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改革的一点探索——谈谈“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活动课”的设计

2022-09-12

一篇美文, 犹如一段优美的音乐, 能触动人心灵的琴弦;一本好书, 犹如一泓清泉, 能荡涤人心灵的尘埃。作为语文老师, 引导人生价值观正在成型的初中学生品析美文, 用文之美指引生活, 无疑是在为其终身发展引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 以网络活动为主, 我设计了一次多元的语文阅读活动——“走进美文, 会品善用能写”。

1 设计思路——课标要求与学情分析并重, 网络教学优势与学科学习方式整合

1.1 课标要求

课标在阅读部分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欣赏文学作品, 提出疑问、合作解疑, 并能有所感悟, 获得启迪。信息素养方面则要求我们能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提高语文能力。

1.2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从认知特点来看, 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阅读层次上升到鉴赏和运用阶段;从学习条件看, 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普及使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学习现状是学生学习任务重, 阅读量不足, 阅读交流少。

1.3 目标确定

结合以上两方面, 我期望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有三方面的收获:知识与能力上, 借助远程教育资源, 丰富积累, 利用网络优势, 提高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上,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分享成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品读美文, 提升阅读品位, 用阅读指导生活, 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在这几个目标中, 重点是品读美文, 提升阅读品位;难点是学会表达感悟, 并用阅读指导生活。

1.4 具体思路

用两节连堂课开展一次阅读活动, 选用《老王》和《山中访友》两篇美文作为范例。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是为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美, 《老王》——质朴厚重的人性美, 《山中访友》——清新脱俗的自然美;二是为了体现语文工具性, 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具体思路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品析例文, 自主探究, 达到会品的目的;利用网络资源的直观性, 模拟生活, 学以致用, 达到善用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 互动交流, 分享成果, 达到能写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 课外互动, 持续学习, 达到拓展的目的。

2 教法学法——主导与主体互助, 课堂与生活联系。

课堂中, 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 但又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 老师的戏份主要在课前。课前, 教师要制作学习网站, 激情导趣,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 激发情感, 引起兴趣;课中, 利用网络模拟生活场景, “现炒现卖”,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这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外储内化;合作交流, 归纳创新。

3 教学过程——利用主题学习网站, 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课前, 首先要设计一个主题学习网站, 下面是本堂课的主题学习网站导航图。

其中“美点寻踪”“点亮心灯”“分享成果”“好书推荐”这几个互动栏目都用同一个留言板功能完成, 留言板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 应用很方便。接下来就进入网站, 开始学习之旅。

1) “会品”, 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品析例文, 自主探究。为避免自主学习的盲目无序, 我用“学习导航”介绍方法步骤, 用“友情提示”回顾阅读方法, 指引学生进入“学林漫步”, 在该栏目中, 我将网上《老王》与《山中访友》两文丰富的资源进行选择、下载和重组, 整合成“原文品读”“背景资料”“名家赏析”三个内容供学生自学探究。

自学后, 学生可以进入“美点寻踪”, 用来自网络的“习题精选”检测学习效果, 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品析文章的美。如《老王》的题目重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了解人物性格, 从而体会善良、尊重等思想美;《山中访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美。

学生完成题目后可继续品析这两篇文章优美的语句或语段, 探寻文章的美点, 用留言板交流感想,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讨论、探究。通过对两文的品读和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美文, 可以是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 也可以是朴实厚重的人性之美;可以是语言华丽的形式之美, 也可以是真挚感人的思想之美。会品, 可以提升阅读品位, 开启了走进美文的第一扇门, 无限风光怎样为己所用呢?

2) 打开“善用”, 利用网络的直观性, 模拟生活, 学以致用。我用“点亮心灯”这个互动板块, 模拟三个生活情景:陶飞性格内向, 常与家门前的小河做伴, 但现在小河被严重污染, 他心痛不已, 更加沉默寡言。杨昆看不起家庭贫穷的同学, 以至于没有朋友, 倍感孤独。王东不满父母细致管教, 把爱当成负担, 感到压力大。

这三种情形与范文的主题相契合, 也符合现代中学生生活实际。这时让学生对三位同学说说心里话, 在留言板中输入真名或网名, 提点建议, 评价其心态行为等等, 提交后, 网络能及时高效地分享同学富有个性化的意见。这就为有困惑的同学点亮了心灯,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突破“用阅读指导生活实践”这个难点。但网上留言是开放的, 为避免学生漫无主题, 老师要及时引导和调控。

到此时, 文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 学生在勉励他人的同时, 也会审视自己, 有困惑, 有欢乐, 有心得……需要畅快地释放心情、表达自我。

3)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能写”。进入“分享成果”栏目, 他们可以自由表达, 书写心得, 可以对例文进行仿写、改写等创新, 在留言板中及时交流, 相互点评, 共同分享创造的成果。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 在多数同学的带动下, 就算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 也能有所感悟, 有话可说。不但突破了“学会表达感悟”这个难点, 也体现了网络的互助作用。

课堂活动结束了, 但阅读活动还在继续。“友情链接”推荐网站, “书林飘香”在“读书佳话”中选择网上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激励学生阅读, 用“好书推荐”告诉学生:书香伴人生, 智慧共分享, 让你的好书飘出来吧!

阅读使人丰富, 思考使人深刻, 交流使人敏捷, 写作使人精确。生活是精彩的, 书籍为这份精彩增添了别样的情趣;网络则为探索这份精彩送来了望远镜, 带来了百宝箱。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改革, 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要求都很高, 边学习边探索, 意义无尽, 乐趣无穷。

摘要:网络改变生活, 网络改变教育。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 教育的深刻变革,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发展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新的实验教科书明显地增加了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手段, 提倡有条件的学生在网上阅读、检索、写作和交流, 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 笔者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模式, 就初中语文阅读活动课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将“读、品、用、写”等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放到互联网上进行, 设计了一堂多元的语文阅读活动课——“走进美文, 会品善用能写”。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课堂,多元活动,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 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供电企业如何实现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下一篇: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现状研究——以成都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