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高中生

2024-05-14

名人传读后感高中生(精选8篇)

名人传读后感高中生 第1篇

《名人传》这本书令我获益良多,让我明白了在这些名人们风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我们一般常人都难以体会的痛苦和艰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人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名人传读后感1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所以他写下了《名人传》,以此来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他们的事业,贡献,所处的时代国家都不同,却以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使我印象深刻。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他们的杰作。在《名入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

在我看来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人。身为一位耳聋的音乐家却创造了许多不朽的音乐,而且在书中可看出,贝多芬因耳聋不但影响了工作,而且还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但他的音乐却为苦难的人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惊。在当时可怜而自私的世界里,贝多芬把音乐当成一种寄托。在我看书的过程中,看到了最气愤的事: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严重的病,他每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终于投降了。他让他的侄儿去找医生,可这个麻木不仁的侄儿两天后才去找医生,医生到了,贝多芬却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贝多芬去世时他的侄儿不在他身边而是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贝多芬明明付出那么多的爱,却没有回报。他还那么伟大,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还让人心酸。这可怜的人啊!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还要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或许死亡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种解脱。

面对这三位名人的生活经历,想想自己的生活,我们真幸福啊!我们虽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实与常人一样,他们与我们一样痛苦,挣扎和矛盾。然而他们以自己伟大的意志打败困苦,而我们却生生抱怨。表面我们说是打败敌人的人是英雄,事实上呢不是,《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终要走上这条崎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人生大道上的种种困难应勇往直前,当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让我们坚强起来面对现在的生活。

《名人传》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好书,希望我们成为有坚强意志的人。

名人传读后感2

贝多芬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了。我从小便很崇拜贝多芬,就算钢琴老师并没有多向我介绍他,但从他的作品中,我总能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气息,也许——关于灵魂。

他与莫扎特不同,莫扎特的作品,总是洋溢着幸福与愉悦,节奏较快,音符跳跃。而贝多芬的作品是多变的:风格各异,心情忧郁,便写出悲怆凄凉的曲;心情平静,便奏出流畅优雅的音乐;心情快乐,便弹出轻快甜美的音符。每一段旋律,都表现出一种情感;每一篇乐章,都演绎着一个人生;每一次演奏,都奏醒人们的灵魂。

天才却总是活在痛苦中的。

贝多芬是音乐家,却恰恰失去了听觉——他甚至不敢向人诉说,贝多芬天生忧郁而暴躁的性格,使得除了与他深交的人,无人胆敢靠近。他也爱过一两个女孩,但却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在一起。明明是人人熟知的音乐家,却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苦恼。在他的命运中,仿佛却少了太多本该拥有的快乐,被黑暗和痛苦笼罩,却也正因为这些可怕的经历,在他生命道路上留下的烙印,使他的灵魂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使他的作品得到一次又一次“神的洗礼”。他没有太多语言,音符就是他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却少有人听得懂——使他不得不在他的世界中,仅有他的世界中,无尽的孤单着......他崇拜巴赫,那也是崇拜上帝——巴赫的曲子,总是教堂的专属。而上帝、命运似乎从不眷顾他,给他的打击,一个比一个大。他从不屈于苦难,“以苦难换得欢乐”,是他对此唯一的诠释,他也曾埋怨,也想要放弃,但在崩溃边缘,总是艺术拉了他回来,回到看似光明却黑暗无比的无法自拔的深渊。

一切的欢乐因艺术而起,一切的痛苦也由此而来。艺术,像个深远的黑洞,无限地吸引着他,又不断将他从陶醉中抛弃出去,将他狠狠摔在谷底......晚年的他被病魔纠缠着,戏弄着,他却仍在坚持创作,因为只有在音乐中,他才能感受到心灵上的一丝慰籍......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在暴风雨中猝然长逝,那天,他也许听得见命运在向他召唤:来吧,来我这里,那边的光明是痛苦的,这里的黑暗是甜美的.....名人传读后感3

曾听过这样一段话:“上帝送给每个人的都是两扇窗子,当他关闭了其中一扇时,就必然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题记

“扼住命运的喉咙”他握住笔,颤抖的手还想在纸上写点什么,却终究使不上力,“砰”,手重重垂下,再也抬不起来。他死了。医生为他合上眼睛。周围一片死寂,绝望得让人窒息。贝多芬,一位曾轰动世界的音乐家,就这样孤独地死去。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17岁时母亲去世,20岁时发现自己听力下降,40岁听力完全丧失,57岁时就早早逝去。他一生孤独,直到死去也无人问津。他曾给好友写信时说:“要是有可能,我想战胜命运;可是,在我这一生的某个时期,我是上帝最不幸的造物----听从上天的安排!多凄惨的隐忍!可是,我只能走这一条路!”是的,他只能走一条路。他没有屈服于命运。两耳失聪又怎么样,谁都无法阻碍他通向音乐的大门!他紧咬牙关,在双耳失聪后的7年里,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名曲。他是天才吗?不是,他只是比我们多付出了几百倍的努力!他的一生都在与命运抗衡,直到死去。

“冲破紧锁的牢笼”他神情专注地雕琢着,雕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他痴迷地盯着它,用手不住地爱抚着,许久,他皱紧眉,不住地摇头,“嗙”雕像化作一地的碎片。他想要自由,但在那个年代,这只能是幻想。他只是由一个枷锁进入另一个枷锁,永远被人控制着。他想过摆脱囚笼,但他做不到。他只能选择逃避。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日忘我地工作,想逃避现实的束缚,但他终究也是凡世的星尘,一味的畏惧只会让他愈来愈疲倦。终于,他堕落了。

“盼望已久的死神总算来了。” “摆脱思想的枷锁”一位老人静静地在书桌上写字,屋外炮火震耳欲聋,他搁下笔,沉沉叹口气。许久,拿起笔,继续写作,他就是托尔斯泰。他爱国。但,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让他感到绝望,他希望有一个新的制度来助国家走出现状,他的精神革命却并未受到人们的欣赏,他所坚持的信仰让他的家人感到尴尬。最终,他和亲人起了冲突,无奈地脱离家庭的轨道。

苦难是会给人以打击,但,风雨过后依旧是彩虹。没有经历苦难,伟人如何拥有令人惊羡的人生? 既然没有能力去战胜命运,那为什么不尝试去改变它?请相信,路永远在山那边。命运永远是靠自己的双手把握住的!

名人传读后感4

当我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就好像三座高峰,屹立在世界上,无法逾越,遥不可及。

我感叹,他们处于精神世界的高峰。他们已走出这个被金钱名利笼罩着的世界,战胜了这个充满残酷现实的世界,熬过了这个没有人道的世界。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人所周知,而他悲惨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被祭定了——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而贫穷在那个年代却是最可怕的,但这阻碍不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狂热与追求。即使有不少困难迎面而来,让这个音乐家受尽折磨,一直在喜悦、兴奋、失望和痛苦中轮回,但这些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正给予了贝多芬无限的音乐灵感。

米开朗琪罗,同样是个闻名世界的人物,像书中所说的“他自幼便知道了人生的凶险与精神的孤独”。所以,他在孤独中受尽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就自己的梦想,他将人生变得神圣无比,在面临死亡的边缘的米开朗基罗,早已看破俗世,他想往着天国,向往天国的纯洁,永恒。因为他拥有一颗俨如高高山峰的伟大心灵。

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身在文学领域,同样有一位巨人,他就是俄罗斯的文学光明使者——托尔斯泰。

“一百年前在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伟大灵魂”。他,托尔斯泰,用文学引导了无数陷入阴霾的青少年。托尔斯泰笔下的文字,不仅是让人阅读的,似乎还有药水的功能,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抚慰人们的心灵。总之,托尔斯泰这伟大的文学家用笔写破了金钱名利,写明了当时人们所缺的精神和品格,让人们看到了,见识到了,托尔斯泰所拥有的最伟大的灵魂。

总结这三位巨人的一生,作者罗曼·罗兰的旨意便显示出来: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同样的,对于现在的我们,这本书像是一面明镜,将那些还陷于物质主义的人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似乎在告诫我们,只追求物质上的充足就如昙花一现,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活着的真正意义。

先不说要像他们一样闻名世界,众人皆知,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的一个梦想,对这个梦想是无限渴望。也许你的梦想小到只想报答父母,也许你的梦想大到要报效祖国,但无论大与小,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一个禁得住风吹雨打的灵魂。

合上书,早已被三位伟人震惊,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灵魂与品格早已登上最高峰,此时只觉得自己有多么渺小,但或许,他们就是我的榜样,为自己的梦想!

名人传读后感5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高中生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高中生 第2篇

名人传读后感1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书名是《名人传》。这本书是我所看过书中最喜欢之一。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全书分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在全书中描述了这些名人为追求辛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

在三本传记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贝多芬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优秀的天才音乐家。在贝多芬的一生里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这些坎坷要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恐怕他早就崩溃了,但贝多芬用他的坚韧的意志克服了挫折。

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个悲剧,贝多芬小时候,他的父亲逼着他学习音乐,想激发他的音乐才能,完全不顾贝多芬的感受,有时他的父亲甚至把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给他,让他和小提琴一整天关在一起。不仅父亲逼着他学音乐,在他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酒鬼。深深的打击到了贝多芬的心灵,但他束手无策,也是这些可怕的挫折导致了贝多芬古怪暴躁的脾气。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乐创作当中了,贝多芬以他过人的天赋,惊人的创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当他正准备享受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挫折又再次降临到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耳朵,音乐是用耳朵听的,如果听不到音乐了,那他也做不了音乐家了。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没有放弃音乐家的梦想,依然和挫折作斗争,他在这种被疾病困扰下既然创作出的来的不朽作品名垂青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和《C小调第5交响曲》。这些作品让人们赞叹不已。

除了《多芬传》之外还有《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书中的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都是和贝多芬一样家喻户晓的名人,都和贝多芬一样拥有着坚强的意志,都是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几个名人,向他们学习,为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进。

名人传读后感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父亲发现了,可是,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的父亲天天让贝多芬练琴,完全不顾及他的感受,有时还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关在一个屋子里,这一关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练琴,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哀。

贝多芬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是个挥霍的酒鬼,这些,在贝多芬的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地伤。但是,贝多芬由于天分和勤奋,很快成名,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贝多芬的耳朵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但是,贝多芬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成功了。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不测,贝多芬就能够打败他,贝多芬用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我们也一定可以!

这本《名人传》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他教会了我贝多芬的坚强,教会了我米开朗琪罗的正面面对困难,教会了我托尔斯泰的诚实和不屈的精神。

《名人传》这本书里的人,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所有精神!

名人传读后感3

当我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后,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读者青睐。《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的故事,他历经各种磨难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告诉我们:唯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贝多芬是德国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所以被尊称为“乐圣”。可他的人生却不像别人那样灿烂辉煌。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虽然他父亲很早就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可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用暴力逼贝多芬练琴,使贝多芬差点厌恶音乐。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但他对童年始终留有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19岁时革命爆发了,它占据了贝多芬的心,贝多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苦痛已经敲响了贝多芬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1796年到1800年,30岁的贝多芬听力越来越差,以至于两年来他不得不避开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激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也在1803年11月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爱情、痛楚、意志、颓废和傲岸在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贝多芬穷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运如此折磨着贝多芬,但这个顽强的人还是凭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还是来了,1826年11月末,他着凉了,患了胸膜炎。他让他的侄子去请医生,但这漠不关心的家伙居然忘了,两天后才想起来。医生来得太晚了,而且诊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场大暴雨中,在滚滚雷鸣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剧的,可他却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并获得了成功。这让我不由得深思了起来?当我们遇到了无法跨越的障碍,是不是就轻言放弃,或是停止不前?不!为什么我们不勇敢的试一次?像贝多芬那样,绝不向命运低头,用那顽强并且坚韧不屈的意志去冲破它,战胜它,而不是垂下头颅,说:“我不行……”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生活的磨难未必是件坏事,只要我们用心面对,坎坷也会成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最后,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贝多芬,记住这位历经生活磨难却不想命运低头的伟大音乐家,并像他一样,勇敢、坚强的活着。

名人传读后感4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一部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它揭示了一个真理:伟大的天才必须与庸俗并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去的斗争,才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创造的世界

作者开篇就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揭露社会腐朽,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这三人中我最同情贝多芬,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坎坷,几乎作为一位音乐家所有的不幸都让他遇上了,暴力粗鲁的父亲,痛苦的童年,16岁母亲逝世,父亲也经常酗酒,不断地挥霍,从此贝多芬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幸的爱情,凄凉的遭遇,通心的亲情奖贝多芬抛入了悲苦的深渊。贝多芬在内心深处呐喊着,斗争着。他只有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逐渐的,他的听力越来越来差,他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性格也越来越怪异。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尽管他的生活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音乐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他的生活依然那么的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么的孤苦伶仃。可是苦难让他更加坚强,他战胜了疾病的痛苦,战胜了世俗的庸俗,战胜了命运的悲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还有他为之终生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坛——音乐。他说:“您要抛弃,抛弃生活中的庸俗愈无聊,为了您的艺术——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人生的低谷给他带来了创作的巅峰,在痛苦的生活中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他在艺术世界中寻找快乐,发泄自己的痛苦,倾诉自己遭遇。音乐是他最好的朋友默默的帮他分担,然后它又把高亢激昂的旋律展现给世人,但是麻木轻浮的人们却置之不理。是啊像他那样个性激昂,狂傲不羁的天才是无法在轻佻浮华的城市立足的。

他的一生如同一个暴风雨的日子,而他则如海面上与暴风雨搏斗而跌宕起伏的海燕,那样羸弱。但最终他还是胜利了,什么胜利能和这场命运的胜利相比?这种灵魂的凯旋!令人由衷的敬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名人传读后感5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都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在他成功后,不幸耳朵失聪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读后感高中生 第3篇

神秘的来客

大年三十夜, 亲人团聚时。按照中国传统观念, 每当过年时节,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团圆年吃团圆饭, 共庆佳节, 即便是平日里忙于赚钱的商家店铺也一定要歇业。特别是在大年三十的深夜里, 偌大的京城中要想找一家饭馆吃饭, 恐怕比登天都难呢。

乾隆十七年 (1752年) 除夕, 夜半时分, 有位大人物一时兴起, 领了两位侍从, 乔装改扮, 瞒了家人, 悄悄来到京城大街。他本想看看除夕的热闹景象, 与民同乐一番, 没想到大街上竟没有一个行人, 所有的店铺也都关门了。他有点失望, 但又不甘心。正在兴味索然的时候, 突然风送来一阵饭香, 四下一看, 有一间小酒楼居然还开着门, 里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不时能听见店小二富有韵味的吆喝声, 甚是热闹。这位爷登时一喜, 不由得走了过去。

只见店门前一个酒葫芦 (幌子) 在昏黄的灯光中摇曳, 上写“李记”二字。入得门内,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紧接着便是店小二热情的接待声:“三位爷, 里边请。”这位爷环顾四周, 店内竟有不少客人, 南腔北调, 一看便知是没来得及赶回家过年的出门人。见那位大人物来了兴趣, 随从赶紧吩咐小二:“给我们找一个好点的座儿。”小二答应一声, 殷勤地领路把客人让到了楼上雅座。

酒店掌柜正在招呼客人, 见新来的三位气度不凡, 不必说那位主人, 只两位随从举手投足间就显得与众不同。令他微感奇怪的是, 两位仆人年龄不小, 却都没有胡子。掌柜赶紧热情地迎了上去, 请三位入座, 让小二奉上一壶热茶, 送上一碟瓜子, 这才问道:“您来点什么菜?”

掌柜的姓李, 是这家酒店的创始人。他本是山西的一个穷青年, 初到京城时住在亲戚家, 接着在肉市的醉葫芦酒店做学徒, 一干就是三年。在此期间, 他不仅学会如何招待客人, 如何炒一手好菜, 而且琢磨出酒店的经营之道, 结交下很好的人缘。学徒期满, 他决定自己开店。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 乾隆三年, 他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 搭起席棚, 开了个小店。由于善于经营, 又有人缘, 小店生意兴隆, 到乾隆七年 (1742年) , 李掌柜已攒了不少钱。

要想赚更多的钱, 就必须扩大经营, 李掌柜在原有的地面上建造新店, 因酒店南北都有店铺, 无法横向发展, 所以只好纵向升高, 盖了个一间门面的小楼。里面收拾得干净利落, 生意更加兴隆。

然而, 前门外酒店云集, 许多都是远近闻名的名店, 像致美斋饭馆、醉葫芦酒店、小有余饭馆等等, 都是北京城叫得上号的。无论从名声还是财力诸方面, 李掌柜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 李掌柜的酒店仍经常受到排挤,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李掌柜开始动起脑筋, 除挖空心思找名厨, 提高饭菜质量外, 他还想到:“要想生意好, 就必须有绝招, 有别的店没有的特色。我虽然没你们有钱, 但我可以多卖力。大年三十晚上, 你们不都要歇业吗?我偏偏继续营业, 多招徕客人, 一点一滴, 建立好的信誉。”这样想着, 就这样做了。因此, 才有那位不寻常的大人物的光临。

大人物饶有兴趣地问:“你们有什么拿手的菜?”

李掌柜急忙回答:“咱们这儿有多种小菜, 像玫瑰枣、煮小花生, 都有独特风味。特别是马连肉和晾肉, 京城独一家, 您到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

“好, 那你就把这些菜都上了。”

李掌柜答应一声, 便去告诉厨子。他总觉得这三位不是寻常人物, 可能是王公大臣, 说不定还是皇亲国戚呢, 因此吩咐小二, 上最好的菜, 最好的酒, 一定要服务周到。

三位吃得甭提有多香了。酒足饭饱, 大人物来了兴致, 叫过掌柜问:

“你这马连肉和晾肉不是京城的口味, 好像是山西、陕西那一边的, 别有一种味道。”

“这位爷, 您可真是行家。不瞒您说, 为了这两道菜, 我三次回山西老家, 好歹将名厨张师傅请来, 您吃的可是地地道道的山西菜。您要是爱吃, 以后吩咐一声, 我让伙计给您送去。”

大人物挺高兴, 便问:“你们这个店叫什么名字?”

“也没有正式的字号, 我姓李, 所以大伙就叫这儿‘李记’。其实, 我也想起一个叫得响的字号, 可是又没学问, 只好这么将就着。”

大人物听了此话, 向四周环顾了一下, 说道:“这个时候, 京都营业的恐怕就你们这一家了, 我看, 就叫‘都一处’吧。”

边说边站起身来, 向外走去。

此后这三位客人再没有来, 过了一个月, 李掌柜也渐渐忘记了此事。没想到有一天, 店外突然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 紧接着, 店小二急急忙忙地跑来, 说:

“皇宫里送来牌匾了。”

“什么?”

李掌柜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 就听外面有人叫他的名字, 赶紧走了出去。一抬眼, 便看见店门前站了一群太监, 四周还有无数看热闹的人。太监们将一块虎头牌匾送给李掌柜, 牌匾中央赫然写着“都一处”三个大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原来, 大年三十的那位客人竟是万岁爷。这真是喜从天降, 李掌柜赶紧叩头谢恩, 然后叫上小二, 将牌匾端端正正挂在店中。不仅如此, 李掌柜还将皇帝当时坐过的一把罗圈椅盖上黄绸子, 名曰“宝座”, 下垫黄土, 不准任何人再坐, 像供神一样供奉起来。他还把门内到“宝座”之间的一条走道保护起来, 终年不加扫除, 说是保留万岁爷的足迹, 久而久之, 这条走道上堆了厚厚的尘土, 被称之为“土龙”, 这也是店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呢。

万岁爷赐名的故事迅速传遍京城, 人们纷纷慕名而来, 酒店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个性名角金少山

随着岁月的变迁, “都一处”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晚清年间, 除经营马连肉、晾肉等小菜外, 还增加了“佛手露”、“烧麦”、“炸三角”等应时小卖。它所卖的酒也是远近闻名的, 文人李静山在《增补都门杂咏》中写道:“京都一处共传呼, 休问名传实有无。细味瓮头春酒味, 自堪压倒醉葫芦。”而“烧麦”、“炸三角”更是饭店的招牌, 被时人称为“双绝”, 冠绝京城。

“都一处”的“炸三角”与别处不同, 从选料到做法都非常讲究。精选原料后, 用瘦肉末拌之以高汤, 凝成冻后切成小块作馅, 这便是“卤馅”, 然后将“卤馅”包于面皮, 入油煎熟, 卤馅受热变软, 食用时用嘴一咬, 一股浓汁冲出, 各种美味随之涌现, 既鲜嫩, 又松软, 还能品尝到一股汤香, 真是百吃不厌。

“烧麦”的做法也特别讲究。面皮都是选用上乘的精白面粉, 以特制的轴棍擀成直径三寸的莲花折皮, 包馅后捏成石榴状, 蒸熟后玲珑剔透, 宛如美丽的玉石榴。内馅有三鲜的, 水打猪肉馅的, 还有蟹肉馅的, 无不精工细料, 独有风味, 赢得许多顾客的喜欢。一代名净金少山便是一位非常捧场的顾客。

提起金少山, 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戏曲界无人不晓, 被尊为“十全大净”。因其在台上表演时, 声似虎吼, 气如雷霆, 极具霸气, 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金霸王”。金少山不仅在台上有霸气, 在生活中也富有传奇色彩。一方面, 此人经历丰富, 曾四处流浪, 曾养虎学戏, 曾智斗黑帮老大, 传奇故事不一而足;另一方面, 他在鼎盛时期故意摆谱, 架子大得令人咋舌。每每在演出中故意迟迟不到, 令戏台经理一次次相请。由于观众喜欢, 经理虽然不愿意, 但也没有办法。据说有一次演出, 该金少山上场了, 他却仍然在家中逗虎取乐, 急得戏院后台的管事, 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没有办法, 只好临时垫戏。但正戏已不能再拖了, 戏院经理只好几次三番到府上催促, 而金少山越发摆谱, 纹丝不动躺在床上, 毫不在乎。无奈, 经理只好派出大队人马, 再到金府去请这位少不了的“霸王”金爷。来人还必须小心翼翼, 生怕激恼这位“大爷”的名角脾气。如此一来, 金少山的名声反而更响。好也罢, 坏也罢, 总之, “金霸王”的脾气, 京城无人不晓。

巧的是, 这位金爷专喜欢吃炸三角, 尤其喜欢吃“都一处”的炸三角, 经常亲自惠顾, 无形中为“都一处”做了广告宣传。有一天, 华乐戏院白天散戏, 金少山卸装后请翁偶虹到“都一处”小酌。店小二一看是金少山, 赶紧殷勤接待。金少山吃得挺香, 但吃完后却不付饭钱, 吩咐小二记帐赊欠。尽管饭店里不让顾客赊账, 但金少山是熟客又是名人, 小二便很爽快地答应了。金少山觉得特有面子, 十分满意。临出门前他突然将小二叫到面前, 随手掏出一张大票当做小费给了他。小二一看, 傻了, 金少山给的小费竟然高出餐费的两倍。

名角金少山的独特个性早成为京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不胫而走, “都一处”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人文色彩, 名气更加响亮, 来光顾的人就更多了。

一代文豪郭沫若

1964年, “都一处”为扩大经营规模, 将店址从鲜鱼口南边的那一间小楼搬出, 转移到鲜鱼口北边的宽敞明亮的大店堂。那块虎头牌匾自然也被带了过来, 规规矩矩地置于店堂之中。时代变了, “都一处”经营的种类也有了发展, 除传统特色菜点, 又增加了主食及各种炒菜。店堂内一次可同时接待二百人, 营业额明显增加, 生意做得很红火。在新的时代里, “都一处”注重招牌, 重视名人效应的经营思想并没有变化。

到饭店就餐的除平常老百姓外, 还有许多社会名流。郭沫若就是一位。郭老喜欢吃“都一处”的烧卖, 经常携夫人于立群到店中品尝。经理栾寿山因此动起了脑筋, 每当郭老前来, 栾寿山总是亲自招呼, 服务得特别周到。郭老平易近人, 一来二去, 彼此渐渐熟悉起来。有一天, 谈话当中, 郭老问栾寿山:

“听说你们店的招牌来头不小, 是皇帝给写的。是不是?”

栾寿山一听, 觉得机会来了, 赶紧说:

“是呀, 那是乾隆皇帝写的。不过,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还提那些干吗?”

“哎, 怎么能这么说, 乾隆的书法还是很有功力的。”

“那是。不过, 那块招牌是传下来的, 一直都是放在店堂里面。可是店门口呢, 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牌匾。”

说到这儿, 栾寿山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热切地盯着郭沫若:

“要是, 要是哪位名人能给我们再写一个匾额, 那……”

栾寿山有点不好意思说下去。郭老马上看出他的意思, 爽朗地笑了起来, 说:

“好。我给你们写, 可是, 我可比不了皇帝呀。”

《名人传》读后 第4篇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分别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和勇于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收获更多。

《名人传》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不同领域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再现了20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注重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声名鹊起的鼎盛时期到贫苦交加的人生谷底,从童年时卑微凄惨到老年时对快乐的不懈追求……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贝多芬一直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但他内心的脆弱和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明白的。对创作歌曲的热情,对寻觅欢乐的执著,对制造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他的一生是神圣而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能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于是他在斗争和舍弃中,以毕生精力创造出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个熠熠闪光的伟大灵魂,在19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抚慰人们的心灵,他用他强有力的笔写出一部部厚重的作品。这些作品描写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使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体会到,他是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他们伟大的灵魂犹如崇山峻岭,沉默而深邃。《名人传》犹如一首英雄交响曲。它让我懂得:每个人都要面对苦难的磨折,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他们伟大的人格;与其靠投机取巧取得昙花一现的成绩,不如坚持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名人传的读后感800字初中生 第5篇

暑假期间,我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感触颇多。

这本书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人的合传,以前,我对他们一直有很深的误解,我觉得他们是天才,他们的人生是一马平川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天才出于勤奋,伟人的背后饱含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但他们以苦为师,把难当做前进的动力,最终战胜命运,开拓属于自己的世界。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被后世尊称为“乐圣”,然而他的一生遭遇了无数的坎坷和痛苦,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可命运弄人,他在人最美好的年华双耳失聪,这是作为音乐家最大的悲哀,就像猎人没有猎枪,厨师没有炊具一样,但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仍然将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发挥了出来,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乐章,自己却不得不忍受无声的痛苦。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隐忍、坚强、执着、自信,但同时他又软弱、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这些让他的一生增添了很多痛苦。他生于翡冷翠,自幼耳濡目染,深受文艺复兴运动所兴起的人文精神的影响。不幸的是,他一生受历任天主教教皇的羁绊,始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之中,贫困、疾病、劳累、仇人离间、亲人薄情寡义……伴随着他的创作。然而,他没有放弃努力,用血泪创作出了不朽的传世佳作。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才华横溢,他强调道德,主张博爱,认为只要每个人都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欲念,就自然能达到全社会的和谐,他创作的作品成功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但他却是孤独的,他的妻子,孩子,甚至他的朋友,都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再加上他的思想不能得到实践,他因此愈发痛苦。但他是伟大的,我们从他的人生和作品中,能找到一种伟大的力量,一种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永不放弃的力量。

名人传高中生读书笔记 第6篇

从18开始,贝多芬就只能和别人在纸上交谈了—— 一只无形的手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了,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想放弃作曲,离开祖国,过隐居生活,但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没有退缩没有被挫折所击败,终于开始面对命运,顽强耕耘写出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

米开朗琪罗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软弱胆小、多疑、优柔寡断、做事有始无终,但在艺术上呢?为了寻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为了使壁画保持鲜艳不脱落,他摸索颜料配方,一有差错就是从头再来,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了又失败,失败了再尝试,他在生活中也许不勇敢,但在探索艺术时,他从未胆怯过,米开朗琪罗在自已热爱的事业中,勇气十足。他一生作品无数,只要是勇敢地与艰难搏斗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有这样一个人,他来到人世间后,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精神。他为许多的人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却从无所求,他为心中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他写了不少书,他的书被人们称赞,他的善行被广为传颂,他就是托尔斯泰。

《名人传》高中生读书笔记 第7篇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从贝多芬传中,我了解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及伟大成就。但在那些成功的背后,贝多芬却忍受了太多的苦难。在事业的高峰期,听力逐渐下降,处于一种极端孤独的状态;对未来充满了悲剧……但他仍然从幻面中清醒过来,执著追求音乐的顶峰,热爱自然,乐观善良。罗兰这样赞道:他给人们的告诫是”人要自强不息。“

米开朗基罗传则讲述了他生平的事迹,字里行间洋溢着些许敬佩。米开朗基罗是一个 在雕塑界极负盛名的人,可是他的世界却是痛苦的,他没有渴望过成功,甚至鄙视这种胜利,但是他没有办法去改变。他被命运的枷锁束缚着。可正因如此,他却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巨人:关心世界原来面貌,并且热爱它。

托尔斯泰传表现了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这巨大影响力从何而来。罗兰认为他是完美并且无法被替代的,原因有很多: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完美的主义意识;他率真喜欢农民;对自己的要求是极高的,他的思想领引着全亚洲人民,不断向前。他始终坚持真理为上。

《名人传》导读 第8篇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批判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圣路易》和《理智的胜利》两部红剧合称为“信仰悲剧”。他经过10年酝酿、10年写作,于1912年完成了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罗曼·罗兰困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概述】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各自的事业范畴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承受病痛的折磨,或生活遭遇的悲惨,或内心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沉重的苦恼,几乎让人窒息,几乎要毁灭人的理智。而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追求和信心。

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贝多芬传》

贝多芬(1770-1827),是一位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具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便做了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起了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逐渐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贝多芬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完全失聪,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生活的种种苦难没有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音乐之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与世长辞。

【人物解读】

贝多芬是一个被命运作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是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

【贝多芬语录】

1.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2.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3.没有一条规律不会为获得“更美”的效果而被破坏。

4.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灵并把他的光芒撒向人间。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它不能使我屈服。

6.为了追求更美的东西,我们能够冲破任何规律的阻挠。

《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暴烈,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于是米开朗琪罗便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成绩优秀,他的老师很嫉妒他,于是,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了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也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两天后,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nlc202309081952

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拉斐尔都合不来,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米开朗琪罗语录】

1.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2.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3.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

4.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5.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人物解读】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

作者罗曼·罗兰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米开朗琪罗的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

托尔斯泰出生名门贵族,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祖母监护。

1862年列夫·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所处的社会决裂,但此举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

【托尔斯泰语录】

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3.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6.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再回来了。

【人物解读】

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但他却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生活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决定,客死荒郊。

上一篇: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教案下一篇:公函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