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对策范文

2024-06-08

临床护理对策范文(精选12篇)

临床护理对策 第1篇

(1) 缺少统一的中医护理考核标准和监督体系。针对现代临床护理, 我国对其考核标准以及监督体系已经进行了完善, 提高了护理质量。但是针对中医特色护理, 由于不具备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监督体系, 因此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发展缓慢[1]。

(2) 护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辨证护理的能力。中医的护理理念是:将人体的腑脏和经络与人的情绪有机联系在一起。辨证护理观念就是从整体上, 全面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从八纲辨证、腑脏辨证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但由于中医的治疗理论, 特别是阴阳五行理论、经络和气血理论, 护理人员在学习中不能完全对其理解, 因此不能很好地掌握辨证护理方法。

(3) 中医护理过程中, 专业术语运用不规范。在临床护理记录中, 不能熟练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 体现不出中医的护理观念[2]。

(4) 中医服药以及康复护理过程中缺乏安全性。在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 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范, 导致护理用具没有及时消毒造成感染, 拔罐、艾灸、药熨等过程中出现烫伤患者等情况。

(5) 临床护理培训中, 培训老师缺乏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整体护理观念的培训。培训老师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方面的培训时, 往往只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如中药的外敷和一般的理疗等, 对中医特色护理中饮食调节、情绪调节、疾病预防等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大, 因此造成护理人员不能掌握辨证护理的技能, 导致在中医护理过程中缺乏整体性。

2 中医特色护理对策

(1) 完善中医护理的考核标准和监督体系。

依据西医临床护理总结出的经验, 针对不同的病证, 制定符合中医护理观念的标准;对比西医在临床护理中进行记录的方式, 制定中医护理的记录模式。中医护理的记录要求有:在制定中医护理计划时, 要使用规范正确的中医术语, 制定相关的监督和检查体系, 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最终完善中医的临床护理规范, 实施统一的考核及操作标准。

(2) 护士长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临床护理培训。

护理人员接受中医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要达到100学时。培训过程中, 老师要重点培训中医辨证护理思想和方法, 让学员掌握寒热分析、虚实分析、表里属性分析等, 对病情发展和表现出的规律学会进行记录[3]。

护理人员要掌握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字诊疗法, 熟练使用八纲辨证、腑脏辨证、六经辨证等方法,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总结, 综合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依据辨证对患者进行分型,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3) 规范中医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技术。

老师要经常演示中医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动作, 如拔火罐、换药、针灸、灌肠、艾灸、药熨以及穴位的按摩操作等。经常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早上交班和查房期间, 要对护理人员实施中医护理过程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和点评, 提出改进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等。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在操作之前要充分和患者进行沟通。操作前要进行评估, 操作结束后对效果进行评价。

中药服用也是中医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依据患者的情况, 在煎煮汤剂的时候, 决定是热服、温服还是冷服等。依据患者的病情, 在服用药丸和药粉的时候, 合理选择口服效果最好的溶液:白开水、米汤以及酒等。

(4) 加强中医特色护理的指导和培训。

要选择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中医治疗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护理老师对实习护士进行指导和培训。护理老师要把中医的基础理论、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特有的哲学观念等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展开。中医护理教学关键是要让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病症的特点, 对病状的根源和表现出的症状能够熟练进行辨认和分型, 这样在护理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具有针对性。通过四诊法, 对患者的症状、身体状况、病史等进行详细的了解,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通过辨证得出患者病情的结果, 只有这样开展的临床护理, 才体现出中医护理理念。中医护理原则包括:扶正和祛邪原则、调节阴阳原则、治疗没有发生的病症原则等。辨证护理原则贯穿于整个中医护理过程中, 这是中医护理的特色[4]。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中医护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证进行辨证护理, 使患者的身心都能得到护理, 很好地配合了患者的治疗, 促进了患者恢复[5]。中医护理具有预防、保健、养生以及关注患者情志等特点, 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医临床护理的优势, 结合现代护理的经验, 取长补短, 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地服务患者, 摆脱只依赖西医的临床护理方式, 将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 提高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的水平, 更好地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付艳红, 王岩, 燕淑芹, 等.怎样正确提出中医护理问题[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8, 14 (2) :40.

[2]CHARTERS KG.Nursing in form atics, ou tcom e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J].AACN C lin Issues, 2007, 14 (3) :282-294.

[3]李兰枝.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4) :79-80.

[4]辛守朴.浅谈辨证施护的程序[J].山东中医杂志, 2004, 13 (9) :429-430.

临床常见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2篇

(1)医嘱处理缺陷:包括医嘱处理不及时;医嘱转抄错误;医嘱签字后未执行等。

(2)口服药发放缺陷:包括口服药错发、漏发、早发或迟发;发药后对病人交待、解释不详,致多服、漏服、错服、误服。

(3)注射、输液缺陷: 包括错注、错输、漏注、漏输;注射输液中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发生错误;用药速度快慢调节发生错误;使用过期、变质、混浊、有杂质的药品。

(4)护理处置缺陷:包括护理不周,发生褥疮、烫伤者;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不良后果者;漏做药敏试验者或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手术、检查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和检查时间者;各种检查、手术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时划破多处皮肤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或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影响治疗抢救者。

(5)护理观察缺陷:包括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延误病情者;交接班不认真,不能按要求巡视观察或不坚守岗位,工作发生失误;发现问题,报告不及时或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者;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弄虚作假者;护理观察项目遗漏,发生漏测、漏看、漏做者。

(6)护理记录缺陷:一是资料收集不准确。资料收集要求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如小腿外伤患者入院时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下肢肿胀明显,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入院时的情况。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导致院方证据不足。二是功能锻炼记录无连续性。护士只注重临床护理操作,未及时对功能锻炼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中未体现功能锻炼由被动至主动循环渐进的锻炼过程。若出现医疗纠纷无法反映患者在住院期间功能康复的过程。三是康复理疗告知内容不全。其主要表现在告知内容不具体,甚至由此引发疾病加重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在各项治疗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记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四是安全宣教知识不全。护理记录书写规定,骨科安全知识宣教与书写记录一致,必要时并建立签字制度。而临床护士只注重口头宣教而忽视护理记录。安全宣传不到位,无详细记录,一旦患者发生意外,引起医疗纠纷,空口无凭。五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因为护士专业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以及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使医护人员记录不一致,引起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记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作为举证材料在法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7)消毒隔离缺陷:包括各种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不善而发生感染者;消毒液浓度配制不准确发生感染者;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一次性用品处理不当发生意外者;院内感染监测项目未达标准者。

(8)输血及血标本采集缺陷:包括输错血液者;漏采、漏送血标本;血标本注错试管,或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采集血标本,影响化验结果者。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1)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有关。极个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漠、惰性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不能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与临床经验少,业务水平低有关。调查显示,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护龄和职称越低,差错发生率越高。这与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经验有很大关系。

(3)与行为、心理因素有关。观察发现,发生护理缺陷的人员,并非全是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护理工作者。从主观上,谁都不愿意发生缺陷,但往往却发生了,这与某些行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4)与管理因素有关。一是管理者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漠。管理缺乏力度,责任不清,奖罚不明,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任务观念强,报喜不报忧,对上应付了事,对下放任自流,甚至包庇、袒护不良行为。二是管理重心偏移,管理职能受到影响。由于多方面原因,护士长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 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护理措施

(1)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和执行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护士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不出差错。

(2)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经常性地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度等。一定要养成审慎负责,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才不会出错。

(3)规范护理记录。2008 年1 月我院护理部根据骨科专业特点,制定了功能锻炼记录标准,包括功能锻炼的目的、次数、方式、时间,是否使用锻炼支具,主动还是被动锻炼,定期评价锻炼效果。并不断补充完善护理记录标准,体现专科护理特点,避免因护理记录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使护士认识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

(4)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养。护理记录需要有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指导,护士不仅要有医学方面知识,而且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护理记录中,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护士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在医疗护理行为中,加强护士责任心,多与医生沟通,交换意见,规范医护配合行为,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

(5)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健全三级护理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由护士、主管护师及护士长组成三级把关质控责任,负责住院病历的检查、修改并签字。

一是护士长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勤检查、勤督促,对差错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杜绝。

二是工作繁忙时合理调配人员和分配工作任务。改善环境,排除外来干扰,适当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上岗。

三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多用信任原则、激励原则、民主原则、协调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关心下属的心理状态。妥善解决后顾之忧,排除心理障碍,保证工作安全。

四是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尽力将缺陷消除在事前,不做事后“诸葛亮”。建立护理缺陷分析讨论机制,每月无论有无缺陷,都要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防范缺陷。

五是对“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加强管理。重点人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易出差错者,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差者,外界环境不良、工作不安心者,自控能力差、易情绪化者,进修实习生和低年资护士等。按具体情况,分别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是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因为高年资护士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善于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高年资护士要为年轻护士把好关,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此防范护理缺陷出现。

3.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

(1)护士责任心不强:例如,不按时巡视病房,病人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造成严重后果等。

(2)语言不严谨:在病人及家属面前说话不考虑后果,不注意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与形象,不体谅病人感受等。

(3)护理记录缺陷:体现在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记录不完整、不规范以及病案管理不妥。

4.护理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

(1)抢救设备、药品管理不善,贻误抢救时机:如抢救设备、药物不齐全,影响抢救;药盒标签与内装药不符合,造成用药错误等。

(2)疏于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欠缺,技术水平不高,观察不到位,工作态度不严谨等。

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 第3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 教学现状 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1-01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的方式比较独特,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实践部分,是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过程。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我国的临床护理教学还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视,缺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因此制约着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

一、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

1.尚未形成临床教学的观念

观念作为指导实践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临床护理教学的理念是指导学生临床护理实现的重要方向。国外护理教学的理念以哲学为基础,完善护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护生的判断力和职业素养。而国内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尚未形成正确的指导农历年,普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阶段上,很多情况下没有正确发挥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将会造成临床护理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2.护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护理教学目标是指导护理实践过程的重要目标导向,也是护理实践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护理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护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临床护理教学能够提高护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次培养护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护生能够达到良好的职业素养,表现出专业的态度和行为。而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大多都是按照护理单位的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出单位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比较宏观,没有完善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护理技能。

3.缺少完善的带教管理体制

临床护理教学的带教缺少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制,对带教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仅仅是回顾性分析带教的过程,对教学的过程以及行为等没有做出具体全面的评价,致使护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往往没有正确的职业定向,临床护理的效果欠佳。另外缺乏科学的信息反馈系统,导致临床中一些带教教师工作缺少热情,使得一些带教教师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临床带教管理体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机构。在实习单位护理部门的统一带领下,建立临床护理带教小组,为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提供一套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综合监控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实施过程,综合评价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而保障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其次,建立科学的临床护理教学评价系统。临床护理教学应当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高效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护理教学实施效果。护理教学管理机构要动态监测护理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对带教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对带教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临床护理技能等。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等。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

2.改革临床护理教学的方式

首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结合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方法将护理程序完善细致的传授 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在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可以使用个案分析法、试验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其次改变传统的带教模式。传统的带教模式是以灌输式的临床教学模式,缺少对护生解决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带教模式,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方法,能够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认识到护理的操作过程,缓慢让学生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过程。

3.丰富临床护理带教的内容和形式

临床护理带教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既要强化护理的专业素养,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看,注重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提高学生的护理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学生专业思想和道德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和应变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的灌输,提高学生对各种护理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结语: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明确护理教学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益伟清,贺云.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8):10-11.

临床护理教学分析与对策 第4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护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 是护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全科护理人才, 就必须培养一批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而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指导来衡量的。现通过对“带教评价反馈表”的分析研究, 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情况, 探讨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以便不断地改进临床教学, 以提高临床教学中“教”的质量, 达到实现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的。

1 分析现阶段护理教学现状

1.1 实习指导工作不系统

护生认为:带教教师多数为兼职教师, 他们除了承担护生的临床实习指导外, 还负责分管患者, 每天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 缺乏足够时间指导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 这样所带护生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师教徒”的传统阶段, 缺乏对护生系统的有计划的指导。

1.2 带教教师知识层次偏低

虽然我院护理带教教师多为护理骨干, 但从整体看, 兼职教师整体学历层次不高, 部分教师临床教学经验不多, 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尚有不足, 使带教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很难达到教学方法多样化。

1.3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教科书的操作程序与临床实际操作有一定差异。一方面是临床工作繁忙、护士缺编造成了各项操作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1.4 传授知识技能的机会少

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安排生活护理较多, 而技能性操作相对少。生活护理、更换液体、拔液体、跑腿的事情让学生做得多, 教授知识技能的机会较少。操作考核成绩不高, 分析原因与兼职带教教师忙于工作,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带教护生有关。

1.5 没有专职的教学老师

带教老师经常为科室骨干, 在带教的同时肩负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 对教学工作缺乏计划性, 落实起来也有困难。再者, 其他临床护理人员水平良莠不齐, 非但不能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还常对护生呼来喝去, 从事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工作, 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于学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的时间较短, 使得临床护理人员不能准确记住每一名学生的姓名, 经常以“同学”称呼, 使学生没有融入感, 感觉不到被尊重, 对临床护理实习失去兴趣。

1.6 教师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理论水平较低, 教学能力欠缺

教师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有的教师知识水平和临床经验丰富但表达能力欠佳。有些带教教师带教时间不长, 教学经验不足。兼职教师无时间备课, 没有一套系统的带教计划, 在课件准备方面,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缺少经验, 使得教学课显得枯燥无趣, 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1.7 护理教学查房水平低, 次数少

一方面, 临床带教教师未接受过专门的教育理论, 未系统学习过护理程序的相关知识, 缺乏整体护理观念, 致使护理教学查房水平低, 次数少。另一方面, 带教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护理程序, 将护理教学查房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与护生共同收集和分析资料来找出健康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对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1.8 病房护士长的教学意识差

有的病房护士长只注重病房管理, 不重视教学工作, 认为护生有专门的带教教师带教, 不检查监督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 不参加护生的出科考核。

2 不断提高带教水平的对策

2.1 重视带教教师的选择

教学老师除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 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临床教学工作, 爱学生, 积极学习新的护理概念, 正确运用护理程序, 组织临床教师教学观摩, 小讲课竞赛, 教学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每个学年结束后由护理部和教学处牵头, 进行考评和总结, 采用学生评价老师的方法, 分析每位教学老师的缺点不足和优势, 择优劣汰, 激发带教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紧迫感。

2.2 加强对临床带教教师的管理

(1) 建立合理的临床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各科室由护士长总体负责, 减轻教学老师临床护理工作量, 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带教上。 (2) 检查和指导带教工作。由护理部和教研室联合组成督察组, 检查护理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 并与科室考核、护士长考核、教学老师考核挂钩。 (3) 定期组织带教教师会, 及时通报护生情绪动态,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之间交流带教经验, 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素质。

2.3 注意对带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1) 制定标准的护理查房流程, 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2) 开展护理病例分析, 规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查房次数。让护生参与讨论, 促进带教教师主动学习护理程序新理论, 教学相长。

2.4 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注重带教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 强化新业务新技术的引进。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为培养高素质护生打下基础。

2.5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不断拓展视野,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一位教学老师都能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 从而使护生得到高水平的临床护理实践,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包家明, 李丽萍.努力创建现代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5 (8) :486-488.

[2]闫琰, 王海霞, 王月琴.1次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失败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 :90-91.

产科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5篇

1.1护生方面

1.1.1学生学历高低不等,年龄差距大在本科实习的学生学历,从中专到研究生,年龄上从16岁到23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差别巨大。因学历与年龄的差距,学生入科以来,对实习的期望值也不一样。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1.1.2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业务熟练程度不一学生受自身条件限制,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不一;又因为同时轮转入科的学生在入科前所轮转的科室各不相同,所以同一批次的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如不能清楚掌握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会使学生把已经学会的操作反复学习,无法获得新知识,从而产生倦怠情绪。

1.1.3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差,性格差异较大从2010年开始,入科实习的学生以20世纪90年代后为主,他们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眼高手低。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敏感易受到伤害,容易控制不住情绪与患者或家属发生争吵;在工作中主动性差,学过的知识和操作不愿意重复学习,如果带教老师反复叮嘱,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带教老师把自己当作免费劳动力,从而产生反抗情绪,抵触学习。

1.1.4学生实习后期反抗情绪重,责任心下降实习生在实习的后期基本上都会产生倦怠情绪,又因为就业压力大,工作时心不在焉,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这时候虽然他们大部分基础操作已比较熟练,但反而是最容易发生护理差错的阶段。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带教不够有计划,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临床带教最大的难度,就是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的带教只能在工作中进行,有时因工作忙而不能耐心讲解护理操作方法,致使护生无法很快掌握操作技巧。临床的教学计划也具有不确定性,学生操作机会、见识多种疾病护理等都受病房条件限制,这从客观上决定临床带教整体无法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能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鼓励护生参与[3]。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无疑制约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其创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1.2.2带教老师学历、工作经验、带教能力差异学历较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带教中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更有条理、更主动,带教更有计划,但是可能过于主观或让部分学生感觉吃力;年轻的老师则在操作上更规范,生活中与学生有更多共同语言,却在满足不了部分同学更高的求知欲。这些都容易使学生对带教老师产生不满。

1.2.3带教老师性格和各人素质差异有的带教老师性格开朗,喜欢与学生沟通交流,有的老师内向,不善言词;有的老师做事严谨,一丝不苟,有的老师不拘小节,风风火火;有极少数老师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性格暴躁等,也容易使教学效果打折。

1.3产科特殊性

1.3.1无法观摩顺产年轻孕产妇自我保护意识强烈,顺产时拒绝其他人观摩,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产妇顺产时间不受控制,很多学生在上班期间无产妇生产;产房环境特殊,待产产妇与分娩后产妇需要更安静环境休息,无法接受大批学生参观。有部分同学无法完成观摩顺产的实习计划。

1.3.2产妇陪伴家属多2009年开始,最初的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入生育期。这意味着一个家庭,至少六口人在关注产妇与新生儿,产妇产后护理与新生儿喂养专业且工作量大,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育儿经验少,信息化时代从网路电视上接受的各种观点过于杂乱,因此对护士的依赖重。所以护生面对的环境是大量的家属随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们不仅要处理提问还要与各种性格的家属交流沟通,难度巨大。

1.3.3产科知识面广,工作繁琐细碎本科是武汉市急危重症转诊点,病房急危重症患者非常多,很多综合性疾病,这需要学生在入科前不仅认真预习产科专科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产科的工作量大,专科操作繁多琐碎,缺少连贯性且责任重大,这都增加了学生掌握护理常规的难度。

1.3.4新生儿关注度高经常是一个新生儿四五个家长,家长大多对护理的要求很高,对护生又缺乏信任感,使护生产生压迫感,担心由于护生操作技术不过关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因此常常拒绝实习生对他们进行护理操作[2]。这就使实习生在学习期间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

2对策

2.1加强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善于沟通、操作规范、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学习,外出参加各类护理培训等继续教育项目,并进行优秀带教老师的评选,以鼓励老师的带教热情。鼓励带教老师平时应经常上网查资料,不断学习,开阔视野。

2.2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在产科临床实践中,护生需要沟通的对象不仅是产妇和新生儿,而且还有产妇家属。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意识的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要求提高了,医患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带教老师要尽可能为护生创造条件,让护生经常主动接触待产产妇,在产妇待产室都进行分娩期心理沟通,缓解产妇待产期紧张的心情,并提高产妇对护生的信任度,产生亲切感,消除陌生感,取得家属信任。经常主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生常受到家属的认可和信任,并能较好地配合护生的操作。

2.3多用心指导和关心护生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护生当作使唤工具,而是要尽量让护生多看多学一些非常实用的技术,如:胎心监护、母乳喂养技巧、观察产程,新生儿沐浴抚触、上尿管等。护生不易看到顺产,带教老师就应该根据病房产妇产程进展适当调整学生班次,或者与助产士协调在有产妇生产之前通知护生提前进入产房等待,并指导护生进入产房的注意事项等,争取所有学生能顺利看到顺产。工作之余,带教老师要主动关心护生心理状况,如指导护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问题,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处理到求职问题,调整好求职与实习的关系,不要互相影响,并给予护生鼓励支持。

2.4制作产科实习进度表针对产科工作繁杂的情况,根据多批不同学历护生的学习进度与要求整理制作本科的护生实习进度表,不同学历不同计划,但都由浅入深,突出重点,这样避免护生入科后茫然无头绪的状态,也给带教老师提供了大纲,可以与学生一起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计划。实习重点与计划也会根据实习生实习时间段作调整,比如实习前期主要指导护生完成掌握基础护理,实习中期指导护生加强健康教育和护理文书书写,实习后期可指导护生了解病房管理模式、整体护理等,避免学生在实习后期产生倦怠情绪。总之,作为一所大规模的临床教学医院的主要带教科室,每年都要完成几百名护生的临床教学,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产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产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以得到产妇与家属的认可和理解,更好地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和新生儿健康科学喂养,为寻求更佳的护理临床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急性胃出血;护理

胃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发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胃痛、呕血、便血、消化紊乱等,其主要的病因是长时间情绪紧张、饮食不规律、工作劳累等[1]。对于胃出血严重的患者,临床上多采取的措施是手术治疗,及时确诊、细心观察、及时救治、全面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控制出血、避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环节,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现对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所收治的84例急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的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共收治急性胃出血患者84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最小的是25岁,最大的是75岁,平均年龄是(39.4±5.4)岁;其中出血量少于500ml的患者45例,出血量在500到1000ml的患者23例,出血量高于1000ml的患者16例。本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以黑边和呕血为主。

1.2护理方法

1.2.1由于胃出血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并且病情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对此,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讲究语言艺术,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看守,将患者放置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及时清洁血迹,在必要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安慰,排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尽可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度,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

1.2.2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病情的变化,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呼吸困难、体温发热或者是不升、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等症状,在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烦躁不安等现象;注意患者的甲床和皮肤的色泽、肢体的温度以及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2.3对于大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取患者的平卧位,与此同时,略微抬高患者的下肢,确保脑部能够良好供血。如果患者呕吐,则要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出现误吸或者是窒息的现象,在必要的时候,要用负压吸引器将气道中的血液、分泌物以及呕吐物进行及时清除,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

1.2.4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由于患者在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之前,会禁食,在加上呕吐频繁,刺激患者,很有可能会加重出血,因此,患者要及时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以确保口腔的清洁性。

1.2.5合理的饮食有利于患者止血,促使患者的病情恢复,护理人员注意患者的合理饮食,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之前,要禁止患者进食,当患者基本稳定之后,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豆浆、藕粉、牛奶等流质食物,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适感,可以逐渐增加患者的进食量,但是注意食物的温度,不要过热,避免诱发再出血。在饮食的过程中,需逐渐增加患者的进食量。

2结果

在本组84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经过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成功止血的患者83例,所占的比例是98.8%,另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出血,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痊愈,本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讨论

胃出血病变部位、性质以及出血量、出血速度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黑便和呕血。如果患者的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则会出现烦躁不安、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头晕、心悸、无力、口渴、晕厥、精神萎靡、出汗、恶心等症状,在控制休克之后,出现低热现象,体温会持续低于38.5℃。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抢救,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避免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现象,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出血的病因,及时治疗原发疾病[3]。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血压、呼吸以及心率变化,注意患者的腹部情况,避免出现胃扩张。总而言之,对于急性胃出血患者,对其给予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由远革.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國医药导报,2010,6(5):40.

[2]刀晓梅.12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0.

临床护理对策 第7篇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选择吉林医药学院10级护理本科班458名护生,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该校护理教师35名及吉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带教老师109名,均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1. 2方法。2014年6月采用Khosravan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者在理论教学和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问题上,在理论和临床领域方面进行评估。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领域有22个问题,去评估护理的理论和临床教学问题, 23个问题从参与者的观点,去评估护士和护理毕业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问题。每个问题回答的选择有4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在数据分析中显示,回答倾向于两组,同意与不同意。

此项研究在交付问卷前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对所有参与者解释说,获得的数据将保密并且提出来的是总体结果。在分析数据时我们使用了SPSS17. 0。用卡方检验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当P < 0. 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一般情况。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28. 18 + 7. 32岁,从20到51岁。 平均数量的护理毕业生和雇佣员工是8. 27 + 6. 53年,护理理论教育领域 ( 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 对脱轨现象的看法见图1。

临床护理领域( 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 对脱轨现象的看法见图2, 经SPSS17. 0统计学分析,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和临床护理领域的脱轨问题及问题间重要性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1) 。2. 2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对脱轨现象的观点

2. 2. 1根据表1,三组参与者认为,护生没有把护理研究理论或结果应用于临床( 91. 4% ) ,并且在护生实习期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的打针发药,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 92. 5% ) ,护理理论内容是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 p = 0. 509) 。但护生表示,临床实践中没有正确实施护理程序和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理论对她们来看,学术性太强而利用价值很小。 同时,专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大多数从事护理教育工作( 92. 4% ) ,教育者在临床实践中沿袭传统的日常定向方式的护理照顾( 75. 6% ) 。

2. 2. 2临床护理领域( 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 对脱轨现象的观点见表2。根据这个表,目前培养优秀胜任力的护士过分强调护理理论,没有与临床紧密结合( 74. 3% ) ,参与者表示,学习护理理论而毕业后没有整合应用到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临床护士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工作,护士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趋于老化,护士和护生在临床工作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教与学。

3护理对策

3. 1临床教育和课堂教育交替进行。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比例应该加大,实习的形式也应从最后一年实习8个月扩展到课间见习,医院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层次,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护生从“课堂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不断反复,能够有机会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和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充分融会贯通整合为一体。实习时的导师应实行“二对一”,护生刚刚进入临床见习阶段,聘请专业技能较强且大专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专科导师”,进行临床带教; 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全程导师”,全程导师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知识渊博和较强教学能力的 专业护理教师担任,研究表明,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全程导师则更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全程的见习感受、人际沟通或护患沟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3. 2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衔接。护理理论教学要向医院临床教学提供护生的教学计划,同时医院护士不能经验教学,要将科学的护理前沿知识融入临床护理中。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在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师角色和能力,加强学校和临床之间的联系。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上不能很好衔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护生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劣势,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堂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优点。努力减少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需要提高合格护士的能力。

3. 3健全护理教育标准和临床教育评价体系。护理教育标准包括课堂教育和临床教育的建立,一方面,能使课堂教育实践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以规范办学行为,避免或减少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标准是评价的尺度,护理教育标准的建立能促进护理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加快我国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这项研究展示了在护理能力方面,临床护理和课堂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从护士、教师以及护生的观点去评估问题, 从而培养护生的护理能力。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的关键是护士具有较高的护理能力,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护理紧密结合,培养优秀护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方法:本研究是一个横断面的调查,选取的样本包括在校护理教师、带教护士、实习后毕业前的护生。调查工具是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22个在临床护理理论领域方面问题的问卷,去评估护理理论和护理临床教学,另一部分是23个问题去评估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采用SPSS17.0软件去描述和分析统计数据。结果: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课堂教育方面,对于护生护理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排列如下:护生实习期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的打针发药,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92.5%),高学历的护士大多从事护理教育工作(92.4%),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有限的教育工作者(81.1%)。护理研究理论或结果没有应用于临床(91.4%)。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之间存在脱轨现象(75.5%)在病房沿袭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工作负荷和工作应激过大(77.4%),学习理论课程后没有在相应的临床护理领域付诸于实践。结论:临床教育和课堂教育交替进行;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衔接;健全护理教育标准和临床教育评价体系,努力减少课堂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儿童医院2个月内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 女44例, 男56例, 最小年龄2个月, 最大年龄10岁, 平均年龄4岁。临床主要的表现症状有咳嗽、发热、咳痰、肺部闻到, 呼吸增快及湿啰音或喘鸣音。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

在护理小儿肺炎患者的过程中, 护理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看护观察, 在看护前要仔细阅读病例,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 了解肺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急救措施。在观察过程中, 详细观察患者每个阶段出现的症状和表现, 根据患者的病症对症进行处理, 必要时要及时找来医师, 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同时, 主动与家长沟通, 及时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 耐心解答问题, 给家长以心理支持。加强营养:高维生素食物, 高蛋白, 以恢复体力。避免过劳, 保证休息。教会家长处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时控制。

对于轻症支气管肺炎的观察主要体现在观察婴儿的呼吸频率、体温、节律、咳嗽性质、有无紫绀及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和心率的变化等症状。对于重症支气管肺炎的观察主要体现在察看婴儿的除呼吸系统的症状外, 是否常伴有严重全身中毒的病症, 一般表现为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受累。护理护士应在全面了解病患婴儿病情的变化基础上, 详细对患儿的病症做好记录, 如果发现病情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的报告给医师, 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缓解病情。并及时对患儿的尿量、心率、面色、心律、呼吸、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若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心音低钝、心动过速等症状时, 发生心肌炎的可能性极大。若患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灰、极度烦躁不安、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心率增快 (幼儿) >160次/分、心率增快 (婴儿) >180次/分、心音低钝、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尿少或无尿、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等症状时, 应想到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护士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救治, 并提前做好准备进行抢救工作。观察瞳孔对光反射、患儿精神、前囟张力、意识、呼吸节律改变。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 甚至意识球结膜水肿、障碍、前囟隆起、惊厥、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时, 首先考虑的应是脑水肿。观察呕吐物性状、患儿食欲、肠鸣音改变、腹胀程度、大便性状、颜色等状况。患儿常表现为呕吐、食欲减退、中毒性肠麻痹时腹胀明显、腹泻、呼吸困难加重, 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呕吐咖啡状物、大便柏油样便或潜血阳性。应观察脉搏、血压的改变和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发生DIC时, 常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凉、黏膜出血。

1.2.2 病情护理

要确保患儿的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温维持在20℃左右, 房间相对湿度达到50%~60%, 通风性良好, 房间明亮又阳光能够照射到病床。及时向病儿家长告知患儿的病症及治理方案, 宣传小儿肺炎的有关预防及治理知识, 重点宣传该患儿的病例, 结合实际讲解在治疗的过程中因采取的措施和家长在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让家长了解患儿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方法细节,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进行治理。保证患儿的休息时间, 加强对皮肤及口腔等部位的护理,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定时对患儿进行测量体温, 并对时间和体温进行详细记录, 将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发现中毒性脑病所引发的脑水肿, 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工作, 给20%甘露醇用来降低颅压。如果患儿的面色出现苍白、烦躁不安、脉搏高于160~180次/分, 气喘而出现心衰时, 应马上报告医师使用强心药进行治疗, 并减慢输液的速度。如发现肺水肿现象, 就吸入40%~70%酒精湿化的氧气, 吸入时间不可以超过20min。出现腹胀病症时, 可用肌注新斯的明或采用肛管排气的方式进行处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1) 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一般要低于每分钟6~8滴最好。 (2) 防止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 要精确的记录出入量。 (3) 同时要注意纠正和防止酸中毒。

对病重的患儿要进行密切观察病情, 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心力衰竭的出现: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气喘加剧、心率加速不正常 (幼儿>160次/min, 婴儿>180次/min) 、肝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时, 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医师, 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减慢患儿的输液速度, 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给予利尿、强心、镇静药物, 能够, 增加心搏出量, 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减轻心脏负荷。集中观察中毒性脑病的病状:若患儿出现惊厥或嗜睡、呼吸不规则、昏迷、烦躁等, 显示颅内压增高, 当马上汇报医师并共同实施抢救。集中观察中毒性肠麻痹的表现:患儿明显伴低钾血症、腹胀时, 应当及时补钾。若有中毒性肠麻痹, 应胃肠减压、禁食。并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 每次0.04mg/kg, 以缓解呼吸困难, 消除腹胀, 促进肠蠕动。当观察脓气胸或脓胸的表现时: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 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剧烈咳嗽、面色青紫、患侧呼吸运动受限, 胸痛等, 显示脓胸或脓气胸时, 应立刻配合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胸穿。

1.2.3 用药护理

肺炎用药主要是抗感染。抗生索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 重症多采用静脉给药。对轻症肺炎推荐用头孢氨苄 (先锋霉素Ⅳ)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有效。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持续到体温正常后5~7h,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d。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 总疗程6周, 以免复发或产生并发症。

2 结果

经研究发现, 护理后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快、咳嗽减轻, 住院日程缩短、症状明显减轻, 通过护理干预, 患儿治愈后无l例发生并发症, 并缩短了疗程。且护理程序易于护理人员掌握, 方法简单易操作, 有利于肺炎患儿康复。

3 讨论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 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并不是只在冬春两季发生, 一年四季及气候骤变时均可发生.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至[1,2,3]。支气管肺炎是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4]。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5,6]。医护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护理肺炎患者的专业知识, 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应对。在护理过程中应耐心向家长讲解肺炎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掌握呼吸道感染的一般处理方法和常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指导家长加强患儿的营养, 增强体质, 多进行户外活动, 及时接种各种疫苗。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应积极治疗, 增强抵抗力,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定期健康检查, 按时预防接种;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 不随地吐痰, 防止病原菌污染空气而传染给他人。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合, 避免交叉感染。经研究表明, 小儿肺炎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病情症状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可以及时的对一些并发症和不良现象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孙艳红.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3) :93-94.

[2]李燕.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0, 6 (2) :34.

[3]辛洪艳, 张晶, 邹淑芬.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J].健康天地, 2010, 4 (8) :82.

[4]郑雷, 傅丽娟.机械通气患儿气道护理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32) :80.

[5]郑雪洁.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10, 8 (20) :12-15.

浅谈临床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 第9篇

1 加大普法力度, 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利用板报、小手册等形式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 使每一位护士都明确自己的义务及患者的权利。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避免出现法律责任问题, 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及护理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 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 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 转变服务观念, 规范服务行为

在工作中, 护士应认识到患者就是消费者, 护理服务也是一种商品。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患者的角度看待工作是否到位, 积极主动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及方法, 做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也可以说是首要环节。笔者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良好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也就是我们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来护理, 可以把护患纠纷减少到最小。

3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防患于未然

各项护理制度和规程都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反复的实践, 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它既是预防、判定差错事故的标准, 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守则, 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遵循。一旦发生工作失误, 不论是问题大小轻重, 一定要立即如实向上级汇报,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把不良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

4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措施到位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必须要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 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 只有认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才能提高技术水平, 保障护理安全, 防止差错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 也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尽快学会使用新的仪器设备, 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5 重视护理记录, 规范护理文书

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 是患者救治过程的真实反映, 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所以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及合法的原则, 若记录不严谨或不真实, 不仅会引起患者的误解, 还会降低护理记录的证明力。因此, 抢救危重患者结束后要及时补记, 同时要注意记录认真、详细,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6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才是防范医疗事故之本,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高度的同情心, 良好的语言修养,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保障护理安全, 才能在工作中减少差错, 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风险管理,相关因素,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对护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以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1]。如何在工作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系数并提高护理安全系数,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对策做一综述。

1 影响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

1.1 护理管理方面

1.1.1 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护理管理者的教育层次偏低,且大多数没经过专业的管理课程培训。黄骥翰[2]对参加“中国护理管理人才培养项目”(2009~2011年)六期培训班中的400余名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所做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护理管理者只有少数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管理知识、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素质低、实际管理能力培养不够。

1.1.2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奖惩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没有体现出高危科室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由此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工作主动性差[3],易出现护理隐患。

1.1.3 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在许多医院里临床护士都严重缺编,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下,患者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多,造成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多,病床、工作量与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且护士还要忙于催账、协助检查等许多非护理工作。护士整日都在超负荷工作,长期如此,一方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另一方面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上班时力不从心,不能保持最佳状态,出错概率增加,影响护理安全[4,5]。

1.2 护士方面的因素

1.2.1 责任心不强。

高度的责任感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首要前提,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保证。有的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程,查对不严格或工作马虎而导致的护理差错都会造成护理风险:如注意力不集中,违规操作而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标本;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观察不到位,病情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发现处理而延误治疗;对有疑问的医嘱没有弄明白就匆忙执行等都可能引发护理风险。陈彩芳[6]调查显示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不到位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

1.2.2 业务能力不强。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护士专业理论技术低,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必要应变能力等,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也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7]。

1.2.3 服务意识差。

一些护士缺乏风险意识,服务理念滞后,不注重自身修养,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艺术,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表现为态度生硬、表情冷漠、说话语气重,引发护患矛盾[8,9]。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与爱心,治疗与护理不认真,容易出现差错和事故。

1.2.4 主观意识过强。

贾雪玲、贾雪琴[10]等对于20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18.9%的护士自认为工作经验丰富,竟然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对患者的病情自行进行处理,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1.2.5 法律意识淡漠薄弱。

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风险意识滞后,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11];而有的护理人员对自身权益认知有偏差,对泄漏患者隐私没有清晰的认知,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清楚患者就医享有的权利,难免陷入护患纠纷。

1.3 患者或家属方面的因素

1.3.1 期望值较高。

患者本身疾病的严重性及复杂、多变性或因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医院进行的治疗并不能治愈疾病,治疗的成功率也因人而异。特别是慢性病与重症患者,由于患者的期望值高或医患沟通不足,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医疗事故,或患者的家属难以接受丧亲之痛等都可引起护患纠纷[12]。

1.3.2 依从性差。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据宁德花、朱瑜琪[14]分析有诸多原因影响患者依从性,使患者不服从治疗或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等都导致护理风险机会增多。

1.4 社会因素。

现在的社会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日益密切,个别媒体或网络片面报道医疗纠纷[13],使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护士待遇低,造成护士思想浮动,合同制护士流动量增大,医药费用昂贵和患者的承受压力相互间矛盾,这些都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

2 防范对策

2.1 高度重视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

2.1.1 转变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及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增强管理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例护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2.1.2 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约束力。

在护士管理上采取“一岗一薪,异岗异薪”的原则,实行绩效工资分配与岗位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采取奖励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1.3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做到弹性制排班,使护理人员数量与临床实际工作量相匹配,并根据护士自身条件、业务能力、工作资历等合理构建人员梯队,从而做到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长,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减少和避免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同时医院应重视支持系统的完善,避免护士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非护理性工作中。

2.2 对护士进行风险教育,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和防范能力

2.2.1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规章制度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使其对每一位患者都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感;培养护士正规严谨的工作习惯,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工作中互相协作,若在接班时发现上一班的工作内容有遗漏,要及时进行弥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14]。

2.2.2 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护理技能、应急能力培训,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悉抢救仪器使用。把护士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在繁忙的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防止差错事故发生[15]。

2.2.3 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当今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促进了护理服务管理的改革,其关键就在于转变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多做换位思考。医护人员端庄的仪表、微笑的服务、饱满的精神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整个治疗过程产生信任的作用。切忌把不良情绪带进工作中。

2.2.4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管理。提升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规范,使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对共性和重要个性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以确保护理记录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减少医患纠纷的潜在危险。

2.2.5 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强化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让护士充分认识到日常的工作中有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使护士在任何时候都注意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护士做到对患者和自己双重负责。

2.3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支持。

职业倦怠的产生与所处社会经济地位低有较大关系。护士需要被承认,需要感情支持。要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护士职业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努力提高护士的社会福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社会地位及社会支持,为护士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浅析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 风险事件;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有不可预料的不安全事件发生,这种情况就是指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根据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程度可分为两类,即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1]。因为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最为频繁,所以护理工作发生临床风险的比例较大,因此,探讨护理风险事件的特点可有效的避免风险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在2011年度我院发生了73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为正确的提供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建议,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讨论,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在2010年初,我院启动了全院的风险管理系统,组建了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根据我院要求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上报。我院根据风险事件的标准并结合自身情况,把护理风险事件分为以下四种:临床护理差错、投诉事件、临床护理意外、护理人员纪律问题。我院2011年接到10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报告,之后经过风险管理小组的确认,共有73例为风险事件。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临床资料已经被风险管理小组输入电脑存案,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整合校对[2]

2 结 果

2.1 临床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通过本院的數据分析,临床中护理风险事件中最为常见的有药物问题,占12.9%;其次是抽血情况,占12.0%;还有压疮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事件,占10.1%。较少见的有设备问题,占8.4%;输液问题和保安问题均占7.0%;执行医嘱拖延、投诉护理情况、不当刺伤均占5.7%;意外伤害、病人误伤、护士纪律问题、病历不符情况等均在5%以下。

2.2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科室分布情况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对于科室的不同,发生护理风险事情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常见发生的是内外科和妇产科,这三类科室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占本院总发生数的64.5%,全部科室中外科占26.5%,内科占19.1%,产科占18.9%,妇科占12.8%,儿科占11.2%,急诊占6.8%。

2.3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临床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分布情况与我院的住院人数、急诊人数、门诊人数均无关联,在我院的护理风险资料的时间数据中发现,发生护理风险的时间主要在12月、1月、3月。针对资料的研究,对于时间变化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关系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讨。

3 讨 论

3.1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主要防范问题 在临床的护理风险中,最常见的事件是给药、抽血和压疮问题。所以为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应把这三点作为预防措施的首要解决问题,若这三点风险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将会大大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发生率。

给药和抽血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会直接给患者造成身心不同程度的危害,此种临床风险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临床护理人员的身上,所以为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临床技能,最重要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保证护理质量[3]。压疮问题是一个综合的临床风险问题,不但与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关系还和患者本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院针对压疮问题的防范办法是: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对压疮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建立预防压疮的护理小组,以便提高对压疮患者的服务质量。

3.2 提高护理风险事件高发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主防范意识并加强培训力度 在临床中,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一般都在临床护理中,为避免或者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并且要更深一步的了解护理风险的特性,比如:风险事件的种类、科室差异、时间问题等,这在临床避免护理风险事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曾有专业人士论述:在任何医疗活动中,都会出现发生医疗风险事故的可能[4],相对来讲,临床的护理工作中,也必然会有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所以说,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若有效的对各因素进行控制,特别是增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还是可以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护理人员的管理方面,最主要的针对两方面,一是临床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教育,二是各项临床知识的培训。通过本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中一般发生护理风险几率比较高的是内外科和妇产科,占全院总风险数的64.5%。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着重注意这三个科室的管理工作,以减少临床中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

3.3 组建医院的风险管理部门 在医院的各部门机构中,护理风险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一个机构,而且它的发展和医院的风险管理发展是同步的,只有医院重视风险管理部门的发展,护理风险管理才能逐步成熟壮大,在风险事故发生问题上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护理风险事故中,除了护理人员本身的问题,还有诸多因素,所以,为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其管理还应与医院的风险部门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迎今,韩腊梅,张竞元,刘丽.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吉林医学,2009(04):186.

[2] 李宇华.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7(08):57.

[3] 吕芹.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02):211-212.

化疗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2009年对85例不同癌症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不同角度针对性的全方位科学护理。其中, 肺癌8例, 胃癌4例, 结肠癌6例, 淋巴瘤8例, 乳腺癌8例, 白血病 (血癌) 26例, 骨髓瘤15例, 卵巢子宫癌症患者10例, 一般化疗周期6~8个, 即6~8个月, 过程顺利, 安全有效完成化疗周期, 疗效很好。

2 护理过程与措施

2.1 化疗前的护理

2.1.1 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好化疗用药的宣教工作, 做好心理疏导, 用药告知工作及用药期的注意事项, 清除恐惧与顾虑, 增强患者信心, 有助患者友好配合。

2.1.2 要嘱患者加强营养, 进一些清淡易消化、可口、营养丰富的食物, 并嘱其要多喝水, 如:西红柿、山楂、木耳、蘑菇、白菜、土豆、鸡蛋、鱼汤、排骨汤、萝卜等蔬菜水果, 加强免疫力与抵抗力, 有助增强体质与接受化疗的身体条件, 使患者能够耐受不良反应的刺激和抵抗力。

2.1.3 嘱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尽量制动穿刺肢体, 以免针头滑出、药液外渗造成皮肤血管损伤而至化疗过程中断, 劝其使用深静脉输液方法。

2.1.4 配合医疗监测血液的血象与肝肾功能及心功能等的检查, 达不到用药指标要遵医嘱予以扶正, 支持预处理至到血液检查等结果符合用药指标方可用药。

2.1.5 嘱患者好好休息, 减少陪护,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清新, 确保优良的环境与饮食卫生, 避免引起感染及身体不适影响治疗。

2.2 化疗期护理与防治措施

2.2.1 胃肠道反应护理措施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是常见的化疗反应, 这与化疗药物刺激第四脑室感受区有关, 严重导致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降低体质, 故首先要嘱患者别紧张、多与病人交谈、聊天, 一来转移对化疗药物的恐惧, 又可转移对化疗用药时的注意力, 间接减少了症状的发生, 再则遵医嘱合理应用止吐药, 如昂丹司琼、格拉斯琼、胃复安等, 并配合苯海拉明抗敏镇静药物, 使患者充分休息, 减少了症状的发生, 还可嘱患者加强营养, 进一些可口食物, 多进水预防呕吐症状, 又能增加尿量使毒性排出增多, 提高了抗病能力, 减少了毒性物质在体内的吸收。

2.2.2 静脉炎、皮肤损害的护理措施

化疗药物直接注入静脉, 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 其毒性反应强, 刺激血管皮肤反应大[1], 反复刺激引起血管内膜损伤、皮肤溃损, 首先要预防液体外渗皮下, 必须保护血管, 选择直且粗, 弹性良好的大血管进行穿刺, 最好选择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确实难以接受置管的或深静脉穿刺困难者也要选择质软的静脉留置针管穿刺, 这些质地的导管随动性好, 不易使针头滑出。其次 要严格准确执行医嘱与药物配制及使用要求, 掌握浓度、滴数、时间、方法, 并严密观察用药情况, 一旦发生情况, 及时纠正处理。再则 在化疗药物使用前要用0.9%氯化钠溶液或护肝、护胃等辅助药物开通液路, 准确无误后才可用药, 不得直接注入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结束时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干净穿刺皮肤血管近穿刺口血管内药物, 确保安全, 这样可避免药物对局部皮肤血管的损害。

2.2.3 骨髓抑制反应护理措施

这是化疗毒性反应最严重的一种, 导致造血功能障碍, 全血减少、出现红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而致贫血、感染、出血等毒性症状, 因此化疗前要注意血象变化, 在血象指标正常的基础上才可化疗, 如有不足, 要遵医嘱予以输注血液, 成分对症补充血细胞, 也可皮下注射生白和促红细胞药物, 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长素等, 以最快时间内恢复血液各项指标, 纠正贫血、防止感染、预防出血。有条件的情况下置患者于洁静层流床内保护, 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照射30min, 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环境, 减少探视及交叉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体温与血象变化, 指导化疗周期的过程。并要指导患者勤用碳酸氢钠漱口液与亚叶酸钙漱口液漱口, 加强营养, 加强抵抗力, 减少感染, 使化疗周期顺利完成。

2.2.4 肝、肾、心功能等脏器功能损害护理

依照药物学的药物动力及代谢学理论, 药物进入人体首先在肝脏代谢灭毒, 在肾脏分泌过滤排泄, 化疗药物毒性大, 肝、心、肾等脏器代

偿功能失衡, 导致失代偿损害, 引起脏器功能受损, 故我们要在化疗前检查肝、心、肾脏器功能、配合医疗采集血液标本, 监测结果, 做好相关事项的检查, 在功能正常情况下方可接受化疗, 如果不正常, 嘱病人注意休息、多吃营养食物, 执行医嘱予以保肝、保肾、护心等治疗进行预处理, 待监测结果符合用药指征时进行化学治疗。

2.2.5 脱发的心理护理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中脱发也较多见, 使患者爱美形象受伤, 心理压力产生, 我们要做好指导, 告知患者这只是一个用药过程, 化疗完后很快重新生长, 发质优于从前, 消除患者心理压力, 树立信心, 取得良好配合, 完成治疗。

总之, 首要条件是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指征、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身体素质均要达到用药标准, 这样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保证了化疗周期的进程, 方可安全有效顺利完成化疗。

2.3 化疗周期完成后的护理

患者在应用全方位科学护理下完成了周期化疗, 首先嘱患者加强营养, 多喝水、定时进行相关检查, 监测各项指标, 预防感冒, 避免交叉感染, 有不适症状随时告诉医生护士,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并储备力量, 备再次接受化疗, 圆满顺利完成全周期疗程, 达到最佳疗效。

3 讨论

临床上应用的化疗药物很多, 有多种联合用药方案, 如抗代谢类, 生物碱类, 烷化剂类, 蒽醌类, 抗癌抗生素类, 铂类, 免疫抑制剂与增强剂类等等, 均有不同的损害作用、用药方法、药物配制, 我们针对各种不同情况着重进行化疗前、中、后全方位护理, 据不同年龄、病情、诊断及不同用药方案的病人, 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 有机合理、恰到好处对症处理。为患者解除顾虑、减轻痛苦、更减少了毒性刺激, 使患者有最佳的精神、身体状态, 安全有效完成了周期化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患者深感满意, 并得到好评。值得供同行们借鉴, 推广应用于临床。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上如何防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顺利完成化疗周期。方法 应用科学方法, 对接受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保护输注通路、预防感染、增强体质、减轻不良反应刺激等全方位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科学全方位的护理, 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 顺利完成周期化疗, 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 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 全方位护理干预化疗过程, 改善了患者精神状态, 提高了身体素质, 提高了生活质量, 提高了护理质量, 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全方位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关键词:药物疗法,不良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历史创新教育下一篇:激励员工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