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以规范景区标识语翻译的策略

2022-09-12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观光旅游。然而随着近几年境外游客的增多,我国的旅游业却呈现出服务相对滞后的现象。尤其是在景区标识语的翻译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给国际游客提供一个规范、亲切的旅游环境,更好地规范景区的标识语的翻译势在必行。

1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景区标识语翻译的影响

当前,随着各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国家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每个国家历史因素的不同,在历史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也大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景区标识语翻译的时候, 了解每个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上的不同,对于规范景区标识语的翻译非常的重要[1]。

西方国家由于受到罗马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多呈现出抽象思维的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主要研究过程便是把客观世界认定为最终目标,把物体间的抽象的关系转换成能够利用感官体验到的声音和图像等。然而,在中国,其文化思维的方式多偏向于形象思维,注重语言的华丽优美,词语的凝练含蓄,侧重于达到形美、音美、意美的境界。从跨文化交际理论出发,对我国各大景区的标识语进行规范与管理,让游客在游玩的时候,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提升景区的旅游指数,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2 景区标识语跨文化翻译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呈现新貌。然而由于在进行标识语翻译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当前多数景区的翻译水平相对较低, 存在着诸如单词的拼写不正确、语法的运用不恰当、词语用的不合适、印刷排版上不符合英语的标准等标识语翻译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给境外游客带来不便和误解, 而且会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涉外旅游形象。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各大景区和景点应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对英文标识语进行规范化统一的运用,从而提升我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形象,增加国际间的交流[2]。旅游属于文化产业,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出发,进行标识语翻译规范统一的运用与管理,才能彰显我国的文化特色、提升景区所在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国际化程度。

3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旅游景区标识语的翻译策略

首先,音译加意译法。对于一些著名的景点,在英语中可能有具体的词汇来代替,但是,部分景点在英语的习惯用语中是找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使用音译加意译的翻译策略。如在进行某个景区或菜单翻译的时候, 可以直接用汉语拼音进行拼写,然后再用意译的方法,对这一景区或菜单进行补充说明。音译加意译的翻译策略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英语的表达方式上进行的一种翻译技巧。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国外的游客准确的掌握到所要了解的信息,同时还保留了汉语的的语言特色,又不失中国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实现文化交际的重要翻译策略。

其次,增译法。在英汉和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增译法使用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在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也非常的繁荣,这些文化在我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可能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旅游标识语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应当充分地体现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既能够让外国游客看懂,又应当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使用增译法,对我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如果采用直译法,则会让外国游客觉得非常的突兀。比如在对“刘少奇”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 的在音译 的名字后 面加上“the former president ofchina”的介绍 ,通过这样 ,让外国游客了解到原来刘少奇是中国的前任主席[4]。

再次,减译法。在标识语的翻译中,删减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非常的有必要。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名胜古迹的介绍的时候,都会牵扯到景点的历史典故、历史名人或景点间的关系。这些景点,必然会带有浓郁的文化特色,而这也正是景点吸引游客的地方,因此,在进行标识语翻译的时候,必然会使用很多的修饰语,当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 如果全部的翻译过来, 就显得比较拖沓、没有重点,也会让外国游客感觉到比较的混乱。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标识语,应当尽量使用减译法,适当的将主观性比较浓的词汇删除掉。

4 结 语

通过研究,不管是对于中国游客还是外国游客来说,景区标识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标识语的规范化翻译,不仅是进行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间的交流。因此,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角度,对景区的标识语进行翻译,不但能很好地展现旅游区的风貌,更能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摘要:本文主要从景区标识语不规范的现象入手,借助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景区标识语翻译的影响,分析了景区标识语跨文化翻译的意义,探讨了跨文化理论下规范景区标识语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景区,标识语,翻译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法探析下一篇:德汉否定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