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下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小学语文课堂下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对象;原则;内容“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顾名思义,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撼)的特点,这也是微课的设计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下教学设计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如何把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与培养学生的素养结合起来?这都是作为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重要作用

語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如何把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与培养学生的素养结合起来?这都是作为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高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无疑也对教师课堂的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是部编版二年级《小毛虫》一课的教学反思。

1.以“趣”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起着从生活到课堂、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作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例: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课伊始,我抓住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年龄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有!”师:“说说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话匣子一打开,学生畅所欲言,“我的梦想是当老师”“我的梦想是飞上蓝天”……学生热情高昂,各抒己见。这时我抓住机会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毛虫,它也有自己的梦想,它的梦想是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想”,“想知道小毛虫的梦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毛虫的世界。”这样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好奇心来了,学习兴趣产生了,也引发学生学习共鸣,同时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2.随文识字

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任务是识字,占了整个小学阶段将近一半的识字量。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识字教学设计很重要,但不能因识字而教学,要为低年级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识字教学这个过程,采用随文识字,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避免传统集中识字教学的枯燥。学习生字“昆”时,笔者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师:“小毛虫看到自己的朋友们都在忙些什么呢?”生:“昆虫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到处生机勃勃。”。师:“昆虫们究竟有哪些小动物呢?”这时借助课件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蜜蜂、蟋蟀、蜻蜓……”抓住机会,我再次提出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学生:“昆虫”。这样引出“昆”这个生字。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识记“昆”字的方法,学生有的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日+比。”,有的说:“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把‘棍’的‘木’去掉”……

教学生字“怜、愉”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刚才你们初读课文,谁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毛虫?”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师:“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心情如何?”学生:“愉快”。教师:“‘怜、愉’”是我们新的生字朋友,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他们都是竖心旁,竖心旁与心情有关,心里觉得小毛虫很可怜。”。我抓住这两个字部首相同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

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现了识字教学服务于阅读教学。

3.对比线索,贯穿教学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种事物的对比,会使事物的形象更显明、形象,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容易。

本课两条对比线索:昆虫们和小毛虫生活状态的比较;小毛虫和自己羽化成蝴蝶前后变化的比较。

教学中,我把“对比”的线索贯穿整堂课。第一、二自然段中三处句子:“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这么多的昆虫在忙着做什么事呢?学生:昆虫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到处生机勃勃。教师:这么多昆虫,它们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到处充满生命力,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学生:生机勃勃。教师:小毛虫又在做什么?生:小毛虫静静地趴在叶子上,看着伙伴们做自己的事。师: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毛虫?生:这只小毛虫很可怜。师:除了可怜,它还怎么样?学生:笨拙。就这样,我把其他昆虫与小毛虫进行对比教学,其他昆虫一派生机勃勃而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突出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小毛虫与自己变成蝴蝶的对比。我把第一、二自然段可怜、呆笨的小毛虫与第七自然段美丽、灵巧、轻盈的蝴蝶作对比,让学生感悟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体会小毛虫变成小蝴蝶后愉快的心情。

4.授之于渔

“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量不多,不能流利地朗读句子,会出现一字一停的现象。课文中的长句子学生阅读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困惑。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长段落、长句子?在《小毛虫》一课中,读好长段落与长句子,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教给学生读好长段落、长句子的方法。长段落,拆一拆,读好句子再读段。长句子拆一拆,读好长词,再读句。

例如:“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掙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这是个长句子,我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将短语看作一个整体,读好短语,再读句子。我把长词找出来,课件出示:惊奇地发现、轻盈的翅膀、色彩斑斓的花纹。先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时提问:你们平时有没有惊奇的事发生?学生畅所欲言,“我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个心爱的乐高!”“语文没考好,一向凶巴巴的妈妈没有骂我,而是和蔼可亲地帮我分析考差的原因。” ……这样引导学生带着亲身体验读好“惊奇地发现”这个短语。课件出示五颜六色的蝴蝶飞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轻盈”的样子,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指导读好“轻盈的翅膀”“色彩斑斓的花纹”这两个词。学生有感情的读好长词,再把长词放进句子中再读,这样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教师教给学生将长句子逐步缩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朗读,在步步为营中突破了朗读的难度,培养学生语感,在朗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5.自然过渡,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环环相扣、十分重要,我们精心设计过渡环节,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例如:《小毛虫》一课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写小毛虫的可怜、笨拙;第二环节写小毛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个环节写小毛虫羽化成漂亮的蝴蝶。三个环节之间如何做到过渡自然?又能引出下文。我先教学第一部,接着教学第三部分,最后教学第二部分。学生已经初读课文,大概知道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师:小毛虫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实现了吗?生:小毛虫的梦想实现了,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师: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只蝴蝶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七自然段。这样设计自然的把第一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接着学习第二部分,我这样设计:小毛虫羽化成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呢?它做了哪些努力?接着让学生观看小毛虫羽化的视频。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经历了很多困难的、曲折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做到过渡自然,并让学生感悟课文的情感,小毛虫并没有灰心、失望,要羽化成蝶,必须经过自己竭尽全力地 “工作”,懂得小毛虫的自信、坚强、乐观、向上。

过渡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6.在读中感悟小毛虫的形象

要准确地感悟文本中人物的形象,不能单纯的说教强加给学生,而要结合文本的内容教学,在朗读中理解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文本,在读中感悟小毛虫的形象。

教学第四自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毛虫编织茧的努力,我先指导学生读好“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这个句子。在指导读句子时,重点把“一刻”这个词中的“一”延长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毛虫为了给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一刻也不停歇;重读“尽心竭力”这个词语。通过抓住主要词语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悟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教学第六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惊喜”,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蝴蝶翩翩起舞的画面并配上自己的动作,把自己融入到其中。我抓住“灵巧、轻盈、色彩斑斓、愉快、飘然”这些词语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时,并不是一味的强调重读,而是区分词语的不同语气。“灵巧、轻盈、飘然”要引导学生读得轻柔 ,体会蝴蝶翩翩起舞时轻巧的样子;“色彩斑斓、愉快”要读得欢快,学生在读中感悟蝴蝶轻盈欢快地飞舞的情境。“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要指导学生读得轻一些慢一些,在读中感悟蝴蝶越飞越远,慢慢消失在雾霭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真正感悟文本的真谛,以学生为主体,活用教材。

7.说话训练,激发想象

课堂教学中,说话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办法。

教学中,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一、学习一、二自然段时,提出说话训练的要求: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毛虫?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练习说法。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小毛虫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二、理解“尽心竭力”这个词时,我创设情景,让学生说说小毛虫都在什么时候织网?从白天织、晚上织、不停地织,学生容易理解“尽心竭力”的意思。三、笨拙的小毛虫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轻盈、美丽的蝴蝶之后,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小毛虫说?这样的说话训练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揭示小毛虫乐观积极的精神之美。

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利用课堂进行说话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说话练习理解文本寓意。

总之,巧妙、合理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来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9

作者:邹国秀

小学语文课堂下教学设计论文 篇2:

例谈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对象;原则;内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顾名思义,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撼)的特点,这也是微课的设计要求。“短”,就是一节微课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小”,意为主题小,内容要集中;“精”,就是要做到精心、精致、精彩,也就是教学设计要有创意;“悍”(撼),指教学效果好,能震撼学生心灵,有用、有趣。那么,如何根据微课的特点,做好小学语文微课的教学设计呢?

一、明确微课教学的对象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年纪尚小,精力旺盛,思维开阔,好奇心强,比成年人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更具有探索精神。但是,在小学生的意识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必须要用能够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接收信息。而微课就有持续时间短,表现具体、直观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微课这种教学形式更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设计时,也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征,选取小学生更加感兴趣的素材,使用小学生更加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微课内容的制作。

二、遵循微课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微小直观。微課设计要着重体现“微”,无论时间还是选题都要微小直观。时间以6-8分钟为宜,那么选题就要“细致入微”,避免范围过大,笼统模糊。如,在教学五年级《天马》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自觉运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写好文章结尾,笔者便精心设计了一节微课——《首尾呼应》,微课设计题目具体直观,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2. 有用有趣。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要明确: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教师;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不是教室。因此,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学生对课文15自然段的描写——“人们混乱时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深刻,似乎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描写方法的好处,进而将这种写法有效地运用到习作中去,笔者设计制作了微课——《让人物描写动起来》,学生感觉新颖、有趣又实用,颇为喜欢。

三、巧选微课设计的内容

1. 全面盘点教材内容。小学语文知识点包罗万象,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制作微课前,首先要对现阶段的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盘点和分析。如,拼音(包括: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字母、标调规则等),汉字(包括: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等),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近义词、反义词等),句子(包括: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字句、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换等),标点(句号、逗号等11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阅读(包括:朗读、默读和背诵等),作文(包括:应用文,如:请假条、日记、信件等;练笔作文,如:记叙文、提供材料的作文等)。教师要深入理解这些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适当地选择,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

2. 优先选择重、难点或疑点。微课内容的选择是微课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选择教学中的重、难点或疑点为主要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如,一年级《标调规则》《如何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二年级《小小问号怎么用》《怎样观察一幅图画》,三年级《怎样写好人物对话》《“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四年级《“的”、“地”、“得”的用法》《拟人句改写小妙招》,五年级《缩写句子》《篇末点题》,六年级《破折号的作用》《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等等。

综上所述,微课正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明确微课教学的对象、遵循微课设计的原则、巧选微课设计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一节好的微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让微课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微课选题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6]GHB0350)

编辑:张慧敏

作者:薛凤娟

小学语文课堂下教学设计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的具体系统的计划过程。一份教学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将从当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做一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策略

一.前言

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正因语文课程对小学生教育如此重要,而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努力优化完善教学设计才能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设计的编写,重视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表现出两极化的状态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要制定一个正确、恰当的教学目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2001年实验版的课标中已经提出,这是再次做出强调。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包括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有关工具性的具体要求就体现在:学生要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但往往很多教师过于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把语文课堂变成了煽情课堂,如有的老师在教授《斑羚飞渡》,出示了大量的感人泪下的图片给学生们欣赏,一节课下来学生上得很感动,但读写的训练基本是没有。除了在教学目标上过于注重人文性,教师们也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只关注工具性。特别是为了适应当下的应试考试,很多教师会把关注点放在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的讲解分析上,把课文肢解成一句一句从而进行修辞,写作手法上的讲解,使得一篇课文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以及其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如在教授《司马光》这篇古文时,有的教师只强调了字句的翻译,而有引导学生关注司马光的美好品质,教师应该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学情

教学内容的选择可谓是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中,没有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就很难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王荣生在《阅读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情。根究学情的前提,是了解学情。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或多或少都是了解其重要性的,但是从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陈隆生的论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中对当前语文教师对学情的研究得出了一下几个结论:

1.做过学情分析的教学案例不多,在备课中去进行学情分析的老师,从总体上来说,不很多。

2.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似的判断。

3.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

4.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学情分析是一种浅度的描述,是一种印象的判断。

这样的学情分析,是很不够、很不到位的,很难同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不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有效地教学活动。很多教师都说:“我们班的学生很差。”但在追问差在哪里时,教师又语焉不详,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学情的分析,如果不是具体到每篇课文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比如,他们已经懂了什么,他们还有哪里不懂等等,实际上等于没有做过学情分析。在课标中除了提出总体目标与内容还详细地规定了各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要求教师应要树立“学段”意识以及具备开发、细化“学段”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的能力,强调“学段”意识,实际上也是在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曾经有人问优秀语文教师钱梦龙:“为什么钱老师上课时学生总能和他配合得那么默契呢?”钱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自己的教学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备课时,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地方,我想,学生可能也会比较难理解;我自己看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我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處,我就会在这些地方导一导”。而教师们忽视学情往往很难写出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也无法打造一个优质的课堂。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不够充实

西南大学的教授魏小娜曾说过:“每个教学设计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果一个教师连最基本的必须要解读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无法正确理解,那写出来的教学设计也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的理论基础用于支撑,笔者在某小学做代课老师时,曾采访过学校内部分教师,通过访谈的形式,发现教师对教育教学相关著作的阅读量不够,对课标的理解也不透彻,虽然口头说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总是走向某个极端,比如谈及“人文性”,很多语文教师就以为是在语文课堂上大肆进行感情的渲染,忽视语言教学,但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也是实现“工具性”要求的,章熊曾说过:“语文需要科学的训练,但语文训练不是万能的,然而它又是重要的,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就是把言语技能的训练理解为简单的、机械地、反复的操作。”《文心》中也有提到:“只中思想而忽视训练,所获得的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将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只取轮廓是没有什么用的。”

没有足够的理论的引导和支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就缺少理论依据,教学设计能力没有提高,很多时候就是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但并不理解背后的设计原理,因此在课堂上也无法做到真正落实有意义的语文教育。

(二)忽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缺少以学生为本位的意识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不够充分

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参考教参或别人的设计,很少从学生的学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考虑进行教学设计,没有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对课文的深刻体会,仅仅是把教学就当成一个任务[2]。这种理念是很多教师都有的错误观念,教师没有亲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学情不是指对学生的情况泛泛而谈,而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可以采用课前小测试,或是口头测试等方法来确定真正要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哪些。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并不充足,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生活情感认知和语言认知三个方面[3]。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这种特殊性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却是模糊的,这种认识的模糊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

2011年版的义务课标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强调了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若教师不摸透学生的学情,又如何知道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难点,那样又如何进行恰当地引导呢?

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依据语文课程性质设计教学,多看教育理论的书籍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通过学习语言运用的结果来学习语言运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并模仿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从而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让“人文精神”贴着“语言”行走,咬定语言不放松,人文原在语言中。张志公曾说:“只要老老实实地把语言抓好,其余各个方面就都捉住了,这一环抓不住,别的都是空的。”无独有偶,著名的语文教師于漪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她本身的语言就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只要教师能满含深情的引领学生口入其中,学生就会心入其中。”如有这样一个优秀课例就在《羚羊木雕》一课中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先把“我”和妈妈的对话改写,然后让学生比较分析原文与改写的对话中,“我”和妈妈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和父母相处的实际情况想象,假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家中,将会展开一段怎样的对话,老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对话后面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最后结合学生的作品,教师总结对话描写的技巧。在这堂课中的写作训练就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而不是偏于其中一面。

不仅如此,小学教师要经常关注教育热点问题,阅读最新教育理论著作和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依据小学生的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这些都是我国优秀语文教师成功的经验。教学设计属于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文本的教学,一方面要根据体式,正确地解读,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或是读不好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才造成了语文课堂的很多问题,造成语文课堂的无效性。学情的研究比如这篇课文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什么地方读得不好,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文章体式的解读来实现——这种体式的课文应该按照什么阅读方式,从文本的什么地方读出什么东西来。

我们要找出大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来确定我们教学的内容,这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顺利地实施教学。同时,对一个年级几个班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增减[4]。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能够让教师充分读透文本内容,明白教材编者的意图,确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准确找到教学的重难点,最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授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设计也能体现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与教学风格,加强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个复杂的问题,需不断地进行探索,需要广大的教育者共同努力,不断地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课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卫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方法[J].江西教育,2017(18):32-33.

[2]张玉婷.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吴亮奎.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33(01):43-47+124.

[4]黄晓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作者:黄新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研究论文下一篇:基于质量管理的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