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体育学论文提纲

2022-09-21

论文题目: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以“俄体大”为例

摘要: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时期,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体育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提高体育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始自1951年,经过不懈地探索,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体育人才。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的思想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改革创新,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遵循的思路。因此,只有了解国际体育的发展形势,并且融入世界体育当中,才能为更好地促进本国体育的发展。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苏联时期的高等教育曾是我国效仿的蓝本,但随着频繁的战事,经济的衰退,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2003年俄罗斯决定加入博洛尼亚进程,这被称为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基于此,本文以博洛尼亚进程为背景,以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大学——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青年与旅游大学为研究对象,探索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发展与启示,以期能够为我国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俄罗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演变,分别从俄国、苏联和苏联解体后三个时间段来进行历史爬梳。第二部分,对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博洛尼亚进程的概述,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况及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俄罗斯第三代国家教育标准进行解读,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以“俄体大”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入学方式、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俄罗斯实施博洛尼亚进程后培养模式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总结俄罗斯在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的成果经验及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启示。研究发现,俄罗斯的入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性,中国的入学方式更为严谨,在此方面,两国的互鉴意义十分突出;俄罗斯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俄罗斯培养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俄罗斯更具针对性;质量评价受博洛尼亚进程影响,突出学生之间的流动性,学位的互认及学历资格框架的建立,使人员流动更加灵活。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俄罗斯高等教育;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科专业:运动训练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研究生教育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二)各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开拓了国际化视野

(三)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优化了我国体育人才队伍结构

(四)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博洛尼亚进程

(二)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模式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注释

第二章 俄罗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演变

一、俄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804—1917)

二、苏联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917—1991)

三、苏联解体后的研究生教育(1992—至今)

(一)建立多层级结构

(二)增设职业教育模块

(三)实行双轨制体系

(四)落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注释

第三章 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博洛尼亚进程概述

(一)博洛尼亚进程的产生背景

(二)博洛尼亚进程的发展历程

(三)博洛尼亚进程的核心要义

二、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一)招生规模扩大

(二)培养目标细化

(三)培养方式转变

(四)自选课程增加

(五)质量评价体系完善

三、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特征分析

(一)入学方式多元化

(二)培养目标人文化

(三)培养方式职业化

(四)课程设置丰富化

(五)质量评价法制化

注释

第四章 博洛尼亚进程下“俄体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个案研究

一、入学方式

(一)入学资格

(二)入学程序

(三)入学考试

二、培养目标

三、培养方式

(一)培养形式

(二)培养环节

(三)职业方向

四、课程设置

五、质量评价

注释

第五章 博洛尼亚进程下俄罗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两国入学方式具有互鉴意义

二、俄罗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关怀度较高

三、俄罗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指向性较明

四、俄罗斯“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好

五、俄罗斯“以资源共享为载体”的质量评价实效性较强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木工程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网络传播概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