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2024-06-11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精选6篇)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第1篇

市场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直接的原因。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2011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有望达到历史最高值。迎难而上还是另寻出路是许多毕业生面对的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率趋降,社会总体失业人数渐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不断应用,农业、工业,科技及政府机构等行业部门纷纷进行结构调整,许多用人单位人满为患,超编运行,企业公司减员增效,事业单位下岗增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从农业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含量逐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据最新统计,“80后”的青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已达1亿人,这些不断涌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中建筑、家政、保安等体力型劳动的主要力量。虽然很多大学生不屑于这些就业空间较大的岗位,但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些岗位交于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从工业看,我国正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应用,国有企业破产所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已成为社会就业中新的难题。而这些下岗人员中部分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又具有大学毕业生没有时间的经验,正成为与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行业有力竞争的群体。

从科研部门看,随着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的不断的扩大,科研设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移到更高层的硕士或博士层面,对本专科类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萎缩。

从政府机构看,事业性编制逐渐减少,公务员录用考试逐步推广,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竞争某一国家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从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大学毕业生又往往处于竞争的弱势。

三、市场对什么样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1.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那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之兆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2.生物技术:20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科技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3.医药类:全球现代化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点科技专项之一。4.汽车类: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5.物流类;随着公路哦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船舶代理等方面

四、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

1、制造业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

2、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人才需求集中;

3、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业人才缺口大;

4、技术自主创新性人才紧缺。

信管1602陈佳豪 27号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第2篇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紧贴市场需求培养“零适应”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分析,研究判断国际贸易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势,进一步剖析国际国内贸易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本分类和素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毕业生;企业;调查;改革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实务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所高校均开设了这一专业;这种快速增长导致了行内就业时竞争激烈,一次就业难度增加。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毕能否胜任日常有关国贸实务工作,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呢?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商学院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做好铺垫。第二部分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企业背景信息 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3.请企业对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 第三部分 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我校06级毕业生能调查到的所有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鉴于国贸实务学生的毕业去向未必和专业完全对口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2.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送发。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构成。对于其中两个需要排序的题目,我们采取了赋分统计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调查从2009年2月1日开始,至2004年3月8日结束。3.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427份,个别问卷存在某个别题空答的情况,我们统计时对空答的题目不算入统计。第四部分 调查结果 1.企业背景信息

1.1企业业务领域集中在商业和IT业,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大

所调查的企业中,181(44%)家企业属于商业领域,108(25%)家企业属于IT业,其他领域占了25%。金融、证券、保险业、外贸代理业、农业、旅游业6项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问卷中,171家企业属于服务业(43%),其次是制造业68家(17%),贸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业25家(6%),物流业5家(1%)。调查现显示,服务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1.2企业性质方面民企和个体占绝大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所调查的问卷中,有171(47%)家企业属于民企,135(37%)家企业属于个体。国企12%,三资4%。从大环境来看,在这个多种企业性质共存的社会里,民企和个体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很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单凭我们学生不一定能联系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学生目前实习所在的企业,也以民企和个体为主。

调查表显示,200人以下的企业有230家(60%),200-500人的104家(27%),这两项相加就占了总数的87%。结合1.3的结果来看,民企和个体企业居多也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人数绝大部分在500人以下。2.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

所调查企业人员的学历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80%。其中本科346人,专科357人,总数相差不大,高中相对较少,有255人,专科学历的人是最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总共占20%,其中硕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专科人才。2.2企业对国贸实务毕业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

该题是一项多选题,从面上看,企业对毕业生看法褒贬不一。

在肯定毕业生的企业中,有14%的企业认为国贸实务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12%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企业认为国贸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36%的企业选择了上述选项。15%的企业认为且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1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

还有7%的企业认为各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差异太大,难以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点。2.3约六成企业认可国贸毕业生各种资格认证,企业认为含金量最高的证书是报关员、国际商务师和报检员

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可各种资格证书的。其中39%的企业认为各种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业认为各种认证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在这个题目中,212家企业选择了报关员,占了总数的31%。其次是国际商务师178票,报检员176票,均约占总数的26%。单证员、外销员、货代员共占了17%。3.企业对几个调查项目选项所作的选择

3.1初级人才是企业主要需求人才;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高

在企业人才需求层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初级人才是企业主要需求人才。初级人才选项共计503票,占总票数的44%。其次需求量大的是复合型人才,占19%。中级人才,高级人才分别占14%和13%。在返回的406份问卷中中要求学生英语达到四级水平的有192个,占总数的48%,六级水平的127个,占总数的31%。三级只占6%。13%的企业要求学生掌握一门非英语语言。

3.2国贸实务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是企业认为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应首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等是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调查显示,不管是从得票还是得分来看,国贸实务管理、国际金融、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财会知识、贸易谈判、市场营销等知识与技能都排在前几位。其中信息资源管理列居选票数的第三位和重要性的第一位。出口项目组织规划、职业培训、电子支付等知识技能排序较靠后。企业认为国贸实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一题个多选题,总共列出了20种国贸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允许企业最多选10项并按重要性排序。总计结果按照得票和得分进行分析后发现,职业道德与忠诚度、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等素质是企业对国贸人才提出的必要素质,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市场推广开拓能力;理论政策水平等是企业对国贸实务人才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潜在的领导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抵御诱惑定力等方面的素质不是企业重点考虑的内容。

3.3企业解决国际贸易实务人才需求的方法主要通过社会人才市场招聘

被调查企业中43%的企业选择了依托社会的人才市场招聘;24%的企业选择了依托外贸代理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需求;19%的企业选择了自己在工作中培养;另有14%的企业选择了接受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3.5国贸实务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中,加强与培养能力是最主要的。

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要求用人单位做主观答题。我们对424份作答的问卷进行了总结,统计结果如下。贵企业对国贸实务意见和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9 提高自身能力 69 适应能力,职业素质 60 责任心,应变能力,灵活 35 加强金融与国际商法方面的能力 6 商务谈判能力 5 合计 424 第五部分 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企业背景信息分析市场风向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商业、IT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根据国际贸易实务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外贸专业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据统计,我省和一些地方的人才招聘会,非公企业提供的岗位占到了70%至80%。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看,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全部劳动力的65%至80%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国贸实务毕业生就职于中小企业,是当前的大势所趋。

2.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企业急需一线国贸实务人才,而正真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间实践量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在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专业的2+1培养方案,大部分课程应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而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保证每个学期均有英语教学,其中重点在贸易英语会话及英语谈判的教学,一些专业课,如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要采用双语教学。除公共课计算机文化基础外,开设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需求。大三阶段,教育的方式是以学生的兼职学习、定岗实习的时间,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学校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3.进行专业的职业证书培训

很多企业表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近六成企业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提高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医药物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分析 第3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与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连云港、盐城、宿迁、淮安以及以徐州市为中心, 覆盖周围县区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及医疗机构。本次调查通过电话、邮寄问卷、企业实地访谈3种方式向我省部分医药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 共收回调查表185份,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从企业类型来看, 主要有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零售药店;从企业性质来看, 主要有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

(二) 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分别从企业用人需求与满意度、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意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对医药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岗位, 医药物流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 企业对学历、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以及医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等。对每个采用问卷调查的企业, 还进一步与该企业的人事经理或主管进行访谈, 主要围绕问卷的作答情况加以展开, 以便深入了解企业人员的招聘渠道及招聘方法。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 人才层次与岗位需求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江苏省现代医药物流产业发展中最需要两类人才, 一类是中高级医药物流管理人才, 一类是初级医药物流操作专门人才。医药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就是技能型、应用型的初级医药物流操作人才, 包括医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 如医药商品养护工、医药商品保管员、医药商品组配员等。他们都属于初级医药物流人才, 属于执行层, 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 偏重于体力劳动。

(二) 医药企业对医药物流人才的基本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 医药物流人才需要具有医药行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知识, 该类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药品的入库验收、在库存储、药品养护、订单处理、出库拣货、药品拼箱复核等技能, 还应熟练掌握物流中包装、运输、搬运装卸等方面的知识, 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中,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 这类人才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新版GSP征求意见稿中, 明确提出了“现代物流药品批发企业”的概念, 这类企业的运行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支持, 对于医药物流操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医药物流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分析

现代医药物流不仅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 而且它的实践性非常强, 这就要求医药物流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很强的专业实操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对医药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二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三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医药商品知识、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和其它商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知识;四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五是具有市场开发、客户管理和创新能力。

三、对医药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 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在我国的物流教育体系中, 高职、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基层物流操作人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通用能力、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通用能力是除医药行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是从事医药物流职业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客观条件;专业核心技能就是医药物流专业的关键技能, 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 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后才能获得。

1、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核心能力, 它是能应用在各种情境下的一般性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 称为“8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2、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医药物流操作人员除应具备物流业中货物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最基本的物流操作及物料管理等职业能力外, 还应该具备熟悉医药行业中药品、医疗器械的相关法律法规、药品流通渠道、药品终端开发等职业能力[3]。

3、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是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之上评价工作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 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在具备物流与医药基础知识的条件之外还应该具备药品入库验收、药品在库保管养护、药品库存控制、药品合理装箱、药品在途质量监控等专业核心能力。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工作岗位多从生产一线开始, 它要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医药物流操作中的大量使用, 还要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结合我国教学的具体要求, 要树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尤其是要树立培养医药物流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理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医药物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 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由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紧跟行业发展动态,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针对企业对物流人才在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构建新课程体系:

医药物流专业课程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 分别对应于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及专业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时需带有一定的前瞻性[4], 要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由于医药物流涵盖两个不同行业的内容, 可借鉴资源较少, 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授课过程中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授课时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 适当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完善实训设施: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企业对员工的实践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因此对操作型医药物流人才而言, 应有一流的操作经验, 职业学校要创建校内、校外的实训环境。可以通过工厂实习、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推动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 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 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3、推行“双证书”制度:

学生毕业时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 进行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 平时注重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保障证书的有效性与权威性。尝试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

(三) 加强校企合作,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加强校企合作,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职业院校在医药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 一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二是加强校企合作, 签订人才培养“订单”, 学校承担起为企业培训“员工”的职能, 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这样学校可以解决实训资源有限、实际工作经验教师不足等实际问题, 企业则根据自身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人才, 减少了企业人才培养培训成本, 学生则可以提前了解企业, 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最终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因此, “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发挥政府在医药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现代医药物流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 指导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医药物流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医药物流方向专业, 加强和规范现有专业的建设, 不断总结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 推动医药物流职业教育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 政府要规范资格证书的培训和鉴定机构, 树立资格证书品牌, 保证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医药物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管力度, 帮助和支持职业院校建立物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为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供鉴定服务。

总之, 医药物流人才培养应该紧跟行业发展, 通过制定医药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适时总结经验与调整思路, 改进医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培养, 提高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有效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 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 促进了我国医药物流业加速发展。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部分省市医药行业医药物流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 结合全国医药物流行业的现状资料, 对医药类职业院校医药物流人才的社会需求、素质要求和培养方式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医药物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甘红云:《关于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7第31卷, 139~140。

[2]戴晋:《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对比研究》, 《企业导报》, 2010.4, 277~278。

[3]孟令全:《中国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 《亚洲社会药学》, 2008.3153~157。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第4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  社会背景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24-01

1 专业设置的背景和依据

1.1 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纲要还指出,要加强我国护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与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1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也曾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新一代人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1.2 行业背景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据业内专家介绍,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護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德国更是于2013年7月开放对第三世界国家护士的输入。

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以及外资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2 涉外护理专业设置的人才需求分析

2.1 涉外护理人才的数量需求分析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老龄化加速,护士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护士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本国女性在就业途径拓宽的情况下不愿从事相关职业,“护士”短缺也成为近年来长期存在的“医疗难题”。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开出高薪甚至“全家移民”的优厚条件,在全球“争抢”资深护士。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6-2016年间,美国对护士职位的需求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目前,美国护士年缺口12万,预计到2020年缺口将达50万。除了提高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年轻人加入护理队伍外,美国应对护士短缺的“杀手锏”是利用优厚的待遇和“移民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护理人才。

在英国,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完善的体系和很高的护理水平,其注册护士被世界广泛认可。近几年,随着英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上年龄化原因造成的自然减员,美国从英国招聘大量注册护士等原因,英国护士正以每年11%的速度在流失。数据显示,英国医疗保健系统目前护士缺员2.5万名。

由于受到海外高薪和其它优厚待遇的吸引,离开英国前往海外工作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2012年甚至达8000多人,创历史新高。被大量“挖墙脚”后,英国也开始从国外招募护士,亚洲和非洲成为他们的首选。据统计,近年来英国每年的新增护士,一半来自国外。

面对新兴的市场需求,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我国国际化护理人才十分匮乏。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有不少大专院校设置了相关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但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的护理专业演变而成的,其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护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设置涉外护理(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和我国护士出国数目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涉外护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的需要。

2.2 涉外护理人才的质量需求分析

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根据调查,在当前情况下,医护伦理及法律法规、多元护理文化这三种知识是国际化护士最需要具备的。

(1)国际护理市场需要懂法的护理人才。

与国际护理对接,我们培养的护士医学基础知识不缺,临床技能不缺,缺的是医护伦理的深入研究和法律法规的常识。所以,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就应当接受该方面知识的灌输。

(2)国际护理市场需要熟悉心理及精神护理的护理人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今天护士的功能已不再单纯是医生的助手,工作对象也不光是疾病与病人,更多的是在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因此,心理及精神护理的知识是一个国际化的护理人才所必备的

(3)国际护理市场需要精通多元护理文化的护理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人口流动频繁,跨国界的科学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这些现象意味着跨世纪的文化必然是多元文化,跨世纪护理人才必需掌握多元文化护理,即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需求,按照不同特点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护理。

因此,我们应当改变护理教育理念,不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外市场,形成特有的护理教育理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护理教育方式方法,将有利于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架起与国际护理市场对接的直通车。让护理教育真正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让护理人才真正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S].

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第5篇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破纪录的611万,而2010年高校毕业生超过630万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且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金融危机的影响、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现在的毕业生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2008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00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00”(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由于就业难,高考弃考现象严重。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给予极大重视。一,电子商务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近年来,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2010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

据淘宝网的计算,2009年淘宝网交易额达到2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另一方面,网络商品消费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是非网络商品消费增长速度的6倍。网络商品销售额在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也从1%增加到去年的2%,今年预计会达到3%。去年,购买网货的消费者达到1.1亿人,今年将预增到1.5亿,是全国人口的10%。

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一片大好的发展现状。不过我们也看到,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膨胀,未来将需要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如果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电子商务拓展的速度,这对电子商务而言可能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换言之,人才的匮乏可能会成为制约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罪魁祸首。

二,庞大的电商人才需求

阿里巴巴研究中心表示:超过70%的中小企业表示影响企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效果的最核心因素是实战实用型人才的匮乏,仅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对实用性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总量就超过200万人。独立电子商务企业爆发式增长之下,必然是对电子商务实战人才的渴求。——中国电商第二波成长起来的京东商城、齐家网都达到了近千名员工的规模。而3年前的好乐买才刚刚成立上线,2010年的销售额就将过2亿元。2009年初七格格还是不知名的淘宝小卖家,2010七格格销售额暴增10倍以上。这些新一波成长起来的电商,人才需求更是不言而喻的。

仅2008年中国企业新增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就超过230万,2009年、2010年又分别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大幅增长。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优秀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用人需求出现井喷已毫无悬念。

三,电子商务领域的个人成长机会

珂兰钻石CEO郭峰在微薄上表示,跟猎头对话后发现传统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更为疯狂,只要有电商管理经验,能担任新项目的总经理角色,年薪80万起,附赠母公司期权。——做好电商,无论是自己独立做,还是传统企业另开辟新战场,首要的问题除了决心以外就是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才。人才需求太快,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个人能够从基层快速成长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其中的成长机会是不言而喻的。

电商行业除了薪水诱人外,期权和股权也是行业激励人才的方式。

当当网除了联合总裁李国庆和俞渝外,当当网中高层以上员工持有的期权持股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15%。2007年9月阿里巴巴当年上市的时候,公司65%的员工都拥有股份,上市之日创造了千名百万富翁。拥有期权计划的。随着新一波的电商快速成长,电商从业者的身价也在不断增长。

市场对什么样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 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生物技术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3.医药类 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4.汽车类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5.物流类 随着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6.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

7.环境能源类 环保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8.管理类 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外经外贸的大发展,所以,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

9.法律类 目前我国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师还不到2万人,同时,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专业因此成为未来热门专业之一。

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第6篇

计算机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高度集约型和知识密集型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包括软件产业、咨询产业、知识产业、管理产业、教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等。2020年我国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产业总产值将达10—14万亿元。预计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到2020年将达800—900万人,占中国总就业人数的2.8—3%。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及其使用功能的充分开发,几乎所有的领域都需要计算机类人才。因此信息技术人才在今后若干年内会持续走俏。

网络服务人才

在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1998年全国只有2万多人。在今后的20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30—50倍,整个行业的人数将达到60—100万人。

信息服务人才

信息服务业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人员数量并不多。近年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1998年,全国信息服务企业有8万多家,110多万人。根据这一情况,我国已制定出了发展信息服务企业的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

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联系国际化,结构合理、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届时,从事信息服务所需人员将达700—900万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服务网。数据管理人才

数据管理和数据库是21世纪经济系统建设的核心,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信息和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数据库服务业已成为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本世纪的前20年,随着中国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将达到350万人。该行业将成为服务行业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

科学技术研究人才

21世纪人类将继续进行第四次技术革命,并兴起第五次和第六次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高科技领域主要指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国现有的科研人员是1300万人,到2020年,中国的科研队伍将进一步扩大,达2000万人。另外,从年龄结构来分析,也能表现出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特征。根据韦伯儿分布,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值为37岁,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今后几年我国一些重要的科研单位将有80%的高级科研人员要退出科研第一线。

农业科技人才

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人才状况很不容乐观。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表明,在职农业科技人员为47.7万人。每万名农业人口拥有科技人员5名,平均每7000亩耕地才有1名科技人员。我国现有农业高等院校59所,在校人数大约9万人,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拥有在校大学生1人,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1世纪中国所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达到几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人才。

环境保护技术人才

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环保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有关专家统计,长江上游每增加一个亿的产值,下游就要损失十个亿。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环保科技人才。如果按照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产业人员1000万人。

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

科学家预言,在工程技术领域,生物工程师将取代机电土木工程师一统天下的地位。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产业化的格局。就从事生物技术活动人员的情况来看,我国从事

生物技术研究的人数为1.7万,从事生产和经营的人数为0.9万,仅是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人数的1/4。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人才,都严重不足。

管理人才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各方面的管理将经历第二次革命,其内容包括价值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智能化管理及国际化管理等,将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有专家预测,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各类管理人才将达1000—1300万人。贸易人才

1998年,中国贸易行业的从业人员达2100万人。到21世纪20年代,电子贸易和网络贸易将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在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将达4亿人,中国将达3600万人。

经纪人才

经纪人是21世纪全球最活跃的人才之一。据统计,1998年我国经过考试由工商部门批准具有经纪人经营资格的人员达120多万人。具有经纪性质的公司、经纪人事务所已有80多万家,经营额约达1.2亿元。在今后20年当中,我国需要经纪人才800—1200万人。律师人才

1998年我国执业律师的人数为89万人。无论是律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如果每万人需要一名律师,我国就需要100多万名律师。此外,我国有5000万家企业,目前只有4万多家企业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仅占全部企业的千分之几,而绝大多数企业请不到或还没有聘请律师。有关人士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律师需求量将达300—350万人。

金融人才

在今后的20年中,中国的金融业所需人员达500—600万,是中国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和就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教育人才

据调查,近年来一些特殊专业的教师一直被人看好,如音乐、美术、电脑等学科。有人估计,在今后的20年中,中国教育行业部分专业的教师人数将增加一倍,整个教师队伍人数将达到1700—2100万人。

医疗保健人才

上一篇:结婚仪式上新娘父亲讲话下一篇:网页设计实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