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系统范文

2024-06-06

外语教学系统范文(精选12篇)

外语教学系统 第1篇

关于外语教学效果研究, 往往需要考察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在相关分析中, 由于不能考察变量的测量误差, 不能考察没有影响到的变量所起的作用, 所以往往难以判断假性相关以及真实的因果关系。本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对外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 并构建基于人、机、环境的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从外语教学效果的内在与外在影响因素出发, 尝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外语教学因素的作用方式, 旨在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一、基于人—机—环境系统理论的外语教学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一) 人—机—环境系统简介

人—机—环境系统是由人、机和环境组成的一种复合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 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 使人、机和环境有机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综合效能。

1.“人”。

这里所谓的人 (Man) 是指活动的主体, 人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操纵物 (机器、物质) 和控制环境, 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不管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成就有多大, 不管人使用的能源是多么新颖和充裕, 也不管使用什么信息传递系统, 人总是与复杂的外界之间相互作用链条上起决定作用的一环;人也应是他所创造的并为他自己服务的任何系统的主导;其自身依靠的科学基础需要借用生理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力学、人类逻辑学、社会学等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

2.“机”。

这里所谓的机 (Machine) 是广义的, 它包括劳动工具、机器 (设备) 、劳动手段和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因素。机应该执行人的意识, 且服务于人。

3.“环境”。

这里所谓的环境 (Environment) 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条件, 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二) 外语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

在外语教学体系下, 人作为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主导因子, 其个体差异 (ID) 是学习外语效果的主要因素[5]。那些学习者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 如性别、年龄、性格等为不可控因素;那些学习者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为可控因素, 主要包括观念、动机和学习策略等。为研究方便, 笔者把影响外语教学体系的人的因素分为生理、心理和学习策略三类 (见表1) 。

(三) 外语教学体系中机的因素

这里的机是指广义的“机”, 是相对于人而言的, 其主要作用是以媒介的形式把外语知识传递给外语接受者。笔者把外语教学体系的机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6] (见表2) 。

(四) 外语教学体系中环境的因素

语言环境是外语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客观因素[7], 但是语言环境又是外语学习必不可少、构成外语学习完整体系的组成部分, 并对外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反之会阻碍外语学习。笔者把外语教学体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 (见表3) 。

二、结构方程模型在外语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一) 研究性质及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为高校教师和学生, 调查内容为英语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收集数据的方法以测试和问卷为主, 附带进行一些采访、讨论和观察。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4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383份, 问卷有效率为97.75%。在所有受访者中, 男女的比例为47∶53, 调查对象覆盖到各个年级、各个专业, 说明统计数据具有一般性。

(二) 模型构建

本研究集中于外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这是一个涵盖多维度并受多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 各种可知与不可知的潜变量大量存在, 并且所用到的原始数据是被调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回答, 难免存在大量的测量误差[8]。鉴于此, 本研究选择使用面宽的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建模的主要手段, 并运用Lisrel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结构方程模型是用来检验观测变量和潜变量、潜变量和潜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并且可以通过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与数据的吻合情况。因此, 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 (如图1) 可以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三) 指标设计

目前, 在外语教学效果测度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量表。经过讨论, 本研究为人的因素、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因子分别设计了若干测量指标 (见表1、表2、表3) 。

(四) 信度与效度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有两种原因会导致标准化系数超过1: (1) 没有建立真正区别信度; (2) 研究者只是根据经验建模, 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9,10]。利用软件进行信度检验时, 在33个显在测验项目中, 有7个没有通过0.5的标准 (通过率78%) , 因此这7个变项的信度有待改进, 其余变项的信度达到标准。对潜在变项而言, 3个一级潜在因素的建构信度皆达到了0.6的标准 (通过率100%) , 从整体看, 构建的模型通过了信度评鉴。

(五) 参数估计

从表4可见: (1) 不存在负的误差变异数; (2) 标准化系数介于0.40与0.96之间, 没有超过1; (3) 标准误差介于0.10与0.25之间, 不存在过大的标准误差。这些结果显示没有发生违犯估计的现象, 因此可以评鉴整体模型适配。

三、研究结论

根据表4, 按照贡献率值 (即标准化系数) 从大到小排列, 从定量的角度得出各影响因素在外语教学效果中的重要程度。结合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人的影响因素中语言学能 (0.98) 、努力程度 (0.96) 、学习动机 (0.87) 、智力 (0.85) 和认知学习策略 (0.81) 依次为前五项比重最大者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从人本身角度出发, 语言学能的大小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子;外语学习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努力程度越高, 外语学习成绩水平越高;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影响, 而是通过努力间接影响外语学习成绩;认知学习策略在外语教学中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普遍推崇。对于其余指标, 普遍标准化系数较大, 同时也说明外语接受主体的优劣, 决定了外语教学效果。

(二) 机的影响因素中教师教育水平 (0.93) 、理论水平 (0.83) 、多媒体教学 (0.80) 、创新精神 (0.74) 、原版教材 (0.73) 依次为前五项比重最大者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从机的角度出发, 前五项中三项都来自教师, 说明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 (包括教育水平、理论水平、敬业精神等) 的高低对外语学习者的接受效率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电子词典、远程教育和视频教程等出现在外语教学中, 而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材选择的好坏也影响到教学质量。在调查过程中, 多数教师和学生倾向选择国外原版教材, 因为自编教材、翻译教材等在编写过程中, 有可能改变外语原有特点。

(三) 环境的影响因素中外语学习氛围 (0.79) 、国家语言政策 (0.65) 、社会对外语态度 (0.61) 、学习环境 (0.58) 、生活环境 (0.53) 、国外语言政策 (0.45) 依次为当前六项比重最大者

从以上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从环境的角度出发, 外语学习者要想使接受效率最佳, 需要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外语学习环境是相对容易掌控的因素, 无论语言硬件环境方面, 还是语言软件环境方面, 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外语习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将会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要克服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 国家、社会、学校必须加强语言硬件环境和语言软件方面建设, 从本质上提升外语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分析结论,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外语教学系统作为一个人—机—环境系统, 为使外语接受效果最佳, 必须综合考虑来自人、机和环境的各个指标, 找出外语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外语教学改革。

第二, 从学校的层面上讲,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自身条件 (生理、心理、学习策略等) , 并在教育上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的差异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学习上的最大成效。

第三, 从国家的层面上讲, 应该制定合乎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体制, 正确引导外语教学, 同时增大在外语教学中的硬件与软件投入, 给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摘要:本文以现代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理论为依据, 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外语教学系统, 全方位探讨人—机—环境系统下外语教学的影响因素、体系评价等问题。以高校英语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和高阶因子分析, 对影响外语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测量和分析, 得出外语教学效果的相关结论, 旨在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人—机—环境系统,高校,外语教学系统,结构方程模型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育中的科学方法[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外国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丁玉兰.人机工程学 (修订版)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4]侯杰泰, 温忠麟, 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王晓为.学习者可控因素定量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 (2) .

[6]马惠利.学习动机与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4) .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8]赵晓红.环境因素对二外习得影响的定量分析[J].山西科技, 2007, (4) .

[9]Cohen, 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 1998.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网络教学系统 第2篇

本次课程设计以网络多媒体教育管理系统为基础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为背景,探讨了UML在该系统建模中的应用问题。在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Rational Rose 2000对系统进行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及实现模型的建模。

关键字:网络教学管理系统,UML,软件建模,信息系统

目 录 绪论.......................................................................................................................................2 1.1系统简介....................................................................................................................2 1.2设计目的....................................................................................................................2 1.3设计内容....................................................................................................................2 2 需求分析...............................................................................................................................3 3 需求模型设计.......................................................................................................................5 3.1 需求模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5 3.2 系统需求模型............................................................................................................5 4 系统静态模型设计...............................................................................................................9 4.1 静态模型设计的方法................................................................................................9 4.2 静态模型实现..........................................................................................................10 5 系统动态模型设计..............................................................................................................11 5.1序列图和协作图......................................................................................................11 5.2活动图......................................................................................................................23 5.3状态图......................................................................................................................25 6.系统部署模型设计..............................................................................................................26 6.1 系统构件图..............................................................................................................26 6.2 系统部署图..............................................................................................................27 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28 总结.........................................................................................................................................30 参考文献.................................................................................................................................31

绪论

1.1系统简介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学习途径,随之而来的管理网络教学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日常的网络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下载和查看资料。系统业务功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文件上传、文件下载、消息发布、消息修改和更新、信息浏览、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答疑,论坛管理、页面维护、人员管理和用户注册批准等。1.2设计目的

“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给网络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和平台,更好的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开发一个好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势在必行。1.3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利用UML对系统进行了实际建模,为系统的代码实现提供了清楚、完整的用例开发模型。完成了注册,上传课件,浏览、下载课件,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答疑,论坛管理、网站维护、人员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初步实现了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注册,上传课件,浏览、下载课件,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答疑,论坛、页面维护、人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各种教学资源与学生资料,并建立灵活全面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以下内容:

 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浏览课件、查找课件、下载课件、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交流、查询个人资料、修改个人资料;对于没有注册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网站上的一些公共信息。

 老师登录系统后,可以上传课件、上传教学视频、在线答疑、发布诸如课程简介、学习方法、教学心得等相关文章、查看发布的教学心得等文章、修改教学心得等文章、查询个人资料、修改个人资料等。

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网站页面的维护,审核不合法的课件和不合法的教学信息、批准用户注册,对人员信息进行增删管理、答疑信息进行管理等。

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小的系统模块。

 基本业务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师和学生,用于学生下载课件、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老师上传课件、发布和修改更新教学心得、在线答疑等。

 浏览查询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对网站的信息和文章信息进行浏览、查询、搜索等,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在登录后用户还可以在自己权限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等。

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对网站进行维护、审核网站的各种资源、批准用户注册、人员管理、答疑管理等。

在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后得到了该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2.1所示: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基本业务模块浏览查询模块 老师界面学生界面 查找浏查询个查询相修改消息人信息关文章个人在线文件消息修改文件观看修改览课件在线信息答疑上传发布和更下载讨论教学个人 新 视频信息

图2.1 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管理模块 管理员界面 人员页面用户管理维护注册资源答疑 批准审核管理 需求模型设计

3.1 需求模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系统需求模型设计,需求分析是

询相应的课件和文章。

 下载课件:学生可以利用下载功能将网站上的课件以及资料信息下载到本地机器上。

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在线学习。

 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疑问等以论坛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交流。

 查看个人信息:学生可以在该系统中查询到个人的资料信息。 修改个人信息:学生信息如邮箱等发生变化时,可以在权限内修改个人信息。

通过上述活动,获得学生的用例图如图3.2.1所示:

图3.2.1 学生用例图

2.老师用例图

老师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以下活动:

 登录系统:老师能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该系统,登录系统后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恢复密码。

 上传文件:老师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相应的课件和教学视频。 发布信息:老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发布相应的课程简介、教学计划、学习方法、教学心得等文章。

 修改更新信息:老师对所发布的诸如教学心得等文章信息可以持续更新,也可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 查看信息:老师可以查看自己发布的文章和个人信息。 在线答疑:老师对学生的留言和难点讨论进行在线答疑。通过上述活动,获得老师的用例图如图3.2.2所示:

图3.2.2 老师用例图

3.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以下活动:

 登录系统:系统管理员也是在登录系统后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恢复密码。 网站页面维护:系统管理员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审核:系统管理员负责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审核,主要是审核不合法的课件和不合法的教学信息。

 批准用户注册:系统管理员可以处理学生或教师用户的注册申请。 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有用户新加入时需要添加用户信息,有用户注销时需删除用户信息,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查询用户的信息,但是不能修改,只能是用户本人在权限范围内修改自己的信息。

 答疑管理:对学生和老师在BBS论坛上的答疑情况记录在在线答疑库里,并对其进行管理。

通过上述活动,获得系统管理员的用例图如图3.2.3所示:

图3.2.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系统静态模型设计

4.1 静态模型设计的方法

在获得系统的基本需求的用例模型后通过考察系统对象的各种属性创建系统的静态模型。

首先,确定系统参与者的属性。学生(Student)包括登录名称、登录密码、学生编号、性别、年龄、年级、邮箱、权限级别等属性;老师(Teacher)包括登录名称、登录密码、姓名、性别、教授课程、电话号码、权限级别和邮箱等属性;系统管理员(Administrator)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权限级别等属性。在把这些参与者进行抽象,抽象出一个单独的用户类(User),学生、老师、系统管理员是人员类的子类。

其次,可以确定在系统中的主要业务实体类,这些类通常需要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因此,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中,课件信息可以确定课件类(CourseWare);教学视频对应于教学视频类(Video);老师发布的文章如课程简介、教学计划、教学心得的存储分别需要文章类(Article)、课程简介类(CourseIntro)、教学计划类(TeachingPlan)、教学心得类(TeachingExp);学生在BBS论坛讨论交流可以确定一个论坛类(Forum);同样,老师在线答疑确定在线答疑库类(AnswerLib),课件上传与下载确定一个文件上传与下载类(FileUploadOrDownload)。

还可以根据对处理业务的不同设计出各种处理业务的界面类,如用户登录界面、查询信息界面等。

4.2 静态模型实现

系统的静态模型主要是类图和对象图,该系统的类图如图4.2.1所示:

图4.2.1 系统类图

系统动态模型设计

5.1序列图和协作图

序列图和协作图都属于交互作用图,画出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时序图和协作图,再把协作图中的消息对应映射到类图中,成为类的方法。1.用户登录的时序图如图5.1.1所示:

图5.1.1 用户登录时序图

用户登录的备选过程的时序图如图5.1.2所示:

图5.1.2 用户登录的备选过程时序图

用户登录的协作图如图5.1.3所示:

图5.1.3 用户登录的协作图

2.学生下载课件的时序图如图5.1.4所示:

图5.1.4 学生下载课件的时序图

学生下载课件的协作图如图5.1.5所示:

图5.1.5 学生下载课件的协作图

3.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时序图如图5.1.6所示:

图5.1.6 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时序图

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协作图如图5.1.7所示:

图 5.1.7 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协作图

4.学生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如图5.1.8所示:

图5.1.8 学生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

学生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如图5.1.9所示:

图5.1.9 学生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

5.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时序图如图5.1.10所示:

图5.1.10 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时序图

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协作图如图5.1.11所示:

图5.1.11 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协作图

6.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序图如图5.1.12所示:

图5.1.12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序图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协作图如图5.1.13所示:

图5.1.12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协作图

7.老师的时序图如图5.1.13所示:

图5.1.13 老师的时序图

老师的协作图如图5.1.14所示:

图5.1.14 老师的协作图

8.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如图5.1.15所示:

图5.1.15 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

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如图5.1.16所示:

图5.1.16 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

9.统管理员的时图如图5.1.17所示:

图5.1.17 系统管理员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的协作图如图5.1.18所示:

图5.1.18 系统管理员的协作图

10.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时序图如图5.1.19所示:

图5.1.19 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协作图如图5.1.20所示:

图5.1.20 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协作图

11.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时序图如图5.1.21所示:

图5.1.21 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协作图如图5.1.22所示:

图5.1.22 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协作图

12.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时序图如图5.1.23所示:

图5.1.23 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协作图如图5.1.24所示:

图5.1.24 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协作图

5.2活动图

利用系统的活动图来描述系统的参与者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中,根据学生、老师、系统管理员的活动步骤,可以创建相关的活动图。

1.系统的活动图如图5.2.1所示:

图5.2.1 系统的活动图

2.学生的活动图如图5.2.2所示:

图5.2.2 学生的活动图

3.老师的活动图如图5.2.3所示:

图5.2.3 老师的活动图

4.系统管理员的活动图如图5.2.4所示:.图5.2.4 系统管理员的活动图

5.3状态图

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中,有明确状态转换的类是上传的文件,从老师输入网站的地址开始到最后上传文件结束整个过程的状态图如图5.3.1所示:

图5.3.1 系统状态图

6.系统部署模型设计

6.1 系统构件图

网上教学管理系统的构件图通过构件映射到系统的实现类中,说明该构件物理实现的逻辑类,在本系统中,可以对类图中的类分别创建对应的构件进行映射。创建后系统的构件图如图6.1.1所示:

图6.1.1 系统的构件图

6.2 系统部署图

网上教学系统的部署图描绘的是系统节点上运行资源的安排,包括六个节点,分别是:客户浏览器(ClientBrowser)、网页服务器(Website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Server)、客户1(Client1)、客户2(Client2)、客户3(Client3),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进行交互的通信协议名称,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服务器负责保存整个Web应用程序,数据库负责数据库管理,此外还有很多终端可以作为系统的客户端。由于客户端很多,在此只画出3个,创建后的部署图如图6.2.1所示:

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通过系统类图可以生成相应的代码,这里只列出部分类的Java代码

1.CourseWare类(课件类)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CourseWare {

private int theme;

private int CWteacher;

private int courseWareURL;

private int courseWareTitle;

public CourseWare()

{

}

/**

@roseuid 53A10BB102A8

*/

public void add()

{

}

/**

@roseuid 53A10BB30150

*/

public void delete()

{

}

/**

@roseuid 53A10D080065

*/

public void modify()

{

} }

2.FileUploadOrDownload类(文件上传或下载类)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FileUploadOrDownload {

private int fileName;

private int fileType;

private int fileSize;

private int shortIntro;

private int fileURL;

private int creater;

private int createTime;

public FileUploadOrDownload()

{

}

/**

@roseuid 53A109300274

*/

public void checkSize()

{

}

/**

@roseuid 53A109310374

*/

public void modify()

{

}

/**

@roseuid 53A109330194

*/

public void store()

{

}

/**

@roseuid 53A10935015C

*/

public void cancle()

{

} 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用UML对系统进行实际建模,为系统的代码实现提供清完整的用例开发模型。在建模过程中,使用UML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有机的集成起来。UML提供的丰富视图从多个视角描述系统的不同侧面,可以有效的运用于软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利用UML和ROSE工具的辅助,可让开发从需求分析,流程分析,到程序代码和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等,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下来完成。网络教学系统正是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开发完成的。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本系统仍然存在以下方面要进一步改进。其一,本系统还只能实现一些基本功能,没有完整的实现网络教学的应用应有的功能,期待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发出一个学生评价教学子系统、作业管理子系统,这是以后完善时需要做的工作。其二,作为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系统,其用户的数量相对而言是大量的,随着用户业务需求的进一步增长,那么系统可维护性及扩展性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系统 第3篇

关键词:Wiki系统 协同教学系统 设计

Wiki是一个以内容管理为理念的Web系统,可以支持群体的协同学习,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Wiki系统。本文设计了一套结合Wiki教学功能和Moodle教学平台的教学活动程序,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同时,这个程序还能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参与协同学习的情况,使教师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Wiki系统的构架

本文提出的系统架构概念主要以Wiki技术的三层架构为基础开发出来的,Wiki技术的三式架构虽然与传统Web三层式架构相似,但他们的运作概念是不同的。Wiki技术的三层式架构在接口层级的操作上增加了网络应用程序的概念,可以在接口层处理更加复杂的逻辑运算,并提供更丰富且实时响应的操作接口,供学习者使用,在后端资源的存取上也符合更多元化的标准。

本文以三层式架构为基础,结合协同合作实时互动机制与Web2.0相关概念,提出三层系统层次概念架构,分别为“接口层”“服务层”“资源层”。

1.接口层

接口层主要是提供学习者实时互动操作的接口,将后端的数据内容转换为图像或视频画面呈现给学习者,并且提供窗口操作接口,可以让学习者简单直观地使用系统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与功能,学习者只需具备网络浏览器和视频音效设备,无需额外安装其他应用软件,便可使用本系统。

2.服务层

服务层主要是提供Wiki相关服务和视频会议等协同合作实时互动机制,供接口层的Flash应用程序使用,执行后端数据库的数据存取操作和较复杂的逻辑运算处理工作。

3.资源层

资源层主要是负责储存,并提供上层的服务层所需的资源,用于储存所有数字学习的内容,如学习者的个人数据、多媒体文件数据、课程数据、协同合作学习所产生的知识数据以及学习过程记录的数据等。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器进入并使用系统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来进行协同学习,该系统的核心为Wiki协同学习系统提供各项功能,包括视频、Blog等相关服务。这些功能通过Wiki技术的整合,利用学习接口呈现丰富的画面,其中,架构图的右部为各种网络学习资源及服务的提供者。Wiki利用Flash技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利用服务器上提供的服务将数据库的资源转换成所需的形式,回传数据供应用程序使用。当然,该系统还可以扩充其他的网络服务及资源。

二、Wiki系统的实验

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为例,展示学习情境,并对Wiki系统提供的功能与操作进行说明。

1.实验所需的计算机硬件

实验所需的计算机硬件包括CPU、主板、声卡、显卡、内存、硬盘、光驱、键盘、鼠标、机箱、显示器、打印机、电源等。

2.Wiki活动进行的流程

第一步,建立课程及Wiki活动。建立为期三个月的在线课程,并加入Wiki活动;第二步,编辑Wiki页面的内容项目。它包含计算机硬件的实例及活动指引,如“根据运行的属性,将以下计算机的硬件进行分类”;第三步,关键词与子页面的建立。建立属性的内部连结,各子页面填入该概念的中文名称;第四步,学生把计算机硬件分类至所属类别的页面,填上该计算机硬件的名称及分类的理由;第五步,学生进一步分类,增加分类的属性。如纳入“模式”或“路径”中,再将已分类的计算机硬件进一步分类,程序与上一步相似;第六步,以“属性”作反向思考,整理“属性”的信息及分类相关的计算机硬件,这样建立起来的实例与属性的关系网络才更加完整。

在建立Wiki系统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包含协同学习的过程指导(例如数据引用方法)、学生参与情形的监督、活动结束后的总结。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Wiki的新型教学功能有助于记忆性知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雪云,马志强.国内Moodle平台研究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9,(6).

[2]魏红霞.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2010,(1).

[3]李旭晴.发掘Wiki的教育价值[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9).

外语教学系统 第4篇

系统解剖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 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名词多、结构抽象、内容单一乏味等特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合理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使学生化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化消极的死记硬背变为积极的讨论理解, 在案例中学到相关解剖学知识, 得到能力的锻炼。笔者以泌尿系统为例, 谈谈案例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遵循随机原则,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将4个护理中职班分成A、B两组, 每组由两个班共128人组成。A组采用案例教学法, 即教师布置一个有关泌尿系统的临床案例, 学生预习, 课堂上生生、师生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B组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 即教师灌输式讲课, 学生被动接受。

1.2 案例选取及课前准备

选取的案例要适合实际教学需要, 与理论相结合, 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及典型性, 包含难点和疑点,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遵循以上案例选取原则, 教师提前一周给A组学生如下案例:康某, 男, 27岁。主诉:腰部酸痛不适4天, 排尿困难两小时。患者4天前无诱因自感腰酸, 一天前排小便时感觉腹部疼痛, 尿呈浓茶样。两小时前自觉有尿意, 但无法排尿, 腹痛加剧, 并感腹胀, 且呈进行性加重, 被送至医院急诊。腹部CT显示双侧肾结石, 双侧输尿管下端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 双肾积水。行急诊手术, 用输尿管镜经尿道逆行到达结石堵塞位置, 将结石击碎。术后当晚患者排尿600 ml, 肾脏功能恢复。

根据病例提出以下问题: (1) 泌尿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该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2) 肾结石为何会腰酸?肾区在哪?该患者为何会腹痛? (3) 输尿管的行程如何?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发生结石滞留?为什么? (4) 尿道插管如何操作?应注意什么? (5) 尿在哪产生?肾的微细结构如何?尿如何排出体外?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资料, 利用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 预习泌尿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 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1.3 案例讨论

按照教学大纲安排, 泌尿系统理论讲授共4学时, 分两次课完成。第一次课上课前先进行随机分组, A组两个班各分成8组, 每组8人。设组长一名, 负责组织讨论, 维持秩序;设记录员一名, 负责记录讨论过程, 特别是组员讨论最激烈的问题及无法解答的问题;设发言人一名, 负责总结性发言;其余5名组员自行搜集资料, 应用所学知识, 针对上述5个问题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次课各小组进行案例讨论, 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 并与发言人共同总结, 形成发言稿。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参与讨论, 只给予方向性引导, 适当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解决讨论中存在的疑问, 完善汇报内容。第二次课各组发言人上讲台发言, 为使所有组都有时间汇报其讨论结果, 每组先总结泌尿系统相关内容, 之后随机抽取案例中的两个问题来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4 案例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 利用各知识点解答案例中的问题。比如,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由肾产生尿液, 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进行暂时贮存, 后经尿道排出, 以达到清除血液中的代谢物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目的。肾区是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夹角, 是肾门的体表投影, 当肾患有疾病时 (如结石等) , 该区常疼痛。输尿管有3处生理性狭窄, 分别位于输尿管起始处、跨越髂总血管处和穿膀胱壁处, 是结石易滞留的地方。该患者出现腹痛, 与其结石滞留于狭窄处有关。男性尿道有3处狭窄、两处弯曲, 插尿管时应注意。教师对小组或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案例分析, 学生对泌尿系统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两周后, 采用客观单选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评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我们以学生入学的语文成绩作为对比, 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入学语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系统解剖学成绩A组为 (83.16±7.33) 分, B组为 (79.70±6.43) 分,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实践证明接受案例教学法的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结合中职护理专业教学,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如下优势。

3.1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课时少, 教学进度快、任务重, 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沉闷,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 教师巡回于各小组间, 适当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 适时提出紧贴教学大纲的问题, 最后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以教师为引导, 还课堂于学生,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课前自主钻研, 课堂上热烈讨论, 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知识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精心筛选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的、接近临床与生活的案例, 能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进而深入思考、分析案例、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因此, 案例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7]。

3.3 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案例选取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现实, 既要联系临床生活又要紧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在案例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正确组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最后还要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使学生有一个系统认识。因此,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掌握教学大纲要求, 有扎实的基础和最新的临床知识, 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让临床案例服务于系统解剖学教学, 用解剖学知识解答临床问题。

总之,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综合能力, 显著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泌尿系统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7) :66-67.

[2]李成, 单增强, 曹承亮.人体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4) :737-739.

[3]郝萍, 崔蓉, 王彦茹, 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16) :1505-1507.

[4]汤崇辉, 魏晓捷.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1 (9) :162-163.

[5]樊新霞, 姚鸣.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7) :643-644.

[6]刘亚.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24) :159-160.

外语教学系统 第5篇

报送时间:2010年 11月 15日 项目名称:无极县教育局采购教学设备、双视屏教学系统及网站系统、多媒体系统项目

项目标书编号:DSZB-2010-1101 采购人名称:无极县教育局 采购人地址:无极县幸福街

采购人联系方式:杨主任 ***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石家庄德盛招标有限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石家庄市和平东路183号棉宏大厦156室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311-86218680

采购内容:

第一标段:教学设备:笔记本19台、高清摄像机1台、数码相机1台、多功能一体机1台、支架幕布1套、投影机1台、外置光盘刻录机1台、移动硬盘1个

第二标段:教学设备:教师机30台、机房学生机80台 第三标段:多媒体系统:投影机24台、电子白板24台 第四标段:双视频教学系统、网站及相关设备 采购用途:教学

项目实施地点:采购单位指定地点 供货时间:根据采购单位要求

简要技术要求/采购项目的性质:详见招标文件

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1、投标人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具有与采购货物相应生产或供货能力的生产厂家或代理商

2、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并具有同类供货业绩。投标人报名时请携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厂家经销授权书(代理商提供)、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以上证件的原件及加盖公章的复印件报名。注:同一品牌制造商只能授权一家代理商参加投标,如委托多个代理商参加投标,则按报名顺序先后确定代理商。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2010年11月15日—2010年11月19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30节假日除外)招标文件发售地点:石家庄德盛招标有限公司 招标文件发售方式:当面发售、售后不退 招标文件售价:500元人民币

投标截止时间: 2010年12月6日9时30分 开标时间:2010年12月6日9时30分 开标地点:石家庄市四中路银河宾馆会议室 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标法

项目联系人:袁工

联系方式:*** 传真电话:0311-86218680

本公告发布媒体:河北政府采购网 中国政府采购网 备注:

注:

1、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供应商报名时间、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与公告时间一致。

2、传真发送需由采购代理机构法定代表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盖采购代理机构公章。

(公章)

法定代表或其委托代理人: 年 月 日

气动系统教学改革探索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化工作导向

1.前言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通常都是把重点放在液压传动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都是以液压传动系统为主,而把气动系统放在次要位置,有的更是没有安排气动方面的教学内容。明显的对于气动技术不够重视或者忽视了这一部分。

事实上,气动技术在生产实践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感到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比较多的安排了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并且隨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项目化教学的优缺点

2.1 项目化教学的优点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是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安排到一个个的教学项目中,我们的主要方法是:

(1)把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中,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强调了学与做的结合,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2)讲解典型案例,也就是项目载体,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找到系统规律和特征,使学生找到规律,比如溢流阀、顺序阀、减压阀等压力控制阀,虽然功能不同,但是结构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工作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这样,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地理论知识了,知识点相互联系,便于学生综合运用。

(3)在教学的同时安排实训环节,让教学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用理论的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学生自觉地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2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这种教学方法在过去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学院最近加强了与德国力士乐公司的教学合作,通过了解德国力士乐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之后,更是看到了我们的教学方法的欠缺之处。主要就是学生没有实际的生产经验,无法把教学案例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力士乐公司的培训师的做法是,学生的项目直接来源于公司的生产实际,项目本身就是公司某一岗位的生产实际应用的设备,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所学内容的实际生产情况,这比我的教学要更好的结合了实践,学生与生产一线的接触是直接的,所以学习的效果更明确了。

3.工作导向教学方法

3.1工作导向教学方法的思路与实施:

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太仓某企业的实际设备—气动机械手抓取系统,为教学项目,以此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要求在课程教学结束时学生设计并组装出可以实际使用的设备。

图3-1气动机械手系统参考图带领学生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得学生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实际,零距离的接触到生产实际,让所学知识与生产紧密结合。

图3-2六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引导、示范,指导学生完成气动机械手抓取系统的设计。

3.2 工作导向教学方法的优点:

采用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再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总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学习。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生产实际应用为目标的,学习的目标是实际应用,有了明确的标准和目标,理论知识在应用于实际的情况下,形成了比过去更好的知识体系,并能够更多的结合机械、电器控制的学科的知识,形成更有效的知识体系。

(3)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可以对企业生产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有机会接触企业工作人员,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劳动纪律等方面的信息,为将来的工作做了更好的准备。

结束语

新的工作导向教学方法,保持了项目化教学的优点,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与生产实践的联系,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美惠.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05.

[2]张科.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寻及启示研究.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07.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探究 第7篇

一、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是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模式。

1. 主体性学习与个性化教学

主体性学习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内在规定性, 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学习,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活动模式和倾向, 即学生的学习风格。[1]个性化教学是以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为前提, 以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为导向, 以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与展现为目标, 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创造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 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 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 成为学生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 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2.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的规定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 在教学进程中只有当教师方面的启发与学生方面的思维做到有机协调时, 课堂教学结构的功能才会真正显现出来。这一教学过程是以“对话”为基础, 以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相统一为纽带, 兼顾教与学双重主体性的发挥, 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以此建构教师引导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交互主体系统。这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在于激活学生的个体因素,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整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身主体要素, 形成主体性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体教学与学生的主体学习整合到最佳结合点, 使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主体的关系得到最佳表现, 从而成为教学交互主体系统。

二、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的直接意义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 促进其自身个体因素的发展和完善, 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发展。

1. 推动研究性学习主体和活动的生成

个性化教学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 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个性化教学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突出师生互动的实践性, 使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 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环境, 增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意识, 达成学生自我实现目标, 促进研究型学习者的形成。

2. 促进具有主体间性的教学双主体的有机建构

主体性学习与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孕育、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 组织学生的“自我运动”, 使学生个体的知识、基本技能、品德等各方面通过适应、改造、创造力的迸发表现出来, 得到较高层次的发展完善。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因素, 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提升的主体性价值要素, 反过来又在更高层面上消化吸收教师个性化教学中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所主导的主体因素, 实现主体性学习与个性化教学的良性循环, 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 增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个性化教学与主体性学习是以主体发展和价值追求为目标导向的教育活动, 教师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求出发, 对学生实施系统的教育和影响, 使学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 并掌握其中蕴涵的规律, 具备相应的能力, 获得关于真、善、美的活生生的真实体验, 造就健康的个性心理, 实现人格的不断重构, 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三、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要求把课堂教学的有效影响和学生的自我发现有机统一起来, 促成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和自主发展的主体。

1. 优化教学环境, 完善学生的主体间性需要

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哈尔拉莫夫曾对教育提出:教育的人格化就是使学校及课堂教学、课内外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所施加的影响转化为学生发展和形成的因素。[2]罗特也认为个性是在个体与有意义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习得的。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更加有意义的日趋成熟的环境, 促进其主体因素的不断发展完善。

个性化教学与主体性学习中, 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促进者的职责, 教师是主体, 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 学生自由、自主、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地自我表现的权利, 在人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 学生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主体彼此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持续地发生交互作用, 由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尊重, 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 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环境中, 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生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 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 主体人格获得一定的完善、发展。因此, 教学中不仅要确立教师个体的主体地位, 更要确立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为学生自我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

2. 突出教育的主体交互性, 促进教学交互系统形成

在个性化教学与主体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各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素质优势, 让每个学习者都处于教育优势中, 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首先, 在教学目标上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提供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中必须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为学生个体发展指明方向、留足空间, 要强调在合格 (全面的) 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体特色, “即合格加特色”的培养目标, 使每个学生既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又能挖掘自身的潜能, 主动发挥个体优势, 促进主体性学习。

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提供自主成长的发展平台。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 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因此, 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 更要强化、突出学生个体发展所需要的促进其主体因素增长的价值要素, 建立以主体性学习与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 突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活学活用。

再次, 在教学策略上突出教育思想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 “一旦确立了某个理想的目标, 同时又能以某种适宜的方式去影响学生, 那么学生必将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前进。”[3]人本主义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会极大地左右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地模仿教师所传授的东西, 则容易养成盲从的态度和性格。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 学生就有可能养成独立地、创造性地、友善地实现目标的态度和性格。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这一目标的转换, 势必在教学方法的功能及其体系上带来深刻的变革。

3. 生成教学特色, 优化教学交互系统的发展

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科学设定与整合, 构筑自己的教学体系, 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形成个性化教学, 满足主体的教育要求, 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因素, 为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罗杰斯认为, 教师应成为一个强者, 作为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手段, 而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个性因素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 因而客观上构成了教学风格的基础, 如当一个教师在准备教案, 考虑如何以最佳方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时, 其个性在发挥作用。一个缺乏自信、谨小慎微、思想封闭的教师, 绝对做不出有创意的教学;一个知识宽广, 思维敏捷, 想象力丰富的教师却可以将一门枯燥的、抽象的课程, 设计得学生乐意接受和理解。教师个性的发展, 就像一把钥匙, 它能开启或关闭学生个性发展之门, 教师个性产生的影响力构成特定的教学氛围, 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对教学过程产生着间接但却是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史辉芳.学习风格.宁波教育科研, 1996 (3) .

[2]董云川, 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个性化.高等教育研究, 1995 (5) .

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第8篇

1.系统需求分析

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都必须经过系统分析这个重要环节。经验表明, 好的系统分析等于系统建设成功了一半, 坏的系统分析则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分析主要可从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1.1系统可行性分析

系统是否可行, 往往能决定整个软件工程。若不进行可行性分析, 当系统构建到某一步骤的时候, 因为某种客观原因而无法继续下去, 就会导致前期投入的工作全部作废, 造成极大的浪费, 因此可行性成了外语网络教学系统项目正式启动之前所必须进行的工作。客观地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衡量, 可以避免系统建设的盲目性, 顺利地进行项目后续工作, 避免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可行性分析包括硬件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几个方面。当前, 我们学校校园网已经相当完善, 教务处、设备处、各系机房、各系办公室、教研室、图书馆、学生宿舍都可以通过校园网共享数据。网络运行也相对稳定, 这为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的网络环境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

由于网络环境已经构成,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主要是程序编写, 经济上不需要太多经费, 加之系统的集成开发工具用的是开源软件, 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 网络上有许多开源的程序可以参考, 技术问题不难解决, 系统构建好后由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进行专门维护, 难度不大。综上所述, 本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

1.2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软件开发的基础。需求分析的含义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综合整理产生一份明确、规范的需求定义。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发的前期工作, 主要任务就是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解的基础上, 用科学的方法对课题进行分析建模, 确定系统应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具有哪些功能, 即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整、准确、清晰、具体的需求[1]。需求分析通过开发人员与用户户之间的交流, 不断明确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澄清不清楚的概概念, 达成共识, 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清晰的和一致的需求求说明。开发设计任何一个软件系统, 首先应该对其进行需求求分析, 这样设计出来的软件才能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从一一定程度上来说, 需求分析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软件系统的成成败与否。

1.3需求分析的原则

要想进行充分的系统需求分析, 开发人员一般要遵循一一些共同适用的基本原则[2]: (1) 了解用户领域和目标。只有更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层次、所在领域, 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需求。这样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2) 充分同同用户进行交流。分析人员应该不断同用户进行交流, 只有经经过充分的交流, 才能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需求, 明确确需求分析的重点和目标。 (3) 按照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法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开发人员通常将软件要处理的问问题以某种方式逐步分解为几个较易理解的部分, 分模块实实现各自的功能, 确定各部分间的接口, 进而实现整体功能能。 (4) 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是对系统满满足处理需求提出的逻辑限制条件和系统中其他成分提出的的物理限制条件必不可少的。通过视图, 所需功能就能够快速速直观地表现出来[3]。

2.功能需求

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是指在系统整体规划划目标的指导下, 对外语教师、学生、教育机构等进行充分调调查, 制定满足实际学习需要和客户使用需要的详细功能情情况说明。

2.1系统用户

根据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用户大致分分为三类: (1) 教师。充当网络教学里的授课者, 可以通过网络络教育平台实现课程设定、课件视频发布、上传教学资料、在在线答疑、教学效果分析等。 (2)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知识学习、测试学习成果等。 (3) 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平台的管理, 包括系统设置、用户的权限管理、在线资源管理、在线答疑管理、在线考试管理、在线课程管理等工作。

2.2功能需求

外语网络教学系统的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资源。外语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网络平台, 应当具有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有课程学习的功能, 二是应该具有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提供资源, 提供什么资源, 在建立该平台时, 需要着重考虑。因此, 外语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整合性、扩展性。即所建立的资源库要与学生学习的知识有紧密联系, 能帮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进一步理解,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资源应有序、按类归集, 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 可以动态生成, 便于维护管理。

(2) 教学学习。网络教学平台要实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学习, 平台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课程的学习以自学为主。设计网络课程时要考虑其指导性, 对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比如课程简介、授课老师、学习时间、学习要求等, 让学习者更加了解课程, 明确学习的目的。教学的内容可以是视频、声音、文字等, 要图文结合, 具体而生动。学习的形式可以看也可以听, 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3) 在线答疑。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由于缺乏老师讲解, 因此必须设计在线答疑的环节。通过在线答疑板块, 学生针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向指定的老师提问, 老师在网上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 并且可以在线交流。

(4) 在线测试。学生为了检验学习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必须提供一个在线测试模块, 设置一个试题库。学生测试时, 随即抽取试题组成试卷, 限制考试时间。在线测试模块必须可以自动评卷, 如此, 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 知道自己的水平, 且在哪方面还存在差距。测试题目一般有两种形式, 即主观性题和客观性题。主观性题可分为问答题和简答题等, 需要人工判卷。客观性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几种形式, 系统能够自动判卷。

(5) 作业布置。为了和课堂教学同步,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有作业布置系统。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可以发布作业, 学生在完成后提交作业, 教师再进行批阅, 给出评语。在线作业布置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 实现了无纸化教学。

(6) 系统管理。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中保存了大量数据信息, 必须进行维护和管理, 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必须由系统管理模块来实现对平台的综合管理, 包括对用户账号的管理, 对教学资源的管理, 对课程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等等。

(7) 辅助帮助。辅助帮助模块是为系统用户提供帮助, 介绍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使用技巧等, 能充分体现系统的友好性。

3.非功能需求

外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WEB系统, 必须运行在互联网之上。除了要满足以上功能外, 还得对系统本身有所要求, 比如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这就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1) 系统要具有安全性。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数据库里面保存了大量用户的私有信息, 这些信息不允许泄露。有些重要的资料只对内部学生开放, 并不对外公开, 因此对这些信息需要加以保护。对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要加以防范, 对数据库要提供数据备份和还原功能, 在数据遭到黑客破坏或恶意删除的时候能够对数据进行还原。

(2) 系统要满足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B/S模式的结构来说, 控制系统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和将来可能承受的工作量, 使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就对硬件的配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但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配置, 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

(3) 系统要具有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满足当前用户需求和业务的同时,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 系统要能进行扩展,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和业务复杂度的要求。比如需要增加视频授课辅导栏目, 则必须在系统上扩展出相应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4) 系统要具有易管理性。为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系统中信息的更新及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是系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5) 系统要具有容错性。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出现意外死机、网络故障等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在系统设计时候应该有所考虑, 出现这些意外故障时要有效地保存用户的数据, 以及故障排除后恢复用户的资料数据, 保证交流的正常有效运行。

(6) 系统应具有实用性。设计时应该考虑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允许使用者有限的误操作, 设计错误提示信息, 指导用户完成操作。允许使用者直接通过Internet访问本网站, 无需特定的客户端。

4.结语

本文研究的教学平台以先进系统架构技术实现多种教学交互, 在设计上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 学生方面, 通过平台在课后能够巩固课堂所学;依据自己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 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能在线测试, 检验学习成绩, 方便学生查找不足, 加强学习。 (2) 教师方面, 能布置、批改课程作业, 了解课程学习情况, 有效实现在线辅导。 (3) 系统方面, 提供强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库, 便于学生查阅和下载, 保证网络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摘要:本文对基于B/S模式的外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功能需求中分析了系统用户和功能模块需求, 对主要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在非功能需求分析中, 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容错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词:系统需求分析,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虎.软件需求分析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13) :148-149.

[2]周绍景, 唐艳, 邱发林.浅谈软件需求分析方法[J].科技信息, 2007, (2) :37-119.

外语教学系统 第9篇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管理学这门传统学科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 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以重庆为例, 2008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中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近2万人, 比上一年增长16%, 占全市总毕业生的比重近20%, 其中,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 (高职) 的比重为4:52:44。本科生管理类的毕业生增长速度最快, 比上年增长26%。此外, 许多其他专业的院系都纷纷开设《管理学》课程或选修课, 以适应复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保守估计, 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管理学》课程的学生至少在50%以上。同时, 由于研究生的比重较少, 做管理学术研究的学生数量有限,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掌握实用管理理论与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事实上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培养实用管理技能,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了解管理的实践经验, 培养对管理的兴趣, 都是《管理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本文将结合系统理论, 探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问题。

2 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子系统研究

2.1 《管理学》课堂教学子系统

《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与空间内, 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架构和经典理论思想, 为学生进入管理学世界打开一个通道。课题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相对集中, 便于老师集中讲解重点与难点问题, 同时还可以搞一些集体讨论与交流。此外, 面对面的课程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课题教学的缺点在于学生过多, 水平又参差不齐, 偏好也不尽相同, 使得“因材施教”变得较为困难。同时由于从众效应的存在, 老师很难即时把握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因为一些同学迫于群体的压力, 很难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

《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不能守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管理学思想博大精深,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 原来的经典理论会不断补充与完善, 即使是经典理论和思想, 从不同的角度看, 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综合参考多个教材的理论体系,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讲授体系, 以讲义为主, 以教材作参考,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教条主义”的问题。例如, 对于经典教材——罗宾斯的《管理学》, 其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 如果结合现代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核心竞争力理论及供应链管理理论, 将会更具有说服力与现实意义。

此外, 为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案例教学的方式应该进一步广泛地运用。案例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在哈佛商学院, 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 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值得注意的是, 案例的大小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而定。根据作者的经验, 在管理学教学中小案例更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基本的原理, 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子就非常善于用小故事来讲解他的思想。例如沟通一章, 可以通过寓言《秀才买柴》使枯燥的理论更生动、更易懂。大案例更适用于MBA的教学。除案例教学之外, 情景模拟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做游戏、“请同学们出期末考试试卷”等情景模拟活动, 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头脑风暴”来探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或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2.2 专题讲座系统

专题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的补充。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经典理论为主, 并且时间有限, 对一些问题不能深入展开。但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 了解管理学的发展, 了解当前各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专题讲座系统应该不断完善。专题讲座系统应该重点在以下管理学领域中进行:重要知识点领域, 例如如何提升控制力的问题;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相关领域, 例如当前某个行业暴露出的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管理学前沿问题, 例如当前及未来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等;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管理问题领域, 例如对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一些管理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领域, 例如时间管理专题等。在以上这些领域, 请教师、专家学者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 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启发创造性思维。

2.3 学生自学引导系统

学生在课堂之外阅读管理方面的期刊及书籍, 是管理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也是扩大管理视野、了解管理实践的重要环节。但是, 目前管理类的期刊与书籍种类繁多, 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阅读不当, 既浪费时间, 又可能失去阅读兴趣。因此, 老师对学生自学的引导非常重要, 但目前常常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忽视。教师的引导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可以推荐期刊与书籍, 或者将部分期刊与书籍的精典评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分析, 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外去进行更全面的阅读。老师的引导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利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在线即时通讯系统, 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引导。

2.4 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

当前, 高校内部有许多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活动的热情也较高。如果将学生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融入到社团活动中, 并且老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 将对管理学的教学与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学生社团可以自发组织对学校住宿、食堂、恋爱问题等生活问题进行调研活动,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计划的制定, 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等。对于学生的创业方案比赛, 老师可以参与辅导与评审。对于学生干部的学生活动方案策划以及在学生活动中领导与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学生们集中讨论的同时, 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助, 以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5 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

管理学不同于专业技术技能很强的工学或农学专业, 管理学是一种“软科学”, 更多地涉及社会科学的领域。自然科学的学生对某一行业甚至某一岗位的针对性较强, 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多个行业或多个岗位工作, 它更强调一种软实力, 包括确定发展目标与方向从而科学制定计划的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激励、沟通、领导的能力, 控制与执行能力等方面。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与自然科学研究人才一样, 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 管理能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的存在, 社会科学规律比自然科学规律更具有变化性和抽象性, 也很难同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来模拟现实, 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该更注重社会实践, 才能真正使学生体会管理学理论所总结的规律, 才能灵活运用管理理论, 乃至在实践中对原有理论进行创新。

本文所指的学生社会实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周末、假期或其他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的短期的兼职、“三下乡”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或在实习基地进行的时间较长的实习。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积累中, 往往对管理学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思考与疑问, 这时如果老师与同学们进行适时地交流, 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对管理学的理论思想与实践问题掌握更加透彻, 而且可以收集管理案例素材, 让后来的同学进行分析与讨论, 让《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具体的交流方式中,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 老师可以将其安排为一种课后作业, 然后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 同学将一段时期以来的社会实践心得进行分享。同学们也可以主动将自己社会实践的体会提出来,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安排, 在课题上单独安排时间进行讨论。而针对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或其他时间较长的实习, 由于学生们实地地点比较分散, 也不可能再组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即时通讯技术等现代通讯技术, 使同学们有机会与专业教师保持联系, 老师可以实现远程的指导与讨论。根据作者的经验, 许多同学在实习阶段会产生很多新的管理问题与想法, 希望也愿意与教师进行讨论, 希望得到一定的指导。目前, 许多对《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的理解是静态的, 一般都仅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时期, 事实上, 本文认为《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 对学生的教学不仅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时期, 而且应该延伸到学习毕业实习期间, 甚至对于部分学生可以延伸到工作之后, 尽管各个阶段的教学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样一种动态系统, 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管理实践问题与管理案例来为以后的学生们分析与探讨, 同时还可以让一些已经工作的同学在工作之余回到管理学课堂上给新来的学生进行管理学方面的经验分享, 形成学生们之间的自我学习回路。

3 《管理学》课程教学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上述《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五大子系统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课堂教学系统可以让同学们对管理学的框架和经典理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专题讲座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某个专题上开拓视野, 引发对管理学更多的兴趣和创新性的思考。学生自学引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更广泛地阅读管理学的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评论。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与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能力的创新性的人才, 同时也可以为课堂教学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总体而言, 课堂教学处于一个更加基础的位置, 而专题讲座系统、学生自学引导系统、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与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围绕其周围, 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相互促进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服务于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这样一个教学系统的运作过程中, 应重点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传统考试方式应所有改革, 例如考试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卷面笔试, 而学生的调研报告, 或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所形成的管理案例报告, 都可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个部分。第二个问题是在一个动态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推进过程中, 教师的工作不仅限于课堂之内, 而且会延伸到课堂之外, 相应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 与之相关的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也应相应改变。总之, 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的推进离不开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摘要:运用系统理论分析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 指出一个全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应该分为五大子系统:课堂教学系统, 专题讲座系统, 学生自学引导系统, 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及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理解《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为《管理学》课程的教研与教改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系统,系统论,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R].2008.

[2]钱学森.论系统工程 (第二版)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3]戴黍, 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探讨 第10篇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多学科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 其理论体系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它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其中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数学管理学派、计算机学派、系统工程学派等相关学科,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边缘学科。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学科性, 导致本门课程理论的知识偏多, 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奔理论的讲解, 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没有直观印象, 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又比较少, 这样使得学生被动接受, 学习兴趣不高, 最终学生为应付考试, 以背诵理论知识为主, 造成实际应用时空有一身的理论, 而不知道如何具体去做。

2、教材内容滞后

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目前从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来看, 虽然教材众多, 但质量良莠不齐, 很多教材内容陈旧。现在教材大多以理论为主, 内容滞后, 章节之间的联系过去松散, 其中所涉及的案例太少, 不够形象, 造成理论多, 实践偏少的局面, 最终导致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内容枯燥、空泛, 所得甚少。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授课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其理论内容的实践应用环节, 也就是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多, 实践少的现象, 造成理论与实践想脱节, 即使有一些训练, 也只是一些认识熟悉软件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操作。

二、建议及改进

1、教材更新

现今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无论是国外, 还是国内, 在教材内容的新颖性上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和企业实际的需求, 并且国外的很多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由于学生的基础文化背景不同, 并不适合我国学生使用。所以, 在选择教材时, 应结合专业特点, 可以大胆选用一些内容框架结构好的新编教材或采用自编教材的方式, 从教学出发决定教材。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一教材由拜鹏, 张华铎编写, 该书内容全面, 讲解清晰, 使得教学内容更符合社会对该课程相关能力的需求。另外, 也可以组织教师结合多版本教材和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 以教师个人参与项目开发的经验, 结合教授过程中运用到的实例, 从实践出发编写更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2、多引入案例

教学模式方面如果还按照原来的照本宣科显然是不合适的, 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 纯粹宣读理论知识只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越是讲到观念性的知识, 学生越难以理解, 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 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多的少讲概念, 多举案例, 以案例带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认识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高职类院校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加强调学以致用。通过案例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概念, 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解释,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时, 如果单纯的讲解概念和书本上的理论, 学生会很难理解, 如果能举例来说明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并且经过解释, 对接受者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例如, “气温-40℃”是哈尔滨市明天的预测气温, 它将影响哈尔滨市民的行动, 如果采取防寒措施, 因而是信息;如果是指北京市现在的气温, 除对个别要去北京的人的行动有影响外, 对不去北京的人就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仅仅是一种数据。通过这样的解释, 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区分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案例在选择时应充分注意案例自身所反映问题的代表性和形象性。同时还要注意课程内容前后串联, 不要把形式多样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 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然而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内的案例并不多见。有的案例就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 不仅过时陈旧, 而且因为文化背景不同, 在国内不容易被接受;有的案例不是专门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 而偏向于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开发设计, 举出大量程序代码使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编制一个丰富、典型、全面的高质量本土化案例信息库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不可忽视的一环。

3、大作业的实践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完理论后, 学生上机实验, 最后考试。这种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是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转变, 形成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大作业在教学过程中, 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而完成的教学方式, 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作业的方式, 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自拟感兴趣的大作业题目, 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管理信息系统, 可能会出现题目过于简单而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或者出现题目过于复杂, 无法进行实践, 因此, 学生将选好题目后, 征求教师意见, 最终确定一个难度适宜, 切实可行的实践题目, 滞后进行实践环节。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大作业为主线,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 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 而不是学习结果, 在过程中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参与, 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师生互动参与, 不断地变换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模式使得师生活动性较强, 不仅有利于提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加入到学生毕业设计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性强, 信息量大, 课时有限。如何结合大作业, 强化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系统分析、开发、应用、管理的综合素质, 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在通过理论讲解及大作业的实践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串联, 最后通过毕业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设计、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并且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毕业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总体检验。学生毕业设计可以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生命周期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的定义, 整个开发过程涉及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学校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如果按照系统的开发流程, 将毕业设计过程分解成为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相关的工作成果文档。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到与企业应用接轨。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应形成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研讨, 相互听课, 集体备课, 选派教师参加国内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教学会议等机制,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 为下一步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奠定重要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队教师的要求确实很高, 需要教师有跨学科知识面, 既懂管理知识, 又懂技术知识, 而且教师有开发和操作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因此, 师资的培训, 显得特别重要。要让来自技术专业的老师去学管理知识, 来自管理专业的老师去学习技术。

三、总结

高职类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更需要时间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保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叶丽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索[J].中外教育研究, (05) .

[3]陈定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J].现代计算机, 2008, (09) .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 .

外语教学系统 第11篇

摘 要:教学监控系统正逐步为各军事院校所采用,用以监视和检验教员的授课状况、学员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的氛围等等。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教学监控系统对教学活动带来的利弊,进而提出应如何正确运用教学监控系统。

关键词:教学监控;辩证认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主要由摄像机、监视器等设备组成的教学监控系统,俗称“电子眼”,正逐步为各军事院校所采用,用以监视和检验教员的授课状况、学员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的氛围等等。这种高科技教学管理手段的运用,为教学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教员当中引起一些争议,在学术界也激起一阵涟漪。张玉梅认为“它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教员自身素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张跃斌认为这种管理手段无法提高教员教学水平,并指出“在这种不受信任的情况下教学,教员的尊严不能不打折扣,更不用说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类的说法了。”它真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吗?特别是在提高教员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素质方面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教学监控系统对教学活动带来的利弊,进而提出应如何正确运用教学监控系统。

一、教学监控系统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促使教员夯实教学基本功

上好一堂课,除了备课、准备教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安排合理之外,板书的工整、普通话的流利、语言表达的通畅以及教具使用的熟练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监控系统的引入,使得教员授课的每一个细节都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出来,对教学基本功掌握的扎实程度暴露无遗。换句话说,只要是授课教员,不论资质,其授课动态一律加以呈现,这实际上就消除了对新老教员教学基本功要求的不同。教学监控系统,以其客观存在的事实,督促教员提高对教学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努力掌握教学规律和教育技巧。

(二)督促教员加强责任意识

一方面,培养出杰出的军事人才,受到学员的尊敬,得到同行的认可以及领导的肯定,是每一位教员内心渴望的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年复一年重复同样或类似的教学工作,会使教员失去新鲜感,即使是驾轻就熟的教学内容也能使人产生懈怠,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标准。这在教学活动中是一对无法避免的矛盾,应该说,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有多种,而教学监控系统的引入则提供了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它悬挂在教室中,以外力的方式,时刻提醒授课教员,在课堂上除了学员一双双注视的目光之外,还有一个“电子眼”也在注视着教学。这就督促教员端正责任意识,及时修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强大的责任感,奔赴教学一线。

(三)约束教员端正自身形象

衡量一名军校教员是否优秀有众多的标准,比如是否具备渊博的知识,专业的见解是否独到,授课的技巧是否精湛等等。但是,在这些众多的标准当中,自身形象良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自身形象又由多方面构成,集中体现为严整的军容仪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自信的风度气质等。课堂教学除了承载着传授知识的职责,还承载着传授诸如高尚的情操、严谨的工作作风等优良品质的职责。这就意味着,授课教员的军容仪表、精神状态、言行举止等也在时刻教育着、影响着学员。如果教员本身不注重形象的养成,就会削弱学员对教员应有的尊敬和信任程度,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监控系统引入之前,教员端正自身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自我约束,外界难以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全程进行干预。教学监控系统引入之后,由于它具有把教员授课情景完整录制并呈现出来的功能,这就相当于给教员安装了一台自身形象矫正器,为教员端正自身形象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教学监控系统造成的负面效应

(一)束缚教员教学创新

把新学术理论引入课堂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使课堂教学摆脱因教材陈旧所造成的某些局限,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还可以使教学工作“保鲜”,有效消除教员精神懈怠的心理。但是,新学术理论毕竟不是“成熟的理论”,它是未经权威组织认可或实践检验的理论、思想、观点等,因此即使新学术理论在引入课堂之前,经过讨论研究,集体备课,也难以保证新学术理论具有真理性。退一步說,即使具有真理性的新学术理论引入课堂,也只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是否适合授课课程以及是否适合授课班次。在配置了教学监控系统的环境下组织教学活动,教员容易受少出错或不出错的思想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为以新学术理论进课堂为典型的教学创新活动设置了障碍,束缚教员教学创新。

(二)影响教员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

教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信息,而且要通过体态、语言、眼神等传播思想信息和人格信息,还要通过观察学员的眼神、动作、情绪等有关信息,来适时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控制教学过程,更好地与学员进行情感交流,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教员应在心无旁懋的情况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但是,在教学监控系统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员就不可避免的会分心去考虑,在“电子眼”的另一端是不是有同行的注目或者领导的审视。这就容易使教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时常处于一种高度临战状态,生怕说错一句话,讲错一个字。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员所能做的,不是发自内心地与学员研究、探讨问题,而是如何演好这场戏,不出纰漏,情感交流更是无从谈起。

(三)削弱教员与教学督导组之间的沟通

以往教学督导组大多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在听课结束后,及时与授课教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对授课情况进行实时点评。教学督导组通过与授课教员的沟通,可以进一步掌握听课课程的后继教学内容、整体教学设计等相关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也可保证对所听课程做出更加客观公平的评价。授课教员通过教学督导组的实时点评,可以明确哪些方面符合现代教育要求,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原因是什么;今后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改进等等。这种时效性强的做法,可有效提高教员的授课质量。教学监控系统则给教学督导组提供了另外一种听课形式,可在不干扰正常授课的情况下随时点评,但却无法将点评意见实时传达给授课教员。

三、合理运用教学监控系统的理性思考

(一)促进观摩类教学灵活开展

各类教学机构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员业务能力,增进教员间的沟通,往往会组织开展观摩教学。此类教学活动通常需要下发通知、精心准备、布置场地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般会牵涉授课教员和教学管理部门较多的精力,而且“演戏”成份较浓。如果依托教学监控系统,不论是教员还是教学管理部门无需也没有时间专门进行准备,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教员开展授课活动的同时即可对其观摩;在场地受限的条件下,则可对授课现场进行录制,尔后在合适的场地进行播放观摩。这就在不影响观摩目的和效果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传统观摩教学带来的弊端。

(二)放大远程类教学效益

各级各类部队在年度训练工作当中,一般都要开展为期几天的干部集訓并组织集中授课,以期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提升本单位所属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由于受本单位教学力量的限制,往往会邀请院校专家进行专题授课指导。近年来随着部队任务增加,工学矛盾愈发突出,部队要拿出几个整天时间进行干部集训变得非常困难。教学监控系统则为解决部队工学矛盾,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院校将教学监控系统接入到军队网络,并且部队预先了解到院校专家授课时间的前提下,部队就可组织参训人员在线实时培训,并可规定在某个时间段通过视频点播开展补训。由此可见,依托教学监控系统开展远程类教学,可直接为部队提高战斗力服务。

(三)提供教学技术保障

作为一名教员,在正式走上讲台前,都要经过一个略显长期的试讲练教过程。在此期间,领导、专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要对新教员进行指导,对其试讲内容进行讲评和把关。传统的试讲练教是凭借听课者的记忆进行讲评的,有时显得比较抽象,新教员难以把握改进要点。若试讲练教过程是在教学监控系统下完成,则可对试讲过程全程录制。接着,再结合试讲视频回放进行讲评,就可以显著改善讲评效果。进一步说,新教员就同一班次同一专题的授课内容,甚至可以反复点播历届优秀教员的授课视频,仔细揣摩别人的授课技巧,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实现大幅度缩短新教员试讲练教过程的目的。因此,合理利用教学监控系统提供的技术保障,可提升指导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等.教学监控系统对提高教员素质的作用[J].海军杂志,2001,(6).

[2]张跃斌.教学监控系统的负面效应[J].中国军事教育,2002,(1).

数字红外无线教学系统 第12篇

TAIDEN数字红外无线教学系统深圳台电 (T A ID E N) 是全球领先的会议系统设备供应商, 2008年自主研制出数字红外处理芯片, 发明了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如今, 台电公司将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引入到多媒体教学环境中, 创新推出数字红外无线教学系统, 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传声系统解决方案=>台电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红外处理芯片TDIR04完美音质·采用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和自主研发的数字红外处理芯片, 在2 0米范围内不论远近均保持完美音质:频响:5 0 H z~2 0 k H z:信噪比:>8 5 d BA:总谐波失真:<0.1%超强抗干扰·多个教室同时使用, 相互之间没有串频和干扰·不受外界无线电千扰·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 不受高频驱动光源干扰, 可正常工作干阳光下的环境无电磁波辐射, 健康环保·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不受无线电频率使用限制, 无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便于管理·红外麦克风无需对频, 即开即用, 简单方便·教师可配备个人专用红外麦克风, 一师一麦, 高效, 卫生超长工作时间·充满电工作时间:颈挂式10小时, 手持式8小时轻巧美观, 便于长时间携带·含电池重量:颈挂式:82 g, 手持式:182 g TES-5600R数字红外接收器TES-5602数字红外无线麦克风 (手持式) TES-5601数字红外无线麦克风 (颈挂式) 数据来源:说明书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 (+8 6) 7 5 5-8 6 6 2 1 8 1 0 m kt@taiden.com w w w.taiden.com

上一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下一篇:消费空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