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课——浅谈如何才能使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2022-12-08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自学能力低下,又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学习差异。 于是,就出现了学困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给学困生补课,进行“题海战术”。 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很不科学,教学效果不好,根本改变不了学困生的困境。 对于学困生如何才能走出学习困境,笔者有如下看法:

1补课不是转化学困生的办法,应开启学困生的智商和潜能

对于学困生,笔者采用过很多种方法,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课堂上多向他们提问,不让他们走神,课后多给他们补课,尽量讲懂当天的内容,不让他们落后得太多。 尽管如此,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 笔者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学困生补课,他们不但没有学懂。 反而觉得烦躁,枯燥无味,对老师很反感,师生关系淡薄。 笔者想,到底是数学课枯燥无味还是课上得不好? 从另一个角度讲,你给他们补课,补得了今天和明天,补得了永远吗? 在新课改实践中,老师不应在补课上下功夫,这种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 老师应该把课堂设计好,想办法开启学生的智商,开拓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内把知识学懂。 补课不是改变学困生的正确选择,补课提高不了学困生的思想素质。

2学困生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走出学习困境

笔者一直在关注学生,观察他们课内外的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认真听课,特别是新课探究,他们相当活跃,天真可爱,也喜欢大胆猜想。 例如,在探究“反比例函数”时, 学生用了本校运动会“长跑比赛”的例子,还在实地进行 了探究。 他们知道,当路程s一定时,平均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例关系,从而牢固的建立了“y=k/x(k为常数、k≠0)则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如果有学生不听课,做不出作业,老师一味的批评和指责, 他们不但不接受,反而有抵触情绪。 这样是没有效果的,也达不到目的。 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首先,要设计好课堂,把课堂搞活, 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尊重和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决心,然后, 还要消除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正确引导他们克服自卑感,因势利导,让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敢于否定 “权威 ”学生 。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 ,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学习起来才会积极主动,有动力,不怕难,会乐意的学,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 不补课,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能上去。 自然而然,他们就会走出学习困境。

3兴趣才是学困生学习进步的良师益友

人的学习是从生活经验中开始的, 并于生活中形成思维。 由于各种原因,各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思维也不同,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 不能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模式去思考问题,而是要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大的空间,鼓励学困生用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擅长的方法去进行学习。 如学生在解“行程问题”或“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的解题方法各有不同,有的画图列表来解,有的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有的用综合法,有的用分析法。 无论用哪种方法解题,笔者都给予肯定和表扬。 当他们遇到了困难,笔者就旁敲侧击的进行点拨,特别是鼓励和表扬学困生,勇于挑战,迎难而上。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和解决数学难题后从内心深处涌现出的成就感。

初中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和生产中, 思维敏捷的学生接受快,学困生理解慢。 在此,笔者会经常与学生互动,互相沟通、 交流。 还特别注重学生的群体活动,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互助互学,相互激活智力,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智商。 在活动中开发学困生,使他们从知识的静化、思维的滞化、能力的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 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不乏味,越学越有味。 这样,他们就不再是学困生了。

4悟性能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难点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的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解题,把老师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这样不但没有开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判断力。 使学生机械性的学习,死搬硬套。 到头来,学生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阶段,同类型的题可能问题不会很大,稍作变化就又摸不着头脑了。 在新课堂理念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的体验到,数学课不能满堂灌,一言堂。 要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课堂才能活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学效果才会好起来。

如果有些学生对某个内容不懂,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是由于学生暂时不成熟引起的。 对于这些学生,笔者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等一等,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思考,笔者同时也采用了“结对子”的方式让他们互帮互学,因为,同学之间的互相切磋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等他们想通了,悟出了其中的道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难点就突破了。 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就经常为找不到“等量关系”而发困。 因为他们刚接触这类知识,还不习惯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应用题,还不懂得其中的内在联系,它与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不同。 这要有个过程,要有一个过渡期,要等他们转过弯来,成熟了,就会找到解题的规律,还会不断地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 很多这类问题,不补课,学生也能弄懂。 学习正如作物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 其实,等待和悟性也能有效的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难点。

总之,教师要认真领会和实施新课堂理念,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以生为本,给学生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探索、精于思考、敢于猜想的平台,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一言堂的“授哺式”课堂。不要认为学生不懂就急于补课。补课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老师应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场合,作辅助性的点拨,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开启学生的智商和潜能,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智慧,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唯此,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角,进行灌注式教学,形式单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自学能力低下,又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学习差异,于是,就出现了学困生。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取得良好的成绩。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困生,数学困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体育校本课程在医学院校开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