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2024-06-03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精选12篇)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1篇

所谓顺叙, 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 (2) 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 (3) 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 (4) 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 用字母表示就是A-B-C。先发生的先写, 后发生的后写, 完全忠于事情的实际。顺叙的写法由于与事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因此写起来比较容易操作, 读者读起来也易于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过运用顺叙的记叙方法要注意有祥有略, 不可流水账似的平均使用笔墨。不然, 作文就平铺直叙, 读起来索然无味了。

倒叙与顺叙恰好相反, 它的模式是C-A-B。也就是说, 倒叙先把结果 (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 提到前面叙述, 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 造成悬念,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 写在前面, 震动和吸引读者, 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 由此及彼, 引起回忆, 再追叙往事, 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 再回忆过去的情况, 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般新闻类作品或回忆性文章多采用这种写法。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 导语 (第1、2句) 即交代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 后面的主体部分才分别从我中路、西路、东路三路大军详细介绍了战役的具体进展情况并作了实事分析。要注意的是: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 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采用倒叙, 必须是为了制造悬念和波澜, 是因为结构或表达的需要, 不能为了倒叙而倒叙, 把倒叙当作一把万能钥匙。

插叙与顺叙、倒叙的最大区别是插叙涉及到两件事。它是在顺叙的过程中, 由于表达的需要, 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 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 再继续原来的故事。也就是说是A-B (-D) -C模式。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 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 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 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 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 情节展开得更充分, 内容表现得更充实, 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 避免了平辅直叙。如《驿路梨花》, 全文采用顺叙, 在文章第33自然段, 插入了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学雷锋盖小屋的故事, 不仅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

一般说来, 插叙的内容要对原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达有积极的映衬或铺垫作用, 要能为全文的中心服务。

平叙也涉及到了两件事。它与插叙的区别是:插叙是在甲事中插入乙事, 乙事为甲事服务;平叙则是甲事、乙事 (或者更多事) 同时记叙, 每一件事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行的, 它们共同为文章中心服务。模式如A-B1 (B2) -C1 (C2) 。平叙可以一件事一件事地分别叙述, 说完了这件事再讲那件事, 古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即是如此;也可以几件事并行交叉地进行, 齐头并进地写几条线, 互相穿插, 并行推进。《谁是最可爱的人》就采用了平叙的前一种写法。作者选用抗美援朝战争中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以及和无名战士的交谈这三件事, 共同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思想主题。又如《水浒传》第49回, “原来和宋公明初打祝家庄时, 一同事发。却难这边说一句, 那边说一回, 因此权记下这两打祝家庄的话头, 却先说那一回来投入伙的人乘机会的话……”这里两打祝家庄和49回的“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就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 用的也是“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这种形式。

上述的两种平叙方法, 第一种较为常见, 它只需要在各起讫处加以必要的照应就可以了;后者需要注意把几条线索灵活交织起来, 做到巧于照应, 让读者看得明白。

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这四种叙述方法各有特色。一般说来, 初中生600字作文大多使用前三种, 但具体运用到作文中又因人而异, 同一个文题,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本次练习题“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写获得成功的经历, 可以顺叙;如果从成功的喜悦入手, 则可以倒叙;从失败到成功, 其间还可以插入父母、老师同学对你的鼓励, 三种方法随你任意取舍。又如《家乡新变化》, 因为有“变化”要表现, 而且涉及时间较长, 所以最好用倒叙, 从眼前写起, 回忆过去并和眼前作比较, 以突出变化之大。若是换用顺叙的写法, 固然可以按时间顺序一一写来, 但于初中生的实际则不利于安排材料。

如何正确掌握学习方法 第2篇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3、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

如何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 第3篇

一、呼吸方法

歌唱的呼吸方法是胸、腹联合呼吸,与日常呼吸仅用胸膛呼吸不同。吸气时,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一直吸到肺的底部。使横膈膜逐渐扩张,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这就是所谓的气息的对抗。歌唱时,小腹向内压并向上顶,供气要稳定并用下叹状态将歌声外送,不到换气点不能中断,唱强音时要加大气息呼出量。

二、发声

发声是歌唱的核心,那么,从哪里发声呢?不同声区有不同的发声点,中低声区在胸腔支点(中山装第二个纽扣处)发声,高音在小舌头后面发声。初学者往往很难找到感觉,也可先用喉窝点试发音。从喉窝发声容易找到感觉,可用短促的“噢”练发单音。发声时,口上下张开约三指宽,舌头放平,软腭、小舌上提,咽壁拉紧,喉窝撑开。开声时,下巴往下移动一指,在吸好气的基础上,此时只要小腹用力内压,随即就会从喉窝处发出结实、有力度、有质量的“噢”。“喉开嘴张”可以当作每次练习发声的第一动作。久而久之,习惯了,成了记忆动作,就能解决发声管道畅通问题。

怎样才能使唱出来的歌声不虚而有力度呢?叹着唱就是方法,也就是气息下沉。唱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叹气的状态,使肺里的气体受到往下的压力。加上小腹内压上顶的上推力,使得呼出的气流加快速度,增大流量,声音就会出现令人满意的力度,从而克服声音虚浅的问题。

发声时要注意:①控制好气息,保持吸气状态歌唱;②喉部肌肉不能过度用力也不能松垮,喉结要稳定在吸气的位置,歌唱时发出的声音才能自然放松;③歌唱时,下巴和舌根不能向下用力,否则喉结过低,会使声音僵硬呆板,音色灰暗;④声音要集中,不能散,吸唱时咽柱肌向中间收拢点,可使声音集中。

三、共鸣

声带发出微弱的原声。需要经过共鸣腔的扩大音量和美化音色,才能成为美丽的歌声。

共鸣腔体有胸腔、咽腔和头腔。美声唱法特别注重整体共鸣的使用,中低声部多以胸腔共鸣为基础并挂着高位的头腔共鸣,使音色明亮、优美。高声部在唱中低声区时也要有一定的胸腔共鸣,而随着音区的升高而减少胸腔共鸣。在高音区则不用胸腔共鸣,但胸廓要保持撑开,并加大往下拉的力度,使唱出来的高音像中声区一样通畅、圆润,并且具有张力。将气息、力量、共鸣腔有机地结合好,达到一种平衡。才能保证声区的统一。

四、歌唱的语言

在歌唱的语言中,a、e、i、6、u是基本母音,初学者要掌握它们的科学发音方法。中国歌曲咬字吐字的重点是“咬住字头、延长字腹、字尾归韵”。歌词不能唱得含糊不清,字头要快、要清晰、要准确,字腹在腔体里唱。

初学者常见的毛病是没有口形、没有表情。把口腔打开,特别是要把笑肌提起,来,这是很重要的。微笑是通过提起笑肌形成歌唱时的兴奋状态,微笑歌唱可使声音靠前、明亮,容易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效果。

当经过严格、全面的学习和训练之后,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巧,自然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随心所欲地尽情歌唱,使科学的发声方法成为自己下意识的习惯动作和感觉。这时,你歌唱就可以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了。

如何掌握学习成功的要诀 第4篇

首先,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的方法。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

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应用,就是要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应当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学生年轻,有旺盛的精力和激情,所以应当把理想树立得很高,须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充满挑战的生活,才是年轻学生应该的生活。

如在讲授《画立体图形》一课时,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立方体摆一摆,顺利地解决从立体图形到三视图,从三视图到立体图形的教学;又如在讲授《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立体图形拆一拆、折一折,使他们自己经历和体现图形的变化,从而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学生大脑,促进了大脑的积极活动,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精讲例题,精心设计练习题

选择能加深学生认识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要继续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它的巩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

(1)课堂上对例题、习题的处理可以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

如:在讲授《让我们来做数学》一课时,第一部分“跟我学”中的一道题:在图中3×3的方格图案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一开始,有些学生没有技巧地数,出现数重、数漏地现象。此时我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图形有多少种正方形,能否分门别类地数,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接着进行变题:连接图中正方形的三个

2. 个性化学习。

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差别,学习更是很个性化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肯定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摸索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摸索如何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3. 重视课本。

课本是许多专家精心研究的结果,只有弄清了最基本、最本质的知识,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 做课堂笔记。

课堂上要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对重点和教师的总结做好笔记,为以后的复习做好准备。

5. 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时,既要紧张又要冷静,要抓住分分秒秒,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如果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考得不好,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是因为某一种知识的缺陷考得不好,就要去补好这个漏洞。

6. 做错题归纳。

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有多少个?进一步让学生初步体现解数学题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论证的探索过程。

(2)鼓励学生自己编题,采用“给出情境,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对建模的思想认识,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如在讲授华东师大版第二册第六章《实践与探索》的问题3时,给出的情境是:“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两人合作需几天?”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紧接着,在条件不变地情况下,给出情境二:“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是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该如何分配?”逐步把题目完善和深化,解答后让学生变更条件和结论继续编题。通过这一系列地教学,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四)课堂上加强阅读材料的指导

新教材所增加的阅读材料,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有数学方法的指导,如《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和《少年高斯的速算》;有数字游戏,如《有趣的“3x+1问题”》;还有利用数学轻松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对此我采取让学生先阅读、理解,再提出问题,最后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的“以人为本”和“以人的发展为本”。

课例研究在校本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

徐小甫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江苏常州

摘要:校本培训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源泉。校本培训多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课例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方法,通过校本培训中课例研究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巩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以及培养学校的教育骨干等,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课例校本培训模式实践

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奠基,是学校发展的源泉。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巩固教师的专业技能、锻

每次考试都是围绕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来出题的,考完以后,做错题归纳,看一下自己的弱项在哪里,然后把精力集中在这些方面。

7. 制定学习计划。

每个人都应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最好分短期、中期、长期,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完成,这才可能提高效率。自己的计划最好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保持一致。这样,既能稳步提高,又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8.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学习的“兴奋剂”,在学习处于疲劳的时候,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迅速清除大脑的疲劳;同时还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塑造一种坚毅的性格。

具体的学习方法,譬如2001年河南高考状元刘冰的联系学习法:“当我用手指着一座城市的名字,我脑中立即想起这个城市的经纬度是多少,气候怎样,物产有什么特色,环境情况如何,交通及城市定位情况怎样。然后联系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历史事件及当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小小的地图串起了我对地理、历史、政治等诸门学科的学习。”(阳德周、朱林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家长要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的意义在于对孩子感情和爱的培养。在早期家庭的教育中,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都事关孩子坚忍、踏实的性格及正直、上进思想的形成。

作为家长,不仅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还要引导孩子玩得有趣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从玩中得到乐趣,在乐中学到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

每个生命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轨迹,而父母既不可以阻拦,也不能放任,就像成长的小树苗既需要和风细雨,也需要修剪枝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生活和思考。

不给孩子提过高的期望。现今社会压力过大,大人们有时都不能承受,何况孩子?可没有压力的人生是没有支点的人生,这是一个需要把握分寸的问题,凡事只要尽力便可。孩子可以不是最好,但要做到他自己满意。

当孩子受挫之后,心理上常有压抑感和痛苦产生,而家长如

炼教师的意志品质、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以及培养学校的教育骨干,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但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培训的形式过于单一,方法过于单调,手段过于程序化,考核过于机械化,如:笔头的简单摘抄,个别人的照本宣科,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甚至是不加思考的学习、听讲。我校在长期的校本培训过程中,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总结出“课例研究”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后期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简单可行的、优质高效的方法与途径。

一、他山之石———学习专家的优秀课例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手段,也是必经之路。学习专家

能及时帮助孩子应对挫折,减少心理挫伤,就能使坏事转化为好事,让它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学习机会,挫伤也是财富。

学习应是一种快乐,若背负太多的希望或其他东西,那么学习将是一种痛苦。不能轻装上阵,就不容易成功。

第三,学校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一个健康人的天份是没有绝对高低差别的,后天的因素才是产生差别的最重要因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学校是后天教育的最好场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都说明了道德的重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第五十四章)说明了道德修养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师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第七篇第二章)“人不知,而不愠”,(《论语》第一篇第一章)“过则勿惮改”。(《论语》第一篇第八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第十三篇第六章)则强调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学生有了高尚的思想道德,就会明白,明天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靠的就是今天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锲而不舍”的劲头。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和教学方法,如《论语》所说:“有教无类。”(《论语》第十三篇第六章)“循循然善诱人。”(《论语》第九篇第十一章)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在学生的心理素质上下功夫。要能够全身心地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路同行。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按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目的是给他们以足够的学习空间和自由。这样的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目的性大大增强,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育是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日积月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成绩不代表一切,成长的本身比学习更重要,学会坚持和微笑,成功就一定属于你。

摘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的方法;家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与管理,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三个要素。

关键词:学习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论语.

[2]老子.

初一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5篇

1.设定学习目标:学生需要清晰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包括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这有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有目的地学习。

2.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保证他们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如安静、整洁、充满学习氛围的房间。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发现学习的乐趣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寻找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等。

5.多样化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如阅读、听讲、实践、互动等。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参观历史遗址等方式。

6.定期检查学习进度:学生需要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包括完成作业、复习课程和参加课外活动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7.寻求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寻求帮助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例如,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问题,或参加学习辅导班等。

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第6篇

一、从文题去感知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或者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道理。如《“水立方”的神奇外衣》这篇文章,通过题目,我们就可以感知,此文主要写的内容是北京奥运赛馆“水立方”的外观,而且主要应该写的是“外衣”的神奇。又如《21世纪的新能源》这篇文章,通过题目,我们就能猜到文章是阐释性的说明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文题猜测内容,并辨析文本的类型。

二、串联文本,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时,如果能顺利地理出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那阅读就是有效的。所以,阅读时要特别留心阅读内容的走向,要特别注意标志前后文联系的词语、短语、句子。

在这一点上,阐释性的文章可能容易一些。因为作者在写作时,是想把事物、道理解说给读者听,让读者明白,让读者了解所陈述的对象,所以总是沿着读者可以而且容易接受的思路展开内容。行文时,这个内容转到另一个内容,其中的逻辑关系是很清晰的,而且往往会有标志性的语言来提示读者。

阅读文学类的作品,主要是要理出叙事环节之间的联系,把握全文的线,从中理出故事的情节,那全文的基本内容就不难明确了。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林莉的《小巷深处》时,笔者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然后用一条线把全文串起来。经过思考,学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厌恶我的家”“时间飞逝,中考后的一个月”“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是时间的转换,是一条线索;而“我”开始“厌恶家”,后来“流着泪”感动和自责,是另外另一条线索——感情线。找到了这两条线索,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整篇文章串起来,可以明了全文的情节:我从小厌恶母亲,长大后离开家,后来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

在类似不断的反复阅读实践中,学生会逐渐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三、完成与文本的文义沟通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找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如一教师在执教《云南的歌会》时,就紧紧抓住了“意思”一词。文中有两处提到“意思”,一处是第四段提到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还有一处是第五段提到的“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该教师根据“意思”这个词,设计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

教学板块之一:发现“意思”。问题:你觉得作者所写的这些有“意思”吗?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教学板块之二:没“意思”。问题:有人认为没“意思”,理由是环境描写太多,冲淡了“歌会”的主题,你同意吗?让学生感悟沈老“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

教学板块三:作家的“意思”。问题:“活”在何处?让学生去体味那“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

这样,抓住“意思”一词,学生就能在字里行间发现和把玩蕴涵其中的意味,从而完成与作者的沟通。

四、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从内容的有机联系中、从作者的思想流程中去把握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的有机联系中、从作者的思想流程中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启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词的大片内容渲染的都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而最后一句如苍鹰折翅,直坠落地,“可怜白发生!” 行文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行文时前后极其鲜明的对比,是为了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是为了有力地表现自己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满腔悲愤。

(二)从关键的词语、句子中去体味

1. 关键语句可以是那些抒情、议论、描写的语句。例如《安塞腰鼓》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文章中不但写到‘鸡,还写了‘球,这个结尾有什么含义?”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各种结论:(1)“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新生活的开始;(2)暗示着安塞人内心的觉悟和希冀;(3)“另一个星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境界;(4)意味着有着强劲生命能量的安塞人将走入一片新的天地。

2. 关键语句可以是那种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搞懂的句子。如《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抓住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就如同抓住了打开这篇短文的钥匙;如《散步》的教学中,如果抓住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五、评判作者的表达技巧

有人说,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主动的阅读不会因为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在阅读中,如果我们能就文中的人物描写、叙事方法、用辞造句等加以评论,所得就比较多了。如《醉翁亭记》中有下列两个选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品读分析:

从表达作用看,前段承上,后段启下。

从内容组合看,前段主要写景,景中有人;后段重在写人,人中有景。

从描写笔法看,前段概括描写山间景色,后段详细描写游宴场面。

从行文布局看,前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显分述总收之法;后段写滁人、宾客、太守的野游,现层层递进之状。

从氛围营造看,前段给人以空寂的静美,后段表现出欢愉的动美。

从表现手法看,前段描写景色,对比鲜明;后段描写活动,烘托有力。

从句式特点看,前段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后段则是一句一事。

从情感表达看,前段寓情于景,后段在叙事中抒情。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7篇

一、教给儿童阅读教材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具备了阅读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因而阅读教材的方法,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悉心培养. 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刚入学时,识字不多,我采用“讲后看书”的方法,即教师先详细讲解有关教材内容,讲完后,再带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看懂图、式、文,逐字逐句去阅读课本. 到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采用“边讲边看”的方法,遇到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或稍容易的内容,采用“看后再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逐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都应使学生明确看书的三个要点: ( 1) 按什么顺 序看? ( 2) 看哪些内 容?( 3) 怎样看?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33页例题,教学时我采用“看后再讲”的方法. 看书之前,我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要先看题中所叙述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第二,认真观察比较插图或动手操作. 第三,注意阅读插图旁边的字. 在读应用题时则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一读扫除生字词的障碍. 二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分别用直线和曲线标出. 三读理通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方法.

二、教给儿童操作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的一种具体行为,即由具体操作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教育学研究认为,让儿童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突破时空障碍,获得他们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感性认识,而且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记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防止学生“小和尚敲木鱼”式的机械操作,使之操作有效,就要严格训练学生操作的方法和习惯要求学生操作要准确认真,特别是关键细节之处,更不能草率马虎. 例如,“倍的认识”一节课中,我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第二行摆三个两根,并且强调第二行先摆一个两根和第一行的两根对齐,然后再两根两根地摆,每组之间一定要有间隔.这样的摆法,能使学生很清晰地看出第二行有3个两根,所以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其次在操作的同时,要把观察与思维、语言等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学生认真操作的同时,要仔细观察数量关系,并默默地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在操作之后,要求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完成认识的全过程.

三、教给儿童观察、比较的方法

观察和比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一名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强,那么他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比其他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比较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 低年级教材里形象直观的内容较多,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要领,即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 看一幅图、一道应用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有顺序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继而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如果要比较有联系的一组题,应指导学生先找出相同点,再找出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

4 × 3 = 12 3 × 4 = 12

12 ÷ 3 = 4 12 ÷ 4 = 3

这四个算式,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由3、4、12这几个数组成,不同点是两个是乘法算式,两个是除法算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逆运算,即积转化为被除数,两个乘数转化为除数和商.

四、教给儿童思考的方法

学而不思等于枉然. 教学中,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辩证因素外,还应该把一些辩证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以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多方面看问题,改变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不仅使学生掌握常规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且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思维. 如果有这样一道题: 6 + 6 + 6 + 4 + 6,学生用常规方法一步一步地加起来得出结果后,我及时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来解答,于是学生积极思考,激烈争论,提出了6×4 + 4,6×5 - 2及7×4等创造性的解题方式,这不是靠死记硬背得出来的,而是学生把握新材料,并能把它合理化地改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五、教给儿童检验答案的方法

在解题时,要教会学生边算,边查,边检,一步一回头.在式题计算后,可以按以下步骤检查: ( 1) 数字、运算符号抄写是否有误. ( 2) 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 3) 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解答完应用题后,可按以下步骤检查: ( 1) 再读题意,数量关系是否合理. ( 2) 数字抄写是否有误. ( 3) 计算是否准确. ( 4) 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 5) 答问写的是否正确.

如何掌握投、接软垒球的正确方法 第8篇

体育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体育。因此, 本课结合该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 以故事导入投掷软垒球的教学内容, 把教学情境“生活化”, 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 为学生开拓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依托情境, 变枯燥单一的教学为妙趣横生、兴趣盎然的学习,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在投入中练。让学生以游戏为载体, 自然地过渡到软垒球的投掷练习中。使学生感受到投、接软垒球活动的快乐, 促进学生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掌握初步的投、接软垒球技巧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投、接软垒球活动的兴趣, 感受软垒球的魅力。同时, 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渗透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投掷纸飞机、消灭害虫、驱赶大灰狼。

学习阶段:水平二 (三年级) 。

器材:废报纸、线、竹竿。

练习强度:中。

练习密度:中。

预设心率:110~120/ 分钟。

三、教学目标

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体验投、接软垒球的快乐, 初步探究和掌握投、接软垒球的方法。同时, 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学习重点

使学生形成和提高对投、接软垒球的兴趣。

五、学习难点

掌握投、接软垒球的方法。

六、学习步骤

(一) 教学常规 ( 2 分钟)

(1) 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宣布本课学习内容。

(二) 投掷纸飞机 (目的:为进入后部分投掷软垒球主题而奠定基础, 同时也是做好准备活动, 4 分钟)

(1) 教师查验学生自主用报纸做的纸飞机的完成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 (带着问题“怎样扔飞机才能使飞机飞得高、飞得远?”) , 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飞机飞行效果。

(3) 教师参与其中, 与学生同放 (投掷) 飞机。

(4) 教师请出飞得较远飞机的学生展示自己是怎样放飞的, 从而引导学生观察投掷方法。

(5) 学生按正确的方法再次体验放飞自己的飞机。

(6) 教师分别请多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投掷方法。

(7) 学生针对同伴不同的方法进行体验,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

(8) 教师概括归纳技术要领, 师生再次按正确的投掷动作放飞自己的飞机。

(三) 消灭害虫 (目的:提炼投掷的方法, 巩固投掷的准确性, 12分钟)

1.教师以情景引入课题

师:世界上有许多的害虫, 它们破坏庄稼和森林, 传播疾病,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甚至威胁我们的生存。同学们, 你们知道的害虫有哪些呢?我们应该保护的益虫或动物又有哪些呢?

生:……

师:同学们, 你们看那是什么啊? (教师事先挂于高处的各种害虫画像。引导学生简单说出要消灭害虫的意义, 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

生:是害虫。

师:对, 都是害虫。现在请同学们将手中的纸飞机揉成团做成“杀虫炸弹”吧!同学们, 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杀虫炸弹”来消灭它们吧, 比一比, 看谁消灭得多 (击中一次记消灭一只害虫) !

2. 教师分发软垒球引导学生认识软垒球 (炸弹) , 并介绍软垒球的正确握法;引导学生想办法运用自己的投掷方法投击害虫

(1) 教师安全提示, 当全队投完听到组长“捡”的口令后, 才能去捡回“炸弹” (软垒球) 。

(2) 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按照两个组分别站在各自的投掷区。投掷距离:7~8m和5~6m;投掷目标与地垂直高度:5~6m。

(3) 教师示范讲解准确地将“炸弹” (软垒球) 向害虫投击, 学生按组分别进行自主体验。

(4)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最好的投掷方法, 运用自己认为好的动作投击害虫, 结合自己实际能力可以选择投掷距离, 鼓励选择距离远的投掷区。

(5) 教师请求学生也让老师展示自己的方法进行投掷。 (老师先用不正确的方法投掷造成失败, 引导学生给予安慰鼓励和纠正错误, 教师改进后再投掷)

(6)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 请出并引导投掷效果最好的学生介绍和展示自己投掷的方法, 学生评价和质疑体验, 教师进一步引导出正确的技术动作:两腿前后自然分立, 投掷手与后腿同边, 侧身重心稍后靠, 肩上屈肘, 快速转体挥臂似挥鞭, 正腕出手掷出。

(7)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比一比, 谁准确投击的次数多。 (教师参与) 教师和全体学生体验理想 (正确) 的投掷方法。

(四) 游戏“驱赶大灰狼” (目的:提高投、接球的准确性, 20 分钟)

教师:利用一群可恶的大灰狼来偷鸡的故事引入, 把学生再次带入想象的情境中,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1) 引导学生分别对准自己要投掷的目标—“大灰狼”, 各组必须在规定的投掷区内进行, 教师将学生一分为二, 即一半学生扮演“大灰狼”站在规定的场地内以佯装寻找机会捕“鸡”。

(2) 另一半学生利用手中的“石块 (软垒球) ”, 瞄准自己投掷的大灰狼投击进行驱赶。

规则:①“大灰狼”接住一次球得一分, 小猎人接住“大灰狼”反击回来的炸弹一次也得一分, 比一比看谁得分多;②双方必须在规定的投掷区内投掷, 投掷结果才有效。

接球方法:①空中接球:双脚前后自然开立呈弓步, 双手掌心迎向来球方向, 手指自然分开, 左手越在前, 右手稍在后, 来球先左手迎球, 右手再合扣;②地滚球接球:双脚自然开离约肩宽, 面向来球, 左手掌心向上在前迎球, 右手掌心向下接球合扣。

(3) 教师结合规则进行讲解示范, 游戏开始。

(五) 结束 (3 分钟)

(1) 教师集中学生, 引导学生随教师同做放松整理运动。

(2) 教师请学生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 认识到了什么, 体验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感受进行归纳总结, 再次引导学生加深对投、接技术动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参与、投掷、合作、探究、体验、四害、环保、快乐)

(3) 组织学生收拾器材。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9篇

一、灵活掌握单词记忆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是基本的单位,而词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我们的听、说、读、写以及各个方面的能力带来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单词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方式是死记硬背,在这层面上我们花费的学习时间比较长,而取得效果往往不如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来。针对单词的记忆方法,需要做的就是灵活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采用相同词义的单词进行总结然后在进行统一的记忆,另外,也可以通过按照单词的使用方式去进行总结记忆,而针对某些单词的记忆,则可以使用汉语拼音的方式进行记忆。例如:在对“addle”这个单词进行记忆时,我就将其拟定为“唉,都是坏的”,这主要是运用了中文发音的效果模拟了addle的读音,通过相互之间的音义关系,就能进行联想记忆。这样的记忆方式,就能够把死记硬背单词的重复与机械模式改变,同时,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趣味性,能够起到记忆效果的提升作用。

二、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

做好英语课堂学习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我们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关键。

一是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个时间段的学习计划,例如:每个月、每周、每天的计划,计划中要体现出提高和进步的有效措施,以保障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计划。

二是要做好课前预习,顾名思义,课前预习就是对老师将要进行教授的课文内容进行提前熟悉,并且找出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需要重点听、记的内容,避免老师讲的头头是道,自己还是一头雾水,被老师牵着走。

三是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老师在课堂上将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可以在课后去反复练习或是去找同学讨论,保证自己可以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讲到某一种语法时,就需要把其中的重点和细节问题进行梳理,同时要预估考试的出题中会不会出现这些内容。

四是要做好课后复习总结。在课后之余,也要学会自我充电,首先要把重点放在课本的内容上,因为课本内容才是知识的源头,需要全面的将书本中的词汇、短句、句式等经典内容掌握。其次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书城去阅读一些英语方面的资料,但是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题材比较广泛、文字比较规范、内容比较新颖并且难度不是很高的材料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够把一些新词进行掌握。

三、强化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

一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方式。目前在高考试题里面,阅读理解以及内容部分。平常我们进行阅读的时候,通常采用的阅读方式就是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段的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对我来说是会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的,同时,还不利于把文章的整体感觉把握。对于提升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取粗读、寻读精读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粗读,就是对全文进行整体进行初步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粗读也就是大概了解文章的一些主要内容,然后就是对全文设定的提问是什么,然后就针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回答。

其次寻读,这也就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也就是所它不需要进行全文的整体感知,也就是从全文中找出一些重点或者是细节进行阅读。

再者精读,它主要是在阅读训练中采用的阅读方式,它主要通过利用长时间,对文章整体进行全面的掌握,精度的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规划它不是掌握知识点,可以把它当做阅读英语的一种享受。

二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方式。在高中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我们学生来说写作也是提升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关于写作技巧的掌握,是需要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进行融合。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想要把写作能力提升,那是需要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长期累积,并且能够大胆的去尝试学习写作的不同方法和形式,久而久之我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再者,我们还需要在平时做好听力训练和单词的累积,通过长期的听力训练,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要注意词汇方面的累积,因为,在学习写作过程中,词汇是写作的主要基础,只有掌握了词汇,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还需要注意基本句型的掌握,因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章都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句型,就能够把它恰当的运用的文章中,能够给写作奠定稳固基础。

最后,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我们想要写出不同题材的文章,就需要把不同题材的写作格式掌握,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提高;要做好课外阅读的加强,要去多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10篇

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识字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孩子进行合作学习,轻松愉快地识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合作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大家的探讨创新。

(一)加强老师参与

一年级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的经验和技能,对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性、练习性的小组活动,教师应先做出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参与到小组中去,既可以考察小组合作情况,也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如:在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课的过程中,我说:现在老师就是丁丁,我要来看看你们是不是学会了这些生字,小组成员看到“丁丁”来了,都很兴奋,纷纷发言告诉“丁丁”:我用加偏旁的方法认识了:树、林、桦、梨这些字,我用观察图画的方法记住了洞穴的“穴”……“丁丁”的鼓励让他们识字兴趣大增。

(二)合作分组注重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故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统筹、调控、点拨、引导等都是教师的责任。

在四人学习小组建立之初,教师首先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选出能干、责任心强的组长。按学习能力强、中、弱搭配结合,平衡各小组的水平,让每个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此,有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和提高,同时保证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应重点明确:合作时间、合作目的、合作方法、组员职责和分工等。明确的目的和方法的指导,是学生有效合作的保证。特别是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年纪小,系统的学习生活刚刚开始,教师对他们提出合作要求时,要简单、明确、易操作。在开学初,我便首先向学生明确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 学会倾听。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比青春期的孩子还要活跃, 童言无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都不善于倾听。我首先要求他们,同伴发言时,合上自己的嘴,注意听,只有学会倾听别人的话, 别人才会倾听你的话。

(2) 小组组长职责明确,须积极组织好组员进行合作,对走神、做小动作等没有加入合作的组员要及时指出。

(3) 每位组员都要代表小组轮流发言,展示学习成果。一年级孩子都爱表现自己,能够代表小组发言是光荣的事,因此在合作时, 他们的干劲就更足了。我把合作要求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合作时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二、通过自作“识字课本”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 延伸

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 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当老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时, 学生惊讶万分。他们没想到,学习、识字还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里,老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注意积累,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三、通过加强阅读书刊的形式引导学生识字

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书刊,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只有从阅读中尝到乐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及时开发语言潜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鸡兔同笼 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5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由原来的“双基”转变成现在的“四基”,与之前相比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两方面的内容。本校数学组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的数学课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下面,笔者以“鸡兔同笼”一课教学为例,与大家探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分析教材,明确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方法

“鸡兔同笼”问题原来安排在实验教材的六年级,但是该内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挑战性不足,且方程解法对其他方法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修订后的教材将“鸡兔同笼”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删去了方程解法,更加突出了列表法和算术法的作用。教材这样编排,旨让学生经历“假设——比较——调整——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假设法。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中,猜测是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其中列表法有助于通过有序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假设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但细细分析,无论是列表法假设还是算术法假设,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加以图辅助,对学生来说会更加容易理解。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笔者认为: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引导学生出现画图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沟通各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假设法。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定位,但在一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上,如何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呢?为客观分析学生,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二、通过前测,了解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前测就是学习前测,测试的结果可以显示学生学习的当前水平。通过对全班46名学生进行前测,结果发现:错误27人(58.7%),其中21人完全不会做,正确19人(41.3%)。近半数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道题,主要的正确解法如下。

1.口算法(2人,占全班人数的4.3%)

这类学生的数感特别强,但如果数据变大,这两位学生并不见得能口算出结果。

2.列表法(包括不完整列表法和完整列表法)

(1)不完整列表法(3人,占全班人数的6.5%)。

这类学生首先是直观的凑数、计算,这其实是把列表的具体过程呈现出来,暂且把它归纳为不完整列表法。

(2)完整的列表法(3人,占全班人数的6.5%)。

这三名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非常严谨了,会用完整的列表法通过不断假设调整,最后得到结论。

3.算术法(11人,占全班人数的23.1%)

这类学生脑中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假设法,但所占的比例不大。

通过前测了解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14名(29.6%)学生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课堂上学生能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如何激活另外32名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正确解决问题,是本节课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展开教学,形成学习方法

1.回顾——激活已有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所以课堂上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很重要。因此,本课伊始,安排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过程,激活他们已有的学习方法,为后续的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片断:

师:课前大家已经完成了阅读资料(略),那你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吗?

生:列算式、画图、列表……

师(小结):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我们熟悉的算术法之外,还有画图、列表、枚举等。

……

本节课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之前学习中都已经出现过,但多数学生没有想到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因此,课前设计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旨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今天这节课解决问题提供参照。

前测和教材中都没有出现画图法,但画图法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既能很好地沟通列表法和算术法之间的联系,又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时还是假设法的本源所在。因此,笔者在阅读材料中加入了画图法,旨在指导不会做的学生理清思路,尝试解决问题。

2.放手——应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一定是在充分思考后发生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还课堂以精彩。因此,在本课设计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先应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再讨论、梳理获得的方法。

教学片断: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组内共学。

①每位成员介绍自己的方法。

②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③组长整理、汇总方法,并在共学单上做好记录。

……

通过学习方法的回顾,学生在独立尝试环节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方法。从学生的方法中可以看出,画图和列表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最大了。

组内共学是数学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但共学的内容必须有价值,有可探讨性。“鸡兔同笼”问题无论是在方法指导前还是在方法指导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此外,学生的思考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合作组内一定会有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因此,“鸡兔同笼”问题很适合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交流,既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解题步骤,又能通过思维碰撞,使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策略。

3.推进——形成新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形成,不是多种方法展示后就能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对比、沟通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本课教学时,笔者安排全班展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多种方法,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片断:

(1)小组展示作品。

画图法:不管是全部假设成鸡还是全部假设成兔子,都是和26只比较后2只2只增加或减少的。

列表法:可以从鸡8只、兔0只或鸡0只、兔8只进行极端假设,也可以取中间数假设,然后和26比较,进行调整,直到正确为止。

算术法:结合图解释算术假设的过程。

(2)方法沟通,总结出假设法。

师:这些方法都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不管哪种方法,要不假设全部是鸡,要不假设全部是兔,然后和题目中的26比较,接着一个一个调整,最后得到答案。

……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在全班展学环节,可安排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这样学生会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如课堂上,其他组学生对于取中间数假设的同学进行提问:“你后来是假设兔子5只、鸡3只,那为什么不是兔子3只、鸡5只这样往上面调整?”通过争论,学生理解脚的总只数和题中的26比较后,多了要减少脚只数多的兔子,少了就要增加脚只数多的兔子。

4.变通——提升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一道问题,而是希望学生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将“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变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很多此类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中不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并得到提升。

教学片断:

(1)环保卫士小分队6人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每人栽了3棵树,女生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16棵树。男、女生各有几人?(选择正确画法)

(2)盒子里有大、小两种钢珠共30颗,共重222g。已知大钢珠每颗11g,小钢珠每颗7g。盒中大、小钢珠各有多少颗?(选择合适的列表法)

(3)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独立完成)

(4)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独立完成)

师(总结):解决问题有什么样的策略?

……

本课选用的练习素材形式多样,旨在将这些问题进行变通,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练习结果中可以看出,解决这类问题,画图、列表和算术这三种方法学生都有用到,但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占多数,说明学生已经真正理解了这类问题的逻辑推理过程。全课总结环节看似简单,却渗透了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回顾全课,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总结、提升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从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从课始的方法回顾到最后的方法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思考模式:当遇到不会做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原来学过的方法,一个个进行尝试,最后形成新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是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第12篇

一、有谱无琴

“有谱无琴”的练习形式在一首作品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钢琴教学实践中, 我们却发现这一形式常常不被重视。在钢琴教学工作中, 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练习的结果和技巧, 而忽视了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技能, 忽视了学生对处理视觉符号的思维能力的训练。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学生很难将视觉符号组合成心理时空, 只能凭运动系统的被动记忆对音符作孤立的认识, 出现许多不必要的读谱错误。

乐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 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几乎是唯一的直接认识对象。应当在学生学琴的启蒙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当给学生教授一首新的曲子时, 首先, 要让学生自己通读全曲, 弄清楚自己弹奏的乐曲名称, 看清谱子上的谱号、调号、拍号以及有关术语。如果能把那些看似分散的符号归纳起来、组织起来, 找出其规律和内在的联系, 便可以事半功倍减少后面练习的盲目性。对于音乐作品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开始得越早越好。并尽可能不依靠键盘而通过思维活动在空间上对作品形成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知。

二、有谱有琴

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 这种练习大多数情况是在钢琴上进行的。因此, 在钢琴上看着乐谱进行练习, 可以说是钢琴练习的主要形式。经过“有谱无琴”这一形式的练习后, 我们在脑海里对曲子也有了大概的认知。在“有谱有琴”的这个阶段, 我们就要通过视奏和弹奏把乐谱上的各种符号变成音响。

这个时候学生会遇到视奏的问题, 在钢琴视奏中, 最重要的一关是视奏思维, 只有当视觉正确认知了音符, 大脑才能对手指下达弹奏的指令, 指令是原来时间压缩的信息, 要用听觉反馈来控制还原本来信息, 因此, 视觉思维必须提前于动作, 提前得越多, 处理乐谱信息的可靠性越大。教师在学生学琴的启蒙阶段就应培养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让学生有意识的熟悉各种和弦的唱名及其音位并且让学生养成以和声进行和乐句进行为视谱单位的习惯而不是把单个的音符作为视谱单位。

在这一阶段切忌学生从头到尾一遍遍地弹奏, 要让学生养成分解练习的习惯, 即分段、分手、分声部甚至以小节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在分解练习后再进行局部的合成。局部合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将陌生曲目练熟的过程, 也是按乐谱上音乐术语、各种符号对作品进行处理、加工的过程。当练习进行到全曲合成的时候, 不妨再次运用“有谱无琴”的形式, 仔细研究一下乐谱, 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 使该作品的演奏能进入更高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手指的清晰。

三、无谱有琴

这一阶段的练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背谱练习。在音乐演奏心理的培养训练过程中, 对于音乐记忆的培养也就是背谱能力的培养, 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背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 只有背下乐谱才能从细节到整体把握好音乐, 真正做到视觉、听觉、触觉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启蒙阶段, 老师就应该注重学生的背谱练习, 一开始可以让学生通过小乐句或是简单乐曲的背诵来练习背谱。

很多学生由于平时练琴不善于动脑, 而更多的是靠手指的记忆弹奏。最常见的背谱方式是通过运动记忆来背谱, 也就是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 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依靠肌肉的运动记忆来进行演奏。这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背谱方式, 一旦“抛锚”就不容易再进行下去。极少数天赋禀异的学生具有摄像式记忆的能力, 对乐谱几乎能够过目不忘, 但这种视觉记忆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拥有。有些初学的学生也经常会通过听觉来记忆, 尽管有调查表明, 听觉记忆的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背谱方式, 但它要求具有及其敏锐和准确的音乐听觉, 其次还要有极其完美的演奏者提供正确的听觉范例, 使得这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可能性不大。教师在培训学生背谱练习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曲式结构和乐思的进行去理性的有效的分段、分句地背谱。很多学生在背谱的时候都习惯的从头至尾地背, 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分节分段有意识地把作品化整为零地逐步背下来。

由此可见, 无论采用听觉记忆法或是理性的分析记忆法, 或是将它们与肌肉运动记忆方法相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谱练习的时候都必须与分节分段的背谱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大脑有意识地对弹奏的每一个音、每一个段落都去分析、去支配, 从有意识逐渐过渡到下意识。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脉络, 背的更牢固。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于弹奏技术和音乐的表现上。

四、无谱无琴

“无谱无琴”的练习, 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练习, 也是难度最大的练习, 需要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毫无杂念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只知道埋头苦练自己手上的功夫, 却没学会思考曲子更深层面的东西, 往往是累的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在钢琴上如何练习各种技巧,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对曲子进行思考和挖掘曲子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艺术表现中, 大脑的理性判断和分析能力是所有训练科目中最需要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

这一个阶段, 就是要求学生在没有实际弹奏的条件下, 注意力集中在头脑中回忆音色和触键, 结合教师对触键原理的讲解, 清晰地在头脑中演练手指在键盘上的触键点、深度和角度等手指操控动作, 同时能够“听”到期待的声音音色。这种练习能够给学生真实的演奏做出充分的技术准备, 帮助学生构建对触键和音色概念的科学理解。这一阶段的练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曲子的记忆。当然,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好前三个阶段的练习, 才能顺利的进行这一阶段的训练。

综上所述, 这四个阶段的练琴方法应该贯穿练琴过程的始终, 缺一不可。只有使学生们学会多思考、多倾听, 讲究练琴的方法, 才能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有计划、有效率的练琴。如此, 教学过程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摘要:钢琴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乐器, 要掌握好钢琴的演奏技能, 必须要有正确的、有效的练琴方法。在钢琴教学中, 对于钢琴教师来说, 不仅要把钢琴的弹奏技巧教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练琴。笔者走访了一些琴行, 发现大多数的钢琴教师容易忽视这一点。本文就从练琴的四个阶段, 有谱无琴、有谱有琴、无谱有琴、无谱无琴, 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练琴。

关键词:练琴教学,钢琴读谱,视奏,音乐记忆:音乐思维

参考文献

[1]多纳德霍杰斯编著.《音乐心理学手册》.

[2]司徒壁春, 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

[3]樊禾心编著.《钢琴教学论》.

[4]周广仁编著.《钢琴演奏基础训练》.

[5]赵晓生编著.《钢琴演奏之道》.

[6]陈立编著.《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上一篇:人寿保险营销探究下一篇: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