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4-06-27

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1篇

2009年元月4日周 日主持人:于春贵(写在本子后面)

学习马董事长在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马厚亮指出指出,2008年面对各种新情况、新变化和新挑战,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五个根本性转变”不放松,着力抓推进、抓落实,企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刻把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立足练内功、挖内潜,着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变,努力做到保增长、调结构、抓改革、强安全、重民生、提素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马厚亮强调,要努力化危为机,继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马厚亮要求,切实抓好关键环节,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马厚亮要求,突出抓好安全管理,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马厚亮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马厚亮要求,继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推动人才兴企战略再上新台阶。马厚亮要求,要围绕中心,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009年元月5日星期一主持人:肖锋吉写在前面

• 一日一题: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淄矿集团安全愿景:以人为本现代装备精细管理本质安全

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2篇

坚持轨道交通“三位一体”持续健康发展格局不

动摇

为打造轨道经济带、铸建轨道生活圈而努力奋斗

――仲建华董事长在2013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官波书记在大会上作了党委工作报告,下面,我代表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作集团工作报告。

今年,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齐心协力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不懈奋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2012年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任务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不断夯实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全力推动轨道交通事业再上新台阶,我就2012年重要工作成绩进行回顾,并分析企业发展形势,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一、二十年拼搏结硕果,“三位一体”格局形成,企业全面进入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今年,是集团公司成立的二十周年,回首二十年来走过的路,既充满创业的艰辛,也满载收获的喜悦。从1992年至今,重庆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建设、运营、经营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企业已发展成为资产500多亿元、员工过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企业领导班子团结,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建设运营成果排名全国前列,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现代高效,企业文化丰富多彩,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树立了让上级放心、市民称赞、职工满意的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逐步建立起国内权威地位的企业品牌,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为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保障。

2012年,集团公司稳步推进网络化建设、网络化运营、网络资源开发三大主业紧密协调发展。

——网络化建设成果丰硕。一是圆满完成68公里建成通车目标,建成通车总里程143公里,名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排名全国前三的在建120公里工程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实现工程建设安全优质持续推进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工程建设呈现四大亮点:工程亮点,建成世界最长的跨座式单轨线路--轻轨三号线,国内最长的地铁山岭隧道--一号线中梁山隧道,在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跨的轨道专用斜拉桥--六号线二期蔡家嘉陵江特大桥等工程;技术亮点,亚洲首个大断面暗挖车站--红旗河沟车站取得五项重大施工技术突破,三号线首次大量采用单轨门型墩钢结构横梁;设计亮点,新线同站台八个方向换乘,新线车站、六号线车场建筑设计引入绿色环保理念,设计成果荣获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铂金奖;前期工作亮点,第二轮建设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会展中心支线、三号线北延伸段工可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即将获批;“十二五”期间应开工的环线和五、九、十、四号线全面启动前期工作。

全年完成投资128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116.4%。——网络化运营成效显著。一是投运里程131公里,覆盖主城八区16个组团,均实现合理接驳各类交通,缓解地面特别是机场、火车客站等大客流集散地的交通压力成效突出。二是采取二号线“四改六”、三号线增车、新线增高安全门、完善导向标识等措施,提高运能、效率和品质;安检设备、人员投入率100%,培训达标率100%,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达标率100%,网络运营应急联动机制得到强化,标准化作业全员覆盖。三是全年列车运行图兑现率99.97%以上,最小发车间隔3分30秒,线网总客流2.4亿乘次,日均客流65.5万乘次,客运收入5.2亿元,三项指标分别超额完成60%、36.5%、73.3%,最高日客流逾110万乘次。四是服务质量投诉率0.30件/百万人次,乘客满意度达87.3,未发生有责死亡事故。

——网络化经营再上新台阶。一是物业开发与工程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十二五”应开发地块全部进入培育期,划拨地逐步转性,22%已准备开始“招拍挂”,64%签订合作协议或意向性协议,物业开发实现收入5800万元。二是资源租赁加强市场调研、定位、推广、策划,实现收入4710万元。三是四家子公司经营运作进入规范化、专业化阶段,依托主业开展管理创新、科研创新,实施多元化市场营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综合人均创收54.8万元。全年多种经营实现收入2.11亿元。

——科研及产业化成绩突出。一是项目研究成果,完成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形成工程示范基地、整车生产基地1个;编制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企业技术标准32项,发布运营标准81项,主编及发布国家标准数量居全国同行首位,申报和获得专利35项,逐步建立国内跨座式单轨权威地位;研发轨道交通再生能逆变吸收装置,获市财政奖励5000余万元,多项技术研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及发展研究奖等奖项。二是推动产业链建设成果,轨道建设带动两江新区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迅速崛起,车辆年产500辆,整车国产化率达90%,首辆国产单轨列车投入试验;牵头引进世界认证权威—劳氏认证机构,组建西南首家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完善重庆轨道交通产业链结构。三是“走出去”战略成果,轨道设计研究院和重庆单轨公司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已正式参与印度尼西亚万隆市和日惹市跨座式单轨、巴西圣保罗17号线、国内承德市沿河旅游观光线项目。

——保障机制高效运转。一是财务机制积极应对,顺时应势多方融资,市财政下达2012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计划,明确资本金来源及责任主体,资本金由40%提升为60%,建设与运营在财务体系内实现账务分离,基本落实运营亏损财政补贴。二是安全质量机制有效运行,新增、修订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开展安全质量培训、应急演练,及时进行安全督查、质量督查、执法巡查,排查建设隐患、运营隐患,安全隐患同比下降13.1%,安全质量隐患整改率达100%,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人才机制着力引进与培养,搭建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形成持续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成本控制不断加强,全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控制在5%以内,利润亏损额控制在1亿元范围内,资产负债率按开投目标扣除融资租赁后控制在65%以内。五是管控机制齐抓并进,新订管理规章制度84部,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全面建立,管控信息化覆盖面达80%;建立健全内审内控管理机制,围绕各工作环节及管理工作开展效能监察和效能提醒。六是文化机制凝聚人心,加强企业文化提炼及传承,内聚人心、外树品牌,扩大企业在世界和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同志们,轨道交通走过的二十年,是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二十年,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二十年,是逐步实现轨道人光荣与梦想的二十年。二十年来,集团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用二十年的时间缩短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企业建设、运营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排在了国内城市同行业的前列,逐步树立起国内轨道交通权威地位,企业经营与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和繁荣景象。特别是今年以来,轨道交通建设成果大规模集中呈现,轨道交通在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得到了重庆市各级领导、市民、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和共同赞誉,奇帆市长在今年两条线路的开通典礼上盛赞轨道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三大作用和五大重要意义。2012年,集团共荣获国家级荣誉7项、市级荣誉67项,75名个人荣获重庆市设计大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等光荣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集团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干部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了全体轨道交通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集团的高级顾问、原董事长沈晓阳同志,在这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凭借他对轨道交通事业的深深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全体干部员工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开创了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沈晓阳顾问为重庆轨道交通所作的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代表集团领导班子向全体干部职工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二、抢抓机遇,正视压力,迎接挑战,牢固树立企业发展信心

丰硕的成果让我们信心倍增,面临的机遇更令我们精神振奋。根据今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议精神,未来几年,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将更多地转向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注重保障的各项事业,将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部署中也有将轨道交通作为优先发展重中之重的政策导向,重庆轨道交通面临极为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将机遇化作推进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化作各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要求的实际行动,借国家政策的东风,推进轨道交通事业大步向前。来年的工作重心应该紧紧围绕国家有利政策和良好形势,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夯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抓住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全力推动建设和审批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城市优化发展公共交通并确定八大重点任务,指出公共交通要按照绿色发展的原则进行,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公认的绿色交通、低碳交通方式,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近年批准的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来看,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重庆主城逐步进入“二环时代”,长运距、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必将在城市拓展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及前期工作,力争在政策和审批程序上得到更多的支持。

二是抓住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机遇,全面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广。创新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重庆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轨道交通作为重庆市高科技新型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科研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巩固企业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权威地位,还要进一步抓住科技创新的政策机遇,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增强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多争取国家、重庆市对科研工作的支持,依托轨道交通技术独有的优势,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

三是抓住“国八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用地综合开发的机遇,全力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国八条”明确各城市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并实行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两个机遇,一方面积极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拓宽财政补贴渠道,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争取市政府对物业开发的政策支持,大力挖掘沿线剩余空间,加快上盖物业开发。

四是抓住重庆城市拓展的良好机遇,全面推进经营创新以确保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从2010年起,重庆主城向“二环时代”迈进,逐渐扩容为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主城人口新增500多万人,形成20多个的居民聚集区,带动城市功能格局大调整。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拓展的重要支撑,必将发挥连接各组团、各居民集聚区、各商务集聚区的功能作用,可充分利用轨道资源和客流资源打造轨道经济带、铸建轨道生活圈,既解决沿线市民交通问题又解决客流便捷消费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三大主业之一的经营工作发展。

整体来说,轨道交通面临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社会舆论环境良好,但也要正视明年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要做到团结一心、集思广益、提前谋划,将压力化作推动工作的动力,着重突破。

一是融资压力。明年国家信贷政策将持续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银行信贷额度短期内还将继续受限,国家对重大基础设施审批周期较长,导致新开工线路难以具备较好的融资条件,加之已投运的部分线路进入还本付息期,预计2013年工程建设推动及新线提前启动资金以及还本付息资金筹集可能面临较大困难。

二是安全生产压力。短短两年内轨道交通从单线19公里增长到线网143公里,2013年将达到170公里,线网长度还将迅速增长,便捷换乘促使客流不断翻番,线网日客流将达到百万乘次以上,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服务机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网络应急事件处理机制等将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工作推进压力。2013年上半年,重庆市政府及各级机关进入换届期,新老班子工作交接需要过渡期,预计会对轨道交通的地方行政许可、工程建设及前期工作的各类协调、办事效率存在半年影响。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新线开工的相关困难和推进压力也还将继续存在。

三、稳固发展基础,创新经营思路,努力推进轨道交通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检验百公里以上、百万人次以上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化运营成效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深入贯彻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按照国务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部署、市第四次党代会对城市公共交通提出的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总体目标,切实履行《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赋予的责任,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2013年基本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以安全生产、创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以开源节流为抓手,抓好安全生产,依托科技进步,推动管理创新,抓紧培养人才,注重风险管控,内聚人心保企业和谐,外塑形象尽国企责任,确保完成运营、建设、开发各项工作任务,打造轨道经济带、铸建轨道生活圈,推进网络化运营、网络化建设、网络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紧密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目标如下:

——建成通车25.6公里,正式投运会展中心支线,启动第二轮建设规划的“二五八”工程建设,完成投运线路收尾工程和四段线路的续建目标。完成投资110亿元,与今年投资任务相当,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实现客运量3.3亿乘次,综合正点率99.7%,努力实现1万人次/公里的客运强度。

——实现收入9.2亿元,其中,客运收入6.8亿元,经营收入2.4亿元。

——融资158亿元(其中,资本金65.67亿元)。——力争管理费用扣除折旧和薪酬后控制在同比增长5%以内,利润亏损额控制在4.8亿元。

资产负债率扣除融资租赁力争控制在65%左右。从以上几项主要指标可以看出,明年我们的工作任务仍然艰巨,要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贯彻落实能力,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各级部门负责人应起好带头作用,切实做好团队管理、沟通管理、协调管理,确保部门内部岗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保证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地完成。具体来说,我们要围绕三大主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两个夯实”、“一个创新”;更要围绕“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注重 “一个推动”、“一个加强”,着力“六大保障”。

——夯实网络化建设。今年,奇帆市长在两次通车典礼上均充分肯定轨道交通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第四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要求,奇帆市长还指出今后直至2015年,重庆轨道交通还将保持每年20公里的投运速度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因此,2013年要继续稳步推进线路建设,确保建成通车六号线二期礼嘉至北碚五路口25.6公里,正式投运会展中心支线12.5公里,按期完成已投运线路收尾工程和四段线路的续建目标,积极开展工程结算和竣工验收,全面实施P+R工程和附属设施工程,启动三号线观音桥车站扩建工程,完成牛角沱车站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市政府明确的两条新线、五座大桥、八个重要节点工程建设,提前开展第二轮建设规划中四条新线的前期工作,加快轨道交通接驳研究、三号线四公里至龙头寺6改8方案研究、“都市快轨”项目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加强业主对工程建设各参建的项目考核管理,规避业主风险,及时掌握并平衡超概项目,严格控制工程总投资,提高车站公共区的装修品质。强化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两型四化”,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设计标准化、结构工程精细化、设备安装及装修工艺标准化、系统联合调试规范化,又好又快地完善轨道线网功能,确保轨道建设持续推进、健康发展,为重庆进入二环时代、拉动重庆城市经济发展、全方位促进城市交通品质改善和商务中心区的集聚功能发展等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使轨道交通成为重庆主城发展真正的脊梁骨。

——夯实网络化运营。至2013年底,重庆轨道运营线网达到170公里,线网扩展延伸至主城九区,衔接各区繁华商业中心、高密度居住区,日客流将逾百万乘次以上,三号线单向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已达1.9万人次,逼近设计近期数据,要逐步提高发车密度,年内实现高峰路段小编组高密度的目标,轨道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动脉作用更加明显,市民出行对轨道线网的依赖性更强,加之线网换乘站逐步增多、线网运距长,运营安全、运营秩序、服务质量等工作体量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必须加紧夯实网络化运营应急机制建设,加强网络化运营安全形势分析,切实提高运营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强化设施设备的检修和巡查,持续推进服务质量提升,优化新线网络化运营生产管理模式和运营劳动生产结构,充分发挥大运量轨道交通的作用,切实改善老百姓的交通出行品质,为市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网络运营服务。

——创新网络化经营,打造轨道经济带,铸建轨道生活圈。经过多年发展,建设、运营板块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力量方面比较稳定成熟,相对来说,经营板块是需要充分挖掘的潜力板块。经营收入作为弥补运营亏损和还本付息资金的重要来源,以及银行贷款抵押的融资增信之一,在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工作稳定开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2013年亟需着重加强经营板块的建设,形成从规划、设计、建设到招商、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操作与考核流程,前期部门尽量争取资源开发用地,设计部门要注重轨道交通地上、地下车站商业设施的一体化设计、手续报批,各建设项目部应注重线路与商业设施的同步建设,资源开发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商业模式策划,制定招商规划,进行广通商资源优化配置,提出资源经营管理目标,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合理分解资源任务,建立资源管理考核制度。

在上盖物业开发方面,要尽量争取政策支持,继续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充分挖掘沿线剩余空间,结合新线建设加紧开展前期市场研究,做好市场定位,划拨用地应尽快转性,加快推进土地“招、拍、挂”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联合开发或自主开发方式。应尽快推进一、二、三、六号线已具备规划实施条件地块的“招、拍、挂”等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建设,使上盖物业开发成为明年经营工作的又一大亮点。

在工作中,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寻求具有国际视野的合作伙伴,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开拓性人才,加强自身经营人才的培养,探索轨道资源经营开发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竞争机制、合作模式的创新,开展资源经营政策和轨道交通经济带的最佳盈利模式研究,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网络资源优势,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轨道经济带、铸建轨道生活圈,确保在解决老百姓交通问题的基础上解决老百姓便捷生活、便捷消费的问题,创新经营突破口,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促进各子公司业务向外拓展,发挥各公司的作用促进公司经营收入增长,促使经营板块的稳定发展,努力使物业、资源开发和多种经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经营工作实现收入2.42亿元。

——推动科研创新及成果应用。要抓住国家大力提倡科研创新的良好机遇,着力推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成果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创新联盟工作,多争取科研创新政策和项目,依托工程建设做好关键技术专项研究,形成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全面推行绿色轨道交通线路、绿色建筑理念;加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重庆地铁设计规范》等国家及地方标准的编制。

——加强成本控制。要实行运营物资网络化分线存放和定额管理,借鉴国内成本控制经验,开展网络化运营成本专题研究,严控运营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及维修成本等,使车公里运营成本保持在30.3元/车公里,票务收入与运营成本比不低于41%,各线运营总成本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以下;优化和完善员工培养机制,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及员工业务工作能力,优化岗位配置结构,降低人力成本,力争每公里运营人数控制在58人/公里以内;严控各项运营建设管理费用开支,力争公司管理费用扣除折旧和薪酬后同比增长5%,利润亏损额4.8亿元,资产负债率65%;通过开源节流提高经营效益,力争运营生产成本与经营收入及服务补偿实现基本平衡。

——着力资金保障。全年融资158亿元(其中,资本金65.67亿元),剩余近93亿元需要银行融资。将抓住国务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机遇,多争取市政府的优惠政策,继续落实已有的政策补贴,顺时应势地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促使融资结构更加多元化,扩大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基金规模,争取市政府支持专项基金用于股权融资,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促进轨道交通发展。

——着力安全质量保障。一是安全工作方面,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力争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杜绝运营、建设生产较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重点防范铜锣山隧道、六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及蔡家嘉陵江大桥工程安全风险;杜绝列车、信号、线路设施引发较大以上事故,避免运营员工巡检维修高空坠落、高压触电人身伤亡事故,正式运营线路的运营一般事故下降50%;新订和修订《运营安全生产标准》、《运营百日安全考评办法》等13部管理办法;开展涵盖安全生产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的全员安全培训,运营生产部门实行“两书一证”制度;力争全面开展施工参建单位项目经理、总监的安全培训;强化安全宣传,积极营造车站、车厢安全文化氛围,做好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继续深化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对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挂牌消隐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在建工程重大危险源监测管理,确保实时监控和实时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制定公司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计划,明确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就近到位的第一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全年开展运营演练不少于200次,工程建设演练不少于20次,不断优化演练方案,提高实践效率;继续推进《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贯彻实施,加强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轨道交通运营、建设秩序。二是质量工作方面,健全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坚持执行行政管理单位质量监督、建设单位质量管理、监理单位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规范操作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督促参建各方落实质量责任制;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广泛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活动;编制《重庆市轨道交通试运行基本条件》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积极推动验收和创优工作;加强网络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定期召开服务投诉分析会,建立投诉处理奖惩机制,乘客有效投诉率低于百万分之三;狠抓运营生产质量综合监管,组织编制《运营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公司服务热线与交委服务热线整合后的后续管理工作,强化与交通信息中心的工作沟通与协调,落实热线系统运维保障工作。

——着力人才保障。继续加强人才成长机制建设,做好各类技术人才的引进,抓好高端人才培养,特别应注重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为加快培养轨道交通复合型经营人才,明年将根据工作需要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着重培养中青年人才、技术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确保轨道交通事业长期稳定发展。

——着力管控保障。一是加强企业信息化管控能力,实现多级办公、业务管理与审批、财务与资产管理、企业风险管理、运营应急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建立适应企业发展与管理需求相符的高效管理平台。二是加强投资成本控制和流程管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确保招标采购、合同签订、造价审核的合法性、合理性为目标,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建设、运营、开发经营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三是强化目标任务考核,逐步推进“三位一体”高效运转组织机构的优化工作,完善工作接口、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立绩效指标体系,确保全年目标任务清晰,推进有力。

——着力风险防范保障。优化风控流程,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探索和研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加强企业风险识别、深化风险管理、健全内控系统、推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网络化生产、经营工作进度、安全、质量等关键业务和重要控制环节开展风险监督工作,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着力企业发展基础保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关心职工生活,加快大竹林综合楼会议中心及集团职工运动场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和谐向上的企业内部环境;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工作,塑造重庆轨道交通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和影响力,为企业各项目标的完成和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志们,未来的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牢牢抓住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营目标实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倾心服务全市百姓,全面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服务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3篇

具体来看,2014年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生产经营稳步增长

1.1 贸易板块稳中有升。

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4.98亿美元,进出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4.37亿元,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6.44%。贸易板块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实现了三个调整:从以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并重调整,棉纱、大宗原材料、医药器械等自营进口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从分散化商品经营向专业化商品经营调整,形成了以童装、牛仔、毛衫、家纺等纺织类和以箱包、鞋帽和小家电等轻工类为主的拳头产品;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并重调整,目前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占比稳定在50:40左右,有效对冲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传统市场份额的萎缩。

1.2 工业板块升中求进。

集团近年来坚持在茧丝板块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求突破。结合产业布局重新梳理各丝厂的战略定位与功能,着力做优广西主产区茧丝业务并加强人员配备,构建以始兴和阳春丝厂为核心的“一北一南”茧丝工业新布局,优化德庆丝厂业务结构,稳步实现遂溪丝厂生产转型,理顺连南丝厂股权关系等系列“组合拳”,对长期亏损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为推进茧丝板块在改革中实现减亏提供了新思路,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3 农业板块进中探新。

丝源集团多措并举,在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稳定主业的同时,实现蚕桑多元开发收入同比增长17.95%,目前产品已成系列化,除桑果汁、桑果酒、桑叶茶外,雄蚕蛾酒、老桑枝灵芝、桑果露酒等产品也在陆续推出,并通过延伸产业链建设养生园逐步找到一条盘活蚕种场土地的新路子。农业板块由单一的蚕桑生产向大健康产业转型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集团战略转型落地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

1.4 健康医药板块新中谋实。

以医保公司为核心的健康医药板块,通过推进品种研发、鼓励创新发展、调整业务结构,逐步形成“研发+生产+品牌+内销/国际贸易+终端网络”新商业模式,并扎实推进资本证券化,花海药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筹备在“新三板”上市,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1.5 文化地产板块和资产盘活实中做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文化地产和资产盘活在深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激活沉淀资产等方面逐步显现出综合优势,成为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2 电子商务初见雏形

2.1 电子商务统筹布局分步实施。

集团层面着力打造了以内贸为主的“丝纺商贸城”、以外贸自营业务加展销服务为主的“丝纺交易会”,目前已先后上线;纺织股份、丝丽国际同步跟进开发了综合贸易服务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丝源集团、庄姿妮、文体、医保、伦教蚕种场、金业物业等公司纷纷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建立专卖店,取得较好成效。集团电子商务在信息中心的统筹指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分步实施中。

2.2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乘势上线。

集团属下有4家企业分别被列为“2014年广东省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和“2014年广东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对象”。各试点单位抓住时机,利用多年积累的供应商、客户、产品、销售网络等资源,加快推进外贸综合贸易平台建设,纺织股份“e贸通”、丝丽国际“丝贸天下”已上线运行。这些平台的建成使用将为联营业务向综合贸易服务商转型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3 全新 ERP 系统蓄势待出。

为更好地配合集团多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使用,集团ERP系统经过系统选型调研,已完成规划方案制定及项目的招投标等,以第四代产品技术平台为基础的全新ERP正在紧张的筹备建设中。ERP的升级换代将更好地支持业务创新、促进管理提升并统筹配置集团信息化资源。

3 深化改革统筹推进

3.1 改革工作循序渐进。

2月,集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和指导集团改革改制工作,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正式拉开序幕;8月集团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属国企集团层面深化改革试点单位,将通过在集团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经营者及骨干持股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预示着集团改革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0月,集团组织下属企业参加第二次广东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项目展示对接活动,在寻求战略合作者的同时,为集团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2月,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调查研究、反复修改基础上,集团形成《丝纺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并上报国资委审批。待改革方案批复后,集团将统筹推进下属企业的深化改革工作。

3.2 先行先试示范带动。

丝丽国际抓住入选省国资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五十家企业的契机,在全面诊断、梳理战略规划、找出企业短板等基础上,着眼于资本证券化目标,围绕业态创新、股权优化、股权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一企一策改革方案。方案论证审批通过后,集团将全力支持丝丽国际的改革发展,争取在主业资本化平台建设上有所突破。此外,集团下属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正在分类推进深化改革工作。

3.3 管理机制日益完善。

各管理部门以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集团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启动全面预算管理,把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绩效指标和变化因素等纳入到年度预算编制体系,集团管控水平得到提升;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出台新《集团贸易业务管理办法》,“风评、检查、考核、追责”四管齐下,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有责,全程覆盖,风险防控体系得到规范;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配合监事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审计结果对生产经营和风险防控的指导作用得到有效运用;贯彻落实“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三项改革制度,完善管理部门和子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库,“选用育留”水平得到挖潜。

4党建工作凝聚合力

4.1 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入。

不断加强全体党员干部政策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组织召开集团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4次,组织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培训”8期,学习培训效果显著。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形成纠正“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

4.2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成立集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4.3 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落实。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集团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无群体上访事件,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着力推进扶贫点东芒村脱贫。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集团获“2014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奖。

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4篇

为实现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双百目标而努力工作--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工作报告 梁谢虎

(2010年2月4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2010年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国资委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2009年各项工作,表彰2009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同舟共济,负重赶超,为实现集团公司“双百”目标而努力工作,奋力开创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会作报告。

第一部分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实施“十一五”改革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完成省国资委三年考核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为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科学优化产业结构,用奇才,出奇招,克服了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指标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09年集团公司主营及其他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88.11亿元,同比增长4.21%,与省国资委考核指标94亿元相比,减少6.27%;实现利润1.74亿元,与省国资委考核指标1.21亿元(增长15%)相比,实际增长43.8%;累计折旧提留8588万元,同比增长41%。从指标看,基本完成省国资委下达的各项考核任务。

一是天然气销量大幅提升。全年销售天然气10.43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5.14亿立方米增加5.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

二是煤炭发运量基本持平。全年发运煤炭2116万吨,比去年同期2241万吨减少125万吨,同比下降5.58%。

三是内外贸易量显著增长。全年销售焦炭、钢材等贸易产品73.6万吨,比去年同期29.3万吨增加44.3万吨,同比增长151%。

从资产质量指标看,2009年集团总资产报酬率为4.2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01%,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48次和2.55次,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0.53%,整体状况呈现良好态势。三年来,我们在省属企业考核中名列前茅,2007年为大型A类第八名,2008年为大型A类第九名,预计2009年排名前十。二、三大主营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战略转移初显成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在经济危机等诸多不利影响的情况下,2009年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政府的产业分工,公司退出了全省煤炭资源整合主体地位,获得了全省100亿方混合燃气资源的主导运营权。在认真分析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公司“十一五”改革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把天然气开发利用作为主导产业,煤炭生产运销作为基础产业,焦炭、钢材等进出口贸易作为第三主业,成功完成了战略转移。

(一)在气源多源、管网建设、市场开发上加大力度,为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在与中石油、中海油协调保障气源的基础上,与晋煤集团、中石油达成了在全省范围实施煤层气上输、天然气下输的合作意向;与中石化协调落实榆济管线在山西境内的气源;同时加大自有气源的开发力度,与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对天然气加氢和焦炉煤气分离提取甲烷和氢气进行了技术研究;与太工天成合作开展了河津焦炉煤气制氢和甲烷的试点工作;与阳煤集团合作筹备了寿阳低浓度瓦斯提纯液化试点项目,初步形成了多元气源的保障格局。在建成金沙滩—大同、盂县—西小坪、临汾—新绛—河津、大盂—太原、大盂—原平、太原—平遥、新绛—侯马—运城、盂县—阳泉、临汾—霍州、祁县—交城等管线的基础上,2009年又建成了临汾—侯马(复线)、孝义—霍州、运城—临猗等总长度达195公里的天然气输气管线。至此,完成总投资25亿元,实现了全省天然气管网北起大同、南到运城1038公里管线的南北大贯通,管输能力超过65亿立方米/年,大大提高了天然气管输能力和化解调峰矛盾的能力,确保了产业安全,为全省天然气管网最终形成“五横三纵”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分别与运城、忻州、阳泉、大同等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太原、临汾市政府的合作正在筹备中,加快推进全省各市县天然气全面气化工作。

(二)在煤源落实、服务用户、帮扶企业上下大力气,实现了煤炭发运在全省同行业中降幅最低。在煤源落实方面,一方面,面对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导致的省内煤源紧缺的实际情况,积极赴内蒙、陕西等地寻找品种好、有市场的煤源,及时完成了煤源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在夹缝中求生存,加大与各大煤炭集团的协调和合作力度,及时补充了部分煤源缺口。在服务用户上,变计划员为营销员,主动与用户对接,以服务赢得市场;加大煤炭质量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合同指标组织货源,以质量巩固市场;及时调整煤种结构,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以创新开拓市场。在公司2010年煤炭用户衔接座谈会上,与用户共签订合同量3500万吨,其中,冶金煤1025万吨,电煤2475万吨。在帮扶企业方面,集团公司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少缴、缓缴费用的优惠政策,调动了发煤企业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缺少流动资金的发煤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解决了资金上存在的困难;加大基层调研力度,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解决发煤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发煤企业度过难关,特别是及时调整了亏损发煤企业的领导班子,大胆启用有魄力、有思路、有办法的人才,第一时间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在组织领导上保障煤炭发运工作。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实体产业,为贸易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远东公司在努力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源节流,拓宽渠道,积极开辟煤焦发运、天然气项目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亏损势头有所遏制,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冶金公司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苦练内功,逐步确立了以销售钢材、天然气管线钢、硫氨、尿素、聚乙烯等为主的贸易产品结构。同时加大天然气项目、煤炭发运项目合作力度,特别是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组建成立新能源部,与省国资委国瑞公司合作太原天然气东山口的开发,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全力推进项目合作,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在危机面前,信心是本,合作是根。在明确这一根本的前提下,集团公司采取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方式,加快推进同山西煤销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中石油集团、中海油集团、香港华润燃气、香港中华煤气等大型企业的十大合作。一是依托省煤运公路站点合作建设CNG加气站项目,35条新能源运输通道加气站建设项目已正式上报;二是同晋煤集团、中石油在全省范围实施煤层气上输、天然气下输的全方位合作项目已经启动,晋城至长治煤层气输气管道已于2009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三是同华润燃气在大同、阳泉、洪洞、阳曲、霍州等地合作的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大同、阳泉、洪洞项目已完工;四是同中石油合作的介休、临汾、定襄等城市燃气和压缩、液化天然气项目,介休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且具备通气条件,阳盘加气站项目已完工;五是同华润电力集团合作的宁武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项目,已于2009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筹建;六是加快推进同中华煤气在原平压缩天然气合作项目和灵石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原平项目已完工;七是同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的天然气加氢、焦炉煤气制氢及低浓度瓦斯提纯液化试点等低碳经济项目,2009年12月30日,集团公司承办了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并且注册成立了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研究院;八是同华能集团在大同合作建设湖东现代化配煤中心和万吨站台扩建项目;九是加快集团公司及天然气上市步伐,争取早日上市;十是同阳煤集团合作的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在2009年5月11日阳煤集团控股重组右玉元堡煤业公司的基础上,已取得了年产500万吨的采矿许可证,宁武榆树坡煤矿已于2009年12月19日正式奠基。

四、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人才强企战略提供了有效支撑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秉承“短期靠聘用、中期靠培训、长期靠培养”的理念。在选人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大富有基层管理经验和精通燃气业务的优秀技术人员的引进比例,目前集团第一主业天然气板块中高级技术人员46名,第二主业煤炭板块中高级技术人员12名。在育人上,完善和实施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规划。2009年,集团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两期新能源工程高级研修班,每期14天,参训人员达100名;先后选派两批15名员工赴德研修,通过选拔的人数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 选拔11名员工分赴江苏、安徽、山东、湖北等地的华润燃气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同时,各单位和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企业文化、财务电算化、城市燃气输配技术和项目工程管理等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参加各类培训总计达2000余人次。在用人上,一方面,完善干部任用制度。坚持公开选拔与各级推荐相结合,完善了组织人事考察、群众评议、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以及主要领导岗前谈话等程序,破格提拔了一批80后年轻干部。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测评机制。集团公司聘请了国内知名的上海才博咨询机构和马来西亚专家团队,采用“第三只眼睛”看团队的办法,先后三次对254名管理人员进行了测评,及时掌握了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为公司科学使用人才提供了依据。

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省委巡视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和推进企业各项工作,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合力

公司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广泛征求职工和班子成员意见,充分运用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形成整改措施42条,逐一明确了整改目标、时限要求以及主要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整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发放了《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满意度测评表》,对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为96.8%,基本满意为3.2%,不满意为0。同时,我们认真对待省委巡视第四组对公司的巡视检查,并就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积极的整改落实,为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增强企业的整体合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强化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为文化强企战略提供了重要载体

一年来,集团公司秉承“学无止境、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危机的洗礼下,确立了“完善五个匹配、构建两大体系”和深化“四个不等于”的全新管理理念,并通过举办“从我做起、打造双百”,围绕“完善五个匹配、构建两大体系、深化四个不等于”和“企业破产典型案例”学习实践演讲比赛,加大文化理念的传播。公司还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刊物的印发,不断增强文化理念的渗透力。先后隆重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大会;举办了“先锋杯”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参赛党支部达22个。在省属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赞美祖国”大型歌咏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以及在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踊跃参与《山西国资》“国庆60周年征稿”活动,6名员工的11篇作品在《山西国资》刊登。公司团委编发了《边学边思边干》,法规审核处编发了《企业破产典型案例选编》,上市办编发了上市宣传手册系列之《上市认知篇》和《上市方式篇》。

同志们,2009年是集团公司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是责任最重、压力最大、挑战最多的一年,也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全系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公司的战略转移,完成了国资委三年的考核任务。三年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8.11亿元;利润总额从2006年156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74亿元;总资产由2006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1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09年集团公司在全省“和谐发展与山西环保”高层论坛上荣获“山西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在晋商品牌文化发展高峰论坛“山西十佳品牌”评选上,荣获“山西十佳品牌”荣誉称号;被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审委员会授予“纳税信用等级A级”企业;被省国资委评为“省属企业审计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化工作优秀组织奖”以及“国资年鉴编纂先进单位”;被省文明办评为“省属企业文明单位一等奖”;被省工商局和省信用企业协会评为“山西首届百家信用示范单位”;被省科技厅评为“山西省第二批创新企业试点”;被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评为“基金查验补征工作先进集体”。同时,公司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冰雪灾害发生后,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救助,受到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直各厅局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员工的艰苦创业和忘我工作。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向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关注和支持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2009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一是在全省煤炭资源整合中,我们没有争取到整合主体地位,致使公司煤炭发运业务缺乏有力的资源保障;二是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新型团队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五个匹配、两大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2010年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二部分 2010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0年是公司实施“十一五”改革发展战略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省国资委对公司实施三年业绩考核的第一年,更是公司实现百亿收入的决战之年和建立倒推机制、创新机制的起步之年。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正在缓慢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经济虽然步入企稳回升关键时期,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我省的经济发展刚刚进入回升向好、转型发展的轨道。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我们企业发展既面临着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引起的下游行业能源需求扩大,国家和全省支持发展新型能源和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外部出口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市场变化波动较大、省内天然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诸多严峻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既要树立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在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确保完成2010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国资委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向着“双百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2010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确立一个目标,健全两种机制,实现三大跨越,寻求四个突破,提升五种能力,狠抓七项工作。

——确立一个目标,即围绕2010年全年实现集团公司百亿收入这一目标不动摇,确保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力争20%以上。在此基础上,确保实现利润2亿元,力争达到增长20%,完成天然气销售量16亿立方米,煤炭发运3000万吨,力争3500万吨。

——健全两种机制,即健全倒推机制和创新机制。

倒推机制是逆向思维、以终为始、自我加压、负重赶超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是企业发展中一种更严格、更精细、更有力的经营机制。目的是改变思维定势,改变行为模式,从而激活员工的精神状态。倒推机制主要包括目标倒推机制、标杆倒推机制、文化倒推机制、市场倒推机制以及责任倒推机制。目标倒推机制,即倒排任务,倒排时间,倒排进度,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稳步向前推进。标杆倒推机制,即以国际一流的标尺来衡量企业的发展,逐步倒推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明确达标的实施步骤,逐步向标杆企业靠拢。文化倒推机制,即通过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来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其侧重于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市场倒推机制,即以市场认可的价格倒推成本的逆向思维模式,促使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市场取向、市场适应”为特征的“倒推”管理模式转变。责任倒推机制,即强调责任落实,细化分工,责任到人,逐步形成“责任、义务、落实、监督”的责任体系。

创新机制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创新机制。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这三种机制,不是简单抽象的,而是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企业创新活动不断循环增值的新机制系统,并贯穿于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我们建立创新机制就是要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的良好氛围,走出一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批量创新之路。

——实现三大跨越,即开拓发展新型产业,在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以及人造天然气与氢气混合燃烧上实现大跨越;巩固发展煤炭产业,在优化和延伸产业链上实现大跨越;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在技术研发上实现大跨越。

——寻求四个突破,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团队建设上寻求突破;完善“五个匹配、两大体系”,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上寻求突破;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企业党建和文化建设上寻求突破;加快十大合作,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上寻求突破。

——提升五种能力

提高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的能力

科学发展就是实事求是的发展,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和谐发展要求企业既要努力实现自身和谐,又要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内外和谐。和谐企业绝不是片面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总体进步上的。

提高改革开放、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开拓创新,我们企业将陷于困境。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审视和修正现有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不失时机实现新突破。

提高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总揽全局就是要把全局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全局谋划要有“高度”、“宽度”、“跨度”,要善于调动团队的力量,发挥团队的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抓方向、抓全局上,集中研究和解决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从全局上看,复杂问题的变化往往是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治企能力的关键。面对复杂问题,需要审时度势,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提高从严治企、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从严治企不仅要靠公司干部职工的自觉性,更要靠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要注重过程管理,加强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强化内控管理,完善审计监督。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公司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具体要做到“四定”,即定制度、定标准、定措施、定职责。要把流程再造推向深入,做到串行工作流程有效对接,并行工作流程统筹运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要把精细化管理推向深入,使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实行刚性的制度,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提高执行力。提高思维要新、远见要明、决断要快的能力

思维要新,就是摒弃旧的传统思维,接受新的创造性思维。新思维决定新思路,新思路决定新出路。思维创新来源于知识和勇气,知识成就高度,新的知识呼唤着新生产力的形成。它是判断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前提。远见要明,就是预测要明明白白,不能含含糊糊。远见决定未来,我们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明确的判断,这是创造市场、引导需求的根本要求。决断要快,就是在事关公司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要敢于迅速做出决策,丧失时间和机遇,也就失去了未来发展的空间,这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上述总体工作思路,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十大合作的倒推机制,加快项目进度,全面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同中石油集团、中海油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山西煤销集团、香港华润燃气、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十大合作。一是依托省煤运公路站点合作建设CNG加气站项目,共建设15座CNG加气站,力争2010年7月开工建设;二是同晋煤集团、中石油集团在全省范围实施煤层气上输、天然气下输的全方位合作项目,与晋煤集团就煤层气产业发展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同华润燃气在大同、阳泉、洪洞、阳曲、霍州等地合作的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阳曲项目已完工,力争2010年5月通气,阳泉液化项目将全面展开;四是同中石油合作的介休、临汾、定襄等城市燃气、压缩和液化天然气项目,要继续加快推进实施;五是与华润电力集团合作的宁武煤矸石电厂项目建设,力争年内达到开工条件;六是加快推进同中华煤气在灵石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的实施,力争灵石项目2010年6月开工,9月完工;七是同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的天然气加氢、焦炉煤气制氢及低浓度瓦斯提纯液化试点项目的实施,天然气加氢项目力争2010年2月开工,5月完工;八是同华能集团在大同建设湖东现代化配煤中心和两万吨站台扩建项目的合作,力争2010年开工建设,并于当年投产;九是加快集团公司及天然气上市步伐,天然气上市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力争2010年8月底前向证监会申报材料;十是加快推进同阳煤集团合作的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宁武榆树坡项目力争2010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右玉元堡煤矿项目力争2010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临汾区域煤炭整合项目力争2010年6月完成。

十大合作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事关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一包、两会、三协调、三到位”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一包”即领导包点跟踪服务。“两会”即公司内部中层以上干部每周一次的项目进展分析会以及同战略合作伙伴高层之间每月一次的沟通交流会。“三协调”即协调好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做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协调好十大合作之间的关系,避免资源、人力的重复浪费;协调好项目建设和企业当前发展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三到位”即要落实好领导班子分管项目责任制,保证各重点项目的时间进度,做到资金投入、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到位,把十大合作打造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基石。二是大力实施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人造天然气和氢气混合燃烧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战略,全面服务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发展

低碳经济是世界性第四次技术革命,也是后危机时代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必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力考量的重要方面。2010年,我们要按照“加快管网投资,集中下游开发,加大低碳研发,实现战略合围”的工作思路,以“一体两翼”即天然气公司为主体,压缩气公司和煤层气公司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以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人造天然气和氢气混合燃烧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战略。天然气公司要确保实现50%的增长,压缩气公司和煤层气公司要确保实现100%的增长。三个公司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气源多源、管网互通、战略互供、集中管理、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加快管网投资。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重大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形成全省“五横三纵”的管网战略布局。

天然气公司要加快与晋煤集团合作,完成天然气、煤层气管线大对接,彻底解决全省东线支线建设问题;要开工建设怀仁—原平天然气管道项目;要加快临汾永久性分输站和蒲县加压口分输站建设;要完成兴县、岚县、神池等输气站场建设,实现开口供气;要完成阳泉—盂县天然气管线(复线)建设,加快东镇、阳泉等站场建设;要与中油新兴公司合作完成应张山西支线建设项目,确保大同明年冬季高峰用气;要加大输气站的技术改造力度,使之能与日趋扩大的市场供给相匹配。

压缩气公司要在运城地区建设10座、运煤专线建设15座CNG加气站,力争7月份开工建设;要加快推进怀仁—左云—右玉、原平—代县—繁峙长输管线、CNG加气站项目,争取2010 年内具备开工条件;要加快推进朔州神头电厂CNG加气站项目,2010年3月具备开工条件;要新建灵石县门站一座,2010年6月开工,12月底具备供气条件,灵石CNG加气站2010年内具备开工条件;要新建静乐县门站一座,2010年4月开工,10月底具备供气条件;要加快推进临猗—永济长输管线项目,2010年5月完工,6月底具备通气条件;要加快建设阳泉—平定—张庄段管线,2009年8月开工,2010年4月完工,5月底具备投产条件,张庄—昔阳段8月完工,12月底具备投产条件;永济—风陵渡长输管线2010年7月开工,10月1日具备供气条件;交城城网争取5月具备通气条件;运城CNG母站2010年3月开工,10月底工程完工,争取年内投入运行;要在风陵渡开发区新建门站一座,2010年 8月开工,10月底具备供气条件。

煤层气公司晋侯项目一期工程侯马—曲沃—翼城长输管线建设要在2010年2月建成运行;曲沃城网、分输站要加快施工进度,力争与长输管网同期建成;翼城城网收购要在2010年5月完成;盂县—寿阳项目要在2010年3月开工建设,寿阳城网建设要在2010 年内开工;2010年要拟建武乡(涌泉)—武乡县—榆社、岚县岚城镇—普明镇—方山、寿阳—榆次、河津—乡宁等管线建设项目。集中下游开发。在我省不同地区分步骤实施市场进入战略、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市场扩张战略、市场领先战略,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牢牢控制市场终端。

天然气公司要在巩固和发展太原、大同、阳泉、汾阳、原平、河津等地用户的同时,加大对清徐、介休、平定、定襄、寿阳、临汾等地用户的市场开发,重点推动精密铸造、金属镁、耐火材料、食品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用气。同时,积极推进和中石油昆仑燃气、中油新兴、中华煤气、华润燃气以及阳煤集团等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介休城市燃气和原平、大盂CNG等项目的市场开发步伐;加快与中油香港合作步伐,积极开展相关下游市场的开发。通过和晋北铝厂、华泽、中铝、太钢等大用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实现全年销售任务的稳步增长。压缩气公司要巩固运城、阳泉、忻州、吕梁等市场,积极开辟新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煤层气公司要继续加强同阳煤、晋煤集团的合作,加大对翼城、曲沃、沁县、寿阳、榆社、武乡、岚县等区域民用和工业福利企业市场调研力度,努力开辟新的燃气使用市场。

加大低碳研发。山西具有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独特条件,同时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也是我们改善环境、降低燃烧成本、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要以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研究院为平台,加快推进低碳经济研发工作。要依靠科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住机遇,争取主动,取得人造天然气和氢气混合燃烧技术突破。加快推进煤层气液化、焦炉煤气净化等项目。加大融资力度,加强和晋商银行合作,处置好公司股权投资,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联合知名院校专家,通过长期合作、底数包干、研发推进、知识产权研发入股分红等方式,加快推进低碳经济的研发。每年拿出净利润的10%用于研究经费补贴,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政策性扶持。要不断取得突破,追求最佳方案,实现可控混合气体100亿的目标,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

三是严格落实“五个不动摇”,做实做好煤炭生产运销产业

2010年,集团公司要实现煤炭发运量3000万吨,力争3500万吨,直属和控股单位煤炭发运量要努力达到1500万吨。为此,要严格落实“五个不动摇”,即:狠抓煤源落实不动摇。按照合作共赢、借力发展的思路,要注重和五大煤炭集团的协作,加快推进同阳煤集团对临汾、朔州、忻州等地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切实解决煤源不足的瓶颈问题。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大同各大煤矿集团合作力度,形成销售煤炭的合作框架,确保煤炭资源充足。推进发煤站优化重组不动摇。要对五寨县万通实业有限公司等有货源、有规模的发煤站进行整合,加强对战略发运点的控制,对现有发煤站点进行战略重组和战略转移,实现合理布局,提高发运能力,形成紧密层、依靠层、联合层全力推进的运行模式。加快资金回笼工作不动摇。继续严格按照以款定销的原则,开展煤炭销售。对不及时付款的用户,一律调整。同时,对已经出现货款拖欠现象的用户加大回收力度。加强现金流管理,及时催缴各项费用,谨防现金流断裂的致命风险。继续加强市场调研不动摇。及时做好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市场的开拓、巩固和维系工作,同时高度关注煤炭市场的下游行业情况,及时反馈信息。采取“走出去”的策略,继续保持与重点用户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合适的新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最新需求信息,做实铁运营销工作。全面协调保障运力不动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最大的矛盾和弱点在于运力,虽然价格和市场放开了,但运力是有限的,会逐渐形成运力支配下的市场制。这就要求我们加大与各铁路局的合作和协调力度,为煤炭发运提供运力保障。

四是加快实体产业转型,做稳做优贸易服务产业

远东公司和冶金公司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变“坐商”为“行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传统服务为创新服务,做实货源,做实市场,培育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终端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天然气产业为依托,全面发挥集团协同作用,加快向实体型产业的转型。远东公司要加快天津港仓储基地建设,为拓展进出口业务搭建平台;加大与日本双日株式会的合作力度,在巩固煤炭进口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有色矿产的进口业务。同时,积极推进阳曲天然气项目。冶金公司要加快推进印度焦炉设备出口业务,并以此带动其它进出口业务。同时,加快推进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加快CDM项目的推广力度,力争2010年开展1-2个项目。

五是完善“五个匹配、两大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完善“五个匹配、两大体系”,要强化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资本运营管理等,2010年尤其要在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坚持群防、严查、重处的方针,促进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水平,坚决杜绝天然气行业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天然气公司要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加气站,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组建并强化晋中、晋东等管理处职能,通过管理手段前移、管理重心下放,保障全线管线和站场的安全运行;加强巡线管理,重新定位并完善GPS系统,设立安全系统坐标系,提高线路管理检测的准确性;通过试点,推广实行每日两次线路巡检制度,并整改全线的阴保工程。同时,加大对管线沿线居民《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全力保障管线安全平稳运行。

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强对财务的预测分析,特别是各直属、控股企业,要学会运用财务管理手段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要加强资金管理,坚持动用大额度资金申报审核制度,强化经营失误问责制,严防资金流失给企业造成损失;要加强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核算,降低费用开支,搞好开源节流,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提高效益;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上市工作,搞好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投资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强化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职能,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资行为;要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制度,坚决杜绝个人决策替代集体决策;要严格公司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完善投资项目备案制度;要加强对子公司、孙公司的管控,注重投资效益和风险控制,加强投资考核,根据投资额大小确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要建立协同配合的投资监管体系,集团战略规划处、法规审核处、财资管理处等部门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和监管;要明确投资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杜绝在不相关行业上的盲目投资。

六是加大团队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才培养对处于扩张发展期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秉承“短期靠聘用、中期靠培训、长期靠培养”的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首先,要提升培训理念,端正培训态度。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真正的人、有用的人,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知识成就高度,新的知识呼唤着新生产力的形成。不懂、不会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学、不问,要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

其次,要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要按照梯次培训、多元推进的原则,开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毯式的专业化全员大培训,逐步建立起企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继续与清华大学合作,计划2010年组织开展六期新能源工程高级研修班培训,使参训人数达到400人以上;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专家,进行以“四个不等于”为切入点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风险防范知识培训,真正达到“学财务的懂业务、懂业务的会财务”的培训目的;继续组织优秀员工赴华润燃气集团、中华煤气等公司挂职锻炼;强化基层一线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分期举办财务、安全、上市、新能源、燃气技术等专业特色化培训,建设一支勇于承担企业发展重任和历史使命的忠诚企业团队。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全省第八批赴德研修人员选拔。

最后,要强化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要肯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用新型理念、组织方式和多元化手段保证培训效果。要严格培训纪律,任何学员在培训期间不能擅自缺课,以组织和纪律保证培训效果;要建立培训淘汰机制,凡第一次考试不合格者,要求个人自费重新培训,第二次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予以待岗处理。集团人力资源处要建立良好的培训奖惩机制,对培训中有突出表现的优秀员工,要记录在册或备案,作为员工加薪、晋升的重要依据。

七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创造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一定范围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抓好企业党建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要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从思想、权利、利益三个层次解放人的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相结合,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突破。具体来讲,一是抓好党委、纪委及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高度重视换届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换届,力争在2010年5月份完成本届党委、纪委和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二是抓好党员培养发展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质量,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新党员的综合素质,力争2010年发展党员40名。三是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最大限度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四是深入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争创2010年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五是大力加强企业宣传工作,重点做好建立健全外媒联系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纪检监察效能制度,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立足于组织优势的发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一方面,要完成企业标识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要求集团所属的发煤站和加气站按照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另一方面,要制定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归属感,达到团结凝聚的目的。通过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知识竞赛等比赛活动,传播企业文化,加强员工交流,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协调发展和良好互动。

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5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集团公司集体研究决定召开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结会、表彰会、动员会“三会合一”,即回顾总结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表彰先进、剖析问题,对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刚才,xx同志就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会上还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状,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迅速落地生根。xx同志宣读了安全表彰决定,其中先进单位xxx个、先进个人xxx名,在此向受到表彰的安全生产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2020年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是平稳的,各级各单位严格落实“四铁”“四硬”要求,提升安全理念,强化责任落实,开展专项整治,为新焦煤“三个三年三步走”良好开局奠定了安全基础。但客观来讲,我们在安全管理上仍有不小差距: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频发多发、非伤亡事故反复发生。安全是“天”,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当前,新焦煤已经驶入高质量转型发展轨道,“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xx和xx企业”,需要我们驰而不息深化改革、全面变革、创新发展,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更需要我们强基固本、夯基垒台,构建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保持安全发展不动摇。

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认知安全生产形势,居安觉危增强安全工作紧迫感

客观看待安全生产形势,有利于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握安全生产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工作。

从全国来看,2020年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但下半年以来,较大事故连续上升,特别是进入xx月xx事故频发多发:xx月x日,xx发生瓦斯突出事故,x人遇难;xx月xx日,xx发生透水事故,x人遇难;xx月xx日,xxxx发生透水事故,xx人被困失联;xx月x日,重庆市永川区吊水洞xx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造成xx人遇难,创近x年来xx事故死亡人数之最……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近来xx安全生产事故有所抬头,并且呈现出新苗头、新倾向,安全生产形势陡然严峻!

从全省来看,2020年我省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排全国第一,给安全生产带来异常大的压力。xx安全生产虽然总体平稳,但进入xx月份以来,连续发生xx分公司“xx?xx”溜矸眼坠人事故、x人遇难;潞安集团阜生煤业“xx?xx”瓦斯爆炸事故、x人遇难;xx透水事故,x人遇难。为了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有所缓和,但安全生产的整体环境、发展趋势、工作态势还未得到根本转变,丝毫不容乐观!

从集团来看,2020年我们在安全生产上承受的压力也很大。x月xx日,xx煤业发生顶板冒落事故;x月xx-xx日,国家xx安全监察局抽查出正益煤业安全隐患xx条、重大隐患x条,责令停产整顿;x月x日,xxxxxxxKV电站失电,导致甲醇厂全线停车;x-xx月,xx矿业所属xx煤业、xx煤业连续发生三起瓦斯超限事故;xx月xx日,xx矿业水峪煤业地面澡堂失火;xx月x日,xx矿在短短x小时内相继两次失电,造成瓦斯超限……从时段上看,一年中安全涉险事故屡屡发生,时刻如履薄冰;从类型上看,既有瓦斯超限事故,也有顶板冒落事故,既有井下生产事故,也有地面安全事故,事故隐患错综复杂;从危害上看,霍尔辛赫顶板冒落时,事故现场以及巷道内部无人作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沙曲二矿失电导致地面主扇、井下局扇全部停运,瓦斯集聚浓度接近临界值……当前,随着改革变革的深入推进,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不断显现,安全生产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攻坚期,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二、有效推动安全理念升级,担当尽责强化安全工作责任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站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角度上,今天我再提三点安全理念与思路。

(一)安全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国有企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是空洞的,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强有力的举措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大家都是经过党组织多年栽培成长起来的,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政治”理念,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深深植入心中、牢牢抓在手中,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一方安全。

(二)安全是最大的发展。当前,新焦煤“三个三年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已经明晰,资源重整、组织重构、文化重塑、企业重振步履铿锵,集团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进,迸发出强大的动力与活力。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居安思危,居安觉危!当前形势下,唯一能够给企业发展造成致命伤害的就是安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的发展”理念,将安全生产放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xx和xx企业”的高度上,优先谋划、优先布局、优先推进,确保安全工作始终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我们既要重视生产经营更要重视安全管理,既要重视改革变革更要重视安全发展,一定要牢牢把住安全在新焦煤发展中的优先权、主导权。

(三)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其核心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会算账、算大账,算好安全账,真正厘清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安全在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成果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我们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管理干部不能一味地盯进尺、盯产量,还要着眼于现场安全标准化和人员行为管控,坚决做到“先安全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各级各单位要前瞻性做好安全大系统的规划、布局、投入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工艺升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为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效益“长期有效增长”。

三、全面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对症下药提高安全管控精益水平

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我们已经讲过很多了,但安全生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结合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和改革发展态势,重点强调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没有所谓偶发事故,任何一起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不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不夯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永远都不可能杜绝事故发生。安全问题本质上就是责任问题,是负不负责的事,用不用心的事!一是严格“一岗双责”。各级干部一定要明责、知责、履责、尽责,真正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到安全生产上来,定期分析安全工作,主动解决隐患问题,做到“责任上肩,措施落地”。我想强调,事故最终是人的原因造成的,事故也完全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大家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落实落细安全责任,安全生产的主导权就会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强化责任考核。集团公司明确提出安全“零容忍”,对工作不在状态,不负责、不尽责的干部一律就地免职,这是集团公司党委的基本态度,也是一以贯之的“底线”“红线”。省委省政府从去年初就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前不久出台的《xx省加强xx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规定》,进一步提出了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并多次提及“依法考核、依法处置、依法追责”等要求,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法治化。更直白地讲,随着安全生产法治体系的健全、完善与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已不单单是企业层面的制度规定,而是入刑入法,具有了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大家一定要真正把好自己的主责、抓好自己的首要任务,把自己的政治生命、人身自由牢牢抓在手中,绝不能在安全上“栽跟头”。这里,我想着重提醒各煤炭子公司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做到对所属xx的安全底数心知肚明、安全动态及时掌握、安全督导实时到位,切不可当甩手“掌柜”。

(二)加快xx安全体系建设。xx公司以生产火药起家,早年间安全事故频发,最严重的一起爆炸事故中xxx多名员工有xx多人失去生命,企业一度濒临破产。痛定思痛后,xx公司在安全生产上下大手笔,xx世纪初率先提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并强力推进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生产质的飞跃。到xx世纪初,xx公司在全球的xxx家工厂中xx%没有出现人身事故和伤害记录,安全业绩为xx同行业的xx倍以上,被评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企业!xx公司打破时间、地域、人文环境限制,实现安全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一是制度体系。xx公司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确定管理对象入手,系统分辨危险起因,建立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管理程序,以制度形式切断了事故发生的因果链,做到了“每一条已知安全风险,都有安全制度予以消除”。我们要加快引进xx安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价标准》《员工行为手册》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协同运作、闭合管理,实现“制度管人、流程办事”。二是工艺体系。动态开展工艺风险评估和危害分析,找准工艺流程风险点,相应调整完善操作规程,并且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具体到集团公司,就是要定期做好大系统“会诊”,从源头上解决好抗风险和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系统可靠、能力匹配,尤其在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后,一定要进行重新辨识、评估,如按老套路出牌,条件改变了操作规程不变,很容易出事故。三是员工行为体系。据统计,工业企业所发生的事故中,xx%以上是人的行为因素造成的。xx公司认为片面强调安全投入、消除工艺隐患,而不解决员工行为问题,只能解决不到xx%的事故。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我们应对标对表xx,加紧做到三点:①管理层承诺,承诺不违反安全规定,承诺不违章指挥,严格执行安全行为规范,带动员工行为改变,这比单纯的说教有效、管用的多;②制定员工行为标准,配套激励机制,重在激励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遵章守规;③双向沟通,在实践中告知员工为什么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让员工融入安全管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彻底转变,自觉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份子。

(三)变革安全管理模式。当前,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多数还停留在原有模式上,突出表现为:多头重复管理,基层单位疲于应付;管理边界不清,一些深层次隐患问题无人问津;安全执行力不强,考核激励不严谨,隐患处置缓慢,管理效能低下,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加快安全管理模式变革,构建起与集团三级管理架构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一是厘清安全权限。集团层面,承担安全领导和监督主体责任,重在制定安全工作战略方向、目标规划、基本制度和标准规范,牵头解决子公司层面无法解决的重大安全风险、安全隐患,对基层单位安全工作实施穿透式监管;子公司层面,重在履行法人企业主体责任,对本单位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完善安全管控体系,健全考核奖惩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安全管理、装备、素质、系统等方面的短板,对重大风险、隐患实施系统性治理;基层矿厂层面,重在履行直接主体责任,落实和执行上级安全生产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一优三减”、“四化”建设,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实施人员素质提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后,集团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安全体系、安全制度建设,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工作,原则上不再跟踪具体问题、现场问题;子公司、基层单位要压实各自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快人员安全素质提升,打造安全管理特色“名片”。二是完善监管机制。推进安监系统“双线”管理,加快对各子公司安监人员实行派驻制,实现管办分离、管监分离,确保监管有力、监督有效。在具体操作环节,进一步严格安全督导并进行动态考核,赋于安监人员更大的现场处置权,对发现的安全问题有权调动各类资源深入调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人员有权予以现场处罚,真正念好安全生产“紧箍咒”。三是变革安全绩效考核方式。推行安全与任期安全绩效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对各级班子的绩效指标中加大安全绩效考核权重,合理设置KPI指标,把采掘衔接、系统优化与保障能力提升、隐患治理等纳入到指标体系中,坚决杜绝在安全生产上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

(四)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海恩法则是说任何事故都是有征兆的,一起重大事故背后约有30起小事故,每起小事故背后还有xxx个左右的事故苗头和上千个安全隐患。它告诉我们事故看似是偶然的,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如果每次安全隐患都能受到重视并及时处理,那么每一起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墨菲定律则认为,“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有多小,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告诉我们,对任何安全隐患都不能有丝毫大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消灭在萌牙状态,一定要做到重心前移、关口下移,推动安全生产从“零事故”向“零隐患”转变。一是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去年年底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井下“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水害防治、顶板管理、机电运输和地面xx、电力、民爆、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等的隐患排查,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排查实效,盯紧细节,查漏补缺,较真整改。这里,还想提醒大家的是,低瓦斯矿井管理不当也会形成瓦斯聚积,“三硬”条件下采掘工作面更容易发生顶板事故,隐患排查切忌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二是做好隐患分析、处置和结果应用。对所有隐患必须登记造册实行清单制,“一企一册”“一单一清”,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整改标准,确保隐患按期整改“清零”。今后,集团公司各层级安全挂牌督导,都要带着隐患清单下基层,现场督导、跟踪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形成闭合管理。三是加强隐患系统分析。这里还有一个“冰山”理论,即浮在“海面”上的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隐患,而在“海面”之下的是诱发事故隐患的深层次原因,如果仅仅简单处置看得到的隐患,没有从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不安全理念等层次解决问题,还会重复出现同类型安全隐患!我们要致力于通过隐患分析找出深层次问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对不安全环境进行有效改善,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推进精益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项目,也需要讲究效率和效能。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刚开始还管用,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多大效果了;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强制手段,稍有放松就会反弹,等等。因此,必须加快传统安全管理向精益安全管理的转变,实现更加人性化、更有效率的安全管理。那么,精益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有什么本质不同呢,我认为主要有:①传统安全管理是“强迫+考核”式的,强迫就会产生应付现象,就会有反弹,安全管理的诸多问题皆源于此;精益安全管理则是“回归人性”的,通过自主管理方法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实现安全的自觉、自愿、自主管理。②传统安全管理是“基于结果”的管理,在过程不稳定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往往带有很多偶然性,甚至有人刻意地隐瞒真相;精益安全管理则是“基于过程”的管理,着眼于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过程管理保障安全生产。③传统安全管理是停留在“理念层面”的,理念多、行动少,说起来夸夸其谈,做起来粗枝大叶;精益安全管理则是“皆可测量”的,有可操作、可测量的行动方案,原则、标准和要求很容易落地到位。下一步,我们要加快精益安全管理的落地,及早形成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做法。一是精益采掘衔接,广泛开展“四量”平衡工作,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完善采掘计划和生产布局,严格控制瓦斯治理、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之间的关系,从源头上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二是精益生产组织,坚持“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理念,持续深化“一优三减”,大力建设智能化工作面,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作业,减头减面、减人提效、减人保安。三是精益设备管理,健全设备台账管理,实施动态评估和预防式检测检修,持续提升设备开机率,消除设备故障率,加大设备周转使用率。四是精益现场管控,重点加强搬家倒面、过地质构造、临时作业以及停产前和复工后的现场跟踪、指挥,全面加强对季节、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预控,切实做到有变化即应对。五是精益安全投入,做好安全项目的跟踪、督导、服务,完善安全投入后评价机制,确保投入有力、有效,“好钢用在刀刃上”。

(六)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起步阶段,量子计算、人造太阳、嫦娥奔月等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省委提出“六新”发展要求,明确要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以抢滩占先、换道领跑的姿态奋力在发展上赢得主动权。去年以来,集团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兴企”战略,先后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技发展方兴未艾。具体到安全生产层面,同样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安、科技强安”战略,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加快本质安全企业建设。一是推进5G技术应用。依托5G网络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特性,实现矿井无人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化安全管理体系。今年,重点加快xx智能化改造,力争完成综采智能化工作面、智能化掘进工作面规划任务,持续推进固定设施设备、岗位无人值守和危险岗位机器人作业,实现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转型。二是实施数字化升级。加快矿井数字化虚拟集成管理,通过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虚拟矿山,直观展现地形环境、地表地物、井下巷道等情况,还原xx动态环境和生产状况,为生产工艺优化、安全管理升级、应急救援指挥等提供有效支撑。同时,紧盯机器视觉等技术,推广无人生产、少人巡视、远程操作,提升安全管理数字化水平。三是强化技术攻关。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xx智能化建设、瓦斯治理、顶板治理、水害防治等方面开展重大科研技术攻关,应用全新技术在重大灾害治理上寻求突破。继续做好科技项目立项、研究,加大采掘设备智能化攻关和改造力度,推广“三区联动”等瓦斯治理新工艺研究,推广柔性支护等新技术应用,提升安全核心装备水平和管理效能。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是全年工作的起步阶段,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一季度适逢“春节、元宵”传统佳节,干部员工思想易松懈,情绪波动大;一季度季节、气候变化明显,井下安全生产环境复杂性增加;一季度又逢全国“两会”、全省“两会”,安全压力大、精力易分散。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以上特点,提早谋划、提早动手:一是认真开展节日期间的安全隐患排查,盯住不放心的人、盯紧不放心的事,采取强硬措施,严格安全管控,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二是切实强化对每位员工的安全防范,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严禁不安全人员上岗作业;三是严格节假日期间干部值班值守制度,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对擅自脱岗人员严肃处理。

同志们,安全为天、生命至上。让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力以赴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为新焦煤高质量转型发展创造稳定、健康、安全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学会放弃的高考优秀作文下一篇:银行类金融工程师岗位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