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近义词

2023-03-28

第一篇:守得云开见月明近义词

守得云开见月明

——记抽水学校优秀特岗教师先进事迹

时光荏苒,转眼间作为一名特岗教师已接近两年的时间了,想到两年前选择离开家乡,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村学校——抽水学校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全然离不开对教师行业深深地崇拜与热爱。回眸两年的教学经历,这个正逐步迈向成熟的女孩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就是2010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张洋老师。

第一篇:为了梦想,百转千回

目前农村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稍微落后于城市,让多少有梦想的山区孩子只能“望未来而兴叹”。优秀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无限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为孩子们打开通往成功和未来的路。能去山区当一名人民教师让她有着无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由于妈妈曾经是一名教师,从小受到妈妈的熏陶,立志长大后做一名优秀的、心中充满爱的老师,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开阔眼界,实现梦想。但由于自己的专业是心理学,临近毕业的实习期间,让她清晰的看出自己专业水平的不足,自知无法出色的完成一名心理教师的任务。她的心里便有了自己的计划——要在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前极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于是,在毕业的第一年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市心理医院,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员,在此期间,她不

断的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尤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更是积极的跟着心理医院的李知副院长,虚心的讨教学习。又跟随郑晓华教授系统学习心理危机干预、跟随朱宏博老师学习精神分析疗法......一年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到了毕业的第二年,在她羽翼稍稍丰满的时刻终于等来了特岗教师的招聘机会。这一次,她终于敢于参加考试,有信心能够承担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招聘心理教师的名额全省只有三名,她又一次挑战成功。

第二篇:克服困难,越战越勇

刚刚来到这里的她还激情四射,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比想象多出很多困难,县城的孩子来到农村,算不上是什么高贵的身子,却也在家过惯了公主般受宠的生活。来到工作岗位,进了农村,冬天,天寒地冻,坐在办公室里,手脚会被冻得没了知觉。这个刚刚来到这里,在这没家、没亲人没朋友的张老师一到双休日,就像个孤儿一样地渴望着其他两位特岗教师能有一个留在这儿,那样,就不会是只剩她一人住在这空荡荡的校园里了。农村的夜,如果没有月亮,黑的吓人,伸手不见五指,教学楼和学校的大门有时会因人少而上锁,这样,她出去吃饭只能跳窗户,跳大门„„每逢这时,心里的委屈感和孤独感便无法控制的战胜她所有的坚强、所有的豪情壮志„„满满的眼泪全在心里,家离她是那么遥远„„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挑战,与天性作对的挑战,即使依赖感很强,即使只是个小女子,一切一切她都得面对!

偏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人的潜能,这时的她一瞬间的醒

悟了: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去适应它;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无怨无悔;既然环境艰苦,那么就让这份艰苦酿出它特有的甘甜;于是,她开始将办公室看做成能产出珍珠的蚌,希望自己在这个小蚌里能变成美丽的珍珠,她更加静心的去研究自己的教学。

第三篇:业务精湛,成绩显著

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工作的两年来,她曾先后担任初中部历史老师,小学五年级英语老师,小学五六年级品德社会老师,学前班音乐老师,现任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除此之外,小学到初中的心理工作更是她一直以来的份内工作。虽然有些忙碌,可是每次看到孩子们远远的向她奔来,嘴里甜甜的喊着“老师”,她的心就会像开了花一样的美丽,所有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与此同时,因为年轻没有经验,她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向学校的老教师虚心讨教。渐渐地,通过学习学校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实践中的磨练,她的这份教师工作干得也越来越顺手。她也特别珍惜自己曾用意志和努力换来的小小成就,更加深刻体验到:因为深爱着学生,深爱着自己的工作,我们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虽然教的学科多,但是每科都不懈怠,也总会给人意外的惊喜。教学前班音乐,正逢六一儿童节表演,张老师自报奋勇,担起了学生六一节目表演编辑策划的重任,自己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自编自导了两套幼儿舞蹈,再教给学生,她不辞辛苦的带着学生苦练一个月的舞蹈,最终在六一那天,孩子们的表演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自己也光荣的获得了指导教师三等奖的荣誉称

号;教五年级英语,她每天早上提前来到班级,带领学生读英语单词,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利用午间、课下的时间给学生单独辅导,一学期下来全班28名学生,十名过90分,三名89.5分,24名同学及格,对于这样一个班级,她接手的时候,学了两年的英语,有的孩子连字母都不会写,英语成绩一直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不及格,短短一学期内,这样的提高真是让人惊喜,让人感动!张老师自己专业上的成就更是令她和学校都为之感到骄傲:从2012年秋天,抚松县教育局德育办第一次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起,张老师就负责起变态心理学部分的讲授,迄今为止已经连任两期的心理培训班讲师,还在教育局为全县心理教师分别上了心理示范课,及长达一天的心理知识讲座。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张老师在教学上取得了这些成就的同时,也不忘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她遵循“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胆创新,严慈有度,教育过程中非常讲究工作艺术,尊重和热爱学生,不体罚学生,关心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她要求学生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她自己首先就为学生树立榜样。张老师也喜欢和她的学生交朋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她都喜欢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对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也都了如指掌。学生中有谁家遇到了困难,都愿意跟她说出来,张老师总是尽力去帮助解决。和家长沟通,及时排除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更好的将心放在学习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来,张老师无论在教学的教研课,还是

评比教师综合素质的教师风采大赛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两年的教育生涯,在她的身上,有一种“铁人精神”,不等不靠,以校为家;在她的身上有种奉献精神,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要做就做到最好。从她的工作中,我们时刻可以感受到:“大爱无言,润物无声!”她正用自己的热情与汗水谱洒着一个无悔的青春!

第二篇:研修总结:守得云开见月明,话研修苦与乐

远程研修就要结束了,从看视频、读文本、研讨交流、欣赏佳作、阅读简报,到反思自己的教学,做自己的作业,我们“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研修,收获何其多。

完成作业时的欣喜若狂,学习任务都变绿之后的喜不自禁,只有经历过研修苦与乐的人才有这种感受。我们在研修中收获的不仅是新知识,更是新思想。聆听专家讲座。其内容深刻独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学了之后确实受益匪浅。研修学习中的困惑得到了诸多同事的大力支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我将用自己的执着,用自己的智慧,用爱与宽容,成就孩子们的同时,成就自己一生的幸福,用学生的辉煌成就自己的辉煌。

总感觉研修太匆匆,心底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眷恋,更有太多的期盼。让我们回味这一路的风景,携着一份期待,踏上新学期的征程,期待下次研修,再见不会太遥远。

第三篇: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新城小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以《龙沙区教育局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围绕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部工作计划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开展专题研修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开发资源,发挥骨干作用,抢占校本研训“主阵地”

(一)骨干引路,立足课堂求高效。

为了尽快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我校于2011年9月5日9日开展了‚创精美课堂‛骨干教师引路课专题研讨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我校骨干教师以及有经验教师的模范引路作用,引领教师增强了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很好地鼓励和引导了教师学习和成长,促进骨干教师在教学这块园地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做出了努力。

此次活动一共有4位教师承担,施教者都能在课前结合‚问题——设计——反思‛的基本流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独立设计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三度备课,在认真聆听同组教师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设计,达到了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的目的。

(二)骨干培训,开放培训促引领。 ‚学校搭台,骨干引领,发挥作用,全面提高‛。骨干培训是骨干教师‚五个一‛系列活动之一,学校通过转变校本培训方式,拓宽参与渠道,培训者由区、校两级骨干教师承担,九位骨干教师转变角色,由受训者转变为培训者,围绕培训专题,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尝试,采取‚案例剖析‛的模式,生动、形象、科学、系统地诠释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思索‛。培训内容既有理论支撑下的认识,又有实践过程中的感悟,贴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实际,让培训不再和受训者有明显的距离,易于每一位受训教师接受,并内化吸收。

这次骨干培训,是继上学期骨干培训的基础上的拓展,把校级骨干教师也纳入到培训者行列,通过规定时间,规定内容,规定培训者的方式,让每一位骨干教师都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为他们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受训教师看到了来自身边优秀教师的做法,也带给了每位教师新的启示。同时,也为每一位骨干教师在学校范围内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从而更加严格要求、约束自己,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三)学区交流,课标学习助提升。

教师发展强校立人,课堂高效求同存异。携手交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新学期开学伊始,为了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转变,突出课堂教学高效,保证学区协作发展,龙沙区第二协作性学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研修内容。江岸、民航、民意、新明、新城五所学校,会聚在新城小学,专门组织召开了‚龙沙区第二协作性学区数学课标交流会‛。

会上,新城小学业务校长以《紧盯变化 把握实质 科学施教的有效保障》为题,依托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专题学习交流。交流会上,以大量的典型案例,结合课标要求和自己学习的体会,与学区内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通过共同学习,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弄清了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为实施高效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搭建平台,开展主题活动,攻占校本研修“制高点”

(一)同课异构,资源共享强师能。

‚同课异构‛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为积极探讨校本教研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深入推进教材教法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校围绕‚创精美课堂‛研修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11节课堂教学,均体现了课堂教学朴实无华的特定,注重了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诠释了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解读,课堂上能够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每一个学生,积极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体现了各异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通过活动的开展,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二)作文竞赛,精彩纷呈优结构。 为了不断加强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特别是作文教学质量,探索作文教学规律,学校于2011年11月15日至17日举行了‚创精美课堂‛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竞赛,并圆满结束。4——6年的全部班主任教师共5人参加竞赛活动,评出了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优秀奖2名。

教师们以更加务实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普遍注重了语言的训练、教给习作的方法、强调说写结合、注重合作交流等,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理念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课堂交流更加亲切,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注意鼓励、称赞学生,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参加竞赛的教师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马燕老师的作文指导‚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如涓涓细流,流入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唤醒习作酣梦;如仙、如镜、如诗、如画,情真意切直抒胸臆,扣人心弦表达细腻。‛;刘勇老师‚依托文本树榜样,抓住典型讲事例。审题选材和立意,开头结尾方法奇,循序渐进精指导,巧点妙拨新天地。‛;李晓梅老师‚创设活动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引领走进自己,我笔记下我心。‛;伊斌老师‚小小漫画真神奇,讽刺赞扬藏画里,学会观察联实际,展开想象话寓意,手眼结合编故事,透过现象揭画谜,多种视角齐参与,读写交流争第一。‛;索黎颖老师‚步骤清晰易学习,格式明确记心底,抓住特点巧设计,争当导游有兴趣,景观人文皆丰富,仪态大方表心迹,发展语言重训练,水滴石穿展羽翼‛。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样,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入手,他们写起来就深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从而达到练笔的目的。

(三)作业评比,以评促学展管理。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围绕学校细节管理计划,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切实从细节管理上体现出过程性,关注在过程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11月23日,学校组织进行了‚创精美课堂‛系列研修之作业评比活动。旨在通过对作业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师降低工作重心,发现日常工作的不足,反思作业反映出的问题,既解决学业的突出问题,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学校专门布臵了作业评比工作,形成了详实的评比方案。一改过去评价主体,由各学科任课教师和科任教师15人参与评比打分,从五个层面对教师的作业批改、学生作业完成、资源评价使用、作文批改、英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评比。

通过评比,既展示了学生的作业,又为教师展示具有个性的作业布臵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进而敦促了师生更加关注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达到向作业要质量,以作业促习惯的目的。

(四)写字展示,读写结合塑品行。

学校以‚一笔一画写好字,一顿一折塑品行‛为指导,全力推进读书活动周,积极营造书香氛围,把读书与写字高效结合,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埋下‚读好书、写好字‛的种子,将‚读好书、写好字‛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11月28日,学校在开展全校性系列读书活动‚弟子规‛诵读比赛的基础上,将读‚弟子规‛与写字教学改革展示相结合,开展了‚写弟子规,做文明人‛的延伸活动。全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教师组织,统一书写‚弟子规‛内容,既是对读书活动的一个延续,又起到了‚重温弟子规,净化心灵,规范行为‛的目的。

通过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把‚弟子规‛做为师生行为规范的准则,不仅读书展示记在心里,还通过规范书写,践行言行,让每一个孩子和教师在写好字的前提下,接受弟子规的进一步教育,从而营造浓厚的‚学规范,做规范,守规范‛的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学会做人奠定好基础。

(五)珠算汇报,开发潜能显成效。

学校自2009年秋季开始起始年级开设了珠心算教学实验课,遵循‚同步推进,全员实验,优选师资,跟踪问效‛的原则;坚持‚三个保证‛,即保证课时,保证资金,保证质量;实现‚两个同步‛,即手脑配合同步,左右脑开发同步。开设珠心算课程以来,教师每天一节珠心算课,通过扎实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智力开发、运算速度、思维训练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开发,取得了突出效果,受到了家长的广泛赞誉。

11月29日,学校还专门组织召开了‚珠心算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示过程中,承担珠心算教学的教师,通过闪珠、闪数、听算、珠算等方面的训练,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变化,为下一步珠心算教学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复习研讨,归类教学建模型。

为更好的提高复习的实效,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及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我们还探索尝试设计多种形式的复习课。

围绕‚创精美课堂‛ 研修主题,学校组织开展了‚概念复习研讨课‛ 活动。通过每一位教师对单元内容、整册内容的预设,教师教学时组织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自主整理、归纳、梳理,进而弄清楚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清晰地掌握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够把学到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课上,每一个任课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自主整理——交流完善——检测反馈‛的教学流程,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会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自主动手整理概念,掌握概念,运用概念的能力。建立了数学学科概念复习课的初步模型,为下一步开展系列分类复习奠定了基础。

三、科研先导,全员参与研究,奏响课题带动“主旋律”

(一)把准脉搏,科学选题贴实际。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理论与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结题。然而,预习能力的培养仍旧成为困扰全校师生亟待破解的难题。如果让学生会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形成预习的习惯成为必须要解决问题。课外预习,习惯是基础,方法是保障。要想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必须从零开始,把课外预习牵引到课内来,在课内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变无形为有形,久而久之才会形成习惯。因此,我们‚十二五‛教育科研确定了《小学生课外预习课内指导的研究》为总课题,贴近学校学情,课题研究具有实效性。

(二)充分准备,开题培训明主旨。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指导,课题研究起着先导和引领作用。教育课题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以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十二五‛课题研究能够有良好的开局,提供课题研究的智力保障,学校专门由主管科研的业务校长带队,七名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齐齐哈尔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开题培训会‛,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鲍传友教授、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玉杰教授的专题讲学,为‚十二五‛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开题启动,分解落实细组织。

发展教育,振兴教育,科研是必经之路。一直以来,学校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以发展塑品牌‛的原则,将教育科研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作为一项长期而重点的工作来抓,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

11月18日,学校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召开了‚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会,非课题研究组成员列席了会议。会上,课题负责人主管校长主持开题会,并由王洁校长亲自宣读了课题任务下达书。课题负责人宣读了开题报告,专门就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策略等进行了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结合学校承担的总课题各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子课题,并由实验教师代表李晓梅进行了专题讲话。

这次开题会,既是一次任务下达、任重道远的专项会议,又是一次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会,更是一次明确认识、确立目标、深入实际的动员会,开启了‚十二五‛教育科研的帷幕。

四、创新管理,实施跟踪问效,打造精细管理“新模式”

(一)每日一问,以问导行利交流。

有成就的教师都是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不断地通过反思来发现问题、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问题……只有在这螺旋上升状态下,我们的反思才真正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继续坚持每天利用早7:50——8:00的十分钟时间,各组教师在组长的组织下,在规定的地点把前一天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问题与主管校长进行交流,由主管校长结合相应年级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并及时跟踪问效。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总结前一天工作遗留的问题,并将组内的共性问题与学校领导进行简短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一年来,‚每日一问‛工作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们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了,发现问题更加及时准确了,形成了‚人人思考问题,人人寻找问题,互相沟通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

(二)赛检结合,假期作业重延伸。

为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对待假期作业的习惯,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校、教师布臵的假期作业,学校在上学期休学式上,专门布臵了假期作业的完成要求,并提出了开学后要对假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评比。通过这样的‚细节‛要求,达到学生合理利用假期,正确对待作业,高标准书写的目的。

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不同年级教师代表组成了假期作业评比小组,通过公开打分,对全校2——6年级的假期作业进行评比。通过竞赛的形式,将作业检查与竞赛相结合,既完成了假期作业的检查,又评比出了假期作业完成优秀的三个班集体。这样,有效地把假期作业延伸到了校内评比,切实提高假期作业的有效性,进而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

(三)质量监控,把握实质精分析。

围绕过程管理,突出细节落实,优化精细结构,形成发展共识。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龙沙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注重自身教学管理的细节,在不断完善中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促进教师的反思意识和专业化成长进程。 学校由主管校长组织实施,利用中午时间对学生进行单元质量抽测,并将抽测情况及时与任教教师交流,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努力的方向。在严格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单元抽测,教师跟踪辅导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学校还在期中、期末专门组织召开了质量分析会,由主管教学校长亲自组织,各年组教师结合考试情况以组为单位,分学科进行系统的质量分析。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分析从‚卷面成绩、典型经验、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四个方面,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和典型经验介绍,深入细致分析了在教学工作落实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专门介绍。通过这样的规范分析、介绍,力求相近年级的教师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从而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沿着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优质化的道路不断前进。

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看到了存在的差异和不足。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个别班个别科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发扬优点,正视不足,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努力把教学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教师的协力配合,我们的目标一定实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为新城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第四篇:守得安静,才有精进(悦读) 文档

守得安静,才有精进(悦读)

倪志良《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9日 05 版)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守静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钱钟书春节时一样专注学问,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有些不近人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铸成大美之作。

“动静等观”。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但不能过,更不能变味。追求动态美更不能演变成:公共场所的喧嚣,极尽显露能事的夸张动作,声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资讯的有量无质。这都属于厚动薄静,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静能安。韩国的一项长期跟踪实验显示:长期身处节奏过快、喧嚣的环境,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疾患,成年人逻辑推理能力会弱化,主管短期愉悦的细胞会更活跃。美国的脑科学研究也证实:长期守静有利于神经细胞轴突的延长,有利于信息在脑细胞中的存储、分辨、比较与联系,有利于提升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与决策力。这些恰恰应验了“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诸多中华古训。

守静以削冗举要。信息爆炸的当今,削冗力、举要力至关重要。此力不举,个人就无法从杂乱的海量信息中甄别出主信息与有效信息。此力足,主信息得以甄别,有效信息得以链接,创新性认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而削冗力、举要力、甄别力、链接力的提升无一不需要守静。万万不可因占有信息的过于求多而挤没了“思”的时间,车多而不管理堵路,信息多而不整理堵心,学而不思则罔。过多的信息缺乏整理,带来的只能是负效用。只有在“不窥牖,见天道”的守静中方能带来创新与突破。

守静以求“信息一致”。神经生物学进一步证实,注重整理信息使头脑中信息得以一致,不但有益于认知创新,而且有益于提升积极情绪占比。杨绛百岁时感言: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谁得“内在信息一致”之法,谁就得“真实幸福”之道。

守静而“无不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杨、叶两位大师因守静有了大为,并得人生之大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环境略显喧嚣时,多些静,或许更好。(摘编自5月18日《天津日报》,原题为《生活中多些恬静,或许更好》)

善“补漏”者能“补天”(人民论坛) 纪东冲《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9日 04 版)

有一类职业,不事创造只为修补,以延续事物的生命,确保秩序的运行,镶补百姓的日子。比如旧时走街串巷“打铜锣补锅的”,今时从事各种修理的,不妨称之为“补漏者”。从性质和特点看,今天的很多工作其实也属于这种“补漏”。

有修路的,就有养路的。有“出嫁”的,就有“作嫁衣”的。有写美文的,就有为之编辑校对的。一言以蔽之,有“开创者”,就有“补漏者”。二者和谐相生,相辅相成,前者开红花,后者绽绿叶;前者唱主角,后者担配角;前者能出彩,后者保障不出事。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也是事物发展的本分。

然而,对于“补漏者”来说,所取得的最大成绩也不过是平安、如常、有序。企业违法排污,人们首先想到环保部门失职;城市“看海”,市政管理部门首先会被问责;煤矿发生事故,安全保障部门难辞其咎。但当这一切没有发生,“补漏者”的功劳又容易被忽视。拯斯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往往被奉为英雄。但“补漏”于平时,不致发生水火、狂澜,谁又认为其价值可与英雄比肩?在“补漏者”那里,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又该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差距?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评判“补漏者”的功劳与价值。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有8844.43米,但马里亚纳海沟的水深达1万多米。万物一理,如果说“开创者”是从零开始“创造高峰”,那么“补漏者”却是从水底开始“填平海沟”。尽管“补漏者”的最好价值看起来只是零,但实际创造价值却未必输于“开创者”。对二者的评价,又怎么能以零为起点?一些地方的项目之所以出现安全事故,就在于只看到“创造高峰”的价值,忽略了“填平海沟”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填平海沟”,把各种安全隐患“归零”,一旦发生事故,把所有创造的“高峰”填进去,恐怕也填不满,岂非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般而言,很多事故、错误、失误的发生属于“小概率事件”。“补漏”工作没有做,或应付了事,有时事故也没有发生。但这只表明,发生事故的条件没有齐备。一旦齐备了,真“补漏”者就会万无一失,假“补漏”者则会一失万无。想起那位“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如果没有多年来引导学生进行安全疏导训练,汶川特大地震中,又怎么会有2200多名师生1分36秒内全部安全转移的“零伤亡”奇迹?从叶志平反观当下的社会:有几所学校如他这样注重安全疏导?有多少场所的安全隐患没有排除?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起“补漏”工作?

“补漏”就像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多些补漏、补位、补牢、补齐,就多一分“后方稳固”,“前方开创者”也才能更好地冲锋陷阵。勿以“补漏”是陪衬而觉低微,勿因“补漏”不显山露水而向隅叹息。善“补漏”者能“补天”。

文学高峰何以可能(读书论世)

谢尔·埃斯普马克《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9日 24 版)

本土语言也会因为借用外来语而变得丰富,可以学习到其他语言的成熟与气魄,许多不可替代的杰作就是在外来影响与本土元素的会面中得以酝酿产生。

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很多维护民族或者地区特性的呼声也在高涨。在欧洲,有很多国家紧密合作,只为保护欧洲电影,应对来自好莱坞的巨大压力。法国也已立法保护自己的语言,以对抗英语的入侵。

为了维护本土语言和文学而投入的这类努力,并非新鲜事。冰岛语很长时期就一直反对借用外来语。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同仁都曾努力维护自己的语言,抵制西方的影响。文学研究者们也赞同语言纯洁派的看法,所以丹麦文学史家维尔赫尔姆·安德森认为,19世纪丹麦文学的黄金时代是因为诗人和作家都努力摆脱了外来影响,找回了本土特色。到了近晚时期,在很多国家也能看到类似的反应。

即使我们意识到本土语言也会因为借用外来语而变得丰富,可以学习到其他语言的成熟和气魄,但这种维护自身语言的持续努力,依然值得人们尊敬。用相应的方式,我们可以赞赏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尤其是民族文化处于劣势、要对抗强大的国际性潮流的时候。

但是,对本土文学的维护却不能忽视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许多不可替代的杰作就是在外来刺激与本土元素或语言的会面、激荡中产生的。

在20世纪最有活力、最重要的文学中我们到处可以找到例证。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诗人T·S·艾略特具有突破性的诗歌贡献,而这正源于来自19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与来自17世纪英国本土早期诗歌传统的会面。艾略特一方面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启示,另一方面则受17世纪早期英国的所谓“玄学派”诗人的影响——艾略特由此得以进入一种新的诗歌境界。

199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用相同的富有成果的方式,把从法国超现实主义那里得到的启发,与从墨西哥印第安人诗歌中受到的影响结合起来。而叙利亚出生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也用自己的方式在近代法国诗歌与古典阿拉伯语传统的会面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对拉丁美洲文学的“繁荣”来说,福克纳富有幻想的文学方法与拉美本土口头文学传统的交叉渗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案例都显示,从外部来的影响如何与一种本土传统互相激荡,从而孕育新的艺术可能。

瑞典文学中也能找到例证,我们可以举两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瑞·马丁松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例子。马丁松多年当轮船锅炉工,漂过七大洋,当1927年开始登岸生活时,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对于传统瑞典诗歌也满怀信心。不过他当时笨拙的文学尝试说明他还缺少一种表达丰富经验的语言。后来他从美国诗歌中得到启发,发展出他自己需要的语言。其结果就是,他创作了非常接近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作品:

在海上我们感到春天或夏天只是一阵风。

漂流的佛罗里达水草有时在夏天开花,

而某个春夜里一只琵鹭朝着荷兰飞去。

仅用一两个富有内涵的意象,马丁松就再现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不同季节在大海上的“呼吸”。美国现代主义给予了他灵感,使他既可以充分使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又能够正确呈现瑞典人的敏锐与感性。

而如果法国超现实主义与真正的瑞典传统没有会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恐怕也难以产生。他有一首诗的开头是这样的:“十二月/瑞典是一条被拖上岸的/憔悴不堪的船/它的桅杆斜立着/朝向黄昏的天空。”他把风景描绘成一条拖上岸的船,这个意象贯穿了整首诗歌,于是风会抓住“橡木的全套桅杆”做一次穿越时代的航行„„这种类似电影化的文学展现手法,是特朗斯特罗姆从拉格纳·图尔谢那里学来的,也正是在图尔谢那里,法国超现实主义与瑞典的本土传统会面了。图尔谢通过不同途径和法国超现实主义发生联系,从而使写作打开了通往无意识的阀门,释放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荒诞图像的洪流。但是,图尔谢同时又对有强烈视觉感的电影艺术很感兴趣,也对以一种社会结构为言说对象的形象心理学很感兴趣,在这样的背景里,晚近的瑞典诗歌从图尔谢身上开始萌芽。

有意思的是,马丁松和特朗斯特罗姆很快超过了他们的老师。但如果没有这种国际影响和本土传统的会面,他们的成就恐怕无从谈起。

相应的情况在中国当代文学里也是存在的,在莫言的创作里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当人们试图描述莫言的创作特点时,已经有人指出过他与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之间的关联性。不过,重要的是,莫言在与这两位外国文学大师的精神联系中同时又具有独立性。莫言本人就公正地谈过这种“对话”的关系,那是穿越时代的一种对话:“每当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时,就与福克纳交谈一次。”但是,对话不仅仅是建立在莫言所说的“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上,莫言甚至可以这样说:“我编造故事的才能绝不在福克纳之下。”

如果说福克纳有什么可以启发中国同行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了一个自己的文学乡土。相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也创造了他文学中的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一点与福克纳不一样。

不过,关键的区别在于,莫言以一种和他的美国先驱完全不同的方式,让他的微观世界——“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能够概括地呈现这个国家20世纪的整个历史。这个历史从义和团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这些历史都被装进了围绕少数乡村人物而发生的故事里。

文学家的重要任务在于创造“广阔的视野”。这种创作雄心不仅是美学上的,也是道德上的。正是因为这种目的,莫言在自己的乡土风景中也糅合了世界其他地方的地形特征——现实中的高密并没有山脉、沙漠和沼泽。在这种糅合中,莫言创造了他自己的文学天地,并再现了事实上存在过的历史,他的文字终于引起了这个世界的注意。

(本文刊发时有删改。作者系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万之译)

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杨振宁《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19日 24 版)

科学与艺术,都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广泛存在于科学与艺术之中,但美的类型却不相同。科学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人们对于科学之美的认识,也是逐步攀升的。比如虹和霓,几乎人们都见过,而且初见之下,连小孩子都会觉得美,因为这是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然后,人们才逐渐了解虹霓的物理理论,发现那是太阳光照射到水珠里发生的光的折射现象。再进一步,到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组问世了,人们用这组方程式彻底解释了一切折射现象的根源,对于美的认识更上层楼。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了解到,原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结构就是纤维丛,这就标志着人们的认识又进入到更高的本质的境界:世界上非常复杂、非常美丽的现象,最后的根源都是一组方程式。

今天我们可以说,方程式里包含了人们所能看见的一切。大到宇宙星云,小到一个粒子,久远到一百亿年,短暂到一瞬一秒„„一切的一切,无不受到方程式的控制。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美吗?这些方程式简直就像造物者的诗篇,它们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这个世上最无边无际的存在。所以,诗人们写下了很多赞誉科学之美的诗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曾写道:“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不过是刹那时光。”这诗句有点近似于中国古代陆机的名句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他们都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宇宙洪荒的美的认识。

但是,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美,无我的美,换言之,这种美不因人类的存在才存在。远在没有人类的时候,那些方程式就已经在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了。而艺术之美则不同,艺术里的美是一种主观的美,有我的美,它是因为人类的存在才存在,并且因为人类的参与而升华的。从那些存世的青铜器上我们可以发现,3000多年前的商朝铸造师对于美的感受与领悟就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甚至丝毫不逊色于今人。那些青铜器所显示出来的或狞厉或朴重的美,都暗示了它们的身上凝结着古人的信仰与情感,它们都与人的参与密不可分。唐朝画家张璪说艺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两句话概括地描述了艺术的真正精髓,也道出了人类是如何感受乃至创造艺术之美的。

西方艺术几千年来的发展大致是朝着写实的方向,而东方艺术则是朝着写意的方向。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其实也反映了东西方对于美的不同理解。西方直到19世纪才开始探索写意的美中所包含的丰富意义,由此发展出了印象派,以及19世纪以后种种新的艺术流派,也从而产生了更多元的艺术审美观。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之美是无法用方程式囊括的,这也是艺术之美不同于科学之美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点,相反,在某种意义上,人们需要对艺术之美与科学之美都建立充分的了解与认识。

一个学科学的人想要对艺术之美多一点了解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一个学艺术的人想要多学一点科学则比较困难。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却并不是因为个人的问题,而是出于社会的原因,因为我们社会关于科普的工作做得实在很不够。好的科普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很小就建立起对于科学之美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对于美的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理解。所以,那些既擅长写作、对于科学又有较深认识的作者,真不妨把科普创作当做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此文由本报记者张健根据杨振宁在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学术讲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访谈马凤芝、苏菲、刘时粘、张金龙、意西泽仁

修身齐家 和谐致美(对话价值观(32)(最美家庭 何以最美)·寻找最美家庭) 《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9日 06 版)

引子

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5月15日第二十二个国际家庭日前夕,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用数据呈现中国家庭发展的基本状况;14日,全国妇联主办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揭晓:晒出343万张幸福照片,征集好家风好家训121万多条,近70万场家庭故事会、分享会,133万群众自荐、他荐参与,经过近3个月全国范围内的寻找,100户家庭脱颖而出„„

千秋家国梦,家和万事兴。中国是世界上家庭数量最多的国家。调查显示,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家庭人口数量以2人或3人为主,2—3人的小型家庭已经成为主流家庭;几世同堂、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呈减少趋势。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家与国间找寻意义、构建价值,留下无数经典,绵远悠长至今,成为国人最深厚的心理积淀。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倡导家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价值观宏大高蹈,必落于细微,方能浸润心田。如何落小、落细、落实?从“齐家”始。

在改革开放剧烈变动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年轻人,能在工作中冲锋陷阵,却陷入家庭纠结的泥淖中愁苦万分;也有诸多父母、老人感慨与儿女见面越来越少,且不知如何沟通是好;更有受多元文化影响,无数家庭不时发生基于价值观的冲突„„本期“对话价值观”从全国群众票选的“最美家庭”中择取4名入选者,与专家共议“最美家庭”为何最美、怎样造就更多“最美家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最美”„„

向上向善 方成最美

“最美家庭”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家庭价值观的精华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家庭可成为“最美家庭”?

马凤芝:“最美家庭”体现着人们对家庭所有美好的定义或想象。“家”是生命延续、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场所;“家”是情感的联结、心灵的港湾、幸福的来源。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强调,家庭作为基于血缘亲情而构建的生活单位,满足了人类联结与关爱的天性需求。和谐美满的家庭,缔结着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促进相互间的臻善臻美。“寻找最美家庭”,不仅仅是一次“评选”,更是一次“互动”,通过千千万万家庭的参与,塑造着当代中国家庭的整体精神风貌。那些“晒”出来的家庭 “最美时刻”,凝聚着中国家庭生活的传统与现代风貌,呈现出中华民族千年厚重的家庭文化积淀、价值取向和生活智慧,荟萃了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家庭价值观的精华。我认为,这就是“最美”的文化意蕴。

苏菲:“最美家庭”首先应当是和谐温暖的心灵港湾,是一个让人可以放松、依靠的地方。毕竟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大多在工作、拼搏,总会有不顺利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港湾,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避避风、挡挡雨。我们家连保姆在内7口人,吃饭时一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的,每个人对别人都笑脸相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大家客客气气和和睦睦,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克服。如果每个家庭都这样,社会不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刘时粘:家庭之美应当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家16名家庭成员中,有6位博士,被戏称为“超级博士家庭”。客观地说,我家算不上书香门第,我自幼贫苦,务过农、办过企业,后来长期扎根在基层机关。但我喜欢读书,从小教育子女要做有用之人、为国家出力。受我的影响,子女们都养成了自强不息的性格。大女儿曾因经济条件艰苦,中专毕业就中断了学业,但她工作后刻苦自学,最终考取加拿大一所大学的硕士学位。长幼扶持激励,其他几个孩子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价值观涉及人的价值目标、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等等。是每个人,也是每个家庭时时、处处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比如,有人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有人认为“有钱就是福”;也有家庭认为“家庭平安才幸福”。您的家庭奉行的价值观有哪些?

意西泽仁:爱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夫妻二人共同抚养一个女儿,互敬互爱成为最基本的理念。我认为,只有志趣相投共同进步,并能相互帮助互相体谅的和睦夫妻,才能营造温馨向上的家庭氛围;在此基础上,二人携手致力于孩子的养育,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看着她一点点地长大成人、成才成功„„这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张金龙:我自己有个概括:“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养老育小、用心经营、甘于奉献、和和气气、幸福美满”。我年少时出门读书,父母多病,全靠哥嫂支撑。哥哥过早离世,我视嫂子如母亲,好生赡养,将尊老敬老、知恩图报的好传统传给下一代。如今,全家16口人四代同堂,每月雷打不动都要欢聚一次,小辈向长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长辈给小辈谆谆教诲,共享天伦之乐。我腾出家里的老房子,放弃每年上万元的房租收入,发动家庭成员为村民们设立“客堂汇”,发扬乡贤文化为全村人服务;全家老小都非常支持,纷纷出钱出力。如今,在我家的影响下,徐行镇已有30多家“客堂汇”。

言传身教 弘扬家风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最美家庭”不可或缺的滋养品

记者:您认为,“最美家庭”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马凤芝:纵观这些“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不可或缺的滋养品。家风本质上说是种道德教化,与整个社会文化及其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家庭代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是家庭生活幸福和谐的载体;以良好的家风家教促进未成年家庭成员健康成长,全社会才可能拥有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可见,家风关乎社稷兴盛,不容忽视。

意西泽仁:家风是普通中国家庭的“传家宝”。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是连接家与国的文化纽带。家和万事兴,国治天下平,祖辈、父辈们心口相传的家训家风,寄托着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在言传身教中,我们才懂得了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懂得了勤劳土生金、节俭五谷登,明白了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谦和有礼待人的人生哲理。由家推至国,我们才懂得了爱家更要爱国的人生大义、民族大义。

记者:当前,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12个关键词中的哪一个最能体现您的家风?

苏菲:“友善”是最贴切的。我的丈夫马海德在世时,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带着全家老小去麻风病院拜年,小孙子从小就去麻风病院,还亲手将礼物送给麻风病人。马海德去世后,我把他留给我的3万多美元养老金全部拿出来,成立了奖励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马海德基金会。如今,儿子接替我成为基金会理事长。同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提案中也经常关注麻风病的防治。我们还在云南建立了一所马海德小学,帮助麻风病人的后代有学上,如今已有麻风病子弟考上大学了。这让我们全家觉得投入公益事业特别有意义。

刘时粘:“爱国”“敬业”同我们的家风比较契合。“爱国和敬业是立身之本”。我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在阳新县卫生学校、医院和卫生局工作时,几乎没有休息日,忙起来没日没夜,根本顾不上家,但也给孩子们做了爱岗敬业的示范。几个孩子如出一辙,也非常努力地学习工作。如今,4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分居美国、黄石、武汉、广州四地,在工作上都很出色。我也时常告诫出国的子女不忘回国报效祖国。

记者:作为全国“最美家庭”,您的家庭在培养家风、涵养价值观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可以分享?

苏菲:家庭不一定要生活富裕才能幸福。我们家从来不会为一点小小的经济问题闹矛盾。这是因为马海德建立了一条家规:儿子刚一上班,就让他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家里。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教育子女对家庭尽责任和义务。之后家庭成员逐渐增多,却始终坚持这条家规。这些年,我们全家追随马海德为麻风病人做公益,不管是购买礼物、春节探望还是建设学校,家庭成员间从没为钱红过脸。

意西泽仁:十多年前,女儿意娜去北京读大学。那时通信技术还不发达,我用书信的方式和她联系,两年间就通了百余封书信。后来我出版散文集《雪融斋笔谈》,特意选取20多封家书,在书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板块叫“父女家书”,畅谈学习与修为的。女儿对学习始终保持着热情,写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期间,经常背着干粮“泡”在博物馆里„„

家国一体 与时俱进

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同时,家庭教育、家庭文化也需与时俱进,传承“最美”精神,提升社会风气

记者: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告诉我们,家庭建设中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

马凤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富强安定,须以家庭和睦、家风仁厚纯朴为基础。“最美家庭”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万个这样的家庭构成社会道德天空清朗的基础。与此同时, “家”除了是生存单位外,还是独特的社会保障单位。中华民族家庭所具有的人伦双向关怀的传统,形成了强大的亲情凝聚力,构建着稳定社会的基石。把家庭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把家庭成员间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是中国家庭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水源泉。

苏菲:寻找“最美家庭”不是寻找最美个人,就像在为麻风病人服务这项事业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家人都尽力了”,而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努力。大家秉承共同的理念一起参与一项事业,这才叫“家”。我想,大家之所以推选我们,也是因为认同我们这样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家庭精神。而这种和谐、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已然融入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血液中„„我相信,不管马大夫与我在与不在,这种精神都能继承下去。

记者:参与评选“最美家庭”,让您的家庭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意西泽仁:参与评选“最美家庭”活动,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怎样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家庭文化,怎样从家庭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课题。今天的中国,每个普通家庭都在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也需与时俱进。我的家庭将继续坚持“尚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家风家训,也要学习其他“最美家庭”的闪光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家风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还要跟其它最美家庭一起,让“好家训、好家风”故事深入人心,营造亲善和睦、团结友爱的氛围,为改善全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记者:入选全国“最美家庭”,成为整个社会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的楷模,那么您在家庭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计划?

刘时粘:我认为,每位家庭成员只要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至于退休的我,已给家乡阳新县枫林镇出版了“坐爱枫林晚”历史丛书,还担任起枫林教育励志协会理事长,筹集基金253万元,每年用利息奖励本镇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忙得喘不过气来„„能够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出把力,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能激励后辈积极向上,我很知足。

张金龙:自从在家中开办了“客堂汇”,我家一年四季都不关门。村民喜欢来这儿,什么事都喜欢请我拿主意。村里没有汽车站,进出很不方便,我起草了一份材料送到区建交委。最终,站台建成,村民皆大欢喜。下一步,我们家主要是全力办好“客堂汇”,传播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各项活动,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我的小孙子张晓冬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农村,成了村里的志愿者。我家的公益事业有了接班人,希望“最美家庭”的精神能够一代代传下去!【本报记者 贺 勇 臧春蕾 程远州 沈文敏 张 文】

小满:水车动起来,苦菜吃起来(节气·民俗) 熊慕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小满之日苦菜秀

小满是个物候类节气。二十四节气大都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事实上,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比如农谚有言:“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另外,小满亦可指水田的水已盈满。这主要体现在南方地区的农谚里,比如“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比如“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用“满”来形容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前后,大多数地方平均气温高于22摄氏度,农业生产的夏收、夏种、夏管的工作从此时展开,农事活动进入繁忙的季节。

因此,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相关民俗都与之相关。

动三车:祝水源涌旺

过去,以水车车水进行灌溉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不能断水,农民忙着踏水车翻水。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水车也有灵。这时的民俗主要是祭车神。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小满时节,农家在车水前于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表明了农民对水利灌溉的重视。

另外,在浙江海宁,小满时节,农户以村圩为单位要举行“抢水”仪式。这个仪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起以击器相和,踏上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那么,为什么还要动油车和丝车呢?

小满也是油菜籽成熟的时节,人们将油菜籽收割回来,送至油坊,启动油车榨油,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是为动油车。

至于动丝车,是指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祭蚕神:愿天佑养蚕

据清代苏州人顾禄的《清嘉录》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很娇贵,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长。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祭祀蚕神。

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都是宝,是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和感激。于是这个节日便洋溢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另外,在祈蚕节期间有凉炒面的习俗,将四月麦磨成粉,炒熟,待冷却后和糖拌而食之,称凉炒面。其味香、甜,其面韧、软。此外民间各地还有斗蚕、画蚕等民俗活动。

吃苦菜:救青黄不接

小满时节,麦类、谷物等农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自是顺理成章之事。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所谓“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唐风·采苓》有言:“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

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烹饪学者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秆脆,苦中带甜。

苦苦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载:“(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以前吃苦菜是为了充饥,如今小满时节吃苦菜,却是为了尝个新鲜,清除体内油腻。烹饪方法有清炒、凉拌、炒肉、腌制、做汤、做馅种种。有童谣云:“甜苦菜、麻苦菜,孙子铲来爷爷卖,卖给城里的老奶奶。老奶奶,笑呆呆,说它好吃是好菜。”

小满——江河渐涨 麦粒渐满(节气·物候)

王玉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按农历,它称“四月中气”,是四月的标志(即:有小满的月一定是四月)。按公历,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1日16时45分。

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不过二十四节气里只有“小满”,没有“大满”,因为半个月后麦粒大满,就要开镰收割了,那个节气叫“芒种”,因此民间又有“小满不满,芒种开镰”的谚语。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当然,北方这时还没有真正进入雨季,小麦刚进入乳熟阶段,有时会受到干热风的侵害。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衰;三候麦秋至。”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对这些说法提出了质疑: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爪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他的质疑也分三层:一是小满时节何止“苦菜秀”,很多植物都开始秀穗了!二是小满四月在一年里正是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下一个节气“夏至”,阳气到顶,才开始“一阴生”),靡草(播娘蒿)怎么会“衰”呢?三是“麦秋至”似乎也早了点,因为麦粒只是“小满”,农民只是在修理镰刀和打麦用具,准备迎接收割而已。

小满是初恋的象征

肖复兴《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我一直不甚了了。小满是其中的一个。

最初认识小满,是读孙犁先生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里面有个人物,名字叫小满,是个19岁的姑娘,性格活泼,挺招人喜欢的,孙犁先生突出了她的纯洁和天真。小满和孙犁先生以前笔下写成熟的女人不一样,我猜想,他给她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要她更充满对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吧?只有这样年轻的年龄,才会有这样清新的朝气和天真的憧憬。

最近,新上映的电影《万物生长》,男主人公秋水初恋情人的名字,也叫小满。这可是真有点儿“英雄所见略同”。我想,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爱用节气给自己的人物作名字,是因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真的适合给人起名字,这里或许隐藏着民俗文化的密码。

这个小满只有17岁,和孙犁的小满一样,也是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让人心存怜爱的纯真小姑娘。是的,只有年轻小姑娘的名字,只有初恋小姑娘的名字,才可以叫小满。年龄稍微再一大,不要说熟女了,就是涉过初恋这条清澈小河的姑娘的名字,可以叫小雪,叫立秋,不会叫小满了。

小满小满,小麦渐满。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还没到一片金黄的成熟时候。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节姑娘的身体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脉偾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傲样子。

小满,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节气。如果说寒风料峭的立春和春分,还是个生牤子一般的小姑娘;萧瑟的小雪和小寒,已是一头霜雪的老太太了;小满是立在这两者之间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年轻姑娘。这个节气的姑娘,涉世未深,清浅如水,却已经不再是一汪雨过地皮湿没心没肺的小水泡,更不是一潭千尺幽深莫测深不见底的桃花水。纵使如孙犁笔下的小满,是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如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载着一叶扁舟驶向对岸的一湾河水;却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小满,这个节气,如此和人生与情感交融,和心理和生理契合,是二十四节气里少见的。

小满大风,树头要空。这是另一句民谣,说的是在这样的节气里,最忌讳刮大风。因为树的枝头上结出刚刚小满尚未长结实的果实,禁不住大风,会被吹掉。小满时分,人生中对待同样节气的孩子们,特别是年轻的姑娘们,要格外仔细才是,切忌大风来袭。有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所谓经风雨,见世面。那时候,高尔基的一篇《海燕》格外风靡,号召年轻人像海燕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自然,这一切都是那个过去时代的口号。人生和节气一样,不是口号,而是客观的过程,要有个自然的成长和自然的验证。小满时哪里经得住大风甚至暴风雨的洗礼呢?正如民谣里说的那样,小满大风,树头要空。那时候,我在北大荒,我和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是两手空空,就像林子里的过火木一样,徒留下历史大风掠过之后千疮百孔的痕迹斑斑。

在北大荒,这个节气正是放蜂人来到林子和荒原里安营扎寨的时候。这时候,林中树木之花和草地的野花盛开,有民谣说,小满时候置蜂箱,放蜂酿蜜好风光。北大荒的椴树蜜和野花蜜,一直都很有名。大自然懂得,小满是蜜蜂采花酿蜜的好时候。我们人更应该懂得,这样的节气里,是年轻人花朵般开放的初恋好时候,少挑刺多栽花,少大风多酿蜜,才是正庄的事由。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诗意立夏)

(其二)

欧阳修(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从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贾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第11版:迷彩书屋■董祥起

世事有时是不以人的美好愿望为转移的。比如,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钻进了“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里出不来,本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却成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而有的人不仅注重书本的知识学习与积累,更注重读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书”,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勤于动脑,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两者比较,一个成了“腐儒”,另一个则成了“精英”,差距何其大也! 于是有人认为,“读书无用”“读书越多越糊涂”。这种论调当然不值一驳。依我看,那些“书呆子”的悲剧不在于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死、兴趣太窄。这正应了孟子的那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陆游说得更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理论性的,而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如果只会书本上的理论学习,不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种理论便是空洞的说教,于社会、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因而,我们学习书本知识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化为智能去指导实践,进而创造财富、造福人类。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能把死书读活了,如果“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华罗庚语)。死人读死书,焉有不死之理?有些人在学习上是够专一的了,甚至可以说是绝顶的聪明,可惜他们只知道学习,钻进了读书的死胡同。不会、大概也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知识指导自己的人生,是彻头彻尾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如果说他们在学习上是在塔尖,那么在实践上则是在塔基上。如此,岂不悲哀? 只知道死读书,不知道化知识为能量的“书呆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大有人在。春秋时期那个按图索骥的孙阳之子、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三国时期的孔融、明代的方孝孺等,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个人教条主义者。在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在学校是“学霸”“尖子”,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便无所作为、无声无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真是不胜枚举。

当然这样的人依然只是少数。何况,即使走了弯路,依然还有回转的余地。他们所学的知识还是财富,倘能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所学转化到实践上,照样还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读书小品

信 念 ■刘宏伟

书中故事:一支探险队在撒哈拉沙漠跋涉,水喝完了,队员们非常口渴。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在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看着那沉甸甸的水壶,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现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走出了沙漠。当一个队员用颤抖的手拧开水壶后,缓缓流出来的却是细细的黄沙。

掩卷有感: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只要心中有坚强的信念,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找准方向 ■凌春发

书中故事:一个仓库工人在劳动时,不小心把自己的手表弄丢了。正好,外面有一群小孩在玩耍,于是,他请这些小孩帮助寻找,并承诺谁找到就给谁买巧克力吃。小孩们在仓库里争先恐后地寻找,但谁也没有找到,一个个失望地回家了。只有一个小男孩,他没有走,而是静静地站在仓库里。很快,他听到了滴答声,顺着声音找去,他找到了那块表。

掩卷有感:没有方向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不妨先静下心来,确定目标所在,然后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 换个角度 ■何 成 书中故事: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了一家雨伞店,二儿子开了一家洗衣店。逢上雨天,她担心二儿子洗出的衣服晒不干;逢上晴天,她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就这样,她的心情每天都很忧郁。后来,有个路人路过她家,听了她的心事后劝道:“雨天时,您大儿子的伞卖得快,晴天时,您二儿子洗的衣服干得快,您老每天都应该有好心情啊。”

掩卷有感:同样一个问题,换个角度去看,心情会迥然不同。生活中快乐与否,全在于人的心境。 四 肢 ■邹德忍

书中故事:四肢看到胃成天不干活,心里很不平衡,便不再活动,歇了下来。没过多久,饥饿的人就直挺挺地躺倒了。因为没有持续能量提供,四肢也就没有了力气,软绵绵地耷拉在身上。这下四肢才发现,在全身的共同利益上,被它们认为是懒惰和不劳而获的胃的作用也很大。

掩卷有感:懂得他人的重要性,自己才会在生活、工作中自由快乐。

不忘起点 走得更远第07版:学习与研究■于德斌 班 宇

个别领导干部因腐化堕落而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之后,才后悔自己忘了当初的理想追求,忘了当年的艰苦生活,甚至想起自己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这告诉我们,人的精神追求是容易变异的,若不能清醒地把握自己,很容易走上歧途。同时也告诉我们,回望起点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正可谓:“不忘起点,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起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起点。起点,就是我们出发的地方。我们在人生征程的每个阶段,都应想想,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要出发?弄懂了起点,明确了目标,我们才会更加专注地奋斗在事业和人生的征途中。那么,我们应当记住人生哪些起点呢?

一是当年的理想和抱负。人在年轻时大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或做一名军人、或当一名教师、或当一位科学家、或成为一名工程师„„无不想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多做些贡献。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挟势弄权、贪赃枉法,当一个腐败分子。特别是我们加入党组织并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天,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起点。这个起点告诉我们,自己已不完全属于自己,同时更属于组织,要服从党的决定、履行党员义务,积极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就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起点。如果我们始终谨记着这个起点,时刻不忘这个起点,时刻让这个起点警示自己,还会为利益所迷惑,为美色所引诱,和不法分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么?

二是当年相对贫困的生活。对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人来说,许多都曾过过相对贫困的生活,如今人们相聚一起叙旧时,都免不了要回忆当年生活的艰难。过去相对贫困的日子就是我们生活的起点,今天当我们站在相对优裕的生活这个层面上时,回过头来看,应心存感激,应为之满足,应思再进取。朱德元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依然衣着朴素,每顿饭菜只是两素一荤。有人劝他说,都这么高级别了,生活可以更好一点。朱德则认为,如今的生活比过去好了许多,再好就奢侈了。朱德元帅没有忘记生活的起点,他始终以当年的生活为参照,保持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俗话说,“人心无足蛇吞象”。对生活的欲望如果不经常想想当年,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势必在贪欲的驱使下走上邪路。 三是当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日子。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出身于士兵,都有过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日子。那些日子里,大家既很苦,也很累,过不了训练难关也得过,忍受不了的饥饿也得忍受,很难拿下的任务也得拿下。多少年过去后,有时连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就有那么大的劲头,有那么强的毅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因为自己是一名士兵。士兵的这段经历,不仅为我们的军事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的精神立起了支柱,为品质素养铸就了基石。这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起点,无论我们职务有多高,地位有多显,都不能忘记这个起点,只要经常想想当兵的日子,想想那段艰苦的历程,就会找回当年那种情怀,就会警示自己不能离一个战士的要求太远。

四是当年战友的情义和鞭策。当年战友的情义,战友的帮助、鼓励和鞭策,同样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没有他们,就不会在给力的助推中成长;没有他们,就不会在有力的竞争中成熟。当年的战友可以为我们提供人生参照,这就是当自己踏着晋阶一步步走上高位的时候,应当回过头看看他们在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他们也许早已退役回乡成为一个普通农民,也许在某个技术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也许因病而退休„„回望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尤其不要忘记,如果不是党的培养、战友的关怀,我们不会有今天。人生不管走到何处,都不要忘了当年相处的人们,想想他们,也许自己对生活的标准就不会太高,对利益的追求就不会太多。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拼杀过来的先辈们,一旦谈起生活待遇时,他们总是说,想想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过什么样的生活都知足了。今天不也应该这样吗?相信我们常记这样的起点,一定会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牡丹江军代处)

第五篇:领导干部如何守得清廉 经得起诱惑 不做贪官

领导干部守得住清廉,经得起诱惑,不做贪官,就可使自己和家人免受贪欲之灾,亲人好友不蒙牵连之羞。要守得住清廉,经得起诱惑,不做贪官,还要有足够的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常言道:“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一个人一旦贪欲之口一开,就很难在诱惑面前止步,最终必然会滑入贪欲的泥潭难以自拔。同样,作为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臵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当一个干部特别是身处高位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不住诱惑,放纵了对权力、金钱、美色等消极低俗欲望的追逐,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事都敢办的程度时,实际上就已经身陷泥潭,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的多样化,使我们的党员干部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特别是手中握着这样和那样权利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一些人的追逐和公关对象,被腐败感染的几率也就更高。所以,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忠告,牢记党的宗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以为党、为人民、为家人、为自己高度负责的姿态,时时事事处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人人生没有了信仰,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混乱,精神就会陷入极度的空虚。纵观一个个被查出的贪官,剖析众多的腐败领导干部坠落的人生轨迹,尽管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是从政治信仰迷失、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规范脱轨开始的。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理想信念,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脊梁骨”,就不会得“软骨病”,诱惑面前就不会弯腰。从而就会得到满足和快乐,得到内心的安定和幸福。

其次,要审慎对待权力。党员领导干部要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用来为人民服务,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要始终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决不能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要经常用“怕”字来约束自己,怕违纪违法,怕有愧于党和人民,怕毁了前程和家庭。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想值不值?这样,在遇到可能违反党纪政纪的时候,就不会“触礁沉没”。

再次,要抗得住现实诱惑,经得起复杂考验。要分清哪些东西不该要,哪些地方不该去,哪些人不该交,哪些事不该做,一定要界限分明,高度自律,慎独慎初,善始善终。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不辜负亲人的眷恋与厚望。时刻警惕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把精力用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勤奋工作上。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祥和、个人幸福、事业圆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隧道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下一篇:十大学习标兵事迹简介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