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斗志中国魂

2022-07-03

第一篇:不屈的斗志中国魂

看,那不屈的中国魂

冰心老人曾说,眼因多流泪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忧伤而愈加温厚。而我说,中华民族因3磨难而愈加坚强。

地震,不仅震动着大地,还震撼着一颗颗中国人的心。可是再大的地震也震不倒中华民族强健的脊梁。中华民族像一座大山,再大的困难也不能将他压弯,反而彰显那不屈的中国魂。

五年前,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在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废墟,多少幸福美满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西南处。国有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浩劫,中国人没有退缩,也没有畏惧,他们从容地去面对。

看,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在灾难的黑色背景下,那绿色的军装是那最亮的光。他们在雨夜急速前行,他们在残垣断壁里挖掘,只为争分夺秒的寻找幸存者,为此,他们眼里布满血丝,双手鲜血淋漓。也许你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号——人民子弟兵。

看,总理和总书记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焦急,看到了心痛。“我只关心我的十万人民”,这是他们的呼喊。我看见他们不顾余震的危险,站在废墟上,给灾区的百姓带来信念与希望。

看,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喊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的豪言壮语赶往灾区,给那里的人们送去温暖,给予帮助。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出钱出力,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面对灾难,我们没有屈服,我们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展现中华民族震不垮的脊梁。看,那不屈的中国魂。

往事随风,而今的汶川,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已经恢复往日的平静,已经找不到地震肆虐的痕迹,人们心中伤口正在逐渐愈合。

然而,大地再次颤栗,地震无情地袭击四川。那破碎的山川、满眼的废墟、淋漓的鲜血再次濡湿了我们的双眼。雅安的夜未眠,大地还在痉挛,大难当前,伟大的中国人民又一次向世界证明,证明那不屈的中国魂。

灾难来临,60岁的老大娘没有去抢救家里的钱财,而是架起大锅为无处可食的灾民煮上一锅热粥,温暖着大家的心;雅安医院的医生护士,没来得及看看家中的情况,就投身到抢救病人的行列里,与死神争分夺秒;披着婚纱的女记者,跳下婚车,及时为关心雅安的全国人民报道那里的情况;谁都没有怨言,谁都没有流泪,有的,就是伸出援助之手,助雅安一臂之力,让那里尽快站立起来。

是什么让我们无所畏惧?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让我们勇往直前?是那份坚强,是那无私的爱,是那源自血脉中的骨肉相连,是对生命的执着,是那不屈的中国魂。

太阳照常升起,普照在遍布废墟的雅安,人们脸上虽然充满疲惫,但却丝毫不见绝望的神情,我们相信,明天的雅安会更加美丽。加油!雅安。

第二篇:不屈的中华魂

沙溪民族初级中学903班冉杨

泱泱中华,文明数千年,它留给世人的,不是金,不是银,而是一股正气永存的魂魄!一股中华民族的不屈之魂! ——题记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情在这一刻升华成了挺起民族梁的中华魂。 在我们生长着的这片神奇的沃土上,孕育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辉煌的古代文明到水深火热的近代磨难,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到意气风发的跨世纪,一个个新的崛起,一个个盛世的昌荣,古国文明被一代代炎黄子孙传承。

从昔日扬威世界的文明古国到近时火烧圆明园的耻辱,祖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大波大浪。是那南湖的航船七月的烽火将母亲唤醒!不忘九一八事变,海兰泡惨案,五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史;不忘那一堵堵鲜血筑成的长城;不忘那前仆后继、死而后己的英灵。终于,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唤醒,举起了奋斗的旗帜!伴着新中国的诞生,国家的科技水平逐步提高。随着神

五、神六的相继发射,中国石化,一汽,鸿海等一系列的高端技术企业跻身世界五百强。祖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阴影,正朝着前人所企盼的道路大步前行!

再回眸,那君主集权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奇特的时代。那令人叹羡的物质文明和不可企及的文化高峰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梦幻般的希望。

今天,生在这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我们,似乎更应该感谢这创造了

半神文化的先知哲人。但是,时间如梭,历史如轮,往往以史为忆不如以史为鉴。让我们不忘历史的鞭策,带着这悠悠的中华之魂,民族之魂,创造出更加绚烂的明天!

地动山摇,震断了归乡的路途;残垣断壁,毁灭了亲人的家园。就在前不久,5月12日下午14:28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还在上课的我们却不知在四川的亲友一时间变得无家可归。而在地震的前一刻,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孩子们在田野间嬉戏玩耍,追逐打闹;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操持家务,就算辛苦,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鸟儿们在林间歌唱,鱼儿们在水中游泳,就连憨厚的熊猫宝宝还在梦乡之中呢!好一处世外桃源啊!难道,这也会惹来老天的妒忌,来破坏这一派和谐的景象吗?天灾,我们无法阻挡。可为何要让我的兄弟姐妹来承受你任性的惩罚呢?你可知这一震,带来多少灾难啊!

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吵着喊着要找自己的妈妈;被废墟掩埋的小朋友不停地呼唤着解放军叔叔;幸存者还在瓦片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妈妈,你在哪儿啊?”,“我的娃儿,别害怕。”,“废墟的下面还有人吗?”,搜救声,哭泣声,呼喊声,一句句撕心裂肺,我们的心都碎了,泪水止不住的滑落。我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你们一定要活着,一定要坚强!在这一刻,分秒都是那么重要,救援时间的“黄金72小时”哪怕已经过去。可救援一刻也不停下搜救的脚步,因为我们相信:奇迹就在身边。数天没日没夜的奋斗只为亲人们的生命,几天都未曾休息,只希望竭尽全力。解放军叔叔,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啊!

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华夏大地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我们始终坚信”人定胜天“。奇迹在继续上演的同时,死亡未曾远离。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牺牲了自己,多少人民教师为了学生献出了生命,多少人民子弟兵为了老百姓奋不顾身!那还在母亲怀中的宝贝,你可知那条短信是母亲最后的话语,那老师怀中的学生,你可知那是老师为你们上的最后一课。他们用生命歌颂着爱的伟大。

“震撼世界的七日”已经离我们有两年多了。可它所带来的痛苦是用多少物资也无法弥补的。曾经的家园荡然无存,天真开朗的微笑早已不在是孩子们的标志。留下的除了绝望还有什么!

还有爱,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要知道,从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你们都不曾孤单。失落时,我们陪你们聊天;难过时,我们给你肩膀依靠;想亲人时,我们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爱,与你们同在。在这一片蓝天下还会有你们的出现,让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彻巴蜀大地,告诉老天:我们不会认输!坚强的四川汶川人民已经站起来建设出了更美好的家园。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第三篇:《不屈的中国人》单元分析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养成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能力:学会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关注历史的兴趣,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知识:了解和探究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苦难和危害;了解近代史上中华儿女为拯救中国而不断抗争、不断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

设计构想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1.本单元的编写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而是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本单元在编排的思路上,没有沿用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逻辑思路,而是按照“遭受欺辱—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最后取得成功”这样的设计路线。其意图:

一、更突出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和体验,而不只是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

二、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尤其体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解放事业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第一课首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凌辱,致使山河破碎、国宝被掠、人民遭受屠杀的血腥事实,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的了解,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第二课反映了中国人民面对外来的侵略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课以中国人民的救亡探索和奋起革命为主线,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表现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无数革命先辈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终于使五星红旗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本单元涉及到的历史知识较多,但是在编写时注重克服单纯叙述历史事实的方式,而是将探究、调查访问、活动体验等多种学习方法蕴含其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和评价历史事实,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的学习方式。教材力求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并引导学生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题活动指引

主题一“不能忘记的屈辱”,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体验祖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人民受辱的悲惨历史,并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1.通过对清朝时期的祖国版图的三次勾画,从变化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认识了解中国曾遭受列强侵略的那段难忘的苦难史,充分体验一个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被外国列强侵占瓜分、践踏蹂躏,变得满目沧桑、支离破碎的屈辱。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从电影、电视和书籍中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交流:在那样的年代,老百姓过的是什么生活?同时,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发生在租界的故事》,帮助学生体验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下中国人的生活情景。

3.播放“七子之歌”的片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七子之歌”,了解中国曾经大片国土被列强瓜分和掠夺,体验那时民众心中的悲愤心情。

4.对比圆明园被烧前后的图片,让学生对侵略者肆无忌惮地烧杀掳抢产生痛恨的情感。参看2000年我们用重金从外国赎回的圆明园珍宝的图片,让学生体验我们国家自己的珍宝,反而还要我们自己用重金赎回的感受。进而产生追问历史、探究历史的问题意识。

主题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通过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1.通过阅读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对比“鸦片输入中国数量统计图”与“白银流失统计图”,了解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了解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精神。了解清军将领邓世昌所领导的黄海海战的经过,读邓世昌的豪言壮语,从

中感受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通过读诗,感受人们对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的赞颂。

3.调动学习经验了解国共两党军队痛击日本侵略者的几次重大战役。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主题三“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让学生了解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祖国的革命道路,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祖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产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帮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情感与民族责任感。

1.从假设的角度入手,将学生带入历史情景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那个年代爱国志士的爱国主张,以此来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紧接着,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窗口,了解当时人们为寻求救国之路而进行的两项改革,借助真实的图片和当时人们说的话,让学生认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以及他们崇高的内心境界。

2.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祖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

3.收集秋瑾等革命者的故事,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4.呈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两个典型事例,并采用体验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斗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5.交流一些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进一步启示学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6.观看北京和上海人民欢庆胜利的场面的视频,感受人民的喜悦之情以及海外华人和其他国家对新中国成立的祝福。让学生认识经过艰苦的探索和英勇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由此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同时让学生感悟自己作为祖国未来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7.交流更多的关于领袖的故事,延展课堂,让学生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产生对领袖的敬佩之情。

第四篇:第三单元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第八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

2.知道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远大抱负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

3.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4.能够与同学一起讲讲革命故事或者开展一些学习、纪念等活动。

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资料。

2.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收集红军歌谣及红军在井冈山生活或战斗的故事,

4.准备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及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南湖船上的伟大决定

一、伴随歌声,走进历史。

教师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跟着齐唱,让学生伴随歌曲旋律走进那个革命的年代。

二、图片上的故事。

教师投影展示“《共产党宣言》影印本”“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讲述每一幅图片上所反映的故事。教师对学生讲述的故事给予评定。

三、形象比喻,明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队伍发展壮大后,引导学生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贴切的语言表达其成立的意义。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黑暗中亮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等。

四、听故事,品读诗词。

1.学生列举“中共一大”代表名单。

2.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或朗诵毛主席诗词,并请听众谈谈从中受到的教育。讲故事、朗诵诗词的学生与听众相互评分,最后评出优胜者。

五、用行动庆祝党的生日。

1.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七一”庆祝活动的方式。

2.学生制作贺卡,作为送给党的礼物。

第二课时

红星照耀井冈山

一、历史回放

老师向学生直观展现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活动遇挫后做出正确决策——向农村进军,在农村组建革命队伍,并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学习感悟

1.分组讨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遇挫后,为什么选择向农村进军?井冈山为什么被人们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2.师生交流

组织采取讲故事、朗诵歌谣、问答等形式,介绍自己对红军的了解。

三、感悟红军精神

红军在井冈山总是能以少胜多、以小打大,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悟红军的精神。

第三课时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红军黄镇的漫画。大致含义为黄镇在艰苦条件下仍然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表现了红军战士生活战斗的情景。长征途中的风土人情、汹涌的大渡河、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寒冷的雪山、荒芜的大草地,都是他作画的素材。长征中“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吗?这么恶劣的环境,红军是如何克服的?红军长征胜利了,有什么意义?等等,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就会弄懂上述问题的。

二、感悟体验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5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采用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战略战术,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

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转移。

2.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这次会议后红军原有的被动挨打局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变?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内容: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②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③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④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小结: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3.遵义会议后长征的历程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由湖南进入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是遵义会议后首次改变被动地位的行动。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行动,然后在云南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敌人的包围。接着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进入草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同时写出板书: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

三、红军长征的意义

1.长征粉碎了敌人“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同学们,长征胜利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第五篇:专题八戮力抗灾不屈中国

2011年思想品德专题八: 戮力抗灾不屈中国

(一)热点回放

1.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回良玉副总理任总指挥,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下设抢险救灾、群众生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社会治安、宣传、综合等8个工作组。

2.舟曲泥石流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当前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同时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特别要尽快抢通道路、电力、通信等,保证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解放军、武警部队要全力支持抢险救灾。

(二)知识连线

1.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近几年来,每当自然灾害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危害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总是指示先救人,要求不抛弃任何一个生命,不放弃任何一次救生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尊重与善待,有利于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

2.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面对灾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人员不言代价和回报,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投入到抗灾斗争中去。正是因为这许许多多人不:言代价与回报.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才使得灾区各项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明确指示,要把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4.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灾情,广大干部群众不畏惧、不退缩,顽强自救,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全国各地人民积极行动为灾区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采取各种行动和不同方式支援灾区人民,全社会的力量和关爱都向灾区汇聚,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角度探析

由于人类的活动影响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我们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任务很大。无论是地震、旱灾、水灾还是泥石流都使我们面临严峻考验,所以这一热点是近几年的长效热点,但我们复习时要抓住当年的新灾害,在抗灾斗争中的新事例新情境去分析,做到老热点新内容。

(四)跟踪训练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灾总指挥部的指挥协调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军队等纷纷启动应急机制,支援灾区。回答l~2题。

1.上述材料说明 ()

①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生问题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④抗震救灾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舟曲灾难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这() ①表明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②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制度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3.201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甘

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强调,现在正处在抢险救援的重要时刻,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抗击山洪泥石流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情系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2010年8月15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我国举行了全国哀悼活动。这()

①彰显了国家对普通民众生命的尊重②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③意味着抢险救灾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④表明我国人民具有强大的团结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舟曲救灾一线的1500多名青年志愿者分为抗洪抢险、物资搬运、后勤保障、心理抚慰等七个志愿者服务大队,全方位开展抗洪救灾志愿服务。对此,下列不正确的是()

A.志愿者工作体现了关爱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

B.开展抗洪救灾志愿者服务需要发扬团队精神

C.志愿者是舟曲抗灾和重建的关键力量

D.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

6.舟曲的灾后重建工作,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有“藏乡江南”美誉的舟曲取得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需要()

①灾区人民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②当地政府积极履行职责,全面部署③汇聚全国人民的力量④国家暂时转移工作重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地方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抽调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力量,火速支援灾区,创造了一次次救援奇迹。这充分说明()①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②人人都能自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③中华民族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④团结就是力量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8.灾情发生后,许多爱心市民、慈善之星和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自发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给予高度关注。他们积极奉献爱心()

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③表明互爱互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是每个公民应履行的法定义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青海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来到美丽的玉树支援重建,为营造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安定有序、万众一心的良好环境,2010年8月12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拉开序幕。当天在玉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座谈会上,来自部队、学校、寺院、机关的代表在发言中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宣传和诠释“民族团结、和睦共处、万众一心、恢复重建”的活动主题,增进玉树重建中各民族的团结。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展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现实意义。

(2)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要为灾区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八、戮力抗灾,不屈中国

1.B2.D3.D4.B5.C6.A7.C 8.A

9.(1)有利于灾区的重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下一篇:北师大版历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