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树的古代诗歌

2022-09-11

第一篇:关于写树的古代诗歌

关于写树的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有关树的现代诗歌,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我是一棵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一颗大树

在村路边站立了很久很久

阅尽了世间的寒热和苍桑

层层叠叠的老枝

被岁月打磨得日益鲜活

萌萌顾盼的嫩芽

让雨露浸润出诱人的芬芳

树冠的荫影下

匆匆过客驻足避雨遮阳

壮硕的树桠和繁茂的枝叶间

猫鼠戏弄斗法群鸟嬉捉迷藏

叶落是疲倦休眠时掉下的汗渍

化作抵御风寒侵袭所需的能量

芽苞初放是苏醒时揉开的睡眼

油绿是生命的旺季穿上的盛妆

韶华季节被禁固在世俗的角落

错过了撷嗅次第招展的花香

岁月的尖刀划出了皱褶的皮囊

只今在春秋的风霜里踌躇彷徨

虽然怀春的时日在蹉跎中往复

峥嵘的岁月却留下深邃的铿锵

我在这贫瘠土地上已焕然成大树

甘愿为你挡风许你在下乘凉

伫立在土地上 总是那么安详

那么静谧

周身毛发如簧片在风的语言中摇响

拒绝不了阳光的抚摸

因此在阳光下 偶尔发出耀眼的斑点

守望蓝天 白天 变幻的脸谱

飘移的心绪和坚定的身躯成为一种象征

你是谁 你就是你

当太阳在黑暗弥留之际 早早躲起

你还是你 不动声色地在黑暗中

成为一个犹豫的剪影

记得当你选择这块土地的时刻

你便开始了锤炼

柔弱的身躯在淫雨 风暴的鞭笞下变得

粗壮 流泪时是从眼睛里流动

你把液体的声音润满身体

让体魄感觉伤楚 感觉孤寂

所有的伤痕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谁能从这风景中体昧你的过去

体昧你的名字

你说名字只是一种符号

过去的就不必再提

所以你知道无声的可贵

不在意谎言制造的道德罪名

风暴的掳夺不是你的煽动

坚定的根须延伸一种屈辱

让屈辱深深地扎进地壳的隧道

从而更稳健地屹立于这个世界

飘扬的头发 不被世人关注 甚至淡忘

不理解的目光匆匆走进你的绿魂

你还是你 为人类输送新鲜的空气

第二篇:关于树的诗歌

艾青 一棵树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远树

陆华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决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蔚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雄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 风雷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 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寻找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走了多少年,只为寻找一棵开花的树

寻找一段过往,寻找一颗驿动的心

风从山坡上吹着,大地的笑容寂寞

我打马,从这里走过

我满怀着期待

仔细倾听着别样的声音

而多年以来,却从来不曾有过

那些花曾开在空中,曾开在水中

还有许多动情的笑容,时刻提升着我的心跳

我们说好了的

我来时,你就会开花

用最美的形式迎接我的到来

我找遍了天涯,走过了海角

却不曾发现你的影踪

我的马儿也走不动了

我的世界寒冷遍地,白雪飘飘

在回去的途中,我仍然两手空空

我躺在陈旧的木屋中,怀念过去

花开时,你正美丽

而一些细小的响动

正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猛烈的震动着我的耳朵

一瞬间,让我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花开的声音

让所有的喧哗

都趋于安静

我的花,在冬天的夜晚

正为我独自盛开

我走在平静的小路上

我的花,正为我盛开

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 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 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

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石榴树

白居易

可怜颜色好阴凉, 叶剪红笺花扑霜。 伞盖低垂金翡翠, 薰笼乱搭绣衣裳。

春芽细炷千灯焰, 夏蕊浓焚百和香。 见说上林无此树, 只教桃柳占年芳。 树间

杜甫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第三篇: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

诗歌教学探析

[摘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提出诗歌教学的策略:知人论世是前提,品味语言是核心;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重、难点,吟咏诵读是基本途径。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吟咏诵读 途径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也理所当然成为当前语文教改和课改的重点之一。

一、诗歌的特点

1.抒情性

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明了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抒情性。写诗不管是用来绘景、咏物,还是写人、叙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抒发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抒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

2.凝练性

诗贵精炼。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甘愿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苦功夫: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刘秉忠“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这些文学家都极其注重炼字炼句,求得语言凝

练,以精炼的笔墨展现最丰富的内容。

3.形象性

诗歌虽然也重理趣之妙,但是一般不以严密判断或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写愁绪多,多到“白发三千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雪花大,大至“燕山雪花大如席”;写乐声,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言悲伤,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和突出事物特点,使读者获得鲜明的艺术感受。

这些艺术形象往往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注在一起的,即达到客观的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这便形成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情感的载体,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如“折柳”、“孤帆”、“长亭”等往往和离愁别恨、相思离别有关,“秋雁”“明月”、“飞絮”、“断肠”等则和思乡情怀联系在一起。

4.音韵性

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大都可以入乐歌唱,不入乐的诗其语言也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古典诗歌讲究格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严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定,追求诗歌声调变化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一般来说,五言诗三个音步,七言诗四个音步,构成行与行之间的节奏的匀称,同时读的过程中,停顿长短错落,轻重强弱配合,产生奇妙的音乐美感。现代新诗在格律上不像古典诗歌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却强调

诗歌的节奏韵律,强调具有音乐一样的旋律美。

二、诗歌教学策略

诗歌以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凝练性、形象性和音韵性有别于其他文体。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须根据诗歌的个性与特质,循其规律,鉴赏和解读诗歌。

1.知人论世是诗歌教学的前提

诗歌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作者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个性和创作风格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创作该作品时的社会状况。如此,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容易把握了。

2.品味语言是诗歌教学的核心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诗歌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从品味语言开始,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1)“诗眼”、“警策”

“诗眼”即贯连全篇的字句,诗眼的安设如同“神光所聚”,往往一字点缀而使全诗灵化。“警策”也称之为“秀句”,它是诗人思想感

情高度浓缩的结晶,能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性。

(2)用典

典故以精炼的文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古诗词为达到言约意丰,常使用典故以借古讽今、深化意境或寄托感情。

(3)词性活用

诗人常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变化词语的词性,从而使语言更具活力。在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诗词中不乏此类词语活用。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视万户侯如同粪土”,表现了诗人对万户侯的蔑视之情。

(4)句法变换

诗歌句法变换主要有诗句成分省略和句式倒装等。成分省略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依据上句可以发现下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吹拉弹奏”。句式倒装如杜甫《秋兴》之八中的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人有意颠倒主谓,通过稻米的富足和桐叶的茂盛来反映开元、天宝之世的承平气象。

(5)修辞手法

为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诗人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就必须弄清楚修辞手法所指的具体形象。比喻,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如李白说愁,愁到“白发三千丈”;对偶最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此外还有比拟、借代、反复、呼告、互文、顶真等很多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中语言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蕴藏的思想内涵。

3.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意境与意象一样,也是客观物象和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融合,但意象是组成整体情景的个体,意境则是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的整体情境和氛围。因此要揣摩诗歌的意境须从解析诗歌的意象着手。对诗歌意象的解析要注意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挖掘意象背后的内蕴,要注意把握多个意象之间的联系,体会诗人从中表达的感情。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捕捉意象,再从整体上感知解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4.吟咏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新课标对诗歌教学任务的要求,而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吟咏诵读是必然的教学途径。

吟咏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

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

三、结语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中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歌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总之,诗歌教学要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在吟咏诵读中品味语言、解析意象和揣摩意境,从而获得深刻感悟和审美乐趣,在学习中陶冶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四篇:描写树的诗歌

描写树的诗句

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3. 柚子树高大又粗壮。 那深灰色的树干, 顶着一个巨大的树冠, 像一把撑起的绿色大伞。 春天柚子树开花了, 满树是白色的小花, 像一朵朵茉莉花一样。 微风吹过,

阵阵清香扑进教室来, 使人感到很舒服。 一朵朵小花也随风, 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落花满地,

像是铺上了白色的地毯。 我拣起柚花一闻, 香气仍旧很浓。 火红的夏天,

一个个拳头大的袖子, 挂满了枝头。

有的小柚子掉下来, 我拣起一拍, 它一跳, 像个皮球, 真好玩。 金色的秋天, 柚子成熟了, 有足球那么大,

满树鹅黄色的大柚子, 把树枝都挂弯了。 4.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第五篇:关于春节的古代诗歌10则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吟咏春节的古诗数不胜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的古代诗歌10则,欢迎阅读!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2、《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释义: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井悬冻酒。

在这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

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我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

喝醉处所少知己,只有春神还似以往一样做我的相知。

3、《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释义: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4、《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释义:

诗歌描写诗人年已四十而未出仕的无奈和伤感,但他并未耽于此忧,而是在舒适逸乐的隐居田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志趣,在与老农牧童恬淡的耕作中享受到五谷丰登的乐趣,全诗冲淡灵动,素朴自然。

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6、《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7、《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9、《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10、《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扩展阅读:关于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对联,否则就算不上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市场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