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提高备课含金量

2022-09-12

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教”,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 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学科知识。既要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 去自主学习。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备课的价值所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从《数学课程课标准》出发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和具体化。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但不包括教学重、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从这方面来看, 教师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 找准三者的连接点, 若教材不能实现课标的要求或不适应学生的学习, 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例如,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由于“分”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少就应该淡化, 而需要增加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等大面额的认识;在教学“利息”时应增加“利息税”和“税后利息”的介绍。有时还需要把分散在不同单元的知识或相近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重新的组合。例如,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为了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教材先安排了“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在教学时应让学生讨论、探究、比较得出各种不同的算法, 重点关注儿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适当淡化技能的强化训练。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师用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要研究学生的现实水平, 立足现实水平, 挑战潜在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教材, 应考虑如下几点:

1. 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用教材。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关于“倍”的概念时, 要充分的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白, 在这里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2.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教材。

构建主义认为, 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为什么要认识物体之后, 才认识平面图形。这就是完全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熟悉的学起。

三、从精心设计问题出发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是情境的内容, 氛围是情境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要围绕问题转,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 应注意如下两点:

1. 要在关键点设问。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 在学生沿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 再通过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教师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沿高剪?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积累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基本经验, 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后续学习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要在疑点上设问,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应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向右移动的小数位数是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准, 还是以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为准?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小数除法的法则, 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至关重要。

四、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 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我们一定要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定要考虑到现有教学资源, 没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本着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理解“相向而行”的时候, 有条件的地方可能制作动画来演示, 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请生上台表演, 同样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即使在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 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具的作用, 更不能用课件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

总之, 只有合理、灵活的创造使用教材, 用好教材,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教材进行改编和加工, 使之变得生动活泼, 更贴进现实社会,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 备课才有含金量, 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摘要:教材虽然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 而且所载的信息对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适用,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教材进行适当、合理的再创造, 提高备课的含金量,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创造,含金量,效率,教材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课程标准》修订稿2005年。

[3]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首都师范大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阿拉伯古典文献中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下一篇:XGBoost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