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沙丫啶羊膜腔内注射加口服米非司酮中孕引产的临床研究

2022-09-13

依沙吖啶中孕引产因其效果好, 成功率高, 流产过程完全, 操作简便, 经济实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缺点是有个别引产失败, 为了减少引产失败病例我们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并观察其注射依沙吖啶到规律宫缩的时间、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及产后胎盘胎膜残留量。发现米非司酮能明显缩短注射依沙吖啶后到规律宫缩及总产程时间, 但对产后出血和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的量无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至2010年来我所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符合条件的中孕初产妇女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 观察组90例, 入选条件: (1) 年龄18~30岁的中孕 (16~27周) 初产妇女。 (2) 辅助检查:血常规、小便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无异常、B超示单胎头位。 (3) 无其他合并症和并发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羊膜腔穿刺成功后注入依沙吖啶100mg加注射用水10m L观察组采用对照组方法加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1次共3次。产后出血用称重法, 产后常规清宫残留胎盘胎膜称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注药后至规律宫缩开始的时间、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产后胎盘胎膜残留量。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

2 结果

(1) 注射依沙吖啶到开始宫缩的时间, 对照组 (32±6) h, 观察组 (18±5.3) h,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总产程, 对照组 (27±4.8) h, 观察组 (14.5±6.5) h,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

(2) 产出血 (称重法) , 对照组 (85±20) m L, 观察组 (90±18) m L

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05) 。

(3) 产后胎盘胎膜残留 (常规产后清宫) 对照组 (80±25) g, 观察组 (60±25) g,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05) 。

3 讨论

(1)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孕引产因为效果好、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相对较短流产过程较安全, 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但在本临床研究中1次注射依沙吖啶引产失败率为5.2%, 再次注射引产失败率为仍为2.1%, 并且注射依沙吖啶后到宫缩发动之前时间相对较长。

(2) 米非司酮简称RU486, 是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的药物, 米非司酮直接抑制人类合体滋养细胞HCG和孕酮的合成, 逆转孕酮和前列腺激素均势, 增强子宫平滑肌对前列腺激素敏感性, 促进妊娠期子宫颈软化成熟化和扩张, 引起子宫脱膜、绒毛变性和子宫平滑肌连接形成, 诱发子宫收缩。已经广泛应用于早中孕妊娠引产。

(3)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加口服米非司酮中孕引产, 能够明显缩短引产的潜伏期和加快产程, 缩短引产的总产程所需时间, 但从本组临床研究来看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加口服米非司酮不能够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后出血量和产后胎盘胎膜的残留量, 所以, 依沙吖啶中期引产产后需常规清宫。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依沙丫啶羊膜腔内注射中孕引产的产程、产后出血及产后胎膜、胎盘残留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至2010年的中孕 (16~27周) 并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产妇女180例分为2组, 每组90例, 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 观察组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加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1次, 共3次。结果 (1) 对照组5例第1次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引产失败, 经第2次注射依沙吖啶后仍有2例引产失败, 改用其他引产方法, 观察组均一次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引产成功。 (2) 从注入依沙吖啶后到规则宫缩的时间:对照组 (32±6) h, 观察组 (18±5.3) h, 总产程:对照组 (27±4.8) h, 观察组 (14.5±6.5) h。 (3) 产出血 (称重法) , 对照组 (85±20) mL, 观察组 (90±18) mL。 (4) 产后胎盘胎膜残留 (常规产后清宫) 对照组 (80±25) g, 观察组 (60±25) g。结论 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加口服米非司酮中孕引产能明显缩短注射依沙吖啶后到出现规则宫缩的时间及总产程时间, 但产后出血及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米非司酮,依沙吖啶,中孕引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油田企业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下一篇:浅议园林植物的配置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