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4-06-22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篇

课题 沁园春雪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型

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过程:一、导学、预习

1、资料助读

学生查找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课堂汇报。

2、给加点字注音。

二、探究、学习

1、听范读(录音):

(1)给句子标上停顿标记;

(2)给读不准的字做上标记,范读完后查字典注音。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3、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4、词义理解

(1)词的上阕前三句写什么内容?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5、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三、延伸运用

1、背诵这首词。

2、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比较本词和《沁园春.雪》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3、积累文中字词。

动态修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反应:

课堂效果:

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张猛强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这首词,感悟诗歌内容。

2、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显示《沁园春雪》书法作品。

2.PPT显示:领袖风采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生齐说)。他既是一位伟人,有胆有识,力挽狂澜,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六十多首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佳作《沁园春雪》(板书)

3.解析题目

4、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二、第一乐章:诵读感悟

(一)读得正确流畅

1.师: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诵读感悟”。(PPT)大家先把诗歌读一读,我提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生散读,师行间倾听。

2.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

3.读准字音如:

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二)读出音韵美

1.师: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2.师:(PPT出示前三句)大家看词的前三句,应该在哪里停顿呢?那么重音呢?哪几字作重音处理?

生答。

3.齐读前三句。

4.现在,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讨论,力求读准重音和节奏。

5.师:我们再来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

(三)读出豪迈情

1.师:诗歌要读出感情,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词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啊?

明确:豪迈、赞美、气势磅礴。

2.师:同学们把握得很准确,诗人柳亚子读后曾经这样评论:“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

师:连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同学们,毛泽东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袖诗人,他将自己的胸襟、情怀、斗志注入诗中,写成的诗当然是豪放激昂、大气磅礴。

(板书:大气磅礴)

3.欣赏唐国强朗诵这首词。

4.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唐国强挑战的?

生读后点评。

三、第二乐章:细读品味

师:这又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下面我们进入诗歌学习的第二乐章:细读品味。

(一)品壮美雪景

1.师:词的上阕描写壮美雪景,品读这一部分,我们要找一个领字品一品,找一种手法品一品,还要找一幅画面品一品。

2.师:找一个领字品一品,什么叫做领字呢?通俗地说,就是在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字,他能领起词中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同学们细细品读上阕,能不能发现上阕哪个字是领字呢?自己读一读,思考一下。

明确:“望”字是领字,它领起了哪几句话呀?

3.提问:下阕有一个字同“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确:惜。

4.师:领字的巧妙运用,我们看出了诗人的写作思路,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咱们再来找一种手法品一品。写景都有哪些手法呀?

交流,引导明确,如: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白、山高,连绵起伏。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夸张的手法,让人十分形象地感受到雪下得大,绵延千里。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用的是想象的手法,虚写。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用夸张的手法,让人十分形象地感受到雪下得大,绵延千里。

5.师:诗人动用各种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可谓“诗中有画”,现在就请大家拿出笔,给我们描摹一幅你脑中呈现的画面。要说明的是,描摹不等同于翻译,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反映成画面,描写必须生动形象。

生动笔写,师巡视。

交流展示,师点评。

6.现在我们来齐读上阕,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二)品千古帝王

1.上阕是一幅意境开阔的自然画卷,下阕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将视野转向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者都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啊?

生答。

2.从“惜”字可见作者对他们什么态度呀?

明确:惋惜、可惜。

3.同学们,秦始皇扫除六合,汉武帝平定匈奴,唐太宗南征北战,宋太祖结束纷争,成吉思汗更是纵横驰骋,他们都是英雄呀!但毛泽东委婉地批评,傲视群雄,可谓“欲与英雄试比高”,谁胜过这些英雄,比这些英雄高呀?

4.生答:风流人物。

(三)品风流人物:

1.毛泽东所指的风流人物是哪些人呢?(PPT写作背景)

明确: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大众,他们必将胜过古人,平定乱世,开创辉煌,迎来“分外妖娆”的明天,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2.上阕:壮丽山河,纵横千万里;下阕:风云历史,上下五千年。大视野,大胸襟,大抱负,使得这首词大气磅礴。

3.齐读课文。

4.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什么样的人称得上风流人物呢?

生自由答。

5.师:同学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这个画面,这个画面来自于2008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组委会认为(PPT)

生齐读:“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而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只要实现了人生价值,那他就是风流人物。”

6.师:十年后、二十年后,时代的风流人物是谁呀?生答:是我们。

四、第三乐章:纵情吟唱

同学们,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英雄的儿女。今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学习伟人的这首词;也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接受这份财富,庆幸生在伟大的中国。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纵情吟唱,唱出诗歌优美的韵律,唱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唱出诗人伟大的抱负,更唱出我们对未来的无比自信。

生全体起立。集体朗诵。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李学云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篇

一、《五月花号公约》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在九年级历史课本第12课《美国的诞生》导言框中有这样一段话:“1620年9月23日, 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船离开英国, 驶向茫茫的大西洋, 向北美开去……”书中没有提到: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 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 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 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 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 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 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 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这可能是第一次, 在没有任何监管之下,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决定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性契约, 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行自我管理。契约精神的通俗解释就是诚信, 它的承诺以法制为基础, 因而比道德约束更可靠。契约精神考验着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的每位成员, 也包括政府。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 信仰, 自愿, 自治, 法律, 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 它是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思想基础。

二、《独立宣言》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1776年7月4日, 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 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 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 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包含多名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 其中若干条在日后被编入美国宪法中。《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纲领性文件, 是理想化文件, 是美国的方向性文件, 是美国民众争取独立自由平等的理想文件。《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未来的发展。自1776年以来, “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作为人们的信念和理想, 一直为后人所传颂。美国正义的社会改革者, 在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 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地位, 都要提到这一理想。不论在什么地方, 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 他们就要用《独立宣言》作为最有力的思想和武器, 这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的进程, 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三、《1787年宪法》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战争换来的独立, 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曾经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 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永远互相争吵。”

于是, 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 来自美国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齐聚。这间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独立厅, 曾经签署过著名的《独立宣言》, 如今, 代表们要在这里协商新国家的未来。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制宪会议开始了。在华盛顿的主持下, 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1787年9月17日, 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 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权力之间制约平衡, 防止专制独裁, 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行;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 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 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 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 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 美国宪法是一部罕见的“超稳定”宪法。200多年来, 这部简洁的美国宪法仅仅只是增补了一些修正案!

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黑人奴隶源于西欧国家的奴隶贸易, 在南北战争时期, 美国南部的奴隶数量已经达到近380万。战争前期, 林肯政府既不肯解放黑奴以便推动他们参加反对奴隶主的战争, 又拒绝武装北方的黑人, 这就使得战争失去了占美国总人口约12%的黑人的支持。在马纳萨斯的战役中, 北方军队损失惨重, 再加上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提出解放和武装黑人奴隶的主张, 林肯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1862年, 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在1863年对其进行重申。这样一来, 合众国政府, 承认了奴隶的解放废除了奴隶制;与此同时, 南方各州成千上万的奴隶纷纷逃亡北方甚至发动起义, 从而大大削弱了南方的力量, 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黑人都积极投身于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战斗中, 不少黑人直接写信给联邦政府的陆军部长, 许多地方的黑人还举行游行, 发出呼吁和呈递请愿书。

除此之外, 据美国驻伦敦大使亚当斯的统计, 英国工人在1862年举行的5次同情北方的大会, 1863年举行了56次, 1864年又举行了10次。这些数字还不足以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的这些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都归功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粉碎了邦联政府获取他国官方承认的希望, 特别是与英国。如同亨利·亚当斯所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比我们之前的胜仗与外交策略做得更多。”这迫使英国政府放弃原来的许多计划。

早在南北战争之前, 关于如何处理西部广袤的公有土地的问题, 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奴隶主之间已经存在了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要求限制奴隶制度向西扩张, 希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而由于奴隶主可以从奴隶种植园里攫取丰厚的利润, 再加上西部有广袤的土地可以供奴隶主发展, 因此, 奴隶主都力图向西扩张奴隶制。但是, 广大普通民众, 尤其是工人、农民和黑人, 不仅反对奴隶制的扩张, 而且坚决要求取消奴隶制, 要求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分配给劳动人民。

南北战争初期, 由于南方奴隶主做了充分的准备, 北方军队节节失利, 战争形势不利于北方, 《宅地法》的颁布改变了这一状态。《宅地法》成了北方获得西部农民和广大工人支持的重要举措, 《宅地法》颁布实施后, 广大农民前往西部开垦土地, 《宅地法》满足了农民垦殖土地的要求, 鼓舞了西部农民对南方奴隶主的斗争。在战争中, 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和粮草, 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进运动鼓励了冒险的精神, 它为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 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 因为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顿下来, 这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 提供了安全保障。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 正是通过该运动, 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19世纪末, 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 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五、罗斯福新政 (九年级历史课本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 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 5500家银行倒闭, 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 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国民生产总值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 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 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 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 资本家将牛奶倒入大海, 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9日, 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 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新政”。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 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 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 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 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 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通过新政,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大胆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长处, 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 避免了法西斯上台;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六、专利法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在九年级历史课本第20课中有这样一段话:爱迪生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 正式注册发明的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 被誉为“发明大王”。

在美国出现那么多个人奋斗成功的企业家, 以及各个行业出类拔萃的人, 不是偶然现象。它有一系列的文化和制度的环境原因。

距离华盛顿纪念碑两百多米的美国商务部, 1802年, 美国就是在那里成立了国家专利局。如今在美国商务部的大门口上还刻有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 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 然而, 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 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 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 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 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对于专利的保护, 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 但是, 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 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 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知识产权, 是大脑的产品, 是一份无尽的资源。美国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 与美国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 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 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关键原因。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 并由国家强制力 (主要是司法机关) 保证实施的, 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社会规范) 。这是法律的定义, 其中“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至关重要。还记得独立战争结束后, 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 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其实在“五月花”号还没登上美洲大陆的时候, 人们就已经在法律的保障下遵守和服从, 崇尚民主。美国在2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 一直就是在法律的保障下运行的, 这也铸就了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4篇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湖南韶山市)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整体感知

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布局谋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片:评价历史人物,抒发革命豪情和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沁园春雪》的写作特点:

①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有具体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蜡象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还有想象描写:雪后天晴,红装素裹,更加妖娆。这些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人们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全词写景与评论,密切关联,互相映衬。由于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②语言形象、精警、优美。全词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字里行间又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难点探讨

1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指代的人物姓名。

分别指代的人物姓名是: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

2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3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

“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的是哪种人物,全句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全句表达的感情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相关知识

毛泽东名诗名句集锦

1.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十六字令三首》

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忆秦娥娄山关》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6.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7.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8.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课前预习打基础

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

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分()_________○2还()_________○3汗()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近字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娆()妖娆○2娇()娇气○3惟()惟妙惟肖

饶()_________骄()_________唯()_________

解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验收提能力

基础知识

1.《心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沁(qìn)园春原弛蜡象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稍逊风骚(sāo)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

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

5.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阅读理解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类文鉴赏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2.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17.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表达

18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语言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果有一天,你们小组开展“毛泽东诗词介绍”的活动,你准备怎样发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显身手

19(江苏常州中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第一单元吟诵自然物语答案

1沁园春雪

正字音ráomǎngxùnhán

多音字

○1分(fēn)分析/(fèn)分外妖娆○2还(hái)还看今朝/(huán)还给○3汗(hán)可汗/(hàn)汗水

形近字○1娆(ráo)妖娆/饶(ráo)富饶○2娇(jiāo)娇气/骄(jiāo)骄傲○3惟(wéi)惟妙惟肖/唯(wéi)唯物论

解词义(1)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2)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特别艳丽多姿。(3)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课后验收提能力

1.词词牌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点拨】A中“弛”应改为“驰”;B中“骄”应改为“娇”;C中“彩”应改为“采”;故选D。

3D【点拨】只有D评价最正确。

4【点拨】D中应改为“欲与/天公/试比高”

5【点拨】C中上阕是写景,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没有融合在一起。

6.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7.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

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9.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1.示例:《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旧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胜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2.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13.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14.看山江天水

16.承上启下的过渡

1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8答案提示:你应认真阅读大量的毛泽东诗词,并阅读一些评价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为发言作好准备。发言的内容应丰厚一些:先简单介绍一下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再简要介绍一些广为传诵的代表作,还可以赏析些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总之,你的发言应既有知识性又有吸引力。

19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谭义专

沁园春雪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5篇

毛泽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2.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体会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3.体会作者开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重、难点:

1.了解本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开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1.全班齐读课文。2.品读前三句。

(1)这三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总领上阕,写出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2)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总分结构。

(3)请赏“封”“飘”二字的妙处。

“封”字写出了千里冰冻的静态美;“飘”字写出了万里雪花的动态美。这是动静结合。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什么修辞手法。答:“互文”(相互补充说明),“对偶”。3.品读“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1)“望”字统领哪些句子?

答:统领“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作者望到的情景。(2)“惟余莽莽”是什么意思? 答: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长城内外„„顿失滔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答:对偶。夸张

(4)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请简单翻译并赏析。

答:翻译见课文注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将群山、高原写动了。“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4.品读上阕最后三句(1)“须”的意思是什么? 答:等到

(2)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是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这是虚景,运用拟人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妆素裹的少女,显得特别生动、亲切。(3)请描绘一下这幅画面。5.品读下阕。

(1)下阕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答: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文采”“风骚”本指文学才华,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上?

答:不用。诗人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5)怎样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并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二,小结

先由两名学生分别谈谈学习诗词的收获与体会,再由教师概括总结。

上一篇:新人婚礼切蛋糕主持词下一篇:以仙人掌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