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2022-09-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请看下列两组词语,让我们试着将不同动物与各自的不同习性搭配起来:

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敏,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撤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英语中有些简单的词汇和短语因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Waterloo(滑铁卢)原指比利时中部一座无名小城,因1815年拿破仑率军在此作战而闻名于世。这次战役是以拿破仑惨败而告终的,所以Waterloo一词就成为“惨败”和“毁灭”等悲剧性结局的化名词。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理解“meet one’s Waterloo”这一成语的真实含义。这个词还成为了一部著名电影的片名,即“Waterloo Bridge”,题目直接揭示了影片的悲剧主题,但译者并没有把它直译为《滑铁卢大桥》,而是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借用中国历史上另一幕著名爱情悲剧,将其译为《魂断蓝桥》,与本片的经典题材相得益彰,成为中国观众的至爱。如果译者没有对英语及汉语两种文化背景的了解,是无法译出如此经典佳句的。再比如,在美国第三十任总统福特Gerald.R.Ford的竞选演讲中,有一句话曾经感动了无数的选民:“I am not Lincoln, I am Ford”。直译为“我不是林肯,我是福特”。这样一句话如何能够感动无数的普通选民是在贬低前任总统,还是Ford在自我解嘲其实,这句话另有意义。美国是汽车大国,这里的“Lincoln”和“Ford”都是指汽车的品牌。“Lincoln”是豪华车,是富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Ford”则是大众化汽车的代名词。福特表达的是:“我代表着美国大多数普通选民的利益,而不代表少数富人的利益”,就是这句话把福特推上了总统宝座。这就是文化背景赋予语言的一种独特的含意。

在汉英两种语言体系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文化内容却使其派生,联想意义迥然各异,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产生的联想也会有差异。所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丰富的词汇,除了搞好字面意义理解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们的社会文化含义,才能做到对这些词汇应用自如。比如red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本义是相同的,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红颜色”。但其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含义却孑然相反:汉语中的红色代表吉祥、如意,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在英语中却相反,搭配的词大多为贬义,如Red ink(亏损),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flag(提示危险警告的旗)。此外,“红”在汉语中还具有“正义”,“革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根本没有。又如“individualism”,在汉语中是最要不得的“个人主义”,是过街老鼠;在英语文化中,却是群情拥护的重要价值观,是美国人在西进运动中形成并延续下来,并成为当代人心目中的理想。在此文化中为精华,在彼文化中为糟粕。

文化背景差异对篇章的理解也尤为重要。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就会发生偏差,使用上的判断也会受到影响。比如:

…I had the right accent, respectable middle-class parents is court, reliable witnesses, andI could obviously afford a very good solicitor.Given the obscure nature of the charge, I feel sure that if I had come from a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really been unemployed, there is every chance that I would have found been guilty….

在这段短文中有大量反映英国文化的内容。如果对英国文化知之甚少,就难以正确理解其中所包含的讽刺意味。如,“middle class”在英国指的是一个包括医师、律师、大学教授、银行家等高尚职业的阶层,实际上就是体面、守法的代名词;“could afford a very good solicitor”, very good solicitor”,在欧美社会中,请律师特别是请名律师要花大价钱,能请得起就意味着富有。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而体面和富有的家庭在文中的case中却成为不犯法的证据。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权、主持正义,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当我们知道了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会明白法院的判决有多荒唐,所谓的西方人权有多虚伪,才能真正理解该段文字的深刻讽刺意味。

总之,英语和汉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想透彻理解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及篇章结构,准确运用表达两种语言,就必须深刻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没有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就无法真正地学好一门语言。

摘要:英语和汉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对于正确理解词汇和短语的含义、篇章结构以及正确运用两种语言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理解,影响

参考文献

[1]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学林出版社, 1998.

[2]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霍尔[著], 侯勇[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

[4] 桑晓丽.浅谈中西语言的文化差异和共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

[5] 王慧艳.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J].大学英语 (学术版) , 2007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调节教学法的运用下一篇: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