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2024-05-16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精选11篇)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1篇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除督促孩子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外,还会送孩子去业余培训学校上课,他们不辞辛劳地接送孩子,省吃俭用地交纳学费,然而,尚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语言学习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家长应怎样认识、引导孩子的语言学习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才能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学好语言。

关键词:少儿;语言学习;家长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少儿语言学习热。为了让家长们对少儿语言学习有个客观科学的了解,以便正确引导孩子,笔者在此做一解析。

一、少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年龄。

有研究显示:成年人学习语言时使用的大脑部位与儿童有明显不同,由此导致成年人掌握语言的速度远远没有少年儿童迅速。少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切实利用好这一关键期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极强,模仿能力也极强,他们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少。

(二)心理。

少儿心理特征既简单又复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可塑性强。

首先容易培养兴趣。在家长、教师、同学的引导或影响下,儿童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随着年龄在增长,独立和自主意思增强,这种受引导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其次容易适应和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等。再次容易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

2.情感因素简单。

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语言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儿童思想单纯,态度积极。儿童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和贴近他们的生活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动机。

3.心理负担轻。

与成年人相比较,儿童因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因素带来的副作用较小;他们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特征对语言学习更有利。但也存在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儿童心理可塑性强,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容易培养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或者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他们很容易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

第二,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能够积极投入,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第三,儿童在思维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不善于把握语言的系统和规律,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计划、安排。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在儿童语言学习中,家长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语言学习效率,避免“费力帮倒忙”。

二、家长的作用

家长在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有学者提出在未来社会里,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第一,认真听、耐心听。即,先用心静听录音或老师的标准示范朗读,听准了,才跟着说。

第二,大声说,不害羞。鼓励孩子勇于大声地朗读、对话,以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也利于他人纠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大胆地联系实际做动作。鼓励孩子结合现实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有益。

第四,注重时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鼓励他们做到“专时专用、节约归已”的好习惯,即,学习时专心学,玩耍时好好玩。

学习效率提高了,任务提前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归他自己支配,去玩耍。

(二)培养孩子的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占用不少时间去学习语言,困难挫折在所难免,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并非易事。家长要鼓励他们要有毅力,也要能够承受挫折。作为家长不应溺爱孩子,管理中,该严则严,该松则松,教育孩子心平气和地对待学习上甚至生活中的“成与败”、“输与赢”,不必“斤斤计较”。只要家长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孩子的情绪一定会较快转变,性格会不断完善。

(三)配合孩子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1.家长配合孩子学习的方法。

第一,向孩子学习,拜他(她)为师。同爸爸妈妈一道学,会使孩子们高兴,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但是,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一刻钟,坚持下来,以表示认真和诚意。实践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强记忆效果。

第二,鼓励孩子、同孩子一道大胆地做动作。如问候语、礼貌用语的应答,做过家家等游戏,亦或是一同进行画图、涂色、剪拼等活动,既是有效的学习,也是亲子之间亲切的交流

第三,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在家居物品贴上标签,全家人一道学;去公园、商店时,复习有关词、句等。

第四,珍惜孩子得到的小奖品、小制作等。把孩子在班上得到的小红花、采旗等展示在他们的“学习角”里;把他们的奖状、奖品陈列出来,适当地请亲友们参观,将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家长还可以按许诺,在孩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小奖品”后,再给一次诸如玩具之类的“大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五,支持并帮助孩子配合教师准备教具,制作学具。如,动物玩具、车船模型、图片等都是有用的教具。又如,在孩子学习有关的如“方位”等词或句子时,有的家长帮助孩子制作两套学具会更有效,如学“上、下”时,如果将两个相同的教具,放在处于上和下的位置上,就可以更形象地表现“上面是一辆小汽车,下面也是一辆小汽车”,这样做也更易于记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准备这些教具、学具的过程中,就是在积极地投入学习,就是在进行着有效的学习和复习。

第六,要多鼓励、多具体关心甚至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孩子。不宜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随便去比只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有,课本和录音带里会有少量儿歌,它是孩子们喜欢而又好学好记的内容,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常常在放学时还在高唱,可以说这是上课的延续,应当得到家长的赞许,但是不少家长忽略了它们,往往急于追问“今天学什么啦”、“你学会了吗”等,马上会遏制孩子浓浓的兴趣;反之,如果家长欣赏地听孩子唱完后高兴地夸赞:“又学新歌啦,唱得真好”等,会进一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2.为孩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第一,良好的物质条件。这在一般家庭是不难做到的。即,让孩子有自己的学习场所,没有单独房间的,要给他隔出一个“学习角”,放有书架、录音机等用具。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比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重要,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智商的发展。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夫妻和睦、亲子融洽的家庭关系。这是建立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它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安心学习;它能使孩子有责任感,对家庭也负责任。有调查表明:父母亲经常吵架,特别是父母亲离婚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表现出的自卑、胆小、多疑和不合群等心理障碍,大大地影响、干扰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其次,鼓励孩子勤学好问,提倡大家互相学习。遇到不懂的词句,亲子一道查字典、翻阅资料,这样做,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增加家庭中的许多乐趣。最后,父母亲的良好榜样。我们知道,少儿一般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父母亲对学习的态度、特别是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亲喜好读书、看报,特别是学习新事物、跟上新时代的观念和行为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最长久又深远的无需教育的教育。

三、结束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孩子们获得的信息之多、之快,我们始料未及。这样的新形势提醒天下的父母们:有必要对孩子“刮目相看”,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在我们谈及少儿语言学习时,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家长应怎样看待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应当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相处?有学者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可见,要科学引导孩子学习,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倡家长同孩子一道成长;同时,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放下架子,平等交流。家长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才能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2篇

通过对学习心理学案例解析的学习, 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并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通过这学期对学习心理学案例解析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

学习心理学案例解析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学习心理学案例解析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3篇

少儿节目创新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孩子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节目内容设置有较大的限制;二是少儿综艺节目的收视人群局限于未成年人这一“窄众”范畴, 很难进一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然而, 海外形式多样、制作精良的少儿综艺节目却层出不穷, 且收视率并不输于其他节目。通过对一批海外相关节目的观摩, 我发现, 他们创新的“捷径”是:借鉴及改造成功的成人综艺节目。下面剖析三档欧美少儿综艺节目, 试寻找他们成功的诀窍。

一、《宝贝舞池》 (Baby Ballroom)

节目类型:选秀比赛类

播出机构:英国ITV1

主要内容:全英国6—11岁选手参加的少儿拉丁舞大赛, 舞种包括曼波舞、华尔兹、狐步舞、快步舞等。通过海选及淘汰赛, 最终只有7对选手能够进入总决赛。

来看决赛第一场比赛的节目流程。

1. 华丽开场:演播厅被设计成舞池, 主持人开宗明义。

2. 短片介绍第一对选手背景及小故事。

3. 第一对选手比赛过程。

4. 评委点评。

5. 第2—7对选手比赛进行。

6. 宣布本场结果:其中3对直接晋级, 另外4对待定。

7. 待定的4对选手进入加赛。 (本场结束, 待定选手的命运将在下集开场时公布)

看流程设置, 该节目几乎与《美国偶像》、《你认为你会跳舞吗》、《只有我们俩》这些大牌选秀节目如出一辙, 无疑是做了忠实的模仿, 并没有因为是儿童节目就做简单化的处理。节目组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造呢?

1.比赛气氛

成人选秀节目通常营造紧张刺激的气氛, 着力用各种形式的PK展现选手间的对抗, 让选手和观众都心跳加速神经紧张。而《宝贝舞池》的比赛却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 主持人幽默风趣, 评委和蔼可亲, 观众并没有感觉到选手之间你死我活拼杀的残酷, 相反, 看到的是优美的舞姿、纯真的笑脸, 是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 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关怀。

2.评委风格

评委亲切和蔼, 点评多以赞美鼓励为主, 肯定孩子们的成绩, 寄予殷切的期望。绝对没有在其他选秀节目中经常出现的“毒舌”评委, 没有刻薄的点评, 呵护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更加激发他们对拉丁舞的热爱。

二、《演讲家》《The Speaker》

节目类型:非歌舞类才艺比赛+真人秀

播出机构:英国BBC2

主要内容:在全英国14—18岁的少年中, 寻找有思想、会表达的“演讲家”。成千上万名英国孩子用1分钟的演讲表达自己的思想, 评委从中筛选出20名佼佼者, 他们将争夺“The Speaker”的冠军头衔。

每季8集, 流程是:

这样的赛制是很多成人选秀节目的常规设计, 似乎并未见什么新意, 然而, 真正看出功力的是节目组对节目内容的改造。

1. 比赛项目的选择

成人选秀项目多种多样, 如唱歌 (代表节目《美国偶像》) 、舞蹈 (代表节目《你认为你会跳舞吗》) 、绝活 (代表节目《美国达人》) 、戏剧表演 (为翻拍歌舞剧《雨中情》选角) 、发明创造 (代表节目《发明家》) , 等等。如此多的项目可供选择, 节目组为何不直接模仿, 而是独辟蹊径, 选择了“演讲”这个题材呢?

通过对节目的观摩思考, 我感到“演讲”完全是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度身定做的项目。未成年人掌握的才艺有限, 如果选择歌唱、舞蹈、戏剧等对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 恐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更难以实现广泛参与。而“说话”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胜任的事情, 不但零门槛, 而且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比起成人, 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 表达方式不虚伪不做作, 不会说空话套话, 他们的演讲更能吸引大家的耳朵。

2. 节目的励志风格

如果说成人选秀节目突出展示的是选手的才艺, 那么这档节目更侧重于传达孩子们的思想。演讲的话题非常广泛, 流行音乐、全球变暖、自己的创造发明等等, 节目赋予孩子们发言权, 让他们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从孩子们充满梦想、激情的演讲中, 我们看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坚强的性格、感恩的人生态度。

三、《孩子王国》 (Kid Nation)

节目类型:生存考验类真人秀

播出机构:美国CBS

主要内容:40个8—15岁的孩子, 来到新墨西哥一个废弃的荒无人烟的小镇, 在没有大人帮助和监管的40天里, 努力生存, 并且建立自己的社会, 选举领导, 制定法律, 建立经济体系。

真人秀节目是美国CBS电视台非常擅长的一个节目样态, 像《生存者》、《老大哥》、《海盗王》, 都出自CBS。《孩子王国》虽然是一个少儿真人秀, 但在很多核心元素上和成人真人秀有着高度的相似, 也有巧妙的改造。下面通过《孩子王国》和同样也是CBS出品的成人冒险竞技真人秀《海盗王》的对比, 来看看他们的异同。《海盗王》的节目内容是12个成人选手生活在一艘海盗船上, 通过艰难考验寻找宝藏, 争夺最后的冠军获得高额奖金。

可见, 《孩子王国》和《海盗王》在环节流程、核心元素的设置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CBS在创意的过程中, 也针对孩子的特点做了很多改造, 主要是以下几点:

可以看出, 这样的改造遮蔽了成人世界的阴暗面, 呵护了孩子们纯洁而稚嫩的心灵。

通过以上三档节目的分析, 我的感受是, 对成人综艺节目的借鉴和改造将成为少儿综艺节目创新的一条“捷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创作, 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利用已被证明是成功的环节设计、悬念设置、拍摄方法等, 为新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元素。并且, 这种创作方式也有利于扩大节目观众群。例如《孩子王国》, 在2—34岁观众中市场份额为8.93, 高于频道平均市场份额。特别是18—34岁的成年观众的市场份额, 高出平均水平最多, 这说明, 该节目得到了多个年龄群的喜爱。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好的方法比一个具体节目方案更有价值。利用这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思考:

少儿版的《奥运向前冲》可以成功吗?

少儿版的《中国达人秀》可以成功吗?

少儿版的《星光大道》可以成功吗?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4篇

引言

语言学家大卫认为20 世纪90 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有革命性的三大语言趋势: 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语言危机加重、因特网成为第三交际媒介,这三大趋势已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语言生态”由豪根在[文秘站:]1970年中提出,他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作隐喻类比,1972年进一步把语言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一种语言与它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探究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中心,研究人类语言的生态性质,探究语言的生态伦理, 揭示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的学科。”

二、网络语言的起源

1982 年, IBM公司的研究员在BBS 上留言时在文本上输入了“:- ) ”, 从此, 冰冷的电脑“笑”了起来。由此产生的网络语言, 被逐渐认可并广泛使用。网络交流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从生态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语言

1.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多样性。下面我将以中、英、法三国的网络语言为语料对象,探讨网络语言形式的多样性。

⑴旧词新用

“濉北恍稳菸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本义为“光明”,因从词形上看,“八”像眉眼,“口”像惊慌张大的嘴,因而被网友赋予了郁闷、悲伤之意。“濉钡牧餍幸发了网友对中文生僻字创意使用的热潮,因而出现了“”和“”的`广泛应用。

⑵格式体

“被XX”体意为被迫认定某事实。有“被就业”等。“舌尖上的XX”体起源于一档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从而衍生出了一种“舌尖体”的网络文体。各地纷纷推出了各自版本的“舌尖上的XX”体,如“舌尖上的成都”。法语中的同素反序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tromé”(métro,地铁)、“zarbi”(bizarre,怪异的)。

⑶谐音

英语中有“BD”(big deal,了不起),法语中有“AJD”(aujourd’hui,今天)、“BJR”(bonjour,你好)、“BCP”(beaucoup,很多)。汉语中有拼音缩写,如:“MM”(美眉)。

⑸重复字符

法语是一种字母文字,网络语言中常见重复字母来加强语气,如:“Merciii !”(万分感谢)、“Nonnn!”(绝对不行)、“Conteent(e)!”(十分满意)、“Je t’aaaimee!”(爱死你了)。

2.从纵向和横向解析网络语言的动态性

尽管网络上井喷式地爆出网络新词汇,但不符合语言生态规律的很快会被遗忘。网络语言是优胜劣汰的纵向动态过程,语言环境的变化会催生出新的网络语言来填补被淘汰的旧词空缺的生态位。

3.语言与语言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

3.1心理环境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首先,年轻人作为网络语言创造者的中坚力量,对古板、传统的东西具有抗拒心理,他们追求个性、创意,讲究与众不同,网络语言的构成新奇、变化多端的特点折射出相应的心理特征。

其次,对外来词汇的接纳反映出当代人不再讲究狭义的文化纯洁,盲目而极端地抵制外国文化,转而怀着兼容并包的开放思想积极地吸纳外国文化,崇尚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

3.2网络语言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些网络语言出自于社会事件,而当这些传神的网络语言出现后,人们听到这些流行语时会产生了解其来源的好奇心,自然也就会关注其背后的事件,使得这些社会事件随着网络语言的传播而广为人知,从而使之得到政府的关注,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如何从语言生态学角度对待网络语言

1.接纳并规范文明网络语言

符合语言规律的文明网络语言丰富了语言表达,有利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接纳并规范引导使用成为世界各国对待网络语言的普遍态度。在中国,“秒杀”等词收录字典表明这些网络热词填补了传统词汇空缺的生态位,被规范语所接纳。但是,网络语言也不可滥用,一些地区出台的网络语言使用的立法规范很有必要。

2.揭露并抵制不文明网络语言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媒体、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一些素质不高的网民使用脏字或不伦不类的口语和方言,这些粗俗的网络语言会污染语言生态系统,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目前,网上这些不文明现象,既无法用行政命令禁止,也无法用技术手段来制止,要靠年轻人的醒悟与自律.

五、结语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5篇

2.1英语语言学作用在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以及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虽然某些学校邀请外教授课、在校园之中建立英语学习角,并提供给学生英语读物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在实际的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旧缺乏较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且在英语教学环境中也不具备相应的英语文化环境,这两方面英语教学氛围与英语教学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度较低,且在进行英语学习时态度不端正的重要原因[2]。而将英语语言学引进我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对西方的文化、发展历程等情况进行介绍,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为学生塑造出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及英语文化环境,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2.2英语教学特点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英语教育的两方面进行着重注意,一方面即是塑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方面,在正式的英语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塑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热烈、欢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摆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英语进行认真的学习,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3]。另一方面即是秉持“学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放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所有的英语教学活动均以学生作为出发点。

2018年少儿英语听力误区解析 第6篇

在少儿英语学习中,反复强调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和“写”。无独有偶,瑞思学科英语在这四者中,把“听”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听力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力在少儿英语学习中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听力训练要怎样训练,又有哪些误区呢,今天就有请瑞思学科英语少儿英语专家来解一解~ 6岁以前是少儿英语听力敏感度高峰期

而且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时候练习说话,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对于少儿英语学习启蒙初期,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听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尤其是韵律节奏方面的内容。当然同步进行少儿英语动画片和少儿英语绘本的情境,对应以加强理解也是必须的。否则单独进行的韵律节奏训练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水平甚至输出水平。

少儿英语听力误区解析

有人把少儿英语听力理解和词汇量紧密关联,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找能认识70%以上词汇的内容。这里就存在听力误区了,因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磨耳朵训练的孩子听听力时,即使不知道含义,但他们的复述绝对不丢词。这就是听力辨音能力对少儿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这也充分证明,少儿英语听力词汇和听力理解能力并不必然成正相关的关系。

关于瑞思学科英语

2007年进入中国,率先从事学科英语教育培训,3-18岁少儿英语培训专家,其“浸入式学科英语”课程体系涵盖3~6岁幼儿英语、7~12岁儿童英语、13~18岁青少儿英语,并注重培养项目管理、演讲演示和团队合作三大能力。

每天,全国80多个城市250多家校区10万多名学员在瑞思同步学习;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7篇

一、标题设计及分析

标题《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 类别上属于短标题。题目简单清晰地标明了所要论述的对象。

选题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决定了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水平及发展趋势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课题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从此文的选题可以看出, 论题研究的对象为心理听觉, 属与心理学范围。通过分析内心听觉形成的心理过程和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人们可以了解并掌握内心听觉的训练方法, 并且可以积极主动的运用到器乐演奏中来, 从而提高器乐演奏的水平。就国内外目前对该论题的研究情况、水平及发展趋势来看, 近年来, 虽然“内心听觉”在音乐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有关它的文章也不少, 但以目前的资料看, 将音乐内心听觉与具体的音乐活动相结合讨论的文章少之甚少。

二、选题特点

文章采用了近年来越来越多受人们关注的“内心听觉”作为主体论述对象, 引入与其密切相关且有渊源关系的心理学现象“听觉意象”作为重要的辅助说明材料;并以如何积极主动的利用内心听觉指导器乐演奏为主题作深入性探讨;以如何解决此问题贯串全文、化繁为简、由小及大, 从最基本的概念点入手, 逐层向最终问题靠近。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论证顺序, 在已解决的问题之后采用提问的方式, 自然顺畅引导读者对接下来问题的进行思考。

近年来, 虽然“内心听觉”在音乐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有关它的文章也不少, 但以目前的资料看, 将音乐内心听觉与具体的音乐活动相结合讨论的文章少之甚少, 作者通过多年的摸索, 将内心听觉这一心理活动的感受和训练方法付诸于文,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自己的观点做充分的论证。

第二章正文要素及其分析

一、附件

此篇论文在结构上分为目录、英文、中文摘要、绪论、尾论、注释、参考书目、后记七大部分, 结构上基本符合论文格式的要求。摘要部分存在明显的不足, 按照正常论文格式, 应该中文摘在前, 英文摘在后。中英文摘要前应有凡例的部分, 而此部分在文章中是欠缺的。另外, 英文摘要的准确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key-word的翻译部分, 如用专用单词来替代字面意思的直译可以变的更准确。正文结束部分的“尾论”替换为“结束语”应该更适应些。

二、论题、论点、论据、论证的各自特点

如前文所述, “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和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而现阶段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文章又少之甚少, 所以作者选此题研究是及时的、有价值的。文章的论点:通过分析内心听觉形成的心理过程和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人们可以了解并掌握内心听觉的训练方法, 并且可以积极主动的运用到器乐演奏中来, 从而提高器乐演奏的水平。此论点鲜明的贯串于全文中。论证部分的材料确凿可靠, 研究充分有效, 引用、叙述、诠释大都通过严格的学术规范加以体现, 无失重、失范、失信的现象出现。

第三章正文分析

论文正文部分三大章, 分别为:内心听觉的概念与特点;器乐演奏中的内心听觉;如何训练内心听觉。

一、内心听觉的概念及其特点

1.此章节由两部分构成:概念和特点。概念部分告诉读者什么是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的定义以及笔者对内心听觉的认识。定义部分对内心听觉做了基础性的说明, 后面部分引出作者的看法和观点, 为下文的论述提供论点。两部分衔接自然, 相得益彰。

2.内心听觉的特点:内心听觉是一种音乐能力, 是一种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 它对音乐活动具有先导性与创见性。正是这个特点使我们研究内心听觉具有实际的意义, 此部分首句直接点题, 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此课题研究的意义, 让读者对所要论述的内容一目了然。

二、器乐演奏中的内心听觉

此部分为文章的重点论述部分之一。有了第一章介绍完内心听觉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意义这一良好的铺垫以后, 第二章针对器乐演奏中的内心听觉进行论述。此章分为两部分: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心理过程及其具体表现和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这两部分共同的特点, 都是先由抽象的说明最后转到实际的表现。

抽象部分的说明是铺垫部分, 引导读者更进一步的了解内心听觉是如何产生并如何发挥作用的, 由于这部分所论述的对象比较抽象, 作者采用了解释与实际演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说明, 使读者既能抽象地思考, 又能得到实际的体会。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形式的心理过程及其表现形式, 此部分分三小部分:

1.内心听觉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心理意象。这一部分作者引出了关键词之一的“心理意象”来进行说明。因为内心听觉只是音乐学中派生出的一个名词, 本身不具备说明性。这样说明的对象被巧妙的化虚为实, 聚面为点。

2.“内心听觉是随着听觉意象的不断完善形式起来的”的论述中论述了内心听觉与听觉意象的关系, 让读者在听觉意象的基础上对内心听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并且通过听觉意象让读者明白内心听觉是如何在器乐演奏中形成的。第三小节“内心听觉的形成在器乐演奏中的具体表现“这部分将理论的东西转化成具体的表现, 也为第三大章如何训练内心听觉提供依据, 做好铺垫。由于在首句部分的定义解释中, 出现了音乐音响, 音乐感知等诸多名词, 为了论述上的清晰、直观, 作者采用的结构图的说明方法使得各部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3.接下来的部分, 作者又结合了演奏学习的实例来说明内心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实例采用了大家都较为熟悉的斯卡拉蒂的《E大调奏鸣曲》为例, 具备通俗、广泛的说明性, 让读者易理解、易体会。通过对谱例的重温, 让读者对乐曲有了理性认识, 紧接着作者引导读者将视觉材料转化为内心听觉, 文章提到的“从读谱感知的视觉材料开始, 通过音乐想象转化为内心听觉”。

本章的最后总结出了内心听觉在演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作用的价值, 作者主张“应有目的地加之培养、提高, 使之在器乐演奏中发挥更积极的功能”。很自然的引出了第三章“如何训练内心听觉”的部分, 并使得两大章的衔接非常紧密。

三、如何训练内心听觉

在文章的第二章中, 作者已经比较清楚的论述了内心听觉形成的过程与重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和依据, 作者运用实例讲解的方法, 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程序清晰, 确凿可靠的材料与充分有效的研究相结合;无据理力争的逻辑演进与强词夺理的能量跨越。

而此部分将理论的研究转换到了现实中的运用。实践以理论为基础, 理论以实践为表现形式, 理论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实践的提供依据的。研究此文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了解、掌握并训练内心听觉, 使之在器乐演奏中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总结了训练内心听觉的三大训练方法:

1.训练音乐感知能力

即多听大量的音乐作品;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唱出心中有的东西。加强听觉感受, 在获取大量的音乐信息的同时储存大量的音乐记忆, 积累情感体验。

2.训练音乐记忆力

即通过背奏训练以及视唱练耳提高内心听觉能力。重要的是, 听觉训练绝不仅仅只是生理感官的活动, 即“外耳听”, 听觉训练是由内到外的过程, 是精神思维的活动, 即“内耳听”。

3.训练音乐想象力

我们常会借助音乐抒发情感, 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音乐的的情感表达。通过联想, 将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和动作的感觉用于其中, 会使音乐具有一种特定的神态。

结论

此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内心听觉这一心理活动的理论依据, 并从分析中得知内心听觉形成以及作用过程有关的其他因素。基于逻辑层面的理论陈述和理论分析比较到位。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引用了大量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叙述过程中时而转述别种材料, 时而表达自我观点。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材料, 进一步展示问题的实质, 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整个论证过程中全面显示了全面显示历史事实的厚度和理论逻辑的强度, 以及个人见解的深度。笔者认为“由于无论在哪一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都离不开内心听觉, 因此提高提高内心听觉也成为提高音乐能力的必要内容之一”, 其观点清楚的说明了内心听觉对提高音乐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理论陈述、资料引用以及实例讲解, 充分的证明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文章符合音乐学专业论文的要求, 体现了如下五个方面:基于音响层面的感性体验;基于技术层面的作品分析;基于事实层面的历史叙事;基于逻辑层面的理论陈述;基于语言层面的文法修辞。

文章的选题见地独到、结构条理清晰、论证严格细致、推理严谨缜密, 是一篇较成功的论文。笔者也在对此文的分析和研究中学习到了一定的论文协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张前, 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 何工, 上海音乐出版社

少儿期刊的宣传论文 第8篇

一、拥抱新媒体提升相应技能

为了更好地播送杂志的相关内容,总社各刊主编、编辑、美编纷纷参与进来,开通电台互相支持转发,形成了刊社的总体规模。大家边播边学习相关的播音技巧,从声音位置到气息把控,再到情感运用,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播音风格,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读适合自己表现的文章风格,有深情款款的情感故事,有风格搞怪的成长经历,也有各路方言版的演绎,让不同的读者找到了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喜爱。编辑们在录播软件的应用和配乐的选择上也日臻成熟。相对纯PGC(专业生产内容)的录播节目,荔枝FM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定位,形成编辑们多元化的表现风格,那些小瑕疵、小特色反而让年轻的学生用户觉得更加放松和亲近,而且有现场感和参与感。随着录播技术的提高,编辑录播的成稿时间不断地缩短。在节目里主播会根据每期内容来说一些串词,有些是特意写好念出来,有些已经是只写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播出来,这种即兴发挥为以后进一步介入直播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期刊编辑来说,这既是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主动拥抱新媒体的勇气。由编辑带动,各刊都开始发动读者来做特约主播,甚至成立了编播联盟,与学校的文学社、广播站进行了对接,让学生的好稿源不断进来,让杂志的好口碑不断地出去,很好地宣传了杂志,也更加精准地找到了目标读者。其实,杂志除了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走进校园,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来精确地找到我们的读者群,比如,网络电台就是一个学生群体聚集地。这样杂志和读者之间就会建立更直接便捷的联系,非常适合现在各刊社人少活多的现实状况。读者的参与会渗透他们各自的社交网络,无形中加大了传播力度。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这时便显现出来,收听数、下载数、转发数、点赞数、评论数、订阅数都在不断刷新,只要是好的内容,就会得到听众的认可和直接的鼓励。相对于UGC(用户生成内容)的低门槛所导致原创内容同质化严重,甚至内容质量低俗等问题,《智慧少年润》文摘的网络电台推送内容都源于杂志内容,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趣,充满故事感的叙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辽远、澄澈、质朴的窗,提升着生命的品格,温暖着读者的记忆。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动人的细节、崭新的思想剖面无不是智慧者生命的结晶。通过他们,我们可以看自己,也看到了世界,激发着彼此的正面能量和从容的心念,照亮着每一个向往美好的心灵。这样的优质内容更容易从杂芜的内容里脱颖而出,形成忠实的用户群体。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网络电台同步更新,达到宣传广度的最大化。实践证明,网络电台的杂志内容录播对杂志本身有明显的发行带动作用,底《智慧少年润》的发行数量逆势上扬,达到很好的宣传发行效果。

二、借助活动扩大宣传边际效应

少儿声乐教学原则分析的论文 第9篇

1.声乐趣味教学

趣味性练声——练声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声训练,可以打好歌唱的基础,逐步提升歌唱能力。然而传统的练声曲对于少儿而言,未免太过枯燥,易导致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积极。趣味性练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开拓创新,充分运用编创能力,编创出具有趣味性的练声曲。趣味性歌唱教学——声乐趣味教学,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容疏忽。趣味性歌唱教学,即声乐教学中的教唱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歌曲进行教唱。歌曲的选择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要选择适合少儿学唱的歌曲,而且要注意歌曲的趣味性。少儿对于歌曲的学习十分挑剔,歌曲是否受少儿喜欢,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少儿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当前少儿声乐教学中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在此基础上有的教师可能会加上一本儿歌教材。笔者建议教师们在考级教材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时代之音,选择孩子们喜欢并且适用于少儿声乐教学的.歌曲(如《熊猫咪咪》《亲亲猪猪宝贝》等)进行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闲暇之余多听赏少儿歌唱类节目,多关注少儿歌曲审美的动向。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教旋律学生唱词,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加入趣味性的动作编排教学等。

2.声乐审美教学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 第10篇

伴随电视媒介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电视节目已成为少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从某种程度来说,少儿的健康成长与少儿节目质量好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少儿节目主持人其实就是电视节目与少儿情感沟通的纽带,关乎少儿节目的个性和品质。少儿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的重要标识,一方面要服从少儿节目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少儿这一特殊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主持人只有用更符合少儿基本特征和角色期待的角色定位,才能表现出少儿节目的主题和内涵,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从而使少儿节目的品质获得显著提升。

一、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类型

(一)“姐姐型”主持人

在我国少儿节目中,“姐姐型”是最早的主持人类型,它的出现源于中央电视台的鞠萍,作为我国第一位专职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以幼儿教育专业出身为优势,塑造出具有学生式短发、童声童趣的话语、高超的说唱弹跳技艺、真挚亲切微笑等特点的主持人形象,从而拉近了她和小朋友之间角色、年龄的距离,这一类型主持人更有利于使小朋友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鞠萍姐姐”的成功促进了少儿节目主持风格最为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定型。“姐姐型”主持人甜美、亲切的形象就好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姐姐,不但充当着孩子王角色,而且也扮演着可以听从和依赖的师长形象。“姐姐型”不仅能够使孩子们因为喜欢主持人而喜欢节目,而且能够更好的实现节目编导的目标。

(二)“伙伴型”主持人

一般来说,“伙伴型”主持人适用于整个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初中甚至延续到高中是青少年处于半成熟到成熟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介于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伙伴型”主持人富有童心、能与孩子平等交流,分担苦恼和分享快乐。“伙伴型”主持人始终以一种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态度走进孩子的世界,能够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及行为给予足够的认同感,使孩子们更愿意与主持人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伙伴型”的角色定位。如央视少儿频道《三星智力快车》主持人方琼,语言诙谐、率表情真、台风活泼,成为全国小朋友喜爱的伙伴。总之,“朋友型”主持人可以拉近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彼此能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帮助孩子走向成熟和独立。

(三)“卡通型”主持人

在一些少儿节目中,针对幼儿园及小学低年龄段儿童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的状况,卡通型主持人更具有节目吸引力。他们一般穿着色彩明快、形象活泼的卡通类型服装,造型十分可爱夸张。而小孩子一般都对新奇生动的玩偶、憨厚可爱的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并且在情感上产生正面影响,使小孩子从心里生成依赖性和亲近感。那么,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少儿节目可以选用能快速被小观众接受的卡通形象主持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例如,福建少儿频道的笨笨、号号和拉米这三个性格活泼可爱、具有特殊外型的卡通人物,因为“卡通型”主持风格而更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

(四)“老师型”主持人

在少儿节目中,教育性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而寓教于乐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一些知识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担当起老师这一教育者角色,为孩子们解答这样或那样的种种疑惑,这便是少儿“老师型”主持人类型。例如,在一些适合于中学生观看的《三星智力快车》、《第二起跑线》、《LG移动电话金苹果》等节目中,“老师型”主持人能在竞赛、游戏中,自然、轻松地将乏味枯燥的自然科普、社会人文等领域知识生动地传输给孩子,从而依靠主持人的魅力而顺利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老师型”主持人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贮备和素质涵养,还要见多识广,能够体察少儿细微的心理变化,有敏捷的思维和独到见解。

二、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做好组织协调和沟通工作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少年儿童,这些参与者和小观众由于活泼好动、心智还不成熟、自制力和注意力较弱,所以需要少儿节目主持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节目主持工作。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组织协调和沟通素质呢?

在节目初期应该像老师熟悉学校和学生一样,主持人必须熟悉自己的节目对象。对此,主持人应该研究节目源,即出节目的地点。了解录制场所的特点、优劣,所需所求,把节目场所最具特色的地方展示出来;还应了解孩子,多接触少儿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让他们与主持人没有距离感,使少儿将节目看成是和主持人交朋友的过程,从而对主持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倾诉欲,便于让少儿更愿意听主持人的安排和建议,完成好节目的录制工作。同时,少儿节目支持人还应该大致了解同每个少儿的性格和说话的方式,以便能够在节目中与少儿进行顺畅、和谐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少儿,主持人要特别重视节目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出奇的程序以及从头到尾的“亮点”台词。只有与节目对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沟通,主持人才能做到在主持节目时心中有数,收放自如。所以,做好组织协调和沟通工作,是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了解少儿天性,培养童心童趣

天真、活泼、充满童趣是少儿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少儿都会选择那些充满童心、活泼开朗的同伴及成人交朋友,这是因为开朗活泼类型的性格较容易感染少儿的情绪,给少儿带来快乐。也就是说,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充分了解少儿天性、培养自身童心童趣,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送给少儿阳光,送给他们欢乐。如果主持人过于稳重和严肃,那么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减弱,而拥有童心的主持人将更加适合少儿节目。

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把自己的童心和童趣展现出来。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想了解少儿习性,培养童心童趣,就要时常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少儿的生活习惯、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表现,这样才能在行为和语言上更接近少儿,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需要,以及在不同场合表现的言行举止,更好地实现与他们的良好沟通。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想在工作上做到游刃有余,必须培养浓厚的“游戏感”。因为少儿节目的受众是孩子,而且节目本身需要这种“游戏感”所带来的节目主持状态。这样既能拉近与小朋友们的距离,又能给主持人自己带来愉悦和享受。“游戏感”是从少儿的玩耍中提炼出来的。虽然有些游戏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甚至有些幼稚,但是我们在与小朋友进行游戏的时候,要表现出我们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并投入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更为轻松地投入节目的录制过程中。

(三)具有主持的耐心和爱心

少儿节目主持人不同于成人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和交流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因为在少儿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和惧怕舞台而心里多少会有些紧张,加上录制时间很长,少儿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必然导致少儿无法达到节目要求和表演要求,给节目录制和主持人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培养主持的耐心和爱心,从而有足够的耐心去调动孩子们表现欲和积极性,做好心理准备,不急不躁。

在少儿不专心或者表演不到位的时候,们不能像对成年人一样催促他们,更不能训斥他们,要给他们时间,耐心引导他们重新投入到节目当中。在语言中要对孩子们多加鼓励,言语上进行鼓励、表扬,从而激发少儿的潜能。另外,为了能尽快消除少儿在录制节目中的紧张感,更好地在舞台上表现,主持人在节目录制前要尽量多跟他们进行接触,消除陌生感,让他们感觉到主持人并不是高高在上,而就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闹的一个伙伴。如果主持人能够和小朋友们进行较多的互动和交流,那么在录制节目时,少儿就不会对主持人感到陌生,反而将主持人视作是一起玩耍的好伙伴,这样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主持人与少儿的.关系就会更加默契、融洽,有利于节目取得成功。

(四)具备节目策划编导的能力

在很多少儿节目中,由于创意和录制的需要,节目的策划和编导工作是主持人协助或者独立完成的,可以说,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是一个集主持能力和编导能力于一身的电视人。那么根据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主持人的节目策划编导能力,打造全能型少儿节目主持人,是今后少儿节目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方向。少儿主持人不应该只局限在主持这一本职领域,还应该参加到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使一个少儿节目成为主持人自己创造的品牌。宁波电视台的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江峰就是一个例子,他所主持的《虫虫时间》,所有主持词、主持定位及节目运作完全由自己设计,在节目中始终处于主动、决策的地位,主持状态自信而充满活力,节目流畅、生动。江峰自己也说,兼做这个栏目的编导.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小观众交流,会收到许多反馈,这样节目就不会丢掉目标。

三、加强少儿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有效性策略

(一)把握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对于少儿来说,成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语言很复杂、陌生,也无法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少儿这一特殊的交流对象决定了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效把握少儿语言特点,这是衡量主持人语言艺术高低的重要指标。

1.熟识和运用少儿习惯用语

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成人化和文学性较强的语言,这会令少儿感到交流障碍和理解困惑,少儿节目主持人要运用少儿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尽量多的利用启发式和参与式口语。主持人还要细心揣摩自己的节目中的主持语言,哪怕是在交代游戏规则再叮嘱一声时,不应说:“你听明白了吗?”而是以耐心和鼓励的口吻问:“我说的明白吗?……“可以开始吗?”主持人如果问小朋友的名字张口就是:“请问你怎么称呼啊?”那么他就会贻笑大方,无法顺利、高效的完成主持工作。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不断思考和琢磨,熟识和运用少儿习惯用语。

2.讲求语言的形象性与感染力

少儿节目面向的对象是孩子,那么主持人语言要想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就必须针对他们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使主持人语言产生一种形象性与感染力。在语言运用上,主持人应尽量讲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交流要做到热情活泼,自然率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少儿在说话的时候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比较爱用较多的叠声词汇和感叹词汇。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多使用这类语言。例如,“鸭宝宝在湖里游来游去,它们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啊,它们在寻找自己的妈妈。” 这种形象性的讲述能够使小朋友听起来觉得很有趣,从而就能更加专注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3.注重运用亲切的口头语言

少儿正处于一个知识积累的年龄段,对于语言的理解还不是特别到位,不能完全理解比较成人化的思想和比较书面化的语言。在面对小朋友时,主持人语言应该尽量消除自己与少儿之间因年龄、认知差别而带来的陌生感与隔膜,主持人要尽可能的运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简单词语、句子和生活化的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对于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拉近主持人与少儿的心理距离,促使两者关系走向更融洽的状态。

(二)合理运用主持的“非语言”因素

1.诚挚的目光

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真挚的目光是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有着炯炯有神的目光,充满友好和真诚之情。在节目中,主持人应该在少儿心理和行为受到拘束时,目光传递出鼓励的信息;当少儿表现不够出色时,目光带来少儿的应该是包容。主持少儿节目,有时候目光比语言本身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与少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可能一个目光的投递,就会产生“心有灵犀”之情,得到孩子们的亲近和依赖。

2.夸张的表情

与成人节目主持人相比,少儿节目主持人可以利用更夸张、更丰富的表情。

看到夸张的表情,一般成人会感到尴尬和不自然,然而孩子却恰恰喜欢这种表情状态。例如,当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对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主持人可以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做出一个充满惊喜甚至崇拜的夸张表情,说:“哇!你简直太棒了!真了不起!”这样少儿便会感到很惊喜,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利用夸张的表情有利于增强少儿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对实现节目预期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3.恰当的手势

一般来说,少儿活泼好动、喜欢玩耍,不喜欢静止的事物,。对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利用丰富多样的主持语言之后,还可以使用恰当的手势,这便于在不用有声语言或加强有声语言效果的时候,给少儿带来更形象、直观地感知效果。例如,在游戏、竞赛活动倒计时几秒钟的时候,主持人可以一边大声倒数数字,一边利用手势比划,从而能够增强节目现场的紧张感。在一些适当的少儿节目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设计固定手势对于少儿记住主持人有益。只要是具有少儿特性的手势,少儿节目主持人都可以大胆地使用。

(三)提高主持人的节目现场调控能力

在少儿的世界中,行为大多是随意发生的,语言的表达也更加大胆随性,此外,少儿的思维习惯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具有持续连贯特点,少儿的想法、思想往往表现的十分突然,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和非连贯性。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不能够以成人的视角和角度来猜想或评判少儿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也不应想当然的觉得自己言语举止可以按预定设置而顺畅表达。因为主持人言语的预先设想常常会被少儿所打乱,小朋友们没有一个完整节目录制的概念,他们的言行往往并不是按照节目的设置来进行。所以,在少儿节目录制时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迸发出一些主持人意想不到的语言和动作,例如,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小朋友可能会时常进发出来一些事先并没有设计的动作或语言,这就要求在节目录制的现场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高超的掌控能力,这样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才能及时的掌控局面和进行调整,增强应变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节目顺利录制。

(四)平等互动,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主持人要掌握这门学问,需要以平等互动的交流原则和方式搭建起节目制作的平台。可以说,平等互动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根,没有平等互动就没有生气,这也是让孩子喜欢我们的桥梁。在平等互动的情况下,可以让主持人有孩子缘,可以使孩子积极的加入主持人的节目中。平等互动需要拉近主持人与孩子的距离,但绝不是做作、刻意的摆样子,主持人一定要真正的投入到节目之中,与小朋友展开一种真实的平等、民主式的沟通。而这种交流效果的产生,需要主持人摆正对待少儿的心态,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在节目中借助一些手段,如简洁的解说与到位的点评,亲切的参与等。例如,鞠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持人的平等互动,进而增强了信息互动的效果。鞠萍互动意识强,主持积极主动,她总是微笑着与小朋友进行交流,微笑着等待他们的回答。当听到满意的答案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遇到卡壳时,及时给予引导与安慰。

结 论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是节目的定位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少儿节目主持人因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又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好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孩们的良师益友,应该是一个熟知少儿心理的专家。在节目主持中,主持人应该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少儿节目品质的方法,具备应有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角色定位、做一名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刘青晓.主持少儿节目得失之思索[J].青年记者,(27).

[3]齐菁.少儿节目主持“去成人化”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0).

[4]张黎明.如何提高少儿节目主持的思考[J].才智,2008(1).

[5]王婷.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与一般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15).

[6]庞丹.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选择与职业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第11篇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课。要抓好少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其次要注意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儿童成长 美术教育 兴趣培养

圣贤孔夫子说:“绘事后素。”美国教育法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美术教育,我们不能说明他已经受到了完整的教育。由此可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美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用罗丹的话说是“思想”。美术的真谛是艺术地展示内心世界。美术的作用是培养我们的美好心灵,创造想象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娃娃抓起是根基。少儿美术教育――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一、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大家别以为美术高不可及,其实它是少儿的天性。每个少儿都有自己的美术潜能。

做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在纸上涂、墙上涂,甚至涂到床上、被上、沙发上,说白了就是绘画天性。稍大一点,宝宝就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说白了这就是雕塑天性。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摆到高兴的时候他会问你“我摆的漂亮不漂亮”、“我摆的像不像花园”,这就是工艺天性、建筑天性。

少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他们的童话世界,他们有他们表达童话世界的方式,施教者不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少儿。举一个例子,我是从事少儿绘画教育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人画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孩子给鸡蛋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看了这张画,我问这个孩子“你吃过鸡蛋吗”,我问这句话的初衷是想问孩子“鸡蛋长眼睛、鼻子和嘴巴吗?你怎么画成了这个样子”,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想吃它。妈妈非让我吃”。听了这个回答,我激动了,准确的说应该是我被孩子感动了。我立刻理解了在他的童话世界里,鸡蛋是人的头颅,是有生命的活体,是他的小朋友,是可以和他说话、动鼻子、眨眼睛的。这就是少儿的美术天性。

放学时,我高兴地把这张画交给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妈妈看了画,以为我在告孩子的状,顿时对孩子发了脾气,埋怨孩子“没脑子”。

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我,是孩子的绘画老师,这种批评是多么的不尊重孩子的美术天性。再试想,如果孩子按照施教者的模式,他只知道画一个椭圆形,这是多大的扼杀美术天性,多大悲哀。

尊重少儿美术天性,就是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而不是让少儿照着施教者的模式去表达自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孩子如果从开始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了自己的话,他是不可能希望去照着一个已经画好了的形象再去画,这不是孩子的天性。”

二、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

少儿的美术天性是珍贵的,它有助于少儿素质和审美的提高。因此,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是施教者的神圣天职。

科学,是当今使用频数最高的一个词,这个词如何解释?中外大百科全书及各种字典、词典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窃更接受日本学者的诠释即:科学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何谓引导?这个词如何解释?也是五花八门。窃更接受著名教授高亨的诠释即:指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

按照这两个诠释,科学引导少儿美术天性,应该解释为: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

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窃以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兴趣,释义是喜好的情绪,这是少儿学习美术的动力。

1.通过用经典卡通形象提高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不但对图书有阅读兴趣,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动漫、动画形象产生浓厚兴趣,很多艺术形象成为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绘画课,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画什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我就有意识地又问“今天大家画福娃好不好?”孩子们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好”。绘画开始了,孩子们画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其中一个孩子画的福娃还得了全市大奖,作品和一些知名画家共同参展。

2.通过用游戏法增强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在相互交往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由此可见,游戏法是增强少儿美术兴趣的良好方法。

游戏法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

比如,我在教孩子们画海景时,不是要求孩子们同时都画大海,而是把孩子们分成五人一组,像做游戏那样谁是大海、谁是轮船、谁是帆船、谁是鱼、谁是海鸥。扮演大海的孩子画好海面后,其他孩子再分别画上轮船、帆船、鱼和海鸥。孩子们一会儿争论,一会儿大笑,一会儿互相修改。那种场面不像是在课堂绘画,倒像是在游乐园玩耍。

3.通过用组织活动拓展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少儿用美术表达自己想法的有效途径。

活动活动,故名词义,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具体说,就是想办法让少儿的美术天性活起来,动起来;给少儿的美术天性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场合,一个平台,让他们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去想象去联想去幻想。

三、结语

上一篇:国际货运协议下一篇:《除法竖式的认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