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于爱以德育人

2022-08-15

第一篇:赠人于爱以德育人

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论陶行知的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身体力行、以身垂范的同时,对于师德建设也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体现了他鲜明的师德观。我们应大力弘扬陶行知的师德观,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关键词:陶行知师德观

一、 陶行知师德观的主要内涵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 纯属服务的机会, 贡献的机会。”“教师的服务精神, 系教育的命脉。”在他看来, 教师的职业精神不是来自金钱,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只有敬业爱教, 才能忠于职守;只有不计名利, 才能有所作为。敬业爱教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 每个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总观陶行知的一生, 可以说正是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作为一个留学美国,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育家, 陶行知不贪图任何特殊待遇, 毅然投身到振兴祖国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他脱下西装革履, 穿上布衣草鞋,放弃高师校长、教育厅长职务等优厚待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倡和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在办学的日子里,陶行知经常处在“人人呼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的困苦境地。然而,他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从洋博士到乡村教师,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山村,陶行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被艰难困苦吓倒,为了中国之“了不得”付出了毕生精力,用实际行动真正履行了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

2、“爱满天下”的爱心精神

在重庆管家巷2 8 号,陶先生在自己的住所门相上写了一条小横幅“爱满天下”。这句格言可以说是他毕生做人的基本精神。他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这种爱心的奉献,首先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其间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他都坚定教育的信念而不改初衷。对教师以及未来的教师一一师范生,他也要求他们必须有一颗真挚的爱心,要以心投入教育。这种爱心表现为热爱教育对象,即热爱人民,热爱穷苦农民、热爱学生。他为了让他们能受到教育,学到知识,亲自离开城市,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睡地铺,住牛栏,和农民交朋友,完全与农民结合在一起办教育。陶先生要求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他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了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舍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起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对孩子、对学生,陶先生更是倾注着一片真挚的爱心。他爱“天下像蜜桃一样的小孩。”他特别爱那些穷苦的儿童,爱那些失去父母爱护并受人摧残的儿童,他为苦孩、难童想出许多办法,尽力帮助他们,解放他们小小的心灵,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也教育人们去追求真理,做“真人”。在主持育才学校工作时,他要求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实际上也是他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他所倡导的“真人”主要应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追求真理,讲真话,为真理而献身;第二,做来自于人民而又服务于人民的“人中人”,而不是做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或精神贵族;第三,做有理想、有责任心、有信仰心的人;第四,做立志改革,敢于开辟、试验和创造的人;第五,做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健康卫生、劳动美育和谐发展的人。陶行知先生还强调“真人”的塑造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生活,也有赖于教师的培养。他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对真正的好教师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向民众学习、跟小孩学习等方面的素质和情操。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同甘共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要贯彻到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特别是教学上。真正的好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使学生乐意学,而且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自律精神

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学识造诣、文化修养、生活作风、言谈举止、求知精神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信服,他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先生正是以他光辉的师表形象长远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陶

1 行知认为“要人敬必先自敬”。陶行知主张教师必须力求长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正是集言教与身教于一身的人民教育家。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二、陶行知的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1、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是服务意识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代社会师德建设的新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到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体现了关心、发展学生为本和教师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前者包含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后者则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宗旨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服务。那么,在具体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在他的教育理念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也才可能学着去爱别人;其次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来说,师爱除了关心和爱护,还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不压制他们的兴趣和个性。这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想方设法积极帮助解决,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以爱作为出发点,在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活动本身的要求,也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特别强调的师德新内涵,是教师自我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代表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2、 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专业成长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个不与时俱进,没有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的教师,哪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学生“一杯水”呢?一个没有精深的学识、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艺的教师,又怎能够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呢?所以,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1)勤于学习。“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我们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就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充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汲取新的知识,“研

2 究新的学问”,促进知识的整合,以求得新的进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2)善于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一环,反思的能力和水平终将决定一个人本质意义上的素质层次。教师要把学习理论和自身实践反思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理论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在“学习—实践—反思”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使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教育智慧随之不断增长。(3)勇于创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的劳动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全新的创造过程。要求教师一面总结经验,一面要改革创新。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民主管理

民主精神是陶先生师德观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主张“民主的教师”要做到思想民主、教学民主、作风民主、管理民主。他认为教师“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他十分重视教师“要跟小孩子学习。”“唯独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教师,也只有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那民主作风才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他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这里,我们还应该特别提到陶先生在民主管理方面的观点和做法一提倡学生自治。他说:“智育要往重自学”,“体育要注重自强”,“德育要注重自治”。“所以,学生自治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

4、具备改革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改革需要人才,人才出自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更应具有改革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站在改革的潮头,做改革的先锋。教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陶行知先生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也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要求教师不要做“教书匠”,应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他提出一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不要只是乞灵古人”,二要“敢人未开化的边疆”,不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做个边疆的先锋”。若具有这两种要素之一的人,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他号召要做有胆有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去开辟创造第一流的教育。只有每个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勇于创新,善于改革,我们所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才会成批地现出来。就这个意义,改革、创新,也构成教师的必备品德之一。一个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几种品质:一,不断革新观念;二,要有信心;三,要不畏艰难;四,认真求实、一

3 丝不苟。改革就必须实事求是,而不是否定一切。

今天, 我们重温陶行知的师德观, 学习和继承陶行知的崇高师德,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榜样的力量。我们应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 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

第二篇:以德育人(范文)

以德育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情感与志向和道德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培养和塑造,事关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师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才能有力地塑造学生的品德,我认为,应该注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德育人

以德育人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学校德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观念和文明习惯,包括正确的政治观点,如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等;也包括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如诚实、礼貌、文明、友善、信誉、责任等;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正直、勇敢、勤恳、豁达、公正无私、意志坚强等。以德育人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批判和选择能力,面对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化,教师采取的方法、形式和内容选择是决定育人成败、效果优劣的根本所在。美国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道德之完成有两大“瓶颈”:其一是“由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人自觉及普遍原则的建立”,其二则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鉴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但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育人教育:

第一,运用课堂教学进行中华民族的美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深奥、枯燥的道德术语只能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好的方法是把哪些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好的心理情感借助于人物和事件,以故事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在欣赏美文中受到美德的熏陶,为培养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司马光砸缸救人”、“邱少云烈火中严守纪律”;数学教材中的“圆周率的发现者祖冲之”;音乐教材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明是非、讲气节、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既传授了知识,发展了学生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二,开展有益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现象、正确分析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等现象特征,提高他们独立自主的判断、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约束、保护能力。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个性的差异,必然会出现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结论。这正是教师在育人活动中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首先,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如班会、周会、讨论会、答辩会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去面对现实、体验生活;其次,要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权利,鼓励学生独立思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任何人不得越俎代庖;更不能以任何方式扼杀学生的思维兴趣。要让学生自己去反思对错,比较美丑、权衡善恶,最后达到认识的升华。此外,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启发鼓励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新、不辞辛苦,向着自己设立的目标迈进,直至取得成功。例如举办书画展览,开展小创作、小发明、小实验活动,举行诗歌、作文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构建“联合育人”体系,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基础道德教育。学生系统的道德教育虽然来自学校,但他们的道德品质也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德育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师要密切配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用诚、信、美填补学生的生活空间,预防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因素侵蚀学生幼小、天真的心灵。

二、以德律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它对人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无不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其现象为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努力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以德修身、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身边的言行小事做起,从现实的生活做起,重道养德,修身立范,言传身教、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为自己的学生做出表率。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教师。以前,提倡“尊师重教”,现在应提倡“尊生重学”。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志趣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意愿。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明确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既是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学者,又是为学生指引人生的向导;既是学生推心置腹的朋友,又是与学生共话忧乐的知已。教师要善于深入学生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又要放开手脚、展开平易近人的笑颜,自觉树立起平等的观念。让学生真诚地认为是和他们共同学习的,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人和创造者。

其次,要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为他们树立起言传身教的典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职责,甘愿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甚至一切。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干好“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事业。时时处处不以“师者”自居,不以“长者”自傲。要有正确的爱生观,知之深、爱之切;要全面关心学生,让学生在真爱中体会真爱,学会真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让“晴朗的天空”永远浮现在你的脸上,让学生时刻都能从你身上取得快乐。

第三,要公正无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穷的,他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汇集在他的人格里,可以催人

向上,激励人生;也可以让学生心负重荷、消极抵触;甚至可以使其一 蹶不振、毁灭前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管理者、组织者变为协助者、参与者。地位平等了,但身份没有变:教师仍然是老师。因此,更要洁身自好,不要玷污“老师”的形象。一要公正无私不近亲厚友、平等对待学生;二要正确评价自己,善于听取别人(包括学生)的批评;三要廉洁从教、远离“铜臭气”和“脂粉气”,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以德兴教

教师的道德素质,包括公众道德和职业道德两方面。其中,职业道德修养尤其重要,它是从事教师工作的直接需要,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成败,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一个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人格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技能、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并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效益日益提高,才能使教育大业兴旺发达。做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进而向着高层阶段探索攀登。同时,要不断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其二,要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和教法都在不断改革,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的教育形势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把学习作为终身需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其三,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由“辛苦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研究怎样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效益等等。

以德育人、以德律已、以德兴教是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广大教师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信心百倍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教育重任,满怀豪情地开拓教育发展的新天地。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第三篇:以德育人

以德育人,教子有方

——李政普家长先进事迹材料

米脂县第一中学

家庭式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作为家长,积极支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坚持“爱而不溺,宽严相济”的原则教育孩子,努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她的儿子李政普是米脂一中

九、一班的学生,三年来一直担任文体委员,爱好广泛,性格开朗,成绩优异,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一切都因为他有一个称职的母亲,她是一名超市员工,也作为李政普同学的好家长。

一、 以身作则,乐于助人,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因此,妈妈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平时,她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工作从不懈怠,从各方面都做到细致,认真。有一次,在下午四点多,妈妈该下班了,我到她所在的超市门口等她,她将陪我去买衣服,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不见踪影,进去一看,她正帮助其他员工一起卸货,看到她瘦弱的身躯,来来回回,急急忙忙,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很是心疼,回家学着妈妈

的样子,为妈妈准备饭菜,一会儿,妈妈回到家,看到我的样子,把我推开,戴上围裙,马不停蹄地做起了生活,让我感动,让我流泪,就想说一句:“妈,别忙了。”但却不能,这是她的荣耀。

二、 温馨和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她深知,自己给不了孩子全部,但她知道一个优秀的,安逸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我就在这样一个温馨的气氛中长大。在生活中,她关心我,爱护我,对我的学习,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激励,引导我。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我生了一场病,那是我记忆中最厉害得。高烧三十九度,刚得知妈妈便放下来一切手头的工作,带着我去了医院,马上便买下了一个床位,开始叫医生给我打点滴,她看到我这次生病的厉害性,一个人站在墙角哭了,这可以说是一次生活的困难,一会儿妈妈用纸拭去了眼泪,用热毛巾在我的额头上加快病情的好转,自己也没有顾得上擦手。这时,她恍然记起了我的课程问题,便连忙掏出手机打电话给班主任,我告诉妈妈别急,她还抖着手指打,通话时急促而又段段续,最终还是为我记好了课程和作业。一会儿忙完了又帮我打好了饭。在医院依旧是一副忙碌的样子。心中的温暖无法言说。

三、 肯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尊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进步有一定作用。生活中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增添他们内心的自信,自觉地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乐观向上。因为没有永远地失败,所以我们面对困难,失败时不必畏惧。就在去年我的成绩下滑了,当我拿到通知书时一直是揪着心,回到家心切依旧忐忑。没想到的是,当妈妈了解到我的成绩时,她用温和的语气激励我,鼓励我,并未指责。当每次小考成绩下来时,不论上升还是下滑,妈妈总是能鼓励我进步。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天,我走到校门口前都要大声说道:“我能行,我最棒!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行,只要你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这样的鼓励,我都在尽力做着我分内的事情并带着莫大的信心。

四、 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妈妈从我小时候便给我听许多音乐,希望将来在音乐这方面有突出表现,又在初中时要求我每天坚持锻炼,尤其是每天早晨的运动很重要。同样,在学习中妈妈也要求我大量地阅读文学著作,这样有利于将来的写作能比别人技高一筹。妈妈也希望能全面发展,能拥有更广阔的前途。

五、 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保证。在孩子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孩子要完成当天的作业。在做作业时必须是一气呵成,不允许交头接耳,稍有走神便警告一次。从小学开始,妈妈就严格把握我学习和看电视的时间,从不松懈。在公共场所,她要求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在公交车上要学会礼让,从小使孩子树立一颗爱心和正义感。在每周第一天,她都会把孩子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并告诉我这是对国旗的尊重。她习惯从细节中教育孩子点点滴滴,乐于助人就是做人需要具备的优良品格,时不时讲一些伟人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指导孩子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现在,我在学校和亲戚面前也收到了比较好的评价。为此,妈妈还将一如既往地教育我,教育她的儿子,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更加出色。“用爱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妈妈就是这样一位用爱心点灯的人。这样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人,尊敬就是对她最好的礼赞。

第四篇:崇尚师德 以德育人

崇尚师德

以德育人

在教师的第二十八个节日里,我衷心祝各级领导节日愉快,祝全体教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我有幸成为一名师德标兵,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的鼓励和厚爱,还有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我叫刘水,从1975年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一直扎根乡村学校,由班主任到教导主任。从副校长到校长,不管角色怎样变换,我始终追求一个信念:以丰富的知识教书,用高尚的道德育人。努力实践一个思想:战胜自我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记得我刚走入教育岗位,国家还未改革开放,教师行业还在社会的底层,知识得不到尊重,可是我坚信,知识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能书写辉煌的历史,社会财富是人才创造的,人才又是学校培养的,当一个老师去塑造人比当一个工人造一台机器更重要,于是我从彷徨中走出来,开始教书育人的工作。

那时,社会流行又红又专的说法,我不懂怎样算“红”,可我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影响学生,兢兢业业。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校,教中学一班的语文,当班主任,还兼两个班的物理和一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重,我从不叫苦。默默地的工作。汗水没有白流,这些学生正赶上了恢复高考,学生们纷纷走进了高校,有的现在是军事院校的教师,有的是高级中学的名师,有的是公安系统的干部„„ 他们都在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每当春节回来他们第一个看望的人是我这个老师,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做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自豪。

当今,社会的进步,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也在不停的变化着。新的理念走进每一所学校,学入每一位教师心中,教师的道德观也发生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爱的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同时也浇灌了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生活上我更注视困难的学生,即使是在讲示范课时,也侧重学因生的提问。尤其是对有特长的学生,择重培养其特长。以此来带动文化课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有困难的学生常常向好学生夸口,老师跟我更亲更好。

有人说:“人做了领导后就会变”,可同事说我“做领导后更朴实了,肯干了”,说实在的,我做学校领导前后有二十年时间,可从未脱过带主课,做班级工作无论何时何事,为求身先士卒,表率师生,调节教师情感,服务教师工作,给教师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从教三十多年,我的倾向于充满了酸甜苦辣,也呈现了五彩缤纷,我这凡的人为孩子们做普普通能的老师,工作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就像路上的一粒基石,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看着一个个充满稚气的孩子,从无知变得成熟,我从中收获了快乐。我要继续坚守在教育战线上,用自己的爱影响教师,用爱心浇灌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 德 标 兵 材 料

大白登中心校:刘水2012年9月

第五篇:以德育人,育有德之人

侯玲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追求真理。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做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闪光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熏陶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德育德,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品位。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博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满怀激情,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将工作做好,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应该爱自己的每个学生,用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对待每个学生。一言一行皆出于对学生的教导和爱护,对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不体罚,用爱去教育、培养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日有所获,不断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师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2.奉献之心。教育事业是高尚的,教师的生活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寂寞。在外界环境越来越喧闹繁华,越来越充满诱惑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坚定立场,抵抗诱惑,坚守讲台,不失方向。我们的职业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几十年后才能看到。但是,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是一批培养祖国接班人的平凡人,我们在凭良心工作,这就是教师职业的伟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私奉献,甘为人梯,这就是我们教师的写照和追求。

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以德育人,育有德之人,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和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真实的谎言小故事下一篇:责任与担当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