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2024-07-01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精选12篇)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1篇

学校教辅用书情况

2011年

我校自我规范教辅材料征订行为。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征订相关教辅材料,为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净化校园环境、打击非法教辅材料行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健康、有序。

全面开展教辅材料清理检查活动。我校对教辅材料印刷复制、订阅购买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自查。开学前对老师进行相关方面进行教育,禁止老师进行私下交易和一切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在教辅材料印刷复制、订阅购买等环节,以拿取回扣、索要赞助等方式收取费用。我校设立查处违规征订教辅读物举报电话,并告知学生和家长。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2篇

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教材教辅征订及使用情况,我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查工作:

一、知晓文件内容。有关教材教辅的征订文件,学校也在教职工大会中向全体老师宣读过,让老师们了解具体征订教材教辅的情况,避免教师不知情况随意乱订。

二、征订教材教辅数量。我校每学期初在征订下学期教材教辅之前,都是重新统计各班现有人数,严格按照学籍系统统计人数,按照人手一册的量征订,包括教师的教本都将循环使用。

三、征订种类。征订的教材教辅都是由学校的教务主任与图书管理员参照有关文件目录经校委会讨论,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辅征订,严格实行一教一辅。

四、征订途径。学校所需的所有教材与教辅都上报学区,全部从新华书店订购,教务处还定期调查任课老师有无自行在外订购其他教辅的情况,同时对各班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切实摸清各班教辅的订购量和使用情况,防止教师自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杜绝盗版图书进入学校。总的来说,我校一直都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征订教材教辅,没有额外和不正当途径定购教材教辅。

学校负责人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2017年5月26日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3篇

笔者自2012年9月至今,一直关注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和使用情况,通过对现行教材课后习题的分析统计,发现课后习题的编排还有待完善;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抽查学生作业等途径,发现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和使用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笔者于2014年1月在《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上进行检索与“语文课后习题”精确匹配的论文不足30篇,内容多涉及初、高中语文课后习题编排体系的介绍和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列举),对于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及使用现状的研究不够重视。上述现象表明,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合理编排和使用亟待进一步关注。

一、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情况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S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编排情况,笔者对现行S版小学语文教材1~6年级所有课文的课后习题进行了分年段、分类统计与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发现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能够“紧扣课文内容、重视语言文字积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围绕课标提出的年段目标” 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将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和R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应学段的课后习题、S版中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发现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尚有以下不足之处。

1.形式上题型单一

S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2册,课文286篇,课后习题1098道,平均每课3.8题,其中低年段平均每课3.1题,中年段平均每课4.5题,高年段平均每课3.8题。题型相对固定,一年级的前两题为:朗读(背诵、复述)课文,描红;二至六年级的前三题基本为:朗读(背诵、复述)课文,描红,读一读(词语),再抄写。 以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共有13篇课文,课后习题共计28道,其中“朗读(背诵)课文”13道;“读一读, 按笔顺描红”13道题;另有两道习题指向课文内容拓展训练。单一的题型极大地局限了语言文字训练点的选择。而R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20篇课文,课后习题共计60道,每课3题,题型有11种(具体数据见表2)。和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相比,R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课后习题题型多样、训练形式丰富,每个训练点的目标更明确、易于操作,且排版样式也更生动,易引起学生注意。

2.内容上过于重视语言文字积累

根据习题训练的侧重点不同,笔者将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分为四类,即“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品读”“语言文字运用”和“文本拓展”。“语言文字积累”的习题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严格意义上应该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类,但因为这一练习要求通常都是和朗读课文并为一项的, 为了便于统计,将此项也作为语言文字积累项)、描红、抄写词语、摘抄喜欢的句子等四种题型,这一部分的习题量最大,占所有习题的62.7%。“语言文字品读”的习题主要有课题研读、品读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标点作用的体会和课文研读主话题,这部分习题占16.8%。“语言文字运用”的习题主要有查字典、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句式比较阅读、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写作手法分析、说说阅读感受、写话练习等,此类习题占14.9%。“文本拓展”的习题主要有课外资料收集、综合性学习、作家作品简介等,此类习题占5.6%。“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品读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习题内容过于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衔接上设置梯度不明显

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课文是实现提升过程的基础材料,课后习题则是对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的有力抓手。因此,课后习题训练应该有梯度、有层次、有计划,为培养学生持续的语文学习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小学低、中、高年段的衔接来看,习题设置的数量、 类别和难易度的层次不够明显:中年段的课后习题平均数量高于高年段,中年段涉及语言文字运用的习题所占比例也高于高年段。从小学、初中学段的衔接上来看,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与中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跨度较大。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共安排课后习题84道,其中“语言文字积累”31题,“语言文字品读”33题,“语言文字运用”12题(其中写作和修辞手法分析2题),“文本拓展” 8题。在这些习题的制约下,学生对文章写作和修辞手法的探究比较浅显。S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后安排的习题重在“探究·运用”能力的培养:“探究文本的深度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感悟文本的方法,并在拓展的片段中运用;探究文章表达方式的妙处与作用,在表达中加以运用。”题型和内容较大的跳跃性,使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存在着天然的沟壑。

二、师生对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看法及使用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师生对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看法和使用情况,笔者在长期进行教学观察的基础上,于2014年2月,在本市选取了省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城区普通小学、城郊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等不同地域、不同办学规模的8所小学,对语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69名教师和1 42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98.8%的教师和97.7%的学生认为“课后习题与语文教学联系紧密,应该重视其使用”,说明师生对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师生对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1.师生认为课后习题与教学需求不符

“你认为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设计能够满足你的教(学)需求吗”,68%的教师和55.9%的学生认为课后习题不太实用,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习题来辅助教(学)。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抽查发现,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朗读、背诵课文和抄写词语这三项作业和课后习题关系紧密外,其余的作业基本都是在《补充习题》《学习手册》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完成的。师生认为课后习题中最实用的题型是“课文研读主要问题”,选择的总人数占61.6%,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这一题型在教材中仅占所有课后习题的5.7%。

“如果让你设计课后练习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教师认为,课后习题的设计应加强“课文内容拓展训练;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训练;课文研读主要问题;语文知识点介绍”等方面的习题量。 学生则希望编者“设计一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设计一些课外拓展的题目;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设计一些图文并茂、让我们一看就想做的题目”。课后习题编排的现状与师生对实用习题的认同率、期望值相去甚远,不能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

2.实际教学中课后习题遭冷遇

(1)教师对课后习题的研用情况。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编者意图,适当解读文本,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然而,在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中,课后习题的运用并没有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您在集体备课时针对课后习题进行研讨吗”,仅有42%的教师表示经常针对课后习题展开教学研讨。笔者通过观察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与教师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解读文本、备课都是靠查阅教学参考书,或者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极少有教师根据课后习题来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您对课后习题的使用率大约是多少”能够全部使用课后习题的教师仅占55%。“您在哪个时间段对课后习题关注最多”仅有8.3%的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各个时段都关注课后习题的使用,12.4%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经常使用课后习题,18.9%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使用课后习题,20.7%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使用课后习题,在布置作业时使用课后习题的教师最多,占39.6%。通过作业检查和师生访谈,笔者又进一步了解到,教师布置的和课后习题相关的作业,一般都是“读背课文”和“抄写词语”,形式比较单一,且“读背课文”一项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也不是很到位。课后习题的量本来就少,使用率又不高,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效能可想而知。

(2)学生对课后习题的使用情况。“你在哪个学习时段用到课后习题最多”,“影响你运用课后习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各学习时段都能够关注课后习题使用的学生仅占27%。影响学生课后习题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37.4%的学生认为课后习题很简单、没意思,对学习帮助不大; 32%的学生表示教师没有要求关注课后习题,就不使用。通过与学生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大量和教材配套的教辅用书占用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暗示着课后习题的设计和配套教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争性。

三、关注学习力提升,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的应然选择

根据陈维维博士的观点,语文学习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3]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持续的语文学习力,以适应人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排和使用都应该指向语文学习力的提升,以完善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编排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题型,活泼练习形式,激发学习动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如果能全面和充分地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学习,那么,学习效果将是最好的。”[4]要想提升小学生使用课后习题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可以从丰富题型、活泼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入手。练习形式是指练习题的表现形式,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形式一般分为诵读类、抄写类、填充类、比较辨析类、口头表达类、问答类、写作训练类、动手实践类、理解体会类、翻译释义类等。目前我们使用的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诵读类和抄写类的练习题出现的频率最高,编者应考虑到题型的丰富性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关注一些其他类题型的编选。对于已有习题,也要丰富其表现形式。

例如,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是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因为形式单一,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编者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汉字表形达意”的特点,在学习一些比较典型的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时,采用古今字对照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再如,当学习生字“及”时,可以将“及”和甲骨文一起出示。形象生动的甲骨文,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外,还能够起到多元的教学效果,即学生通过对甲骨文的观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及”的本意“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理解本意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非常形象地记住“及”的笔顺,应该先写“丿”;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对中国古汉字的探究产生学习动力,以后再学习其他汉字时,也会自觉地去查找这个字的古字、本意。除了古今文字对照以外,在进行字词积累时,还可以设计一些连线题(字词与图片连线、近反义词连线)、选择题(根据不同的语境,辨析“音近字”“形近字”的不同用法)等。

2.细化要求,搭建训练序列,提升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到底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要训练学生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毕业时必须掌握什么样的本领,诸如此类,现在都不明确,因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明确。”[5]作为直接体现“训练项目”的载体,在编排上应该具有明确的序列性,包括整体序列和局部序列。整体序列是指全套教材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为纲,分学段有梯度地将教学目标分解到习题中,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阶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局部序列是指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实际。

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小学高年段的课后习题设计中应该根据选文的不同文体和表达特点,设计“关于文章表达顺序、表达方法探究类”的习题。这样,学生在进入中学后,面对教材中“探究文本的深度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感悟文本的方法,并在拓展的片段中运用; 探究文章表达方式的妙处与作用,在表达中加以运用”的要求才能拾级而上,不手忙脚乱。

3.关注学法,加强策略指导,促进学习转化力

“教材就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的目的的说明和为此要准备的言语材料。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它的新,就在于它是关于言语活动的操作程序的说明。”[6]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在题型的编排上应该关注学法,设计具体的操作程序,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习转化力的形成。

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为例,该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以一个男孩的口吻写的一篇读后感。现行教材中,本文课后习题设计为“用钢笔描红;‘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讨论一下:‘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这样的习题使文本陷于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玄妙笼统”,直接导致语文教师在“教教材”时需费力揣摩“编辑意图”,学生则漫无目的找不到思考和实践的具体策略。[7]将本文安排在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至少有两点教学目标可以凸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外书;让学生初步体会读后感的写法。鉴于此认识,笔者认为本文还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习题1: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按需而教”,还能增进学习主动化,促进表达条理化,推进思维深刻化。[8]这样的习题,就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提问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

习题2:“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结合《鲁滨逊漂流记》和自己的生活体验, 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题的设计不仅向学生提出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的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的路径———联系原著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还隐含了提示学生要阅读原著的要求。

习题3:吴缅为什么会认真阅读这本书?你平时了解、阅读课外书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如果让你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你会抓住哪些具体的内容来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习题应该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本题的设计抓住了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这一文体特点,通过一个个连续性问题, 帮助学生厘清简单的读后感的撰写步骤:交代读书的背景—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引入精彩部分—结合感受具体介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目的便自然达到,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

上述习题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文本内容,还关注了文本的表达形式,遵循了“关注学法,加强策略指导”的原则。有了这样的习题引导,教师不会再将教学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了。学生不仅读了一篇课文,还读了一本书,了解了读后感的写法,学会了如何阅读课外书,再遇到同类文章, 就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学习了。

4.注重运用,拓宽深度和广度,提升学习创新力

“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2]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应该成为课后习题编排的指导思想。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内容已经关注到拓展类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语文学习途径的拓宽,但是量还不够足。课后习题的编排还可以从选文出发,把日常生活甚至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语文学习中来[9],拓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实际的社交能力,提升学习的创新力。

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1)通过书籍或者网络查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探究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哪些词,背诵积累1~2首。

(3)“清平乐”这个词牌的来源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以“清平乐”为词牌的词?

这样的习题不局限于理解、积累一首词,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一首词,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词牌,积累一组词,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和古文化的探究相融相通。

王荣生先生一再强调:“对选文的阐述,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1]只有拥有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课后习题来指导师生的教与学,才能使语文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得到有效提升。当然,在完善课后习题编排的同时,师生也要自觉提高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度和使用度,做到研用结合,自觉关注,自主开发,切实发挥课后习题的功用。

摘要:课后习题作为语文教材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体现文章“如何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合理编排和有效使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在编排时,应该做到丰富题型,活泼练习形式,激发学习动力;细化要求,搭建训练序列,提升学习能力;关注学法,加强策略指导,促进学习转化力;注重运用,拓宽深广度,提升学习创新力。师生在使用课后习题时,应做到研用结合,自觉关注,切实发挥课后习题的功用,促进语文学习力的提升。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写作;真情实感;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作文教学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许多中小学生来讲,写作文也是一个有着漫长提高过程的难题。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写作中网络用语的使用情况,本人于2016年2月至5月调查统计山东省潍坊市4个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水平的中学和小学,选取6个年级、11个班级、432位同学在2015—2016年内的作文共计1264篇,其中学期大作文549篇,日记715篇。

统计1264篇作品中出现最频繁的网络流行语的前十位依次分别是:“我也是醉了”中的“醉了”共43次;“6翻了”共28次;“土豪”共27次;“颜值”共27次;“躺着也中枪”和“躺枪”共25次;“脑洞”共19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共16次,“萌萌哒”共16次;“傲娇”共10次;“小鲜肉”共7次。其中这些高频词汇绝大部分是出自五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日记中,在考试作文中几乎没有直接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高中的学生的周记许多内容敷衍,表达比较单一,也没有这种情况。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的随意性很强,出现网络流行语的情况很多。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某学校七年级出现了“脑残”这种消极的词语,八年级某位同学的日记中两次出现了不文明用语。

而以上十个高频流行词和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比较差别是很大的。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于2015年12月15日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剁手党”“网红”“任性”“宝宝”“获得感”“脑洞大开”“颜值”“主要看气质”“创客”“互联网+”。这十大网络流行语只有“颜值”这个词与中小学的写作高频词是重合的。“颜值”是表示人的面容相貌的靓丽程度,显而易见,学生在接触网络流行语体时和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能表情达意的词语最容易接受,像“获得感”(源自习总书记的讲话)、“创客”(自主创业的人或团体)这些词语不容易被学生记住。另外,网络流行语体传播快,但流行时间短,被忘掉以后一般很少再有网友主动用这些“过时”的流行语。2015年底的这1264篇中小学作文中的高频流行语不和实时的流行语完全一致,也说明了中小学并不是完全通过自己上网获取的流行语,更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中得到的和自己有共鸣的网络流行语体。

通过这段结尾我们可以明白这位同学还是有结尾扣题的意识的,但是强调三遍的表达实属多余累赘。本人猜测可能是为了凑够字数,一时想不出更多的描述和更好的表达,所以“出此下策”。学生这样的每两周一次的作文教师都是亲自批改的,这句话教师画了出来在旁边打了个问号,批语为:“还有别的词吗?”面对网络用语教师也认为不好严防死守,只好建议“换作别的词语”。也有教师给自己的学生规定考试作文中不可出现网络流行语,所以有好多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一句网络用语都没有出现。教师的评判标准不同,也表明了流行语与中小学的写作还是含糊不清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样本中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体过于盲目性和随意化。那还有一部分一句网络用语都不用的作文,这些是否写得好呢?

在临朐县某小学抽取的样本中,有好多位同学的日记每一篇表达都差不多,流水账现象明显,很少有真情实感。比如样本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本共8篇作文,其中有6篇都至少用300字写了自己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故事:话题作文“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是写与自己的邻居小伙伴的友谊,其中写到了与小伙伴一起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加上一大段小说的梗概和感想;话题作文“看见”,还是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读后感……此外,还有一些同学在遣词造句上并没有什么缺点,但写出的文章过于追求“感人”的效果,举的一些事例有些虚假,选材也不够新颖,只要是写友谊就写自己丢了东西或者忘了东西得到朋友的帮助,只要写爱好就是读书,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篇目写上。只要写关于“感动”“阳光”“爱心”等有关话题,都是写父爱和母爱,虽然没有脱离主题,但缺乏真情实感,对父爱母爱的表现力还是不够好,千篇一律的文章时毫无创新性可言的。对有些同学来说写作是一件很令自己头痛的事情,对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挑战。

网络流行语体由于来源的复杂性,中小学学生在使用时往往没有能力完全甄别才可能造成以上一系列的危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中小学生如果那么容易在写作中乱用网络用语,是不是说明我们当今的作文教学也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呢?如果学生的语言文学水平高,那么不管多么虚拟的世界的文化冲击也都不妨碍学生素养的养成。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写作教学的成果还是不尽人意。网络流行语体同时也具有创新性、思辨性,这两个特点是当前作文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需要增添完善的。

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中考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规定:“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参加全国统考(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在正式作文中还是要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规范的文字的权威目前是于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另外教师可以适当放宽对中小学日记的评判标准,鼓励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特级教师李海林曾经提出,“什么时候作文不再是作业而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流,不再是交给老师来评判而是交给大家来欣赏”,不难得出,学生有种进行语言交流的冲动,是真心的想写作文倾诉,就不会词穷到东拼西凑不合适的语体。

比如在日记、周记等日常习作训练中,如果学生应付写作的情况比较明显,可以由教师来定题目。不过尽量不要定一些“假大空”的题目,而是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的小情绪、小发现出发,如笔者班级中的周记题目有“都是_惹的祸”“校园一角”“差一点就_”等,这样的题目可以适当采用。学生只有懂得写作中如何真情流露,才不会滥用网络流行语体。这也许是学生们所希望的“我手写我心”。

教师也要及时了解网络热点,学生写作中再出现网络流行语体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分析,引导学生完善作文中的语言。例如,学生们都爱用“醉了”,什么感觉都说“醉了”,那么教师可以找出名家作品里不同的“醉”的表现,使学生明白原来“醉了”可以用在这么多语境中,并引导学生对“醉”展开更为详细丰富的表达。

总之,语文是一种全方位接受学习的学科,不仅使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性格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又要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书明.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 王旭明.再对教育发言[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2010.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5篇

——沙县翠绿小学招生和教辅征订工作情况汇报

我校是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按省示范小学标准,投资2245万元创办的一所小学。学校占地43亩,校舍建筑面积12639平方米。目前,有37个教学班,学生2211人,教师103人。几年来,我们坚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美德”这一主线,按照“用陶行知思想和雷锋精神激励师生成长,让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践行行知教育思想和雷锋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以“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为办学宗旨,以“生活的花园,活动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家园”为办学目标,以“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为培养目标,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学校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学校”、市 “德育先进校”、省“德育先进校”、市先进“教工之家”、市“模范教工之家”,被福建省委文明办确定为省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学校少先队获得“福建省优秀大队”。被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授予“省行知实验学校”、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授予“行知实验学校”,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集体雷锋评审委员会、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中国雷锋报社、中国雷锋纪念馆命名为“雷锋小学”。办学以来,学校重视依法办学,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现将我们在招生行为和教辅配料的管理秘征订等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招生行为规范。我校严格执行县招委会招生工作意见,在招生的过程中,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招生,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不与学校招生录取相挂钩。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学校利用家长会、校务公开栏及学校LED屏幕,宣传市县招生工作文件,政策,向社会公布我校的招生计划数和招生片区范围。

一是召开行政人员班子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县招委会《2014年沙县小学招生工作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三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招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明确招生的原则、要求和办法,认真做好城区新生报名的资格审查,确保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二是组织学校所辖片区的社区、村委会领导到校一起学习市县的招生文件和义务教育法,让他们协助学校教务处学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确保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调查摸清辖区内适龄儿童情况,教导处对辖区内的残疾儿童、农民工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建立档案。

四是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不对来校报名的学生决不拒之门外,尤其是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让他们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决不歧视和推诿,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并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农民工子女顺利入学。

二、加强教辅管理,依规组织征订,根据《三明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校十分重视,对照《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公布三明市义务教育阶段进校教辅材料目录的通知》(明教中〔2014〕37号)文件精神,进行了专项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加强教辅材料征订的管理

在行政和全体教师会议上传达了省市关于教辅材料征订理的文件,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教辅材料征订的严肃性。

2.增强教辅材料征订的透明度

将省市关于征订教辅材料的文件在校务公开栏上公布,并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发短信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将上级推荐的目录公开。

3.教辅材料选用政策落实情况。

严格遵循“一个学科1套教辅材料”的规定要求,各年级每生每学科只选择征订一种教辅材料。一至六年级语文选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学习指导丛书》,数学选用人教版《小学数学学习指导丛书》,三至六年级科学选用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三至六年级英语选用外研社的《英语课堂活动与课后评价》,其他教辅材料品种仅限一至二年级生字本、各年级的寒暑假作业。严禁在审读推荐的目录之外另外指定教辅材料品种和增加数量。

4.教辅材料征订环节的管理情况。学校坚持学生自愿购买、无偿代购原则,经家长同意后,填写教辅代购申请单,学生自愿购买,发行单位上门服务。我校还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信箱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家长监督。

沙县翠绿小学

小学生教辅资料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第6篇

1.目前,你手中的学习资料有哪些?()

A. 《课外作业》B.《配套练习册》C.其它

2.你认为哪种更实用,更利于你的学习?()

A. 《课外作业》 B.《配套练习册》C.其他资料

3.你认为手中的这些学习资料难易程度怎样?()

A. 较难B.适中C.容易

4.手中的学习资料,哪部分对你的学习帮助更大?()

A.基础知识部分B.应用创新部分C.拓展探究部分

5.平时你是怎样使用手中的这些学习资料的?()

A.随堂练习B.课下作业C.复习巩固

6.你认为怎样使用学习资料效率更高?()

A.配合教材使用B.集中复习使用C.巩固强化

7.你认为学习资料中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A.趣味性的知识B.应用性的知识C.简单易懂的知识

8.你认为小学生应该怎样选择使用学习资料?()

A.随意选择,数量越多越好B.精简数量,优化内容,选择正规图书C.跟随其他人的做法

9.你的学习资料充分利用了吗?()

A.利用充分B.利用了大部分C.利用不充分

10.你对你的学习资料自我评价如何?()

明德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与使用制度 第7篇

根据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文件精神,为了加强我校教辅资料的征订与管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特规定如下:

一、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认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具体体现到教学行动上,尤其注重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除上级主管部门规定选用的教辅资料外,任何年级和个人不得擅自做主替学生征订教辅资料,更不能有营私行为的推荐或推销教辅资料。否则,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三、学校教辅资料原则上由学校教务处根据上级要求统一订购,某学科如特殊需要征订某种教辅资料,必须报教务处,教务处报上级领导,经领导审核认可后方可订购。

四、凡练习类资料,相关学科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并作必要的批阅。

五、重要的教辅资料一律图书室收集存档,妥善保管,教师借阅时必须严格履行借还手续。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12月住院病历30份。其中非手术患者住院病历及手术患者住院病历各15份。非手术病历抽自内分泌科、小儿内科、皮肤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内科等科室;手术病历抽自外科各科、妇产科、耳鼻喉, 眼科等科室。

1.2 方法

根据《指导原则》和《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分析。

2 存在问题

2.1 无指征或指征不明显用药

3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67% (26/30) , 与卫生部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率要<50%[3]的要求相差甚大;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仅3.33% (1/30) 。说明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掌握不严需要进一步规范, 以期达到合理用药。

2.2 不合理预防用药

2.2.1 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15份手术病历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且存在用药疗程过长问题, 为4~14d。预防用药在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连续多日预防性用药无必要, 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 且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通知》指出:Ⅰ类手术切口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确需使用时, 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24h, 个别情况可以延长至48h, 可视伴有炎症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

2.2.2 围手术期用药时机欠合理:

《指导原则》 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在术前30min~2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 术中给予第2剂。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有效期一般在24h 内, 关键时间是在手术期间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以防止或减少细菌在手术暴露部位的定植、生长、繁殖, 从而预防和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同时也降低其它部位的感染率。从15份手术病历看, 预防用药时机掌握不好, 在切皮前 >2h给药占13.33% (2/15) , 术前未用术后用药占26.67% (4/15) , 手术时间 >3h未追加抗菌药物。

2.3 药物选择不合理

2.3.1 药物选择起点高:

《通知》规定, 妇科手术应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三代头孢抗生素, 不宜在预防用药时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酶抑制剂, 而头孢类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严重感染;颈部手术预防用药宜选择第一代头孢,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 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不宜作为常规抗感染药物应用。

2.3.2 药物选择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由于加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易引起血糖波动异常 (高血糖和低血糖) , 通常发生于合用口服降糖药 (如优降糖) 或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当患者明确诊断有2型糖尿病仍予以加替沙星术后抗感染预防性用药时, 存在极大用药风险。头孢哌酮大部分随胆汁排泄。当患者有肝脏疾患及胆道梗阻时, 头孢哌酮的血清半衰期常会延长, 尤其是老年患者, 体内药物代谢功能差, 若伴有肝功能受损, 在选用头胞哌酮舒巴坦钠注射剂进行抗感染治疗时, 单次宜减少用量为1.0~2.0g, 并采取12h静脉滴注1次。

2.4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当

2.4.1 产生拮抗:

阿奇霉素联用头孢替安, 每天1次, 静脉滴注。因阿奇霉素为快速抑菌剂, 先服用会迅速抑制繁殖期细菌到静止期, 再运用头孢替安快速杀菌剂, 往往使头孢替安的杀菌作用降低, 两者使用产生拮抗, 不建议两者联合用药。

2.4.2 增加毒性:

头孢唑林与依替米星联用。因头孢唑林为第一代头孢菌素, 肾毒性较严重, 依替米星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两者合用, 增加肾毒性, 用药不合理。

2.5 用法用量不合理

单次剂量给药过大, 头孢呋辛预防用药单次剂量高达5.0g, 每天1次。与《通知》规定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头孢呋辛1.5g的单次使用剂量比较相差甚大。调查中还发现头孢菌素类用法多为每天1次, 由于该类药物 (除头孢曲松外) 的消除半衰期均较短, 因此临床应用时需一日多次给药, 以使体内药物达到有效抑菌浓度的时间尽可能长。

3 讨 论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品, 同时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现象也较为普遍。本次调查发现未遵循抗菌药物特点和病原菌种类选择药物、无适应证用药、超剂量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药物选择起点高及头孢菌素类一日单次用药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长、药品不良反应增多、医疗费用增加。

为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建议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与管理制度, 并根据各临床科室专科用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制定临床各科合理用药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每月随机抽取住院病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开展抗菌药物点评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临床药师深入病房, 参与临床查房。临床药师可利用专业优势, 从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方面, 与医护人员紧密协作, 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纠正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 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与经济。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S].卫医管发[2010]28号.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刘新建, 钱毅强.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趋势分析[J].中国药业, 2000, 9 (1) :48.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9篇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生  校外时间  研究进展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9-02

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减负等强有力的措施和行政行为,叫停了许多不符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类似于节假日补课、辅导、办班等等不规范办学行为,重新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对学生校外时间的教育问题也就无法回避地摆到了全社会的面前,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校外时间则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探索面对“中小学生的校外使用的问题怎么办?”的应对策略则变得既迫切又有意义。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情况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介绍,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对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情况及相关问题形成整体认识;二是分析研究中的不足,明晰下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一、文献统计分析

截至2016年6月1日,将与中小学生“校外时间”相关的研究内容:课外生活、课外活动、闲暇生活、闲暇教育作为检索内容,以主题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进行匹配精确搜索,将三者搜索结果相结合,去除年鉴记录、重复检索、非学术性文章,其中包括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文章,具体检索结果见表1-1。

表1-1  CNKI校外时间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项 课外生活 课外活动 闲暇生活 闲暇教育 校外时间

检索结果 166 204 52 60 116

二、文献内容综述

1.课外生活和课外活动

从表1-1可知,以“课外生活”和“课外活动”为主题进行检索,所获得检索结果分别是166篇和204篇。对以上检索文献进行归整可发现,对于课外生活和课外活动学者们的研究有诸多交叉与重叠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研究内容:

(1)意义与作用研究。王彩凤(2013)从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外活动的有效性、课外活动的充实性、课外活动的自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2)现状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对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现状的研究,包括课内学习的延伸、课外辅导的研究;其次,是对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闲暇生活和闲暇教育

(1)关于闲暇生活的研究

闲暇生活,指“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满足多种需要的自由时间。 ”经过调研,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有以下特点:时间少且分配不均衡;闲暇时间自主性缺乏,内容和形式单一;社会融入性差,个体活动较多;闲暇活动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幸福感偏低;对闲暇时间的价值认识不足,缺少指导和计划。

(2)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

我国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闲暇与闲暇教育的界定。对于闲暇教育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冯建军教授认为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 。李雪峰认为闲暇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即闲暇教育是培养人们形成一种正确的闲暇观,提高人们合理有效地支配闲暇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人们休闲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闲暇教育应该当成一种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2)闲暇教育的价值。3)闲暇教育的内容。

3.研究述评

纵观学者们研究成果,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宝贵的价值,研究视角有所拓展,从起初的抽样调查、个案研究拓展到区域或更大范围进行普遍研究,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然而,我国关于中小学校外时间的研究虽然数目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国内对于学生校外时间的研究大多集中对国外相关研究的评述,符合我国特色的实证性研究较少;

(2)学者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方面问题或部分领域的笼统概述,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

(3)重视校外时间教育的功能性或价值研究,但对具体的校外时间的管理、校外时间具体指导与实施途径研究鲜少。

(4)对于农村学生的校外时间关注度不够,专门针对农村学生校外时间的研究文献稀少。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校外时间使用、校外时间教育等基本理论层面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占有与利用情况的实证性研究,利用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校外时间活动内容、校外时间教育情况调,发现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上的问题与需求,分析具体原因;最后,在对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情况的调查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从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戴斌荣.  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5) .

[2] 陈传锋,王玲凤,陈汉英,俞国良.  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 教育研究. 2014(06) .

[3] 王彩凤.  试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J]. 科技视界. 2013(35) .

[4] 陈桂生. 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89.

[5]冯建军,万亚平.  闲暇及闲暇教育[J]. 教育研究,2000(09).

[6] 李雪峰.  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07.

[7]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7.

[8]陈明.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曲阜师范大学,2007.

[9] 焦冰清.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9.

教辅资料使用情况自查总结 第10篇

自查总结

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143人,其中三至六年级有学生101人,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贯彻落实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6年秋中小学教辅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全面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端正教育风气,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按照区教委的要求,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教辅资料使用情况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长:梁正生

副组长:曹红

成员:周德素 邵正强 罗玉玺及各班班主任

二、自查主要采取的方法

1、召开教师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强调违规征订和使用教辅资料的严重性。

2、召开各年级教师座谈会,了解各班教辅资料使用情况。

3、深入到教师办公室及教室查看使用了哪些教辅材料。

4、通过多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学生是否在家要钱购买其他资料。

5、组织部分教师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进一步对教辅材料使用情况进行核实。

三、自查结果

通过自查查和学校的调查核实:

1、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均无私自为学生定购教辅材料现象。学校一、二年级没有发现使用教辅资料,三、四、五、六年级只使用了一种教辅资料,所使用的教辅材料均出自新华书店的推荐目录之中。

2、所使用教辅资料均是学生自愿购买,学校无违反规定强行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现象。没有发现教师个人私自向学生强行推广其他的教辅导资料现象。

3、所用教辅资料多为学生家庭作业处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家长比较满意。

4、为了规范了收费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学校禁止个人书商进校推销辅助教材。

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的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征订教材,严格禁止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现象的发生,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辅资料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11篇

在长沙是一中实习的一个月里,除了教学活动以及班主任实习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调研活动,特别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做了调查。

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生都没有间断过使用教辅资料,几乎所有科目都有教辅资料,教辅资料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辅资料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今的教辅资料是琳琅满目,学生不知道该不该买教辅资料、怎么选择教辅资料、怎么使用教辅资料,有的人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外教辅资料上,却影响了课内作业的完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了全面素质的发展。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如何看待教辅资料,如何选择好、使用好教辅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辅资料的作用,对此,我做了一个调查。

一、使用教辅资料原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一些教辅材料,对于他们开拓视野,启发思维,进一步学好功课,获取理想的学习成绩是大有益处。教辅资料对教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己到了离不开教辅资料的时候。但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是处于什么原因,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答案。通过调查,我发现几个问题:首先,学生大多数使用教辅资料都是因为教辅资料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灵活思维。“老师上课听不明白”和“老师要求或推荐使用”占比较大的人数,令人奇怪的是,“题目多,希望考试能碰到”也占了一定人数,这也很能说明许多中学生使用教辅资料,做其中的习题,都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再次,“学校教辅资料太差,讲得少,知识面不广,习题差”,这也值得教育部门和老师深思。“有很强的求知欲,教辅资料课外知识丰富”的教辅资料相对较少,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是很高,买教辅资料也明显带有应试倾向,虽然有些教辅资料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附有大量课外知识,但似乎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

二、教辅资料购买情况 1.购买教辅资料花费

调查表明,学生实际,说明现在中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的花费大部分都在100元以上,由此可见,家长和学生还是舍得为购买教辅资料花钱的。由于有需求,出版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教辅资料的设计方面考虑的更精致,目前教辅资料豪华程度和售价,一点不亚于那些精装版的名著,助长了浪费和攀比心理,在国家倡导勤俭节约的今天,如此昂贵的图书,只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2.教辅资料使用总量

尽管“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学生们购买教辅资料的热情依然不减。所有学生都至少有一套教辅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2套甚至是3套教辅资料,甚至有学生在使用7套教辅资料。在这当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教辅资料都在8本以上,甚至达到了15本以上。3.从哪些方式获得

学生使用的教辅资料来源途径多样,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学校统一购买;也有学生他们购买教辅资料是由老师推荐,自己购买;一半以上的学生承认他们会自己购买教辅资料;也有由家庭购买的,还有个别学生的部分教辅资料是由好友赠送的。

调查表明,学生亲自去购买仍是最主要的教辅资料来源途径。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亲自去购买、各尽其能,经过自己精心挑选,才能够更好选择一本最适合自己的辅导书。但老师和家长应深入了解教辅资料基本情况,包括基本内容、主要品牌、难易程度、出版社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使之发挥辅助功能。

三、教辅资料类型选择 1.考虑教辅资料内容

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几个结论,学生挑选教辅资料开始逐渐走向理性,有很多学生喜欢“重点知识详解,例题详解”这类书,一部分学生喜欢“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这类书,少量学生选“以介绍解题技巧和思路为主,再结合练习的教辅学生选择”,选“权威教师编写的全真模拟题,试题集”和“历年试卷集合,并附有讲解、分析”教辅资料的人数最少。“试题集”的不受宠,一方面说明了现在的学生讨厌题海战术;另一方面,据学生们反映,现在的试题集内容重复,互相抄袭,买多了没用。相反,带有知识详解的图书更受学生喜欢。

2.考虑教辅资料科目

在被调查的中学生购买的教辅资料中,语文、数学、英语依然是主打科目,需要教辅资料的人数最多;其中“数学”更是独树一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购买过。而比起政治、历史文科图书来,数理化图书仍然是现在学生的主要购买方向,但对语文和英语图书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其次是物理、化学等考试(指中考和高考)科目的教辅资料,学生对科学、音乐、美术等非考试科目的教辅资料需求较少。3.考虑影响选择因素

在回答“影响你购买教辅资料的因素有哪些”时,教辅资料的内容永远是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的首选,这说明出版社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在内容方面花大力气;其次则是“价钱”,显示学生还是希望购买到廉价的教辅资料。其他因素依次为书名、出版社、作者、装帧和其他。

四、教辅资料实际作用 1.教辅资料主要作用 据统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辅资料对学生学习有帮助,回答有:有利于应对考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展知识面,有助于听课和对课堂内容理解,有助于总结升华和复习,拓展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在“扩展知识面”、“应对考试”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方面,教辅资料的作用很大。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教辅资料对“拓展各方面能力”的作用不大。

教辅资料在学习中的作用很大,不可盲目排斥,教辅资料对学生学习有帮助,优秀的课外和课程的辅导书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学以致用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好的教辅资料能够补充教材之不足,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成绩,帮助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达成系统和完善的把握。特别是在“扩展知识面”、“应对考试”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方面,教辅资料的作用很大,这也是教辅资料能够长期存在的基础。2.教辅资料的使用状况

从此次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课外教辅资料,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课外教辅资料,有一半的学生喜欢教辅资料,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课外教辅资料,也喜欢教辅资料,但是真正使用的人占了少数,一半的学生认为偶尔使用,而且对学习帮助不大,大部分的学生每天用课外教辅资料的时间不足1小时。这种情况可能是学校练习大量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根本很少有时间看课外教辅资料,这与没有教辅资料似乎也没什么区别。可见课外教辅资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是闲置的奢侈品,加上教辅资料是个周期性很短的产品,对资料也是一种浪费。3.教辅资料负面影响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大量的教辅资料影响课余生活,使生活变得无趣。在假期里要阅读大量的辅导书,完成大量的课外作业,那怕是晴朗的天空,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找同学一起出去玩,假期生活仍然是无趣的。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各类学校对如何加强教辅资料的管理制定了很好的措施,广大中学生和老师也很努力地落实上级的精神。教辅资料在广大中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从教辅资料中受益非浅,深深热爱教辅资源。但是,也还存在教辅资料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教辅资料质量低劣、教辅资料种类繁多、使用效果不明显、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等诸多问题。中学教辅资料选择、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教辅资料不要买的太多,要少而精。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找到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特点的教辅资料。要看辅导书和学校课程的同步性,内容最好以对所学知识的指导分析为主。

第二、学生在利用教辅资料时,必须有选择阅读,在做教辅资料上的习题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做,真正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

第三、对教辅资料不能过度依赖,教辅资料不可以代替教材,切勿本末倒置。必须分清主次,如果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就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用在教辅资料上,练习更没必要都做。那种认为教辅资料买得越多、读得越多、题目做得越多,就越好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教辅资料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看太多教辅资料,忽视课堂教学和教材,会得不偿失。过多过滥的教辅资料不仅对学习帮助不大,反而会加重课业负担。

第四、目前对教辅资料使用后仍是由学生自行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流向:扔进垃圾场和送给朋友。如果这些书本能够“循环”起来,就可以为下届的学弟学妹节约一笔为数不小的教辅资料费。把钱花在购买重复的教辅资料上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建议包括环保部门等在内,社会各界对于数量如此巨大的教辅资料提出专门的循环利用方案。利用这个巨大的资源,推行“考后循环经济”。

小学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情况情况小结 第12篇

南京城区初一英语教辅资料使用情况调查与评估

维持一个半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已将近尾声,此次调研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拓展了视野,对社会、生活、世界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都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社会实践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

从调研内容看,我们以“南京主城区初一学生英语教辅资料使用情况的调查”为主题,从教辅市场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开展调研。对教辅市场的调研我们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对书店的各种英语初一教辅进行了整理、筛选和甄别,结合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和看法;对使用情况的调研,则是深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和学校里,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获得一手资料,再进行归纳、分析、提炼,由现象到本质,深入挖掘,丰富理论成果,形成书面报告。

“学生各类教辅资料的使用情况”一向是个热点问题,贴近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是作为一个师范生、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但不通过调研,我们并不清楚实际的现状,只能根据已有的并不丰富的知识储备,进行想当然的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初一学生英语教辅资料的使用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教辅市场并不规范,形形色色的教辅铺天盖地,其中有知名出版社的老品牌,也有新问世的看上去极为花哨的练习,让人很难辨别好坏。好的教辅资料应当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难点,理清思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强化练习,巩固课内所学,切实提高学习成绩;而品质低下的则会误导学生,浪费时间,使学生深受其害。教辅市场如此稂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必须有一双善于鉴别的.慧眼。

而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呢?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学生选购教辅时缺乏自主性和科学性,往往是老师推荐什么就买什么,也不考量一下是否适合自己。有的则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家长,而家长大多并不懂英语,也不懂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时候非常盲目。买回去以后呢,出于各种原因,很少有学生能坚持经常使用的,许多是一学期下来,使用的痕迹寥寥无几。问他们使用这些资料想解决的主要学习问题是什么,或者想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他们并不清楚,反正买回来了就做,毫无目的性。问他们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他们也捉摸不到明显的进步。所以对于教辅资料的有效性,学生、家长都处于比较迷糊的状态。而老师只告诉学生哪本资料较好,并没告诉学生好在哪里,应该如何选择,老师只“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学生自然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我们调研下来,获得的比较深刻的体会。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来建议和指导学生、家长,但我们发现,发现问题简单,就事论事也容易,但要提出可行的对策就很难,问题又深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积重难返,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为此很苦恼,但是如果能提升相关人群的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起来探索,此次的目的就达到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本身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下具体矛盾的解决同样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我们已为教育建设献出了一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实践的开展情况来看,我们主要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化虚为实,难以将笼统的实践主题条分缕析,分解出多个要解决的小问题,排列出合理的实践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难题。

二是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主题实践性比较强,但与平时在学校里学的教学教法等专业知识有些脱节,较难寻找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三是调查过程中的人际沟通,难以争取被调查人的理解,而经常遭冷遇。

四是统计数据非常繁杂,一不小心容易出错,影响成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些认识:

一是专业素养很重要。我们的理论储备还不够,所以就事论事比较容易,要深入分析就很难,从现象到本质、从问题原因到解决途径,要有所突破对我们来说都是较大的挑战。我们的实践能力也不强,平时与一线教育接触较少,访谈和问卷对象的许多回答都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

二是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此次调研采取什么形式、确定怎样的主题、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都是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权衡的问题。其中,预见能力很重要,为使调研顺利进行,在行动前,我们必须努力预见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加以防治。与预见同样重要的是反思,事先我们必须反思上次社会调研的经验,使这次在上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次调研进行到尾声时我们还要反思此次的经验教训,便于下次借鉴。以前学过的一些哲学思想也在此次调研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抓重点、群众路线等。总之,凡事都凭独立思考,思考得多且深就为事情增添了许多胜算。

三是人际关系很重要。我们和许多同学联系过,发现他们联系不上实践单位负责人,有的完成了实践,却得不到单位的认可,盖不到章。我们此次社会调研有两个主要场所:中学和书店,涉及三种人群:学生、老师和家长,我们需要一一接触,多交流沟通,样本越丰富,越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得出。人际关系好则事成,不好则调研遇阻。由小见大,要干成任何事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发现建立友善的广泛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做到三点:一是给人家留下好的印象,二是善于加深友情,三是善于立足于已有的人际关系拓宽交往群。

四是表达能力很重要。首先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学校为例,要完成任务,我们必须说服学校、说服老师、说服学生,有了良好的口才才会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在活动中,只有说服学校,我们才能获得问卷调查的通行证;只有说服老师,我们才能通过交流提升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说服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书面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实践所得都见于书面材料,那是我们劳动成果的展示。策划是说明文,报告就是论文,心得实际是杂感散文,还有新闻稿,一次小小的调研却要求会写多种文体,要求确实很高。

五是组织协调能力很重要。我们在班中发放问卷,虽有老师监督同学,但组织学生的工作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如何让问卷调查迅速有序地进行,这是在考验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六是统计能力很重要。统计能力即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是实现从一张张问卷到数据结论、从数据结论到事实结论的飞跃的关键。

七是分类归纳能力很重要。讲及原因和整改方案,不同的点之间很容易重复和交叉,尤其是将导师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相结合的时候,很难取舍;归纳则要求提升,但必须紧扣话题,有针对性,一不小心就会说成又大有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可行性就大打折扣。因此分类归纳可谓一大难关。

有了以上“技巧”,暑期社会实践中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意识到如下细节问题:

在专业方面,要多看书,多做理论储备,寻找方法论的指导。不要急着出成果,成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应保持一种不求回报,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团队组织上,要宏观地运筹帷幄,高屋建瓴,使整个实践团队运作协调。不可忽视实践团队内部的管理与协调;团队内分工必须明确,及时解决好团队内矛盾,并且在一开始就需要明确团队内解决问题的民主形式。

在活动过程中,要有计划,更要有耐心。采访别人的时候问题与资料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要注重细节。

在调研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多请教别人,尤其是指导老师。千万别乱了阵脚,否则整个实践团队都会出问题。

在与人打交道方面,在外求人办事,态度一定要诚恳。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定要表示感谢。若情况允许,可在出发之前,准备好一些小礼物。到达目的地后,要先找到上级主管部门,通过上级找下级可以获得很大的方便。实践过程中遇到难缠的人或事,态度尽量好一些,避免麻烦。

准备一个实践日记,每天都要坚持记录。成果报告一定要在实践过程中就开始着手写,将感受和收获都及时记录下来。千万不可拖拉,否则会因此而遗漏很多东西;而且这样能够马上发现问题,及时再到调研单位去询问、补充。

上一篇:解放思想 优化医药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下一篇:七年级英语老师学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