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范文

2024-05-29

中职生心理范文(精选12篇)

中职生心理 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职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正处在由动荡期逐渐向稳定过渡的重要时期,同时又较早地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在学习、成长、人际、生活和职业等方面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放弃他们,应该想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去拯救他们,让他们也能成为祖国真正的花朵和人才。

1 中职生的心理现状

1.1 厌学情节严重

有研究表明,1/3以上的中职生有厌学现象。在具体行为上通常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批评,成绩不断下降。严重的厌学会导致逃学、学习适应症、学校恐怖症等。

1.2 逆反心理较强

中职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里,经常会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和父母之间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存在“代沟”,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不断的和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

1.3 挫折心理很明显

绝大多数的中职生都是经过中考的失败以后重新进入学校的,当来到这个新环境以后,由于本身实力的欠缺和心理阴影,使他们缺乏抗击能力,一旦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他们就可能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而挫折心理可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可能导致个性改变,引起情绪紊乱,甚至产生躯体疾病或心理、行为问题[1]。

1.4 自卑心理较严重

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中职教育的地位不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1]。再有由于中职生成绩不佳,可能一直以来就被学校放弃,被同学挤兑,被社会否定,被家人责备,几乎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优势,平时都比较自卑,因而经常看不起自己,表现就很消极和颓废。

1.5 情感意志力较差

中职生是1个特殊群体,也是当今社会的问题青年,他们不成熟,不理智,不稳重,不冷静,情感意志力比较弱,情绪控制能力差,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还有耐挫力低、冷漠、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特征。

2 中职生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2.1 家庭的不健康

a)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老人在思想教育上存在很多弊端,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总以自我为中心;

b)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对身边的人产生抵制和仇视心理;

c)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闭的逆反心理;

d)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专断,不少学生与家长很少交流,很少讲话,讲起来就是争吵;

e)有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行为习惯不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f)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经济压力使一些父母对孩子冷落,孩子的很多要求都被拒绝,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2.2 社会环境的腐蚀

a)社会低层文化的影响,现今武侠小说、低俗的言情小说依然具有强劲的市场,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端负面的影响,许多学生上课就靠这些低俗的小说打发时间;

b)社会上染有恶习的同龄人的不良影响。当今社会有不少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浪迹街头[1]。他们通常都染有社会的很多不良邪气,而这些不良的东西往往被同龄的中职生看成是潮流、时尚、个性,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模仿,甚至当成追求的目标,谁都无法说服和改变他们的想法;

c)还有社会当中“读书无用论”的传播,使很多本来就不喜欢学习的中职生找到了理由和借口,即使在学校也是为了混个毕业证,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逃学严重[2]。

2.3 学校应试教育的遗弃

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只抓升学率,抓重点班,抓少数“尖子”学生,对表现差的学生缺乏爱心和信心,对有缺点的学生缺乏耐心,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国家不断地出台扶植职教,但是高中始终是被奉为“正路”,职教不过是“旁门左道”[3]。基于这样的认识,中职学生会有一种自卑心理,带来一种防卫性的自负。

2.4 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

有很多中职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1张毕业证,找到1份工作。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缺乏理想和目标[1]。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加上自身的懒惰,不能吃苦,贪玩,独立意识强,意志力薄弱,过分强调自我,受好奇心驱使,偏激片面地看问题等因素是产生不良心理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3 改善中职学生心理的具体措施

3.1 努力创造条件完善教育机制

a)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心理尚在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如果长期生活在紧张、是非、纷争的氛围中,就会导致其孤僻、封闭、冷漠,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2]。所以学校应为学生营造1个健康、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多的举办一些健康娱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b)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达到了1个新的高峰,学校应该抓住契机,在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仍需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职校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的,看到未来的希望,克服厌学的心理;

c)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小组,设置专任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d)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并希望家长尽量为孩子营造1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多关心和爱自己的孩子,多表扬,少责备和批评,尽量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尽早的得到改善。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a)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职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思想上又不成熟,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由于判断能力和导向能力较差,对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不能自觉抵制,对于以上心理问题,老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座谈会、主题讲座、辩论会、活动课、影视评论等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爱心,让他们知道感恩,学会感恩[3];

b)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要适当安排一些健康活泼的活动课,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如以学生的实际例子来感化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3 老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a)对于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不但要发现他们的缺点,更要找到他们的优点。教师要用正常的眼光从细节中寻找学生的优点,加强正确引导,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3]。在理解学生、欣赏学生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进行自我约束的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我,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增强自控能力,自觉主动养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赏识的方式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个学生有了自信,往往会自觉主动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增强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3];

b)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集体的责任,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相互帮助的温暖;另一方面,教师应机智地捕捉或者创设机会,让他们得到表现其优点的机会,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c)发挥集体力量,培养集体意识。教师应该遵循集体教育的原则,通过培养班集体去形成集体的良好心理气氛和正确舆论,使之成为一种约束力量,逐步培养起每个成员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树立良好的心态,给予学生基本的尊重和信任。尊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石。教师不但要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而且要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和迷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尊重、信任,才会接受教师正面的引导教育。

3.4 国家和政府应加大社会管理力度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不良的社会邪气。所以希望政府能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使青少年能生活在1个健康、文明、安定、团结、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当中。

摘要:分析了中职生心理现状及原因,并对其改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现状

参考文献

[1]谢洪.对教师在中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9-32.

[2]谢洪.对教师在中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9-32.

中职生恋爱心理教案 第2篇

恋爱测试:从逛街窥探你的择偶标准

如果你和一个朋友在逛街,另一个朋友给你打电话约你,你会选择哪一个。

A.看哪一个朋友更谈得来而定

B.还是逛街吧,因为先约了他(她)

C.干脆把打电话的朋友叫来一起逛

D.陪完一个朋友再陪另一个朋友

A、你是一个很现实而且很理智的人,会有选择的结交朋友,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不要的东西分得很清楚,因此你在选择男(女)友时会更实际,不过结局都是令人非常满意的。

B、你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喜欢有计划的去做每一件事,虽然突来的事情会给你带来些烦恼,但是你还是会处理的有条有理的。你对男(女)友的自身素质或其它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你的男(女)友会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

C、你是一个爱热闹且很有主见的人,喜欢结交朋友,没有朋友的日子你会感到很孤独,所以通常你都会被朋友包围。你希望你的男(女)友都以你为中心,以你为偶像。

D、你是一个很热情且有些花心的人,在普通朋友眼里你是懂得帮助别人且很义气的人,但在男(女)友眼里你则是到处留情的人,所以你的男(女)友通常是外向开朗型的。

1识别爱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好感不是爱情;感情冲动不是爱情;

异性友情不是爱情(爱情与友情的区别);

单相思不是爱情

2迎接爱的能力

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受爱的能力,前者是主动给予爱,后者是被动接受爱。拒绝爱的能力。这是对不愿意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加以谢绝的能力,其包括两方面:一是敢于理智地拒绝不希望得到的爱情;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

4承受失恋的能力,失恋是恋爱过程的中断,即遭受挫折,在客观上表现为与相爱者的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的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 1

性情绪。产生失恋的原因;发展爱的能力。

小强和菲菲是高中同学。平常有说有笑的,但也就是一般的同学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在一起说了很久、说了很多,彼此都觉得从未这么投缘过,彼此都把对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可是自从那天后,小强发现自己喜欢上菲菲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时常想起菲菲的样子,有时候目光相遇,他感到菲菲的眼睛里有一点异样和羞涩,怦然心动的感觉令小强兴奋不已。

友情和爱情的区别:

(1)友情无须顾及性别,而爱情的对象却是异性。

(2)友谊是开放的系统,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而爱情却是封闭的系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友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切磋,长短优劣,一目了然;恋人之间却彼此掩饰,互相美化,“美好”形象未必真实。

(4)友人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恋人之间却追求彼此依附。

(5)友情以理解为前提,以互相帮助为特征;而爱情却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合为目的。

小强终于忍不住了,一天晚上他向菲菲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菲菲听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小强虽然是她非常信任的、可以交心的朋友,但是她考虑到自己现在已经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成绩也不错,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也很好,不想因此浪费时间与精力。她突然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压力,好几天了,菲菲还是心神不宁,她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爱要学会拒绝: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

菲菲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后,委婉地拒绝了小强。小强遭到拒绝后并不灰心,因为他觉得菲菲不可能不喜欢他,只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菲菲怕影响学习有顾虑而已,而且射出的箭,岂有回头的道理?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她,并向菲菲承诺不影响她的学习,而且如果菲菲同意了的话他一定下决心把成绩提高。

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和幸福,我们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才能获得相应的幸福。反之,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将本应下个阶段做的事提前做,就有可能造成人生的不幸和缺憾。

 爱要学会克制: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小强和菲菲将相互爱慕化为学习动力,经过一番拼搏考上同一所名牌大学。没有了高中时代的束缚,两人迅速坠入爱河,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大学里的美女很多,小强对菲菲产生了“审美疲劳”,终于提出了分手。可是菲菲非常爱小强,接受不了分手的事实,苦苦哀求小强,希望小强能够回心转意,但没有结果。菲菲万念俱灰,几次想到自杀。

 我爱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不。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现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周国平

爱,需要我们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准备: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建立在共同生活理想基础上;

(2)区分友情与爱情:把握男女交往的分寸;

(3)爱要学会拒绝: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

(4)爱要懂得放手:提高自身素质;

(5)爱要学会克制: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第3篇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中职生实际,分析了不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有效提高教育学生的效率。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为典范,犹如恒星吸引行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亲其师而信其道”,以高尚引发高尚,以诚信培育诚信,以心灵赢取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丝丝缕缕,薪火相传,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在学生心坎上。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心理扭曲的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叛逆期”。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有些人认为职业学校就是痞子学校,看不起职业学校。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考的落榜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日见低下。从社会、家庭等层面上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发易发,并且日益复杂,各种情况层出不穷。他们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职业学校班主任更要恰当地把握住教育的方法与艺术,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一、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偏低评价,或者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的一种心理感受。这种自卑心理在后进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日常工作中,作为班主任,笔者努力发掘学生品行中的闪光点,多让他们参加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并予以鼓励,不断强化这部分学生的正确行为,使之逐渐摆脱过去的不良行为,重塑信心。

07届有位学生赵某,个子小小的,眼睛小小的,平时不爱说话,做任何事情都不积极,上课也无精打采的,成绩也很不理想,感觉他好像活在另一个世界似的。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在对他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后,第二学期开学,因为他家人把他名字改了,笔者就找他谈话了,问他:“你这学期为什么改名字啊?”他告诉笔者说是家长刚给他改的。又问他改名的原因,他把头低得很低,不好意思地说是因为以前表现不好。于是笔者告诉他:“看来你的父母是用心良苦呀,给你改名字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你能改头换面。你有这个愿望和信心吗?”他怯怯地说“有”。于是笔者把卫生小组长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职务交给他,并鼓励他:“别小看值日,一次打扫干净容易,每次都能干净就不简单,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笔者的信任使他的信心提高了。整整一学期,他们组的卫生打扫得都很干净,而且组员都很团结。学期末还给他评了三好学生。当然,他的进步也不是一帆风顺,当有同学乱扔垃圾或组员不配合时,也有情绪波动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笔者会及时找他谈心,及时肯定他的工作和进步,同时多与家长联系,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征得家长的配合。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该生一步步改掉缺点,最终顺利毕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努力发掘学生品行中的闪光点,并能够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使之有信心摆脱过去的不良行为,摆正人生观。所谓“述人十过不如奖之一功”用在当今职业学校学生身上,会事半功倍。

二、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处于中间状态,他们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感觉较良好,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平时上课也不捣乱,也不积极参加活动,永远报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当然这样的学生也最容易离开老师的视线,被班主任老师所忽略。

10届5班刘同学刚进班时,不是迟到就是踩着点进教室,轮到自己值日也不例外,更别说对班级事务了,任何事情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笔者就找她谈话,跟她谈做人,谈人生,谈年轻人应有朝气,谈现代社会人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笔者还经常与她妈妈联系,她妈妈也跟笔者说,这个孩子好像没有性子,任何事都不热心,也不知该怎么办。为了调动她的积极性,笔者有意让她担任了小组长,让她负责本组作业本的收集工作。在她干得很不错时,笔者对她说:“看不出来,你很有管理能力嘛!”她也感觉到了大家的认可,工作更积极主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笔者又让她担任一门课的科代表,负责这门课的作业收集工作。有了前面的经验,她干得也不错,性情也开朗了许多。后来有时还主动承担班级的一些事物。

这个案例说明,对待这部分学生,最好与他们采用“无意识”的谈话艺术,这种谈话“温而励,威而不猛”,学生能欣然接受。当然,还是要多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谈心,效果会很好。

三、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老师的印象中,这类学生上课自觉听课,积极参加活动,能安排和管理好班级事务,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得力助手。

07届的苏同学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自理能力很强,管理班级也较出色,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也很不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他太自信了,经常在笔者面前说这个同学这方面不行,那个同学那方面不如他,很是自负。他的这种行为换来的就是大多数同学渐渐地在孤立他,他还不在意,反而认为同学是嫉妒他表现好,沾沾自喜。笔者不能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借着与他谈话的机会,先肯定了他工作的成绩,也没批评他不团结同学的问题,只是告诉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边的,举一些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与他沟通,让他意识到不要老盯着别人的缺点,这样不利于他工作和与同学相处,而且让他知道,作为班干部,同学们也同样会拿着放大镜来看他的缺点的。经过提点,他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对笔者说:“老师我以后会注意的,谢谢您!”经过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同学与他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他的工作也更出色了。endprint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帮助他们自警自省、自我约束。与他们谈话时,要多用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指出他们的自省点,让他们能很快、很明确地领会到老师的意图,正确评估自己,及时扬长避短,认准目标,继续奋进。

四、针对犯错误的心理——激发内燃点

有部分学生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或接触了比较差的同学,或是受家庭变故等原因,过度放纵自己,无约束。其实他们内心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又控制不住,不能改正。

10届有名张同学,是从一所职业学校转来的,刚来时,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浑身上下都是缺点,简直不可理喻”,打架斗殴、吸烟喝酒、上网等无所不为。班里大多数同学比较反感他、排斥他,他也无所谓,依旧是我行我素。任课老师对他也没有办法,笔者也被他搞得头疼。后来与一位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谈到这名学生,他送给我八个字:“慢慢观察,支持信任”。

慢慢地,笔者发现,他很直率,不撒谎,哪怕犯了错,也不会刻意掩盖它。有一次一名同学反映张同学在宿舍吸烟。笔者问他时,他丝毫没有犹豫,甚至有点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吸烟,我吸了两年多了”。看着他这副样子,笔者是心里非常气,但还是和他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其实你挺诚实的,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点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做到的。”本来他也许已做好准备接受笔者暴风雨般的指责与批评,听笔者这样一说,他反而懵了,很茫然地望着笔者。笔者抓住他表情变化的瞬间,避开主题补充了一句:“希望你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诚实地告诉老师,希望我们俩能成为朋友。”从那以后,笔者一直仔细观察他的变化。很快,有一次,放学时他在校门口与别的班的学生发生冲突,对方扬言要打他,当然,他也不甘示弱地说要准备约社会上的朋友来回敬他。第二天早上他冷静下来后,来到办公室找到了笔者,把他准备约朋友打架的事告诉了笔者。笔者当时心里很是欣慰,很感谢他能把我当成朋友、知己,同时又赞扬他又一次迈出了诚实的一步,并抓住时机帮助他分析整个事件,权衡得失,利害关系。他听得心服口服,随后立即打电话给要帮他出气的朋友们。当然笔者也同与他发生冲突的学生的班主任沟通,避免了一场打架事件。事后,笔者表扬了张同学,他很感动。慢慢地,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他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努力改正。半学期后,张同学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自信心也逐渐增强,身上的缺点也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后来顺利地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

针对班里个别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平时都与什么人交往,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找对时机、运用合理的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以点带面,捕捉学生情绪。班主任可采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的谈话形式,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哪怕是一点点闪光道理,及时引起学生反思,增加其改过的信心,只要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的道理,都能起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教育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狂风暴雨,有时需要阳光雨露,有时需要良言苦药。惊醒迷途者,唤回痴迷者;激励上进者,鞭策后退者。这就是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使命。

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4篇

一、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厌学现象严重

人们对职业学校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许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潜意识里对职业学校存在偏见,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有偏差, 认为进职业学校只是为了玩, 更不要说学习积极性了。另外, 也有部分学校初中阶段成绩还可以, 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进入普通高中, 进入中专也是极不情愿, 现实中的不如意, 别人的冷眼、自己理想的落空都给他们造成很多的压力和精神上的创伤, 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2、做事缺乏自信

中职学生由于学业的不如意导致对自己的信心大打折扣, 做事情畏手畏脚, 缺乏勇气, 认为自己做事情不可能成功, 即使取得暂时成功, 也不可能坚持下去。一旦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失去斗志, 甚至是自暴自弃。

3、情绪不稳定, 行为走极端

现在的中职生要么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既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 有对周围充满了敌视。对于集体生活也充满疑虑和抗拒。这些学生要么自卑要么自负, 情绪波动极大, 遇到烦心事就会表现出各种极大的举动。

4、心灵空虚, 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

中职生在学校中的生活因为缺乏有力的管制和具体的目标, 生活生处于一种茫然无目的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的中职生会渐渐通过其他的方式寻求心理上的满足, 通过新奇事物的刺激来为无聊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在这中心理影响下, 很多的中职生沾染上了抽烟、喝酒、通宵上网等不良嗜好。这种消磨时间的方式也造成很多的中职生不仅一事无成, 而且个别的因此而酿成大错。

5、人际关系障碍

中职生的生活在学习中, 人际关系最为简单, 只要是与老师, 同学, 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很多的中职生在心理方面存在各种偏差, 所以在与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中, 很多的中职生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 对于别人的善意及帮助表现冷漠, 戒备心重, 在交往中顺利的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这部分学生的交际范围越来越狭窄, 情感更为淡漠。

二、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一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 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二是加强心理辅导,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提高抗压能力, 正视困难, 并学会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地迎接挑战。三是增加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质。四是建立有问题学生的档案, 追踪调查, 关注进展, 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团体活动

让他们通过参加团体活动, 能够认识自我,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克服自卑心理;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让他人接纳自己, 从而尽快地融入群体;并通过共同奋斗, 体会团结、尊重、凝聚力的含义。

3、创造机会, 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 应肯定他们的优点, 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 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 锻炼胆量。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创造机会和条件, 使学生在自信心、胆量、口头表达上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4、培养职业信心

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 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长期以来, 中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 侧重于“一技之长”, 着眼于就业, 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遭到轻视。

5、利用校园网络, 设立心理咨询聊天室

学生喜欢上网聊天, 所以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 建立学生们专门的心理咨询聊天室, 安排心理辅导教师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不用与教师面对面, 不用担心暴露隐私, 因此能够畅所欲言, 与教师平等交流, 如此教师的辅导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6、注意家庭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必须明白, 在现今社会, 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素质, 智慧、勇气、自信、坚毅等素质都是缺一不可, 这些素质不是分数能培养和考察的。所以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要摒弃分数是一切的传统观念, 从心理层面上更为关注孩子, 尤其是对于中职生, 更需要家长投入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 要尽量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做到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同时,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 让其重新找回自信,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 应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 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 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摘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了解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 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当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就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医生”提出几点对策。

中职生心理测试问卷专题 第5篇

班级: 姓名: 性别:

下面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然后根据最近半年来的状况,在题目后面选择合适的答案,并在相应的字母上面钩,注意不要漏掉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选择最接近的答案。问卷中的问题是为研究问题而设计的,请您能实事求是地回答,既不夸大,也不掩饰,结果均不作为对每个同学评价的根据,我们将对你的回答内容给予严格的保密,请你放心。感谢你对本研究的合作与支持。

一、性格调查测验:

1、我给别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可能是:

A 经验丰富 B 热情 C 灵敏 D知识丰富

2、当我按计划工作时,我希望这个计划能够:

A 取得预期效果,不要浪费时间精力 B 有趣,并能和有关人一起进行 C 计划性强 D 能产生有价值的新成果。

3、我的时间很宝贵,所以总是首先确定要做的事: A有无价值 B 能否使别人感到有兴趣

C 是否安排得当,按计划进行 D 是否考虑好了下一步计划

4、对我来说,最满意的情况是:

A 比计划做得多 B 对别人有帮助

C 通过思考解决了一个问题 D把一个想法和另一个想法联系起来了

5、我喜欢别人把我看成是一个:

A 能完成任务的人 B 充满热情和活力的人 C 办事胸有成竹的人 D 有远见卓识的人

6、当别人对我无礼时,我往往:

A 立即表示出不快 B 心情不快,但能很快消除 C 谴责对方 D 不去理他,考虑自己的事

二、情绪调查:

1、如果让你选择,你更愿意:

A 同许多人一起工作并亲密接触 B 和一些人一起工作 C 独自工作

2、当为解闷而读书时,你喜欢:

A读幻想小说、荒诞小说 B读史书、秘闻、传记类 C读历史小说、“社会问题”小说

3、对恐怖影片反映如何?

A很喜欢 B害怕 C不能忍受

4、以下哪种情况符合你: A爱听新闻,关心别人的生活细节 B关心熟人的生活 C 很少关心他人的事

5、去外地时,你会:

A为亲戚们的平安感到高兴 B陶醉于自然风光 C希望去更多的地方

6、你看电影时会哭或觉得要哭吗? A经常 B有时 C从不

7、遇见朋友时,通常是:

A拥抱他们 B微笑、握手和问候 C点头问好

8、如果在车上有个烦人的陌生人要你听他讲自己的经历,你会怎样: A显示你颇有同感 B真的很感兴趣 C打断他,做自己的事

9、是否想过给报纸的问题专栏写稿?

A绝对没想过 B有可能想过 C想过

10、被问及私人间题,你会怎样? A感到不快活和气愤,拒绝回答 B平静他说出你认为适当的话 C虽然不快,但还是回答了

11、在咖啡店里要了杯咖啡,这时发现邻座有一位姑娘在哭泣,你会怎样? A想说些安慰话,但却羞于启口 B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C换个座位远离她

12、在朋友家聚餐之后,朋友和其爱人激烈地吵了起来,你会怎样? A觉得不快,但无能为力 B立即离开 C尽力为他们排解

13、送礼物给朋友:

A 全凭兴趣 B 仅仅在新年和生日 C在觉得有愧或忽视了他们时

14、一个刚相识的人对你说了些恭维话,你会怎样?

A 非常喜欢听,并开始喜欢对方 B感到窘迫 C谨慎地观察对方

15、如果你因家事不快,上班时你会: A 继续不快,并显露出来 B工作起来,把烦恼丢在一边

C尽量理智,但仍因压不住而发脾气

16、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破裂了,你会: A无可奈何地摆脱忧伤之情 B至少在短暂时间内感到痛心 C感到伤心,但尽可能正常生活

17、一只迷路的小猫闯进你家,你会:

A收养并照顾它 B扔出去 C想给它找个主人,找不到就让它安乐死

18、对于信件或纪念品,你会:

A刚收到时便无情地扔掉 B保存多年 C两年清理一次

19、是否因内疚或痛苦而后悔? A是的,一直很久 B偶尔后悔 C从不后悔 20、同一个很羞怯或紧张的人谈话时,你会:

A因此感到不安 B 觉得逗他讲话很有趣 C有点生气

三、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吗?

下列题目中,每题都有多个备选答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答案。

1.你是以助人为乐的吗?

A.别人要求我帮助时,我很少拒绝

B.要是我所能做的事真能对别人有帮助的话,我会做的

C.实际上我并不以此为乐,但是当我感到自己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的时候,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使我很感兴趣的话,我是会做的 2.你的睡眠情况属于哪一种?

A.睡得熟,入睡没有什么困难 B.睡不熟,容易醒来 C.睡得熟,但入睡困难。

3.你是否经常需要有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吗?

A.非常需要,我最平静和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就是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 B.不,我喜欢有人和我在一起

C.我不讨厌独自一人,但也并不特别需要 4.您认为保持您的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如何?

A.非常重要,我可以容忍别人的不洁,但对自己从不这样 B.是重要的,实际上我希望自己更整洁一些就好了

C.比较重要,我是相当整洁的,但对不整洁也不那么在乎

D.不重要,我宁愿在一所杂乱但让人感到轻松的屋子里,也不愿呆在一所整洁但人人谨小慎微的屋子里

5.以下三类中你最不喜欢哪一类人? A.媚上欺下,自命不凡

B.欺软怕硬,对那些没有反抗能力的人十分凶狠 C.野心勃勃,举止粗野

6.你亲近的人中发生了不幸时(例如他的亲人死了),你会怎样对待他? A.我会尽力劝慰他,使他振作起来

B.我会和他一样难过,如同自己受到伤害一样

C.我要让他了解我很难过,但我还和平时一样对待他 7.你遵守时间吗?

A.非常遵守,我的时间观念很强

B.完全不遵守,即使我提前出发,也不会按时到达 C.不一定,有的事情上我遵守,有的事情上我不遵守 D.遵守,我一般都是按计划到达的。8.如果有人对你无礼,你对他的愤怒会持续多久?

A.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无理举动,我一般是不会宽恕的 B.我不会生气

C.时间不长,我会生气,但不会怀恨在心 D.我不会老是生气,但以后我会提防他 9.你的社交态度是哪一种?

A.我乐意和少数亲密的朋友来往 B.我善于交际,熟悉的人有好几百

C.我有许多朋友,但和他们的交往不够多,我一般只和来看我的人交往

四、你会交朋友吗?

1、最近你交了一批新朋友,是因为: A你发现他们很有趣,既爱玩又会玩。B他们都挺喜欢你。C这是你的需要。

2、当你在休假的时候,你会: A很容易交上新朋友。

B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消磨时间。

C想交朋友,但是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当你安排好要会见一位朋友,但又感到很疲倦,却不能让朋友知道你的这种处境时,你会:

A希望他会谅解你,尽管你没有到朋友那儿去。B还是尽力去赴约会,并且试图让自己过得愉快。

C到朋友那儿去了,并且问他,假如你早点回家,他会有什么想法吗?

4、你和你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长吗? A数年之久。

B 说不定,合得来的朋友能长期相处。C一般都不长,经常更换。

5、一位朋友向你吐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个人问题,你会: A尽自己最大努力不让别人知道它。B根本没有想把这个问题传给别人听。

C当你那位朋友刚离开,就马上找别的人来议论这个问题。

6、当你有了问题的时候,你会:

A通常感到自己完全能够对付这个问题。B向你所能依靠的朋友请求帮助。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第6篇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职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而被迫就读中职的。从人员结构来看,农村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心理结构可能被破坏,心理平衡可能被打乱。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期正属青春期,是人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模糊,积极进取的劲头不高。除此之外,他们还存在下列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障碍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造成成绩差的原因不一,但大多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给予的教育、培养方法不当,其本人没有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2.自卑心理

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社会上用人单位普遍地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中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处于劣势,甚至不少中职生有“非正规”学校教育的感觉。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生常有歧视,使得他们自认为低人一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我认同感较差。

3.情绪不稳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容易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中职生比同龄的高中生承受了更多的烦恼和压力,他们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加直接、强烈、不稳定,个性情绪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且容易走极端,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时常兴奋过头;遇到挫折时,又会悲观失望,抑郁消沉,甚至一蹶不振。

4.违纪行为

正常教学纪律的建立与维护,不但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而且是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有着良好纪律保障的校园环境也能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学生违纪行为却比较严重。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职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未定型的时期,其可塑性较强,他们出现的种种行为大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中职生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只要施以适当的矫治,大多会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可能会对以后有预防作用。相反,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一般问题就可能会演变为心理障碍或疾病,行为问题会发展成人格问题,矫正起来就要困难得多。而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如果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扬长避短,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能。

1.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通共识。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测量,借以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中职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针对学生特点分年级有选择地系统讲授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学校的许多课程都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教材,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整合学校、班级、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心理行为的自我控制、调节和干预,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之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讲究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师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日本,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督导员心理素质与业务技能的要求甚严,必须具备心理学基础、心理辅导与治疗知识、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关水平堪忧。这方面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基本属于半路出家,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当缺乏。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尤为迫切。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二是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心理探究 第7篇

表现及特点

(一) 中职生攻击行为的表现

中职生日常发生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发泄型。一些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上的欠缺, 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会遭到教师和同学不由自主的“冷落”, 总是有种被压抑或是自卑的感觉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时间一长, 这种感觉如大山一样渐渐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迫切需要发泄一番, 以暂时获得思想上的放松和解脱。

二是义气型。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的中职生发生攻击行为主要是出于老乡、朋友所说的“哥们义气”, 认为现在自己帮了别人, 以后别人才会帮自己。

三是无事找事型。有的中职生整日在校内无所事事, 学习没兴趣, 做事无耐心, 看什么都不顺眼, 随便给自己找个理由就动手了。

四是刻意模仿型。有的中职生看多了宣扬暴力的影视作品, 渐渐开始对一些所谓“混世界”的人产生了崇拜, 并不由自主地开始模仿。

五是暴力倾向型。少数中职生心理上有暴力倾向, 因口角之争等一些日常小事也会动怒打人。

六是争风吃醋型。一些中职生过早谈起了“恋爱”, 由于恋爱对象的多变性, 带来了相应的“面子上过不去”的问题, 所谓“情敌”间的攻击行为就随之而来了。

七是被迫还击型。有的中职生由于性格上的问题, 总是被一些同学“恶作剧”或是“欺负”, 忍无可忍时就动手打架了。

(二) 中职生攻击行为的特点

综合来看, 中职生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突发性。攻击行为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 无任何预兆。他们甚至常常因很小的口角或摩擦而突然爆发非常激烈、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伴随冲动行为。前几分钟还有说有笑, 一下子因一两句话或是动作接受不了, 攻击行为随之而来。

二是冲动性。由于青少年的思维特点, 具有冲动性, 当诱发事件发生时, 他们的冲动行为不可抵挡, 对于潜在的不利后果很少或根本不予考虑。

三是重复性。往往这边的打架还没处理完, 那边类似的攻击行为又发生了;今天才写了保证书, 过几天就“旧疾复发”了。

四是节律性。攻击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一个学期的分布, 往往是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比较易发攻击行为。从一年来看, 春季和夏季发生的攻击行为要明显高于秋冬两季, 这可能是因为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 冷暖气流互相交争, 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 肝气旺盛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而到了夏季, 酷热难当时, 人的心情就特别容易烦躁不安。

心理分析

(一)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概括起来, 是以下五个时期的总和, 即过渡时期、发展时期、变化时期、反抗时期和负重时期。其表现为容易出现困扰、自卑、不安、焦虑、消极反抗等心理问题, 甚至产生不良行为。这主要是由于青春期有其固有的特点, 即各阶段存在的矛盾心理:

一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成人感的出现是青春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 伴随此产生的独立意识使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有一种脱离父母和教师, 获得“自由”的冲动。但由于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 最为重要的是经济上尚无法独立, 又不得不从父母、教师那里寻求支持和帮助。

二是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成人感的出现让中职生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伴随出现的是一些类似成人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并且从心理上渴望这些言行和思维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但由于年龄上的不足, 特别是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 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显得盲目, 易做傻事、蠢事, 带有明显的孩子气。

三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青春期的中职生渴望与人交流, 希望多交朋友, 尽可能地释放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活力。但由于人与人的差异性, 他们的这种渴求往往找不到适合的倾诉对象, 加上自尊心的缘故, 于是就形成了既想与人交往又怕与人交往的矛盾心理。

四是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已经出现了朦胧的性意识, 渴望接近异性, 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加上学校、家长的限制, 他们不得不暂时压抑自己的情感。

五是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伴随着成人感的出现, 青春期的中职生也产生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他们在主观上非常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 履行义务, 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有时会鲁莽行事, 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 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二) 被误读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及其发展过程, 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主体稳定的特质。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 力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大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 细化出适宜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而确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终获得自身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对个性化发展的理解不到位, 社会上部分人群对个性解放的误读, 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思想, 导致中职生对个性化发展出现了理解偏差。一些人认为一个“倔强”、“敢说敢做”、“固执”甚至“叛逆”的人很有个性。在这种思维下, 部分中职生开始盲目崇拜一些社会上的“叛逆”人群, 甚至错误地认为不服从管理、到处惹是生非的人是有“个性”, 于是自发地开始从言行举止上进行模仿, 从而产生了不良的行为。

(三) 盲目从众心理

在组织中个体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他人的影响, 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 表现出跟从他人的倾向。当个体发现自己与组织不一致或与组织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 会感到心理紧张。一般情况下, 为了消除这种心理紧张, 有些人会放弃原来的立场, 而与大多数人表现一致, 这种现象被称为从众倾向。

由于中职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 自制力又不强, 容易简单模仿和跟从于他人的行为。每年入学伊始, 老生、老乡总喜欢光临新生宿舍, 频频向新生传播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的“经验”, 或是逃课、恋爱的“技巧”。时间一长, 对于一个新进入陌生环境的新生而言, 很容易把这些所谓值得信赖的老生、老乡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而且, 在很多时候, 中职生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对于那些不太了解, 没把握的事情, 往往“随大流”;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碍于情面或者为了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 被迫从众。例如, 有的学生本来从不打架, 也不想打架, 但伙伴中许多人都动手了, 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违心地动手了。这些从众现象, 在中职生中是比较常见的。

(四) 被误导的社会认同感

社会认同是个体认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 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又指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 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社会认同是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

众所周知, 我们自己的决定往往会受我们周围人做法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矛盾期。在不良信息的干扰下, 中职生由于辨识能力尚未成熟, 难以做到有效过滤有害信息, 因此对于外界信息大部分是全盘接收。同时, 一个人成长是否顺利, 不仅与家庭、学校有直接关系, 社会上的文化宣传对其影响也相当大。

当今的中职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 各种媒体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 尤其以网络、电影、电视和杂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中职生正处于情绪容易波动, 最容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 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分辨能力不足;模仿能力强, 但自控能力弱;再加上他们涉世不深, 一旦受到外部刺激, 就有可能引起相应的行为。目前, 各种传媒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 如一些未经过滤的不良网络信息、渲染暴力的影视剧等, 再加上各类非大众传媒充斥着文化市场, 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种种误导和负面影响。中职生接触了这些不良作品后, 随着社会不良刺激的增多, 往往会误认为这就是文化的主流导向, 是受到社会认同的一种生活方式, 于是盲目崇拜, 甚至刻意模仿。

预防对策

(一) 正确理解青春期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 因此, 首先要做的是不回避。既然无法回避, 不如积极地面对, 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

二是做到理解学生青春期的行为。进入青春期, 面对中职生的一些不当的甚至是“叛逆”的言语行为, 家长和教师要理解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分化和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学生想自己探索, 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 才能做好接下来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是要创设释放青春自我的舞台。青春期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阶段, 要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设各种环境, 来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拥有一个释放自我过剩精力的平台。

(二) 树立正确的个性观

一是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是有差异性的, 每个中职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 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环境, 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他们在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及时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 才能让每名学生学有所得。

二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当前形势下, 最重要的就是引导中职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 什么是耻辱的事, 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学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 切实提高中职生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行为准则和习惯。

三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引导中职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 尽心尽力地学习和工作, 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个性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 才是光荣的人生, 闪光的人生。

(三) 创设良性的成长环境

创设良性的成长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密切配合。

作为社会方, 其对中职生思想教育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可推卸。当前的中职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混乱, 归根到底是缺乏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和参与。一方面, 社会上把各类公益活动当成了某些部门的分内之事, 忽视了活动的大众参与度;另一方面, 有的社会公益机构存在着活动开展不够透明现象, 大众无法知晓或是知晓率不高;再有就是民间的志愿者团体等尚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规范和支持, 显得凝聚力不够。因此, 须进一步出台或完善相关制度, 让社会真正参与到对中职生的教育工作中来。

而家庭, 不能一味地把教育中职生的责任推给校方, 导致产生“5+2=0”的恶性循环。从部分问题学生中反馈的情况看, 普遍存在以上问题。就目前而言, 采用诸如家长学校、家长QQ群、电话家访、短信群发等形式与家长有效沟通, 对中职生教育而言, 是相当必要的。

学校是创设学生成长环境的主要引导者和参与者。古人云: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因此, 学校要下大力气狠抓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 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之家。

(四) 理性解读社会认同感

一是要让中职生懂得自尊。自尊, 即自我尊重, 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二是要让学生知耻。知耻, 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 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三是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荣誉观是人们对待荣誉问题的根本态度和总的看法。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首要的是加深对崇尚荣誉的理解, 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在中国共青团建团85周年的庆祝大会上, 胡锦涛同志对广大团员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我们要引导和教育广大中职生懂得, 只有努力成为“四个新一代”, 才是为社会所认同的当代中职生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学生堵警察“保护”打人者[EB/OL]. (2007-11-07) .[2011-11-25].http://news.qq.com/a/20080303/003484.htm.

[2]老师劝架被刺逾百学生退学佛山一职校学生称该校打群架现象[EB/OL]. (2009-09-08) .[2011-11-25].http://news.sina.com.cn/o/2009-09-08/054516257967s.shtml.

[3]沈之菲.青春相约——青春期心理与健康[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

[4]路红梅.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解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15-16.

[5]张莹瑞, 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3) :475-480.

[6]李朔.从众心理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2, 4 (1) :33-34.

[7]崔景贵.90后职校生青春期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 2010 (9) :77-85.

[8]谢玉珍, 陈庆良.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教学工作[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1 (4) :44-45.

[9]郑丽.青少年情绪型犯罪的心理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107-109.

[10]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 2010, 29 (1) :72-77.

浅谈中职生学习心理 第8篇

一、中职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一) 学习动机问题, 缺乏学习动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懒惰行为:

经常逃课, 上课打瞌睡, 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不完成作业, 学习上拖拉、懒散、怕苦怕累。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

2. 尽力逃避学习, 甚至厌学。

3. 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分心。

不能专心听课, 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兴趣容易转移和受干扰。学习肤浅, 满足于一知半解。

4.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

5. 独立性差。

学习上没有明确目标, 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的依附性、随大流。在学习问题上没有自己的主见,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6. 缺乏正确的方法。

动机缺乏者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苦差事, 因此不愿意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满足于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所以往往不能适应考试的需要。

(二) 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

1. 主观方面原因:遭受挫折、专业不理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

2. 客观方面原因:学校、家庭、社会、社会价值观。

二、中职学生开展学习心理辅导的方式

(一) 增强学习自信, 提升学业效能

董进波等2005年对职业技术学校1300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 40.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减退”;36.2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自信”, 20.48%的学生感到自卑;51.68%的学生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定就不放心”;41.07%的学生“在乎别人的视线”, 32.1%的人“总注意周围的人”。这一结果说明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存在明显不足。

教师首先树立“人人都有才”, 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 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培养与发展学生独特的能力。研究发现约1/3的学生几乎不能从教师方面获得肯定, 大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如人, 自己真没用。

其次, 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目标, 选择恰当比较对象;第三, 教师要开好主题班会, 应用团体辅导的形式, 结合以往中职生成功个案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可以通过交流作业、画自画像、画出自己的生命线等团体心理活动、运用团体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 形成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兴趣迁移, 改变错误归因模式。

积极归因模式是:成功是因为自己能力强, 由此产生自尊、自豪感, 增强对自己的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是因为自己缺少努力, 由此产生内疚感, 增强坚持性, 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归因模式是:成功是因为自己运气好, 所以不在乎,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行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缺乏能力, 产生羞愧、无能感、沮丧感, 缺少坚持性, 回避成就任务。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心理机能中, 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 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人, 作为主体, 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所以, 作为老师, 多鼓励学生、激发其内心学习的积极性、找到自己想实现的目标, 是非常重要的。

维果斯基认为, 环境和教育教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育教学是“人为的发展”, 所以, 学校教师和领导者努力营造一种好学、乐学、学有所长的环境氛围, 对于帮助中职学生改善厌学状态非常有效果。

(三) 综合分析原因, 克服厌学情绪

对12个中职班与22个高职班共142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厌学者658人, 厌学率达46.21%, 其中高职生为43.87%, 中职生为51.78%。

厌学原因:1、学习紧张11、学习能力差2、竞争压力12、家庭困难3、人际关系紧张 (与父母、与教师) 13、上网4、自卑感14、身体状况欠佳5、教学方法陈旧15、恋爱6、独立生活能力差16、赌博酗酒7、担心就业困难8、专业兴趣低9、考试焦虑10、睡眠不足

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第9篇

1.生源是职业教育的生命 ,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一般心理状况。

2.教学质量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 , 了解中职生学习方面的心理情况, 有利于学校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促进学生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3.通过调查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学生选择专业的学习心理和就业方面的心理状况。

4.中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 , 学生的就业心态影响就业成败。了解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心理想法, 有利于学校做到教书育人, 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 促进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我校2011级学生110人, 共发放问卷11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采用问卷调查法, 共计15个项目。采用集体问卷的形式, 对问卷进行统计, 得出结果。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 调查结果

(二 ) 调查结果 分析

1.被动入学多于主动求学

由调查表可以看出, 只有38%的学生是自己想来读中职只有37%的中职生自己选择现在就读的专业;只有36%的中职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感到满意。这些结果进一步量化了中职生就读与求学的心理状况。影响中职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己以外, 还有同学影响、学校招生宣传、父母家庭等都是影响他们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因素之一。

经过学校的教育、生活与学习, 中职生逐渐喜欢本专业从“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看, 选择“还是选择现在这专业的达到51%。从平时的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 经过三年的教育培训, 学生普遍对所学专业产生专业情感。比如有的幼师生在同等条件下, 还是很愿意选择幼儿教育工作。对此, 中职教育应该不断加强研究, 不断发挥自身积极主动教育的影响, 让中职生认为选择中职教育是正确的选择, 为社会作出贡献。

2.喜欢课外活动课多于课堂教学

中职生是一群总体上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学生群体。可以说除了少数因家庭困难外, 多数是因考不上高中, 才选择就读中职学校。他们都不喜欢学习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形式, 不是他们的强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对于活动课、训练课、操作课等他们并不排斥, 也很适合他们。因此, 对“你喜欢哪一种学习活动”这一问题, “喜欢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占23%, “喜欢课外的学习训练等活动占77%。中职学校应该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多开展课外活动, 多从技能训练入手, 转变中学应试教育模式, 以技能型和实用性为主。这不仅符合中职生的心理需求, 而且是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3.自知之明多于自责自负

中职生虽然总体基础文化知识欠缺, 在中学阶段可能有调皮逆反的心理, 但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很大一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本性不坏, 有自知之明。从“你认为补考的原因是”的调查结果看, 认为“基础不好或自己不喜欢”的占82%, “老师教不好”的占3%, “自己笨”占13%。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良好的自我评价。

4.恋爱心理多于学习心理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 恋爱心理的出现是一种成长自然现象但是恋爱心理如果过于强烈, 就会产生一些许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不仅影响学习, 而且导致一些难以意想的问题出现。对中职生和中职学校来说, 这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从“你认为贪玩、把心思放在想谈恋爱的人是”的调查结果看, 认为“占多数”是76%, 认为“占少数”的是24%。这一结果, 反映了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恋爱心理。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中职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走在学生的前面, 做好正面引导。

5.面对就业自卑多于自信

中职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 通过选择专业, 学习专业目的是就业。通过调查结果, 我们看到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的表现, 总体上是信心不够。面对就业, 从调查来看, “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的只占19%、“对自己有些担心”的占81%;只有19%的人认为会“受到别人重用”, 有9%的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的”。这样的心理是符合现状的,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中职生就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必然会使他们产生就业压力, 导致自信心不足。因此, 需要不断加强正确的就业导向教育, 使他们客观看待自己, 不断自我发展。

6.面对工作抱高期望值的心理

从“你希望自己将来在什么地方就业”的调查看, 选择“大城市”的占48%、“本地”的占35%, “还没有想清楚”的占17%希望“环境好、单位大、待遇高”的占68%, “条件差、待遇低”只占1%, “不清楚、不具体、很模糊”的占31%;有71%的学生在工作中“很开心”。从我校中职生实际就业实际情况看, 许多学生选择到外地大城市就业。但是, 一些学生到外地大城市就业少则一个星期, 多则几个月就想回家。比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2009届送20多名学生到成都就业, 结果一年后, 只剩两名学生坚持下来, 其他全部回本地就业或改行。这种状况现在也没能得到改善。

总之, 中职生是一群需要得到特殊对待的学生, 他们在求学、生活、就业等方面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研究他们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是帮助和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根据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引导他们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调整好心态, 自我发展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中职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心理状况。分析得出中职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心理具有多因素性;中职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表现为喜欢学习和不喜欢学习的基本各占一半;面对就业, 中职学生表现为信心不足;就业意向具有多向性和就业待遇抱高期望的心理。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俞文钊, 卢荣远, 李凌, 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出版地: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8.

中职生心理萎顿的分析及对策 第10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职中生心理萎顿的归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为依托, 选取中职校2010级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获得有效问卷980份, 有效率为98%, 其中女生350人, 男生650人。本次调查采取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形式, 问卷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内容包括中职生学习目标和信心、学习态度和能力、生活适应能力、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情况, 包括中职生家庭经济和教育情况, 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等。

二、调查结果与归因分析

“心理萎顿”作为一种心理状态, 其核心是无能感与主观不可控感, 过多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内心的自责与羞耻感, 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与他人关系的疏远使其失去对他人的信念, 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力量。心理萎顿的归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因素。

(一) 学校因素

1.学业屡屡挫败导致的无望感和畏惧感

调查显示, 80%以上的学生就读职校是无奈选择。进入职校后, 有74.2%的学生想学一技之长, 但其中有85%的学生面临学习基础差、不会学和学不会等困难;有25.8%的学生到职校是奉父母之命或混文凭的, 这部分学生认为读职业学校, 将来只能当技术工人, 没有出路, 对未来一片茫然。这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 学习没兴趣, 信心不足, 意志薄弱, 以致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吃不下、睡不好、疲倦乏力、注意力分散, 精神萎靡等一些身心方面的障碍, 继而产生无望和畏惧, 最终辍学。

2.适应能力不强导致的依赖感和无助感

现代中职生大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家有父母, 校有老师。”从小到大都在关爱中成长, 很少经受挫折,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依赖感超强。调查显示, 面对困难, 能积极想办法克服的学生仅占28.9%, 依赖别人帮助克服的占51.8%, 毫无办法的占19.3%;对待挫折, 仅22.7%的学生认为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 自认倒霉的占26.5%;不能承受的占50.8%;不能适应职校生活学习的占51.6%。这表明, 占一半以上的中职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对待自己、对待成功与失败、困难和挫折。

(二) 家庭因素

1.父母过高的期望值, 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重

中职生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受过大学教育的不足1%, 学历以初中以下居多, 占80%以上, 文化水平偏低制约着个人的发展, 家长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 过高的期望值对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引起学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加上价值观不同,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代沟, 容易造成彼此关系紧张, 产生隔阂和对立情绪。

2.家境困难, 导致学生较强的自卑和压抑心理

中职生家庭经济普遍较差, 其中“温饱型”的占57.6%, “贫困型”的占42.2%。他们的父母80%是农民, 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或种地。家境困难, 往往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 这类学生希望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又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特征, 容易自我封闭, 形成交往恐惧症。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 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务工赚钱上, 缺乏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 更缺少情感交流, 造成子女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 产生情绪障碍, 甚至出现不良的问题行为。

(三) 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社会的传统观点往往认为中职生能力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自控能力差等, 这些社会偏见在中职生心中会形成固有心理定式, 影响其自我认知, 使其面对社会、面对他人时会出现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生在自我认知上存有偏差, 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面对挫折和失败, 怨天尤人, 破罐子破摔, 没有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勇气, 缺乏自信心和抗挫能力。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中职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既要完成学业, 又要面临一次次用人单位应聘。尤其是个别单位以貌取人、以学历取人的面试, 使中职生心理压力增大, 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夸大社会的不公而产生对抗心理, 引起紧张、焦虑、苦闷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甚至精神崩溃而发展到自杀。

三、对策与建议

“心理萎顿”伴随着许多负面情绪, 需要疏导、宣泄与调适。为此,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搭建宣泄平台, 帮助他们减轻压力, 学会放松自己, 减少抑郁和焦虑, 锻炼学习意志, 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一) 搭建平台, 加强心理疏导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专题网站,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 学生既可与咨询师面对面咨询, 也可借助心理信箱、咨询电话、咨询网站等形式, 进行咨询、心理测试、放松、阅览等。在老师的引导下, 尽情倾诉, 释放心灵, 重新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并不断地充实自己、超越自我。为满足学生的需要, 心理咨询教师深入系部、班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通过网络、校园广播、心语小报、致公开信 (咨询是一种新时尚) 等渠道, 让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 唤醒自信, 培养积极心态

“心理萎顿”的学生感到自己对环境及自身无能为力, 因而需要通过榜样示范、强化自我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教室、走道的墙壁上悬挂学校一些典型毕业生的图片资料,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通过举办讲座, 邀请优秀毕业生到学校现身说法, 为学生打开心结, 让他们看到自己光明的前景, 为自己设立目标, 并一步步地达到目标。我校2004届毕业生宋红秀已成为烹饪专业学生心中的“女神”, “成为她那样的人”激励着众多莘莘学子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

(三) 家校合力, 共建健康成长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表率作用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家长要配合学校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家访, 让家长明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 经常与孩子沟通, 激励孩子自强、自立、自信, 培养积极向上心态;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说脏话, 更不能在家打麻将、酗酒、赌博等, 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能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 将直接影响新一代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劳动力水平。在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下, 中职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中职生这一群体, 平等对待他们, 做到思想上引导, 人格上尊重, 经济上资助。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 变心理劣势为心理优势。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 为中职生营造一个平安健康、和谐温馨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中职生实习的心理误区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心理误区对策

一、中职生实习的心理误区

有专家经过调查发现:职场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70%是在工作中学习获得的。对中职生而言,实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中职生心理不够成熟,对实习的意义、任务认识不清,没有及时转换角色,实习过程中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致使实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严重的还会影响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那么,中职生实习有哪些常见的心理误区呢?

1.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心理。具体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实习看成是“打工”。笔者曾与一位联合办学的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你们公司工作一个月挣多少钱啊?”现在的校园不再是象牙塔,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也影响着学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学生中很有市场。这种心理让学生忽略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他们只想着赚钱,眼睛只看到钱的学生不在少数。钱少的单位不想去,没钱的单位更不会去。这样的心态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实习单位,即使到了实习单位,也是敷衍了事,偷懒、抱怨、投机取巧、斤斤计较,对领导分派的任务找借口推脱等,出现很多消极表现。

2.怕苦、怕累的心理。部分学生实习时,表现出了怕苦怕累的心理。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了过多的爱,致使他们娇气任性、缺乏责任心、怕苦怕累、依赖性强。要么找各种借口逃避实习,要么在实习过程中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困难就退缩。

3.摆脱束缚、厌烦学习的心理。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实习任务认识不清,抱着到校外“玩”的心态,认为实习就轻松了、自由了,不用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不用再听教师的“唠叨”。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许多学生到了实习单位才发现,企业的管理比学校严格得多。比如,对员工的平时表现、绩效、时间管理能力、个人自我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考核,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就会受到处罚。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出去实习之后,散漫的习性难以适应单位的严格管理。经历了一两个星期的新鲜感后,便觉得工作单一枯燥,往往作出中途放弃的举动。至于有的学生厌恶学习、逃避考试,没有认识到实习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考试并没有取消,而是被业绩、客户评价、工作表现等方式取代了。学习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如果没有认识到这点,仍像在校时那样靠教师逼着学,肯定是不会受到欢迎的。现代社会里,各种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企业对员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常性的考核、技能大比拼在很多企业成为常规工作,不学习必将淘汰。

4.好高骛远的心理。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习是找到理想工作的必经阶段。然而,许多中职生选择实习单位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选择实习单位时有很多苛刻的要求:要离家近,工作要轻松,工资要高,还要跟好朋友在一起、要做白领……人有高目标不是坏事,但必须切合实际。富兰克林说:“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是一堆废物。”的确,找准自己的位置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中职生的定位也是如此?

其实,自我定位就是明确“我能干什么?”。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获得机会,才能有何时的选择。中职生往往迷失在这里,不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不能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和价值。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因而决定了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的要求不高,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不好,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有很多学生不想学。这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学校的设备离行业要求、单位要求都有一定差距,已称为一种普遍现象。多种因素决定了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必须从最基层做起。特别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生纷纷转变就业观念,不再抱着一工作就当“白领”的想法,愿意从最普通的“灰领”、“蓝领”做起,慢慢寻求发展。

5.自卑心理。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较差,而且多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实习时,往往不敢面对招聘单位的挑选,遇到一两次拒绝就心灰意冷,或者实习工作中害怕出错,过于小心谨慎。不懂的问题不敢主动求教,缺乏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和新岗。

二、解决心理误区的方法

学生实习出现的上述心理误区,既影响实习的完成,也制约着校企合作深层次的发展,事关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实习学生的心理疏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势在必行。

(1)要重视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学生实习前,要请心理教师给他们做心理辅导,让他们做好实习前的心理准备。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派专门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并经常与他们联系、沟通,及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尽早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2)加强校企联合。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请用人单位派代表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情况及对员工的要求,可以避免学生对实习生活产生幻想。

(3)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注重他们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就更能正确面对实习期间出现的诸多困难,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管理。

中职生网上交友现象心理透视 第12篇

一、渴望纯真友谊的需求

上网聊天, 结交网友是中职生乐于上网最普遍的心态。现在中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所处的当今世界虽是个开放的时代, 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距离却愈来愈远, 与身边同年龄人的交往存在排斥性, 有些同学甚至性格孤僻、自傲。加上校园受到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同学之间互相排斥、耍手腕、互相攻击等行为, 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于是, 他们躲开周围同伴, 把真情寄托于网络虚拟空间, 希望从中找到所谓最纯真的友谊。而网络由于其交流沟通的自由性、开放性, 扩大了人际交往, 有利于他们更好更迅速地找到网友,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寻求纯真的友谊。

二、寻找倾诉对象的需要

处在学习年龄阶段的中职生们面对学业竞争、就业竞争, 老师过分重视中职生专业训练和学习, 忽视了他们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父母们为生存竞争一年到头忙忙碌碌, 忽视了子女情感倾诉的需要, 致使一些中职生内心苦闷、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网络具有隐蔽性、自由性、平等性, 在这里谁都可以发言, 只有平等的网民, 没有权威性的老师和家长在控制, 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是否离经叛道, 且交谈双方不用面对面, 不必担心对方泄露自己的秘密, 因而思想没有压力, 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 可以把原来受社会影响而不能说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渴望了解异性的好奇心驱使

据了解, 中职生上网绝大多数选择异性为网友。15-18岁年龄阶段的中职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发育的时期, 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 对异性感到好奇、神秘, 渴望能够得到异性的关注与青睐。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关心异性方面的信息是正常的表现。但由于我国的性教育和性知识普及的滞后, 使得许多中职生的正常的情感受到压抑。通过与异性网友的聊天, 可以感受到异性的体贴和理解, 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和缓解。

四、寻找共同志趣以互相交流促进的需要

以这种心态上网交友的中职生占有一定的比例, 多数人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但我国的职校教育往往只注重教科书的知识, 片面强调本专业知识的掌握, 大多数中职学校不鼓励甚至禁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户外活动的。有个别学生自行组织参加其他课外活动, 家长、老师认为是在“不务正业”。而互联网络为中职生的交往提供了广阔平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每个人都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感兴趣的群体, 因此, 这些有着个人嗜好的中职生便只能通过上网, 结识志趣相投的网友, 达到增长见识、广交朋友, 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

上网交友这种交际形式的确能满足中职生的一些心理需求,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良影响。

1. 加重中职生的心理偏差。

网络给中职生交友带来了方便, 但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 使得这种交往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有很大的距离。网络交往是所谓的“电脑与电脑诉衷情”, 人机对话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表情、手势、神态、语调等的面对面直接交流, 长久易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过度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不愿与周围同学交往, 以致形成孤僻、不合群的不良性格。

2. 影响学业的完成。

我们知道, 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因文化基础比较差, 缺乏自信心, 学习动力匮乏, 而长期沉迷于网络, 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 挤占正常的学习、休息时间, 造成精神欠佳, 则必然加重影响了学习, 耽误了学业。

3. 容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中职生年少阅历不深、思想单纯、对网络中的不法行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易上当受骗, 因此, 上网危害性也较大。

对于中职生的这种心理现象及表现, 我们应注意有效引导, 要为中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 在学校多组织他们感兴趣的集体活动, 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 学校作为最安全和可靠的上网环境, 应丰富学校上网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 为中职生网民提供绿色上网环境。此外, 加强学生网络德育教育, 学会把握自己, 也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对中职生上网现象从心理需求角度进行一番透视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压力,上网

参考文献

上一篇:酸性土壤腐蚀下一篇:论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