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论文

2022-04-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现金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面临三期叠加的严峻考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开展对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现金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论文 篇1:

现金流视角下L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重要风险,怎样有效的区分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现金流视角,首先明确了现金流与企业财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L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L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现L公司在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风险;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企业经营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产生深远的影响。国资委2006年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首次将现金流风险纳入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分类中。从此,以规范企业运行现金流的规章制度和研究理论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尚缺乏统一、集中处理的现金流风险防控配套体系,很多企业在运行中对风险管理認识不足,对于现金流的风险控制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资金管控方面,对现金流的具体识别、风险分析、流量预警和风险防控监管等都比较薄弱,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系统性的现金流量风险防控体系,极容易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现金流风险,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L企业属于商业公司,基于企业运行中的现金流风险,建立相应的风控模型,运用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从现金流风险防控的角度上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发展中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现金流的关系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是资金流量风险

企业财务活动就是科学合理的运用企业的资金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企业资金运行的最初条件是资金筹集,终点是资金运行的效益回收或者价值偿付,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本身无法有效筹集到相应的资金,并且在资金本身的运行中是不能增值或者保障资金的收回和偿付风险,这个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的实质就是现金流的运行风险管理。保障运行中的资金安全,实现资金最终的偿付和收益。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本质上属于现金流量的风险控制,是围绕企业现金做好财务控制的资金运行模式。

(二)现金流是财务风险的具体体现

现金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最能反应企业运行现状。现金流信息是企业财务控制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在日常运行管理中识别财务风险的可靠依据。实践中现金流的具体指标、标准和流动性等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生存能力。以收付为基础的现金流在企业财务中的最终确认,能够有效避免相同会计事项引发的不同会计信息,为企业财务控制的精准化发展,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三)财务风险管理与现金流管理互相作用

财务管理贯穿到企业的整个运行管理中,现金流管理与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从纵向管理来看,现金流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必须做好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从横向管理来讲,现金流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行中重要的风险管理,是做好企业风险控制的必经途径。因此,做好现金流管理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夯实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管理。而且是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只有实现了双方风险管理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经营的和谐发展。

二、L公司现金流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L公司简介

L公司是一家地方商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大宗商品及零售商品,具有资金流通量大,回收效率慢的特点,资金的流动性对公司尤其重要。企业连续多年出现资金紧张现象和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的现金流决策不合理有着重要的关系,在L企业中,主要表现在企业决策者在现金流的决策管理中出现过于保守或者决策激进的情形,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好企业资金运营风险与绩效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L公司的现金流管理状况

1.短期偿债能力。L企业为了尽快扩张,在2008年前后筹集了大量资金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所筹集的资金都是短期内必须偿还。2008年公司快速扩张以后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加大,加上企业偿还能力的限制,企业的债务偿还风险显著。

2.长期偿还能力。企业在发展中并没有长期债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靠着企业目前现有的资金缓解企业长期债务偿还,一旦资金筹集失败或者债务压力加大,企业最终直接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

3.资金流管理状况。企业从2009年开始资金流入量明显低于资金流出量。其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短期债务偿还与企业扩张两个方面;在企业扩张资金方面,从2010年开始资金投入回报比明显下降。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表明了企业资金使用的风险比相对较高。

(三)L公司现金流管理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现金流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日常收益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L公司面临着“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资金流发展态势,造成了最终企业出现困难的惨状。一般来说,企业的现金流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现金流的运行状况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率成正比关系。本文分析了L公司运行中现金流导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的流动性不足。L公司在上市前后没有做好企业的现金运行预算和规划,直接导致了仅有的资金流运行效率低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滞流、断流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充裕的资金来维持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加重企业的债务偿还负担,导致企业逾期风险发生。

2.企业物流链发展程度不高。L公司传统的物流零售模式转变不足,以零售商为主的物流产业链发展不足,企业在发展中现代化物流经营链发展程度不高,一方面加重企业的资金负担,另一方面阻碍了企业在发展中的商品快捷交付性,减缓了资金在商品发展中的流通性。主要体现在依托企业自身的物流运行机制,商品的配送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增加企业资金压力和管理成本的同时资金回收相对较慢。这种情形将严重影响到企业商品转化为资金的速度。

3.产品自身库存问题。从L企业的经营分析来看,为了及时有效的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缺乏库存产品数据分析,企业的库存产品相对较多。一旦企业的经营业务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产品积压现象。库存产品的流动性直接影响了运营资金的流动性。此时,企业还要面临着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产品库存养护费用,造成现金流收支失衡,发生资金链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视角L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案

(一)事实求是,做好现金流量表编制预算

L公司应该在自身的经营周期内,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收支情况,科学合理的做好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编制预算工作。通過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帮助企业做好以后的经营决策工作,并且帮助企业做好战略经营规划和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通过最优的资金投入,获得生产经营成果最大,实现现有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做好企业现有的资金流编制预算工作,立足企业当前实际资金作出长远分析,对一段时间内的资金使用情况作出相应的限制,防止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出现盲目投资或者资金压力过大的问题,导致企业在经营中承担较重的债务压力。

从具体的实施方法上来讲,建议L公司首先要对市场中经营的相关决策进行流程化管理,围绕企业的产供销体系,做好资金流量分析,成立相应的部门进行统一汇总,最终根据企业在发展中的收支情况作出相应的结果预算,提升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水平。

(二)因地制宜,实施合理的现金流控制手段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增加,但是在此种背景下企业更应该重视自身的财务风险和资金运行管理,重视企业的资金运行过程。例如:做好企业交易行为中的账目来往记录,各项账目指标的记录由不同的人员实现,防止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人为因素导致的资金风险。同时,根据L企业的盈利状况,及时将企业的运行准备基金存入到银行账户中,将这部分资金纳入到“非支付”资金储备系统中。针对L企业在运行现金量较大的投资行为时,必须坚持运用支票的方式来决定自身的投资行为,并将公司的运行行为纳入到风控中,保证企业的收支行为与企业的运行状况一致。

(三)与时俱进,制定科学的经营筹资规划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不仅是L公司的行为,也是所有企业在发展阶段的行为。不管是银行信贷还是企业三方贷款都将增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债务承受能力。L企业在债务处理中把握不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为了避免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出现的资金中断问题,保障企业的持续债务偿还能力,企业自身必须做好相应的成本投资、资金运营能力和筹资能力之间的全面核算,实现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目的。在全面完成资金筹集工作以后,企业必须落实动态的现金流监管,及时发现监管中存在的资金风险和资金问题并及时整改,有力保证企业成本投入、资金收益率之间生态循环。此外,企业的资金投入方向应该重点关注企业转型升级和方案改进等方面,注重成本创新,保证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成本之下降低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缩小财务风险。

总的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度增加,在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向,基于L公司在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企业的资金运行监控、资金运用效率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的加强企业的资金流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风险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正利.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J].国际商务财会,2017(1):45-47.

[2]叶郁文.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5):125-126.

[3]郭晓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设计[J].科技视界,2016(27):423-424.

[4]吴翠婷.对现金流量下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J].纳税,2018(21):79-80.

作者:刘家义

现金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论文 篇2:

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摘要: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面临三期叠加的严峻考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开展对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应遵循及时性、可追溯性、长短期结合和成本效益原则,并建议从获现能力、现金流结构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来建立现金流预警体系,并就该预警体系在实际运用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一、 引言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机构、经营者和投资人对企业发展和偿债能力的判断往往较为看重于企业的资产规模,收入和利润发展水平及增速等指标。但是,企业真实的生命力或许并不完全取决于上述指标,而在于它的现金流。多少曾经车水马龙、红红火火的大企业,在宏观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因为现金流出现了问题,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前有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有德隆、顺驰等知名企业。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面临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严峻考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企业的应收账款激增、账龄延长,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开展对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 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假设

(一)现金流预警指标应具有及时性

现金流预警指标的设计应该能够及时地、甚至是提前反映公司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对现金流产生不利变化。换句话说,当公司现金流一旦出现重大变化时,设计的预警指标能及时向公司管理层反馈,督促管理层着手化解风险。

(二)现金流预警指标应具有可追溯性

一旦出现现金流预警,管理层能够通过预警指标的设定,将追溯到经营的主要环节中去,通过调整相应的经营策略、资本结构和销售政策等来化解该流动性风险。比如说,在经济繁荣期,为了促进销售量的提升,公司设定了较高赊销金额和较长赊销账期的销售政策。当经济下行时,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大幅下降时,管理层能够根据经营性现金流预警指标(销售收入现金比率)的构成进行分析,追溯到销售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经济环境,导致收入的现金比率大幅下降,进而及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

(三)现金流预警指标应长短期结合

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应该除对短期流动性风险能够及时提示外,对公司长期资本结构所带来的现金流风险也应进行分析,促使公司管理层采取相应的行动,减少因长期资本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短期流动性风险,比如说短贷长用,流动负债比率过高等情况。理想状态是短期资产与短期融资相匹配,长期资产与长期融资来源相匹配;资产产生现金流周期较长的,应着重提高长期负债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例如现金流动负债比体现的就是短期预警指标。

(四)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应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不仅要全面地反映企业现金流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建立上述信息支撑系统的成本。只有该预警指标体系为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收益远大于其低廉的建设成本,公司才会积极地推广和运用该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

三、 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一)获现能力预警指标

按照多年来的实证研究结果,以权责发生制计量的公司经营业绩方面往往容易受到公司管理层的“人为调节”。比如通过应收账款等科目将账面利润进行调节,导致企业经营成果容易含有“水分”。但公司现金性收益与支出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编制方式,较权责发生制所计量的经营结果更能不受会计估计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因此,根据现金流设计的获现能力预警指标更能如实的反映公司的收益质量。本文拟设立销售收入现金比率和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两个指标作为获现能力预警指标。

1. 销售收入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销售收入现金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营业收入中的现金含量。由于营业收入的确认期间与收付实现制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存在时间性差异。若公司经营情况较为稳定,从较长周期来看,销售收入现金比率应围绕某个数值进行上下波动。若该比率长期出现下滑,则将提示投资人对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提高警惕。

2. 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资产平均余额

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反映的是公司资产运营的获现能力。当该指标跟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时,可以评价其管理层的运营效果并反映运营质量。当该指标与公司各历史时期进行纵向比较,若出现加大幅度下滑,则将及时提醒管理层对运营获取现金的能力进行审视,找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二)现金流结构预警指标

现金流作为公司运营的“血液”,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结构基本是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因此,一旦上述三者在结构中发生较大变化,则能够较为直观的向管理层和投资人就经营变化进行预警。本文拟设立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和经营活动现金流自给率两个指标作为现金流结构预警指标。

1. 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公司当年总现金流入量

设定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作为预警指标,主要是考察公司在某个期间内的现金流量结构。公司现金流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构成。而其中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为重要,它体现了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的经营成果的变现能力和质量,是公司现金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前提。若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持续下降,则将警示管理层公司的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影响,应调整经营策略。

2. 经营活动现金流自给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上述比率主要是衡量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该比率临界值为1,表明公司自有经营性资金完全能够保障正常运转。当公司该比率大于1的时候,则公司有较好的现金支付保证能力或者有部分闲置资金。当公司该比率小于1时,则需要分析公司发展状况,若是经营规模扩张引起的现金流缺乏则需要安排好投融资现金流进行补充,若是正常经营,则表明公司无法满足再生产的运行,该预警指标将及时提醒管理层就“运营失血点”进行检查并进行政策调整。若长期处于“失血”,公司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无论是业绩呈几何增长的顺驰公司,还是犹如金融帝国的德隆系,尽管其业务主线蒸蒸日上,报表利润不断上升,但他们最终的崩溃都是源于公司自身无法按期偿还到期债务,导致债务延期,违约,最后公司丧失清偿能力而走向破产清算的道路。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用现金流来设立偿债能力预警指标,是最能说明问题,也是最稳健的做法。本文拟设立现金流动负债比、净有息负债率两个指标为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1.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的是公司自身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短期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若该比率越高,则企业当期需要通过筹资偿还债务的压力就越轻。若该指标下滑较为厉害,则应及时预警管理层提前做好筹资活动,调度资金,防止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

2. 净有息负债率=(有息负债-现金余额)/净资产

鉴于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司面临的库存积压、账期拖长等问题将变得愈发严重,存货不能快速去化变现,而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也变弱。因此,传统财务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都将存在一定的失效。净有息负债率指标则去掉存货、应收账款等不确定性因素,考察的是公司净资产对金融等刚性负债的保障承诺,该指标的变化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能够稳健及时的向管理层进行预警。

四、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对预警指标的设立要与所属行业平均指标进行对标。不同行业的现金流规模以及资本结构都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对现金流较为敏感的行业,预警指标设定标准过低将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现金流风险;反之,现金流预警设定标准过高将导致企业资金闲置,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同时,除了横向对标外,预警指标的纵向比较也非常重要。通过对比公司在不同时期上述预警指标的变化趋势,往往更能揭示和预警公司运营所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管理层提前进行筹划。

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要适度调整现金流预警指标。在经济周期处于景气、繁荣阶段,企业的货款回流速度快、融资环境宽松,可以适度降低现金流预警指标。在经济周期处于下滑和收缩阶段,企业必须提高预警指标,积蓄资金以备“过冬”。

三是现金流风险预警指标的综合设定除定量分析外还要考虑公司的融资弹性,股东背景等定性因素。公司现金流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所构成。在前述设定的现金流风险预警指标中,主要是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是不同的公司,它的融资弹性和股东背景等定性因素在现金流的影响作用也较大。比如说股东背景的因素,国有公司比民营公司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降低现金流风险。不同的民营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评级不同,也会导致其不同的融资成本和融资弹性。因此,现金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荣,李永芳.基于上市公司现金流的财务风险预警.商业研究,2009(11)

[2]周俊颖.现金流结构指标在财务预警中应用及其利弊初探.财务管理,2011(03)

(作者单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作者:叶郁文

现金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论文 篇3:

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隐藏在金融行业中的风险也日益明显。因为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对策来应对金融风险,科学的金融管理是规避与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金融管理可以提高金融投资效率与质量。在金融管理中规避与控制风险的前提在于识别风险,本文首先对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融管理 风险类型 识别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已经在我国诸多行业中脱颖而出,且在我国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内许多行业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得到金融行业的支持,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这些行业与金融产业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果。虽然国内金融产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金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金融风险更为复杂。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金融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更需要精准识别金融风险。

二、造成金融风险的原因

金融行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且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阶段,市场发展十分不完善,至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造成金融行业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人民经济收入分配与融资方法之间的矛盾。三是银行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没有硬性的信贷规定。四是国民信用道德浅薄。五是金融改革不完善,金融行业控制机制不健全。

三、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企业在开展业务时,由于市场经济有自己的周期发展规律,金融企业定妥的利率与市场上的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金融机构定妥的利率与市场的利率差距过大,则会使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者是预期成本高于实际成本,导致金融机构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升,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出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证券投资需求量下降,对股票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造成投资收益率降低。

汇率风险是指金融企业在进行交易服务后,由于汇率的变动而承担的风险。其中包括股票汇率变动和商品汇率变动。前者是指金融企业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从而对其他公司进行资金支持,由于公司发展不景气,而导致股票汇率下降,金融企业就会面临亏损的风险。后者是指金融企业持有的商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金融企业带来的亏损风险。

(二)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在有关金融方面的政策发生重要改变或者有重要法规出台时,给金融企业带来的风险。此外国家通过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而改变政策,也会影响到金融企业的发展。因此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政府金融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突变性政策风险与反向性政策风险。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突然變化使企业资产运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然变动也会加剧突变性政策风险。而反向性政策风险是指在一定周期内政策的导向与资产重组内的发展方向不同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的资产运作与国家调整政策方向相悖时,会使反向性政策风险大大增加,这就使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能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三)筹融资与投资风险

筹融资与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在资金周转不灵时从外部筹集资金的行为,它是企业扩大生产、市场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不少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难题,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筹资或者选择融资的方式。然而一些企业在借入资金后,可能由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偏低、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低,从而降低了金融的盈利。而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政策、被投资者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使金融机构对未来经营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亏损与破产应承担的风险。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金融机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筹资数量失误、筹资时机失误、所筹资本结构失误等造成金融机构收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它形成的原因是: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即借款人盈利能力较强,处于经济扩张时期时,信用风险较小,但是借款人盈利能力较低甚至不盈利时,即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较高。二是公司发生影响经济的突发事件,比如当人们突然发现某公司产品对人类健康有影响时,该产品就会滞销、积压,进而导致公司破产无法偿还债务。综上所述,信用风险就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根据已签订的合约或条件履行偿还贷款与本金等义务,导致金融机构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是:第一,预期的收益与预期的损失不相符。第二,累积性,即公司的信用越低,经济收益就越低最终导致债务越多,信用也变低的恶性循环。第三,非系统性,即信用风险不易察觉。第四,内源性,即信用风险没法用客观事实来证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信用风险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人,存款人取款时,银行不能偿还其存款的风险也是一种信用风险。

(五)金融信息风险

金融信息风险就是指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及管理系统存在薄弱点或者漏洞,从而被他人利用,导致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金融企业在获取客户或者交易对手信息时,往往存在着时间滞后性,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是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欺骗现象,使金融机构面临着经济损失。同时信息风险的信息也包括与项目有关的直接微观信息,也有与国内外经济环境相关的宏观信息等,一旦金融机构、企业或者投资者轻视信息的价值,或者没有对信息进行深入与全面的分析,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则会使自身承担的信息风险大大增加。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以亿计的资金流动只需交易者花几秒钟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完成,如果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很容易导致欺骗问题产生,因此投资者面对市场信息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因为盈利和亏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发生。

(六)行业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金融体系。单个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交易时出现的风险不仅会对该金融机构造成威胁,还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威胁,进而导致整个风险金融体系失灵,这必然会导致国内市场经济混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导致金融行业风险的原因有:信贷投放过快、流动性问题、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等。一旦出现行业风险,整个金融系统就有可能全面瘫痪,对我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四、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市场风险识别对策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想要规避或者控制利率风险,就需要先识别利率风险的来源以及程度,主要对客户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识别与测算。一旦市场上的利率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就需要重新考虑这一变化对商业银行资产带来的影响,考虑利率波动对利率风险的影响,未来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这一风险的识别主要根据麦考来久期公式,即进行评估。

其中,C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t期所产生的现金流,N是所持有的相关债券到期前产生的现金流,P为债券的价格,y是债券到期后的收益。通过这一公式,金融机构可以计算利率波动对债券价格的影响,可以据此评估债券的收益率波动,使金融机构可以量化利率波动使其可能遭受的利率风险及影响。有文献报道,银行资产总值久期缺口以及市场利率的变动,都会对银行的资产净价值造成影响,如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久期缺口变动,则其资产净值也会波动,当金融机构久期缺口为正数,市场利率上升时,则金融机构资产净值下降;如果金融机构久期缺口为零,市场利率上升时则资产净值下降;如果金融机构久期缺口为负数,市场利率下降时,则金融机构资产净值上升。除此之外,许多金融机构还利用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去评估利率风险大小,在该模型下,利率变动向当前利率敏感性缺口不利方向变化时,利率敏感性缺口越大,则金融机构面临的收益损失越高。

(二)政策风险识别

政策风险识别与管理是现代企业资产重组等业务中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能与地方及国家政策相悖而去承担经济损失。要想更好地识别政策风险,就需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高对政策风险的认识。政策风险的产生主要是政府管理当局,拥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企业及金融机构在资产重组前需要深刻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地方与国家相关政策内容,及时观察与分析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提高对风险客观性与预见性的认识,更主动地进行风险识别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政策风险进行预测,即事先确定资产重组的风险度,在有专业人员对可能的损失进行估计认真分析,及时发现资产重组过程中潜在的政策风险。国内有学者对政策风险的识别采取了流程图分析法与环境分析法联合应用方法,首先逐步细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过程,并根据各个过程结合各自的环境因素识别风险。在风险识别与评估阶段,采用现代风险分析方法以及CIM模型去评估政策的总风险程度,分析政策给资产重组等带来的风险度,从而判断经济活动的可行性。

(三)筹融资与投资风险识别

企业在投融资与投资过程中可以通过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方法及时识别风险,在具体的筹融资以及投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及时发现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危险因素。以投资风险识别为例,企业可以采用流程图法,将风险主体按照其工作流程及各种环节之间的联系绘制成流程图,根据活动的先后顺序确定流程的起点与终点,同时分清投资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与次要活动,在按照投资活动的顺序连接流程图,使企业可以及时识别投资环节中的薄弱环节与风险。企业运用流程图法识别投资风险,可以清楚地了解投资活动流程的风险,在大型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信用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常见的信用识别方法有:一是信息分析,即金融企业借款人的类型、以往的信譽度、经济状况、产业情况、拥有的社会资源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以信用贷款为例,贷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识别主要是了解借款方的盈利情况、负债情况、借款方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等,以此判断借款人是否有按期偿还本金与利息的能力;二是资本分析,即金融公司要定期对自身的资金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定期检查公司财务报表、现金流动情况、坏账比率、可疑资金比例等;三是其他因素分析,金融企业除了对客户基本信息分析和对自身财务分析外,也要对一些其他因素进行分析,比如行业情况、公司经营情况、市场经济环境、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识别信用风险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对称原则、资产分散原则与信用保证原则。

(五)金融信息风险识别

金融信息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数据存储和传送的安全性,在存储和传送的过程中设置安全密码,对数据和文件提供严密的安全保护,使信息的储存和传送更加机密。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人员管理,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为金融信息的安全培养一支实力强劲的专业团队。还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硬件设施提高信息风险的识别率。另一方面,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现有的数据库,来搜索与查看信息数据是否有遗失以及修改的痕迹,并检查金融活动中信息调动是否遵循了相关规定,以此识别潜在的金融信息风险。金融系统结构复杂,功能繁多,管理难度高,工作量大,所以要确保每一个环节必须严格管理和防控,才能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提供金融信息安全服务。

(六)行业风险的识别

首先,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其次,在明确管理目标得基础上行业各部门分别以企业本身业务特点、经营状况等结合实际来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然后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使风险管理目标具有科学性;最后,金融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运作体系,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之中要实行严格的节点管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比如使用汇鑫ERP管理软件从而有效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

五、结语

总的来说,依据金融行业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识别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金融行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因为金融产业起步晚滋生了许多风险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这类金融风险的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与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稳健发展。一旦金融企业真的遭遇风险,将会是整个市场的灾难,因此企业必须提前识别金融企业的风险并且做出预防风险的措施,加强评估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周楠.时代金融.2017(35):44+49.

[2]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金文智.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2):227-228.

[3]浅谈互联网时代消费与金融产业的跨界融合[J].韩岳峰.商讯.2019(12):25.

[4]探究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J].余海颖.中国民商.2018(10):41.

[5]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策略[J].徐东妮.纳税.2017(24):89.

[6]基于金融创新视角下的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李丽珍.现代经济信息.2012(22):211-212.

[7]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J].肖雅洁.全国流通经济.2019(21):140-141.

[8]探讨对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分析与思考[J].李宗一.财经界(学术版).2019(15):5-6.

[9]金融风险的建模与管理方式分析及研究[J].霍咪咪.现代经济信息.2017(21):240-241.

作者单位: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项目投资部

作者:冯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环境对会计确认影响论文下一篇: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