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2022-10-17

第一篇: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改革合力已经形成。“放管服”改革,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党组高度重视,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工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月例会、半年小结、全年评查”的长效机制。各单位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有力抓手,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在****交通运输系统营造了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精简审批事项,服务效能快速提升。自****第十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围绕“事项减少50%以上、环节压缩50%以上、时限减少50%以上”的工作目标,通过自查清理、业务初审、联合会审、反馈沟通、法制审核等方式,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7项削减为12项,又因省级权限下放和法律法规变动新增事项2项,目前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4项,审批环节削减65.65%,审批时限削减89.63%。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繁文缛节和不必要证明事项2项,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2016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将近6万件,提前办结率90%以上,按时办结率保持100%。

三、强化监管方式,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是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对于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减少监管中的重复、烦苛和自由裁量权,具有重要作用。依据省、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部署,****制定了《****交通运输委员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共确定抽查事项24项,并明确了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对象、抽查比例、抽查频次、抽查方式、抽查内容等内容,同时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及相应的随机抽查程序,严格落实“双随机”抽查机制。自2016年以来,市交通委各级各部门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500余次,抽查范围全面覆盖所有随机抽查事项,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单位对行业管理对象的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效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四、推进“一口受理”,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按照“服务优先、辅导靠前、审管分离、受审分离”的原则,****制定“一口受理”工作方案,科学设置了一口受理前后台的衔接机制,界定了辅导、受理、审核、审批等各个环节岗位职责。设置行政审批事项综合受理窗口,平行受理相关业务,设置咨询辅导区,为群众提供“肩并肩”咨询辅导服务。根据市政府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编制完成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对行政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承诺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了统一,提供了示范文本和常见错误示例等内容,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运转流程,实现行政审批全过程的规范、透明,为“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础。

第二篇: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社会前行(范文模版)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社会前行

王培宽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只有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前行。8月30日,国务院第24督察组在遵义市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泥桥车管业务大厅暗访发现群众办事难的问题。针对督察组反馈的问题,遵义市公安局党委、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党组高度重视,全面开展调查问责工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及时处理。8月31日,督察组在遵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督查时,现场指出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属企业存在乱收费问题。针对督察组反映的问题,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整改专班,全面开展整改中工作。遵义市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泥桥车管业务大厅、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存在的问题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是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作为政府部门,应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 的宗旨,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加强放管服改革,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服务。

—2—

第三篇:山西省经信委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重点任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山西省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部署的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我委“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放管服效”改革决策部署, 采取有效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突出抓好经信部门“放管服效”改革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加快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投资门槛,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企业有效投资,着力打造全国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和活力。

二、重点任务

(一)为促进企业投资降门槛。

1. 完善深化权责清单工作,在行政权力清单外不准设定和实施其他行政职权,在责任清单内不准推诿扯皮、懒政怠政和为政不为。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继续对权力和责任清单进行规范和完善。(审批处)

2.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涉及市场准入的领域和环节,严格落实国务院制定的负面清单制度,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严格执行以核准目录方式确定的核准范围,对核准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审批处、产业处)

3. 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于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要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一时看不准的,要密切关注,为新兴生产力成长打开更大空间。(投资处、合作处、创新处、电力处、能源处、电子处、推进处、大数据办)

4. 配合做好“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法规处、审批处)

(二)为市场主体减负担。

5. 按照国家和我省统一部署,做好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规范工作。配合做好我省《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政策落实工作。(法规处、节能处、资源处)

6. 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继续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和范围,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培育多元售电主体,尽最大幅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电力处)

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实施方案》,继续对焦炭、钢铁按实重计费,集装箱实行“一口价”优惠运价,执行最优车流径路和最低计费径路方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积极推进中鼎物流园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快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物流更快捷、配送更方便、成本更低廉。(交通处)

强化平台对接服务,加强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银监局、省金融办以及有关金融机构的业务沟通,不定期组织银企洽谈会,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项目,为企业争取信贷和融资创造平台。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适时向省产业基金推荐符合基金支持范围、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项目,引导产业基金支持项目建设。(投资处)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决策部署,制定我省建设方案并推动落实,减少通关环节,提升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我省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口岸办)

(三)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

7. 试行企业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承诺制改革,会同省发改委制订企业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试行承诺制的准入条件及标准、操作流程等。加强事中事后服务监督管理,制订事项服务监管办法,做好承诺后预审、开工前并联审验、竣工后验收服务管理等工作,强化全程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推动抓好在10 个开发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试点工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审批处、节能处)

8. 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简政放权政策部署,对照各省(区、市)经信部门审批事项清单,对标审批最少省份,大幅压减审批事项,做到全国最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能由市场决定的交给市场,能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交给企业。(审批处)

9. 配合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在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生产许可证的作用。(产业处、投资处、合作处、创新处、能源处)

1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创新处)

(四)为公平营商创条件。

11. 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要求,做到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不断调整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不断提高随机抽查在检查工作中的比重,完善相关细则,确保监管公平公正、不留死角。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信息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检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17年底前实现节能监察、监控化学品、无线电管理、新型墙材等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节能处、资源处、省化工行办、省无管局、省节能监察总队、省墙材中心)

12. 认真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依法上网公示,对诚信主体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优先考虑诚信市场主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对失信主体从严审核行政审批项目,对严重失信主体严格限制财政性资金项目。(审批处、法规处) (五)为企业办事增便利。

13. 扎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对涉及企业办事的各种申请材料和证明材料进行集中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有效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够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的一律取消,清理结果2017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开。(审批处)

14. 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对投资建设项目中能够并联办理的前置或互为关联影响的事项,全部实行并联审批,大幅压缩各环节审批时限。 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技术改造类投资项目以及与之相关的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过程各类审批监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实行网上申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协同监管。(审批处、投资处)

15. 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认真规范我委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等公开共享的政务事项、办理流程、信息资料等,加快推动我委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力争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审批处)

16. 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建设、事项办理、流程优化、服务制度、办事公开、考核评价标准化。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实行“一口受理、一站式办结”审批。优化受理、审核、决定、送达等审批流程。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超时问责等制度。创新优化服务,做好我委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工作。(审批处)

17. 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进一步完善中介服务清单管理,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或者申请人可以按照要求自行完成的事项,不得设定中介服务。将公共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与行政审批事项一并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实行清单管理,并实时更新、动态调整。(审批处)

18. 开展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专项行动。巩固和扩展全省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成果,将服务企业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切实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落实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重点项目分包责任制,畅通企业诉求反映、受理渠道,及时推送宣传惠企政策。对受理的企业问题,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及时落实到责任部门,加强对问题的跟踪督促,帮助解决企业问题。(运行局)

19. 深化拓展延伸“13710 ”工作督办落实制度,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做好省级重大技改项目13710督办系统建设,制定省级重大技改项目“13710”督办系统工作机制、流程、办法等,进行13710重大技改专项平台运行监测,对企业上报的问题跟踪督办,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投资处)

20. 筑牢法治保障基石。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对照近几年来“放管服效”改革措施和修法的相关决定, 对已出台的与“放管服效”改革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法规处、审批处)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委行政审批领导组负责全系统“放管服效”改革的组织实施、协调推进与督促落实。各处室、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专人负责,研究具体推进举措,严格时间节点,抓紧组织实施,改革任务完成后,及时报送工作总结。

(二)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经信系统“放管服”改革成果,充分展示改革成效,让群众充分了解政策,熟悉办事程序和规定,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激发市场活力。

(三)强化督导检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及时跟踪改革进展,协调解决矛盾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放管服效”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四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创造“发改经验”

价格听证会并不陌生,工作听证会,新鲜、亮眼。

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近召开的两场工作听证会略加分析,不难归并出如下三个特点:

其一,刀刃向内,振裘持领。

“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推动的政府职能转变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最近几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相关数据显示,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70%;

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

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

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主动自我加压,敢于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以持续显现的改革实绩和红利,为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写下了令人瞩目的“发改篇章”。

众所周知,“电网工程项目核准”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社会关注度很高,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业务特点和职能定位。电网工程和企业债券,一头牵着有效投资、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环节,另一头牵着有效需求、新增长点培育,是积蓄巩固内生性动力和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的重要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国务院审改办确定的“精简和规范行政许可申报材料试点单位”,将“电网工程项目核准”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作为试点并召开听证会,很好地体现了责任与自觉、问题与路径、当前与长远的辩证统一。

其二,创新方式,科学灵活。

方向选定了,对象选准了,接下来就是“以正确的方式办好正确的事”。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创新采用听证会方式推进试点过程中,有两个关键之处不能不提:

一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面对面座谈交流,梳理“主体”所思所举,触问“对象”所想所需,制度措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把进展和成绩说够,把问题和挑战说透,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明确方向路径。

二是实事求是地确定听证代表来源。对涉及“行政相对人”较少的“电网工程项目核准”,善于“做加法”,尽可能广听博取,进一步形成“好商量商量好”的浓厚氛围;

对“行政相对人”相对丰富的“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则“加减乘除”并用,力求统筹平衡,使比例更协调、覆盖更科学、声音更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两场听证会都顺时应势,有效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现代介质,很好诠释了“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管理”。

其三,惠及当下,助益长远。

试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于示范引领带动。我们乐见,发展改革部门能够以这两次听证会为“跳板”,使“放管服”改革特别是精简和规范行政许可申报材料再上新台阶,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接公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完善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与此同时,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进程,更是筑牢法治保障基石的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将以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梳理和精简流程,持续推进法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

从更广范围和更深层面看,今后一个时期的“放管服”改革,既需要抓紧制定改革急需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对涉及的法律法规修改拿出更多实招,依靠法治推进和保障改革。

第五篇: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甘政发〔2018〕19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重要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是回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为目标,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税费负担普遍降低、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进展。但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期盼和需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创新做法相比,我市还存在改革协同性不够、政务服务水平不高、营商环境不优、干部作风不实、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强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更彻底的放权、更有效的监管、更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最密切的领域和事项入手,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工作目标

201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甘肃省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及市委、市政府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为契机,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年底前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2019年,进一步巩固提升改革成果,达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2020年,全市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更加廉洁高效,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透明。

三、重点任务

(一)深化简政放权,营造良好环境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各类审批、证照等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继续做好省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按照省上要求,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促进行政审批规范运行。积极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优化投资审批方式。对《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以外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再核准,均实行备案制管理。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不得擅自增加环节和事项,切实防范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并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省政府明确的报建审批事项的整合。加强和省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并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不断提高项目审批质效。按照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认真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及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多元化的全程审批服务,促进企业投资项目早日落地。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文物局、市民宗委、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农林局、市维稳办、市人防办、市消防支队等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严格执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同步减少后置审批事项,推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进一步压缩办事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将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审批时限再减少一半。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探索“证照分离”改革,简化办证许可环节,着力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推进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清单外一律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进一步放宽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准入门槛。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医药、教育等重点领域。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编办(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人社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清理规范涉企税费。全面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除国家批准的涉企收费项目外,严禁新批涉企收费项目。进一步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降低通关环节费用。持续规范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监管。按照国务院税制改革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各项减税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项目,有法定依据保留的,列出清单向社会公布。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推行“四办”改革,优化政务服务

1.“一窗办”。针对群众反映的多头跑、事难办、来回奔波等问题,加快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改革。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一个窗口”面向群众。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及社区便民利民窗口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审改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6月底前

2.“一网办”。针对部门专网林立、互不兼容、业务不协同等问题,整合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甘肃政务服务网“一张网”办理,以数据共享促进办事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后台打通、数据联通。完善网上实名认证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重点推进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等数据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形式便民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在12345市长热线的基础上,建立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并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平台联通,打造统一规范、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综合热线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简化办”。针对办事程序复杂、要件多、时间长等问题,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市审改办在已清理出第一批“减证便民”证明材料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于2018年6月底前公布第二批减证便民清单。市发改委建立模拟审批、容缺预审、联合办理及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推行“多评合一”、“联合验收”,简化审批环节,加快审批进程。市建设局等部门以建设领域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水电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在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做到企业纳税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注册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于2018年6月底前实现“13550”目标。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安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局、市不动产登记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马上办”。针对政务服务中办事慢、办事难、不在线上办理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和慢作为等问题,通过网上监督、绩效评价、半月检查、每月通报问责等措施,推动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梳理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及便民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以下统称政务服务事项),大幅提高即办件比例,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提高甘肃政务服务网在线申报比率和办件量,2018年年底前实现80%的政务服务事项在甘肃政府服务网“一网通办”。完善政务服务网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全程留痕、过往可溯、进度可查”的办事记录与督查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公开、过程可控、结果可查。

牵头单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编办(审改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年底前

(三)规范权力运行,推动依法行政

1.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对权力事项进一步梳理,将虽有法律法规规定但长期以来未申办的行政许可事项以“暂不列入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暂时挂起,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的总台账。由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的标准化,市政府法制办推进自由裁量权规范化。建立健全依据权力清单追责机制,推动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切实把权力置于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法制办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大力提升政务服务大厅、社区便民利民窗口标准化水平,做到统一设置综合窗口、统一标识、统一考核管理、规范事项办理流程及要件,实现政务服务软硬件建设标准化。强化监督管理,健全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制度,加快建立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进一步统筹服务窗口工作力量,加大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业务素质及为民办事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牵头单位: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年底前

3.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市编办(审改办)要在已公布中介服务清单的基础上,继续清理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认证、评估、审图、代理、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该取消的取消,该整合的整合。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项目名称、设定依据、服务时限、收费标准、经费来源渠道等并向社会公布。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加快建立相关制度办法。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市政府法制办尽快出台公共数据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等制度办法,为推行“网上预审”、“原件核验”和“全程网办”等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制度对改革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配合单位: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公平公正

1.推行公正监管。按照《嘉峪关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健全完善“四库一则”制度,扩大“双随机一公开”范围,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各项检查事项全覆盖,确保监管公平公正。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强化信用监管。推动我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嘉峪关”、“信用中国(甘肃)”及“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等平台深度融合,加大信用信息推送和公示力度,并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强化监管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实现信用中国(甘肃)“一个平台管信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社会治理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6月底前

3.深化综合执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发〔2017〕27号)精神,结合十九届三中全会和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任务,由市综合执法局负责巩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市编办、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根据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合理配置执法力量。重点加大执法职责整合力度,强化执法合力,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原则上整合为一支队伍。逐步实现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多帽合一”,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行政检查逐步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规范执法、一次到位机制;

按照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综合执法局、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各承担执法任务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实行审慎监管。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积极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对于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放宽准入、减少干预,为新经济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成长环境;

对于一时看不准的,要密切关注,为新兴生产力打开更大空间,引导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统筹领导和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兼任主任、副主任。电子政务办、发改委、编办(审改办)、社会治理局、政务中心为成员。同时,领导小组下设“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组、投资审批改革组、职业资格改革组、收费清理改革组、商事制度改革组、惠民便民服务改革组、法制组、督查组8个工作组,其职责如下:1.“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组(市审改办)负责牵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总体方案设计,协调推动“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组织梳理政府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办事材料及流程等,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供有效支撑;

2.投资审批改革组(市发改委)负责牵头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和规范前置中介服务,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积极探索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督;

3.职业资格改革组(市人社局)负责牵头推进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强化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

4.收费清理改革组(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负责牵头推进收费管理制度改革,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实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完善收费监管制度;

5.商事制度改革组(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牵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照一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任务落实,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6.惠民便民服务改革组(市社会治理局、市审改办)负责牵头协调推动人社、教育、科技、文化、民政、卫生、体育、残联等领域惠民便民改革;

7.法制组(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职能转变涉及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执法案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备案;

8.督查组(市政府研究室、督查室、三纠三促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督查方案、考核评价方案及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督促检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各项措施贯彻落实情况,核查督办各工作组提出的各部门各单位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有关改革反映强烈的问题,把放管服改革与三纠三促结合起来,做好通报监督工作。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措施任务,抓好各自领域改革任务落实。其他部门单位要主动担责,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同时,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做到改革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逐级靠实责任。

(二)加强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力度。各部门、本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下发的放管服改革责任科室、分管领导、责任人通知做好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工作,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推动工作落实。

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完善激励和容错机制,对改革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业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宽容改革探索中的失败失误,积极营造鼓励干事、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工作环境;

同时,要对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定期公布各单位“放管服”改革工作效能排名。

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督查组要负责建立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同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对12345热线转办的政务服务和投诉举报事项,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督查组要加强跟踪督办和监督考核,相关部门要积极回应、及时解决。

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

(三)注重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要坚持开门搞改革,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准确发布改革信息,加强法规政策解读,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配合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下一篇:上海公务员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