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自我康复

2024-06-10

冠心病的自我康复(精选10篇)

冠心病的自我康复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00名,男62例,女38例,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接受PCI并获得操作成功[4];纽约分级心功能I-II级,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知情同意;年龄40-72岁。排除标准:纽约分级心功能III-IV级,合并其它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精神异常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文化程度、左室射血分数、血糖、血脂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给予冠心病PCI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均给予标准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调脂药物,抗血栓药物和控制血糖、血压药物等,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门诊随访方式。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并发放《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监测日记》,具体如下:

1.2.1自我管理模式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并统一培训,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及护师5名。其分工如下:副主任护师负责冠心病PCI自我管理小组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两名主管护师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制订个体化自我管理模式,负责建立冠心病PCI患者随访档案,五名护师对患者组织培训、实施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1.2.2自我管理培训详细介绍自我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向患者传授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适当的运动计划,说明戒烟戒酒、坚持规范化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填写《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监测日记》,包括血压、心率、血糖、运动、服药等自我管理技能。

1.2.3冠心病防治知识邀请资深、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心血管专家授课,讲解冠心病的发生原因,认识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介绍冠心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知识,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等

1.2.4培训的方式根据患者文化差异和信息需求的不同,采取多媒体集体授课、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相结合,每季度一次,每次30-45分钟。

1.2.5建立随访制度由自我管理小组成员通过门诊随访和按计划进行电话和家庭随访。内容包括:(1)评估院外运动、饮食、戒烟等日常生活管理;(2)评估规范化服药情况(2)检查并指导《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监测日记》,;(3)根据患者心脏康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4)预约门诊随访时间和家庭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15-30分钟,出院后1、3、6、12个月家庭随访1次,每次30-45分钟。

1.3评价方法

1.3.1冠心病康复知识调查表该问卷为研究者参考2008年PCI术后二级预防指南[5]自行设计,经本院6名专家审核形成。具体包含:冠心病危险及诱发因素、PCI相关知识、日常饮食知识、生活方式、运动的注意事项、药物知识、血糖、血脂、血压监控知识等方面,共50题、每题回答正确2分、回答错误0分,得分越高,表示知识掌握越好。

1.3.2药物管理行为采用药物依从性量表[6],包括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药物依从性越好。

1.3.3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评价以美国ACC/AHA于2007年修订的PCI治疗指南二级预防中,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目标水平作为达标标准。即:BP<140/90mm Hg,合并糖尿病者<130/80mm Hg,LDH-C2.6mmo L/L,FB6.1mmo L/L。完全戒烟(避免被动吸烟)[2]。

1.3.4收集资料的步骤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时、术后1年门诊复查由自我管理成员发放,患者填写后当面收回,未按时复查者由自我管理成员通过电话进行调查、填写,回收率100%。

1.3.5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年患者心脏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危险因素控制(吸烟、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药物使用依从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详见表1、表2、表3。

注:与对照组入院时各种指标比较,#P>0.05.与对照组入院后各种指标比较,*P<0.05。

3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痛苦小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而是目前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器械的迅速发展,实施PCI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不能消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致病因素,患者仍可再次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影响预后[2]。很多研究显示,冠心病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反复发生与不良健康行为有关[7]。张红等[8]对106例PCI术后病人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7.2%的病人健康总体水平为一般和差。目前,国内社区护理刚刚起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如何衔接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院外有效的心脏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管理作为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强调患者本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的信心。有文献报道:自身管理模式的开展不仅可以协助疾病的康复,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在干预过程中,通过采取多媒体集体授课、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使患者理解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方式、合适的运动锻炼,定期复查,自我监测等在疾病的康复中重要作用,消除患者对疾病认识的误区。同时传授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在集体授课中,病友相互交流经验和情感上的共鸣,使患者更有信心管理疾病。在每次的随访中,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评估患者饮食是否合理、运动是否适当,有无伴随症状,是否规则服药、有无漏服、误服、了解戒烟情况、是否存在被动吸烟,检查并指导患者填写《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监测日记》,以便调整治疗和随访方案。研究发现,与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接受了健康教育,能保持较好的生活方式,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院后对照组逐渐恢复原来的生活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出院后1年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说明了要维持和提高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需要持续给予宣教指导,监督和随访的。

综上所述,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有助于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心脏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静,张建凤.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57-59.

[2]郑淑梅.杨秀兰.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7-300.

[3]王雁.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天津护理.2015.23(3):232-23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4-25.

[5]Melloni C,Alexander KP,Ou FS,et al.Predictors of early discontinu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m J Cardio,2009,104(2):175-181.

[6]Moriaky DE,Ang A,Krousel-Wood M,Wand H.Predietive 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for Hypertension Control[J].Joumal of Glinical Hypertension 2008,10(5):348-354.

[7]李然,郭学苹.等.AMI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1)79-81.

[8]陈新,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28):2785-2787.

有利于冠心病康复的食物 第2篇

玉米 玉米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等。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它能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并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食用一些玉米油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此外,每到玉米上市时,每天吃一根水煮玉米,对中老年人很有益处。

豆类 在意大利的一次动脉粥样硬化国际会议上,专家报告了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浆胆固醇。为什么大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呢?研究发现,大豆含有豆固醇,豆固醇与谷固醇一样,都是植物固醇。摄入植物固醇以后,人体不但不能吸收它,而且还能抑制肠腔中的胆固醇水解,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浓度。因此,有人主张应用植物固醇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豆类食品价格较便宜,蛋白质含量丰富,又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所以,血脂高的人可以通过经常吃一些豆腐、豆芽菜以及各种豆类食物来降低血胆固醇,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血脂不高的人,同样可以常吃些豆类食品。这样,可以起到预防高脂血症的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大有好处的。

大蒜和洋葱 研究发现,大蒜和洋葱及其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有预防作用,吃洋葱和大蒜可以使血清胆固醇减少,全血凝集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洋葱和大蒜可以防止a-脂蛋白下降。a-脂蛋白就像清洁工一样,把血管内壁的胆固醇及时清除掉。而且研究还发现,大蒜和洋葱可以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的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可能性就大。有人将大蒜生吃与熟吃进行了对比,发现生大蒜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比同等数量的熟大蒜更明显。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第3篇

1 康复护理的概念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 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 围绕全面康复目标, 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 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

2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 (1) 从冠心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起实施康复措施; (2) 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 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 (3) 对潜在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延缓其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 增加患者相关知识, 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 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 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 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3.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 (1) 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 (如洗脸等) 、床上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 心率50~120次/min, 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 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预防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1]。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d下降至20d。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让患者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2) 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 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d, 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 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 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 如:①散步, 每次30min, 每天2次;②看书或看电视, 每次30min, 每天2次;③降压舒心操, 保健按摩每天2次;④缓慢上下楼3层, 每天2次, 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 以靶心率= (180-年龄) 次/min为宜。 (3) 返院复评阶段, 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 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 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 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 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 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 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3.2 康复训练与护理

康复训练内容有: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如: (1) 有氧训练。常用方式包括: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 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的50%~70%或最大吸氧量的40%~60%。 (2) 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 (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 , 在10~30min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 各组间休息15~30min, 10~15组为1个循环。 (3) 放松训练。①入静 (气功) :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 (意念集中) 、调身 (姿势或动作) 、调息 (呼吸) 来改善全身功能。②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③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 若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 可提高运动效果[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救治后给予运动训练可增加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继发死亡的危险性。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后, 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其身体活动功能, 改善血脂代谢, 减轻体质量, 并使血糖下降。

3.3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 争强好胜, 时间紧迫感强, 常表现为不耐烦。有些患者担心康复训练使病情加重, 且一些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 要求患者有坚强的毅力。患者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 其心理状态也不同。本文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 (1) 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 (2) 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 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 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拒绝体验。对于前者, 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控制的, 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应提高警惕, 重视预防和治疗, 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男、女心脏病患者的真正应激源不同, 护士应找出这些应激源, 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减轻或清除;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3.4 饮食的康复护理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加之个人饮食的偏好, 患者多数在饮食方面不加以节制。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与其他患者有所区别, 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者饮食中摄入钠盐量每天≤2g, 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由于摄盐过多易致患者多饮水, 加重代谢负担, 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者, 脂肪摄入量应每天≤3g, 摄入脂肪过多, 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3]。

3.5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 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均适宜, 且可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等。

4 小 结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集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科学;加强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及严重程度, 对于疾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符岸秋, 程世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9) :126-127.

[2]杨智博.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6) :129-130.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的运用进展 第4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冠心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22-02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一旦发生冠心病,患者将会饱受病痛的折磨,患者也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2],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是十分有必要的。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39例采用中医护理,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8例,并将此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改良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在42~85岁之间,平均年龄(63.7±15.5)岁;常规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在43~86岁之间,平均年龄(65.2±1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对常规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 改良组

对改良组患者均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畅情志、调心理[3]:强化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学习,了解该病的发生机制及危害,充分认识到规范治疗、科学治疗的重要性,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冠心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需要利用情志护理来消除患者这些不良的情绪,关心患者,对患者说明只有配合治疗,才能早日康复。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气血畅达,使脏腑功能协调,从而促进病情的康复。

(2)中医治疗:①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辩证,遵医嘱使用中药汤剂,实证之寒凝心脉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火邪热结以小陷胸汤为主方,气滞心胸用柴胡疏肝饮加减,痰浊闭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淤血痹闭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虚证之心气不足以保元汤加减,心阴不足用天王补心丹,心阴亏虚用人参汤加减。②针刺治疗:针刺膻中、内关、三阴交、曲池、足三里等穴,留针20~30分钟,捻转3~5次,每天一次。③耳针治疗:取穴心、神门、内分泌、肾、胃,每周两次。④膏药穴位贴敷:根据医嘱使用膏药贴敷心俞或膻中穴,隔日一次。⑤推拿疗法:按摩上脘、中脘、神厥、关元、心俞等穴,每天一次。⑥练气功或打太极拳每天一次,根据不同的病情及病症的不同阶段,形成动静结合、劳逸适度的生活节律。

(3)合理膳食:膳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根据辩证结果,指导患者选择食物时,做到病食相宜,药食相辅,寒温相适,以促进病体康复。

(4)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一年的四季表现为春温而生,夏热而长,秋凉而收,冬寒而藏的特点,但实质上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顺应四时,就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使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相统一,互相平衡。在一年中: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至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改良组39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改善率为92.3%%,常规组患者中有28例病情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1.8%,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改良组焦虑评分( SAS) 和抑郁评分( SDS)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而且老年人冠心病死亡率非常高[4],冠心病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冠心病的康复情况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利用中药汤剂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冠心病,配合针刺治疗、耳针治疗、膏药穴位贴敷、推拿疗法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情,从而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志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情的舒畅,从而促进患者气血畅达,使脏腑功能协调,促进病情的康复,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的研究中,改良组39例患者病情改善率为92.3%,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病情改善率71.8%。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结果对比后,改良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也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可见,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法,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改善患者心境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梨,廖若夷,章琼等.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3):261-264.

[2] 董爱荣.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2,5(3):85.

[3]周蔚琦.中医情志护理在冠心病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 9):1300.

冠心病PTCA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 第5篇

目前, PTCA术后低血压、穿刺处局部渗血或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已经逐步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 并成为我国PTCA术后的常规护理的主体部分, 但对PTCA的护理也仅局限于术后1~3d左右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对于患者PTCA术后住院期间系统的康复指导方案包括运动训练方案、健康教育方案等, 目前研究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4例经成功PTCA (残留狭窄<50%)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 女性9例, 按年龄、PTCA数配对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各22例。各病例均为窦性心律, 无PTCA手术史、搭桥手术病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15~45d择期行PTCA术。术后无冠状动脉撕裂和夹层形成、急性血管闭塞、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常规治疗组患者未参加任何有组织的康复程序, 包括相关的活动及饮食方面的特别指导。

1.2 方法

参照美国心脏协会 (AHA) 推荐的康复运动方案, 制作一套康复运动训练方案, 对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指导并监督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主要为卧床期间, 一般为术后1d左右。主要康复运动内容为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包括四肢关节的屈曲伸展等活动。穿刺侧下肢避免较大幅度的活动。应以按摩和远端小关节的被动、主动活动为主。

第二阶段:为术后2~5d。进行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在卧床期后, 从床边短时间短距离步行开始, 遵循由低强度到高强度、由短时间到长时间的训练原则。步行距离由25m开始逐渐增加至800m。

第三阶段:为术后5~7d。仍以步行为主要康复训练内容逐渐加大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并结合上、下楼梯等训练。

在以运动为主的PTCA术后康复方案中, 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进行康复程序前评价患者的性格、社会心理因素, 实施康复时治疗伴随的焦虑、沮丧并积极鼓励患者;给予较完善的健康教育;确保康复治疗组对康复运动训练计划有较高的依从性。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分别在术前1d、术后第1、3、5、7天进行测定。

2 结果

比较2组患者术前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显示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在PTCA术前, 反映心排状态、心作功量、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动脉血压和冠脉功能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 提示2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别。

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显示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在PTCA术后第1~3天, 反映心排状态、心作功量、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动脉血压和冠脉功能的各项指标虽部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2组患者术后第5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对康复治疗组中22例患者康复运动训练5d后进行心功能评测, 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经过康复运动, 患者的心输出量CO出现显著增加 (P<0.05) , 平均动脉压MAP有显著降低 (P<0.05) , 而心肌耗氧量MVO也有显著降低 (P<0.05) , 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2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有所改善。对康复治疗组中22例患者康复运动训练7d后进行心功能评测, 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经过康复运动患者的心输出量CO出现显著增加 (P<0.05, 心肌收缩力MCF及左室总泵力TPF均有进一步显著提高 (P<0.05) , 平均动脉压MAP有显著降低 (P<0.05) , 而心肌耗氧量MVO也有显著降低 (P<0.05) , 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由于PTCA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一般留置动脉鞘管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 患者术后有穿刺点局部出血并发生血肿的可能, 所以目前PTCA术后常规护理要求沙袋压迫穿刺点6h, 患肢制动12h, 同时患者静卧24h。患者常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 因担心出血而不愿意进行肢体的运动。大多数患者在PTCA术后几天内选择卧床休息或者仅进行短时间的床旁活动。部分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患肢制动时间过长, 一直处于一种强迫体位, 精神高度紧张, 思想压力大, 因而导致躯体的不适。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长期卧床还可引起失调现象, 包括体力活动能力的降低, 劳力引起不适当的心率反应, 对变换体位适应能力降低而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循环血容量的降低及肌肉收缩力降低等。长时间卧床还容易引起血栓、栓塞和情绪异常 (如焦虑忧郁) 。已有研究证实:对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抵消因缺乏体力活动所造成的有害影响, 有助于减轻或克服这些失调现象。此外, 康复运动训练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功能容量和心血管效率, 增加冠脉血流, 减少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减少冠心病的复发, 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摘要:为现有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PTCA) 术后康复护理提供一些参考, 以指导护士实施有针对性的更为安全和有效的PTCA术后康复护理。对加强PTCA术后早期护理, 积极调整患者术后的心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康复治疗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探讨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就诊患者共300例, 年龄56~72岁, 出院后随访1年。其中出院后根据患者意愿, 部分患者于门诊进行康复治疗, 根据1年内进行康复治疗次数, 分为低康复治疗组 (1年内康复治疗次数1~24次) 、高康复治疗组 (1年内康复治疗次数超过25次) , 其中每组选取100例。而选取不接受门诊康复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 即拒绝门诊康复治疗组 (1年内康复治疗次数低于1次) 。其中拒绝治疗组男性72例, 平均年龄74.2岁;低康复治疗组男性68例, 平均年龄68.4岁;高康复治疗组男性74例, 平均年龄66.3岁。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基本状况, 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习惯、体力活动情况、进食蔬菜水果情况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状况, 并分别记录患者腰围情况。比较各组不同。3组间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研究方法

进行门诊康复治疗,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评估、健康教育、日常活动的指导以及心理方面的支持, 并进行每周3~5次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及柔韧性训练等, 持续30~90 min/次, 共3个月左右。推荐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 不低于25次。常规每个月进行随访, 如果有病情反复的患者, 会缩短随访周期, 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 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治疗方案调整。而拒绝康复治疗组患者, 为上门随访, 记录其病情情况。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数据资料,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记录各组患者出院时诊断分别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慢性心衰、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术) 后、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后、冠心病并瓣膜手术后, 分别记录所占百分比, 其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对患者进行门诊及上门随访, 分别记录其1年内再发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次入院、心血管死亡及其它原因死亡情况。分别计算所占比例, 比较各组不同。根据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情况分组, 其中拒绝康复治疗患者, 其发生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情况, 以及再次入院、心血管死亡及其它原因死亡情况都高于进行康复治疗组, 而高康复治疗组情况更优于低康复治疗组, 见表3。故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的预后。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 根据INTERHEART研究显示, AMI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等因素所致。而在该研究中的心脏病患者, 有这类基础问题的比例也同样较高, 许多患者同时具备多种易患因素, 此类人群为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故在二级预防中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国内有研究显示[7], 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医院内的心脏康复治疗, 对患者病情的恢复, 生存质量的提高及患者预后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相对院外的康复, 其持续时间更久, 相对效果也更加明显, 该研究主要针对这一部分。结果显示, 出院后一年内发生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 在拒绝康复治疗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9.8%、60.8%、65.9%、66.7%;在低康复治疗组分别为:24.1%、25.5%、19.5%、25%;在高康复治疗组分别为:16.1%、13.7%、14.6%、8.3%。结果显示, 拒绝康复治疗组其发生此类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康复治疗组, 而高康复治疗组相对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更低。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 介入治疗已成为了常规的治疗方式, 在抢救患者的生命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度过了危险期的患者, 其远期预后被逐渐重视起来。有研究显示[8], 介入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早期行亚极量心肺运动负荷荷尔蒙试验和心脏康复, 可最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并使患者的氧代谢水平有最大限度的提高, 对此类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并且是安全的。许多医院对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后的康复治疗进行了探索, 有研究[9]将康复治疗纳入路径, 研究结果显示, 这种康复路径教育, 对于提高此类患者的康复相关知识, 以及自我控制危险因素的能力, 甚至是自我管理, 都是非常有效的。而国内的另一些研究[10], 对一些PCI术后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 对其心脏康复进行相应的指导, 可使患者建立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 从而促进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能够及时用药, 及时检查, 并对疾病进行积极的管理, 加强家人的意识, 这些都有助于其康复治疗。从而使再次入院的比例, 以及死亡的比例都会有所下降。在该研究中, 发生再次入院、心血管死亡以及其它原因死亡的患者中, 在拒绝康复治疗组分别为:70.4%、75%、100%;康复治疗组分别为:22.2%、25%、0%;而在高康复治疗组分别为:7.4%、0%、0%;这个与众多的研究结果是相似的, 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其预后明显要优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 其治疗次数越多, 效果越明显。

目前国内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情况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不过从该研究来看, 对于此类患者, 其康复治疗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冠心病的康复是综合性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医疗模式, 不是单纯的运动治疗, 而是包括运动治疗在内的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医疗保健, 包括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后的康复, 是心血管病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冠心病康复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双心健康、循证用药、生活质量的评估及改善以及职业康复这几方面。而心脏的康复主要是分3期, 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期及院外长期康复期。该研究主要是针对院外早期康复期进行的, 此期是康复中最重要的时期, 其恢复情况, 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最大。该研究的结果显示此期的康复治疗, 患者可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其并发症的发生, 以及再次入院及治疗都要明显地减少, 并且生存期得以延长, 这就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医疗费用, 节省了医疗资源, 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有助于患者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回归正常的生活。

综上所述,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是对院内药物治疗的一个很好的延续, 是减少死亡。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要得以重视和推广起来。

参考文献

[1]况刚, 陈庆伟, 李兴升, 等.老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10) :1076-1079.

[2]张晓霞, 李玉翠, 常淑娟, 等.系统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32 (7) :544-546.

[3]张子新, Thomas RJ, 齐国先.心脏康复: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标准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 33 (5) :601-604.

[4]胡大一.积极推进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综合医疗模式[J].中华循环杂志, 2012, 27 (6) :481.

[5]吴智勇, 曾敏.心脏康复进展[J].海南医学, 2012, 23 (12) :117-119.

[6]王豪杰, 施巩宁, 赵辉, 等.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12) :88-89.

[7]李寿霖, 吴学敏, 孙启良, 等.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8) :696-699.

[8]车琳, 王乐民, 蒋金法, 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8, 88 (26) :1820-1823.

[9]梁婷, 都冬梅.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11) :1155-1158.

冠心病的自我康复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包括47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均介于59~81岁,平均年龄为(68.12±11.21)岁,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其中包括心功能衰竭患者12例,28例无症状型患者,27例心绞痛型患者,29例AMI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冠心病护理,患者的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高血压都属危险因素,因此,需要与医师的专业指导相配合,借助阿司匹林、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品做好诊治工作。同时,控制好血脂异常因素、糖尿病因素以及高血压因素:首先,改善脂质代谢异常情况,控制高血压,并改善糖耐量以及高血糖情况,但需保证戒烟酒,从而使血液状况得以改善。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生活规律,在饮食方面需要低盐、低脂并保证清淡,日常保证良好的行为习惯[2]。

观察组患者进行冠心病康复护理,首先,需要做好心理宣教,主要有疏泄、静默以及说理3种心理治疗。在疏泄心理治疗中,需要将老年人心情宣泄的窗口找出,将不开心以及生气的心情疏泄出来,从而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能够保证安静的状态,达到心身轻松的状态。对于静默心理治疗方法就是借助沉默、平静以及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肌肉,每日需进行2次,在松弛训练时需要保证16~20 min。对于说理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讲述冠心病的具体诊治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作用因素,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抒发疗效以及护理感受[3]。其次,做好运动锻炼,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为依据,使制定的运动方案更加规律性,比如,对坐位进行训练、对呼吸方法进行锻炼,在室内以及室外的环境下做好步行锻炼,同时,还需做好床上活动方案,以及楼梯上下循环运动方案,从而使老年人的身心能够更加健康,病情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三,需要做好健康宣教,对于患者来说,安全感较为重要,因此,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科室治疗水平以及护理水平等内容,使患者能够保持轻松的状态入院。同时,还需保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能够在较为亲切的环境中就诊。此外,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详细告知患者发病的原因以及饮食、休息、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好患者的阶段锻炼,调整好老年人的情绪,使其能够更加平静以及豁达,在护理合作得以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医疗合作的顺利度。第四,需要借助转移疗法,借助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如听音乐、打太极、学习书法等,借助此种方式使老年冠心病患者能够保证愉悦的心情,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此外,利用此种方式,能够修养患者的心志,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患者疾病带来的困扰,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4,5]。

1.3统计学分析:本组实验中所选数据均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借助平均值±标准差(±s)、百分率的形式表示,采用t以及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用与观察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多发人群,其不仅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给其增加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痛苦。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及心理落差都比较大,各项重要脏器也开始逐渐衰竭,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抑郁、悲观、执拗等负面情绪是导致患者发病或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医学方面针对此种情况,主要根据医疗体系的构成,予以患者康复护理指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指导,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本组研究之中,观察组患者进行冠心病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冠心病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用与观察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应用康复护理有较强的效用,患者的生活治疗以及心脏功能都有所减轻。

摘要:目的 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冠心病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冠心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用与观察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应用康复护理有较强的效用,患者的生活治疗以及心脏功能都有所减轻。

关键词:住院老年冠心病,康复护理,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程建群.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01-102.

[2]安艳芝.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策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2):143-144.

[3]汤鸿鹰,吴玲晓,曹雪,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11-213.

[4]肖淑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策略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516-516.

[5]于晓红,张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67例的影响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76-1177.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第8篇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护理,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1]。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亦取得了一定成绩。就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冠心病描述

我国古代医籍虽无冠心病病名,但却有许多相关记载,大量古代文献关于“胸痹”“心痛”的描述,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灵枢·五邪》云“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是对冠心病疼痛部位的描述。《灵枢·厥论》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是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及病情转归与预后的描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做了专病专篇的论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记载,是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及其治疗方法的描述。《圣济总录·胸痹门》指出“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皆为对冠心病临床症状的描述[2,3]。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病证以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病机多为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瘀血等痹阻胸阳、脉络,使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2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

2.1 整体观念的应用

2.1.1 运用“昼夜晨昏——时辰节律”进行护理病情评估[4]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入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临床护理中可以从时辰变化规律研究胸痹。孙习铮等[5]以开始出现疼痛作为发病时间的标准,无疼痛者以开始明确的临床症状作为发病时间的标准,将每日分为子(23:00~01:00)、丑(01:00~03:00)、寅(03:00~05:00)、卯(05:00~07:00)、辰(07:00~09:00)、巳(09:00~11:00)、午(11:00~13:00)、未(13:00~15:00)、申(15:00~17:00)、酉(17:00~19:00)、戌(19:00~21:00)、亥(2l:00~23:00)12个时辰,以观察评估不同时间内胸痹病人的发病情况。结果发现胸痹病人症状的发作或加重有明显的时间差异,1日之中以子时(23:00~1:00)和亥时(21:00~23:00)发病最多,合计占74%,远远高出其他时间的发病,另外在卯时(05:00~07:00)再次出现一小的高峰。这一结果基本符合《内经》时间医学中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故在临床护理中根据时辰调整护理时间及护理人员在岗情况。入夜之后阳消阴长,机体抵抗力低下,随着夜晚气温下降、寒气加重,值班护士应协助病人注意保暖,加强夜间巡视,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药物的准备,并注意夜间加派1名责任护士担任巡视工作,重点做好在相应时辰内容易发生病情变化病人的监测观察工作,并随时准备配台医生参加抢救。

2.1.2 运用“环境—季节气候”理论进行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整体观认为环境和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十分重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使病人纳气吐新,以增强气血运行。保持床铺干净、整齐,保持室温与湿度适宜,保持病区安静,使病人心情愉快、怡隋悦志,以利气血通达。此外,应指导病人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以免六淫之邪侵袭机体而加重病情[4]。《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素问·举痛论》又云:“寒气客于脉外则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由于本病系胸阳不足加之寒邪侵袭而导致脉绌急而不通,不通则痛,说明气候对本病有影响。胸痹病人一年之中多在冬季发病,病情轻重随一日中人体阴阳消长而变化。一日之中以夜间子时为甚,早晨病情较稳定。晨起阳光渐生,病邪渐衰,引导病人做适当活动,缓慢起床,病轻者下床活动或户外活动,以达“气血流通”作用,以防“久卧伤气”。午时嘱病人静心休息。午后嘱病人练气功(坐功及卧功),根据人体“内气”运行规律,一日中卯时(05:00~07:00)适宜气功,心痛者尤以卯时活动较佳,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入夜早卧,保证睡眠充足;夜晚避免饮食过饱,情绪激动,注意保暖。子时前吸氧3 h,浓度20%~40%,可改善气血流通,减少心肌缺血,预防胸痹发病或加重[6]。

2.1.3 运用“昼夜晨昏——时辰节律”进行用药护理[6]择时服药:

认真执行医嘱给予所需的药物,且根据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和人体生物因素的节律变化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阿司匹林卯时(06:00)起床前服药,药物排泄时间最长,待5 min~10 min后缓慢起床洗漱、活动,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预防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抗高血压药卯时(07:00)、未时(14:00)服药,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高峰期吻合,产生最大的降压作用[7];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8];亥时(2l:00~22:00)服用降血脂类和硝酯类药物,保证药物在夜间至清晨血液中持续稳定的有效浓度,防止睡眠中心肌缺血发生;睡前可加服预防药物,口服琥珀粉1 g~5 g,朱砂粉0.6 g,地西泮2.5 mg,以镇心安神,适宜人体生活节律睡眠。

2.2 五行学说的应用

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完整地提出了五行配脏观的学说。后世对疾病的认识中更是把五行学说发挥到极致。在临床中五色、五脏及情志等在胸痹的护理中,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应用五行学说[4],即观察面色为主,辅察舌色、舌苔、皮肤色泽,以五色配五脏分体质辩证后,建立中医护理诊断,再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施以相应的起居、情志、药膳、按摩、针灸等传统护理技术。

2.3 辨证施护

2.3.1 寒凝心脉型[1]

病室要求温暖向阳,通风透气时要让病人着衣盖被,严防感冒。中药及饮食都应热服。忌生冷及寒凉食物,水果可煮后食用。可用少量干姜、川椒等调味,以助温运中阳。或饮用少量米酒,以通阳活络散寒。可遵医嘱灸心俞、厥阴俞、内关穴位。

2.3.2 气滞心胸型[9]

因病人多因肝气亢盛,故病室应清凉温润,光线柔和,环境优雅。加强情志护理,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多关心病人,并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汤药宜少量多次服。

2.3.3 痰浊闭阻型

饮食护理:清淡饮食,可多食萝卜、金橘、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作用的食品,有助于消化;不宜多进甜食,忌油腻粘滑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平日可以海蛰煎汤代茶,可进薏苡仁粥、萝卜粥以化痰开窍。多食用通利大便之品,如粗纤维蔬菜等。肥胖病人多痰湿较甚,尤其应该控制饮食量及减少肠胃负担,有利于康复。鼓励病人咳痰,指导正确排痰方法,深吸气后排痰,气短较严重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气短较严重者可遵医嘱灸气海[1]。中药汤剂宜温服,可加服保和丸。便秘者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必要时肥皂水灌肠[9]。

2.3.4 心血瘀阻型

应重视适当活动,以流通气血,减少发作。情志不遂是诱发胸痛的重要因素,劝告病人避免抑郁忧伤或紧张、激动。主动关心病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止痛,帮助病人解除悲观情绪,使其心情愉快,配合治疗。指压膻中、心俞等穴,背痛遵医嘱加肺俞、心俞拔火罐。发作期应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避免劳累[10]。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宜温热服,每日1剂,每剂2次,饭后服,7剂~14剂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劳。保持情志舒畅,以使气机保持通畅,更好发挥药效。服药后注意观察疼痛减轻程度,起效时间以及诸症变化情况。若保持胸痛、心悸加重立即卧床休息,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针刺止悸穴位如内关、双针神门,耳针有心、肾、副交感神经等,每天1次,5 d~7 d为1个疗程[11]。

2.3.5 心气不足型[1]

病房安静,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卧床休息为主,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多给补益气血之品,可选用食疗方法,如黄芪蒸乌鸡、桂圆红枣粥等。

2.3.6 心血不足型[10]

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观察服用补心气药后的反应,及时向医生反应病情,以酌情加重或减少补气药的用量。饮食护理:饮食以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宜,少食多餐;避免饥饿及生冷刺激;宜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银耳、山药、大枣、粳米等。给予病人精神安慰,避免思虑过度而加重病情。

2.3.7 心阴亏损型[1]

病窒宜凉爽湿润;以卧床休息为宜,体力许可时适当活动,以不引起心痛为度。饮食可给养阴之品,如银耳莲子等,忌辛辣油腻躁火的食物。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遵医嘱予以内关、心俞、厥阴俞等穴穴位注射。保证病人获得良好的睡眠,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按摩涌泉穴,或饮用一杯热牛奶,均可有助于睡眠。尽量避免睡前饮用浓茶、咖啡以及看刺激性小说、电视。

2.3.8 心阳不振型[1]

居室宜温暖干燥。饮食宜温补,可选用莲子、桂圆、山药、羊肉等,可配合食疗八宝莲子粥。忌食生冷之品。宜半卧位休息,加强保温措施,避风寒。可遵医嘱灸肺俞、风门、气海以助阳散寒。

2.3.9 气虚血瘀型[12]

饮食护理:以温热饮食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可食黄芪粥、莲子粥或扁豆粥以益气健脾,方药用生脉饮,合丹参饮加减。复方丹参片、人参三七粉有益气养心活血作用。气虚损及心阳,有怕冷、肢凉,腰酸乏力者时可加服温阳方药如桂附地黄丸或右归饮。

2.3.10 阴寒凝滞型[13]

注意防寒保暖,切忌受冷,尤其在天气骤冷或阴雨之日,应及时增添衣被,可适当提高室温或放置热水袋,以缓解病人疼痛及畏寒症状。病室宜温暖向阳,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尽量少暴露病人。饮食上禁生冷瓜果等寒凉之品;宜吃温热食物,可用大蒜、干姜、川椒等调味以温阳散寒;可食用肉桂、桂圆、羊肉、薤白等以开痹散寒。

2.3.11 气阴两虚型[13]

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方拟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中药宜空腹服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稳定病人情绪,体力许可时适当活动,以不引起心痛为度,忌劳累。头晕发作时宜卧床休息,起坐动作不宜过快,少做旋转、弯腰等动作,头晕严重者设专人看护,进行全面的生活照顾。饮食宜予补气养阴之品,如红枣、莲子、桂圆、瘦肉、牛乳、蛋类、鱼肉,适当配合益气养阴的中药,如山药、黄芪、百合熬粥以调补。

2.3.12 痰瘀互结型[14]

汤药宜温热服,病室温度不宜过高;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助湿生痰之品,常食柑橘、山药、莱菔子、白果等有化痰消食作用的食物;药物穴位外贴,取蓖麻子3粒或4 粒捣碎,贴于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引痰下行。

2.4 用药指导

正确服药和掌握正确的给药途径直接影响胸痹的治疗效果,口服药物应遵医嘱按时足量服用,避免病人随意增减剂量或停用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服药时的饮食和生活宜忌。温中散寒及行气活血的药物宜在早晨或上午服用,镇静安神及定惊熄风的药物宜在下午或傍晚服用。应根据病人的证型和具体情况做好用药指导,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服药后的疗效和反应[15]。

2.5 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胆固醇为宜,忌过饱,尤忌食肥甘厚味之品,伴有高血压者应少吃盐;晚餐量宜少。禁止吸烟、饮酒,避免诱发心痛。可用菊花、生山楂、草决明、枸杞子泡茶频频饮用[16]。心血瘀阻证的病人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宜进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纤维的摄入。对寒滞心脉证的病人中药汤剂和饮食均要热服,忌生冷食物,水果和蔬菜均要煮熟后服用。而心气亏虚证者饮食以滋补为主;而肥胖病人要控制体重,过食易使脾胃损伤,聚湿成痰,气滞血瘀,因此饮食应限量,每餐不宜过饱[17]。

2.6 情志护理在心肌梗死中的运用[18]

2.6.1 运用情志护理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论有无并发症,多存在心理障碍,出现“濒死”的恐惧感或焦虑不安,“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转,故气不行矣……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举痛论》),从而影响机体气机升降和气血正常运行,使病情加重,影响疾病的康复[19]。因此,要关心、体贴病人,提出心理性开导,顺其情志,晓以利害,说明急躁无益,“既来之,则安之”,只要配合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定能恢复身体健康,从而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情绪,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

2.6.2 运用情志护理解除抑郁、忧思情绪

很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后特别是在监护室治疗时,对抢救治疗环境不适应,对医疗护理不了解,有抑郁、忧思感。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取得病人信任,还要针对病人的抑郁、忧思情绪,以亲人般的温暖去安抚病人,打开其郁结之心扉,使抑郁、忧思得解,心无疑虑,恢复正常心理,保持乐观、欢愉的精神状态。心情愉悦,则气血流畅;气血畅达,则能滋养神气,从而神气调和,志意舒畅,清净不乱。董爱荣[20]采用中医心理护理法护理30例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胸痹病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在病人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进行评定,发现采用中医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胸痹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整体健康。

2.6.3 运用情志护理严格探视制度

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后亲朋好友多来探视,易令病人情绪激动、悲忧过度,使心气涣散,无所归统,加重病情。因此,应严格探视制度,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令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喻嘉言之“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虽为养生之说,然于此不无指导意义。

2.6.4 运用情志护理指导康复活动

许多心肌梗死病人对卧床休息及康复活动安排不了解,住院后有相对安全感,常常加大活动量,如在早期应绝对卧床,但因病人不习惯卧位大小便,而固执地要求下床排便,此时应说明过量的活动会耗伤正气,致心失所养,使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有的病人则由于对本病的畏惧,长期卧床,需做好思想工作,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活动,对于气血流通、增强体力、减少并发症大有裨益。但体力活动的安排,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有计划、科学地进行,并要求病人注意自我感觉,如有不适则需卧床休息。这符合中医学中动静结合的理论:静卧以怡养正气,微动则调和气血[21]。

2.6.5 运用情志护理指导饮食调摄

部分心肌梗死病人患病后对饮食多有挑剔,家属亦多予以“ 膏粱厚味”,然其易生痰浊,阻塞经络;同时进食肥甘生湿困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致食物中厚浊部分“壅遏脉中,脉道不利,气不往来”而加重病情。故需在病人情绪稳定时,晓以利害,使病人接受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餐勿过饱的膳食安排,积极改变不合理的摄食习惯,并戒烟酒[22]。

2.7 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

2.7.1 耳穴埋籽法配合艾灸

徐云[10]在实施心内科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配合辨证施护及艾灸和耳穴埋籽法,在按医嘱执行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评估分析辨证分型,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辨证护理干预。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3.8%,减少了复发及并发症。

2.7.2 刮痧疗法

徐春苗等[23]采用刮痧疗法,选取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胃俞穴、胆俞穴,内关穴等。治疗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一周3次,共治疗9次,改善了心血管病人的睡眠质量问题。

2.7.3 针灸疗法

张卫平等[24]急性期给予针灸止痛也有较好的疗效。胸痛较重者可配合药物针刺内关、合谷、通里、膻中。心率与心律的快慢、节奏是心神是否内守的关键;心动过速者针刺内关、少商、间使;心动过缓者针刺通里;意识不清者可针刺人中、十宣;胸闷气短、动则加重者可灸关元、三里、三阴交。

2.7.4 适时循经按摩

《灵枢》云:“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循胸出胁循臑内,人肘中,行太阴少阴之间下臂,行两筋之间,人掌中,循中指出其端。”主病:胸胁支满、心中儋儋、烦心心痛。胸痹心痛病人病情稳定,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董梅德等[25]对病人进行按压手厥阴心包经护理。具体方法是:沿心包经循行路线,由胸部开始,依次膈内,前臂至手掌,进行有节奏的按压。手法轻重适中,先左后右,反复按压,每次15 min,每日2次。能起到疏通经络、清除瘀阻的辅助治疗作用;也可以指导轻症病人自行按压心包经,左右手交换进行。

2.7.5 养心法

恬淡虚无,以养心气;心志平和,以养心神;劳作有节,以养心血;避其风寒,以护心阳;调养膳食,养护络脉;动静适度,以通络脉[26]。

3 问题与展望

冠心病康复 运动来帮忙 第9篇

冠心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应小心谨慎。在开始运动前,应先向心脏康复科医生咨询,排除运动禁忌证,并通过一些检查来评定心脏功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

制定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根据病情、体能状况及爱好,选择一项或几项合适的运动方式。对心脏功能有益的运动有多种,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做体操、跳舞、打乒乓球、打太极拳、上下楼梯等。这些运动主要为动用全身大肌群的、有节奏的有氧运动,以锻炼耐力为主,可以改善心脏、肺功能及糖、脂肪代谢。

运动强度因为不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程度差别很大,所以适合的运动强度也有很大不同,与健康人相比差别更加明显。患者在开始运动前,一定要经过心脏康复专科医生的检查、评定,以了解冠心病严重程度,是否可以在院外进行运动,以及适合个人的运动强度。一般地说,如果患者没有服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在运动中脉搏比运动前增加15~20次/分;停止运动后5分钟左右,脉搏可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这样的运动强度比较合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体能改善,对运动的适应性增加,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此外,患者在活动中感到有些发热、劳累,但停止活动后不久,疲劳应该减轻或消失,自我感觉轻松舒适,并且不影响当天饮食和睡眠。

运动频率与时间每天活动一次或隔天活动一次,每次活动(包括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20~40分钟。

按照上述运动处方开始运动时,需注意对健康状况进行自我监督。因为运动处方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还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根据检查结果适当地调整运动处方。如果患者在运动期间病情出现变化,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八大”注意事项

1.运动要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同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活动后应通过整理活动充分放松,避免运动突然开始或突然停止。

3.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4.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5.不要进行爆发性或过于剧烈的运动,尤其是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比赛或运动。

6.饭前、饭后不要立即运动。阴雨天、闷热或寒冷天气时,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浴,应休息20多分钟后进行温水淋浴。

7.体育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因此不要自行变更心脏病药物的使用剂量或方法。

8.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有益于心脏病康复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饮食清淡、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等。

病情重适当动

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和药物治疗外,即可开始适当的康复运动。由于此时患者病情较重,康复运动应在专科医生的监督下进行。病情相对稳定出院后,在继续治疗同时,康复运动也不应中断。

刚出院时,患者应维持住院时的运动水平,不可盲目增加活动量。如果病情有变化,应随时到医院就诊。即使病情没有变化,前三个月内也应每隔1~2个星期,找专科医生复诊。如果在住院期间没有进行康复运动,出院后想要进行活动,那必须由专科医生制定运动处方。

冠心病的自我康复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从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对16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 包括男132例, 女28例, 通过心电图、Hoher等检查确认患者均符合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根据WHO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划分为:I级16例, 占10.0%, Ⅱ级76例, 占47.5%, Ⅲ级46例, 占28.8%, Ⅳ级22例, 占18.3%。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康复组84例, 年龄为 (60.6±9.01) 岁;对照组76例, 年龄 (62.2±7.02)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心绞痛级别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1)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期间, 必须卧床休息10~14 d, 当胸痛开始消失后, 可增加些运动量, 直至能够正常活动;康复组的药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心绞痛分级结合本院制订的康复程序进行康复训练。具体要求:① 对于休息时无心绞痛, 在轻微活动过后出现心绞痛患者, 此为Ⅳ级, 康复疗法鼓励患者下地活动, 如刷牙、洗脸等。② 患者轻微活动无心绞痛, 但在慢走时发作, 此为Ⅲ级, 患者需要卧床进行肢体活动, 2次/d, 每次10~20分钟。③ 少量活动时无心绞痛, 但在快步行走、登楼以及餐后行走时发作, 此为Ⅱ级, 此时患者需要下床在房间内慢速行走, 2次/d, 每次10~20分钟。④患者在上述活动中没有心绞痛发作, 此为I级, 患者可以下地行走, 每次10~20分钟, 可以慢慢增加距离, 患者也可到室外活动。⑤ 进行上述活动后无发作时, 患者可快步行走或进行登楼训练, 2次/d, 每次10~20 min。⑥ 进行上述运动后无发作, 目的是使患者了解心绞痛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 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康复程序的实施。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下降80%以上, 心电图结果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绞痛下降50~80%, 心电图的ST-T时间恢复到0.5~1.0 mm;无效:心绞痛发作至少减少50%, 心电图结果同治疗前大致相同。

1.4 注意事项

在康复过程中, 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病房必须准备齐全的抢救设备以及药品, 遇到出现胸痛发作或心电图的ST-T段明显异常, 必须马上停止当前的康复程序, 等患者稳定后再进行康复治疗程序。

2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康复治疗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起的运动疗法, 该方法特别对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疗效理想, 但其对于心绞痛的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不多, 大多患者治疗心绞痛多采取完全的卧床休息、镇静、扩冠以及营养心肌等办法[3]。本科对于心绞痛按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理论进行科学的康复疗法的尝试, 其主要理论依据是:适当的康复运动, 能够提高每分钟吸氧量、增加动静脉氧差;而且适当运动能够使儿茶酚胺的浓度下降, 减少外周血管的紧张度, 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康复运动还能够加快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康复治疗能够使血液粘稠度下降, 使血压稳定, 减轻体重。通过心理治疗可以纠正患者的焦虑, 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 利于组织代谢, 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减少心肌的耗氧量, 所以康复治疗能从多方面改善心肌供氧与供血, 提高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血供[4]。本康复程序最大运动量为上、下二至三层楼, 活动距离在1000米以内, 安全性高, 不会发生意外。总之, 本康复程序实施简单, 容易掌握, 任何冠心病心绞痛级别均可进行, 而且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 (P<0.05) ,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化.不稳定心绞痛的联合治疗临床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 10 (4) :99.

[2]钟蓓, 雷英, 乔树宾, 等.冠心病心绞痛运动康复疗效的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 8 (4) :101.

[3]中华心血管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 28 (6) :409-412.

上一篇:大学生理财观念培养下一篇:参数敏感性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