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冲刺阶段政治学科的复习方法

2023-01-11

备考复习进入了冲刺阶段, 作为文科综合的政治学科,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成绩呢?

1 根据《考试大纲》, 梳理知识

虽然高考强调“能力立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但考察能力必须以知识为载体, 近几年, 更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成功应考必须夯实基础, 做到脚踏实地, 有的放失。贴近现实, 讲求实效。

考纲明确指出考察的知识范围, 最后阶段, 应按照大纲, 对照课本, 对每一个考点进行梳理, 做到宏观上,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面对考题, 需要快速准确的提取知识, 必须根据题目要求, 一刹那的时间在头脑中列出知识体系, 提取相关内容。要敢于打破课本章节的限制, 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例如:经济学, 可以以市场主体为线索进行整理, 也就是将国家、企业、个人 (既是消费者又是劳动者) 的活动分门别类, 然后按照谁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做了不该干的对他人有什么影响、谁会通过什么方式制约你……这些原则填充知识点, 最后你会发现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且都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哲学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整理。政治学按照国家、党、公民进行整理。微观上, 准确记忆、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建议同学们先搭建知识结构, 再在知识结构的指导下细致的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对于每一个知识点, 它属于哪一科的哪个章节、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如何、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怎样, 这个知识点本身分为几个层次, 如何表述, 都要十分清晰。

2 根据考试大纲的说明, 训练基本技能

高考是为国选材, 通过高考题选出能力出色的人进入大学深造, 我们只有具备了高考的能力要求, 才能做对题、拿到分, 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考试大纲》将文综的考核目标, 表述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 每个层次又分为三个水平。并且大纲明确说明, 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 有意识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达到目标要求。要做到:

第一, 平时训练要按照文综考核目标的要求, 遵循思维顺序, 训练解题思路, 不能偷工减料、减少思维量。有些考生不认真解读信息, 也缺乏提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做题全凭感觉, 这是很有害的。

第二,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每一项能力要求下面的例题, 明确能力要求的具体含义及要求, 并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各项能力。

3 时政复习, 提高解题技能

第一, 了解时政背景, 关注近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事件以国内的为主, 比如雪灾、嫦娥一号、奥运、民族问题等重要会议有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等。把考题的背景材料放到大的时政背景下解读, 才能准确的理解材料, 把握考察意图。

第二, 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去解读时政材料, 分析它的内涵, 寻找它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完全可以把时事复习作为一次很好的练习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机会, 锻炼我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提高我们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 对于一些新的提法、重要观点要理解并能够准确表述, 在答题时, 运用时政的语言, 会提升整个答案的层次, 争取加分。

今年需要特别关注很多重大时事。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两岸三通问题等。

4 限时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能力要求与平时做作业时不同的。有些考生平时感觉很熟练的题, 到考场上就会丢分, 这就需要平时多进行限时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 在考场上, 把能力内的分数全部抢到手。

第一, 平时任何作业都限时。政治的选择题平均每题不超过一分钟, 大题平均每问不超过七分钟, 文综的政治题必须在4 5分钟内完成。

第二, 珍惜每一次模拟, 周测, 把每一次测试当作高考。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 考试的能力只有在考试中才能得到锻炼。在测试中不断的检验、调整应试技巧。如:时间分配、答题速度、解题步骤、语言表述, 甚至字的大小、间距等问题, 争取在高考前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第三, 要学会反思, 在试后计算每一科的能力内失分, 分题解析, 查找知识、能力、解题技巧、考场发挥的问题,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5 解答主观题时, 应做到答题角度的多元化

解答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的“认识或看法”, 一般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 (1) “是什么”回答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要注意从内涵、目的、特征等角度的思考。 (2) “为什么”包括“原因”、“意义”两个部分: (1) “原因” (或者依据) 包括“理论依据” (制度、规律、原则、地位等基本理论观点等) 、现实依据 (即现实状况) ; (2) “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主体思考 (国家、社会、个体等) , 要从不同层次思考 (自身内部的影响、外部联系;眼前的、长远的) , 不同方面思考 (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 。 (3) “怎么办”要从不同主体思考, 从设问条件思考、从材料信息思考, 从不同角度思考 (客观的、实践性角度, 主观的、观念性的角度;积极的角度、防御性角度等) ;从时政背景思考 (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或政策) 等等。

解答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 (1) “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 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 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 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 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 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 (2) “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道理) ”, 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道理) ”, 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 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

摘要:面对高考要明确考纲, 梳理教材, 宏观把握, 微观操作, 了解时事, 提高技能, 掌握方法, 有的放矢。

关键词:梳理知识结构,训练基本技能,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快南昌经开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彭水水电站调速器的运行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