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2022-04-2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源于生活,始于好奇,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开展科学探索,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围绕主题活动并以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为基石,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亲自收集证据,参与实证和讨论,了解和建构重要的科学概念;体验和理解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获取知识的过程。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1: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思考

【摘  要】为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整体效能,笔者分析了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主客观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培养对策。

【关键词】科学素养评价  影响因素  途径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众多研究人员或者评价组织对“科学素养”都有各自的理解和界定。在我国,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我们认为科学素养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精神要素(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即人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进入到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评价的效能(即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当前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探索与体验、方法与品质四个方面。

一 影响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主客观因素

1.功利性需求异化了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衡量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机构做过调查,在理性上,有43%的学生是盲目地怀疑,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当前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关注青少年学生个体对科学精神的体验与内在发展,而更多地受外在社会功利的制约,其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带有功利的色彩。功利主义使得青少年缺少远见,依赖性强。在科学精神养成上,青少年缺乏实验探索精神,重逻辑思维,轻价值情感体验。在科学精神探索上,青少年的科学价值观被金钱等物质需求所异化。

2.应试教育遮蔽了科学教育

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被应试教育的阴影所“笼罩”,学校科学教育逐步演化为对科学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为接受教条的“容器”。科学教育轻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青少年缺乏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而实际上,创造力和想象力正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当前教育体制上的欠缺使科学教育变成机械地接受科学知识,青少年科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脆弱。

3.缺乏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仅有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2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高达6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可见,青少年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或者技能。一方面,青少年对科学教科书、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理解较好,但是对于科技前沿领域研究和发展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更谈不上对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了解。另一方面,青少年对于科技语言和科学现象只是“听过”、“见过”,但是不理解其真正的本质,说明青少年还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跟不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节奏。

二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策略

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应力求做到从学生自己生命世界出发,提倡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全方位调动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形成科学品质,学校教育要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学校设置到师资配备,从课程安排到考题出法,都应形成与应试教育模式下有本质区别的新观念,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能力。

2.营造科学素养氛围,完善科学教育方法

优良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对中学生上好科学素养教育活动课起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积极乐观、探索创新、实践求知的教育氛围是科学教育客观环境的体现。良好的班风、扎实的学风和求实的校风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价值观。学校在改革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同时,要改进科学教育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发现式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找到科学途径和解决方法,使科学教育充满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利用大众媒体,提升科学素养认识水平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包括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来开展。具体做法是,学校、家庭和公共教育机构通过专职科普教师,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科技素养的养成教育。专职科普教师可以发动共青团、学生会等科普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实践与创新教育活动,通过多种科普教育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品质。青少年也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科学人格的重要意义。

三 青少年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构建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建构。主要评价指标:(1)情感与价值观。这主要来自于青少年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与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度密切相关。评价内容一方面是个人情景体验,主要包括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群体的生活及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指价值观养成,即社会情境,包括社会团体、跨地域生活情境。(2)知识与技能。该指标主要考察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对理工科科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五大模块。其中理工科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新课标中的主要内容模块是一致的。(3)探索与体验。包括探索科学命题、分析科学事件、解释科学现象、养成科学品质、解决科技问题五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子层次。(4)方法与品质。包括对科学命题或结论的个人兴趣、对科学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科学价值观及科学品质三个方面。同时涵盖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和体验,即对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指标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和深化的联系,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平行关系。第一,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评价命题所依据的素材信息,它是评价青少年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在不同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的背景信息,不是对情境本身的测评和评价。不同的情境体现了青少年对科学情感和科技知识的评价,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下,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科学素养能力来解决与科学有关的命题。第二,知识与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一方面,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科学技能、养成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够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良好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提升科学品质,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是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估体系的主线与核心。

本研究构建的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理论模型的主要特色体现在:第一,首次将数学纳入科学知识测评的范围;其次,“探索与体验”的三个二级指标所涵盖的指标是依次递进的能力水平,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内容不完全一样,其他研究所反映的评价内容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此外,方法与品质评价指标包含的几个方面与相关研究也有所不同,主要考察和评价青少年是否具有科学方法和科技技能,以及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解以及科学价值观,这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中的评价指标和内容是一致的。因此,该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吸纳了相关科学素养测评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又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相融合,符合当前国内青少年科学教育评价的目标和要求,对开展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邢金龙、张静.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86~87

[2]孙海滨、刘婷婷.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3):40~42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王立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2:

利用家庭科学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科学源于生活,始于好奇,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开展科学探索,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围绕主题活动并以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为基石,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亲自收集证据,参与实证和讨论,了解和建构重要的科学概念;体验和理解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让青少年带着好奇心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秘密,使他们体会科学就在身边,了解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对科学产生亲切感,为将来献身科学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概括为3个组成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3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达到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的目标。

雅培家庭科学教育项目是由雅培基金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举办的一个公益科学项目,主要面向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项目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活动旨在拓宽青少年科学教育视野,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技活动,吸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激发青少年对投身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享受科学探究乐趣的同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家庭科学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和随机性,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家庭科学教育由孩子最亲近的人和他们一起进行,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往往是由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诱发,采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翻阅有关书籍,并通过一些直接探索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自身的探索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的过程带给孩子的乐趣也远远超过知道结果本身。这时家长若再稍加点拨,就会使孩子萌发更大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和国外的研究显示,父母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对孩子学业成功的影响,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学业影响力的2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也显示,早期积极接触科学对激发孩子未来学习科学的兴趣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青少年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雅培家庭科学教育项目开设启蒙活动、调查体验活动和科学实验3个环节,通过选择更为自然、更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科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和家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启蒙活动环节设置了牙签星星、漂浮的曲别针、气球赛跑、提起早餐、色彩挑战、弹出硬币、超越巅峰等18个孩子感兴趣的科学互动游戏,由雅培志愿者带领在场的学生和家长们进行参与互动活动,利用身边常用的小道具,如气球、勺子、牙签、纸条等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游戏。活动选择了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方法,以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心,点燃他们的科学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对随后的科学体验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调查体验活动“奶茶有‘奶’吗?”中,通过让学生们观察纯牛奶和奶茶在食醋的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判断奶茶中是否有“牛奶”,并向外延伸应用。在演示实验中,放牛奶的锅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沉淀物,形态类似豆腐渣;而放奶茶的锅中仅有微量的沉淀物出现。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食醋中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结成为奶泥。而奶茶中牛奶含量很少,蛋白质含量也少,遇酸后不会出现大量沉淀。学生和家长们经过讨论后得出“原来奶茶中没什么牛奶,看来以后不能喝奶茶代替牛奶”的结论。同时,还有些学生在家长和志愿者的启发下,引发对牛奶、豆浆与酸性饮料或果汁产生沉淀物的现象的讨论,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种种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个调查体验活动,学生们纷纷提出这些有趣的现象,并开始尝试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探索。如怎样不让衣服褪色,灯为什么不亮,米饭为什么会夹生,这些生活常识,并不能全部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且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每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每个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尝试,从不同的途径寻找解决的办法,这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动手、动脑解决那些未知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实验环节,志愿者带领学生和家长进行“请给出证据”和“完美容器”两个活动。志愿者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给事物找出证据或者设计一个能够刚好装入一定量物品的容器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又具有充分的动手和交流互动的时间,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他们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完美容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计算、测量和画图的方法都设计出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创意包装。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建立了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概念,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生在充满丰富刺激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形成了自己对问题的初步看法,虽然会有错漏粗疏之处,但是通过反复的亲身探究,亲自发现已有的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真正地去审视、反思并逐渐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才能学到真正有意义和有效力的“活知识”,才能促进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在雅培家庭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志愿者进行充分互动,讨论问题,交流信息,并寻求帮助,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这就培养了学生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应对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社会情绪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些精心设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们体验到科学探究在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迁移性,比如侦探破案寻找证据,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以及与科学有关的社会决策等,都需要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无论是做科学家还是做一般的公民,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作者:牛丁丁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3:

科技馆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策略探析

摘要:科技馆教育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紧密联合,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我国科技馆教育发展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迅速,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进行的,为教育组织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舞台。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科技馆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拓宽校外实践平台,势必能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馆、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策略

1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及突出功能

1.1科技馆教育的特点

对比学校科学教育存在缺乏好奇心激发、缺乏亲历体验、缺乏情感调动、缺乏因材施教等弊端,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采取自愿、互动、体验的方式,结合社会发展,创造真实的情景学习环境,以展示教育性、动手操作性、自主创造性、灵活及自主性等特点,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引发青少年自愿、自主学习,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唤起学习科学的兴趣与情感,帮助青少年尽情享受科学探究。

1.2科技馆科学教育的突出功能

1.2.1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和平台

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影响到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变得至关重要,科技馆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校外主阵地,聚集整合社会的优质资源,开发出优质的科普展品资源,策划组织探索型、实验型、比赛型、训练型、表演型的科普活动,聚集学科领域和科普领域的专家资源,搭建了解科技发展新形势、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与科学家对话、参与社会公众事务以及展示和实现创新梦想的平台,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可自主学习和体验科学的环境和资源,引领青少年走向科技创新道路。

1.2.2为科技创新注入巨大动能

科技馆作为展示科学技术的“风向标”从自然史博物馆到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从科学与技术中心到现代科技博物馆的发展,每个时期都在引领公众的思维理念创新,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馆以引导青少年多问、多想,激发科学兴趣,开启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实现科学教育的启迪作用,为创新注入原动力;通过对科学过程的再现,引导青少年科学认知科学研究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帮助青少年树立锲而不舍、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自觉和主动性。

1.2.3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有效补充

随着科技馆科学教育功能的突出体现,以及馆校合作的逐步加强,科技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转变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理念、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科教育的综合发展以及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发挥了自身优势,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和不可或缺的资源,并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望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

2加强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作用的策略

2.1组织青少年参加科技馆展览

要想让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需要从源头出发,要让科技馆与青少年产生更多交集。其中最简单、高效并有利于大规模开展的,莫过于学校集体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学校要增加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的次数,并且保证每次有足够的参观时长,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观科技馆,观察、体验科技馆展出的科技展品,阅读科技馆藏有的科技图书。在参观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管理好学生,保证参观活动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保护展品不会受到人为破坏;同时,带队教师应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对展品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加深,对青少年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地解答,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促使青少年独立思考,扩展青少年的知识储备,激发青少年求知探索的欲望。

2.2进行现场教学

进行现场教学可以有效发挥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开放式的现场教学,可以让青少年亲身实践,寓教于乐,有利于他们从原理上理解科学知识,更细致地学习科技原理,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青少年对现场教学有着更明显的热情与更高的参与度,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有兴趣去了解科学知识,并深入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是,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科技馆自身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在使用科技馆的展品时,应有工作人员陪同,避免因發生操作失误而出现损坏科技展品的问题,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相应的讲解,合理引导青少年,启发他们发现其中的原理,同时要联系课本,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效果增强。

2.3开展科技产品制作

科技制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近年来,一些科技馆已经意识到实践对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根据科技馆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开展一系列科技制作的活动。比如,无线电装配、小机械加工、模型制作、造纸等等。这些科技制作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手脑并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提升能力。各科技馆可以参考这些走在前沿的科技馆的成功案例,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性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一些实践类的科技制作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自发参与到科技制作实践活动。

2.4开展科普教育讲座

科普讲座是科技馆内较为常见的科普教育活动之一,具有形式简单、组织方便、主题广泛、内容灵活等特点。根据中国科协“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调查结果,作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形式之一,参与科普讲座活动的公众比例呈整体上升的趋势。现代科技馆借助多种传播手段,依托各种资源渠道,举办不同主题和规模的科普讲座。可以通过推出出版物、整理视频或文字、远程音视频直播、网络文字直播等形式,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相应的讲座,打造品牌内容;根据讲座内容设立相应的设施或开展相应活动。将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讲座中来,并将讲座内容更好地保存,这是现代科技馆将要发挥的作用。

2.5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科技馆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青少年是年轻的一代,希望的一代,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科技馆先进的展品能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他们能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同时科技馆还可以通过展示前人探索科学的历程,宣扬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让他们对科学研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明白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一条漫长困苦、充满艰辛的道路,因而将来在选择踏上科研道路的时候,可以更加坚定和自信,为科学研究付出自己的全部。

结束语: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不断重视,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功能得到不断强化,作为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技馆以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发展理念,在启迪青少年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晶.浅议科技馆引领创新精神的四个维度[J].大庆社会科学,2019(1):152-153.

[2]孙晓玲.浅析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功能[J].黑龙江史志,2015(5):276.

作者:邬红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