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培养”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22-11-13

无论是从新时代的发展角度来看, 还是从高职外语专业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 或是从人才自身发展的角度看, 高职外语专业应高度重视这一新时代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急待进行改革。

一、研究现状

日本大学正开展综合教育和跨学科培养, 实施宽口径综合课程教学, 不同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早期由广西大学的黄江美 (2008) 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反映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复合型人才培养应因校制宜。高校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或者其他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努力培养造就有特色的人才。”广东梅州嘉应学院李陆萍 (2015) 提出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反思所遇到的问题”。

因此,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不宜照搬;高职外语专业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可行的, 但研究成果数量尚少, 需要审视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自身条件创新实施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有关概念

“复合型人才”即“复合型人才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 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引自百度百科) 。所谓“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笔者综合上述及其他人研究, 归纳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有扎实的外语应用技能, 适应未来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即“外语+专业”高职复合型人才。

“分类培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本文所提出的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系指基于“分类培养”前提下进行。

三、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以山东某职业学院为个案对象, 探索基于“分类培养”高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以期丰富高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山东某职业学院现建有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及应用韩语专业, 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级特色专业两个, 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该校外语专业学生数量前几年由大逐渐衰减、近年来逐渐回弹上升。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外语类专业办学内涵已成为核心工作, 自2018年进行基于“分类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取得一定成效。

(一) 改革方案

1.创建“学用一体”融合式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秉承“以服务为宗旨, 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学用一体”融合式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学用一体’融合式”是指“学+用”融合、“外语+专业”融合、“素质+技能”融合。对于有条件的专业, 设置卓越人才培养班, 探索更为突出的分层培养措施, 凸出优秀人才培养质量。

2.构建“能力导向、课证融合、模块训练”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平台+模块”策略构建“能力导向、课证融合、模块训练”专业课程体系, 建设“线上线下职场化”现代职教课程平台, 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平台+模块”即:同一专业设置相同的平台课程, 同一专业设置两个以上就业方向课程模块, 学生学完专业平台课程后, 可根据志愿和专业方向选择一个就业方向课程模块学习。应用韩语及商务日语专业均设置文秘翻译、贸易营销方向, 如国际贸易实务等共同课程可打破专业类别予以走班上课;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贸易、教育培训及文秘翻译三个方向, 牵涉外语无关的专业平台课程可在三个专业内同一组班、走班上课, 也可给予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同学给予辅修机会。课程考核实施多元化“过程+终结性”考核机制, 毕业标准实行“1+x”证书考核体系。

3.建立健全“目标化兼顾个性化”实施保障体系

完善学分制。健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在选专业方向、选模块课程或选修课程等方面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条件, 将学分制与学生获取技能证书、大赛、创新发明专利等密切挂钩,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职业发展,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深化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因材施教。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 依据职业教育规律, 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 提升教学质量。开展“四每”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外语自然学习氛围及“不出国门的留学环境”, 开展“每日-每周-每学期-每年”“四每”第二课堂活动, 寓教于乐, 自然习得外语, 夯实外语应用技能, 提升就业竞争实力;开展“三一”赛事活动。“以赛促学”, 基于分层优化, 坚持以“一专业一学期一赛”为平台,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达成“学用融合”。

加强校企融合力度。组织各专业每年至少引进一家优质企业, 开展社会服务、聘任兼职教师、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等实质性合作, 增加师生职业技能实战训练。

促升办学国际化高度。“引进来”, 各专业聘请外教, 合作开发国际课程、讲授课程, 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吸纳留学生, 传递中国文化。“走出去”, 派遣师生出国建立东非 (乌干达) 国家学院;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研修、就业渠道, 如“2+1”“国内+国外”模式, 留学研修的专项课程将以选修课方式开设。采取“PDCA”目标化管理。首先对标专业诊改观测指标, 横向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规划发展目标分解为学期、学年的子目标, 纵向按专业方向类别、外语技能层级逐类逐级分解, 建立目标管理档案, “以考促学、以赛促学”, 采取“PDCA”过程及终结评估管理, 确保目标100%达成。

(二) 改革成效

实施改革后,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风建设得到加强;学生报考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显著提高。本届在校生考取中高级职业技能证通过率97.8%, 较上届提高1.15%;在校生参加校外技能大赛成绩明显提高, 获奖级别及数量有明显上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技能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学生参加周边地区社会服务活动及顶岗实习期间, 均受到高度评价。

四、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以某职业院校为对象开展校本行动研究。通过实证研究, 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施保障体系等层面探索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旨在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 进一步丰富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论, 并可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实践指导。

诚然,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有一定局限性, 研究改革方案紧密关联作为研究对象的高职院校办学基础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条件, 尚存在缺少师资队伍建设等不足, 研究结果尚缺乏广泛的普适性, 有待于日后有关研究进一步完善以便增强应用推广效果。

摘要:我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 对高职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亟须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本文从梳理研究现状切入, 选取山东某高职业学院为实践研究对象进行校本行动研究, 借此探索基于“分类培养”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路径, 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丰富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论, 为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职,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分类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江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8.

[2] 李陆萍.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 :52-54.

[3] 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4-06/23/c_126660521.html, (2014-06-23) .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EB/OL].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l, (2014-06-24) .

[5] 张军侠, 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J].职教论坛, 2015 (4) :99-1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边政公论》中有关边疆教育研究的述论下一篇: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