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快乐成长学校体育论文

2022-04-1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快乐成长学校体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体育工作的目标是:“抓实常态工作的有效性,在过程的管理、指导、评价中不断提升。

学生快乐成长学校体育论文 篇1:

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解读与诠释

快乐体育思想的引进在我国产生了两种效果,一种是正面的,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气息,引领师生体会“触及运动特性的喜悦”;另一种则是负面的效应,快乐体育在学校中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并进一步导致信度危机的蔓延,对于思想本身喋喋不休的论证,以及实践层面“不作为”的表面景象,给了快乐体育当头一棍。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景象,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在内化的问题上。在舶来——消化过程中,对于异质思想的本土化没有进行很好的论证,一线教师甚至是理论工作者对于快乐体育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裹着快乐糖衣的体育思想就“下放”出去,在学校体育走马上任,这种急匆匆的蜂拥做法,导致对于快乐体育思想的解读与运用偏差更迭出现[1]。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翻开历史的篇章,在了解快乐体育思想萌发的前提条件与动机的基础上,就我国学校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进行深入的分析、解答。

一、快乐体育思想在中国的境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就开始对快乐体育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但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并未引起全国体育学术界的重视。1990年在天津、1992年在上海、1994年在日本,先后举行了三次中日学校体育学术交流活动以后,快乐体育才引起全国学校体育界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0年代中期,我国学校体育界对快乐体育的研讨,呈现出崭新的局面,众多的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如包昌明、王占春、毛振明等都先后发表了相关文章,对学校体育的“快乐化”革命进行了深入的注解与阐述,将快乐体育的研讨活动推向了高潮。在一些规模较大,甚至是全国性的体育教学研讨会现场观摩会上,快乐体育思想以及在教学中的操作方法也得以交流。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快乐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际试用中,所暴露出来的局限仍使人们深感疑虑,人们在研讨中对快乐体育的理论体系及与此相适应的内容、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学者指出:“人们对快乐体育有不同的说法和理解,它就像个‘变形金刚’似的,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随便改变模样”,以至于在学术研究、思想认识、教学实践方面出现很多混乱,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快乐体育思想并非是中国制造,在学习与引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文化成果在异域的不适应,需要与引入国家的本土文化进行沟通;其次,快乐体育思想出现异化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参透这一思想的真谛,从上而下的结构不成系统,指导效力乏力也就顺理成章了;再次,舶来之初对于快乐体育寄予的希望过大,一经引进立马投入“运营”,从思想的高度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实施同步开展,力求全面开花的同时犯了急躁的毛病,期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各式问题,对于快乐体育谬种流传的解释与表现“流行起来”。

二、快乐体育的异化原发于不同的层次

异化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卢元镇认为:异化是指从主体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快乐体育思想认识的“因人而异”,造成对于快乐体育的拿来不仅没有起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而且在理论与实践这两个层次上都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面对快乐体育思想倡导与执行局面的混乱,不作为的态度显然是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甚至是学校体育的亵渎。应该说,层次规划的错位推动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快乐体育异端的表象在学校体育的不同侧面都有体现,且产生的原因也各有所异,简单的就思想异化问题提及批评是不够的,至少对于问题的解决与澄清不具备指导性与操作性依据。

1.经验之外无物——实证思想左右着快乐体育思想的命运

判断一种思想真伪的标准,一是经验(包括观察与实验)的,它必须对于人们的追求或者说是要求达到的目标给予正面的回应;一是形而上的,必须就这一思想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进行广泛的论证[2]。表面的、可以依据经验证实的思想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思想,“同一个经验观察在不同理论的解释下,既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与快乐体育思想结识之初,关于它的形式、组织以及方法手段的介绍与研究颇多,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确立它在学校体育思想中的主导地位;但当快乐体育出现问题以后,批评的声音一片,很多人转向清算快乐体育思想弊垢的领域,掀起了“清思”的浪潮。这不免落入实证主义“经验之外无物”的圈圈,以“效果的信念”判断事物的真假。快乐体育是出现了问题,关于问题出现在哪里,问题怎么出现的调研,才是问题得以解决的正途。

反观快乐体育思想的种种言论,更多的是从现象出发,而没有深入的就思想本身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就事论事贻害着学校体育的情感关注。对于快乐体育的解读,并非不可以从实证的角度进行考量,前提是确定好评定的对象,是以学校体育实施快乐体育所反映出来的景象进行评判,还是从思想本身折射的教育理念加以评析,这是对于快乐体育做出客观评度的关键。有鉴于此,我国体育界对于快乐体育真谛的解读还需下大力气,避免赴蹈树立一个,打倒一个的怪圈。

2.理论构架不完善是快乐体育思想走向偏锋的原罪

理论是问题解决方案的浓缩与灵魂,完整的理论构架是学校体育思想发挥具体效力的根基[3]。快乐体育思想传入我国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解释与辩证的过程,但是仅仅停留在文献层次上的表述,其解释力是相对空泛的。消化的问题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万万不能以牺牲我国学校体育的性格特征去迎合某一思想,而应将思想彻底的内化,真正与我国的国情、教育理念、教育诉求相适应,简单的文化拷贝注定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我们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快乐体育的本质,体会其精神,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空间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特征和整体效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鉴于此,快乐体育思想的中国性格必须丰富起来,这就需要将这一思想与我国体育教学具体特征进行综合考虑。

如何建立快乐体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结构,是发挥这一思想确切效力的上层建筑。一方面要深入地研究“本本”,快乐体育思想的解释版本最权威的当属日本对于其的解读,快乐体育的异化,并不是“照抄照搬”日本快乐体育教育思想而出现的变异,恰恰是因为对于快乐体育思想的原版没有参透。思想分布于它所生长的环境之中,若要建构起对它的意义的理解,就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所有要素的特征。另一方面,建构本土化的快乐体育思想结构不能仅仅从证实或证伪的视角出发。回顾快乐体育思想在中国成长发展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抱有不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观点的学者对于这一思想提出了迥然的诊断结果。社会历史分析学派哲学家汉森指出:经验观察是受理论污染的。同一个经验观察在不同理论的解释下,既可以证实同时也可以证伪同一个科学命题。所以,在建构快乐体育思想结构系统时,切忌深陷笛卡尔二元论的是与非、对与错的困窘,要将其真正地置于大教育情境的生态系统之中加以考究。

3.“一种教学方法的理解”贬低了快乐体育思想的“身份特征”

有学者认为快乐体育与情景教学类属同质,且是同一层次的对于学校体育的认识。“快乐体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当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是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事物能够持久以恒,进而成功的必由之路”。寓教于乐是从方法层面来探讨教学的,把快乐体育简单地理解为寓教于乐就是错误的。快乐体育在这里被简单的理解为教学形式甚至是课堂形式。如此这般,快乐体育只是一种形态不稳定的教学技术,是将快乐体育教学从思想层面的理论体系,简单地理解为方法层面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体育中快乐体育的执行就变了味道。

还搞不搞快乐体育,怎么搞好快乐体育成为学术界以及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甚至是自问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依据。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应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基础相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快乐体育的界定是适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指导”被领会为“思想方法”,放羊式教学以及“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学现象的出现,给学校体育快乐范式的走向敲响了警钟。快乐体育之“快乐”是“触及运动特性的喜悦”,其意义是“在追求快乐中获得技能和体育保障”,仅仅将“快乐”提取出来加以千方百计的强调,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

4.内生观念与外铄思想的对接是快乐体育思想“致用”的基点

内生与外铄的关系厘定也是快乐体育思想健康成长的关键,提请注意的是,快乐体育思想在引入的同时和以后,国内也出现了诸如“快乐体育”、“愉快体育”、“和乐体育”等与日本“快乐体育”在名称上很相似,但在产生背景、基础理论、实践方法以及层次定位上都不尽相同的理论。国内这些理论的解释与对日本快乐体育理论的理解混杂在一起,增加了对快乐体育思想认识的复杂性。改革、进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学习,但这种学习必须深入,既要面向国内发展也要紧贴国外思想原态。思想的形态改观必须有据可依,小心论证,只有认识到“真”,才可能发现真,培育出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思想运作前提和条件[4]。

三、快乐体育诠释

1.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思想

快乐体育是一套内涵非常丰富的教育理论,是社会文化和学校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终生教育的哲学观念。快乐体育理论强调的不是千方百计寻找快乐的手段,其中的“快乐”应该与学校体育脉搏的跳动具有一致性。快乐体育思想中的快乐不是世俗理念中纯粹的、独立的情感愉悦,包昌明等中国最早的快乐体育实践者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们在倡导快乐体育时提出,“为了使快乐体育理论更容易理解,我们在提出‘快乐体育’的同时,提出了‘主动体育’。这两个不同概念实质上反映着同一个事物(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主动性)的两个侧面,‘主动体育’是‘快乐体育’的内核,‘快乐体育’是‘主动体育’的外壳,二者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解释将快乐体育的性格丰富起来,不仅可以作为快乐体育理论的深层阐述,而且也避免了将快乐体育世俗的理解,避免出现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移位到教学方法的具体倡导上。因此,快乐体育并不是为体育简单地披上一层糖衣,正像日本学者宁土正彦所界定的一样:快乐体育是“触及运动特性的喜悦”的一种体育形式,其意义是“在追求快乐中获得技能和体育保障”。

2.“快乐体育”是意识体悟在体育领域的投射

快乐体育只是体育这一实体的一种“注册标签”,是相应文化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融的产物,随着对于现代学校体育特性价值判断的流转,快乐体育所能揭示的体育教学特性,在学校体育领域所占份额将被其他更具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所分得。当然,这并不表明快乐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内的失效,恰恰表明快乐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思想产物的“美它性”特质[5]。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存在多个形态的立论起点:目标形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结构形态(素质教育)、功能形态(体质教育)、工具形态(技能教育)、方法形态(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挫折教育)。学校体育思想在形态间的对弈是主导思想脱胎的平台,主导指主要的并且具有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思想、意识或价值观。主导思想的确立在具备导向性、稳定性、可操控性等特征的基准上,必须具备愿景性(即总体目标规划的统摄力)的审视高度。每一种思想都是对于教育现实的片段性思考,快乐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支脉,有其作用的主导阈限,或者说它得以运作的支点就在于关注科学主义的“真”与人本主义的“情”的结合,它还是具体层面的指导思想版本,在长效目标以及现代特征的总体性把握上不具备统领气质。

3.快乐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思想生态系统的一份子

前提和条件是快乐体育思想健康成长的支点,它的解释阈限就镶嵌在这些前提与条件之中,它可以是解决一些问题的理论定位,同时也就意味着有些问题它是涉及不到的,这就要求多元异质思想的互补作用发挥效力。快乐体育思想是针对学生情感因素的顾及而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针对性的。目前看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之间主要还是兼容互补的关系,它们无一可以全面地解读学校体育的图景。思想体系的生态化认识,要求我们对于快乐体育的认知必须置于思想生态圈内加以考虑。因此,快乐体育在百家争鸣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内,要担当起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建立起自身完整的结构体系,并与其他思想相互支持[6]。

快乐体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肃清本源找出解决的答案。80、90年代部分学者对于快乐体育的解释是中切的,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认识快乐体育、构建快乐体育的过程中存在“思维经济原则”的痼弊,在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的情况下拿来就用,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惩前毖后的原则下,我们必须认清事实,还原快乐体育思想的“真”,并将它纳入到学校体育思想的结构体系之中,重树学校体育快乐思想的形象,真正发挥快乐体育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毛振明.日本的新体育———快乐体育简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7(1).

[6] 包昌明,富嘉贞.再谈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中国学校体育,1988(3).

(责任编辑 郭振玲)

作者:李勋 江文奇 李剑政

学生快乐成长学校体育论文 篇2: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体育工作的目标是:“抓实常态工作的有效性,在过程的管理、指导、评价中不断提升。”

一、整体推进,建立健全常态工作的保障机制

把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落实, 加大学区管理力度,推进学区各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学区先后建立并完善了《体育工作管理要求》《关于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的管理要求》《关于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的补充管理要求》《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工作管理落实评价方案》《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区体育工作的视导机制》等,各校都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领导、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以确保体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重点推进,注重工作过程的有效管理与落实

1.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关注学科教师成长,创建学习机会,提升教师素养

2010年11月学区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2011年2月28日聘请朝阳分院特级教师胡凌燕进行“规范教师备课,提高教师备课质量”的专题培训;2011年5月开展“认真备好课,提高备课质量”交流活动(检查、指导、评价备课工作)。

抓好抓实课堂,以学科大组为依托,落实常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朝阳区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指导纲要》、市区抽测,进行系列专题体育教学研讨,先后开展了由骨干教师承担主讲的“教学设计”、“教学说课”的专题讲座,并举行了学区“体育教师基本功风采展示暨教学设计大赛”、体育教师基本功风采展示暨教师说课大赛,通过“研究课”“交流课”“展示课”的方式,连续3个月聘请教研中心王晓东老师进行“考学研教学常态课”的指导,2011年3—5月共有6位老师承担了做课任务,选定的上课内容都是老师们必教的、把握起来有难度的内容。本学期,为了更有效落实体育课堂教学,还将改变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为起点审视课堂教学。重点常态课的研究改变评课的方式为学生评价(方式改变——谈话式、问答式、问卷式等)。

2. 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与身体素质

各校结合2010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问题开展分析、交流活动,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改进措施。例如:黄胄艺术实验小学本学期推出了学校肥胖训练计划,采取措施,加大学校的肥胖监测力度。

学区积极开展体育竞赛和群体性活动,创新运动会的形式,丰富内容,例如:本学期运动会我们将加入一些群体活动展示——新型体育项目,例如:软垒、小伙伴绑腿勇敢跑、课间操等等展示学校体育的亮点,借此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

面对今后的体育工作,学区将以“分层落实、有效评价,提高水平”为指导思想,以体育社团活动为载体,分层落实各项体育工作。基础层关爱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活动水平,中间层抓实面对特殊学生体质体能的训练班(提高锻炼效果与监测成绩),提高层有效训练学校各项体育项目。与此同时,学区将通过下校调研、视导、学区体育教研等不同的方式,及时了解各校各层体育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依据朝阳区、学区《体育工作标准》对各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学校考核评价之中。

作者:丁广红

学生快乐成长学校体育论文 篇3: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构建文化育人新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是一所拥有6000多名学生的大校,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育人之根和立校之本,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探索出了一条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形成习惯,养成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以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为统领,以全员德育和学生“自我陶铸”等系列工程为特色,以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为教育形式的全面型、体验型、开放型、启发型、艺术型的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经营学校文化润泽美好心灵

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舜耕中学围绕“书香校园”、“园林化校园”、“科技校园”的优化升级,深挖校名“舜耕”的文化内涵,丰富学校文化的底蕴,以尧舜文化为主题,以营造校园环境为重心,让特色校园文化转化为德育素材,润泽学生心灵。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太史公一个“德”字,概括了舜帝一生的功绩。舜帝最重视德行操守,被推崇为“德圣”。舜帝的明德内涵博大精深,涵盖了孝感天地、厚德载物、举贤任能等优秀品质。学校以“舜耕”命名,意在激发全体师生传承堯舜文化,弘扬舜帝精神,肩负民族重任,面向未来,志耕天下。在这样的教育意旨下,每当新生入学,上的第一课就是校本必修课——《“舜耕”在我心中》。课上,通过观看学校特色专题片、参观校史展览室、阅读学校文化理念诠释读本,孩子们进入了一种文化渗透中,了解舜耕中学为什么以“舜耕”命名,由此产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舜耕中学的校园如同一座大花园,绿化面积近3万平方米,栽种了近百种花草树木,四季绿草如茵,红花烂漫,假山卧石点缀其间,亭桥雕塑交相辉映。办公楼前竖有陶行知的青铜雕像,意在启迪师生时时不忘陶先生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楼前竖立钱学森青铜雕像,意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以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意在激励舜耕学子不辍耕读,立志成才。冠以舜字打头的舜耕路、舜拓路、舜启路、舜兴路……也处处彰显“崇德尚礼”的文化理念。因而,校园环境成了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快,思维活跃,益于养心怡德。

在校园景观建设上,学校力求形成品位高雅的文化情调。学校中心花园建有“耕耘”雕塑,雕塑主体为一把抽象化的犁直冲云霄,昭示舜耕中学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奋进;又如展翅的雄鹰,激励学生立志腾飞,搏击长空。为表彰优秀,激励学子发奋学习,在行知楼北部建有浮雕精美的“舜华园”。步入园内,好学之星、做人之星、进步之星、互助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竞相争艳,可谓名生荟萃,群星璀璨,激励着莘莘学子,刻苦自砺,做自信、自尊、自律、自强的现代中国人。

这些校园景观的设计无不蕴含着校训“舜德弘远,耕学载道”的大气,学校精神“追求卓越”的豪气,育人理念“明德启智,育美化人”的不凡,学校形象“德馨文芳、特色发展的和舜学园”的独特。为让学生真正感知学校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舜耕中学每学期都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的学校文化考试,把学校文化理念和标志性景观的内涵印记在学生心里。另外,每班都有班级文化讲解员,学校定期组织“我是舜耕小导游,学校文化在我胸”学校文化讲解比赛和“我心目中的舜耕校园”征文比赛,让底蕴厚重的学校文化熏陶学生的情操,润泽美好心灵。

沐浴唐尧思想,秉承虞舜朴风,舜耕中学业已形成以“感恩自律弘扬孝德,惜时自信奠基成功”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多年来,学校把感恩教育和自信教育作为德育主题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每年学校都为新生印刷精美的“感恩故事”,播放感人的“感恩电影”,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宣传栏、课间广播进行广泛宣传。这种全方位、立体式“感恩教育”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转化成为报答社会、报效祖国、孝敬父母、感激他人的行为。学校还通过打造“齐鲁第一操”,寓德于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间操时,伴着整齐的步伐声,学生们喊出洪亮的口号:“脚踏实地,志在心中;敢于拼搏,勇于竞争;舜耕学子,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定成功!”这呼声带着一种使命,带着一种激情,带着一份自信,带着对生活的希望与热爱,感染着人的精神,震撼着人的心灵。

凸显德育特色塑造高尚品格

特色一:全员德育帮包制——“五个一”转化工程。

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实行帮包学生责任制,瞄准待转化生,全员实施“五个一转化工程”:即每位教职工找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帮包对象,人手持有一本附着学生德育档案的转化记录,每周找待转化学生谈一次心,让学生改掉一项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好事。另外,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结对编组”活动,让那些品行端正的优秀学生发挥模范作用,实现学生互帮互助,相互提高。这样,让所有学生都能受到高尚品德的感染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特色二:体验德育投标制——学生“自我陶铸”工程。

“自我陶铸”是学校体验式德育的核心,该工程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着眼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学识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舜耕中学的“自我陶铸”系列工程内容包括:队列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球类比赛、中学生文化艺术节、“十佳中学生”评选、普通话比赛六大活动,其中文化艺术节有课本剧、科技作品展、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广场晚会、模拟审判大会等内容,每项活动又涵盖若干小项目,林林总总不下50种。

如此繁多的活动,学校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设计和组织,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进行“自我陶铸”。学生们针对某一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先进行周密筹划,由班级提出可行性报告,向学校“投标”;学校进行认真研究,详细论证,确定“中标”班级并予公示,然后由“中标”班级负责承办该项活动。学生们在申办和承办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优良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增强了班级和学校的凝聚力。

在“自我陶铸”工程的实施中,学校改变以班序定班名的传统,要求学生自取个性班名,大家一起投票来决定班级命名。于是,奋进班、笃学班、智行班、自砺班、梦之翼、阳光乐园……一个个质朴、响亮、寄托着学生们美好梦想的班名相继出现。以此为契机,学校继续引导学生自定班风,自己设计班徽、创作班级誓言。在这样的“自我陶铸”中,学生得到了一次次良好的历练,他们创作的班级誓言豪情勃发、文思如涌,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如:“我们是雄鹰,有展翅辽阔苍穹的理想,我们是骏马,有驰骋万里草原的豪情”;“开拓进取是我们的目标,竞争创造是我们的特色,坚持不懈是我们的信念,奋斗成功是我们的追求”;“鹰击长空,自强不息,学海寒窗,勇者无敌”。

特色三:家校共建随机制——网络平台互动工程。

舜耕中学的学生来自全区各镇,城乡学生在校学、食、宿一体化。由此出现的问题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联系起来多有不便。缘于此,学校不惜投入重金构建了家校共建网络交流平台,交流网址面向社会和家长公开,学校德育处按照一定序列,将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排上值班表,轮流在网络平台值班,家长能随意上网和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自己的孩子交流。另外,学校和教师及时地编发“校讯信息”,每逢有重大活动,每位家长的手机都能十分快捷地得到校方的温馨提示。通过这样的网络交流平台,舜耕中学的每一位家长都能源源不断地了解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信息,更能与自己的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家校共建育人活动的开展。

策划德育细节演绎精彩人生

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德育是个大问题,又是一个个小问题组成的,小问题解决好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了把德育的小问题解决好,学校各处室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实施德育策略,让德育的大问题在具体的小问题中化解,让细节演绎精彩,由此编织了一张用各种细节活动育人的网络,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落在实处。

——开展“五做、十说”教育活动。 “五做”即在家做父母的“帮手”,在社会做助人律己的“标兵”,在校做善與同学合作的“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单独活动时做主宰自己的“主人”。“十说”即“说好十句话”活动:对痛苦的同学说句安慰话,对孤独的同学说句温暖话,对胆怯的同学说句壮胆话,对自卑的同学说句自豪话,对迷惘的同学说句开导话,对沮丧的同学说句鼓励话,对受困的同学说句解围话,对偏激的同学说句冷静话,对懒惰的同学说句鞭策话,对受冷落的同学说句公道话。

——每个学生都担当责任。学校实行班干部换届制,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做班级的管理者。各班级还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管理岗位,诸如调解办主任、环保部长、回收公司经理等等,做到人人有职责,人人有事做,人人得锻炼,人人得提高。

——“课题德育”到班级。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引入德育工作。例如:学生吃零食这一现象比较严重,就抛出“零食、卫生、习惯”这一课题,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让活动本身教育学生,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德育特色班创建活动。发挥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实践性、示范性,推出“德育星级特色班”。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推出礼仪班、环保班、自律班、自理班、自信班、法制班、学优班7个德育特色班,要求各班级在创建过程中,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全校起到引路导航的作用,并对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才艺竞争活动。竞争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体验到自信与成功的快乐。学校经常放手让班级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才艺展示活动,比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体育竞赛,棋类竞赛,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等。学校每年坚持开展“十个十”评选活动,评出“十佳感动校园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十佳礼仪标兵”、“十佳助人标兵”、“十佳劳动能手”、“十佳乒乓球名将”、“十佳卡拉OK歌手”、“十佳书法能手”、“十佳小画家”、“十佳小发明家”。在这样的竞赛和评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树立了自信,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舜耕中学文化育人新机制的构建,纯正了班风,优化了学风,彰显了校风,惠及莘莘学子。走在舜耕的校园,学生都会使用立正、鞠躬、问好、微笑、招手等体态语言,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自信的神情。他们热情大方的问候,彬彬有礼的举动,谦逊卑恭的态度,志耕尚学的品格,无不显示出学校以德育人的优秀成果。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优化,新的教育拓展点和创新点会不断地呈现出来,如何针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育人的新要求,实施全方位的育人工作,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精深博大的课题。舜耕中学将会进一步砥志不辍,秉持尧舜文化的主题,努力寻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的增长点,在德育创新和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一路高歌,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胡久红)

作者:黄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阑尾切除术的医学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中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