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讨共同提高

2022-09-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研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合作研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个体素质, 形成的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研讨的活动氛围。

1 合作研讨环境的营造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 合作研讨也不例外。有效的合作研讨首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空间的合理安排, 包括教室座位的安排, 为此, 教师在组织合作研讨时, 应该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组建, 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争议, 相互影响带动, 从而实现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 从多个视觉, 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 丰富思维, 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合作研讨中来, 使合作更有效。其次, 开展合作研讨的环境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对新课程持赞同与支持态度, 那么对于新教学形式的开展也会持支持和鼓励态度的。合作研讨可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等结合起来, 可行性强, 同时让学生口、手、耳、眼、脑动起来, 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为学生提供适应概念的感性经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注意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分类”一节新课的前天, 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到商场、小卖店、超市等地去调查、访问, 了解一下各自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课堂中让学生相互交流、汇报。这样做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交往能力, 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时间、空间。

2 合作研讨内容的选择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 扎根于现实, 应用于现实。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研讨中要尽量开发生活资源,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通过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 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观察、合作操作、实践的机会, 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

3 合作研讨时机的把握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徘不发”。“愤”、“徘”之际, 即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在学生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之际, 这才是合作研讨的最佳时机。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不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研讨方式。对于一些简单内容, 就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 理解它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教师却浪费时间在这些没有思维受阻的问题上面, 教学效率事倍功半。有的老师满堂课都安排合作研讨, 就出现了上面闹哄哄, 教师却清闲得很的现象。合作的时机把握不准, 就会让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 久而久之就成为几个人的课堂。合作研讨理论认为,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 而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 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时机要恰到好处, 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掌握到位, 而且情感态度也能得到发展, 这样的合作研讨当然有效。

比如:在低年级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 教师出示课件, 一个小猴子在卖桃, 盒里放了10个, 盒外有3个, 小猴子说:一共有1 3个桃子, 小兔说:我买9个, 小熊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 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 纷纷动脑筋, 想办法。可几分钟后, 有的同学眉头紧锁, 面露难色, 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 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 立刻又活跃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

4 合作研讨中的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研讨上占据重要作用, 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研讨更有效。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 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所关注的对象。《论语·为政》中孔子的一句“学而不思则惘”, 即道出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每一次合作研讨, 教师都应该给学生们机会让他们锻炼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怎样制作能使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 (2)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3) 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表达? (4) 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 (5) 如果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 怎样去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可能是什么?教学时, 合作研讨要求如下: (1) 各小组 (四人小组) 交流讨论制作的方法; (2) 各小组中 (同桌两人进行) 用喜欢的方法制作、测量并记录好相应的数据; (3) 计算出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的体积; (4) 多几次, 计算结果, 观察数据, 进行组内讨论,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要参与讨论, 参与合作探究, 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 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开展合作研讨, 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也只有在此时, 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 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 合作研讨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研讨过程中, 尝试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在学生合作研讨活动中, 如果教师能精心组织, 使合作研讨得以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 学生才能群策群力, 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 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共同提高的学习团体。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研讨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但是,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真正要将小组合作研讨行之有效地开展, 绝非易事。

关键词:合作,研讨,提高

参考文献

[1] 合作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2] 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3] 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4] 杨春花.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J].宁夏教育,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俄汉熟语翻译下一篇:分析如何利用“历史建构”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