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工作方案

2022-07-18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推进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加快推进工作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3]23号)、《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办发[2014]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局殡葬改革,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殡葬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品牌高安,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

坚持疏堵结合。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同时,加大殡葬乱象治理力度,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

——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殡葬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殡葬管理服务政策举措,强化源头治理,分类施策,补齐短板,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提升行业水平的工作机制。

——

坚持公益优先。突出殡葬事业公益属性,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完善绿色殡葬奖补激励机制,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

坚持部门协同。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组织有力、职责明确、协调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坚持宣传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使之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

坚持依法治理。贯彻执行殡葬管理法规规章,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殡葬行业监管,严禁以罚代管、放任不管。实行关口前移,强化办丧事前引导、事中监管,积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遗体火化率达到100%,殡葬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骨灰入公墓100%;“三沿两区”散埋乱葬全面整治,骨灰装棺再葬和办丧扰民现象全面禁止,骨灰集中安葬率达到100%;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分别达到65%和50%以上。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殡葬服务网络和高效有序的殡葬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七化”目标,即: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和殡葬设施现代化。

(一)

着力推进遗体火化。根据“十三五”相关规划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地区殡葬改革发展规划,从2018年7月1日全面推行遗体火化,严禁违法违规占地土葬。将土葬区全部调整为火葬区,实现火葬区全覆盖。完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死亡后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发放政策,严格凭火化证发放丧葬费等丧葬补贴。

(二)

(二)坚决整治散埋乱葬。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园区发展等工作要求,加大对公路主干道、河道沿线和园区(规划)区等“三沿两区”散埋乱葬坟墓整治力度,将现有散葬坟墓迁入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集中安葬,无法迁移的要采取深埋、绿化遮挡等措施融入周边环境,依法拆除大墓、豪华墓、活人墓(受国家保护的历史名人墓、革命烈士墓等除外)。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加强巡查督查,杜绝出现新的散埋乱葬现象。

(三)大力推行生态安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节地生态安葬有关要求落地实施,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广骨灰堂安放、壁葬、树葬、花坛葬、深埋、撒散等多样化节地生态葬法,新建城乡公益性公墓的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

100%,禁止骨灰装棺再葬,提升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禁止建造超规定面积墓位,大力推广使用卧碑。

(四)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发挥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群众在殡仪馆或集中治丧场所文明节俭办丧,禁止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建灵棚、游丧闹丧、办丧扰民,对违规办丧的要依法责令改正。加强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指导制定现代文明殡葬新礼仪,不断阐释拓展传统祭扫节日的优秀文化教育内涵,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思想文化,崇尚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四、工作举措

(一)强化殡葬改革组织领导。把深化殡葬改革作为品牌高安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目标管理和工作目标考核。成立大城开发区管理局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村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安排1-2名班子成员负责乡镇殡葬改革工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为具体责任人。村委会主任为殡葬改革信息员,负责辖区内殡葬信息收集和上门劝导工作,签定责任状,落实责任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层层抓落实。由开发区综治办牵头组建,以机关干部为基础的应急综合执法大队,局综治办主任担任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主要负责处理突发事件,执行应急处置任务;村委会成立相应综合执法大队,全面负责辖区内殡葬执法工作,人数要保证30-50人以上。

(二)加快推进殡葬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全省殡葬事业发展规划要求,配合市委推进殡葬编制殡仪馆、悼唁堂、火化设施、餐饮和休息场所及设备、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等设施数量、布局规划,确保2018年年底前所有设备设施全面配套到位。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和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殡葬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重点是完善治丧场所、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每个乡镇原则上建设1个占地10亩的公益性墓地,并在公益性墓地旁建设一个占地面积100㎡,使用面积200㎡的公益性骨灰堂。鼓励建设村级公益性墓地,村级公益性墓地面积控制在5亩以内,单人墓穴面积不超过0.42㎡或双人合葬墓面积不超过0.8㎡。确保公墓、骨灰堂及相应配套设施在2018年底前全面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有效遏制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建灵棚、沿街游丧、抛洒纸钱等丧葬处理中的陋习。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在6月底前完成局、村墓地选址、征地工作,7月中旬前完成一定数量的墓地基础设施,满足今年的殡葬改革工作需求。〔责任单位:开发区民政所、开发区财政所、开发区国土所、开发区村建办、村委会〕。

(三)落实部门的职责。各地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村委会:全面负责辖区内的殡葬改革工作,负责乡村公益性墓地建设、棺木处置、“三沿两区”散埋乱葬整治,推动移风易俗等工作。

开发区组织办、开发区劳动保障所:要注意掌握党员干部治丧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开发区纪委:要加大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办丧事活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开发区综治办:负责牵头组建市殡葬改革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殡葬从业人员思想教育、从业改行工作。

开发区宣传办:要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引导工作,并将殡葬改革有关内容纳入文明创建工作范围;负责指导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

开发区农办、开发区新村办:要将农村殡葬改革有关要求列入新农村建设标准。

开发区民政所:负责协调全园区殡改工作,承担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监督殡葬服务、殡仪馆提升改造等方面的职能,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制止乱埋乱葬。

开发区计生办:要加强对医院太平间的管理,杜绝遗体从太平间流入社会乱埋乱葬。加强对从医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

开发区国土所、农办、林办、开发区村建办:要加强墓地规划、墓地征用、墓地绿化管理和乱埋乱葬、毁田毁林造坟等行为的治理。

执法队:要加大对集镇范围内抬棺游丧、吹奏喇叭、搭设灵棚、摆道场、占道路祭、沿途吹奏、燃放爆竹等行为的治理。

派出所:对扰乱社会治安、阻碍殡葬改革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侮辱殴打葬改工作人员的要严格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开发区财政所:要切实保障殡葬改革工作经费及建设投入。负责殡葬服务设施项目的立项批复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负责制定全镇丧葬补贴发放的实施细则。

开发区工会、团委、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和参与殡葬改革。

(四)严格规范丧葬补贴发放。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参加社保的相关人员亡故后,社保局等相关部门须凭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经市人社局审批后发放丧葬费、遗属生活补助和一次性抚恤金。对违规出具遗体火化证及违规办理丧葬补助的单位和当事人,由开发区纪委牵头调查属实后,依纪依规给予相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党纪、政纪处分。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宣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殡葬习俗和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要以每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的“殡葬改革宣传月”为契机,大力开展殡葬宣传,进单位、进家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大力宣传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曝光负面案例,努力营造有利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先进模范人物要切实发挥推动殡葬改革的带头作用。要带头推行遗体火化,节约土地资源;

带头推行生态安葬,保护自然环境;带头实行节俭治丧,倡导文明新风;

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传承先进文化;

带头治理乱埋乱葬,保护绿水青山;

带头倡导殡葬改革,弘扬新风正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亲属和本单位工作人员丧事活动的约束,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对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要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决不允许对违法违规殡葬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要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为契机,切实推动殡葬改革全面深化有序发展。

(三)强化责任追究。村委会、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把完善的殡葬设施、优质的殡葬服务、规范的殡葬市场、文明的丧葬习俗作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评等系列文明创建工作和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开发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会同开发区纪委、开发区组织办等相关部门成立督察组,定期、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部门单位履职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单位当事人和单位领导进行追责问责;对村委会工作进展不力的,启动问责机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党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未按规定执行殡葬政策,干扰殡葬改革,搞封建迷信活动、利用丧事借机收敛钱财的,由开发区纪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一律移送市纪委处理,一般公职人员实行停职纠正,对乱埋乱葬的直至改正为止;凡未完成当殡葬改革任务的村委会、各部门、各单位,取消当干部综治奖和精神文明奖。XXXXX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

常副组长: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民政所),由民政所所长

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殡葬改革的日常工作,同时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大城村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职,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新华镇中心小学关于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

创新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临泽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法深度融合为核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建设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网络空间,促进互联网、云计算与教学教法的深度融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环境建设。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及时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

2.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主阵地,也是教学信息化首要解决的核心环节。全体教师积极下载使用“畅言教学通”,尽快熟悉配套的数字资源和课件制作、英语听力制卷、汉语朗读、诗词卡片、科学实验等学科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丰富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弥补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积极探索使用国家平台提供的“易题库”、“作业盒子”,改变学生的作业方式。实现学生作业的自动批改、错题记录、成绩统计等功能。同时,利用其智能组卷功能,提高平常考试测评的命题效率和试卷质量,并结合智能组卷系统的使用,逐步使用网络智能阅卷系统,实现常规考试标准化、阅卷评分网络化、成绩分析智能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试卷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充分利用目前家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普及的优势条件,积极宣传引导学生及家长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下载安装“微课圈”、“作业帮”、“纳米盒”、“试题君”、“速算总动员”等手机APP学习测评软件,通过软件提供的拍照搜题、同步练习、知识诊断、知识卡、微课视频、课文点读、课外阅读等功能,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作业练习、复习提高等方面提供帮助,逐步改变学生的课外学习方式。

3.网络教研。完成学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到师生“一人一号”,有学校教导处负责安排和督促教师定期完善空间,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课后反思、以及自己优质课件教案的上传。根据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加“晒课”,每位教师执教1个“优课”力争我校每个学段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至少1个“优课”推荐参与市级以上“优课”评选。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研组长通过集体教研、研究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同学科、同课时数字教学资源开发活动,收集推荐学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资源库创建。教研组长负责并组织本学科教师对教师上传的教学计划、课时备课、课堂教学视频、试题、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利用群组交流、评论、留言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网络教研活动。级部主任要抓好本年级师生及家长的协调组织与管理督促工作。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创建“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工作室”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效将逐步纳入骨干教师考核内容。

4.课堂交互。深入研究交互一体机的使用功能,学校将定期组织使用操作技能展评,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好软件的通用工具、学科工具和素材资源,提高应用工具软件灵活使用碎片化资源及生成性资源,熟练驾驭课堂信息化应用的能力。彻底改变“把交互一体机当作播放式屏幕使用、仍然将一个教学课件从上课播放到下课、仍然大量使用粉笔字板书”的多媒体使用方式,彻底解决多媒体设备使用效益不高、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互动性不强等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5.微课助学。高度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制作,探索建设微课录制室,学校定期开展微课制作培训和教师微课大赛,安排骨干教师、各级名师分学段、分学科制作和积累系列化微课资源,通过“微课助学”弥补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同时,要通过QQ群、微信群、师生空间等途径及时向学生推送微课资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6.督查考核。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检查,将教师教学资源创建、收集、储备资源情况纳入常规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保障措施

1.提升理念促应用。行政领导积极投身到“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潮流中,不断提高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认识水平和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增强信息化应用意识,形成领导“率先学、带头用、亲自抓”的领导机制。

2.加强培训促应用。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长效机制,每月开展一期信息化教学应用集中培训,每周开展三个课外活动的业务教学能力培训,分学科开展信息化深度应用研讨交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向教师推送分享操作示范、使用经验、应用案例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资源和应用结果,开展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微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3.深化改革促应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加大与信息化教学应用相配套的教案备写、课堂评价及教研培训、作业辅导等教学管理改革力度,修改传统的、僵化的、与信息化教学应用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流程再造,重建课堂教学生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

2015年10月26日

第三篇:加快推进广东省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方案

附件:

加快推进广东省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5〕131号),确保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或防渗池设置任务,各地级以上市、各有关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部《加油站地下水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环办水体函〔2017〕323号)等文件,加快推进广东省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各地、各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成品油供应的前提下,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销售分公司、中海油广东销售有限公司、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桶油”)对属下各加油站,各地级以上市对辖区内其他加油站改造时间节点、顺序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分批、分段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设施改造。于2017年12月底前明确改造计划方案并上报至市级环保、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重点抓好沿江、沿河、水源地和城市中心等环境敏感地区的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对地下油罐使用时间超过15年以上、周围存在饮用水源等敏感目标或渗漏风险较大的加油站,应优先安排进行改造。新建加油站未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建设的勒令其立即进行整改。

二、改造要求

(一)改造对象。加油站中采用单层罐且没有设置防渗池的地埋式油罐。已按国家《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12)中防渗标准建设或已改造过的加油站,需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相关改造材料(包括双层罐出厂合格证、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竣工图或发票等),分别报当地环保、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备案后,不再作为改造对象。各加油站不得利用改造机会擅自扩大储量,确需扩储的,应经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监、消防、气象等部门批准,按照改扩建审批程序执行。

(二)改造方式及要求。

1、单层油罐设置防渗池。单层油罐设置防渗池参考《加油站地下水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环办水体函〔2017〕323号)相关要求。

2、采用双层油罐。

(1)单层油罐更新改造为双层油罐参考《加油站地下水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环办水体函〔2017〕323号)相关要求。 (2)运用衬罐技术实现双层罐功能需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和国际知名石油企业3年以上时间的成熟技术(衬罐技术施工单位提供具体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和内衬产品合格证),且渗漏检测采用《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 30040-2013)中压力或真空系统的渗漏检测方法。

三、工作机制

省环保厅会同省经济信息化委、省安全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各市环保、经济和信息化、安全监管、消防、气象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落实相关工作。所有加油站经营企业应按月向各市环保、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上报改造进度。

四、工作流程。

(一)计划制定。各地按照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制定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计划,在不影响当地成品油供应的前提下,明确每个加油站的施工时间及完工时间,并由各地市环保部门分期、分批向油品经营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督促企业按期组织实施。“四桶油”所属的加油站,应将统一制定的改造计划分别报当地环保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汇总,其他加油站由各市环保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其他部门制定改造计划。各地环保、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加油站改造计划进行统一汇总,改造计划表加盖公章后,于2017年12月底前连同电子版一起报省环保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

(二)手续办理。各有关部门应特事特办,简化审批流程,加油站具体改造情况需在改造任务清单中一并明确。加油站改造前应向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暂时歇业手续,交回《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1、在加油站原有场地范围及格局下,罐容、罐数、油品品种及位置不变,未变更原消防设计且采用衬罐技术的加油站,原项目环评等手续完备的无需申报规划、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

2、在加油站原有场地范围及格局下,罐容、罐数、油品品种及位置不变,未变更原消防及防雷设计且采用换罐技术,需申报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无需申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原项目环评手续完备的,无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行政许可。

3、在加油站原有场地范围及格局下,油品品种及位置不变,罐容不增加,罐数变化且采用换罐技术的,需申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建设项目安全审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原项目环评手续完备的,无需申报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行政许可。

4、其他条件及形式的改造,应按照项目建设程序另行报批。

五、地下油罐改造工作监管任务分工

各地市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监管任务由环保、经济和信息化、规划、安监、消防、气象等部门按职能协同实施,分工如下。

(一)环保部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油品经营企业对加油站地下油罐基本情况开展调查,共同制定全市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计划,督查各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的落实情况,对未按期完成改造任务、防渗设施达不到要求的加油站依法限期治理,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并进行处罚,同时以正式文件形式通报同级有关部门。

(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配合环保部门组织油品经营企业对加油站地下油罐基本情况开展调查,共同制定全市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计划。组织协调保障加油站改造期间的成品油稳定供应。按规定办理加油站扩建规划确认和歇业手续。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三)安监部门。依法负责实施地下油罐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四)消防部门。依法对涉及消防设计变更的地下油罐改造工程实施消防行政许可。

(五)气象部门。依法对涉及防雷装置变更的地下油罐改造工程实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

(六)“四桶油”。在确保成品油供应的前提下,通盘考虑和制定属下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计划,报总公司批准后报当地环保、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汇总,并抓好组织实施。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协调领导。

各地要将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纳入本地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环保、经济和信息化、安监、消防、住建(规划)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强化对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手续,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市要详细安排治理计划,细化各部门分工,明确工作责任,主动作为,尽早实施,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各地环保要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工作督查和进度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检查督办,全面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程的实施。

(二)确保改造质量。

油品经营企业对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油罐或防渗池改造,应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516-2012)、《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 30040-2013)、《钢质常压储罐 第一部分:储罐对水有污染的易燃和不易燃液体的埋地卧式圆筒形单层和双层储罐》(AQ 3020-2008)、《埋地油罐防渗漏技术规范》(DB 11/588-2008)、《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加油站用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工程技术规范》(SH/T 3177-2015)、《加油站用埋地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工程技术规范》(SH/T 3178-2015)、《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17〕323号)等标准和规范确定工艺、开展设计、组织施工与验收,保证改造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余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及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创新小城镇发展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打造功能完善、产业配套、聚农兴商的城镇体系。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地调整或修编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一 1

产抓发展、二产促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以第二产业为主,吸引、集聚和促进第

一、三产业发展,辐射到各乡(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逐步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做到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二、发展目标

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内将大余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的新型宜居新城镇。

“十二五”期未,全县小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8.2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6.5Km。小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到100%,供水普及率80%,排水设施覆盖率75%,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m²,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城目标,污水处理率35%,垃圾处理率46%,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结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三、工作重点

1、高起点编制规划。根据各乡(镇)编制好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结合乡镇的发展现状,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特色、文化遗产等组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高品质打造精品小城镇。

2、高标准统筹管理。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网络、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各乡(镇)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和商贸街区,特别是新城镇、池江镇;出台《关于加强村镇建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新建房屋标高、层高、总高、建筑立面效果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同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巡查监督力度;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做好镇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工作,完善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

全面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3、促进省级示范镇发展。新城镇、池江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结合当前我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和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契机,指导和协助新城镇、池江镇做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现有城镇化推进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乡(镇)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指导和协助各乡(镇)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5、打造舒适宜居环境。大力在各乡(镇)推广建筑节能、节水、减排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推广“沼气池替代化粪池”,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传统街区风貌保护和文物单位修复,加强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红色故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格,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整体风貌,提升文化品位。

6、创新投资发展机制。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

行先试,创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创新投融资机制,按市场化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盘活国有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拆迁、出让机制,做到土地收储、出让规模适度、合理,实行净地出让,确保政府合理收益实现,实行项目综合开发、滚动发展。

7、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规范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原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小城镇建设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加强建设立法和执法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制订出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将建设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管控和隐患排查两个体系推进方案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

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方案》与青黄建发(2017)107号文件,加快推进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指导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企业内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

(一)全面动员部署

2016年6月1日,在公司安全生产例会,宣读公司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大体系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宣讲两个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各相关部门、项目部立即行动起来,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排查消除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充分利用班前会、宣传栏等作用,利用微信新技术手段,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加强两个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确保工作进度。

(二)两个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①、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及相关制度、标准规范。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风险识别方法、识别记录、识别步骤;风险评价方法、评价过程、风险分级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要求以及各类运行记录等。

‚、排查风险点。根据本企业特点,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企业、项目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管理的缺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明确风险点所在区域或部位、风险点名称、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控制措施、状态描述、控制措置缺陷等基本信息。

ƒ、风险评价。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中明确的风险评价方法,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为企业有效控制风险提供客观依据和技术支持。、

④、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风险点进行分级,在确定风险类别的前提下,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把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规定进行分级,风险等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共四级)。

⑤、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项目部、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

⑥、风险公告警示。在各有关岗位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2)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编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及相关制度、标准规范。根据企业实际,确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组织领导、隐患排查方法、排查步骤、隐患分类标准、排查结果的处置程序、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及奖惩办法等。

‚、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ƒ、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档案,档案资料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规范、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小组、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包括公司、项目部、班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隐患排查治理公示、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隐患分类汇总表等。

(3)

企业有关信息的录入和更新

企业将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基础资料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并根据有关变动情况适时更新,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企业将排查出来的隐患录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并按规定要求及时予以整改,切实履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主体责任。待两个体系系统建设完成后,企业将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全部录入到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系统中,实现对风险点在线监测或者视频监控。

(三)强化培训

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部门生产一线员工、基层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

(四)全面督促推进

通过示范带动、加强检查督导等方式,认真组织本企业各部门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各部门要按照标准规范,积极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工作。要以监管执法推动工作落实,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监管执法的重点内容,持续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建立完善企业台账,掌握企业两个体系建设进度,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发现一起,监督整改到位一起,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成。

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企业编制《风险等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作为指导性文件资料(6月底前完成);

2、企业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纳入信息平台进行测试运行(7月底前完成);

3、组织企业人员和安监人员业务培训(8月底前完成)。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四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揭开历史的大骗局下一篇:健康档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