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作者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提出“作文回归生活”的主张;分析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内涵,并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作文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培养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在交流与表达基础上的,对语言文字的知识性、技巧性与应用性的综合展现,是决定学生对这一学科掌握程度的集中体现。

中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篇1:

作文要走生活化和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

摘 要:当前作文教学的方向是什么?如何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过分注重活动与过分注重技巧序列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让作文教学回归原点,还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出发,提出作文教学要走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生活化 艺术化 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语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作文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各种改革实验层出不穷。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茶馆式作文教学法;黑龙江省常青老师分格教学实验;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作文训练模式;有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创造的中学快速作文教学模式;有上海大学的李白坚教授提出的“大作文”教学体系;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个性化作文实验(《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这些作文教学实验,无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作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作文教学走过了漫漫征程,当我们重新理性地审视作文教学时,我们发现,作文教学还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是作文教学的灵魂。“写什么”就是要解决生活素材,解决学生“无米下炊”的尴尬现象;“怎么写”就是解决怎样用艺术化的手法去表现生活,也就是表达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实的作文教学要以“生活化”作为主线,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走和“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过分强调生活化,或者表现技巧都不可能解决当前中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问题

1、没有解决“水源”,学生被请君入瓮,缺乏自主和创新意识

过去的作文教学往往由教师命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限入被动写作的状态,而题目本身并非学生想写,和有无材料可写,学生作文被请君入瓮,任由师长的颐指气使,压抑了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攫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去进行有兴趣作文的愿望,而作文本身就是学生艺术化的再现生活的行为,高质量的再创作需要经过大量的积累与教师高超的作文教学艺术。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积累,教师机械、生硬的将学生与生活割裂,只会让学生写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作文成了负担,而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学生产生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结果导致空话假话满天飞,抄袭克隆家常事。翻开一篇篇习作,只见思维僵化、套话连篇、真情欠奉,个性磨灭,更何谈创意?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撷取绚丽的浪花,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2、改良主义的技巧序列训练过分在技巧上回旋,并未抓住作文的根

传统的作文教学表现为教师往往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然后让学生去写,如此长期训练,没有梯度,形不成每次作文,每个学期,每个学年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的有效序列,针对这种无序状态,有的老师力图变无序为有序,有的以文体训练为序,有的以作文技法为序,作文教学的视点总是落在怎么写的训练上,把作文看作是一门工匠的手艺活,认为只要是手艺到了家就可作出精巧的活计来。一段时间语文教学的读与写都重在技巧上,如教给学生作文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安排文章结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是表达语言更生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教师不指导积累生活,不指导激发情感,不指导提高认识,不培育文化底蕴。

应该说,序列训练比完全无序确是一种进步,但它把作文看作是一门技术,作文教学主要在技巧训练上回旋;忽视生活的积累和写作内容的开拓。仍然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着力点的偏移,表明它并未抓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效果也是不显著的。

上述问题显然不能适应学生作文需要,不能使学生作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而由于写作内容的匮乏,情感的低落,更加重了写作表达语言的枯涩和混乱。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借鉴范例的同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深切地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其对生活独特而敏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将郁积于胸的情愫流泻于笔端,将撩拨心扉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的记忆,从而在生活中升华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

二、生活化作文——“写什么”,作文的“本”

“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罗曼·罗兰)

(一)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的基本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古人的论述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理论。《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生活教育论。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

4、生活是源泉理论。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永远离不了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古往今来成功文学家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蒲松龄设免费茶廊邀路人讲轶闻趣事等积累写作素材的经验,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所以,如果能锻炼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使他们能透过纷繁芜杂、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注视它的发展趋势,洞察它的未来,上至天文,春秋季节的更替、气候阴晴的变化;下至地理,沧海桑田的变迁、涓涓细流的汇聚;从飞鸟鱼虾的生活习性,再到骡马走兽的龙腾雄姿……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从而写出富有新意、别具一格的文章。

5、心理学理论。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它依存于生活,是生活实践、思维、语言运用的综合统一体。那么我们在进行生活化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辩评析问题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写作良好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而这其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是最重要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关键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把学生的眼睛从学校的围墙中引向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的意识,锻炼发现美的眼力。

(二)什么是生活化作文

生活化作文就是让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作文来源于生活,贴近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作文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来习作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以此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

(三)生活化作文的内涵

1、丰富的生活积淀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在作文中常见一些学生眉头紧蹙,无啥可写;也常见一些学生文思泉涌,一蹴而就,出现这两种反差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积淀是否厚实,积淀越厚实,材料越丰富,越有可能写好文章;反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指导观察,选取素材;开展活动,丰富素材;融合学科,充实素材。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时时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概括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2、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自然,美丽的城郊,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们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大自然纷繁美丽,变化万千!令人心弛神往,心醉情迷,催生了多少壮丽诗篇,千古绝唱!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我们如果能让学生走出课堂,把学生的视野从有限的用文字表达的课文中解放出来,到真实可感的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用眼睛去寻找美,那样学生空虚的头脑才会充实起来,僵死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文。

3、在社会熔炉中发现美。车尔尼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显现”。可见生活中不是缺乏美的现象的,只是我们平时疏于观察,缺少发现。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接触的其他生活领域,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应该反映的对象,但学生的视野往往过于狭窄,只看见了学校,而忽视了其他,以至内容缺少新鲜感,也缺少价值。因此,有必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从中发现更“新鲜”的美。

4、从生活化的课堂中认识美。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广泛,其潜在的生活美也极为丰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从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出发,围绕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课文教学中加强生活作文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美,在作文中创造生活美。

三、作文的艺术化——“怎么写”,作文的“质”

郭沫若先生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一篇优秀习作应当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体,如果只是简单的再现生活,那么文章就成了流水帐,毫无艺术可言;如果写作技巧的匮乏,学生往往是有米难成熟饭。因此在解决了写作素材的前提下,教师写作技巧的点拔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怎样使文章语言鲜活、富有文采,怎样安排一个漂亮的、意味深长的结尾等等,也就是说作者要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就是说我们要艺术化的再现生活。

(一)什么是作文的艺术化

作文的艺术化就是学生在充分占有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生活素材,如何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生动的艺术化的再现生活,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二)艺术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标准》强调了“创造表达”,“创造表达”实际就是要求作文要艺术化的再现生活。

2、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强,才能把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表达得生动有序。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语言教学问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艺术化作文的内涵

1、从课文中挖掘美,培养作文的技巧。中学课文大多是经典名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都是很好的习作范文。我们在讲解课文时,要深挖其美的内涵,把课文与写作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学习借鉴仿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丁有宽老师说的:“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多读多写。”中学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散文,如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写人散文《背影》,老舍《济南的冬天》等,在讲授课文时,就要引领学生通过揣摩文章的语言、修辞,挖掘课文中美的内涵,分析美的意境及其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掌握写美的技巧。

2、在阅读中积沙成塔。学生阅读面狭窄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写好作文需要有底蕴;写好作文还需要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作文是一个由仿到创的过程,学生把课外积累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精彩语言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能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积累所带来的成功之喜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期坚持欣赏美文,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3、在创新的思维品质中使作文升华。文章不是生活的复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巧才能艺术的再现生活,这就要创新的思维品质,如我们可以借助于联想进行立意的创新;对事物进行发散式的思考;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我们可以在选择新颖的材料上进行独特的创新;语言上,在借鉴名家名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并使之渐趋成熟。

四、作文要走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

在生活化作文教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全面优化人的素养,完善人格,增进智慧。把生活化与艺术化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锤炼语言——创造生活,作文只有充满生活的阳光,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的作文,就是努力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开辟一片绿地,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历练作文,在语言应用中提高写作水平,做到作文反映出浓浓的生活情趣,流溢出生动的生活语言,从而做到生活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插上双翼。

作者:牟维和

中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篇2:

让作文回归生活

摘 要: 作者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提出“作文回归生活”的主张;分析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内涵,并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作文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化 培养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在交流与表达基础上的,对语言文字的知识性、技巧性与应用性的综合展现,是决定学生对这一学科掌握程度的集中体现。非常遗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作文表现大多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兴趣的缺失是关键。在反复研究后,笔者认为让作文回归生活,展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生活性作文教学

生活性是生活教育的一种体现,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就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感悟、理解在作文中反映出来,是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及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与体悟。小到日常琐事、衣食住行,大到社会热点、国家世界,这些成人看似普通的事务,学生却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这些能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体现,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学会观察周围,学会思考辨别,这对于他们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非常重要。如此,作文教学也是“作人”教学。

虽然生活作文教育自身不具备完整的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法则的能力,但应该看到生活作文教育的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切实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的本质要求的能力,是对纯理性教学的有益补充。

笔者无意对生活性作文教学进行定义,因为单纯的定义并不能涵盖其全部,而因人而异的不同理解反而对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有益。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诸位同行探讨。

1.1内容上求真实

辛弃疾言“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语道尽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因而生活性作文教学的选材、选题都以真实为佳,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社会事件、生活琐事,让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不臆想,而是从真实出发合理发散,真正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1.2思想上求实际

韩愈讲“文以载道”,道有大道,亦有小道,都不可忽视,都应被发掘、发现。生活性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不为歌颂而歌颂,不为批评而批评,讲自己真正所想、所思,容纳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不成熟甚至偏激的观点,这是“作人”教育的根本要求。

1.3技巧上尚灵活

陆游有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言作文的灵活。作文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其自身就充满多元性的可能,任何企图用“寻章摘句”或者“程式化”的方式要求作文写作本身,都是舍本逐末的。高考作文《赤兔马之死》的作者用文言文写作的方式是应该得到表扬的。

抓住上述三点,生活性作文教学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多样化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性作文教学最好的试验田,所以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性是完全可能并非常必要的。

2.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探讨

笔者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探讨。

2.1教学大纲

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于我们把握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育,特别是生活化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1.1新大纲修订的背景分析

新大纲的修订源于1997年以来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这次讨论对中学语文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问题都有分析,其中的一些意见极有建设性,涉及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内容如下:①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进入学习型社会的能力;②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发挥学生的悟性和灵气;④语文教材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态度的培养。这些建议为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2.1.2日本初中语文新大纲的启示

日本文部省在同一时期也修订了新语文教学大纲,并于2002年4月执行。在日本的这部新大纲中,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日本初中语文新大纲认为母语教育既受到传统习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又受到国际化趋势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对母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表述非常重要,如“重视自我思考”、“追求向上的生活”、“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刚健的意志”等。在细节处也强调了培养学生诸如独立思考、与人协作、有自己的见解等能力,为其生活性作文教学点明了方向,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2.1.3新大纲相关分析

深入分析新大纲,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时代的进步性。涉及作文教学,笔者着重分析以下两点。

2.1.3.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的任务是“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并在相关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要求,如在写作教学中“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对学生的评估中“鼓励学生有创见”。这都表明进行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探索是可行的,是非常有意义的,是符合创新精神的。

2.1.3.2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由于母语学习的特殊性,新大纲要求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大纲保留了试用大纲中重视语言实践活动的传统,认为应“重视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组织各种文学社团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由此可见,生活是实践的重要来源,生活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性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2.2教材内容的相关分析

笔者对目前使用较广的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选材的价值取向上,生活化价值取向非常明显。按何文胜先生在其著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的说法,可以将价值取向类型分为个体、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世界、自然、其他,共八类。其中有明确生活化价值要求的分类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具体说来,“个体”包括品德价值的追求、生活追求、审美情趣、抒发情感;“家庭”包括长辈关怀、同辈爱护、夫妇和谐、亲戚情谊;“社会”包括社会公德。

统计三版教材选文,在生活化价值观选题上面,笔者发现人教版在此方面选题的比例约为50%,苏教版的比例约为45%,语文版的比例则高达55%以上,这些都表明,对生活本身的关注成为教材的新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新方向。作为范例与参考的教材选题的价值取向要求与之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向这一价值取向倾斜,生活性作文教学是未来作文教学的方向。

2.3教师自身的再定位

在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变革中,教师自身的转变与再定位将非常重要,是生活性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笔者从自身实践出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教师自身思想的转变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在生活性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要求还远不止这些。教师需要转变思想,做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体验者,更要深入学生中,体味“90后”,“00后”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生活性作文教学的真谛。

2.3.2教师自身定位的转变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作品的评价者;在生活性改革中,教师自身的定位并不止于此,他(她)更要成为兴趣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2.3.3教师自身素质的再提高

生活性作文教学改革从本质上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韩愈讲“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生活性作文教学改革中,教师的道就是自身的生活性。

2.4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方法

笔者并未企图将生活性作文的教学方法全面阐释,那已经超出自身的能力。作为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2.4.1观察式作文

选题的着眼点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能力。这种观察,强调细致入微或透视本质,而不可流于表面。对于观察的对象最好分阶段设计,如一年上期和一年下期的观察对象就应该拉开层次,让学生由浅入深却又欲罢不能。

2.4.2争议式作文

争议式作文的难度高于观察式作文,是一种思想上的锻炼。对于某一事物,如果全班学生的观点是一致的,那么恰恰是最可怕的;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典型的二元观,即非好即坏、非忠即奸等,争议式作文教学应极力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笔者所谓的争议,并不是如此简单的是非论,而应该是从起因,到过程,到结果的全面性反思,结论并不重要,学生更应该重视的是争议的过程,这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关键所在。

2.4.3体验式作文

实事求是的哲学观所有人都知道,但能够践行的人则寥寥无几,何也?是因为缺乏“求是”的精神;体验式作文的设计就是学生能够直接掌握的“求是”方法。它比观察式作文更深入,也是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更是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社会的良好开始。

2.4.4调查式作文

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作文选题,而如果流于形式,它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作文选题。其难度在于这种作文选题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考察,涵盖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是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极大精力与时间完成的大工程;如果流于形式,借助网络,可能学生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所以调查式作文不在于最终的调查报告,它的核心是调查本身。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是使其终生受益的一件事,请慎重对待。

3.结语

“众里寻他千百度”,生活作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能因其普通而忽视,不能因其渺小而漠然,生活是一切的来源与动力,是集美丑善恶于一身的复杂的系统,学生的素质教育,请从生活教育开始;生活教育,请从生活性作文教育开始。

参考文献:

[1]刘彩霞,余昱.中日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的共同理念和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2,(7).

[2]赵长林,吕金伟.三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

[3]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1).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二)——初中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山西师人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刘长会

中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篇3:

教学应归真 作文须返本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与生活隔绝,作文教学演变成了仿真作文训练。基于此,“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主张是一条归真返本的有效路径。作文教学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课文内容、情境等资源,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写作真文,真写作文;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学生的课内外表达历练空间,让学生坚持自觉自主表达,从而做到教读与学写融通共生,自然发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归真;返本;生活化

【作者简介】黄伟,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董旭午老师所倡导和实践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前几年就有所耳闻了,也读了他的一些专题研究文章,总的印象是很有道理,也很有针对性。据说当下冠以“××语文”的提法有70多种,真叫人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与董旭午老师交流、沟通之后,却深感他用心良苦。其实,“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返本归真的语文教学。现在,之所以要倡导“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因为自恢复高考以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以及学生都越来越与生活隔绝了,整天只管死压死箍死教死学死练死考,课堂上连个与生活接气的例子都很少能找得到。在这样的背景下,董旭午老师一门心思,痴心诚意、宠辱不惊地搞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执着坚守、力垦心耕,取得了很多成果,这实在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

首先,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本务。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我看来,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就是要教他们学好语言表达艺术的,而作文教学则是教学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掌握语言表达艺术的重中之重。这个“重中之重”绝不是脱离语文教学而独立训练出来的,更不是像现在的中高考“仿真作文训练”那样死写死练出来的。这个“重中之重”必须得充分依靠课文阅读和赏析教学等与写作教学密不可分的宝贵资源,做到教读与学写高度融通、互哺共育、互惠共生;必须得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课文内容、情境等资源,教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写作真文、真写作文,自然生态地发育写作能力;必须得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学生的课内外表达历练空间,加强课内与课外语文生活的关联,教学生自觉自主地坚持语言表达历练,并且使这种历练成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总之,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本务,这是语文学科特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实需要。

其次,教学生学写作文必须首先要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在传统教学观的支配下,很多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教学生什么、怎么去教等都应该由老师说了算,因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心志、能力等因素。按理说,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十多年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之类的口号也喊了十多年了,但事实上真正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为数不多。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从初一或高一开始就逼着学生写中高考的仿真作文几近常态,用董老师的话讲,学生还没学会“滑冰”呢,就逼着他们开始训练“花样滑冰”了。死教死练死考死评,循环往复,不能不叫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揪心。文章都是作者有了某种感受、意愿和目的等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则往往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情感等,这本身就已经严重违背了文章“诞生”的规律了,更何况极端应试化背景的“仿真作文”,在写作训练的歧路上走得更远!这样一来,学生还怎么能够乐意写作文?

董老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十分重视教学生依据课文文境学练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补写、读后感、评论,祝福语、颁奖词、楹联、点评等。这样的作文训练,直接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也能够保证学生积极主动且最真实地写作文。写作文没什么神秘的,只要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并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想写好的欲望,他们就会把作文写好。教学实践中也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某次作文“名不见经传”的某某学生可能会成为“黑马”,写得很出色,其实是他对这次作文的话题比较熟、有兴趣、有话说,能够比较自如地写好。

董旭午老师所主张的这种“依据课文文境学练作文”的理念和做法,就融于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长期坚持,直至形成自觉和习惯,自然会很到位地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功。小块头的、基础型的作文练写到位了,学生自然也就有能力写好对人文素养、写作艺术要求比较高的“高端作文”了,高考作文也就会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极端应试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一点上严重缺位,甚至形成了盲点,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如此这般地搞下去,要想让学生不厌烦、不惧怕、不应付作文,是很难的。可见,董老师所倡导的这种作文训练形式,是作文教学的返本归真,是对作文教学时弊的逆袭,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写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

第三,学写作文必须成为学生自觉乐为的事。

有的老师一学期命八道中高考仿真作文题(一般还包括期中、期末和月考的作文题)来逼学生死写死练,写完练完一般只给个分数,就是讲评也大多是讲一通“高分作文”,甚至干脆就不了了之。说心里话,这样教写作文学生怎么能够有兴趣?!又怎么能谈得上很自觉地去用心写作?!教学又会有什么效果?!说白了,这就是为了考分而应付作文教学,更是对真作文教学的一种异化甚至反动。

依我看,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少命题甚或不命题,结合课文教学,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写作文,写自己最乐意写、最想写好也最有可能写好的东西,使写作文成为学生自主乐为的事。而要想做到如此,教师必须首先在“以教读促学写”上下真功夫,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师生的生活积淀来体悟课文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机理。只有这样做实做到位,学生才有可能对课堂阅读教学真感兴趣,才有可能真正悟得作者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门道,才有可能真正对写作文这件事入门生趣,也才有可能成为写作文的小行家。

我们现在的中学写作教学,基本上已经抛弃了课文阅读教学这个宝贵的写作指导资源,或者说阅读赏析教学只是一边倒地强调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人性提升、人文教育之类,人为地把“教读”与“学写”割裂开来,从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学习写作的本源处就丧失了根基。这样一来,学生在学写的本源处就没有获得入门的享受,更没有从根本处被激发起学习写作的乐趣,再加之从基础年级到毕业年级一通无级无序的“仿真作文”训练,自然也就被逼迫加折腾得十分恶心和恐惧了——还谈什么写作兴趣!学生连“感兴趣”这一点都根本做不到,其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和写作教学实效性也就只能是妄谈了。

董旭午老师所倡导的“以教读促学写”,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写作门道,就很好地从学生学写的本源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如何艺术地写好自己的作文,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再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进行“据课文文境学练写作”的真写作训练,这些做法都在本真地富有实效地激励、导引学生有兴趣地、用心地学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第四,学写作文还必须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历练。

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还特别注重建构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的表达历练体系,融语言历练于课堂交流之中,融自主表达于学生生活之中。课堂上,教师预设好写作技法和布局谋篇的问题和空间,切实进行语言规范训练,实打实地夯牢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并努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课后,指导学生在阅读和观察之后留下成长的轨迹,用心写好随笔等。同时,教师及时督检、激发、鼓励学生坚持写作。这种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的写作历练,真正做到了以课内教读和表达历练为根基,课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良性循环和提升,必将大有作为!■

作者:黄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技能导向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下一篇: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