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2-09-11

翻译是一种跨时空的语言活动。同时, 翻译又是一种社会活动, 是人类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翻译的这种双重性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加深。全球化的到来必然会加剧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因此, 长期以来,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了翻译工作的首要任务。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英语翻译中,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就是直译与意译。直译与意译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在翻译中单纯应用直译或意译未必能够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使翻译结果自然流畅。鲁迅先生在多年的翻译工作中也深深感悟到, 翻译甚至比写作还要复杂, 因为翻译要务求符合原意, 又要易于阅读, 所以原文中的一些词语不仅不能被替代, 甚至直接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写作则不然, 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具有词语替换的自由性, 可见翻译工作的艰难。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基础和文字底子, 还要有根据文章的情况, 具体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使文章既符合原文的宗旨, 又让读者一目了然, 将原文语义与文化元素完美融合。

在正常情况下, 不能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自终完全坚持直译或统统采用意译, 为了忠实于原文, 保持原文的精神和思想, 翻译时应尽量用直译来保持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段, 以达到传意性和相似性。同时应该考虑中西方语言、思想、历史、文化的差异, 为了达到译文的可接受性, 翻译时应适当运用意译的手段。下面, 来看看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应用。

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法的应用

直译法非常容易理解, 就是在遵循译文语法规范的基础上, 将英语中所包含的比喻内容, 清晰地转换为汉语的寓意, 既保留了英语的文字初衷, 又能使译文具有丰富的内涵。换言之, 直译就是对英文创作“原汁原味”的翻译手法。

周作人也在翻译和创作过程中指出, 直译的根本要求就是达意, 英语中的写作风格, 在汉语翻译中也应实现形象的转换。朱君毅也指出, 英语创作中采用比喻以及其他修辞方法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方法, 直译时创作手法的自然继承极为关键。具体来说, 直译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 很多习语常采用直译法。习语应用直译法既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又能丰富译文语言, 保留了原有的“气味”, 而且, 大家也明白它们的含义。例如以下成语和谚语均采用直译的方法:

(1)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2)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3)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4)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5) To fight to the last man.

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第二, 文结构与汉语的结构是一致的, 照原文的意思来译, 还可以丰富原文的效果。例如以下句子的翻译也是采用直译:

(1) Popping firecrackers in a lane in Cuan Creek Hamlet startled Old Liang out of his contemplation.

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在官渠岸的小巷里爆发了。惊动了梁三老汉。 (柳青作品)

(2) Smashing a mirror is no way to make an ugly person beautiful, nor is it a way to make social problems evaporate.

砸掉镜子对于丑人变美毫无意义, 同样, 社会问题也不会因此消逝。

(3) For my father know and I know that if you only dig nough a pasture can be made here.

因为我父亲知道, 我也知道, 只要挖到一定程度, 早晚总可以在这里开辟出一个牧场的。 (这句意译为:“因为我父亲知道, 我也知道, 功到自然成。”把原文的生动形象的比喻, 描述都没有了, 给读者的感受大不如直译的好。)

第三, 对于一些人名, 地名, 还是主张直译为好, 根据其发音选定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 不会使人误解。例如以下专有名词的翻译:

Confucius孔子New York纽约

但外国作品中的许多典型人物,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夏洛克,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巴尔扎克的葛朗台, 屠格涅夫的罗亭, 冈察洛夫的奥勃洛夫等人物译文中大都采用了约定俗成的直译法, 但是这些人名还有了新的含义。如哈姆雷特代表优柔寡断, 奥赛罗代表嫉妒, 夏洛克代表冷酷无情, 堂吉诃德代表愚勇, 葛朗台代表吝啬好财, 罗亭代表能说不能做, 奥勃洛夫代表因袭懒惰等等。这使得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斟酌, 究竟原文是简单地提到这些人物还是另有含义。

2 意译 (free translation) 法的应用

意译是指从英文原文的意思出发, 在不绝对注重原文的语法、修辞、形式等固有的写作手法基础上, 用自然流畅的中文语言阐述作品的主旨。当然, 意译也不是随意翻译, 要以内涵的一致性作为准则, 虽然形式不拘一格, 但精髓要严格把握。

由于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因文化、历史、宗教等的不同, 许多设喻的意义就相互难以理解。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原文内容, 所以应适当将原文中的内容转换为读者易于理解的形象。例如以下几个例子:

(1)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 g g s.

杀鸡取卵。

(2) As strong as a horse.

壮实得像头牛。

(3) black tea.

红茶。

另外, 英汉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在翻译方面也有具体体现, 例如以下的句子:

You’d r ather reign in a bell t han serve in heaven, I suppose.

那你是宁为鸡首, 勿为牛后了。 (汉语“宁为鸡首, 勿为牛后”源出《战国策·韩策一》, 英语对应典故为“better to reign in a bell than serve in beaven”, 源出John Milton的《失乐园》。后者宗教色彩比较浓, 前者没有什么色彩。由于其基本含义和用法相同翻译时可采用意译法。

中西方之间文化的区别很多时候是源于彼此宗教信仰的不同。基督教和佛教是中西方不同信仰的代表, 如果简单将同等地位的人物进行替换翻译, 很容易造成彼此文化理解的误区。当翻译中涉及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时, 意译的作用在于理性分析英文句意的隐身含义, 然后翻译为中文语境下约定俗成的文化语言。

3 直译法和意译法的综合应用

直译和意译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应用, 并无好坏之分。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 并结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来选择翻译方法。如下面的例子:

(1) One boy is a boy, tow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这句话根据我国的谚语表达, 意思是“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如直译为“一个男孩是男孩, 两个男孩抵半个, 三个男孩什么都不是”。那就叫人不知所云, 贻笑大方了。

(2) Don’t loo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arse has been stolen.

不要贼走关门。 (直译为“不要等马被盗后才去锁厩门”。这句意译较好。)

从中可以看出, 直译和意译的综合运用首先要挖掘句中隐含的修辞手法, 将修辞与寓意结合起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中文意境, 而且应注意结合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实现形式和内涵的融会贯通。

综合上面所述, 直译和意译是英汉互译中需要交替使用的两种手段, 彼此相辅相成。在语言相容之处尽量用直译, 以保持民族的特色、作品的文采和风格;在语言相异、直译无法沟通之处用意译,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一味追求直译不但做不到忠实反而令人费解。随心所欲的意译貌似通顺高雅, 实为杜撰乱译。好的译文必须是直译和意译的有机结合。

摘要:在英语翻译中, 最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就是直译与意译, 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 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 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 而是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直译,意译,形式,内容

参考文献

[1]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30例临床分析下一篇:三元综合增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