活动, 同台献课, 共同研讨。在合作中, 共享成果, 共享智慧, 加快了专业成长的步伐。

3.课堂开放周活动

与兄弟学校合作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开放周里, 两校教师的课堂对外开放, 欢迎随时进班听课、评课。开放周里, 教师们总是精心准备, 深入研究, 大胆尝试, 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创意。活动最能历练教师, 每一次的开放周活动, 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大练兵、大检阅。

4.校际专题研究

和兄弟学校一起整合教师资源, 开展校际专项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际协作研修活动, 让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一同切磋研究, 交流思想,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提升自我。

教师校本研修成长感悟 第9篇

一、找准病根,提高研修的效度

1.研修目的不明。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校本研修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而在如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何改变教育观念等方面做的工作很少,这必然使校本研修走进死胡同。 2.研修针对性不强。研修没有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没有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使得研修盲目,流于形式。

3.研修计划性不强。研修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即便是固定了时间,也常常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而取消。

二、细化内容,拓展研修范围的宽度

(一)常态化的师德锤炼

师德研修是我校研修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所有研修的基础,该项工作由校长和党办行办主抓。除通过每周的政治学习、专题讲座、心灵鸡汤、感动校园人物等时时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提升素质,还通过各种“群”的建立,利用突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信息平台,或警言、或视频、或名师博客,拉近距离,交流情感,熏陶情操。

(二)多样化的德育研修

为突出侧重点,我校在研修工作中将德育研修独立出来。在每周一次的德育例会上,德育处以主题式培训、经验交流、困惑求解等方式开展德育研修,不断更新班主任的德育理念,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如:德育主题班会比赛,班级活动微视频比赛,我身边感动瞬间微视频比赛等。在比赛中,班主任们风采尽显,个人人格魅力及帶班风格相互影响,不断优化,班级管理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抓住契机,加大研修过程的力度

(一)以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原动力

2012-2014年,我市强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借课改的强大助推力,以改革的本质、目标、意义、模式作为专题研修的主要内容,反复讨论,反复实践。并将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修的重点,不断探索。

(二)以“一师一优课”为牵引力

201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教科室又围绕此开展了大规模、全覆盖的“磨课”运动。由于全员参与、人人实践,前后共经历了十多周时间。这一轮下来,我们又一次看到: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三)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打造”为助推力

我校教师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的整体水平始终不高,这也是我们的苦恼。2015年下期,市区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赛课活动,我们又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开展研修工作。这一轮下来,教师无论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还是教育教学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用好技术,增强研修手段的烈度

(一)巧用同步课堂

录播室本是用来上课的,但我们却把它当成了研修的主阵地。在录播室上同步课,直接上传互联网,而互联网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二)善用录课

我们还有一种研修方式叫录课反思,即将课全程录制下来,执教者和其他教师都可以回看整个教学流程,仔细分析课堂中每一细节。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一边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然也可以针对教育名家课和优质课的课堂实录进行研讨。录课反思和课例研修,实现了教学行为的矫正和优质课堂的模仿,成为了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在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教学改善的功效逐渐彰显。

(三)活用微课

录微课和用微课是教师自我研修和共同研修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要录制一个微课,哪怕两三分钟,都不是那么简单。在反复的录制中,教师们发现自己课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口头语言越来越简洁,体态语言也越来越优美,课堂掌控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微课录制完成后,怎么用、何时用也需反复讨比较、实践,这一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艺术都是考验。微课的录制,有效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微课的灵活使用,多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新技术和媒体提高了研修的效率,让校本研修变得更加生动、有效。更喜人的是,教师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子白板使用娴熟,微课录制信手拈来,音视频编辑逐渐掌握,学校出现了一大批信息技术达人。除此之外,我们还大量收集教师们录制的优质微课,建成了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信息资源库,编成我校的校本教材。

五、搭建平台,扩延研修形式的开放度

传统的研修最多的形式是听课、培训、教研等,固定不变的研修方式使得教师缺乏研修的兴趣。我校为教师研修搭建了各种常规平台,如:走出去请进来,每周学科教研,每周业务学习,每期五峰论坛等。但最高效的平台应该是各类赛课活动和联合教研。

(一)赛课活动竞风流

在赛课中,我们教师的收获是很大的。赛课的准备过程对赛课者和参谋者都是一种高效的研修方式。我校除了市区的赛课活动之外,校内每期有专题赛课。专题赛课可以是针对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不同问题而开展的。如课改初期,我们有“113结构课堂大赛”“8421小组活动课大赛”。课改中期,我们有“复习课大赛”“习题讲解课大赛”“微课运用大赛”等活动。各种比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研修和集体研修,从而提高了执教能力。

(二)联合教研亦精彩

五校联合教研也是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之一。从12年起,城区五所学校定期、定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包括两部分:上课、议课,一般一科半天时间。各学校选派一位教师上课,同课异构,最后讨论。主要针对教材的挖掘、目标的确立、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高效实施课堂教学、合理进行教学评价等进行研修。

上一篇:伊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以b开头的形容词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