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堂数学课作文

2023-05-24

第一篇:有趣的一堂数学课作文

一堂有趣的数学活动课作文(范文)

一堂有趣的数学活动课 浙江省金华 浦江白马中小六年制502班 傅广土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后,同学们鱼贯进入教室,并静悄悄地等待严老师来上课,但同学们心里却异常兴奋,因为老师说今天要上一堂数学活动课,而且是全县的公开课——可数学哪来的活动呢?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严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神情愉快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上一堂活动课,内容是:对称图形。请看图。然后想想,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老师向我们大家展示了电脑动画图片。看完后,我即高举右手,老师叫到了我。面对教室后面的许多听课老师,我仍然平静地说:“是蝴蝶和树叶的对话。蝴蝶说,它与树叶是一家人。”“同意!”同学们喊道。老师接下来说:“是的。蝴蝶和树业都是对称图形中的成员。同学们还可以折折自己手中的‘蝴蝶’、‘树叶’,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班里顿时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贾巍巍打破了这沉寂的气氛:“被折过的‘蝴蝶’、‘树叶’中间有一条痕迹。”老师说:“对!在我们数学上把它称为对称轴。”说罢,又让我们看了四幅建筑物图片。同学们发现都是对称图形,而且很美丽。

然后又给我们看了一件对折着的作品。让我们猜是何物品。有的说是酒瓶,有的说是花瓶,也有的说是乒乓球拍。老师把作品展开让我们看,原来是花瓶罢了。

接下来,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动手剪对称图形。我原先想剪的是大树,可因为种种原因只能改成箭头了。轮到我展示“杰作”时,已是第三位了。有的是剪刀,有的是两颗爱心,有的是红双喜„„

老师还在花瓶上贴了一朵花,而且也是对称图形。老师还让我们学做一样“对称图形组合”。我做了一张桌子,把箭头贴在桌子上,作为“对称图形的组合”拿到上面去展示。

„„

快乐时光过得快,这节活动课也不例外,因此很快就过去。但使我刻骨铭心,因为它太有趣了。

第二篇: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小学二年级4班

张宇帆

星期三下午,数学韩老师布置作业时让我们第二天带1千克水果和一枚2分硬币。同学们都很纳闷:数学课带水果做什么呢?

第二天上数学课的时候,同学们课桌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水果。有红通通的苹果、黄橙橙的梨、金灿灿的桔子、弯弯的香蕉、小小的枇杷、大大的波萝,还有带西瓜的呢。我带的是枇杷、梨和苹果。同学们互相看着桌子上的水果,高兴地等着韩老师来上这堂特别的数学课。

韩老师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她先让我们提了提自己带来的1千克水果,又让我们掂了掂2分硬币。然后问道:“同学们,1千克水果和一枚2分硬币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齐声说:“1千克水果比一枚2分硬币重。”韩老师高兴地说:“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表示重量的‘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1千克=1000克,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两斤。那么,1斤等于多少克呢?”

“500克”

接下来韩老师用天平秤给我们称了2分硬币的重量,刚好是1克,又称了我们带的水果。我带的水果还差一点儿才1千克呢。

最有趣的是韩老师让我们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她说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就给谁发奖品。我们每位同学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韩老师点了几位同学,有的估计多了,有的估计少了。张小寒把一个250克的梨子估计成了500克,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韩老师也叫到了我,我估计的是一只苹果,差了10克。

韩老师还告诉了我们千克和克的英文表示方法分别是kg和g。

这堂数学课真有趣!韩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水果,让我们愉快轻松地掌握了千克和克这两个重量单位。

[指导老师:刘建军]

联系方式:

400065 重庆市南岸区广益中学

张富

第三篇: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李子安 506班

在众多的科目中,我喜欢的有多彩的美术课,有富有哲理的语文课,也有能锻炼身体的体育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生动有趣的科学课。上周,我们就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起,熊老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只见她拿出了一个乒乓球,我们都很奇怪:难道科学老师变成了体育老师了?我们带着一个大大的问号看着熊老师,只见熊老师使劲一捏,一下子把乒乓球捏扁了,原本乒乓球那光滑的表面一下子凹进去一大块。同学们一下子开始议论起来了“科学老师什么时候变成破坏王了”,“好生生的乒乓球捏坏干什么呀?”,同学们不知道老师的用意,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熊老师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声,笑着问:“有谁能把这个乒乓球还原呢?”“我!”机灵鬼李子霖一下子跳起来,一蹦一跳地上了讲台,把乒乓球往讲台上使劲一按,熊老师按的位置倒是起来了,但是李子霖按的位置又凹进去了。“唉!”李子霖垂头丧气地下去了。接下来又有几位同学上台挑战,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熊老师却笑了笑说:“我有办法。”只见她拿出了一个烧杯,在里面装满热水,把那个被我们折磨得不成样子的乒乓球放进去,不一会儿工夫,乒乓球凹进去的位置就凸起来了。同学们发出了一阵阵赞叹。熊老师说:“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神奇?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科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神奇!我喜欢有趣的科学课。

第四篇: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桃源小学 张君屹

上课,无非是“叮叮当”“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坐下”“今天我们来学习……”可是有一次上科学课时,马老师(ME的科学老师)却改变了这个常规……

马老师笑吟吟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大家都玩过玩具,今天大家就有废物来做玩具!”一时间,声音四起,有的同学感到很奇怪,上课时怎么可以做玩具呢?但多数同学很高兴、很兴奋,毕竟这是一节可以玩的课!同学讨论过后,就开始做玩具了。

在同学制作的过程中,马老师一会儿在这边指导指导这个作品,一会儿在那边欣赏欣赏那个作品……同学们呢?这个愁眉苦脸,,好像在因为找不到设计灵感而发愁;那个喜笑颜开,好像在为作品制作成功而开心……

我自己呢?我在和冯亦超(我的好姐妹,从四年级我们就开始以姐妹相称了,一直维持到六年级,从没吵过架,怎么样?)制作一个用废吸管做成的水果盘和一个也是用吸管做成的秋千(当然了,是缩小版的,嘻嘻)。我们俩一会儿粘粘这,一会儿剪剪那,忙得不亦乐乎。

下课铃响了,我们都很奇怪这节课为什么过得那么快?我们都有点恋恋不舍,不愿结束这节课。

通过这节课,我尝到了制作的快乐,也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个道理。

这一节科学课我上的很快乐,我也很期待下一节科学课。

第五篇: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剖析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生:有两个面、四条边;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

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执教 华应龙

(华应龙老师执教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请欣赏这节课以下几个实录片段。)

一、做纸圈(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一张纸条,说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操作一下。(小组活动后交流)

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成两个面、两条边了。(边

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 这里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两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呢?

生:两条边都变成曲线了。

生:两个面都是曲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师:(又拿出一张同样的纸条)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同样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图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纸圈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呢?

(学生思考片刻)

生:还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我想,可能是两条边、一个面。

生:既然老师要我们猜想,说明可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我想可能是一条边、一个面。

(这时下面听课的教师也禁不住撕下记录本上的一页纸,做成纸圈,比画着,议论着,场上场下议论纷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做一个这样的纸圈,然后沿着它的曲面的中线位置用笔画一条线,请大家试试,你发现什么啦?

(学生做成莫比乌斯圈,并沿着中线位置画线)

生:我发现这条线一直画下去,与起点汇合了,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我把这个纸圈的边上做了一个记号,并从这个记号开始一直用手摸下去,绕了一圈又到了做记号的地方,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这个纸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生:因为把纸条扭转180°后,两条边对接上了,正反两个面也连在一起了。 师:对!我们把原来没有扭转而对接起来的曲面叫做双侧面。而把这种扭转后对接的曲面叫做单侧面,这种单侧面的纸圈,叫做“莫比乌斯圈”,是由法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你可别小瞧这个纸圈,它的奇妙之处可不少哟。下面就一起来研究。

二、剪纸圈(片段二)

师:现在,如果用剪刀沿“莫比乌斯圈”的中线剪开,猜一猜,它将变成什么样呢? 生:我想它会变成两个纸圈吧。

生:可能会变成一张长纸条了。

生:我想也是两个纸圈,而且两个纸圈套在一起。

生:是一个纸圈。

师:同学们很积极地进行猜想,值得表扬。现在大家一起剪一剪,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了,迫不及待地开始剪起来。下面的听课教师也饶有兴趣地尝试着。)

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我猜对了!原来真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纸圈!

生:不可思议,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师:好玩吧,还有更奇妙的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生:老师,快说吧,怎么玩呢? 师:好,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还有一个纸条,现在我们把它沿纵向三等分,并把中间的一格涂上不同的颜色。(图3)然后像刚才一样,把它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圈”。如果沿着它的其中一条等分线剪开,请你们猜一猜,要剪几次?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一次被激发,操作结果是变成了大小两个纸圈,而且套在一起。出乎意料,学生始终沉浸在猜想与探求的快乐中,被数学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着,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这样过去了。)

三、感受

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是我听完课的第一感受。

这是一堂不同寻常的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智力或美学上真正理解了数学,体验了数学,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不断增强学习、探索的内驱力。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由此我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去促使学生自己想学。这堂课还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观照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收获多多。

四、变动和补充

由于对此课比较感兴趣,我就华老师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小的变动和补充,并进行了

教学尝试。

(一)对开始部分的变动 1. 把那个长纸条的两面分别分成12个格子,正面从左到右依次写上“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正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2. 保持纸条下沿不离开桌面,手持纸条上沿将它从上面翻下来,在它的背面依次写上“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

背面: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

3. 把这张纸条扭转180°,然后首尾对接,粘成莫比乌斯圈。(图4)

4. 把纸圈套在右手的食指上,向左边捋一捋、念一念,就成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师:请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顺着纸条上的字念下去,永远也念不完。

师:这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原来纸条的正面和反面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面!

师:对,以上所做的这个纸圈,是用数学家名字命名的“莫比乌斯圈”。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纸带,虽然制作起来十分简单,却十分奇特。例如,放一只蚂蚁到纸带上,让它沿着图中纸带上所写字的路线爬行(不经过纸的边沿),这只蚂蚁就可以一直爬遍纸带的两个面,而在普通的没有旋转180°而粘贴的纸带上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请同学们重新做一个“莫比乌斯圈”,拿起笔,用笔尖代表蚂蚁,先在纸圈上做一个记号,再沿着纸圈的中线一直画下去,画完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操作后)我发现蚂蚁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师:如果沿着这条中线剪下来,又会发现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再剪一剪。

(二)对中间部分的补充

中间部分我补充了一个探究性操作。

按图5在纸上剪下两个十字形,纸带宽约3厘米,长可15厘米左右,再在十字上分别画上两条虚线,并在有阴影的部分涂上胶水。然后,把两个十字形分别粘成图

6、图7形状。注意图7中有一个纸圈扭了180°。如果把它们沿虚线剪开,想想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剪剪看。

(三)对结束部分的补充

结束部分,华老师让学生说说“莫比乌斯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课堂上说了不少,如有学生说可以利用它来做过山车,这样兜一圈又能回到起点。在此,我作了如下补充。

师:现在,这一成果已经在科技上得到了应用。例如有一种电脑打印机,用来打印文稿的色带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做成的,这种色带是经过180°旋转后进行对接,这样可以使色带在打印中两面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成倍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大大节省了材料。(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其内部结构,突出显示扭转对接的部分)你看它的设计多么巧妙啊!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猜想“莫比乌斯圈”的用途,再大胆设计,说不定还可以申请专利呢。

一、说教材

【设计理念及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及分析】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圈》属于《拓扑学》的内容,这个内容对教师来说,不是个好组织的内容,却是一个激发兴趣、激励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拓宽数学视野的好题材,也是数学活动课中的典型题材。然而教参中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却只有一句话“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

2.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初步领会“观察、猜测、想象、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大胆想象,使观察和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纸条、剪刀、胶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

1、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大胆猜想、有创新的欲望。因此创设一节动手实验课,使猜想和实验结果之间产生强大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

2、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初步了解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会用纸条变魔术吗?(师利用纸条变魔术)

2、导入:那你们想不想学?现在就请你们都准备好吧,老师要带你们进入神奇的纸条世界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纸条的神奇,同时大胆猜想老师是怎样变的,为下面在活动中进行猜想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感受神奇 1.认识莫比乌斯带

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纸条变成1条边、1个面,并进行验证,使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了解它的由来,并初步感受它的神奇。

【设计意图】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得出莫比乌斯圈的特征和由来。并通过生与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平分莫比乌斯带

(1)猜想:沿着纸带中间的线剪开,纸带会变成什么样儿?

(2)验证:动手剪一剪(是一个大一点的圈)并说说有什么感受?(神奇) (3)猜想:大一倍的圈还是莫比乌斯圈吗? (4)验证: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5)猜想:再分剪这个圈会是什么样儿?

(6)验证:动手做一做(2个连在一起的圈),神奇吗? 3.三等分莫比乌斯带

(1)操作:将三等份纸条的中间部分用水彩笔涂上阴影(两边都要),并做成莫不乌斯圈。 (2)猜想:如果用剪刀沿着等分线将其剪开,要剪几次才能将纸圈中的所有等分线都剪开?为什么?剪开后会是几个圈?怎么样的圈?

(3)验证:动手做一做,得到一大一小两个圈。 (4)说说:有什么感受? 4.自主游戏

(1)一张普通长方形纸条,经过拧、粘、剪(板书:拧、粘、剪),变成了这么多神奇的纸圈,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你还能想出其它的玩法吗?

(2)小组玩。 (3)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渗透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由于莫比乌斯圈本身具有出人意料的特点,如果单纯让学生为此去操作,虽然学生从中会感到愉悦与新奇,但是就会缺少应有的数学味,就容易上成美术手工课。因而始终围绕“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体现“做中学”这种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渐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展开联想,在大胆合理的验证中体会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三)联系生活,应用深化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的原型,那更有教育性。其实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不常见的,学生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教师利用课件先举几个例子,比如过山车的轨道、磁带、针式打印机的色带。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应用莫比乌斯带的原理,就会让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思考没有因为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或遗憾?

2、介绍“克莱因瓶”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克莱因瓶”的介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仔细观察

拧、粘、剪 大胆猜想 小心求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药品采购配送管理制度下一篇:有趣的端午节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