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的种类和分析研究

2023-01-12

目前,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学习对象是成人在职人员, 学习过程是通过网络课程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活动中, 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 协作学习为辅, 通过一定的辅导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服务系统, 达到教学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网络课程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探索开发不同教学模式、不同表现形式的网络课程, 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 适应学生远程学习的需要, 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1 网络课程的现状

网络课程是学习者重要的学习资源。经过多年的研制、开发, 网络课程的总体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课程都具有功能完备、内容丰富、表现方式多样等特点。

网络课程基本都包含: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测试、相关资料与链接、师生交互等栏目。同时提供一些小工具, 如笔记本、计算器。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还设计不同的特色栏目。

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 呈现的方式不再限于静态的文本、图像和Power Point讲稿, 而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栏目的特点,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 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 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h动画等。

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层次结构清晰, 导航设计一般比较简洁方便。部分网络课程还提供网站地图、书签。在细节之中体现了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设计理念。

网络课程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特色, 大部分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包括栏目的设置, 还有相关的资源链接等, 有的还提供了网上图书馆。

注重交互和反馈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步骤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网络课程还提供了一些交互性的练习、测试以及在线设计内容, 这样能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同时, 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信息流动通过课件所提供的讨论区、电子邮件等工具加以实现。

2 网络课程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 从教学的角度, 网络课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课堂授课型、自主学习型、协作研究型。

(1) 课堂授课型课程。

课堂授课型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与电视教学有点类似, 不同的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播放。课程界面的一般布局是三分屏的方式:网页的左上方为教师的讲课录像, 左下方为章节目录, 右边为教师的讲稿内容。这种方式下讲课视频配合文字、图片或PPT的同步放映。

由于传统的课堂中以教师的讲课为主, 而授课型课程的设计出发点是模仿传统课堂, 对于长期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学生, 这样的课程无疑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替代。一般授课教师经过认真挑选, 往往是该课程所在领域的名师, 在课前授课教师都经过了充分的准备, 讲课时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循序渐进, 因此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这种方式的课程组织制作比较简单。授课教师事先准备好讲课材料, 在课件录制室, 教师对着摄像机 (而不是传统教室中的学生) 讲课。技术人员将视频和PPT或文本等通过WEB页面组织起来, 用流媒体形式将多媒体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 使视频和讲课内容的PPT或文本实现同步播放, 在学生学习时按照一定的时间进程逐步呈现这些内容。因此, 课程的制作成本低, 速度快, 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国内很多远程学历教育课件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网络课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教室空间的限制, 受众可以无限扩大, 学生学习时间也相对灵活。但是, 由于网络教学的时空分离, 这种模仿式的教学不可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但是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方式随时调整。另外, 目前授课型网络课程对教学模式基本不作设计, 也没有情境导入, 基本都是以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为主。虽然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 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和传统课堂教学中有丰富的经验, 但对于网络教育却相当陌生, 而且目前没有比较成熟的网络教学理论, 所以即使进行了教学设计, 也是在原来课堂教学基础上的设计, 并不完全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在视频的表现形式上, 这种类型的网络课程也十分雷同, 容易使学生在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就产生学习疲劳。

(2) 自主学习型课程。

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来进行设计。课程支持完整的学习过程, 包括了解学习目标、进行内容学习、复习思考、浏览扩展资源等。一般以WEB页面组织、整合一门课程的内容, 栏目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案例分析等,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并有相关网站的链接。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和自测题进行自我评价, 根据反馈信息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在遇到问题时, 可以通过E-mail、BBS等向教师求助。

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 是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一般设置有以下的主要内容:与课程相关的帮助性知识、主体学习内容、参考文献资料、练习与测试评价等。

与课程相关的帮助性知识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师介绍, 学习建议, 考试方式等, 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提示性内容。这些内容一般以文字、表格的形式呈现, 简洁明了, 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了解该课程的大致情况, 确立学习目标。

主体学习内容一般按知识点组织课程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习内容, 给学生提供比较庞杂的学习材料。主要栏目包括课程内容、案例分析等。课程往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课程的形式根据学科和学习内容的特点, 采取的形式有所不同, 尤其是课程内容部分, 表现形式上往往有很大的变化。

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课程所提供的学习方法、进度等辅助信息进行学习, 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方式, 自定学习步调。无论采取哪一种,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分析各种资料, 从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时如果遇到疑难问题, 可以查阅课程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或通过与他人协商的方法解决。总体来说, 主体学习内容部分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表现形式既能满足学习者主动性地位的要求, 也能体现教师的辅导性地位。

参考文献资料是对学习的有效延伸。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一般都根据教学需要, 选择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加入到课程内容当中。这些资源涉及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能辅助学习者将当前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建构,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都十分重视练习与测试评价, 为方便学习者自己测试和评价学习效果, 一般都设置测试评价内容, 如课后的即时练习、模拟试题。通过练习、测试, 学习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且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控制学习进程, 调整学习方式, 达到自我监控、测试、检查等效果。在表现方式上, 练习和测试的形式有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对客观题一般有判断与答案。主观题有参考答案。但大多数练习和试题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练习与试题。部分网络课程提供了动态的试题生成形式, 如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的综合测试试题是从试题库中自主组成一份标准试卷, 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计算机自动阅卷, 并给出相应的成绩。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注重学习者与课程内容的交互性, 能根据学生的需要, 动态地呈现学习内容, 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课程也十分注重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通过给网络课程添加一些网络通信交流工具, 如电子邮件、论坛、BBS、聊天室等, 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借助于这些工具, 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或教师一起进行讨论, 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目前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远程教育中学生需要依靠自主学习才能完成课程目标。如何保持课程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 自主性的学习主要是个性化的学习, 但目前课程内容、表现方式上, 都没有个性化的体现。首先, 没有测试前就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展示不同的内容;另外, 内容呈现方式也是固定的, 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设置。因此, 没有发挥网络个性化学习应该有的优势。

第三, 由于自主学习, 学生不在教师和学校的直接督促下,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靠自己掌握。因此,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该包含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块, 教师应该对学习的进度和质量, 提出明确的目标, 并建立学生自我监测与评价的机制。但目前网络课程中还没有这样的设计, 因此学生往往不能很好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 不能保证学习的最佳效果。

(3) 协作研究型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 选择不同研究课题, 分学习小组开展研究, 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利用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就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 同一协作小组内各个成员或不同协作小组针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 进行任务分工, 担任不同的研究工作, 协作交流, 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在这种模式下, 课程需提供较为丰富的网上资源, 便于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而且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与共享资料,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技能也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 这种采用讨论学习、协同学习的模式, 它要求学习者根据一定的合作条件组成学习小组, 在各自独立学习, 获取教学信息之后, 交换学习心得、体会, 互相提问, 相互评价, 共同完成某一研究性课题。因此这种类型的课程提供多种形式的网上交流工具 (包括:B B S、在线Q Q、聊天室、Email等) , 同时创设网络交互中宽松平等的气氛, 允许学习者通过BBS等充分发表各自观点与见解, 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促进小组的分工协作, 教师对学习者协作活动适时的指导, 使学习者明确自己的职责, 协同工作。而且通过协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及协作技能。

国内网络学院所开发的这类课程还很少, 处于起步阶段, 已经开发的课程也是在探索阶段, 比起前两类课程, 更需要不断完善。例如, 如何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 如何提高组内人员分工和协作, 如何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 促进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协作。

3 目前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 三种模式的网络课程在制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由于教学设计理念、开发技术的限制, 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第一, 虽然有些课程有学时安排、学习方法介绍等涉及教学设计的东西, 但多半是传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网络课程大多是教学内容简单呈现, 没有作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 因此很少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设计。

第二, 缺乏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网络课程在内容、形式上类同较多。由于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 网络课程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能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定制, 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

第三, 一部分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为主, 个别的还存在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图片资源稀少, 内容相关的图片较少;动画由于制作工作量大, 在课程中采用也比较少;三维动画更是少见踪影。

第四, 缺少没有对学习环境进行设计。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知识的传授, 没有一定的情境导入给学习者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 缺少一些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无法让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讨论、问题解决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时, 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区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五, 缺少学习监督措施和网上跟踪技术, 学生对学习进度的把握主要靠自觉。成人能真正做到自觉学习的还是少数, 所以还是要适度“督学”, 通过记录登陆次数、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

第六, 缺乏智能化设计。包括智能化管理学习的整体状况、网上智能答疑系统、题库的智能化、对学生学习问题的自动诊断和学习情况的评价。

4 网络课程展望

网络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 离不开大量的教学实践, 也离不开制作技术的发展进步。随着网络教学的不但扩大和深化, 网络课程的制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会进一步提高。

(1) 加强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网络教育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媒体的特点, 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强调教学资源对学习的支持作用, 认真地进行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分析, 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交流, 注重利用技术手段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 表现形式多样化。

随着网络带宽的拓宽和网速的提升, 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利用流媒体和MUD (MOO) 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 这种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能创设更加逼真的学习情景, 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3) 加强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对学生良好的支持服务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要求。支持服务内容涵盖了学生顺利完成网络学习的方方面面, 例如:提供个别化学习策略的指导, 组织小组学习讨论、个别化辅导等个性化服务。

(4) 建立网络学习社区。

网络学习社区是一个在因特网上创建的学习环境, 它提供一个方便的、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多用户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 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新的知识和体验, 进行协作学习,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人际联系, 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高水平思维和深层理解, 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社会性知识建构。

参考资料

摘要:文章分析了网络课程制作的现状、详细论述了网络课程的种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对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课程,种类,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跃, 赵建元, 倪建海.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现状与对策分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2004, 10.

[2] 余胜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 2000, 10.

[3]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商业用厨房消防措施的探讨下一篇:智能化时代微课资源推动会计学专业素养培育问题的思考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