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编辑的修养

2024-06-10

广播编辑的修养(精选11篇)

广播编辑的修养 第1篇

一、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修养

由于文艺节目具有“采、编、播”特点, 广播编辑必须是从事相关工作, 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底蕴, 专业化的操作技能, 能够很好地应对工作中各种突发事件。由于广播文艺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 如音乐、文学, 广播编辑也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不断提升自己, 为更好地做节目埋下伏笔。广播文艺节目是由多个环节组合而成, 如创意、选材。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广播编辑需要注重节目的创意性, 要有鲜明的主题, 巧妙的构思, 并以对应的主题为中心, 收集各方面的素材, 如音乐资料、文学资料。以文艺节目设计为基点, 选择适宜的素材, 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 灵活应用一些编辑方法, 使文艺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并以别样的外在形式呈现出来。最后, 由节目主持人进行艺术再创造, 把节目呈现给听众朋友。在一定程度上, 编播的每个环节都是对编辑综合素质的考验。可见, 在新时代下, 广播编辑想要做好本职工作, 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

二、不断强化职业道德修养

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 广播文艺编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 全面提升自我品质,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 策划能力、鉴赏能力, 为广播文艺节目收视率的提高做好铺垫, 也为听众带去更具有内涵的节目, 丰富他们的生活, 减轻他们的压力。就广播文艺而言, 它是整个广播媒体的核心组成元素。在新形势下, 由于新闻事业具有的特点, 广播编辑要有正确的舆论观, 顺应时代潮流, 能够在工作中遵纪守法,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底线。同时, 广播文艺编辑要能够爱岗敬业, 热爱编辑这份工作,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具有较高的责任感, 要能够积极进取, 不断安于现状, 为广播文艺编辑队伍整体形象与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强化文字修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广播文艺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各个环节都需要达到很高的要求, 如稿件的编写、节目的制作。而这些方面都要求广播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具备多方面的写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 广播文艺编辑需要在文字方面进行大量的加工, 如语言的不规范、语言逻辑性不强。编辑需要以相关的稿件素材为基点, 修改广播稿, 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条理清晰, 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在修改稿件过程中, 广播编辑需要从听的角度, 充分考虑、分析上、下词语、句子, 甚至是短评, 看其是否存在歧义, 容易让观众产生误解。此外, 广播编辑要把好文字关, 注重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主要是因为在广播稿中, 如果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会使播音员无法把稿子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广播稿也是去了它本身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 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同时, 还要看前后句子是否通顺。同时, 在广播稿中, 一些标点符号在口语中并没有对应的标志, 播音员很难准确表达出来, 广播编辑要以广播的特点为纽带, 灵活应用这些标点符号。

四、不断强化文艺修养

就广播文艺编辑而言, 它不同于其它行业, 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能力, 为更好施展自身才华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 对话属于广播特点较鲜明的体裁之一, 能够应用到各种节目中, 如教育性质的节目、文艺性质的节目。在广播稿中, 广播文艺编辑可以对话的形式来呈现它, 表达对应的主题思想, 可以使编辑、听众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但在编辑过程中, 广播文艺编辑需要换位思考, 站在听众的角度, 思考他们会对所讲述的事情、问题有怎样的看法, 是会有哪些感触?从最初的酝酿到最终的成稿, 广播文艺编辑都需要对听众的认识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真正拉近编辑、听众之间的距离。以配乐广播节目为例, 语言、音乐是它的主要组成元素, 但它并不是音乐、文字的简单结合, 需要水乳交融, 二者一起进入听众的耳朵。例如, 在收听的过程中, 听众不会感到音乐在干扰收听的内容, 而他们也不会在听文字的时候, 受到音乐的影响, 忽视广播稿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需要广播文艺编辑在工作之余多看一些音乐方面的书籍, 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

五、结语

在新时代下, 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提高广播文艺工作的修养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不断优化广播文艺工作的操作技能, 丰富他们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备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做好本职工作, 成为新时代下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 它也能不断促进广播事业的不断完善, 满足听众各方面的需求, 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 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崔淑芬.广播编辑的修养[J].科技传播, 2012 (20) :14-15.

[2]顾婷.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修养[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05) :98-99.

一个媒体微博编辑的自我修养 第2篇

我从事微博编辑一年有余,负责财经类杂志的微博@商业价值杂志,这一年来可谓五味杂陈,这份工作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深入了解微博这个平台爆发出来的正面能量和夹杂着各类不堪的蝇营狗苟。对于这个行业的吐槽,之前陆续在微博上说了不少,这一次想对一年来的思考进行全面梳理。我想谈一谈媒体微博圈子里的一些现象以及我所认为的解决之道,欢迎同行们猛烈拍砖。

微博之劣像

唯眼球驱动的KPI

我们都知道,新闻理论有把关人一说,也就是说新闻见报之前,会有最后一道审核,决定该新闻报还是不报。当然在中国,新闻见报之后还有一个最为神秘的把关人。后来有了微博,言论门槛极为降低,各类媒体纷纷进入微博,指点江山。

微博编辑一职亦应运而生,伺弄各自的媒体账号,微博上的把关人也就是这个账号的微博编辑。微博的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有着很强的媒体属性,可能是为了刺激平台活跃度, 专门有一个风云排行榜,分门别类将各个领域的微博账号做一个排名,排名依据乃是微博粉丝数、当天发帖量、转发及评论情况。由此,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微博编辑们的罪与罚一跃而出。

排行榜排名很快成了很多媒体领导施加于微博编辑们的KPI,至少发帖量要得到保证。那怎么办?都市新闻类媒体的微博编辑们则是挖空心思,到处找社会新闻, 而其实很多财经类媒体一天根本没办法保证20条到30条财经类信息的量,也只能跨界发各类社会花边新闻。当然一些故作聪明的陈年段子也是财经媒体微博们最喜欢的料。

很多账号在这样的指标排名中脱颖而出,他们占据了微博风云榜排行的头几位,于是马太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了,他们的粉丝量越来越多,在很多媒体领导眼里,他们的模式是成功的,这样的媒体微博账号成了标杆,业内同行在内容形式和发布频度上都开始全面效仿。越来越多的媒体微博账号开始在低效的恶性竞争中狂飚——拼速度,拼热点,拼谁更能迎合粉丝。

粗制滥造的内容

这是一个 丝行业,从业者普遍缺乏新闻伦理素养和价值观判断,在多数微博编辑眼里,粉丝数、转发评论及风云榜排行就是终极目标。 于是微博编辑们就要挖空心思寻找、分享那些能够激起微博粉丝反应,能够挑逗微博粉丝情绪的新闻素材,而全然不顾自身媒体品牌的定位。

都市报媒体发社会新闻,商业类、政经类杂志也沦落为社会花边新闻、陈年段子的发声筒和放大器,我很难想像,一些非常牛逼非常专业的财经媒体,其下属的杂志或网站的微博竟然也成为了发布社会花边新闻的桥头堡。在唯眼球驱动的KPI压力下,那些媒体微博每天都在炮制那些粗制滥造、未经思考的同质化信息。早些时候,曾看到一个新闻,有专门的营销公司专门炮制并散布各类耸人听闻匪夷所思的社会恶性新闻,因为他们知道媒体微博编辑们喜欢这样的菜!诸君如对微博有所了解,大概都知道微博上每天都在流动着很多不实很多耸人听闻事后又被证实为谣言的新闻信息。没错,这里是源头的一部分。

抄你是看得起你?

我们都知道,中国互联网有一个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地方是中国有四大门户盘踞新闻高地,而传统媒体自身的网站不是没有,就是活的很惨,值得尊敬的是财新网正在挑战这种模式。

在门户时代,传统媒体的价值极大被门户剥夺,门户狭流量令传统媒体不得不将内容以低微的价格甚至无偿贡献给门户。而到了现在,这一状况更甚了,以前是门户剥夺传统媒体,现在是门户和传统媒体的价值一起被微博账号给劫持和剥夺了。散布于各个门户各家媒体网站的内容可以无条件无任何限制的被所有的微博账号发布,好一些的做法是在微博上标注下来源,大部分甚至连个链接都没有。 但纵使加了链接和来源又有何用?微博受众们基本上是不会注意到这条内容是谁的,他们走马观花关心的仅仅是内容本身而已。于是乎A 媒体辛辛苦苦写了一篇牛稿,发布在自己网站上和微博上,又被各个门户抓取,然后B 媒体把这条信息发布在了自己的微博账上,而它的微博账号影响力又远大于A 媒体的,此时此刻辛苦贡献原创内容的你做何想?真的是渠道大于内容么?

多年前,IT 圈里曾经流传着一句话:抄你是看得起你。这句话用在微博领域其实更妥洽。

微博对媒体的价值

微博给媒体带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想主要围绕我所熟悉财经类媒体来谈谈这个问题。

对媒体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微博应该是媒体的延伸和新的内容载体,它是一个很好的发行渠道,它的重要性甚至不低于媒体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它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1、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总结和拆解,可以把文章很好地推送给自己的粉丝,通过超级链接者的转发下,可以让自己的内容传播的更远。通过这样长期有价值内容 的持续推送,强化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和气质,从而使杂志发行获益,品牌形象提升。还有什么事能比让自己的文章走的更远被更多的人看到更让写作者们在意?还有什么事能比可以直接看到读者反馈更让写作者激动?

2、正在尝试中的微博商业化。如果把媒体微博当作一本杂志,它也可以有广告,目前业内做法是广告内容伪装成正常的信息进行发布,很多情况下微博读者无法识别出这是公关内容。其实在发布的时候何不大大方方的向杂志一样标注这就是广告。加一个类似#本微博为广告#的标签,虽然这么操作也会遭遇微博读者反弹,同时其给广告客户带来的价值也有可能也低于没有任何标识的内容,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3、其实媒体微博最大的价值应该是隐性的品牌提升,这个品牌加值是很难用金钱去衡量的,在长期有价值内容的输出下,微博上聚集了一大批忠实读者,在此基础上,推广诸多媒体自身的业务将事半功倍,比如会议推广,会议微博现场报道,移动客户端推广,媒体调研,选题反馈等。这是对媒体的正向循环。

4、读者数据库,通过持续不断输出内容,粉丝群体越滚越大,这些微博粉丝将是媒体数据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媒体微博编辑的自我修养

告别卖萌

媒体微博编辑,首先应该是做为媒体而存在,其次才是微博。企业中的微博营销规则不应该对他有过多染指。媒体微博编辑,他应该首先是一个媒体人,其次才作为微博这个新型发布渠道的运营者。一个好的微博编辑应该具备国际化视野,懂内容懂新闻;有编辑能力、选题能力、新闻整合能力和创意能力、有新闻伦理素养;懂微博,反应快,堪称复合型人才。

创意能力的落脚点为微博配图。媒体微博编辑,应该锤炼出针对某一事件迅速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他还要锤炼出和业内人士就发布的信息进行适度讨论和互动的能力。在微博这个链条上,他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微博主编。媒体微博不应该成为一个只会发快新闻,只会卖萌和抖机灵的账号。

不要快新闻,要观点

以我负责的@商业价值杂志 为例。从价值观层面,它秉承杂志的编辑精神,专注于技术商业领域,从不染指社会新闻;对自己不属于的领域谨言慎行,专业的媒体做专业的事,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如果不符合商业价值杂志定位,也要hold 住,宁可失去活跃度,也不参与。

除非在科技界或商业领域有重大新闻,@商业价值杂志 基本上不发商业领域的快新闻。它的分享的内容的特点是基于杂志文章本身,将文章重点提炼出来,一条主微博讲框架,多条转发微博分别阐述文章观点。如果转发及评论中出现有价值的讨论,转发并讨论。

总而言之是干货和经过思考的有价值观点。不得不提的是,在整个媒体大环境下,它现在也有少量和杂志气质相似的外部内容,微博文字经过理解后进行二次创作,附上文章链接。对于很多可疑的内容,会再三进行多方信源的求证,避免发布不实信息。

一条段子转发上万次不如一个观点转发一百次

我认为,微博应该求质不求量。对于转发数,一条段子转发上万次,尚不如一条真正有价值内容转发一百次。前者图的是快感和数量,后者则真正让你曝光于你的读者,能够让浏览者看到你的专业性,进而对你产生兴趣,那怕他没有转发这条微博。

慎用长微博

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长微博渐成风气,不仅那种只有文字的长微博日渐流行,很多媒体都开始尝试图文并茂的信息图,试图将整篇文章重新排版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发布。其实对此风气,我一直有所怀疑,微博作为媒介,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按照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理论,这种特性跟微博舆论环境无关,而是其产品形态决定的。你的长微博真的会有人耐心去看吗?还是只是叫好不叫座。

在微博上,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是碎片化的,碎片内容和大脑接触的一瞬间就决定其是否转发或评论,动作一过转向下一条,因此我认为人们普遍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阅读在微博上阅读整篇文章。其实一篇文章的链接的效果可能要好于一条长微博,毕竟网页这样的媒介更适合深度阅读。

曾经有一些案例,第一个例子:一条微博配错了长微博图片,微博文字和图片是完全不相关的内容,这条微博转发很高,但是看评论或转发语,都是直接对微博文字的讨论,没有人发现图片配错了。第二个例子:图片没有配错,但微博文字被处理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长微博中的内容则是更深度更全面角度的文字,同样评论及转发语也仅仅是对微博文字的讨论,而并没有对长微博内容的讨论。

当然,我并不是说在所有情况下人们都不会在微博中直接看长文章,其实在很多特定议题下比如“方韩大战事件”,长微博非常好的解决了微博过于碎片而不利于讨论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纵然长微博的操作方式在微博中不存在问题,但是做一个精美的图文并茂的长微博是需要花费精力的,有些媒体甚至专门配备了微博图片设计师。一条微博的生命周期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它的生命尽情绽放,但之后,再好的内容再精美的图片也会被淹没在大量的新内容下,那么你的劳动成果的价值又如何得到更好的体现?会不会付出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

微博不同于网页上或杂志中的文章,微博是速朽的一次性产品。我们真的有必要让它变的越来越重吗?它的媒介属性真的能承载这么大的信息量么?值得思考。

媒体微博编辑的核心价值:内容能力

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媒体人,而非营销人,对这份工作的考量媒体属性大于营销属性,于自己会更有价值。微博对于媒体来说,作为一个新型发行渠道而存在,从业者既是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这个新型平台的运营者。如果从业者只是沉迷于转发及涨粉丝的虚无快感中,将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样你不会得到内容的能力,而运营媒体微博也不会使你获得多么好的营销能力,因为企业微博拼的创意,企业微博若要做好难度比媒体微博大很多。

此时此刻你何去何从?只有当你具备了内容能力之后,真正把握住微博背后的核心价值——内容,微博能够带给你的营销能力的提升,人脉的获得才具备锦上添花的意义。就算不做微博了,你还可以去做任何和内容有关的工作。

总结

无论是指标显示,还是个人观感,微博活跃度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里面的部分原因或许是媒体微博们造就的。在中国做媒体,本就像是戴着厚重的镣铐在跳舞,媒体们又何必自甘堕落,将自己置身于更为恶劣的环境中?

很多媒体的领导和记者编辑们都认为“微博谁都能做”,微博编辑很可能隶属于市场部,这个职位的定位做营销的。在KPI 的压力下,从业者自己也不会觉得需要对内容有更多了解有多重要。

我认为,媒体微博编辑的门槛必须提高。媒体微博编辑或许需要学习更多的新闻伦理,或许需要将眼球让位于专业性。如果媒体微博编辑这个行当死了,那也是死在缺乏没有新闻伦理素养和价值判断产生的逆向淘汰的结果上,死在这样低效且无节制的恶性竞争中。

作者:林辉

论图书编辑的文化修养 第3篇

关键词:图书编辑;文化修养

编辑常常被大家称之为“杂家”,含有贬义,即什么都知道一点,实际上什么学问也没有的意思。但是做好编辑工作,知识面确实得宽一点,不必贬为驳杂。这才有助于编辑决定书稿选题,也便于改正原稿中种种常识性、知识性的错误。现在大街上的各种广告牌、宣传栏以及报刊文章和书稿上,常常是常识性的问题经常出错,有时一张小报纸一天就可出现几个常识性的错误。至于有些专门的书籍,作者在某一方面可能有专长,但在他的本行以外,也可能出現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编辑能够发现和改正这类的错误。而这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基就在于一个编辑的文化修养方面,能够做到一专多能、不专而确实多能,等等,决不要去做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的人。编辑人员的文化修养直接决定着编辑工作的好与坏,全社会也认识到编辑工作与编辑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一、职业修养与文化品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编辑修养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有必要重新提起,并赋予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一是图书编辑的思想政治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修养;二是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水平。图书编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无不渗透在其编辑工作中。图书编辑思想政治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只有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才能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有执著的追求,才能把握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通过积极的编辑行为,促进出版物信息载体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

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因此编辑必须具备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编辑的职业道德要求编辑对编辑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编辑在组稿、选稿、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把好关。应该认真甄别书稿的好坏,对于书稿的好坏进行取舍,并且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书稿的编辑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错别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进行严格的编校,把差错率降到最低,并且要进行反复的编校,以免误导读者。编辑对于图书的装帧设计也要反复推敲,对于封面要切合书稿主题,整体的版式、字体、字号都要和谐统一。只有这样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做出一本读者满意,合格的图书。

对于图书的出版,编辑是第一道重要的关卡,因此一个编辑的文化品位对于图书出版定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编辑有着好的文化修养与品位,那么在组稿上也就会随着品位有着好的定位,在定位好的基础上也才会筛选好的作者与稿件,而好的稿件是好作品能够出版的重要源泉。其次一位编辑文化修养与品位对于稿子的编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辑在编辑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一部书稿进行再升华的过程,只有编辑自身的文化修养过硬,才能决定稿件好坏部分的去留,以及修改好稿件的错漏部分。

二、文化素养与知识结构

图书编辑会涉及的图书内容各种各样,编辑工作的“杂务”决定编辑应该是一个“杂家”,把编辑称之为“杂家”无非是指这个行业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面,专里有杂。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事中不难发现,他们既从事编辑工作,又从事文学创作;既从事编辑工作,又搞历史研究;既从事文学创作,又搞科研研究;既是编辑工作者,又是诗人、作家。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一谈起编辑,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由于图书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图书编辑会面对各个学科的书稿,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学科:天文、地理、政治、法律、历史、教育、艺术、科技等。当然编辑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是专家,但是在各个领域应该尽量去多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在遇到书稿具体问题时候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做出合理的修改。

知识的储备要求编辑要不断地学习,在业余时间要大量地阅读,广泛涉猎不同行业的书籍,在校稿的过程中对于书稿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虚心请教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只有这样在责编编辑书稿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样一位图书编辑的文化素养同样对书稿的编辑润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编辑的文化修养程度的高度直接对书稿的判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市场意识与创新精神

当今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一本好书从一开始就是在编辑的精心策划、组织、指导、编辑加工下形成的。因此,无论从整个出版工作流程,还是从图书所承载文化信息的传播关系来说,编辑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编辑在选题策划时要积极主动,有占据信息意识;要面向社会,具有市场意识;要着眼未来,具有超前意识;要寻求变化,具有创新意识;要常存于胸,具有精品意识。这样,才能策划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图书,为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选题策划是编辑开发新书的总体构想,它是出版社的一项重要工作。选题策划体现着出版社的服务宗旨和出书方向,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好的选题策划才能创造好的图书,好的图书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好的精神食粮。当今图书出版行业选题众多,但是好的具有创新的选题总是少之又少,图书是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新美学的载体,我国每年出版新书十多万种,加上重印再版共计二十多万种,尤其是目前数字化出版高歌猛进,出版规模可谓海量。一种图书既要成为思想和文化的有效载体,又要从海量规模中脱颖而出,它就必须具有自身独特的创新价值,这是不争的道理。

参考文献:

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修养 第4篇

广播编辑在编写新闻时,要站准政治立场,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广播新闻宣传方面,必须加强稿件的审核力度,以党的政策做指导,坚决抨击不团结、不和谐的不良现象;要从内心深处坚定党的信念,树立牢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到宣传内容具有正能量,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服务人民,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这就要求广播编辑加强在政治方面的修养,努力学习和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还要对党的政策、方针能够非常深刻的进行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使自己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准确的将党的政策、方针编写出来,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另外,广播编辑还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去聆听群众的声音,然后通过这些群众的反映,再加深对党方针、政策的研究,从而能够更好地去编辑新闻。在实际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进而采编出具有社会正能量的新闻。

2 加强知识修养

广播编辑加强对知识的修养,可以使其在对新闻编辑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有经济、政治、文化、娱乐、生活等各个领域发生的最新事件。媒体是传播新闻的媒介,而媒体从业者的任务是采编播新闻,因此,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敏锐发现新闻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知识,最好所掌握的知识能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娱乐、体育等几个大的方面,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编辑中遇到各种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的人。在实际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对于一些新闻编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这对广播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广播出去的新闻是真实的,能够为听众提供出最好的信息,从而使听众获益。

3 加强文字修养

广播编辑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无论其是在处理新闻编辑还是采写稿件,以及是在节目制作方面,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字修养能力,从而确保编辑出来的新闻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听众,使听众能够被这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字底蕴所吸引。广播编辑是一个需要编写大量文字的工作,语言的规范、优美,内容的丰富,都对广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词语是否合乎语法、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通顺、主体是否鲜明和生动等也很重要。这些都需要广播编辑具备丰富的文字功底。除此之外,广播编辑还必须严格检查上一句跟下一句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上一个词和下一个词之间的连接能不能被听众接受,对于一些专业词语较强的要进行修改,使普通听众听完后都能明白,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这些都会对主持人广播时的语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广播编辑工作中必须加强在文字方面的修养,从而能够为主持人、听众编写出优美的稿子,从而吸引更多地听众。

4 加强专业技能修养

作为广播编辑,在工作中需要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广播编辑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专业技能。第一,语言学的掌握和运用。广播编辑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基本规则,能够举一反三地对汉语词汇进行运用,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事情进行表达。尤其是对群众语言,广播编辑一定要重视群众语言的作用,在某些地方对其进行恰到好处地使用,使正在撰写或者修改的稿件变得通俗易懂,还要十分生动形象,能够调动广大听众的收听兴趣。第二,受众心理学的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广播编辑要能够激起听众的兴趣,就要了解其心理,重点研究大众普遍存在的心理规律,抓住听众的心理活动;对于受众的一些特殊的心理状况和规律,也要研究透彻。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调动群众的兴趣。第三,新闻的策划。对于新闻的策划,有些人会有些误解,策划新闻是广播编辑如何使其变得更加吸引人,而不是通过制造不实的新闻来吸引听众。广播编辑一定要具备很好的对新闻的策划能力,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一定要亲自参与和指导。第四,勤奋锻炼口语能力。在广播新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今天,经常出现编辑亲自上阵担任主持人的情况,大量出现自编自播的节目。这样不仅省去中间很多繁琐的过程,还能节省很多人力财力。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担当的工作就变得十分多样化,除了平时的编辑稿件和修改稿件之外,还要加强口语锻炼。

5 加强文艺修养

广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是对话。这也是广播的一种非常鲜明的体裁,而且对话适应的节目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知识竞赛性、教育类型、新闻类型以及文艺等多种类型的节目。而对话都是由广播编辑来编写的,所以主持人和听众之间的对话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广播编辑在对对话内容的编辑的长短。因此,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编辑和听众之间对话的时间,要求编辑必须加强在文艺方面的修养,从而能够使编辑能够明白听众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去回答听众,而且还能够促使编辑更能了解听众,明白听众在听到某些内容时会想些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些去酝酿、编写整个稿子的过程。所以说,编辑在认真思考听众的想法以及认识水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使编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必须加强编辑在文艺方面的修养,从而能够充分认识到听众的想法,以便广播节目能够充分满足听众的要求。

6 加强大众传媒修养

在广播新闻编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促进从业者视野开阔的作用是编辑在大众传媒方面的修养,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广播界需要不断学习其他类型的传播,学习其长处、优点,再经过研究、分析,看看能不能嫁接到自己的广播新闻编辑上,从而使广播的新闻编辑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一个好的广播编辑需要仔细、细心去观察其他的媒体上报道的一些比较好的新闻,然后,对这些新闻进行重新编排、组合,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自己的广播新闻的信息量得到扩大。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本广播节目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从而能够使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得到最大的满足。二是广播编辑加强在大众传媒方面的修养,还有利于帮助广播编辑对听众心理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能够在对研究、分析听众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和改革广播形式,确保找到更好、更适合广播节目的编播效果。广播新闻编辑所编写的每一段、每一条、每一句内容都要尽最大努力回答听众们所关心的话题,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广播节目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深度。只有经过这些不断地努力和尝试,才能使广播节目得到听众的喜欢,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更多地听众来收听该广播节目。

7 结论

一个好的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非常高的综合素养,从而能够为广大听众提供出更好的广播来。因此,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丰富自己,以便能够将广播编辑工作做的更好。

摘要:广播编辑在广播媒体中的作用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的发展。因此,广播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时俱进,为听众采编出最新、最真实的广播新闻。

关键词:广播编辑,新闻,修养

参考文献

[1]殷庆亮.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探析[J].魅力中国,2010(31).

数字化时代编辑道德修养的新要求 第5篇

中國社会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或换言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介化社会。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流程和生产方式,也将随之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近30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论者从多个侧面对编辑的素养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批可圈可点的理论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的层次和编辑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认识层面,并未真正触及编辑作为数字化时代知识共享(取代过去所谓的知识传播)的中介(涵盖但不局限于过的所谓把关人)、出版资源整合者、知识生产组织者、数字内容提供者这些重要角色的独特素养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站在信息社会的高度,对编辑角色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其中,道德修养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以往的研究。编辑人员的道德修养被锁定为事业心、奉献精神、尊重作者、团队精神、编辑职业道德准则等方面,而缺乏对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术规范意识、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的研究。而这些过去被忽视的方面,恰恰是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而日显重要的方面。

1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或媒介化社会,编辑人员对所传播的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效果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自觉按照社会效益为重的原则做好信息中介的工作。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传播时效性的要求更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即时传播,但是,人们对信息的接收能力、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不能适应这种瞬时性,对某些信息会产生过激反应或认识盲区。因此,对信息的传播还不能一味求快,编辑人员对信息传播的社会效应应有清醒的意识,对信息传播的社会影响进行预估,力求避免信息传播不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有关“毒香蕉”的不实报道,关于注水西瓜的捕风捉影的报道,就曾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危害。

有些新闻事件虽然发生了,但是因为可能带来社会危害,不宜传播至少不宜直接传播。如有研究表明,关于自杀事件的不当报道就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环自杀事件”,对因为媒体报道不当而引发的自杀事件,相关当事人应承担道义责任,严重的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

2编辑人员的学术规范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编辑人员应该更加注意遵循学术规范,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从事编辑活动,也以学术规范来约束自己的学术生产。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编辑作为新闻出版领域的把关人,在抵制学术成果发表和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中,应发挥积极推动和模范执行的作用,这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的稿件评审与学术评价制度,论文查新制度,以及学术失范的备案与追惩制度。同时,编辑还应加强自身的规范建设,努力促进学术规范建设落到实处。”

在出版界,过去有一种糊涂认识,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全看会抄不会抄”,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学术规范这根弦,某些编辑本人在撰写文章时也染上了极不严肃和极不规范的习气。学术规范意识不仅是个专业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一旦逾越了界限,还会触犯法律。

3编辑人员的法治意识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编辑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自觉树立法治意识。作为数字化时代知识共享的中介,编辑人员的法治意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网络所特有的特性致使原有的法律规范难以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传统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到巨大的冲击。”网络主体的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就规定了计算机用户在网络系统中应遵守的10条行为准则:不应利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不应使用或拷贝你没有付钱的软件;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应该考虑你所编程序的社会后果;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等。

编辑人员掌握着比一般网络使用者更加便利的信息条件,因此在建立和维护网络空间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4编辑人员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日渐加重的生态危机开始唤醒民众的环境意识,重视从道德的角度上认识自然、保护环境。这是社会的进步。而人的环境道德活动也与新闻传播关系密切。一方面新闻报道通过对新发现的或创造的优美或奇异的自然环境展示给人以迷恋向往,鼓舞人应当与之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新闻报道通过对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的揭露,以自然美遭受践踏的事实引起人的反思、关注,进而引导人去“亡羊补牢”。这两方面的新闻都能提高公众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笔者认为,一个环保意识不强的编辑出版工作者,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出版工作者。

浅谈编辑的基本修养 第6篇

一、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编辑修养主要应从几个方面来综合表现

( 一) 文化修养

编辑事业实质上是一种育人、立言、资政的事业。所以,这便要求编辑人员清楚认识到自身传播和传承文化的职责,不断在追求高品位的文化,坚定不移地贯彻文化原则,对出版产品文化内涵具有明确的思路,并注重文化修养的日常的积累[2]。在传播和传承文化的过程中,编辑水平怎样提出在其自身文化底蕴的深浅和文化诠释能力的高低上,在当前多样化时代背景下,编辑人员必须突破传统理念,博采众长,强化文化自觉意识,脚踏实地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传播与传承使命。尤其是当前我们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纷纷追逐利益,这便要求编辑必须自觉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选题、编辑、营销各个环节中,避免出现“文化产品不具有文化内涵”的尴尬局面,进一步升华出版物的文化内涵。所以,现代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 二) 专深和广博的知识修养

杨牧之曾经提出,编辑人员应该成长为“T”型人才。“T”上面一横意味着丰富的知识,下一竖意味着知识的专深。由于“各类投稿包含了各种内容,因此编辑人员必须博学多才,但是也必须深入了解一个专业的知识,甚至成长为一个专业的专家[3]。”

众所周知,编辑需要分析的作品不仅包括了自身知识外,其还有可能包括了历史、语言、数学、信息及学术相关知识,综合性比较高。现阶段,各学科之间划分越来越细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迅速发展,各学科间相关内容、方法也可交叉使用,相互借鉴,甚至可采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探究分析一门学科。因此,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广阔、专深的知识对稿件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稿件的质量,策划出更加优质的选题。

( 三) 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包括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两个部分。

1. 思想品德修养。立足于本质,我国出版社是我国政党和政府的主要宣传单位,具有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职责。在思想政治上既要有无产阶级的坚定性,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预见性,用马列主义作指导,把握宏观世界,有胆有识,不管风吹浪打,能沿着正确航道前进。因此,出版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浙东思想,坚持党和政府的正常方针,迎合科学文化发展方向,不能与此相驳。因此,编辑必须具有有抱负、有理想、对社会和人们负责、抵制和反对格调较低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等基本素养。

2. 职业道德修养。当编辑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乐于做无名英雄。要站得高,要想得通,要从党性出发,充分意识到做编辑工作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做坏了就是失职。

二、提升编辑修养的主要途径

( 一) 坚持不懈的广泛阅读。著名的编辑家赵家璧说过: “一个好的编辑要多读书,多读书才能有眼力”。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同时从作者身上汲取养分,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发现,有的作者不仅学养深厚, 而且品德高尚,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

( 二) 要经常参与学术交流,积极参与有关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吸取宝贵经验,继续教育的培训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熟练掌握和提高编辑业务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出版界编辑方面的质量。

( 三) 培养审美情趣以提高编辑的文化品位。编辑应该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粘连活动,切身感受到艺术的精深; 通过与大自然互动,培养其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舞蹈、戏曲、音乐等,激发心灵美。以上几种途径有利于编辑从内容到形式上去理解文章的审美特征,在加工编辑中尽量使其实现内外的和谐与完美。

( 四) 从优秀的作者身上汲取养分。通过长时间的编辑工作得知,一些作者不仅文化素养深厚,并且品德高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同他们为友,便会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在耳濡目染中受益匪浅。

( 五) 加强价值理论学习,增强专业敏感性。在当前信息众多、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怎样去伪存真吗,切实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是保证高品质出版物的关键。因此,编辑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善于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提高甄别信息的敏感度,在大量信息中找到最佳的写作切入点,从日常表现中挖掘出食物的自身特性与内在规律,为出版高品质出版物奠定基础。

( 六) 全面掌握编辑学知识,加强编辑实践指导性。当前,编辑学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其也是社会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编辑学是出版实践的主要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导,编辑在出版物编辑过程中必须以此为指引,不然便会出现各种失误。这便要求编辑必须加强学习编辑学理论知识,深入探究编辑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编辑工作,制作出最佳的出版物。

总之,提高编辑的修养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编辑才能够随心所欲地选取题目,分析内容格调的适宜性,确定稿件,在编辑工作中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获取作者的信任,从而制作出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作品,促使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摘要:编辑修养,即是编辑人员在技术、思想、理论、艺术等方面必须具有的能力,是通过系统专业学习、工作实践和长时间养成所形成的一定水平。编辑修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综合表现:文化修养、知识修养、品德修养。坚持不懈的广泛阅读和经常性的参与学术交流和有关职业培训是提升编辑修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编辑,文化,知识,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郭晓芳,姜燕梅,陈鑫.浅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修养[C].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期刊与学术出版规范建设论坛,2013.

[2]宋淑云,李英芹,王薇.浅谈编辑的角色修养与定位[C].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2010.

论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 第7篇

一、文化修养对美术编辑的影响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一直都提倡着诗画同源, 很多的绘画大师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他们在是画家的同时更是诗人、文学家。如唐代的王维, 苏轼对其评价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像米芾、苏轼、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文长、王冕、郑板桥等人都无一不是诗人兼画家。而中国漫画的创始人丰子恺先生, 其本身也是一位散文家, 他著有《丰子恺儿童漫画选》《护生画集》等漫画集, 同时还著有《缘缘堂随笔集》《丰

率低下、成本高、眼界狭窄、思想僵化。我们应不断发展完善各类节目制作机构, 激发他们创意的思维, 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提高节目制作效率和传播效果, 同时在实践中尝试委托制作、合作制作、招标制、市场交易等新型制播模式, 引进竞争机制, 让节目市场走向全社会, 使节目的内容、形式及来源更加多元。同时应当加大电视优秀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适应高科技传播手段的人才, 提高电视人的制作理念和实践水平, 坚持“观众和客户至上”的心态以不断创新的节目内容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利用我国本土的社会资源, 大力挖掘有用素材, 寻求大众传播领域的新突破, 将大众细分研究, 避免同质化。

其次, 加强媒体责任意识。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拖尼施瓦茨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 他说“无所不在的电视电波犹如上帝一样, 向它的信徒布施同一的感情、知识、情趣和道德观念, 它使得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 作为传播媒介道德价值观的电视人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内涵, 担负起社会责任。在我国电视相亲栏目的发展史中, 《相约星期六》就是在坚守电视人的责任的理念下, 把握人性、时代的需求, 把握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美好的愿望, 以坚守社会主流价值坚持正确导向的宗旨为己任, 引导人们相信爱情, 相信真爱, 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弘扬对生活本身的热爱。《相约星期六》的生命力持续了13年, 为社会大众引导积极的价值观, 它13年的生命力很值得如今的媒体学习, 电视媒体在强调和突出娱乐消遣功能的同时, 不应违背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应当挖掘出积极的素材, 做好谬论导向, 引导正确的婚恋观价值观, 提高节目传播的正面效应。

子恺散文选集》《率真集》等多本散文集作。他往往只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意蕴丰富的漫画, 如用疏朗简洁之笔勾勒出廊前上卷的竹廉, 廊下木桌茶具, 画面大片留白, 一弯浅浅的月芽高挂。这幅如宋元小令般意境深远的水墨漫画, 与题款“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配合得相得益彰, 能引发人丰富的联想, 极富美感。再如我国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 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 其散文与其绘画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阅读他的文学作品, 会为其深刻的见解和行文艺术魅力所折服。

在今天, 提高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依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会直接的影响到书籍、期刊的四封设计以及报刊的版面编排等装帧艺术作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电子设计技术和电子印刷技术的发展, 使得美术编辑过程中出现了更为强大的技术和工具支持, 如photoshop、flash、animator、3dmax等处理图画的工具的出现, 视觉表现技法为视觉符号的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提高了印刷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是美术编辑工作决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技术流程性操作, 而是应该以文化底蕴为支撑, 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现今很多的美术图片看似色彩斑斓, 却给人以喧闹、意境平庸、缺乏想象力的感觉, 影响了读者对信息的接受。造成这种现象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美术编辑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过关, 而是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文学、美学、哲学等综合文化素养造成的。由于这些综合文化修养的缺乏, 使得他们解读文字信息并为文字信

最后, 准确定位节目性质。节目的定位不清, 观众的错误接受, 是因为中国观众的观看心理不同于西方观众的心理, 西方观众在观看电视娱乐节目时能够清晰明确的认识到电视节目的性质, 只是单纯作为自己闲暇之余的娱乐消费品, 而中国观众在观看此类节目时, 往往存在对节目娱乐性认识不清的误区。所以作为电视人, 应当针对国人的心理, 明确定位节目。娱乐性节目就应当在真实的原则下大胆充分娱乐, 展示社会各个角落隐现的但真实存在的问题, 在主持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下让大众积极参与探讨, 让大众百分百娱乐消遣, 同时在娱乐中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服务性节目就应当完全秉着服务的宗旨, 切实为社会大众的利益考虑, 满足大众的需求, 这样, 社会大众就不会在因为“误读”而引发各种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我国电视相亲栏目的认识, 应从宏观社会思潮的变化, 电视媒体自身功能, 电视人制作理念的转变等多角度展开。我们应理性对待现阶段红火一时的相亲节目, 不应当一味追求高收视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而应担负起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创造性, 满足观众不断改变的审美需求和不同的情感需求。

注释:

1.张翼, 王长田操练电视的传媒新贵中国经营报金周刊2001.8 p16.2.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 2001年, 第297页.

赵翌,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影视传播系讲师。

陈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07级本科生。

息定位恰当的视觉符号的功力稍有欠缺。当然要提高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也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美术编辑都必须要能诗善文, 而是要求他们能够结合本刊或是本报的特色和办刊宗旨, 找准市场定位和读者定位, 在充分理解栏目特点和文字风格的基础上, 用图画作出诠释和表现, 使得直观、灵动、隽永的画面和深刻、准确的文字能够和谐、完美的达到统一, 从而令整个刊物看起来有内涵、有深度、有艺术感染力。

二、文化修养有利于美术编辑进行视觉优化

在信息时代, 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 决定其生存的主要是其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等因素。而新兴的电视、网络等媒体更能给人以直观上的视觉冲击, 作为传统媒介的纸质出版物想要抓住读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必须要充分的发掘自身的视觉潜能。现在的美术编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进行一些版面设计工作, 而是要在充分理解文字编辑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基础上, 将各种纷繁琐碎的文本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 使得文字信息与美术图片能够最优化的结合, 更好的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的多元化, 人们很多时候已经无法静心的进行报刊书籍的阅读。因而这就更需要纸质媒体除了要有深刻的文字内涵之外, 还要有视觉上的吸引力。美术编辑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视觉优化对文本就行二次艺术创造。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也是美术编辑必备的素质之一。

美术编辑对文本信息的在整合与视觉优化对整个纸质媒介的视觉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术编辑的视觉优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 简单诠释, 使文字信息与图片基本相符。

简单诠释要求所选的图片与文字的主体要能基本吻合, 如倘若文字中描述的是秋天的萧瑟, 那么就要求所配的图片应该是落叶、荻花等能代表秋天特色的景物, 而不是一派百花争艳、春光明媚的景象。用图片对文字信息进行简单的诠释是作为一个美术编辑最低要求, 也是美术编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如果一个美术编辑连简单诠释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 那么所配的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 同时也会对读者的整个阅读产生不良影响。

2. 深入理解, 用图片拓展文本信息。

这要求美术编辑有足够的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 能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文本信息, 并且还需要有准确的视觉符号定位能力。从文字信息中找准关键字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然后再配上合适的、恰当的图画。美术编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多进行阅读训练, 不断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理解和领悟文字信息的能力, 并且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进行二次艺术创造, 使得所选图画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3. 超越文字, 给予读者独特深刻的视觉印象。

一个优秀的美术编辑应该能够结合刊物的特色和创办宗旨, 从市场定位、读者定位、栏目特点、文字风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再以自身独特的理解力对文字进行深入的理解并用图片信息加以诠释和表现, 从而使创造出的视觉形象超出文字本身的内涵, 给读者更深刻、更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新生代的美术编辑年年,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 先后为国内当红的青春写手郭敬明的多本小说设计封面和配插画, 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认同, 一时间形成了郭敬明与年年最佳组合。

在今天随着各种作图工具的运用和普及, 极大的丰富了视觉的表现技法, 为视觉符号的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美术编辑在头脑中的所有构思几乎都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图形创作工具实现, 艺术观念和创意思维的表达不再受到技法的限制, 并且已经成为了衡量视觉艺术品的重要标准。而艺术观念的表达和艺术思维的创新是离不开良好的文化底蕴的支撑的。

三、如何提高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

1. 提高专业素养, 丰富理论知识。

美术编辑除了要掌握美术基础、色彩构成、透视学及一些常用的图形处理软件知识外, 还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美术编辑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是前人创作实践经验的结晶, 包含着美术设计的艺术规律, 能为美术编辑的视觉创作提供理论知识基础。而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则可以在更高层次上的指导着视觉形象的创作。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掌握艺术创造的规律, 才能随心所欲的利用线条、色彩等元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片, 正如中国古代画论中所提到的那样:“有法之极, 归于无法。”加强美术编辑的理论知识, 才能使美术设计不断的走向成熟, 提高美术编辑的设计质量。

2. 建立广泛的兴趣, 博采众长。

美术编辑要建立广泛的兴趣爱好, 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 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 从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 如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装潢艺术、戏剧电影知识……从这些艺术形式中可以感受异曲同工之妙, 得到触类旁通的启示。并且受众的思想意识通常都会受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民俗、经济学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作为美术编辑, 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 可以更好的进行市场定位分析和读者定位分析, 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好的抓住读者的眼球, 得到读者的认可。

3. 搜集资料, 积累形象。

美术编辑要重视对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人的思维能力的增强, 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只有多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才能为创作提供灵感和形象。美术编辑艺术形象的积累, 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源自于生活实践, 任何一项创作都是离不开生活的, 正如艺术大师罗丹所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美术编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睛, 在生活中寻找美的色彩、美的形状、美的情态, 用心的去搜集形象、观察形象、记录形象, 才不会在设计中因找不到合适的形象而苦闷。另一方面是源自于别人的作品, 通过对别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杜甫曾经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毕竟总是有限的, 因而美术编辑要多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画册、书店等资源, 积累丰富的形象, 为自身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4. 提高艺术技巧, 发挥艺术个性。

艺术技巧是使一幅作品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手段, 它对于创造完美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增强艺术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一幅的作品的构思、立意都是需要通过艺术技巧来体现的。美术编辑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掌握色彩、造型、美术字体等更多的能力。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老人即使到了晚年也坚持每天进行绘画练习, 提高自己的技巧。熟练的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的保证, 同时也是优秀的美编设计的保证。并且美术编辑还应该要保持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 罗丹曾经说, “在艺术中, 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清代著名的画家石涛也说:“我之为我, 自有我在。”美术编辑只有保持独特的创作个性, 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使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官。如曾经为《曼珠沙华》《大漠谣》《夜谈蓬莱店》等多本书籍做封面的设计的李堃, 就以其较强的整体感、流畅的线条和大气的画风, 受到读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孙晓燕.由“诗画同源”看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J].科技与出版, 2008 (08)

[2]王同亮.美术编辑人员的素质与修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10)

简谈报纸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 第8篇

美术编辑需要重视文化修养的原因

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电子印刷的进步, 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纸质媒体的包装、版面美化具有更强大的技术与工具支持, 大大提高了印刷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装帧设计等同于简单的技术流程性操作, 装帧设计应该也必须是一项以文化底蕴作支撑的艺术劳动。

在当今的媒体竞争中, 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是决定媒体生存的关键因素, 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 纸质媒体必须在有限的介质中充分发掘其视觉潜能, 才能抓住读者。与之相应的是, 美术编辑需要将文字编辑所提供的各种纷繁琐碎的文本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 美术编辑所做的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版面设计, 而是力图将信息与图片最优化结合的一种二次艺术创造。

在信息爆炸时代, 读者享受到海量资讯的同时也为信息的泛滥所苦恼, 因而他们期望有更舒适的阅读感受, 在这一点上报纸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浅阅读时代, 人们普遍对书籍等深度阅读敬而远之, 而在每日繁重工作之余, 报纸可以作为悠闲时光的伴侣, 在提供资讯的同时给予读者心灵一个休憩的空间。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 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反照, 另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在让性情怡养在文艺的甘泉时, 我们霎时间脱去尘劳, 得到精神的解放, 心灵如鱼得水地徜徉自乐。或是用另一个比喻来说, 在干燥闷热的沙漠里走得很疲劳之后, 在清泉里洗一个澡、绿荫下歇一会儿凉。世间许多人在劳苦里打翻转, 在罪孽里打翻转, 俗不可耐, 苦不可耐, 原因只在洗澡歇凉的机会太少。”朱先生这段话虽然主要论述的是文艺与人生的关系, 但在当前深度阅读成为奢侈的情况下, 报纸不妨给读者提供一片“绿荫”, 让读者的心灵“歇一会儿凉”。

这就要求担当报纸信息再整合与视觉优化重任的美术编辑首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美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术编辑通过视觉优化对文本进行的再创造, 对报纸的视觉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 美术编辑文本的视觉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层次:

1.简单诠释, 文本与图片基本相符

对文本的简单诠释是一位报纸美编的基本素养, 如果这点都无法做到, 那么恐怕连初级的版面设计都无从谈起了。

2.深入阐释, 图片扩展文本信息

对图片深入的阐释, 要求美术编辑具有足够的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及为新闻信息的视觉符号准确定位的能力。它要求美术编辑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加强对于文字的理解力与领悟力,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信息进行提取再创造, 赋予图片以更丰富的信息。

3.超越文字, 给予读者独特深刻的视觉印象

所谓“超越文字”, 就是美术编辑所创造的视觉形象超越了文字所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它要求美术编辑从报刊的创办宗旨、读者定位、市场定位, 到栏目特点、文字风格等方方面面予以考量, 再通过自身的理解力在版面上加以诠释与表现。其中, 综合的文化素养是这一能力的源泉与基础。

有人不禁发问, 在21世纪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空前迅猛发展, Photoshop、Illustrator等图形创作软件业已普及, 谈论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有何意义?诚然, 计算机技术与图形创作软件的出现与普及丰富了视觉表现技法, 为视觉符号的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以前为技术原因而禁锢的艺术观念与创意思维的表达成为衡量视觉艺术品质的重要标准, 因此能否在眼花缭乱的数字技术中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需要的最终还是良好的文化底蕴的支撑。

正如中国古代“诗画同源”思想所强调的, 打通视觉表达的直观灵动之门、发散文字表现准确深刻之力, 才能使报纸这一传统的纸质媒体焕发新的活力, 亦是作为美术编辑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途径。■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 图片信息一跃成为新闻传播和传媒竞争中与新闻文本并驾齐驱的的重要手段, 报纸版面的设计者之一——美术编辑素质的高下将成为影响报纸视觉传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美术编辑需要重视文化修养的原因及文化修养是美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两方面, 简要探讨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问题。

论编辑工作者的文化修养 第9篇

一、编辑工作者的文化修养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如何整合处理, 让受众得到更全面准确的消息, 除了记者的精心采集之外, 编辑的后期制作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者结合起来, 信息才更具可读性, 更受读者欢迎。但是, 就目前媒体和受众的反馈来看, 编辑工作群体良莠不齐, 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且有些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如下:一是部分编辑业务素质较低, 相关知识储备和文字功底较低, 专业能力差, 且不愿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 造成知识匮乏, 不能很好地完成编辑工作。二是一些编辑的职业道德严重滑坡, 吃拿卡要问题严重, 对作品和读者极不负责, 有损无冕之王的称号, 影响在受众群体中的职业形象。三是不能严格执行媒体工作相关制度。制度不落实, 则形同虚设, 想要有好的作品问世也就无从谈起。综上而言, 提升编辑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实属必要和迫切。

二、编辑工作者文化修养的内涵

(一) 文学知识

一般来说是指编辑工作者所掌握的文学知识, 除此之外, 还包括其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写作技巧。文学知识能够提高编辑工作者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提升品位, 不断提高编辑工作者的审美层次, 从而将优秀的作品呈现给读者。在新闻写作中, 文字功底较好, 知识储备较多的编辑, 笔触生动细腻, 作品更具可读性;而缺乏文学修养的编辑, 往往在文章整体摆布上处理的差强人意。因此, 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 文学知识尤为重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具备大量文学知识的编辑工作者必定温文尔雅, 具有书卷气, 对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而这些见解和看法诉诸笔端, 完成的作品, 必能使读者为其点赞。除此之外, 技巧的运用在文章写作中也是极为重要的, 技巧运用出神入化的作品, 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人读后欲罢不能。

(二) 历史知识

一般是指编辑工作者对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它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智慧“莫大于知来, 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丰富的历史知识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使其更加生动, 更具厚重感, 增加文章自身分量, 若在文章中贯穿相关历史背景下的反思和思考, 则更吸引读者的眼球, 从而实现作品的质量及其社会价值的有效提升。例如, 在一篇历史人物的写作中, 要凸显这个人物的特点, 就要纵观和横观, 了解这个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 知晓其所在的地域特色, 民俗习惯等等, 这些内容都会为文章的出色完成加分, 而在审阅和后期处理上, 再依靠专业知识加以筛选过滤, 反复琢磨, 加以考证, 如此一来, 这篇人物写作便会更加出彩, 更受读者欢迎。

(三) 法律知识

编辑工作者要清楚认识到, 现在是法治社会, 任何问题都要通过正常途径解决, 要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护自己。因为从事编辑一职, 接触的人难免复杂, 受教育层次也不同, 可谓是鱼龙混杂。若是遇到纠纷或有人身侵害等问题, 编辑工作者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同时, 要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不能为了一己之私, 做出自己的分外之事, 一旦触犯法律, 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除此之外, 还可以运用法律知识完成作品, 来积极引导舆论。著名记者柴静在《穹顶之下》这篇调查性纪实报道中, 关于雾霾天气的出现和污染以及治理, 就运用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 使报道更具可看性和信服力, 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种方法值得广大编辑工作者借鉴。

(四) 专业知识

术业有专攻, 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 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如若没有专业知识, 其他将无从谈起, 可以说, 专业知识就是基石, 作品的水准高低, 直接体现在专业知识储备的多少上。扎实的理论基础, 全面的业务能力, 有助于编辑工作者顺利开展工作, 提高其审稿、阅稿的能力, 并能够使编辑工作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让作品更贴近实际、贴近受众,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此而言, 一个好的编辑, 应该是个杂家, 要有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知识。

三、如何提高文化修养

(一) 知识的学习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 知识也随之不断更新,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 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 应当将深入系统地学习知识, 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对待, 坚持不懈, 充实大脑, 如此一来, 才可将文稿审阅到位, 制作到位, 处理到位, 让读者更满意。前不久, 笔者在腾讯网看到一则新闻 《龙湖小乔村拆迁问题频现村民不满要求退钱》, 虽说标题切中新闻主体, 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但是文章中所言, “墙体粉刷两天后便发生脱落现象, 质量令人堪忧”, 显然是不合常识, 正常情况下, 粉刷后的墙壁, 需要三天才可进行第二次粉刷, 而此时, 由于墙体受潮, 发生脱落现象实属正常, 并没有违反装修规则, 只是工艺程序有待完成。而审阅此篇稿件的编辑工作者, 显然对这一常识并不知晓, 导致错误的判断, 将稿件发出, 给读者一种错误的引导, 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由此看来, 编辑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 有时稍有欠缺, 便会带来失误, 贻笑大方。所以说, 对知识的学习, 应该一直在路上, 不断丰富和充实, 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作不出错, 作品更受欢迎, 读者更满意。

(二) 工作经验的积累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无论是什么职业, 都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的积累。尤其是编辑工作者, 一个好的编辑, 也必然是在新闻媒体行业工作多年的“老手”,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业务问题。而编辑的工作无非是一个发现需求、策划选题、寻找作者、约写稿件、编辑稿件、辅助设计、监督印刷、营销发行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的完美衔接, 编辑工作者就要多研究市场, 多研究读者, 甚至要多研究媒体, 注意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表达内容, 不同的表达方式等。而所谓的精通, 不是深层次的研究, 而是首先要有“广”和“博”, 单此二字, 就需要编辑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为师者, 要先有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同样的道理, 要想审阅好稿件, 需要更多的文学、政策、法律、历史等相关知识, 而这些知识的获得, 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业务积累, 而且不管做什么分工的编辑, 有一些条件是共通的。由此可见, 工作经验的积累, 是成为一个优秀编辑工作者所必备的条件。

(三)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

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 要以人民为中心, 创作时代精品, 弘扬中国精神。编辑工作者是精神文明的传递者和重要载体, 党中央的重要政策和会议精神需要通过媒体向公众传递, 具有很强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 而作为重要的把关环节, 编辑工作更要有较高的政策和理论水平, 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相关政策和理论水平, 练就一身硬本领硬功夫, 注重编辑质量、强化精品意识, 多出精品服务读者, 服务社会。

摘要:文化修养是编辑工作者必备的一种素质。目前, 编辑工作者的文化修养现状令人担忧。要想提高编辑工作者的文化修养, 必须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如:文学知识、历史知识、法律知识、专业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的积累,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文化素养, 做一个优秀的编辑工作者。

关键词:编辑工作者,文化修养,媒体

参考文献

[1]林秀梅.论提高新闻学子的人文素养[J].2009年第3期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一、引言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是一种思维的过程,编辑在整个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统领着电视新闻,能够体现创作的思想,并发挥判断价值能力。新闻编辑需要认识到政治、思想价值内涵、专业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而筛选和处理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经验,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首先要注重的技巧是题目与结构的编辑,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文字或图像信息的传递,而是要经过深层次的构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正确的传播,而一般的处理技巧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模糊化的处理技巧

新闻的种类和样式非常多,涉及到个人、单位和利益等也有很大的不同,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追求真实性,但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模糊的处理,可以使新闻的处理更多变通,绕开揭示带来的消极影响,模糊化的处理技巧主要的对象有如下几种:

1.急发稿件:新闻的根本特性之一是时效性,要在最短的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因而在处理新闻时除了要确保真实性,还要兼顾稿件发送的时效性,对于某些十分急迫的新闻,需要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如地震灾害,只需要在第一时间介绍时间地点即可,做到新闻传递的时效性。

2.机密稿件:新闻中常会涉及到许多机密,如商业机密、政治机密、军事机密等,这些新闻中不宜涉及到地点后人名,为了保护机密,可以说某地点或某某人等,防止有泄密的情况。

3.道德稿件: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道德问题,而社会道德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会引发社会激烈的讨论。新闻报道中要对此类稿件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如在犯罪新闻报道中,需要保障犯罪嫌疑人的隐私,在涉及到名字时可以采用化名,在编辑中模糊处理,避免对犯罪嫌疑人造成的伤害。

4.图像稿件: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推动了新闻编辑的快速发展,图像稿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体裁,而不是局限于文字形式,而图像稿件模糊化的处理非常普遍,如商标、人脸等进行马赛克的处理,以免对他人的隐私造成侵犯。

(二)舆论新闻的处理技巧

新闻的样式非常多样,既有正面的新闻,也有负面的新闻,而往往负面新闻可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因此广电行业在进行舆论新闻的处理时,要坚持自身的立场,严格遵循行业监督的原则,在处理此类新闻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处理技巧:

1.服务监督:新闻传播的职责之一就是进行服务监督,针对政府部门,披露政府相关工作的新闻。政府机构有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但当前在我国,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广播电视新闻在披露相关的腐败新闻时,既要通过社会舆论压力来促进政府的内部改革,又要坚持自身的立场,尤其在新闻编辑处理时需要注重政府服务工作的反馈。

2.尊重事实:尊重事实是广播电视新闻处理的一个原则,广播电视并没有制裁或组织社会舆论焦点的权力,仅仅是作为一种媒介,充分带动群众,以便促进问题的解决。编辑人员在处理新闻时必须切合实际,坚持一切从事实出发,在编辑图像或文字时,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不能产生利益偏向,误导受众,新闻编辑至始至终要站在中立的立场。

3.参照法律:社会公民受法律的保护,具有绝对的舆论权,而新闻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时必须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在进行宗教新闻的处理时,严禁煽动群众。

4.科学采访:采访是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获取新闻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但采访时要注意科学性,对新闻素材的获取要采用正当的手段,如在与采访时必须合法,并与当事人进行协商,获得同意之后才能进行采访。

(三)传播过程的处理技巧

对原始的材料信息处理之后,然后可以传递到受众,为了使新闻信息传递的更加流畅,需要注意传播过程处理技巧,在传播的节奏上进行调控,为受众创造不同的视听感受,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新闻。新闻传播需要主持人进行把控,但同样编辑技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编辑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工作:

1.时间处理:新闻传播的时间处理非常重要,不但可以为其他的新闻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能提升传播的效率,在进行新闻编辑时,对新闻的时间处理要具有针对性,如某些小新闻可以一带而过,而某些重大的新闻则分配的时间要稍长,以便受众可以有更深的印象,也能更好的理解。

2.插播处理:新闻具有突发性,常常在播送某一段新闻时,又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插播处理是新闻传播中十分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插播新闻的重要性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于某些不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可以在屏幕下方插播文字信息,而对于一些重大的新闻,可以直接切换界面,以伊拉克战争为例,主持人可以通过卫星天线直接连线前线,及时的插入图片或视频。

3.收视处理:收视率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保证,也是衡量节目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因而编辑时需要注意收视的问题。新闻编辑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顧及人们上下班的时间,把好的节目放在合适的时间,以便提升收视率。

三、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而编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正确合理的新闻编辑技巧会对新闻传播带来不同的影响,要确保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需要注重各种编辑技巧,因而研究不同的处理技巧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做简要的论述,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巴尔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培训的几点内容[J].新疆广电建设,2009(12):54-57

[2]顾西西.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与传媒,2010(19):41-43

[3]古家宝.舆论性新闻传播需经过特殊处理[J].新闻杂谈,2009(23):120-122

[4]林仁君.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电视新闻技术,2009(07):64-66

[5]张君昌,吕鹏.中国广播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的四个时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09,21(05):43-44

[6]南方都市报.手机wifi逼停地铁深圳地铁欲暂时屏蔽3G信号[S],2012

[7]胡钦太,张学波,高坤.科技宣传评估十年发展研究综述一以2003年至2012年为例[J]. 科技传播,2012,12

论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与修养 第11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修养

编辑是期刊生存的基础与灵魂, 是编辑工作的主体与主角, 而编辑素质则是决定期刊质量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编辑人员对于提供有益的精神养料、防止精神污染, 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科技期刊是以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为主的专业性期刊, 其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 加上同类期刊竞争的日益加剧, 科技期刊遇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这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 科技期刊编辑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提高期刊质量。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

编辑人员思想修养的水平, 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才能对党的出版事业有执着的追求并把握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通过积极的编辑行为力促出版物信息载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从而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科技期刊工作是党和国家宣传出版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展示科研成果及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 其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 因此要求编辑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熟悉有关出版方针政策,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坚持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二、崇高的理念信念

编辑工作具有服务性质, 这就要求编辑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对文章的组织、选择、润色、修改都应具有专家的敏锐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段, 同时要本着向作者、读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心态, 应秉公律己, 认真对待每一篇来稿, 当好鉴赏家、伯乐, 做一名正义和真理的捍卫者。编辑人员常常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为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等。这说明了编辑人员要有甘愿为人做嫁衣的精神, 要坚守职业道德, 弘扬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 一律以稿件质量为取舍标准。严格自律, 提高自身觉悟, 自觉抑制不正当的学术与工作行为,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甘为他人做嫁衣, 努力做一名像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叶圣陶“俯仰两无愧”那样的编辑家。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要有为他人做嫁衣而默默无闻、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时常激励自己发挥“螺丝钉”精神和培养“心境无私天地宽”的素养。思想上要保持对读者、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审稿时要注意稿件内容涉及的政策问题, 及早发现, 及时解决。要加强学习, 全面把握党和国家政策, 重视对重要文件及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 特别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把教训变成财富, 通过吸取老编辑的经验, 刻苦钻研, 提高自身的编辑业务水平, 逐渐充实提高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专业又有编辑业务水平的优秀编辑。

三、严谨的工作作风

编辑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若不加以注意, 很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为此, 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 就是要求编辑人员要掌握各种编辑标准和规范, 在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各种规范进行操作, 认真做好稿件的审阅、编辑、校对, 及时发现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 对稿件的加工整理, 无论从文字到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 以保证期刊在形式上达到科学的标准。为此, 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水平, 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 字斟句酌, 一丝不苟, 认真负责, 精益求精。

四、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期刊编辑文化素养的核心, 知识广博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础。编辑应具备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 博学多览, 博采众长, 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编辑应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学习, 积累知识, 钻研学问, 力争在某个领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特长, 并将其运用到编辑工作中。科技期刊大多为综合版, 都具有学科不一、专业各异、门类众多的特点, 加上各刊物资金人力等不足问题限制, 这对编辑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求编辑在“专”的基础上, 还要向“博”的方面拓展, 既要做一名“专家”, 又要做一名博学多识的“杂家”。

(一) 精通专业知识

编辑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要胜任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 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科技期刊编辑要努力扩大知识面, 注意与相关学科、新兴学科的相互渗透, 深化并拓宽自己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向本学术领域高水平的专家请教, 增长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抓住各种机会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 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 努力积累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才能在组稿、审稿等环节上得心应手, 编辑出具有时效性、前沿性的高质量期刊。

(二) 掌握编辑出版知识

编辑人员应懂得编辑学和编辑出版有关知识。编辑必须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加强编辑理论的学习, 用编辑理论指导编辑实践, 熟悉编辑出版业务, 首先要学习编辑基础知识, 如编辑学、出版学、图书学等;其次, 还要学习汉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逻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掌握规范的科学术语、专业词汇和编辑语言。对出版专业知识的学习, 可通过自学或者参加业务培训班的学习, 不断提高出版专业知识水平。

(三) 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编辑还必须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应认真学习法律和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法规, 如《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以利于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五、优良的业务素质

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不仅取决于原创性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科技期刊编辑具备的业务素质能力。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素质要求涉及的范围较广, 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广博的相关知识, 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编辑业务素养, 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同时具有较高的选题策划能力、对作者的选择和寻找发现能力、谋篇布章的能力、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 文字处理能力

编辑审读稿件, 要能识别稿件的优劣、内容的正误, 除了要对它的思想内容把关外, 还要能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加工、修改。所以, 语言文字能力就应是每个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如果不进行这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 就会影响到期刊的质量, 容易导致科技期刊稿件错别字连篇、病名不断、语言不规范、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等。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应尽量掌握一些语法、词汇、修辞、逻辑等语文方面的知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去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和自学等方式。编辑要多读多写, 勤于练笔, 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前提下, 经常结合自己的专业, 围绕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及其他编辑出版业务, 写心得体会等, 以充实专业知识, 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有利于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 提高编辑能力, 进而提高刊物质量。

(二) 沟通交流能力

编辑工作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约稿、组稿、审读加工、出版印刷等各个环节都要与人发生联系, 所以编辑要具有社会交往的工作能力。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不断更新知识外, 还要多跟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进行交流, 以扩展视野, 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稿源。在审改稿件过程中, 遇到难以把握的专业问题, 要虚心向老编辑们请教, 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

六、结语

编辑的素质与修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期刊的质量;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 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基础上, 严于律己, 勤奋学习, 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理品质, 努力钻研业务, 丰富知识, 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 为党的出版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瓦斯传感器下一篇:应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