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撒哈拉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情迷撒哈拉范文

情迷百花山诗歌

百花山上访花仙,欲携花仙返人间。

交与夫人灯下看,

哪个是人哪是仙。

要见花仙需有缘,

传说有人曾相见。

有情有意百花女,

吸引多少痴情男。

春天花仙笑花间

一朵鲜花一张脸。

温馨娇美使人醉,

美轮美奂美婵娟。

路边丁香泛幽蓝,

草甸黄花束金冠。

无语白花一簇簇,

不知何名遍草原。

有形有趣方铃花,

举着铃铛照蓝天。

朴素无华一片片,

娇艳欲滴一串串。

孤傲不群峰上立,

雍容华贵山牡丹。

花山花海花世界。

花香花韵花容颜。

百花绝项耸云端,

我上百花探花仙。

雾海苍崖松涛卷,

三盏烈酒助攀岩。

后山走遍花仙洞,

前坡搅翻丁香泉。

未睹花仙惊世艳,

无奈醉倒百草滩。

花逢酒韵开愈红,

酒遇花香意更酣。

酒不醉人情先醉,

何时能到花仙前?

百花山上百花鲜,

我上百花娶花仙。

鲜花迷住我的眼,

我醉花间偎花眠。

风吹百花声似海,

漫山仙女笑声甜。

梦中花仙雾中语,

不便与君返尘寰。

仙凡有别不能见,

现在厮守还缺缘。

纤手轻抚微酲面,

一股幽香沁心田.

百花山上山连山,

恍惚花仙坐身边.

满山春光无限好,

世上一个好姻缘.

轻声细语温馨话,

说了半天未说完.

等君日后尘缘满,

永住仙山在花园。

早知今日花前会,

我为君子扫峰岚。

请君及早回家去,

免得阿姐把心担。

百花山下云海翻,

我入云海辞花仙。

我走花仙情不已,

忽见珍珠挂腮边。

百感交集下山路,

翘首泪洒百花山。

我来天开浓雾散,

我走雾回再遮天。

今日花仙虽不见,

两情脉脉意绵绵。

只等他日尘缘了,

再登百花续仙缘。

我来百花苦相恋,

百花让我得仙缘。

我离百花情常在,

百花伴我渡余年

第二篇:音乐随想1——情迷爱尔兰

现在很喜欢3种乐器:钢琴,大提琴还有风笛.钢琴嘛,乐器之王,任何曲子都能用它来表现,也许古典与现代最好的一个传承,应该非它莫数.大提琴,嘿嘿,拿着貌似很忧郁,毕竟是乐器皇后--小提琴的亲戚嘛~,拉着它貌似很拉风,深沉的音色,庞大的体积,我觉得也衬托了一个男人的沉稳(随便说说).

至于风笛,初中就很想学了,不过现在有2种风笛: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苏格兰风笛的声音苍凉,悲壮如泣(也许是他的那个民族历史原因吧),是我最喜欢的,但以后再说.

也许是爱尔兰的高地和平原的孕育,才诞生了盎格鲁-撒克逊这个悲伤的民族吧,被英格兰人,法国人,高卢人等等的外来民族压迫、蹂躏.命运,生世,让他们的音乐中流露的无尽的悲伤(<漫步神秘园>),爱尔兰风笛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吹气来使其发音,而是用绑在手上的风箱的张合来充气,或许是因为这样可以用嘴来吟唱先祖的史诗吧...风笛中拥有的不止是对命运的哀伤,更有的,是是种眷恋...

爱尔兰风笛的悠扬,总能使人在脑海浮想起爱尔兰美丽的景色--童话般的景色!

每次听到爱尔兰风笛,总会有种希冀,希望能在傍晚,夕阳下坐在一个露天的咖啡馆的椅子上,蒙胧的灯光中看行人匆匆而过,耳畔只有爱尔兰风笛的声音,自己仿佛是个看客,但却身在其中,品位着这如咖啡般绵久的历史和来自心灵深处的音乐...真的好想去爱尔兰看看,看看罗宾汉的传奇,贝奥武夫的史诗,学习威廉.华莱士那样,高喊"FOR FREEDOM!"在原野中狂奔,去莱格拉丝居住的精灵森林聆听,去湖畔的城堡上凝望,这童话和神话埋藏的地方...

风笛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就像画眉鸟的嗓子。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现的短笛声音与它如此相似,却表达着完全不同的音乐情感。在风笛甜美的声音里,你会听见一丝隐约的沙哑和沧桑,每一个尾音,会非常随意和放肆地留下一个回旋的音符,散漫慵懒,隐藏着纯朴和野性。这是我们精致的短笛所不允许出现的东西。风笛倾诉着流浪和寂寞,流露出纯洁而洒脱的感情,那声音纯净得不似来自人间。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离开了家园,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面,它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但每当它看到、听到或感受到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它就觉得非常舒畅和亲切———它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它的故园,那似曾相识的纯净和美好唤醒了它的记忆。于是它的一生都极力地追寻着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地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寻找它的美丽故乡的归途。

我断定风笛的声音是从灵魂的故乡飘来的。在听到它的时候,发现心中有许多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回忆。因为那种天籁般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它在问我还要漂泊多久......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故乡,爱尔兰风笛会勾起他们的乡愁,因为那不是俗世的声音。风笛的声音远远地从

那个阔别已久的地方传来,那里有红色的树,绿色的河流,洁白的雪,温暖的土壤,还有安详的牛羊.

爱尔兰绿色的四叶草,不知今年还是否漂来...

有时候我在想

是不是我们在这个石头森林里住腻了

所以心里不自觉的就想逃避

一个人,远远的

而爱尔兰就是一个驿站

但它终不是一个句点

我们可在这欢闹,小憩甚至于放肆但,真正的宁静和幸福是你所爱的人的臂弯...

那些煽情的流行音乐,

听久了就说不出感觉。

而爱尔兰风笛,

犹如天籁般的声音,

隐约的沙哑和沧桑。

喜欢其中的

漫步神秘园和地平线,

倾诉着惆怅和寂寞。

一遍一遍,都是感动。

喜欢夜里听,

温婉的缠绕着心事。

临睡前,与它们说晚安。

它不该属于这个世界,是谁把它丢在了浊世。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让它,

唤醒沉睡的心,

麻木行走的人。

孤独的人,请你带着它。也许你会忘记它的声音,却忘不了它曾带来的感动,寂寞和疼痛。

生命中的过客,

哪怕只是片刻的聆听,请你们安静,落泪。然后继续伪装,行走。

第三篇:情迷新西兰的风土人情

新西兰是最晚有人定居的主要岛屿之一。波利尼西亚人大约在公元6世纪至公元14世纪左右到达新西兰岛屿定居,并创建了独特的毛利文化。1642年,荷兰人Abel Janszoon Tasman观察到新西兰这块土地,绘制了部分西海岸的地图,他以为新西兰是一个连贯的岛屿,将其命名为“Nieuw Zeeland”。1769年英国海军船长James Cook带领首批欧洲人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对岛屿进行详悉的调查,这项举措导致了之后一系列的欧洲捕鲸探险活动,甚至最后欧洲的殖民主义浪潮。1840年新西兰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07年9月26日新西兰宣布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1947年新西兰完全独立。

在新西兰,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风俗,碰鼻子的时间超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第四篇:引用 让人意乱情迷的40首诗句

1、点一滴墨,倾一世魂。用一辈子的桃花运,换一场不分手的恋

情。

0

2、一朝风雨,满地残红。湿了花香,几许悲凉,奈何世间无常。 0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0

4、当我牵你衣袖,与你执手,我的生命便尽赋与你,相依相伴,

或生,或死。

0

5、落花不解伊人苦,谁又怜惜伊人情。空伤悲,独愁怅,怎解此心凄凉。风吹,心冷,思念长;凝眸,望川,人断肠。同是断肠人,不

知心伤几许。

0

6、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终只是浮烟;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都只是无果;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痕累累。 0

7、溪水落叶随风去,咿擎纸伞赴情约,迷离飘渺林雨间,夕红染

指心间木。

0

8、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几回知

君到人间。

0

9、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

死作思。

10、雾绕山,雨敲伞。茫茫迷途不知返,徘徊人沧桑。抬头望,思难忘,纷纷落花水中残。梦空泣中恋。

11、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境花水月弹指间。和雨烟雨两不胜,天上人间一样愁。若有来生,为君倾

城。

12、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与你相见。

13、十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年华。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

鸯不羡仙。

14、今夕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

15、月伴星,星傍月,繁星闪闪,月痴迷。花醉蝶,蝶恋花,蝶舞

翩翩,花嫣然。

16、人生如旅,亦哭亦歌,曲终人散时,不过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一场梦境,一场繁华,荣华谢后,君临天下。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我用一辈子来忘记。谁放了谁的手,谁比谁更难受?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都会一直挂在心上。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17、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

头江水声。

18、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0、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

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1、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

来不负卿。

22、一叶绽放一追寻,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2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

草。

24、许我三千笔墨,绘你绝世倾城。

2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年初照人。

26、谁为你倾尽年华,谁又为你海角天涯。

27、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

手为伊书。

28、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9、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

来石应语。

30、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1、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2、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33、油纸伞下,谁的情话,谁的天涯···

34、谁执掌着我的流年?用指尖轻触着琴键,弹唱我的悲哀?

35、花开彼岸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

我心佛空叹。

36、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点灵犀,真情赠了谁。一把花锄,洒泪埋了谁。一句珍重,天涯送了谁。一番萧索,鱼书寄了谁。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一夕霜风,雪雨遣了谁。一江明月,回首少了谁。一杯浊酒,相逢醉了谁。一声低唱,才情痴了谁。

一种相思,闲愁予了谁。

37、我愿化身一座石桥,经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

打,只求你从桥上走过··

38、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

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39、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

在谁的指尖。

40、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第五篇:撒哈拉的流浪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学号:090505202姓名:陈梦丹

前段时间在网上听到三毛生前的一段音频,关于荷西。我从未想过三毛的声音那么纯净,纯净的就像她的文字。不禁的,我又想到她写的那些文字,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不留痕迹。 有人说,一等女人读哲学,二等女人读张爱玲,三等女人读三毛。现在的我也只能是一个三等女人吧。哲学太晦涩难懂,张爱玲太现实尖刻,她的文字是丝丝忧郁浸入心弦,一种女儿家的心性隐于其中,难见几分飒爽之气。而她就不同了,心宽地也广,仿佛整个天地都在她心中装着。个性的,叛逆的,浪漫的,善良的,敏感的,我爱这样的三毛,同时也会刻意忽略神经质的,悲观的,自卑的三毛。自然地,我也就喜欢上了她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

初读撒哈拉,我只是领略到了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感觉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里。再读撒哈拉,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她鲜活明亮的在那片沙漠里穿行,给了流浪最浪漫的释义。

就像三毛在序里所讲的,很多读者对于“《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每一篇,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甚而每一句话,都好似背通过了似的熟悉。”“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在她最平淡的文字里让我感受到了她心中的波澜壮阔。

三毛是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贫瘠广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满了无穷的诱惑。海中时常想象这样的画面:夕阳下壮阔的沙漠里,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一路奔跑,沙粒飞扬,在撒哈拉自由地飞翔。 对于沙漠的热衷其实不难看出,本书开头【妈妈的一封信】中如是写道:“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的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往。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妈妈总是最了解女儿的心思的,一封信,几句话就能点明。对的,“神往”,确能形象地表现出三毛对沙漠的狂热,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然后她成了第一个踏上撒哈拉土地的中国女子。

她就是这样,说到做到,没有畏惧,没有担忧,没有后悔,只有将爱,毫不吝惜地洒在那片火热的土地上,用一颗爱心,包容伤害,包容怨恨,包容误解。

自此,她和撒哈拉的故事正式拉开帷幕。迎接她的是黄沙滚滚、风声呜咽。

三毛尽一切可能的走进浩瀚的沙漠去探索那奇特的风俗、去解开撒哈拉威心灵的密码,去追随属于前世的乡愁——提着照相机勾魂摄魄,提着药箱悬壶济世,用棺材木头将小屋装扮成爱的家园,给无知的撒哈拉女子讲课,把爱献给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军官,是工人,是地主,还是奴隶,不管他们懂不懂的感恩,你总是一如既往的悲天悯人。作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东方女性,她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以中国人特有的广博与侠义的精神传播着现代文明。同时,她也以现代文明的角度观看古老文明与沙漠旧俗,并生动地记录着她在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

其中《娃娃新娘》记忆犹新,姑卡那与年龄不符的忧伤当时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在三毛看来,结婚大概是女人一辈子最美的童话了吧,她在书中写道:“我一面穿毛衣一面往罕地家走去,同时幻想着,我正跑进天方夜谭的美丽故事中去。”可这一切都只是幻想,这场婚礼简直是这个古老文明背后的一个巨大阴谋。一个十岁的女童,在一场犹如交易的婚礼中嫁给了一个自己素未谋面的男人,这种情节有点像可笑的小说,可它却是让三毛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对于三毛来说,婚姻是自由自在化的,就像她和她的荷西,从相识,相知,直到相爱,他们是有经历的,而这种没有过程的婚姻简直就是胡闹。女性,在这里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由与主权 。“我因是女人,只有在窗外看着一切,所有的女人都挤在窗外,不过她们的脸完全蒙起来了,只有美丽的大眼睛露在外面。”男尊女卑,古文明中永远沿袭着这条不变的真理,女人入不得大堂,在这里,随处可见裹得严实的女人(《悬壶济世》中也提到过,她们宁愿病死,也不愿揭下面纱给男医生诊治。),可是她们又是极度渴望自由的,从那露在外面的大眼睛里分明能看得见她们的渴求。“在他们的观念

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虽然风俗要她叫,但那声音叫得那么的痛,那么的真,那么的无助而悠长,我静静地坐着,眼眶开始湿润起来。”这种习俗简直就是可笑的游戏规则,作为一个女人,三毛只能为她们感到惋惜与怜悯,在这里,她也只是一个无助的弱者,所以,“我对婚礼这样的结束觉得失望而可笑,我站起来没有向任何人告别就大步走出去。”

庆幸的是,她无需玩这种游戏,她有一个懂她、爱她、支持她的荷西。在撒哈拉,他们结婚,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甚至连程序都是那么的简单,没有什么隆重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却是三毛想要的,简简单单,这样就好了。《结婚记》中,两人七年的爱情流浪记,使结婚这码子事变得水到渠成。随性顽皮的二人翻越异国结婚那繁文缛节的最后屏障,竟让“结婚”成了一个偶然的“通知”;一个“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的戏剧性结局,彻底调侃了“结婚仪式”的神圣性。他也只送了一副骆驼头骨作为聘礼,她只穿了一件蓝棉布裙,往凉帽上插一把香菜就走路去结婚了,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一切都弥足珍贵,浪漫万分。再看看《娃娃新娘》中姑卡的婚礼,二十万西币的聘礼,长长的迎亲车队,新娘华美的礼服,繁杂的结婚礼俗,“婚礼的庆祝一共举行了六天,这六天内,每天下午五点开始便有客人去罕地家喝茶吃饭 ,同时唱歌击鼓到半夜。”相比于这样的婚礼,三毛与荷西的婚礼更像一场过家家,可这也正体现出了三毛自由的天性,自然而单纯,也只有一场简约的婚礼才能配得上这位沙漠里的天使,漫漫黄沙能为他们见证真爱的存在。

婚后,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女人在生活中寻找快乐而忙碌的小幸福。

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她那几个戏谑荷西的“粉丝”比喻,真叫人捧腹不止:她给荷西煮粉丝鸡汤,称粉丝为“春雨”;她给荷西做“蚂蚁上树”,又忽悠他说那粉丝是钓鱼的尼龙线加工而成;最后,笨笨的荷西自己也忽悠起自己,称“合子饼”里的粉丝是沙鱼的翅膀;更好笑的是,她还骗荷西,寿司外的海苔是复写纸。她的生活就犹如她的文字一般,始终有饱满的真实感,她真的有做到“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的口,表的我的心声。”

在那个荒山之夜,荷西深陷泥潭,没有人帮助,反而惹来强盗„„愚钝、迂腐、迷信、荒漠将撒哈拉的荒凉推向极点,她在那无边的荒凉面前,如同一粒沙般脆弱而渺小。可是,她依旧用她的慷慨和宽容对待她的“芳邻”,用她的的平等和善良对待“哑奴”,她一面责骂着沙哈拉威妇人为她增添的麻烦,一面却又乐此不疲的忙“悬壶济世”、忙教学课堂、忙解决着那些沙漠人民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这是一个用生命谱写传奇的女子 ,这是一个能用大爱去包容一切的女子。

无论这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爱人在,只要信念在,理解、信任、支持都在,那么就是开心的。她可以把沙漠的生活过的如此有生趣,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看得很欢喜,那种字里行间里的小惬意,让人很是羡慕,那种自在跟无忧无虑,那样子的生活。她自己也说过“天高地阔,烈日风暴,孤寂的生活,有悲伤,有欢喜,连这些撒哈拉威人,我对他们一样有爱有恨,混淆不清。哎,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在她看来,自由自在地生活,就是精神文明,这是多么大胆且直率的解释,活脱脱展给我一副骄傲不失凌厉的眉眼。

金色松软的沙滩表层上似乎总留有三毛一串吹散不去的足迹,虽只是片浅浅凹陷的足印留痕,却是承起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就是这样以极大勇气和灵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她犹如开在沙漠里的繁花,到处绽放美丽,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那份浓浓的爱流淌在沙漠里„„

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情趣,当我们驻足于三毛的撒哈拉世界,鸽灰色的天空,沙丘山峦,风土人情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她超逸豪放的意性勃发飞扬。前世回忆似的乡愁是三毛对撒哈拉神往的最后解释。这样的女子,在何处都能活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想象她浓黑的长卷发,赤着足,指尖夹着烟卷,这般生动女子,让冷峻的沙漠都忍不住拥她入怀。

《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三毛的故事,撒哈拉充满情趣是因为三毛自己是一个我行我素独行于江湖追逐着梦想的女人。如今人们的所谓的梦想,如同海市蜃楼般越来越虚无缥缈,流浪,越来越成为只有心灵才能完成的艰辛之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潜意识暗示范文下一篇:如何用微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