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范文

2024-05-04

中职生范文(精选12篇)

中职生 第1篇

一、当前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 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 在校生2205.53万人, 全国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逐渐成为中国产业的劳动大军。[1]“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 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由于中职学生多数是16~18岁的青少年, 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想可塑性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 极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和扭曲。借助传统文化道德、文学及艺术方面的内容传承教育, 有助于中职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有助于升华现代合格劳动者及优秀技能人才的文化情操, 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也是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的关键环节。

(二) 提高中职生整体道德水平的需要

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 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在“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影响下, 包括学生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潜意识中都对中职生存有偏见和歧视。在这种状况下, 中职生道德精神方面存在人生理想和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德意识不够、竞争方法不当、不懂感恩、诚信意识浅薄等问题。中职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是国家未来合格劳动者、优秀的技能人才整体文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对广大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有效地充实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 有助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二、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 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 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职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教育观念及从小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 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民族特征更是难以理解与把握。所以, 在对职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 既要注意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授, 让他们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整体风貌, 更重要的是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 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和明辨是非教育为重点, 着力完善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 培育理想人格, 提升文化素养。

(一) 开展以爱岗敬业为重点的工匠精神教育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作为中职学校,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找准定位、放飞梦想, 学习伟大的工匠精神, 指导学生树立“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学技能, 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理想信念, 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贯穿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

(二) 开展以自强不息为重点的奋斗精神教育

《易经》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当代中职生大部分是孤独而自尊的独生子女, 除了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之外, 他们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 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 跟他们考上高中的同龄人比更早地尝到了失败和挫折的滋味, 他们常常会感到沮丧、无奈、无助、自信心受挫。因此, 对中职生进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以,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 要引导中职学生认识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是曲折的,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只有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信念, 发扬“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的执着精神, 扬长避短, 努力成才, 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开展以明辨是非、扬善弃恶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明善恶, 辨是非, 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据调查, 大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正义和明辨是非的认知, 有法制、诚信、向善等意识, 但是落实到行动上还比较差, 表现为容易受他人的不良言行影响, 较难抵制不良诱惑, 做事冲动, 法制观念淡薄, 经常出现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等现象。“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 要培育中职生“以理制欲”的理性精神和“见贤思齐”的内省习惯, 要着力引导中职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 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 形成“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大人不华, 君子务实”的行为习惯, 培养中职学生做知荣辱、明善恶, 辨是非、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 深挖中专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元素浸润民族复兴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意识的主要方式, 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传授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形式。

第一,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是前提。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 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 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 因材施教, 科学合理地开设那些中职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灵活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 提升授课老师的素养是关键。“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对中职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源泉。教师的道德情操和学识素养及教育教学方法,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及接受程度。所以, 通过各种途径, 有效地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及学识水平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是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关键。

第三, 正确地选用教材和拟定教学大纲是保障。在中职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 在于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 让学生可以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传统道德操守, 所以选用什么样的教材, 关系到为何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教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所以在选择教材时, 既要考虑体系合理、内容丰富, 又要考虑其生动性与趣味性, 适合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而教学大纲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组织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及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的拟定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都要符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发展要求。

(二) 确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感染和熏陶民族复兴意识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是学校特色和历史积淀的体现, 是展现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学校师生员工共同价值观念的重要平台, 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及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功能。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要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为目标, 以增强学校师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物质文化的建设, 要求实用与审美相统一, 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境界和氛围, 能起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环境育人”的作用。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 规则意识相对较弱。孟子有言:“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背景下, 作为中职学校, 要以人为本, 着重培育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规则意识。要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在制度中, 让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文化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从而培育优良的校风, 提高管理的效能。在精神文化建设中, 要结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 灵活运用教育方法, 开展如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趣味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等社团活动来品味中华文化与先贤思想的珍贵价值, 筑起学生的精神家园。注重发挥各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学科渗透、文化橱窗、班会课、升旗仪式、班级园地、成人仪式等形式, 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办国学社、话剧社、书画社, 出版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期刑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 在早中晚校园广播时间选放经典诗词诵读, 让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名篇, 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萦绕在每个学生耳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 建立校园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微信公众号, 编辑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传统文化小故事、校园幽默小品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对话, 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职学校的强势文化和主导文化。

(三) 以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 增强民族复兴意识

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对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非常热心积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同时, 拓宽其外延, 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以社区为平台, 家庭为基础, 学校为龙头,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1. 结合入学教育, 对全体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认知教育。

学校在新生入校后第一周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加入校史教育、当地历史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爱校爱乡荣誉感。逐步让学生内心对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加深了解, 发现其优点。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面向新生招干过程中, 宣传学校将会开展的传统文化系列人文项目的比赛, 并将其纳入综合附加分体系, 体现学校传统文化工作的导向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的重要内容, 学生既是文学艺术、理念和价值观等传统的产物, 也是创造这些传统的参与者。

2.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史教育资源, 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2]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形式, 建立校外专家、高雅艺术定期进校园, 学生定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 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中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 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和浸润,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利用社会资源, 结合传统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实施感恩教育, 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母亲活动, 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在九九重阳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公益活动, 引导学生崇尚和践行仁、孝、善等中华传统美德。再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举办“家长义工进学校”的活动, 让崇尚热爱传统文化的家长走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讲座, 使传统文化教育校园内外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4. 依托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高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传承和弘扬, 不仅在于增长传统文化知识, 还在于身体力行, 知行合一, 服务社会。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活动较多, 利用这个特点, 学校的教学部门、校团委、相关学生社团等负责传统文化教育的部门, 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走进大自然, 走向社会, 有序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 提升道德境界和文化修养, 增强民族复兴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推动志愿公益服务常态化。

5.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保护环境,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合理念。

[3]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等形式,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并热爱大自然。利用假期的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查, 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态责任, 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及健康的消费观、发展观,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从而促进自然、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 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中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提升民族复兴意识方面的特殊作用, 解决中职生在道德精神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党圣元,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文化研究, 2014:30-35.

[2]周建松, 邹宏秋, 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新思维[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12) :4-8.

中职生实习心得 第2篇

篇一:中职生实习体会

众所周知,校外生产实习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一步。学生在实际工作情景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这同时也打破了职业类学校传统的封闭性,向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因此良好的校外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与效益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关键词实习生管理现状管理网络

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学生感知企业文化,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途径。二oo二年八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指出: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业已成为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生产实习则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一步。而良好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与效益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一、实习生管理现状及其必要性

现在的实习生实习途径一般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些单位一般有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外资或港台公司,民营或个体企业,对于有省级或国家级示范专业的中职类学校来说,则往往有跨省的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因此,面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如此广的地域,这在一定程度上都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1.企业管理不到位:不少单位只看重实习生工作情况,很少过问员工的工余生活及其它表现,给少数实习生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留下时间和空间。

2.就业准备不充分:中职类实习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就业准备不到位,自我定位不准确,实习流动性大,给学校跟踪管理带来难度。

3.社会影响非常大: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如早恋、抽烟、酗酒、赌博、迷恋网吧、未婚同居等等,对实习生影响很大。一些实习生放松自我要求,遵纪守法意识逐渐淡薄,抽烟喝酒、早恋同居、通宵上网、迟到旷工、结伙打架,甚至违法犯罪等。

4.家长认识有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实习了就是工作了,放松对子女的管束;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对孩子的经济供给,给子女的思想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

5.点多面广战线长:实习生人数多,实习单位多,实习时间长,地域分布广,这些都给学校的实习生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

根据当前各中职类学校实习生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寻找、探索有效的实习生管理办法,不但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他的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周济也部长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是毕业生出口通畅的重要保证。有效开展中职类学校实习生管理工作,寻找、探索有效的实习生管理办法,是当前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习生管理网络体系的构建

为了让学生的实习任务全面、有序、顺利、良好的完成,为给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学校必须创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网络体系。通过构建学校、用人单位、实习生骨干、家长、社会为一体的实习生管理联动体系,实现对实习生实习情况有效的监控,形成各方面对实习生管理的整体合力。

1、全方位的宣传动员--实习管理的纽带

学校在学生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时,除进行一般的实习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外,充分利用校园领地:学习园地、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传递市场、企业信息,用人情况,以及企业方面的各种机制,让学生产生较为直观、现实、理性的就业理念。并有机地利用班会课,职业道德课,以及相关专业课对学生加强学习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国家相关法规、劳动制度等,了解企业文化精神,明确到企业实习的目的、任务、自己的身份,明确实习是学校学习的一部分,还应对不同专业实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根据各专业的重点操作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比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返校谈自己实习、就业体会与经验,把在企业碰到的问题、经受的磨练原原本本的告诉学生,让他们早有思想准备,实现角色转换。常年聘请企业管理者、技术员、师傅来校传授企业的情况、信息、用人机制、所需人才,使学生对企业、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当学生进入实习单位时,各实习单位也应加强岗前培训,延长培训时间,除进行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生管理规定的学习外,选派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较好的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对新的环境有初步的适应,以消除学生进入实习时的紧张、焦虑情绪,较快进入实习角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违纪现象,实现学校和厂家的无缝链接。

2、健全的管理机构--实习管理的保证

为使实习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建立有序的、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实习档案管理。在全体教师中实行层层设定责任人,使实习指导师工作形成网状结构,在学校原有的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分化管理责任,明确领导职责,使整个实习指导师的工作遵循分层次,有主管,有督察,有考核。

①实习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主任、班主任为组员的实习管理领导小组。为了使教育的可延续性,指导师人员确定由原先在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承担,其优势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背景比较了解,在处理一些事宜时有针对性和可控性,所以在指导师人员的确定上规定:总实习指导师(由各部主任担任)→指导师(由正、副班主任,任课老师担任)。其职责是:制定实习总计划;领导实习生安全工作;调配实习教师,检查调控实习进程;组织实习经验交流等。实习领导小组也是实习生安全领导小组。

②实习指导小组由实习单位领导,实习酒店领班、工人师傅、技师、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其职责是:定出实习指标,向学生实习小组下达实习任务,组织实习过程等。

③学生实习小组按地区、按企业、按专业成立实习生小组,并任命或推选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先集中培训,提出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小组长的职责是:要求相关人员在实习中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实习纪律,带头努力学习,以此带动全体实习队员。协助学校、实习单位做好有关实习工作;协助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经常深入到全体队员中,了解和关心同学的实习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实习情况记录;向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效果、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心理行为等情况。

④实习档案管理小组由各实习班主任及实习档案管理教师组成,实习班主任负责收集整理,归档本班实习生的一系列实习资料等。实习档案管理教师职责是:负责实习资料汇总归档,收集各实习单位的用工信息,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布实习单位及其他单位的就业信息。

3、完善的实习计划--实习管理的前提

①实习总计划在实习前,实习领导小组与实习单位有关部门共同商定实习的具体事宜,然后制定实习计划,定出计划后,召开实习班级的班主任、指导教师会议,明确具体做法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②各专业的教学实习计划在制定出总计划后,由各专业教研组长会同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订出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实习计划纲要,协助各实习班班主任做好实习前的指导工作。

②班级实习计划实习班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实习总计划和本专业教学实习计划的要求,制定本班的实习计划。

③个人实习计划学生在认真了解班级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各项要求、端正实习态度的基础上,写出个人实习计划。

④实习学生安全须知在实习前,每位实习生都必须学习并知晓学校制订的实习学生安全须知,做到人手一份。这一安全制度包括了我校四大类专业实习安全须知的各项条例。

4、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管理的重点

①实习中的汇报制度。为使学校随时掌握各实习点各阶段的实习情况,要建立汇报制度。学生每天向实习小组长汇报当天的实习情况;小组长每周作一次汇报记录;领导小组每月召开实习工作会议,小结上阶段的实习工作,并对下阶段实习工作作出安排;学校分管校长与实习单位分管领导之间也要经常性的互通学生实习情况。

②实习中的定期巡查指导。由于实习地点往往多而分散,每个实习点的人数又多少不一,所以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实习点都派驻教师,只能安排教师定期巡查。在巡查中,及时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实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倾听实习单位的意见,及时改进实习的管理工作。

③实习中的班主任走访制度。象我们这样的大职校,实习生较多,实习点分布较广,实习指导教师一时无法照顾周全,故安排实习班主任每月八次以上的走访,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实习初期,由于学生刚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环境、实习单位人员不熟悉、不了解,通过班主任的走访,可以较快地安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熟悉实习环境,适应实习工种。

④实习生月返校制度。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工作、学习、心理的动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联系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定举行每月一次的实习生返校活动。返校时,可举行班会活动,学生可以把实习期间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阶段性的收获和想法、意见、建议在班会活动时互相讲述、交流,班主任则也有机会向全体学生作比较全面的讲话。这不但可以将学生实习时的酸甜苦辣带回到学校,反馈给班主任、同学,而且还能将学校的要求、信息等及时传递给每个实习生,便于班主任的管理与安排。利用实习生返校,班主任在实习初期可进行如何尽快熟悉环境的教育。进入实习中期,主要抓好工作制度、服务质量的管理。实习后期主要鼓舞士气,防止松劲。在整个实习期间自始至终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⑤重视校外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校外实习学生面向社会,活动范围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在实习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是生产安全和个人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并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校外实习基地要把实习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针对有些专业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的情况,明确规定师生的安全责任。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在实习之前给学生讲清安全操作程序和具体注意事项。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动向、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按要求工作,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操作,以此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各项实习的安全进行。带队教师要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建立考勤制度,学生离开实习基地要办理请假手续,晚上就寝前要清点人数。安全工作要有记录,并归档保存。做好安全防范预案,校外实习学生如发生安全事故,带队教师或基地实习指导师在第一时间必须尽快向企业和学校汇报,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将事故损失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5、实习考核的管理--实习管理的关键

①做好实习考核工作重视学生的实习考核工作并使考核标准、办法真正落到实处是搞好实习管理、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积极地投入实习的关键性因素。实习结束前一周,学校要与实习单位沟通,由实习单位给每位实习生填写《实习成绩鉴定表》,打出实习等级,实习完毕时由实习班主任收回,统一归档。实训处根据学生的个人实习计划、实习态度、实际操作技能、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意见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先让学生自评、互解,最后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评定实习成绩。

②做好实习总结工作根据实习成绩,评选优秀实习生,并在总结会上表彰。总结会召开前,首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写好个人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实习内容、收获、体会和存在问题,然后召开班级实习总结会,肯定取得的成绩,检讨不足的地方,指出努力的方向。最后,由学校召开全校性实习总结大会,对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③做好实习管理的行动研究实习指导教师及班主任等其他管理人员也要总结实习指导、管理工作,写出工作体会或者在整理个案的基础上撰写自己所带课题或问题的行动研究成果。

6、构建立体式的管理网络--实习管理体系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抓好学生的社会实习工作,切实提高实习质量,还要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实习基地于一体的立体式管理网络。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那样: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在整个实习管理工作中,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实习基地为关键的教育格局,学校起主导地位的作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旅行社、宾馆等则是学生实习的阵地。是人才,还是丑媳妇,最终都将在社会、企业里见分晓。实习生终极目标是走向社会、企业,学生在学校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只是将来工作的基础,学校只是学生成才的一个孵化器、一个点。因此,市场、企业才是千变万化的,具有前瞻性。人才的塑造、成形要经风雨磨炼,要通过市场打造,优胜劣汰,最终落向何种位置,是市场说了算,非常现实,极其严酷。学生的人生旅途、工作定位,是要自己把握的,因此实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同时家庭对实习工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篇二:

在这个暑假,我到上海科研单位和工厂的实习实践,使我增长了知识和见闻,也让我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很有收获,也很有感触。在几天的活动中,我至少强化了一个观点发展经济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知识,也要有技术。这次的实习,我也增强了一个信念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发展中国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要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悉心照顾和帮助,这些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我的支持和关爱,他们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课本以外的东西,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暑期实践活动,没有他们的讲解,我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收获了。非常感谢他们!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除此之外,还有我感触很深的就是认识到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差距,内陆和沿海的差距,认识到了资金和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一个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研环境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性等等。

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契机自然不可浪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公司领导和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篇三:

篇四:

篇五:中职生实习心得

一.单位概况

这次见习的单位是我们如东县的一家化肥厂,马塘化肥厂,就在我们高中附近,高中时我们可受够了它。经常有氨气的味道。虽然化肥厂不算大,但是在我们这儿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化肥厂的前身是南通市属国有中型企业。年产四万吨合成氨、十三万吨碳酸氢铵;3000吨二甲基海因;1000吨羟甲基海因;200吨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ad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公司占地面积320亩,另有农业用地303亩,固定资产1.2亿元人民币,现有员工近400人。

二.实习内容、原理与总结

这次我们只参观了合成碳酸氢铵的生产,应为这厂主要就是生产这个的。而且厂里人还不太愿意,谁都不想找麻烦,而且厂的污染很严重,到处都是黑黑的,工厂里到处都是煤炭的粉尘,员工也大都是做苦工的。厂里技术员大概讲了一下生产流程,然后我也查了一点资料。此次所见习的主要内容是碳酸氢铵的合成,其中合成氨为主要工段。h2和n2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气。

造气工序中,主要由水生成水煤气。c+h2o-->co+h2(合称半水煤气),其中水蒸气由锅炉产生。n2主要来自空气,由塔的底部送风到炽热的炭层。由于煤中含有硫,所以气体中含有h2s和so2。应经过脱硫,进入清洗塔之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加压,即进入了变换工序。此工序将co转化为co2。之后进行油分以保护催化剂。在压缩机中的操作可称为精炼工段,除去了少量的co和co2,其压力大约为120kg。之后进入合成工段,n2+h2-->nh3,利用稀氨水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离子去水形成碳酸氢铵晶体。此反应在碳化塔中进行。由于碳酸氢铵挥发性较强,且含氮量低,现在改用复合肥。

所以化肥厂的主要产品也有季铵醇,甲醛,二甲醚,甲醇。在催化剂氧化铝的存在下,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可脱水形成二甲醚。它们都是主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用品。在现代生活中为了保护环境,可用甲醇做为燃料代替以往的汽油,同时也缓解了资源紧张的情况。

碳化塔中生产碳酸氢铵时所用的二氧化碳是利用安睡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个温室效应变得很严重的时候,这一点还不错。

三.心得与收获

参观见习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收获和感想很多,我觉得这种形式的参观实习非常的有意思,因为这比坐在课堂里听讲来得更为实际、直观。通过实地参观,我感到自己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知识是如此匮乏,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填补自己的空白,争取为我国的化工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对企业的见解和建议

觉得企业应该对学生的见习包括实习要更支持,说不定你们企业以后就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要长远的考虑培养人才,而且企业真的要注意环保,应为厂不远处就是中学,而且住着很多学生,很多人对这个厂早就怨声载道了。如果为了经济效益把环境搞差了那得不偿失了。

五.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中职生管理 第3篇

新学期伊始,笔者接到了学校要求担任11数控班班主任的电话,拿到学生的资料,头皮一阵发麻,50位男生,2位女生,班级平均分居全校之末,接到学生的资料开始,如何管理好班级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开学的第一天,我做了这样的调查,你为什么选择数控专业。近70%的学生的答案都是分数不够,只能上这个专业,因为喜欢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并不多。从调查反映出,他们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也较差,在初中都是比较调皮或是经常受批评,受忽视的学生。而到了职高,学生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容易找到知音,形成了消极群体。所谓学生的消极群体,就是在成员消极的思想和不健康的心理基础上形成的,主要以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组成的一种抵制教学活动、破坏常规纪律的非正式“兴趣—友谊”群体。这种群体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在我们班级,更是如此,如何弱化消极群体的消极作用也成了我管理班级的重中之重。

根据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霍德盖茨(R M Hodgetts)的研究,所谓群体是一个“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单位”。它有三个共有特征:一是集体是具有两个或更多成员的社会单位,其中所有的人都不时地相互交往;二是群体成员相互依赖;三是群体中的成员从他们的相互交往中得到满足。为此,我们应紧紧围绕其特征,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首先,要控制学生的消极情绪。刚入职高,学生对学校,对专业充满了好奇,这时候的他们,是有求知欲的。新生开学初,学校组织了军训及专业认知,在军训中锻炼自己的意志,进企业去了解自己所学之用,专业老师讲解所学内容,请本专业的一些优秀毕业生,来校对学生现身说法,谈如何树立自信,改善学法,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这些“榜样”都来自学生的身边,真实存在,特别是有些“榜样”也曾经是消极群体的学生,他们跟学生有更多共同语言,容易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了解学生动态,鼓励学生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有余力,参加学校的社团,学生会。学生有了追求,消极情绪自然就得到了控制。

其次,要积极引导消极群体中积极分子,即在消极群体中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切不可棒打出头鸟。在我校的晚自修管理,实行的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因此住校生的行为习惯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通过与同学的沟通,寝室管理老师的了解,笔者发现班级很多同学都惧怕本班的林同学,说话比较有威信。通过与他的聊天,笔者发现这位林某本性并不坏,基本上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仗义,且特别尊重自己的母亲,对父亲的脾气也是充满了不理解,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笔者鼓励他自我推荐,积极的参与班级的管理,成为班级的班委之一——纪律委员。事实上,班级在他的管理下,晚自修有条不紊的开展。

最后,要分化,瓦解消极群体。教育的关键是消灭消极群体,只有群体分解,教育工作才有实效,要注意做好全体成员的思想工作,积极正面引导。在此过程中,善于利用成员间的矛盾,分化瓦解是关键。消极群体的每部分成员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同一部分成員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特点。这些学生毕竟只有十六七岁,不善伪装,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就能找到突破口。比如第一学期我们班的某个寝室,有赌博现象。积极的与家长沟通,利用学校的学分制度管理约束他们。据了解,其中的4位本性不坏,属于没有自制能力的学生。对他们循循善诱,分析利弊,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郭某与吴某更是承担了班级一个月的卫生工作,且认真负责。第二学期,他们寝室明显好转,对寝室的违纪行为能及时的跟班主任沟通。

众所周知,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认知、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过程中。对由于种种消极思想违规犯纪的学生,我们不能“踢皮球”,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帮助、教育及转化他们,培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6.

中职生就业“病症”谈 第4篇

一、主动择业意识淡漠

小李进入毕业班后, 学校开始为他们推荐实习单位。可小李总觉得离毕业还早呢, 这么早参加实习没什么意思, 还不如利用在校的最后一年好好享受校园生活。面对学校的多次推荐, 他总是搪塞应对, 每次干不了多久, 就主动申请离职, 离职的理由不是工作太累, 就是工服不合身;不是别人欺负他, 就是实习地方太小, 不能见世面……

解析: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常常取决于两点:一是是否符合人才市场上的需求, 二是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求职者的整体状况越是满足市场需求, 才会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市场带给他的回报;求职者参与竞争的主动性越强, 才会越早地做好自主就业的心理准备。注意收集社会各方面的用人信息, 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意向和就业期望水平, 有助于实现顺利就业。唯其如此, 他才能成为一个具备较高职业素质、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不了解国家就业政策

小张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求职时, “品学兼优”的她一定要找一家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大企业, 可几次面试, 均因工作经验欠缺没有成功。后经学校推荐, 她到了一家私营企业工作。由于“怀才不遇”, 在工作中她总提不起精神, 只想找机会走人。

解析:小张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她不知道, 国家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 提出了六条解决途径和办法, 今后, 可能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通过这些途径来解决自身就业难题, 这六条途径可概括为六个字:“小”、“三”、“多”、“密”、“非”、“外”。

“小”是中小企业;“三”是第三产业;“多”是指多种所有制经济, 即个体、私营、民营、中外合资等类型的企业;“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即非政府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外”即劳务输出。

找工作不是买苹果, 什么都捡大的来, 其实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历的人来说, 小公司正是一个可以锻炼综合能力的好平台。更为重要的是, 人的起落是有条件的, 需要积累, 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地上“档次”, 这对于年龄不足20岁的中职生来说更是如此。

三、缺乏合理的职业定位

小佳在校期间, 长期担任班级考勤员工作。三年来, 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小佳长相平平, 身高不足150厘米, 不过大家都认为, 与她的踏实肯干相比, 这些实在算不了什么。最近小佳在实习中屡屡受挫, 连续到几家单位面试秘书或前台等工作都没有通过, 这让她一筹莫展, 很是郁闷。

中职生个人总结 第5篇

篇一:中职生个人总结

三年的中职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职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在箐箐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收获很多,本人勤奋好学。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遵守《中职生行为规范》。

在学习方面,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部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专业之后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开扩了视野,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校期间,本人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通过语。数。英。计算机会考。成绩优秀,我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职生。我深知三年的中职生活,所奠定的只是技能和知识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许多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理去克服挑战。从中获得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有用之才!

篇二:中职生个人总结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转眼间中专生活就要结束了。三年来的所学、所感、所悟、所得,必将指导我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工程管理人才。在临近毕业之际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感激,感激我的母校,感激我的老师和同学,三年来对我的培养和帮助。同时我也十分庆幸自己在中考落榜后明智地选择了进入中专学习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必将因为这几年的学习而受益非浅。在临近毕业之际,我将近几年的学习成果做如下自我鉴定:

一、在思想道德修养上,本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二、在学习上,虚心求学、刻苦认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各项专业课我都花了大量的精力边学习、边巩固、边提高。利用暑假期间深入建筑工地实习,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虚心向前辈请教,做到学以致用,为使自己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而努力。

三、在生活方面,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我性格开朗,亦静亦动,本着一颗诚心与人交往,也学会了倾听,懂得自我反省,在三年的中专生涯中我品尝过失败,经历过迷惘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我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优秀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同时也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中职生职业素养调查 第6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主要面对河南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自编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回收率为88.33%。其中男生292人, 女生218人; 一年级164人,二年级148人,三年级128人,毕业生90人。访谈分为集中访谈和个别访谈两种形式,访谈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教学管理者、教师、优秀毕业生和在读中职生,集中访谈4人次,个别访谈20人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同时,在研究中辅以自然观察法,以便于多角度深入了解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状况及其成因。

2.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包括自编的开放式问卷《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封闭式问卷《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同时对封闭式问卷进行总分一致性、个条目一致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可以使用。该问卷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分为职业人格、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四大方面,其中涉及职业人格有5道题、职业道德有6道题、职业意识有4道题,职业行为有5道题,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情况有7道题。

3.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其余都转入SPSS17.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职业人格

职业人格是指个体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调查显示,47.27%的中职生选择中职学校是自愿的,其中40%的学生是基于热爱,希望习得一技之长,7.27%的学生想尽快赚钱。另有50.9%的中职生是因成绩不好升不了高中才来职校就读。学习态度反映工作态度,当一个人习惯于被外力督促前进时,自然在工作中也不会积极。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个人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调查中了解到,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看到老弱病残孕乘客时,90.91%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对于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只有26.55%的学生表示反感、从不作弊;73.45%的学生对作弊持默认态度,其中29.20%学生表示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可以理解作弊,15.93%的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出现过作弊行为。因此,中职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态度差异值得深思。

3.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基于自身态度和价值观而形成的对职业需求的意念,个人对职业价值产生敏感性,有寻求职业的兴趣,具有利用职业为社会服务的愿望。职业意识预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认同。中职生最希望提高的就业素质依次是求职心态、职业素养、选择职业的能力、面试技巧和简历撰写能力。另外,当研究者深问职业素养内涵的时候,80%以上的学生对职业素养一知半解,简单地将职业素养等同于综合素质,甚至不知职业素养指什么。

4.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况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学习行为反映职业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多方面的。以运用网络学习为例,在“互联网+”时代,畅游网络已经是中职生生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只有18.18%的中职生利用网络来查找学习资料;其余的学生上网则是为了休闲娱乐,主要是看电影、小说,玩游戏和交友等,娱乐活动占据了中职生大部分的上网时间。

三、分析与讨论

1.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社会劳动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点决定了培养过程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近年来,不少学校致力于学生就业研究工作,日益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取得一些成效。90%的学生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在对自我认识、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有所裨益。也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依旧深受功利理性价值观的影响,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教育,较少关注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2.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人格矛盾性。职业人格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兴趣与迷茫同在、压力与惰性并存。很多学生因兴趣选择中职学校,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热爱才肯钻研,唯有主动学习才有可能成才。但是经调查,只有34.55%的学生对以后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专业、不清楚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一方面苦恼于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不能安下心来学好专业技能。正如某企业招聘人员所说:“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态度不够明确,找工作过于急躁,还没沉下心来适应岗位,就又想着辞职了。”

②职业道德标准两重性。个体道德本具有一体性、连贯性,调查显示,中职生的社会道德优于职业道德。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中职生能严于律己,做到惩恶扬善,不过分关注个人得失。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追求结果多于在乎过程,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并不在意究竟学到多少知识。此外,中职生自我道德评价优于总体评价。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对自身的道德观念评价良好。但评价群体的道德水平时,65.45%的学生认为中职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一般甚至较差。

③职业意识片面性。职业意识功利性倾向明显,几乎所有中职生能认识到具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当研究者提及“你认为是否应该在学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时,49.64%的学生却表示无所谓甚至不必要。这充分说明中职生对职场认知的片面性,理想与现实脱节,想要有所成就又不愿下工夫。木桶理论要求求职者同时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如果中职生的观念还停留在认为只学习一技之长便可以走天下的阶段,职业素养必然成为其职场中的致命短板。

④职业行为不够积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中职生也不例外。每位中职学生都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努力付诸行动,有些甚至从来不考虑就业、择业问题,而是沉迷网络、手机。自控力和主动性是个体成功的必然因素,每个人的职场时间大都是自我管理、自我把控,如果缺乏自制力、没有主动性,就很难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黄炎培说过:“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目前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还任重道远,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水到渠成。

中职生就业对策思考 第7篇

一、中职生就业难在何处

现行中职生就业的特点是由过去的统一分配改为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在这个大环境下, 中职生就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中职生对就业的思想准备不够

中职生对现行的就业概念不清楚, 对什么算是就业认识不全面。虽然从一入学就知道毕业后要自主择业, 国家不包分配, 但是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过。事到临头, 显得束手无措, 有些学生把就业看成是学校和家长的事, 自己成了消极等待的看客。

2. 有些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得不理想

单纯从毕业生就业会对接下来的招生有直接影响的角度介入毕业生就业工作, 结果是片面追求就业率, 忽视就业质量, 给学生就业带来一些遗留问题, 对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学校出于对学生关心和对社会负责的角度, 在介入学生就业过程中急于求成, 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帮助学生就业, 而是代替学生找工作, 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3. 缺少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和指导机构

在就业市场化的条件下, 学生需要由专人和专门机构向其提供信息、分析信息、解答问题、选择岗位等帮助和指导, 这是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的根本。

4. 缺少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方面劳务中介市场混乱, 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层次参差不齐, 代理学生就业中介效果不理想。形成的中介协议也缺少法律效力, 劳资双方出现争议时, 学生投诉无门。另一方面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方式、联系人和联系场所, 劳资双方的行为都带有盲目性, 导致一些毕业学生错过机遇, 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如何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

1. 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 要从解决学生和家长对就业的认识入手, 这是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的基础

首先要解决对就业概念的认识问题, 就业首先是一种社会行为, 衡量是否就业的标准有两条, 一是从事社会劳动, 二是由此获得经济收入,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就应该算是就业。具体说来, 被国营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录用是就业, 进入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作也是就业;到外资或私营企业打工是就业, 自谋职业当个体老板也是就业;几个人合伙做生意是就业, 从事家庭手工业劳动也是就业……按照这个理解, 现在的中职生与原来的统招生相比, 就业的范围不是小了, 而是大了;就业的机会不是少了, 而是多了;就业的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了。其次, 要解决对就业时限的认识问题, 由于现在的中职生就业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 中职生就业不应以毕业为界论成败, 而应该允许学生超前或滞后一段时间。

2.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属教育范畴, 教育时间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到毕业, 因此应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就业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就业观的教育。让学生弄清楚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叫就业, 中职生就业去向在哪里, 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并逐步学会观察分析就业形势, 形成自己的就业观。第二, 就业能力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 就业需要有能力。使学生明白积累能力就是积累就业资本, 掌握能力就是掌握就业主动权, 有能力才能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择业。第三, 就业技巧教育。这是就业教育的最后阶段, 主要向学生介绍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就业信息的筛选和使用, 如何把握就业机遇, 如何从容面对就业面试, 以及如何识别求职陷阱等。另外, 还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初次就业失败, 总结教训, 坚定求职信念。

3. 建立就业指导机构, 实施就业指导

鉴于我国目前新体制条件下中职生就业的现状, 有必要建立一套就业指导机构, 任务是指导学生就业。这个机构应由国家劳动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授权, 由学校负责指定专门人员实施, 其他有关部门予以协助。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生入校开始直至学生毕业甚至以后一段时间。具体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 (1) 资料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个人兴趣、个性特征、个人潜能等方面资料通过测验等方式进行收集整理。同时将学生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资料一并装入学生资料夹, 作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基本依据。 (2) 就业信息服务阶段。学校要尽可能收集各种就业信息, 定期对学生公布, 并适当进行分析, 这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3) 咨询阶段。根据学生的就业资料和掌握的信息接受学生的咨询, 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就业信息, 选择具体就业去向。 (4) 就业安置阶段。这是就业指导的最后一步, 具体内容是学校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帮助学生最后确定应聘企业和岗位, 准备有关资料, 组织供需双方见面, 对招聘协议进行磋商, 对有争议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形成文字材料, 劳资双方签字并进行必要公证, 办理有关手续。对毕业时就业不成功的学生保留有关资料、就业意向和联系方式, 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与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保持联系。

就业指导机构也可以由劳动主管部门负责组建, 向有关院校派驻工作人员, 争取其他兄弟院校协助工作。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 由劳动主管部门、院校和大型工业集团、公司联合组建就业指导机构, 在院校设立办公室, 实施就业指导工作。

4. 发挥劳动部门职能作用, 规范学生就业市场, 建立学生就业主渠道, 理顺学生就业程序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混乱主要表现在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层次不一, 责任不明确, 中介收费没有统一标准, 出现就业争议没有协调、仲裁机构或部门受理。规范学生就业市场就应该发挥劳动部门的职能作用, 会同工商部门通过评估考核, 对具有一定资质的劳务中介机构, 在营业范围内增加学生就业中介内容, 明确就业中介机构责任范围, 统一学生就业中介收费标准, 经就业中介机构中介达成的就业协议, 劳资双方发生就业争议时, 由就业中介机构负责调节, 调解无效, 交有关部门仲裁。

学生就业主渠道目前来看主要有两条, 一是以上述就业中介机构为组织者, 负责劳资双方信息交流, 意向沟通、提供场所、组织洽谈, 达成协议。这是目前可行的主渠道。二是以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为组织者的渠道, 这条渠道的工作效率和可靠程度, 可能优于第一条渠道, 但作为这条主渠道的组织者———就业指导机构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市场化的中职生就业程序, 大体上应包括如下内容: (1) 供需双方信息交流。 (2) 通过中介机构或就业指导机构进一步交换意见, 提出直接洽谈意向。 (3) 由中介机构或就业指导机构准备资料, 提供场所, 组织洽谈, 达成共识, 签订协议。 (4) 协议公证或到劳动部门备案。 (5) 办理相关手续。

中职生就业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 处理得好, 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有利于企业调整劳动力结构, 提高劳动力素质,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处理得不好, 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影响企业劳动力结构, 还会影响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今后的生源乃至生存, 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笔者相信,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中职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

摘要:中职生就业有诸多难处。首先应该从解决就业认识入手, 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其次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 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再次要发挥劳动部门职能作用, 规范学生就业市场, 建立学生就业主渠道, 理顺学生就业程序。这样不仅有利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存发展, 还能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调整劳动力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中职生职业兴趣探究 第8篇

1.1 影响职业的选择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的情感,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之一。

兴趣在职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影响人们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在求职中,人们常会考虑到自己对某方面的工作是否有兴趣,兴趣发展一般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从有趣开始,逐渐产生乐趣,进而与奋斗目标相结合,发展成为志趣,表现出方向性和意志性的特点,使人坚定的追求某种职业,并为之尽心竭力。

1.2 促进智力开发

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会激发起他对该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促使他上下求索,广收博采,不断地积累和丰富与这一工作或活动有关的知识经验,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去工作,并能够成为这一行业的能者和智者。

1.3 提高工作效率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内部因素,它可以调动人的身心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投入工作,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根据有关研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项工作有兴趣,他就会觉得乐趣无穷,常常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某一项工作没有兴趣,工作中就很难做到精力集中,很难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全身心投入,往往最多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而且还常常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厌倦。

1.4 增强职业适应

一个人如果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充分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会感到厌倦。一个人如果兴趣广泛,还可以使他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很快熟悉和适应新工作,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5 帮助人成才

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戏剧家曹禺、物理学家杨振宁等著名成功人士的实例无不说明“成才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的引导者,它可以引导我们克服困难,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2 培养良好职业兴趣的途径

作为一个人认识、接触和掌握某种职业或专业的心理倾向的职业兴趣,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是人们在需要获得某种职业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青年学生要想使自己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并能使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必须从学生时代起就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兴趣。培养职业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就基本确定了每个人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应该做到:首先,认真了解、熟悉自己所学的专业;其次,真正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再次,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建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做到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具备职业选择和顺利就业的基本条件。

2.2 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主要包括各种选修课、讲座、报告和有组织的各种社团、兴趣小组等。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理解,而且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使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培养,使自己的兴趣得到激发、培养和发展。

社会实践是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体验人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实践性活动环节。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够锻炼和培养能力,而且能够丰富和发展兴趣,调动学生在学习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将来的择业做好一定准备。

2.3 养成良好的个性性格

良好的个性性格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因此,每一个青年学生在校期间都应该重视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性格。要培养良好的个性性格,首先,必须能客观地分析和了解自己的个性性格特征,正确地认识自己。其次,要根据专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性格,摒弃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努力使自己的性格不断完善起来。第三,加强与同学的团结,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第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个性性格。

2.4 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面向新世纪、新经济,仅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经济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这种创造力不是来自于大自然,而是来自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是知识、才能、技术、信息的载体,是创新的灵魂,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将使现有职业门类产生极大的震荡,实行重新组合,衍生出许多新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就业的人群将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除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的其他许多能力,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此,中职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锻炼和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职业兴趣也会逐步得到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职业会发生一系列变革,对人们的职业兴趣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对于中职生来说,“就业、创业当随时代”、“职业兴趣当随时代”,作为今天的在校生,应时刻注意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的职业兴趣,以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社会有用人才,为自己争取一个辉煌的未来。

摘要:目前,社会职业种类繁多,每一类职业除了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具有特定的要求外,对从业者的兴趣也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就中职生职业兴趣的作用,培养良好职业兴趣的途径进行了探究,力求帮助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职业兴趣,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1]武正林.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8:62-69.

[2]佚名.论个性化职业指导[J/OL].HTTP://WWW.CDZGH.GOV.CN,2010.

中职生道德素质现状 第9篇

关键词:中职生,道德下降,素质下滑

一道德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由“素”和“质”两个单纯词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合成词。其中“素”指“原来的”“本来的”“从来如此”的意思;而“质”指事物的品质、性质、质量。“素质”指事物原有、向来、一向的性质和特点, 它泛指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就人的素质而言, 素质指人所具有的品质、性质, 可分为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两类。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 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道德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的品质, 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特性, 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它对个体的存在起着方向指引、行为规范等作用, 表现为自愿、自觉、自主做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能力。

二中职生道德素质水平分析

中职生处于青年初期, 经过数年的家庭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 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 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已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观念、方式和方法。他们的思维并非“白纸”, 而是具有较丰富的内容。另外, 他们在道德取向上更加务实, 在道德发展中更加强调自主性, 对职业和职业道德的认知也较高。这些都是中职生道德素质的积极成分。而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

1. 个人主义突出

对时事政治不关心, 对时尚潮流、影视明星、偶像、网络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社会道德、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学生对自己将来择业和就业问题最感兴趣, 相较于家庭关注则较少。

2. 厌学

中职生对玩乐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如上网、逛街、逛超市、唱歌等, 而对学习则兴趣不高, 特别是对于党团组织的活动表现得不积极。

3. 心理问题比较多

在中职生中, 他们一般生活条件比较好, 父母对他们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 对他们的期望很高。但正是由于父母期望过高, 且学生个人在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另外, 由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比较溺爱, 有求必应, 其结果导致部分独生子女优越感过强、好攀比、虚荣;遇到问题时解决能力不强、承受挫折能力差等, 而父母离异的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4. 是非辨别能力较差

普通中专学制改革后, 多数中职生的年龄都未满18岁, 正处于思想上的叛逆期, 该阶段的学生通常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或物的是非辨别能力普遍较差, 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意气用事或理所当然。

5. 经济社会的影响

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这种特性随着改革开放30年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而功利性往往又会使个体的思想道德出现与传统道德观念相反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中职生处于当前社会中, 自然也受这股思想的影响, 表现出极强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这种现象对个体思想道德发展极为不利。

6. 网络时代对中职生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人们从中受益匪浅。当然, 网络世界中也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网络游戏等不良因素, 这些因素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影响很大, 他们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置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顾。

综上, 学生道德素质的下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要让学生成人成才, 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关怀。从家庭层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眼界和胸怀, 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不能太过溺爱, 需要肯定孩子的优点, 批评并帮助其改正缺点;从学校层面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 强化学管工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双管齐下努力避免或减少中职生道德水平下降和素质下滑。

参考文献

[1]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柳海民主编.当代教育理论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林崇德.德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1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职生 第10篇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一般来说, 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自然美。通常情况下,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事物所体现出来的美。自然美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的自然对象 (如田地) 的美;二是未经人们直接改造加工的自然对象 (如星空、大海) 的美。色彩、声音、线条、形状、质料等形成美的因素, 是自然美整体构成的突出成分。不同的美学家对自然美有不同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在人的实践中被发现和改造, 是人化了的自然, 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中职语文教材中, 有大量的描写自然美的课文, 比如, 巫山三峡、泰山日出、黄山云雾、北疆草原, 等等。通过认真讲解这些课文, 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 了解大自然的雄伟壮美,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美的体验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 社会美。社会美是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事物的美, 包括人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和人所创造的社会物质产品的美,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创造物, 体现了社会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的自觉自由的创造力和人的实践意愿、审美理想, 是人的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在社会事物中的感性凸现, 是人的审美对象和艺术创造的源泉之一。在中职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文章是关于社会美的描写的, 如为了人类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母亲”形象, 为了科学而英勇献身的布鲁诺, 体现社会大团结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这些都是对社会美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深入讲解, 可以使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 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统称为现实美。艺术美是与现实美相对而言的, 是对现实生活加以集中、概括、加工、提炼而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 又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审美理想、个性、风格的具体表现, 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具有集中性、生动性、独创性、纯粹性、稳定性和个性特征。艺术美主要表现于艺术形象、意境的美, 是内容的真善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中职语文课文本身就是艺术作品, 其中很多都是情文并茂的美文, 蕴涵着丰富、华丽、古朴、典雅、流畅、浪漫等方面的艺术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慢慢地体味其中的美。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为了发挥出中职语文教学在美育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

(1) 精心研究教材, 把握中职语文教材中蕴涵的美育因素。中职语文教材不是美育教材, 其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思想绝大多数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来, 很多都是隐藏在课文深处的, 不可能直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需要语文教师下足工夫。这就要求,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进行认真研究, 深入挖掘潜藏在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 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能从语文课文中发现美、提炼美。在备课过程中, 语文教师在感知教材时, 要能够体验到语文课文中蕴涵的美, 并且为语文课文中蕴涵的美所感动, 在此基础上, 对语文课文中蕴涵的各种美的因素仔细品味, 反复推敲, 调动自己的审美体验, 把教材中美的因素体现到自己的教案之中, 并且能够用语言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去体验, 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例如《雨中登泰山》一文,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把握结构线索, 想象雨中登山的奇特美景, 领略那“独得”的“雨趣”, 更要通过作者冒雨登山的壮举, 唤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人格美———不畏艰险, 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2)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切身感受到美的体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文课文中有关景物的描写, 突出学生对景物的直观感受,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感受到其中蕴涵的自然美。其次, 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 要注意深入分析内容, 挖掘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美,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人物所体现的社会美。再次, 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艺术美,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体会语文课文中所蕴藏的艺术美。最后, 在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挂图、板书等手段, 以较好的色感、形感再现生活图景, 创造出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3) 增强语文教师的审美修养, 以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对美的把握。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而语文教师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 可以说是美的传播者, 因此, 通过为人师表、自身示范进行言传身教, 是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最关键的一点。首先, 语文教师需要把握课文内容的感情分寸, 对课文中的描写以适当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从而把正确的审美标准、审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学生, 增强学生对美的把握能力。其次, 语文教师还要通过恰当的身体语言, 来表现课文中有关人物的动作, 从而体现出一种人物美和艺术美,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 语文教师还要做到语言美, 发音准确, 吐字清晰, 充满感情地进行课堂教学, 以此来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影响力, 使学生能够在语言中感受到语文课文中所蕴涵的美的要素,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加强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理论研究, 不断提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水平。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促使实践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语文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毕竟, 语文教学与美育教学不同, 两者具有不同的功能, 不能苛求通过语文教学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如何把握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度, 以及如何找到更为合适的方法, 对于更好地发挥出语文教学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 语文教师需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系, 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同时也要鼓励语文教师和教学、教辅等有关部门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指导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以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师利用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水平, 同时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1999年版普及本)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2]潘伟志.语文教师课堂审美角色漫谈[J].教学与管理, 2007 (18) .

中职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学习目的 态度 学习方法 措施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出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23日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分步走”战略以及到2015年的初级发展目标。

在连续2年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中,本校就业率已连续几年达到95%,稳定率超过80%,特别是汽车、电子、数控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多而且工作稳定。据悉,在这些行业中,也正在发生着知识型工人取代传统产业工人的形势转变。职校毕业学有专业技术的工作群体,将成为行业中的主导群体,并且这也顺应了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形势。

在这样的形式下,我通过谈话和问卷方式对本校高考班新生和14级入学新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对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学习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为什么选择来职业学校?依据什么选择专业?将来是想升学还是就业?

本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他们来中职学校考虑到好就业,好升学,学习任务不像高中那样重。当问到怎么样做能考上大学和就业到底是做哪些方面的问题时

学生便比较茫然,总的看来,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不是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升学。

2、学习目的

有近六成认为学习没有目的,一个班只有几个人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而还有约30%的学生对此茫然。这表明,学生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欠缺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不自觉的倾向,无计划,甚至是抱着十分消极的态度。并且学生学习目的与行动不协调。

调查结果表明,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事实上,相当多的中职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实践性较弱的中学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他们仍然很缺乏自主实践联系,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三是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够,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他们认为中职毕业的学生永远比不过那些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致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即使有的学生有学习目的 ,在行动上也是滞后的!表现了学生学习目的与行动不协调

3、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生中有三分之一能总结自己学习中的经验教训,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有接近70%的中职学生不能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上课无课堂笔记。这就反映了中职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讲的“学习没劲”他们大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无紧迫感,自然而然厌倦学习、逃避学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课堂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后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人早自习不读书,晚自习没事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做系统的总结,作业也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遇到难题时,大多选择抄其他同学的或者干脆不做,很少会有同学主动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

4、对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态度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文化课比专业课重要。认同“专业技术学习是(自己)的重点”的学生,其自然就会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比文化课更重要。自然文化课的学习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总体上说,大部分中职生对中职教育的课程认识存在一定偏见——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调查显示,65%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二门以上的课程,90%左右的学生有讨厌理论课程的倾向,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公共理论课。

二、建议和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面对现实,树立崭新的德育观和正确的育人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教育方面尤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认识自己,接受现实的自我。

2、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再通过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學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

3、要把握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中职生大部分都认同专业课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在他们的认识中,很难一边“之乎者也”一边手拿电铬铁。所以文化课教学不应“清谈”,而应围绕为专业课服务的总体思路做出相应的改革,让文化课真正与专业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职生实习“维权真空”待解 第12篇

“没有签合同, 找实习单位不管, 找学校也推拖。”小吴是福州某技校的一名在校生, 刚二年级的他就被学校派到一家工厂实习。几天前的一个早上, 小吴骑自行车上班途中, 被一辆小车撞倒, 肇事者逃逸, 医生诊断后的结论是:左臂骨折。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符合工伤条件。”但小吴找实习单位, 工厂以只是实习无劳动合同推拖, 校方则认为, 学生实习是在校园以外进行, 校方无相关责任。

中职生顶岗实习应对技工荒

从2009年年底开始, 随着订单的增多, 福建许多外向型企业开始出现缺工。2010年春节过后, 缺工现象愈演愈烈。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信息显示, 2010年福建省对熟练工的需求缺口较大,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位居行业用工量前三位, 仅泉州市缺口人数就达15.3万人。

据了解, 目前企业招工难, 集中在普工和高技能人才的供不应求, 为了缓解用工难题, 企业纷纷出招。这其中, 让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成为“高招”。中职生是一个很大的用工资源, 据统计, 福建省现共有中职学校407所 (其中技工学校94所) , 在校生总数达62.3万人。

福清市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 但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福建省10强县市前3位, 2010年春节前后辖区内的企业缺工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看到11所中职院校一年可输送五千多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优势, 便通过政府牵线, 由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福清龙华职专和企业签订的实习生协议写明了有关工资工时等事项: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 一天劳动8个小时, 一周上班5天, 加班有额外工资, 公司提供食宿。学校同时规定, 学生旷工一天, 折合为旷课7节, 若最终没有完成“工学”任务, “工学”这一科便没有分数, 无法拿到毕业证书。

另一方面, 学校也根据这一状况, 调整了教学计划, 让原本应在学校学完课程的学生提前实习。

维权遭遇法律空白

中职生顶岗实习既是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 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 也是中职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有效途径。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 有的顶岗实习单位借学生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 借故不与顶岗实习学生签约, 故意不为顶岗实习学生办理社会保险。

记者调查发现, 目前没有一部关于中职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法律法规, 这就意味着中职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还处于空白, 学生权益受损只能借助于调解手段。“在校学生不具备劳动者的条件, 所以, 他们不算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有关专家指出, 《工伤保险条例》对实习中的伤亡事故认定及处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由于实习协议并不属于劳动合同, 因此不受劳动法保护。而在实习期间, 双方在实习协议中约定的工作岗位、劳动报酬等条款如果没有得到遵守, 实习生的权益也无法得到劳动法的维护。

同时, 许多顶岗实习的中职生均反映, 企业实行同工同酬, 在不停的生产流水线中, 他们实际上成了纯粹的工人。据了解, 由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 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

实习责任险构筑一道屏障

专家指出, 要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 要强制性地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 同时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事先对于责任分担要有约定。此外, 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培训, 明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责任与风险, 使学校、企业、学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把开展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努力提升学生的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让学生能够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针对中职生实习“维权真空”问题, 日前, 厦门市表示将为中职学校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每个学生可享受每年最高50万元的保险, 中职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保费及保险金额, 按保险期限分为一年及半年两种投保办法, 一年、半年保费分别为每人70元、40元。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经费从职业学校学费中列支, 免除学费的从免学费补助资金中列支, 不得向学生另行收费。如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支付的, 企业支付的实习责任保险费据实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据介绍, 中职学生实习责任险保险责任范围覆盖学生实习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认定为工伤情形下校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以及相关法律费用和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

与此同时, 福建省也将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规定, 目前正对外征求意见。新规不仅拟规定, 严禁安排未满十六周岁学生进行校外实习, 而且还规定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职生】相关文章:

中职生心理05-29

中职生篮球06-14

中职生礼仪06-08

中职生班规06-17

中职生心理现状05-04

中职生创业教育05-07

中职生职业认同06-01

中职问题生教育06-03

内地中职西藏生06-04

中职生论文提纲08-03

上一篇:资金安全隐患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