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2022-12-04

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然而,现阶段聋校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聋生不能适应学习需要的现象。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语文教育更应该回归到生活当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引领聋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中学;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22

以往的语文教学,一直紧闭四门,足不出户,“抱着教材打滚”,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由于教材的肢解,空洞的说教,使得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分离,学与用脱节,最终使教师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无从谈起。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深感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使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笔者认为要让教学活动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语文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为生活服务,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教什么;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怎样教。

1. 语文讲读“生活化”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要抱着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才能上一个台阶,才能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先是按照很规范的教学模式进行,介绍背景,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还特别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具体分析。但学生学起来并不认为这篇名作精彩,讲到父亲给儿子买橘子这段时,学生还觉得很好笑、很好玩,认为实在不值一提。这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有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于是,笔者吸取教训,在另一个班讲这篇课文时,换了教法:先让学生自由地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谈谈笔者和父亲的关系,讲述父亲对笔者生活上,思想上的关心帮助。通过笔者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的。引导之下,学生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故事。接着师生一起学习《背影》,学生不但不笑,而且连让学生表演父亲爬上月台的吃力动作都非常投入。在这样一种特别的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中,师生一起认真体味,分析了文章的语言,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达到了一种融合。

2. 语文训练“生活化”

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所以训练的材料要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讲短语知识、句子知识,可从学生的请假条入手;改病句练习,可从学生作文中找例子;修辞手法的训练,不防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种广告……如在写信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做一个纸皮邮箱,先让每位学生想象一个地址。在写介绍校园的说明文写作中,笔者曾让学生走出课堂做导游,带领学生从校门口游览校园,边走边给学生讲解空间顺序以及立足点的移动,学生面对眼前实实在在的景物,对空间顺序的理解自然是事半而功倍。

3. 语文教育“生活化”

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不是外加的干巴巴的空洞说教,而应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又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如讲《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分析小男孩的形象,并围绕“童心”二字展开讨论,然后笔者总结道:“可贵的童心是容易失落的,我们每人都应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然后鼓励他们对同学、对教师、对父母说说心里话,针对身边发生的事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和看法。对全班学生来说,安徒生使他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而对于笔者来说,安徒生“配合”笔者将语文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并进入他们的心灵。

二、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生活实践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天然场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养成事事、处处、时时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 日常生活“语文化”。学生不但要认真阅读课文,更应该博览群书。不但要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更应习惯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不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写留言到写申请书,从同学辩论到家庭讨论,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应用。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2. 班级生活“语文化”。班委选举时,让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语文课安排一位学生进行“三分钟讲演”,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班干部在黑板上写通知,让全班同学看看有无错字、病句;要举行运动会,让学生写入场词……这些都可谓“一箭双雕”。

3. 社会生活“语文化”。我们的学生将来是要走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应结合语文教学培?B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一工具,为改造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街头交通、农贸市场、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甚至个体摊点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如:针对校门外的安全隐患,笔者曾鼓励学生以“请遵守交通规则”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号召全校学生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又如针对县城内的脏、乱、差问题,建议学生写一封《致全体公民书》,号召全体公民自觉地维护城市卫生,让每个人认识到“社会是我家,美化靠大家”。通过这类社会参与与语文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学生的收获远远不止是提高了读、写、听、说能力,更有日益增强的现代公民意识。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只有打开语文教学之门,把语文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工具。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中学校 036499)

第二篇: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农村语文教学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农村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据地。把生活融入农村语文教学是新课改的需求,只有将实际生活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才能丰富语文教学。但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农村;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得以实践。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同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升华。俗话说得好: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把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来学习语文,从而激发农村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所限制,这就需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一起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农村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农村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和城市学校比起来,在硬件设施上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多媒体设备,限制了教学生活化的多样性教学。但是农村中学也有其优势,农村的山水多,更加贴近教材。农村学生的生活经历,更加有利于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但是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并没有利用这种优势,而是按部就班教教材内容,让教学和生活失去了联系。在图书和多媒体教学方面,农村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也对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教师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

二、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1.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

语文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展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在丰富教学内容的时候,内容要有深度,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学会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松鼠》,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可在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观察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然后课堂上在带领学生熟读课本的同时,让学生用学到的词句来形容见到的动物。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观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帮助。

2.对生活情境再现

常见的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口授,枯燥乏味,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状态,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从生活实际案例引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进行分组模拟游戏,一方面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新颖教学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荐角色,以情景再现分读的形式对课文做有感情的复述,当课文融入自己的感情之后,以表情和动作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效率。

3.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感悟体验

在一些偏远山区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农村学生应利用这一优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锻炼中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教育。比如,居住在风景区周边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风景区进行现场教学,对名胜古迹进行观赏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深入了解家乡这些名胜的历史,发现自己家乡美好的地方并传扬;每到农民农忙的季节,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去田地中帮助农民劳作,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社会实践,实则意义重大,可以从劳动中收获快乐,切身体会到农民在大丰收时的喜悦。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知、写作水平。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对于中学语文作文而言,也需要生活气息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在实现农村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融入生活化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和生活的乐趣。所以我们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程海霞.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赵志欣.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10):109.

第三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逐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追求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改提倡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的重要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应以生活化课程观为指导,强调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初中学生正处于的身心迅速发展的青春期,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渴望从心理上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处于从探索外部世界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因此,思想品德课程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生活问题为线索,帮助学生面对和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机整合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适应学生生活需要的进行科学设计,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追求教学目标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生活化就要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在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更要突显对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这就意味着思想品德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下面本人以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初步探讨,设计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能力目标: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知识目标: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

(三)追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经历与发展需要为依据,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联系,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活内容。首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建立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生活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之源。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个子目“丰富的文化生活”,我设计了“晒晒你的文化生活,分享你的快乐”活动环节,课前我收集了学生真实的丰富的文化活动照片制作成视频专辑。如文化类:看书籍杂志,网上阅读、书法、绘画、摄影、演讲;文艺类:唱歌、跳舞、弹琴、看影视剧;体育类:爬山、游泳、打球、骑车、下棋;生活休闲类:种植花草、饲养动物、收集邮票等的照片。将学生文化活动专辑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从自己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中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生活本身的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其次,善于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课堂导入环节,我从我校尚“品”文化吉祥物优雅女孩的“品”字发夹和大气男孩“品”字发型的形象设计共同点设问:他们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找出“品”字设计。设问:他们设计蕴含学校对同学们怎样的期待?学生回答:“希望我们做一个有品位的育新人!”设问: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这样三个问题紧扣我校“品”文化导入课题“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我在《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个子目“丰富的文化生活”我还收集了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的图片及资料,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诵经典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运动会,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领悟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过程,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再次,捕捉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教学中,我引用了公益广告《好人就在身边》视频,展现最美农民工王俊旺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英雄官东、最美司机吴斌,还有最美清洁工、最美护士等“最美中国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认识到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目标。最后还要进行“评选最美班级人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推荐“最美班级人物”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好人,见证感人事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人生活中都可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追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操作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一些生活化的可行性强的活动方式,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谈,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做手抄报,调查报告等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实现课堂从教室到社会生活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情境表演、现场直播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道德实践。如上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日新又新我常新》,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要求学生对各个相关人物进行访谈,做好记录,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我设计了现场才艺展示活动,学生可以表演舞蹈、书法、绘画、乐器等,尽兴展现才艺,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高雅的境界,带来美的感受,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育新学校)

第四篇:我从生活中学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杂志上、在电视上、在网络中,无处没有语文。我们除了在学校课堂上学到语文外,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就有一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趣事。

记得8年前,我才四五岁的样子,我跟妈妈逛麻城,那里的店面可多了,我认不了几个字,就嚷嚷着让妈妈教我,于是,妈妈就地取材,在街上教我认字,我认识了不少,觉得高兴极了!

一次,我与伙伴上街,我很想展示一下我的才华。不过,很不幸的是,我念错了许多字,伙伴们嘲笑我,这次太丢人了!

回到家中,我发奋读书,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并且我还学会查字典,和妈妈看电视的时候,我也将不认识的字问妈妈,我觉得我认识了很多的字,便又耐不住寂寞了!我和同伴上街,不过这一次,我没有耀武扬威,而是很谦虚地拼命地看那些字,我觉得我又“学”到了不少,回家后,我跟妈妈说“今天我在街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呢!”妈妈让我写一写,我就拿起笔,在纸上颤颤微微地写下了今天的“收获”:“炒鸡旦”“汀车住宿”“裤存商品”„„

写完后,我还得意洋洋地举起手,笑容满面地说:“怎么样?是学了不少吧?”

爸爸和妈妈不约而同地扑哧一声笑了:“你这是写了些什么呀!”我却满脸疑惑地问:“不这么写吗?街上都这么写!”

爸爸对我说:“街上许多字是不正确的,这极容易误导孩子,你就是受害者之一,你还小,应该学习正确的语文,学好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学好汉字,学好文言文,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为中国喝彩啊!”我听了爸爸的话后,似懂非懂,只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学好语文,学好汉字,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我坚定这一信念!

学好语文,让我们雄于地球!

学好语文,让中国雄于地球!

学好语文,让中华民族雄于地球!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中学物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以教学生活化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落实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能够使中学物理教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物理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和扩展实验用具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实现外在知识到内在思想的有效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冉宏中.浅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136-137.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4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这样的父亲阅读答案下一篇:中心组学习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