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杨鸣山油画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2022-11-02

一、杨鸣山的油画风格

杨鸣山绘画风格可以以他的人生经历为参考分为两个阶段, 其分界就是其出走澳洲前后。

1、在传统苏派中苦苦摸索

出国之前, 其作品风格又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 其作品题材以静物和人物肖像为主, 这是他绘画风格的探索期。1961年-1970年前后, 他主要受到了苏派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 杨鸣山注重技巧的锻炼, 但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更多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画家的共性, 在其早期的一些油画静物和油画肖像中可以得到验证[1]。

之后, 经过多年的探索, 加上十多年来教学上的一些摸索和总结, 这个时期的杨鸣山更多是在实验绘画语言的可能性。1975年创作的《维吾尔族少年》这幅肖像是其出国之前晚期的作品, 画面构图平稳, 造型严谨, 采用了直接画法。这幅画在边缘上的处理非常精到, 能感受到费欣对其风格的影响, 特别是在人物脸部的边缘刻画, 对结构转折处理的极其融洽。同时这幅画在衣服和背景的笔触的表现上较前期的作品更加奔放, 用色也更加热情, 展现了少年生机勃勃的生长力, 这些都是传统的苏派教育所欠缺的。同时期的作品还有《邻家女》、《维吾尔女学生》、《吐尔逊古丽》等, 这时期的探索对杨鸣山后期绘画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出国之后——“润”和和谐

出国后, 杨鸣山克服了诸多艺术上的困难, 个人风格也渐渐走向成熟。他自己总结为“在质感、笔法、润、概括、诗意五个方面的关照”。“润”贯穿了这五点以使画面达到和谐。关于这点, 张华君说出了他的理解“‘润’是让画面不是那么生硬的感觉, 就像杨鸣山先生作品中的色彩关系, 很美, 很和谐。”杨鸣山也曾对李永长先生讲, 他在画面中尽量表现出音乐感。音乐感实质是作品内在的神韵节律, 也反映了杨鸣山对“润”和和谐的追求[3]。

《月初升》是杨鸣山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描绘的是傍晚时分, 近景的大地、小路、房子、院落都已被暮色笼罩, 远处的山峰还映衬着夕阳的余辉, 一片金黄, 微微升起的山峰, 正映着月初的光芒, 画面中色调和谐, 采用黄色和紫色作为主色调, 在构图上, 画家苦心经营, 采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手法, 使画面在保留空间感的同时能够传达更多的信息。画面的构成简约, 概括, 实现了西方严谨与中国“逸”的结合。也体现了他对“润”的初步追求。

二、杨鸣山油画风格的成因

1、画品即人品

高尚的人格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首先需要具备的, 中国绘画理论家和艺术家一直认为画品与人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绘画既是人的内在素养的外化, 也是通过艺术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 它们相辅相承, 在互相要求中共同提高。”杨鸣山为人善良、宽厚, 更可贵的是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他曾经说过:“艺术家应追求真、善、美, 表现人类美好的东西, 不能为金钱活着, 不要为金钱而出卖艺术。”他身体力行, 几十年如一日泡在画室里, 排除一切社会上的应酬, 据说还甚至一度到了不认识钱的程度。正是因为他不为名利所累, 不为名利所画, 他的画作中才能有“逸气”, 有着空旷高远的意境。

2、民族的影响

“朱光潜说:‘趣味的偏向在大体上先天已被决定’的是民族性。拉丁民族最喜欢明晰, 条顿民族最喜欢力量, 希伯来民族最喜欢严肃, 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在杨鸣山的油画作品中有着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显现。

与西方美术相比, 中国美术更加侧重人文性, 同时, 中华民族也是诗的民族。杨鸣山围绕创作的多是生活中常见的题材, 有着田园诗人般的画境。对韩景俊的采访使我了解到“杨鸣山对中国绘画的认识非常清晰, 他很欣赏虚谷的画, 因为他认为虚谷的画就像是写书法那样子写出来的。”

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杨鸣山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杨鸣山作品中有着悲剧的气氛, 这取决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同时, 杨鸣山画面中的诗意不是散漫的表达出来的, 他作画有着非常严谨的步骤, 杨鸣山油画中的诗意的是建立在对空间、色彩、质感严谨的推敲上的。

3、地域的影响

自从在新疆艺术学院任教之后, 杨鸣山与新疆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早期的油画作品中有着新疆的野性和淳朴。从某种意义上讲, 澳洲的风景和新疆的风景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但是澳洲的人文环境与国内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出走澳洲之后, 杨鸣山在油画风格上更多的受到欧洲柯罗等人的影响, 也与澳洲当地画派的影响。如在构图上模仿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作品《红头巾女孩》, 夹着西方的艺术趣味的《酒吧里的老头》等作品。

4、刻苦训练

《易经》有训, “一训简易, 二训变易, 三训不易”。杨鸣山在艺术上找寻到了自己的“道”与杨鸣山平日里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他在西北师范求学时就非常勤奋, 除了课上课下画大量的素描速写, 在国画, 版画, 水彩、油画等诸多表现方式上也都进行了尝试。到了澳洲之后, 他的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画画, 有的时候他夜里睡不着觉, 就起来把不满意的画摆出来观察, 第二天早上进行修改。而且, 他总是一个风景或一个人物画很多张, 用不同的角度和技法进行研究。直到晚年, 70多岁的杨鸣山还坚持每天出门写生。杨鸣山风格的最终形成更直接的原因是其刻苦训练的结果。

三、结语

杨鸣山是中国写实主义画家的优秀代表, 在他身上很好的体现了民族, 地域, 等因素对一个艺术家及其绘画风格的影。回头看杨鸣山先生的一生, 始终笔耕不辍, 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解读杨鸣山先生, 也会使艺术家理解艺术作品内容及其形式赖以生存的灵魂所在, 关注人生与社会, 潜心修炼技巧, 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

摘要:本文尝试通过杨鸣山先生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 来解读杨鸣山不同时期的油画风格。并根据其各个时期的生活经历, 结合杨鸣山朋友、学生对他的一些叙述, 来分析其各时期的油画风格中时代、民族、地域、高尚的人格、刻苦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杨鸣山,艺术风格,油画

参考文献

[1] 周祺.画即是人——人品画品关系的再探讨[J].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

[2] 李永长.其画如诗其画如人——解读杨鸣山油画[J].美术研究, 2002年第1期.

[3] 邓福星.美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以京东为例下一篇:基于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