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后中国居民的消费与理财

2022-09-12

1 现阶段基本情况

对于现阶段普通居民的消费问题, 我随机调查了一些居民, 他们中大多数是中等收入, 对于中国普通居民的消费与理财观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我国居民既没有效仿西方国家的过度消费来拉动内需, 也没有过度保守消费, 应该说是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消费与理财之路。

1.1 金融风暴袭来, 居民消费有“道”

中国近年来GDP的显著增长离不开庞大出口量的推动, 而其中美国的贸易量就占了半数之多, 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消费量萎缩之际, 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了重创, 一时间陷入低迷状态。出口减少与供求的不平衡严重放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扩大内需势在必行。为了启动消费, 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 如连续下调银行利率、增收利息税等, 纵然这些措施还远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但已然卓有成效。

在金融危机的庞大消极影响下, 居民纷纷减少开支以应对不时之需。然而调查结果却清楚的表明, 纵然支出有所减少, 可是大多数的居民仍认为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 归其缘由主要是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

一方面, 面对金融危机, 大量商家选择打折和促销, 眼前的大量优惠着实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减少的微小收入量面对膨胀的购买欲望简直不堪一击, 所以才会出现所谓“十一”、“春节”消费黄金时段的疯狂购物人群。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让人们再度“计较”起来手中的钱到底应该怎么花才能花的更有价值, 物美价廉成为了消费者青睐的购物砝码。更多的居民选择实惠的网络购物, 或许这也会成为网购发展的一大契机。被动摇的消费信心让未来的物价成为一个未知数, 所以眼前的优惠也着实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寒冷金融危机下的消费狂热不免让我们联想起美国的泡沫消费, 幸而中国人传统的量入为出思想有力的控制了消费的狂热程度, 让我们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避免了过度奢侈的盲目消费。

1.2 为保生活品质, 理财“稳”字当头

在全球经济的萧条和我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 居民理财首先就是要防范收入减少带来的影响和通货膨胀引起的资产实际价值萎缩。面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居民理财增值的野心不大, 大多以保值为主要目的。

怀着理财稳健当头的心态, 居民最优先选择的还是银行存款。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源自于次贷泡沫, 迫使美国的银行体系遭受重创, 但是对于中国的银行体系, 其毕竟影响有限。为了鼓励消费和投资, 我国央行多次降息, 然而对于普通居民来说, 对国有银行的信任根深蒂固, 即使利息很低但存款仍是保本的最优方案。

除此之外, 投资房地产成为了人们青睐的另一选择。在中国, 收入与房价的差距一直让人对购房望尘莫及, 房价也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 贷款买房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金融危机下购房的种种优惠政策, 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购房热。房产作为普通百姓一生中必须购买的高额商品, 其前景被看好, 保值度也被大家所广泛认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房地产也成为了不少居民青睐的一种投资方式。

仅次于银行存款和房地产的投资方式是大多数居民所熟悉的股票。央行在“保增长”的任务下多次降低利息和准备金, 随之带来了股票市场的牛市, 然而股市的风险并未因此而减小。2006年后的牛市使得股票成为中国普通居民的主要理财手段, 但经过这次金融危机, “股市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这句话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居民投资股市的热情有所下降。

在投资理财方面, 我国居民更凸显了风险控制这一特征, 为了保证生活质量, 也为了让收入更具有价值, 正确的进行理财成为了普通家庭非常重视的必修课程。

2 居民消费与理财观念变化的原因

美国的金融危机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一个未知数。有人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机遇, 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重创。或许综合起来说才是比较客观的一种结论, 那就是:在挫折中谋发展。这次危机使美国的消费弊端暴露在世界面前, 也让我们深刻认清了正确消费和理财的重要性。经济发展进程减缓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有利时机, 是消费与理财观念变革的应运而生, 面对次贷危机这生动的一课, 我国必须找准定位, 深化改革, 以促进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2.1 就业压力当头棒喝

美国实体经济疲软, 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 随之就带来了就业岗位数量的萎缩。暂且先把庞大的失业人流与等待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归置一边, 单单只说大学生就业, 那就是让人头疼的一个话题。大学生属于新的增量就业, 也是受冲击程度最大的就业群体。随着高校的扩招, 每年都有大批的生源涌进高校, 同时也有大批的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已经凸显了我国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 许多在职人员也不得不绷紧神经, 使得居民理财“稳”字优先。

2.2 通胀压力旁敲侧击

金融危机带来了大幅的通货膨胀, 我国的CPI持续增长, 所幸国家发改委与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 保证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近月内CPI明显回落, 但是经此一劫却打击了居民的投资心理, 宁可选择稳健的理财方式, 选择低回报但保本的投资, 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2.3 心理压力应运而生

很多居民虽然实际收入并没有减少, 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庞大后期效应, 也会不自觉的节俭开支, 多参加一些打折促销即使是一些现在还用不着的商品也会因为经济实惠而购买以为价格难测的未来做准备。各大商场的数据表明居民的消费量不减反增, 但是消费比重却产生了变化, 即选择减少奢侈品支出, 转而投向更实惠耐用的保值商品。金融危机的压力为现代社会增加了一抹理性的消费色彩。

3 个人体会与建议

从金融危机给我国居民消费与理财带来的新变化看, 其根源的动机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保证居民个人的生活品质, 二是稳定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脉搏。而就两者关系来看, 只有保证了人民的生活, 保证了人民的利益, 我国这条经济发展之路才能走的更加长久。为了让居民更加正确的理财消费, 为了让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3.1 合理发放信贷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 这次危机敲响了信贷消费的警钟, 各大银行的信贷投放都出现放缓趋势。一味的依靠信贷来拉动经济增长被证实存在严重的偏差, 随之的后果只能是过度的滞胀。而如果让我们深究中国居民贷款的主要投向, 竟然大规模的是用于购买房产。中国的房价带动了一批的炒房热, 同时也着实拖垮了信贷经济的脚步如此大笔的信贷资金其作用或许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好。中国统计局的数据告诉我们, 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的4个月里, 新增加的银行贷款达到5.4万亿元人民币, 信贷规模同比增长18%, 但反方面, 原本因销售形势变差而停滞的企业贷款, 也在同期增长了2.3万亿元。这些数据足以证明, 单纯的依靠贷款不是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

同时, 过度的信贷消费打击了许多居民的生活, 明天的钱今天来消费固然不错可是如果今天的消费使得明天的钱不够用, 甚至于让明天无钱可用, 那明天又该如何?适当的信用消费对人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利, 但“度”一定要掌握好。因此, 要适度的发放贷款, 平衡投资, 试图找出一种新型的健康经济增长模式, 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复苏。

3.2 进一步扩大内需

不管是扩大就业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其根本都是扩大经济需求。近几年来,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实行有利于增加内需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 如粮食价格开放、取消农业税等, 虽然这些使得金融危机中我国居民的消费量保持小幅上涨, 但是离理想的预期还差的很远。都说买房难, 可是超过一半的房屋购买成本, 是政府征收的土地成本和税收, 试想一下, 如果这种税收有所减少, 那么居民的消费怎么会不增长?内需怎么会不增加?由此可见, 要想扩大内需, 就要从根源上更加彻底的增加居民的可用于消费的资金数量, 政府要让利于民众, 财政收入减少的一小步就是居民收入增加的一大步。要谈居民的消费与理财, 其前提是有足够的钱可理, 只有拥有了这一前提才能进一步推动消费与理财模式的改变, 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带来的是经济需求的增加, 那又何乐而不为?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世界, 各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外贸出口大国, 其影响程度不容小觑。面对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果断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扩大内需,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公共财政的支出, 从而减轻了其对我国普通居民的影响。但是, 这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毕竟对中国普通居民的传统消费与理财观念造成了冲击。综合这一切外部因素, 居民”稳”字当头的特点日益凸显。

关键词:金融危机,消费,理财

参考文献

[1]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没有预期的大[N].中国教育报, 2009-9.

[2] 谢国忠.拿什么重振经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血站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下一篇:制度约束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