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数据对比下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4-05-16

宏观经济数据对比下的政府工作报告(精选3篇)

宏观经济数据对比下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1篇

宏观经济数据对比下的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连篇累牍的文字,对宏观经济的表述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数据的对比和数理化表达才是动人的;本文试以近三年(2013~2015)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资料来源,用最关键的GDP、CPI、失业率、通胀率数据的对比和适当的数理工具来解读,以期对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无疑对未来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GDP;CPI;失业率;通胀率

一、数据对比:

1、GDP增速目标:7.5%~7.5%~7%

多年都是评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GDP一路下滑显示了中国决策者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并非只在乎速度,其宏观经济原理在于:GDP作为衡量一国产出水平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宏观经济指标,其本身是有缺陷的,由GDP的决定式:GDP=∑PiQi可知决定GDP的因素只是价格水平P和产量水平Q,但GDP并没有对产量Q的生产成本C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而仅仅认为其生产的成本可以体现在其市场价格P中;然而,为了高的生产活动诸如赌博、高额垄断以及为了从事产量Q高而进行的诸如黄色交易、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真的会使得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1968年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总统时,就曾慷慨激昂的批评了这种经济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做游戏的快乐。他也没有包括我们诗歌之美和婚姻的稳定,以及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和我们对祖国的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美国人的一切,但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一个美国人为骄傲。”

2、CPI增速目标:3.5% ~3.5%~3%

CPI作为与广大消费者最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中国执政者对日常消费品的重视程度,也显示了中国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能力,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我国具备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诸多有利条件如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等。而我们知道,CPI的计算方式是采用拉氏指数(LP=∑P1Q0/∑P0Q0)这种计算方式是以基期产量为固定值反映物价变动的幅度,其相对优势于帕氏指数之处就在于基期交易量是早已存在的因此便于统计;但这种统计方式的弊端在于会由于忽视消费者的替代效应而夸大生活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排除偶发性的市场波动或局部供求失衡,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来看消费者生活成本还处于一个可控区间;也表明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用于刺激经济增加就业采取的较为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胀压力随着生产能力的逐渐恢复得到缓解,我们应当看到央行和财政部门在这几年里的积极措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等薄弱环节倾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控制地方性政府债务水平,严把钱袋子;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3、失业率控制范围目标:<4.6%~<4.6%~<4.5%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和各种服务业的成长,诸如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不断调结构、稳增长来保证就业岗位以实现充分就业;而奥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y-yf/yf=-a(u-u.),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为大于0的参数。奥肯定律的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若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一定的GDP增长速度对控制失业率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回到我们最基础的宏观经济理论上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短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负相关关系,这条向下倾斜的线性函数刻画了决策者在失业和通胀问题时的棘手与无奈,虽然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会因为预期的作用自我修正,工人也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以使得其自身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完全一致从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并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坐标轴的直线,但是,考虑到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以及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决策者不可能等到那个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的“长期”,这种货币中性的理论也许只适合教科书式的论述,正如29年大萧条中凯恩斯那句经典名言一样:‘在长期中我们都会死,但如果经济学家的作用仅仅是告诉人们我们都会死去,那未免就太简单了’,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对未来的预判和对未来危机的调控,这时,政府的作用就随之显现了出来。

最后,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那本伟大的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开篇词说的话:“经济学是一门容易的学科,但却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对这个悖论的解释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必须同时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和具体;他必须根据过去、着眼未来而研究现在并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他必须同时保持坚定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超然脱俗,有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同样,思考当下中国社会的经济问题也不得不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3]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第九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5]弗利德雷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译林出版社.作者简介

李宗锦(1996~)、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贵州大学、本科、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数据对比下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2篇

2011

GDP

年增长率

53000

10%

2012年预计增长率 8.5%

广东人均GDP跨越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1%

10%左右

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

备注

政府工作报告

东 亿 江

48604

江苏《政府工作苏 亿元 山45429东

.2亿元 浙32000

江 亿元 河突破南

2.7万亿元 河24228北.2亿元 辽

22025宁.9 四21026川

.7亿元 上19195海.69亿元 湖19635南

.19亿元 湖19594北.19亿元 福

17500

建 亿元 北

1.6万

京 亿元 安15110徽

.3亿元

10.9% 9.5% 9%以上 8.5% 11.7%左右

10%左右 11.3% 9%左右

11% 11%

15% 12% 8.2% 8%左右

12.8% 11% 13.8% 10%

12.2% 11%以上

8.1% 8%左右

13.5% 10%以上

1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3455.7亿元,增长25.7%。

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增长13%和15.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万亿元,增长2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0亿元,增长18%左右。

全部财政收入3000亿元左右,增长2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0亿元左右,增长27.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0.5亿元,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40亿元,增长29.3%。

胜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如期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2460.7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8844元和6563元,分别增长13.8%和16.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0亿元,增长45.4%,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财政总收入2596.12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01.16亿元,增长30.4%。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5%左右,除氮氧化物排放量外,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报告》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 四川《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安徽《政府工作报告》

内蒙

14246.1亿12391.3亿元 12503.8亿12.2% 12% 13.9% 13%左右 14.3% 13%

粮食总产量477.5亿斤,增产45.9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牲畜存栏10762万头只,连续七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

完成财政总收入2577.97亿元,同口径增长28.27%;完成财政总支出2928.85亿元,增长32%。

列入国家统计制度监测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古 元 陕西 黑龙

陕西《政府工作报告》

江 元 广11714西

.35亿元 江11583西.8亿元 天11190津

.99亿元 山预计西 1.1万亿元 吉

10531

林 亿元

重10011庆.13亿元 云

8750.南 95亿 新6574.疆

54亿元 贵预计州 5702亿元 甘预计肃

5020亿元 海2515.南 29亿元 宁2060夏 亿元

预计

12.3% 11% 12.5% 10%以上 16.4% 12% 13%

12%左右

13.7% 12%以上 16.4%

13.5%左右

13.7% 12%以上

12% 11%以上 15% 14%

12.5% 12%以上 12.0% 13%左右

12% 12%左右 13.5% 12%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台阶,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

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增幅跃居全国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突破,比2005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为近20年来最高,几个重要指标增量突破1000亿元。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预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

广西《政府工作报告》

江西《政府工作报告》

吉林《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 云南《政府工作报告》 新疆《政府工作报告》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政府工作

海 1622

亿元 西藏

预计605亿元

12.6% 12%以上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8%和13.6%。

基于中美对比下的高校档案工作 第3篇

一、中美高校档案工作的比较

1.机构设置。国情不同,机构设置也不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近年来,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规模建立起具有独立职能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人员编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除了外交和国防事务,十三个州高度自治,这决定了其档案管理机构分散式的特点。各个州的档案管理机构之间没有横向和纵向的业务关系和领导关系。美国高校档案机构不属于联邦机构,不受国家档案署领导,也不拘泥于州的管辖,独立性明显。各个高校档案管理机构自成一派,发展繁荣并且具有各自的影响力和地位。

2.档案内容。建国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得到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高校档案“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明确规定了高校档案内容的范围局限在本校之内。文件归档范围主要集中在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设备等十一大类。而美国高校档案机构收集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本校内,和本校本州有关的,和科研、教育有关的都可以收集。接收资料的范围也扩大到校外,每年美国高校都会接收来自于社会、企业等各个团体的捐赠资料。

3.服务对象。中国高校的档案内容服务对象基本是以校内师生为主,校外的服务对象很少,这与高校档案内容局限密切相关。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档案工作始终笼罩在一层颇为神秘的面纱下面,一提起档案,就联想到保密性、不可告知性,这也无形中减少了档案的利用率。而要阅读档案,还需单位和部门开具相关证明和手续才能利用已经公布的档案。在美国,以马里兰大学为例,学校档案馆面向广大师生和校外人群,校外人群使用数量甚至超过校内使用人群。这与学校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众多的档案收集内容和便利的资料利用渠道有关。

4.硬件设施。随着高校改革的持续深入,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起符合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档案管理校园数字化、档案内容电子化不再是纸上谈兵,有些高校已经具备提供数字化档案产品的服务能力。但是,受国内行政体制的影响,高校档案馆一般都设置在校内,场馆建设和馆藏结构严重依赖于校内编制,发展局限性明显受到影响。经费发展不足也制约了硬件设施的发展。美国高校档案经费接受来自个人、企业等各个社会组织的捐赠,由于档案资料民众利用率较多,对档案建设参与意识和程度也较高,捐赠者对高校档案工作更为重视,每年高校档案建设经费来源更为充足。

5.软件方面。软件主要包括两方面:档案工作者和利用者。《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目前来说,我国档案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高校对档案建设不够重视,把档案部门的人员列在编制外,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非本专业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档案工作的进步和开展。高校档案利用者参与利用意识不够高,目前利用资料的大部分人员还是局限在教师、院系相关人员范围内。美国有的高校档案部门规模较大,设置的分部门也比较细,人员配置相对也要更多。美国档案馆藏资料来源的多样性、实用性、便捷性也大大增加了民众利用资料的频率。随着民众利用和关注程度的提高,美国高校档案工作也得到更多经费资助和资料收藏来源,两者相得益彰。

二、美国高校档案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国情和历史原因,中美两国的高校档案管理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从以上中美高校档案工作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为我所用。

1. 成立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委员会,加强高校之间的档案学术交流和业务沟通。建立强有力的政策和战略性的项目,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举行定期的交流会,互相沟通各自取得的进步,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和其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利用的可能性。高校之间也可以联合申请项目,通过这种交流,集思广益,实现真正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协同发展。这种交流合作不仅局限于国内,国外也可以。目前,很多高校都已跟外国高校建立起友好合作联系。比如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档案图书馆馆长举行的“中美高校档案管理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举行的“中美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研讨会”,对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讨论,对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交流方式上,可以邀请国外大学过来参与讨论,我们也可以主动“走出去”。实施具有战略性的项目,派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到国外高校参观学习第一手资料和经验。目前,有多个高校已经有开展这些活动,不断地派出人员到美国、英国等高校学习访问,相信这对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我国目前已经成立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拓展。

2.建构社会化开放式的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社会化开放式的模式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上,表现为档案来源、内容结构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高校档案工作要从内部服务向资源共享模式发展。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目前高校档案工作大部分都是为高校内部人员使用和服务,校外人员使用档案极少。高校档案工作的目的更多的是偏向保存和保管文件档案,加之使用手续较为烦琐,一方面没有真正发挥出文件档案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也更减少了使用人数。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宣传和展览活动,增强民众的参与和使用意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展爱国主义和档案宣传基地,定期邀请中小学生来参观体验。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主动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从当前大信息时代背景出发,丰富档案内容、收集使用者更感兴趣的资料、减少借阅环节手续,努力改善每一个细节。美国这一点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高校档案使用者只要符合年龄,都可以使用借阅,民众整体档案意识较高。

3.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沟通变得更加畅快、反应更加迅速、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快捷。档案实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档案实体保存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保存寿命也会受到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档案实体向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大趋势,要把更多的档案转化成信息储存起来,通过网络把使用者和制作者连接起来,改善使用过程中的烦琐手续,提高档案的使用率。当前大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整个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化程度。我国高校档案部门网站建设内容也比较简单,可以提供下载的资料和表格偏少,可以查阅的内容也很有限,主页下面的链接一般都是指向教育部网站或者本校网站。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教育经费的投入,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网络平台得到了极大进步。以北京大学为例,主页上有明显的图书档案图标,下面细分了五个项目:图书馆、档案馆、考古、地质博物馆和校史馆。点击进去,图书、期刊、论文信息一搜即得,BBS讨论平台、讲座信息都可以快速查询得到。美国高校借助于美国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档案网络平台,我们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在不断进步当中。随着交流和学习的深入,我们的档案信息化脚步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强。

上一篇:茶树冻害下一篇:工厂实习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