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研究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外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提出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期对翻译教学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不同行业领域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

外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研究论文 篇1: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评析

[摘 要]:本文以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情况的现状为立足点,通过明确英语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关系,研究总结了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的评析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对策 评析

一、翻译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一种语言的意义。翻译过程中仅仅知道某些单词,看懂某段文章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把源语转换成合格的目的语的翻译能力。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学生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

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然而,在我国翻译教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的,它对译文的要求较高”。众所周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翻译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而很少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笔者以为,译界学者之重翻译教学而轻教学翻译的态度有将教学翻译边缘化之嫌。事实上,教学翻译的确被边缘化,甚至有研究者有失偏颇地将翻译教学之不良影响归咎于教学翻译。正如罗选民所指出的:谁也不能保证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将来改行从事口笔译或从事业余翻译;非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翻译技能; 非语言专业工作者翻译了大量的非文学作品; 翻译具有优化教育的功能。因此,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当前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与重视程度脱节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从《要求》中可见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标准明确而具体。但纵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开设量明显不足,有些学校的英语专业每周仅仅开设2课时的翻译教学课程,甚至英语翻译在读写课程上附带练习。而公共英语课中几乎没有设置翻译课,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停滞不前。不够重视翻译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在翻译课程中逐渐产生消极对待情绪。此外,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涉及翻译理论与技巧。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课后翻译练习多是以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或语法现象为主,局限于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难以体现针对翻译教学需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训练。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现实中,由于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很多人对于翻译教学存在模糊认识,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常常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翻译课,重技法讲解,轻实践解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词和单句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翻译思路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上,而只是单纯为教会学生具体怎么翻译词汇,翻译句子。教学方法大多仍然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法,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然停留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课堂传授翻译知识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能力培养。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设置不够系统,连基本的翻译课程都是一些公共选修课,更不必说在课程之外主动设立一些让学生交流翻译的活动平台。换言之,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翻译基础,进一步造成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的恶心循环。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和肯定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翻译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当前的大纲尽管提及翻译能力的培养,但总体上其注意力还集中在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忽视了翻译能力。修改教学大纲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不同层次的翻译水平要求,明确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要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在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中也要加大翻译的比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课程的“教”与“学”的足够重视。同时,高校应编写适合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新理念的翻译教材,教材中应加入翻译教学的内容和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以指导实践中的翻译教学,更好地完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体系。

2.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然而然向以学生为中心靠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则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翻译选修课,包括基础性质的选修课和综合性的选修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授课,并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学方法应提倡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式学习,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时刻查询最新的实践翻译材料,结合一些影视资料,让翻译课堂不再枯燥,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再以设疑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索总结,重视教学互动。具体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主动思考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深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的进一步探究英语翻译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促进了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因为正是翻译教学赋予学习者运用翻译技能与技巧的能力,构建了学习者翻译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石。翻译教学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好外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检验学生英语技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并付诸实践,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 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J]. 中国翻译 . 2009(6):34-41.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 中国翻译,2002(4).

[3]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作者:孙广晟

外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研究论文 篇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提出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期对翻译教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现状 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不同行业领域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为了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和培养多领域的翻译人才,本文从翻译理论入手,分析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历了几次改革,1987-1999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未出现翻译题目的测试,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并未把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行重点教学和训练。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生业余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强调语言交际能力,即口语交流和书面交际表达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2013年教育部又一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的翻译题目进行新的改革尝试。新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教学大纲》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基础阶段的翻译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達意,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在高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随着新大纲的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改革自2013年12月起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考试的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个至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个至200个汉字。翻译题目的分值比从原来的5%增加到15%。

然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否满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翻译题目的改革要求呢?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测试对教学具有极大的反拨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不可避免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交际教学法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近年来各大高校展开的网络辅助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多样性和教学的互动性。但是对翻译部分的教学仍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在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上存在问题急需解决。

1.教师与教学方法

教师对翻译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课堂内对课文的翻译和练习的讲解上。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规模对翻译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大班教学的学生人数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障翻译练习的有效性。不断加大的翻译测试题目难度也使相当一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部分学生对翻译的学习动机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上。

2.课程设置

就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而言,据笔者的口头调查和有关学者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开设单独的翻译课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翻译教学基本依赖于教师在课堂内对课文的翻译和课后翻译练习的讲解。教师对翻译教学的认识仍然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翻译教学仅仅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使翻译教学的水平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不利于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

3.翻译教材

针对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可谓层出不穷,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适合非专业大学英语的翻译教材。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只能在种类众多的英语专业翻译教材中筛选。其中难度的把握、题材的选取和针对不同文类的翻译方法的教学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降低了教师进行翻译教学的动力。所以,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专门教材的缺失也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极大的困境。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应对策略

1.翻译理论的研究

我国的翻译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在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中,鲜有教师对翻译理论进行有意识的讲授,部分教师在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中更关注翻译技巧而忽视翻译理论,他们认为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是研究生才有必要学习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的学习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行翻译教学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会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文体的翻译材料进行理论探索,从而找到最有效的翻译方法和教学方法。

针对非专业的学生,在翻译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学会独立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篇章,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从而更快地提高翻译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翻译实践,有针对性地插入翻译理论的教学。对于翻译的初学者来说,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流派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的基本结构进行严密的分析,对原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应和转换规则,以及对原文和译文的功能等值而对初学者的翻译实践提供切实的帮助。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将翻译理论融会贯通在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的讲解中,就会帮助学生不仅学会应该怎样译,还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译。也就是许钧所讲的,翻译教学中既要有“技”的传授,又要有“道”的解惑。

2.文化视角的培养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加,人们越发认识到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语际交流,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的语言外的范畴系统。大学英语翻译难度较专业英语翻译要小,所涉及的内容领域主要是科技、社会、教育、经济等常见的话题。从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试题类型来看,测试者在进行这一类型题目的设计时更强调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交际能力。由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试题的汇总来看,题目分别为:乌镇、功夫、风筝。其中三段篇章中,含有诸如“京杭大运河”“功夫”等带有中国文化意义的词汇和句子。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难题时不知所措,把“京杭大运河”翻译成Jing-Hang Big Canal而闹出笑话。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两个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扎实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活动。所以,汉译英的翻译实践首先检验学生的汉语文化基础是否扎实,然后才能进行有效的翻译交际。

3.翻译教材的改革

目前,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市场缺少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合的翻译教材。尽管市场上翻译教材层出不穷,但是无论是从选材上、难度上还是篇章长度上,都很难找到适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从大量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翻译教材中选取题材、难度、篇幅相当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难度。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四六级测试的翻译题目为基础,结合翻译理论,将不同的翻译技巧融会在难度、篇幅适合的篇章中对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练习和指导,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的放矢。

4.翻译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翻译教学基本上分为两部分:课堂技能和知识的讲解,以及课后翻译练习的修改和讲解。但是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存在两个先天不足:学时量不足和教师师资不足。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的学时为64-70(各学校存在差异),教师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更加捉襟见肘。在有限的学时内,进行大量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讲授是不切实际的。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是大班制,即1位教师对50-55位学生的教学,这使教师进行翻译作业的批改和讲解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两种难以改变的现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寻求突破,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翻转课堂翻译教学。教师需要寻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改善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上的困境。

三、结语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面临诸多难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任重道远,培养有国际视角的翻译交际人才是翻译教学的目标。在新情况、新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地位和目标,结合教学新技术、新理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以期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通晓翻译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Bachman,L.& Palmer,A.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修订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92-194.

[4]Hughs,A.Testing for English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席秋香,蔣金运.TEM4考试模式的改革趋势与专业基础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作者:王晓琪

外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研究论文 篇3:

试论翻译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

[摘要]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重视教师的自我发展。文章从教师内省与评价、教师自主学习和外源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翻译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旨在帮助教师认清自我,立足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自我发展 内省与评价 教师自主学习 外源学习

[作者简介]杨大 (1968- ),女,贵州瓮安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贵州 都匀 558000)

一、引言

自我发展是个体基于自我完善的一种内塑需求。教师自我发展是指教师为了自身需求和愿望,在知识、能力、实践等方面所进行的持续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进步、伴随终身的发展过程。换言之,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①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变迁和终身教育的兴起对我国的教育变革提出了要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教师要应对种种挑战,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观念,②注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估等方面都还相当滞后,变革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具备一支能引导学生既掌握翻译专业知识,又从事翻译实践的合格教师队伍。然而,在我国各大高校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多数是英语语言学专业毕业,后因教学需要改教翻译课,他们当中多数人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不具备翻译实践经验,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知识的重塑和学习便成了一种需求。此外,虽然我国翻译硕士、博士的培养已有一些年头,但从事翻译教学的并不多,即使部分人从事高校翻译教学,但由于学习期间自身努力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仍需不断提高。外部环境加上自身需求,翻译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针对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环境,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笔者试着提出以下几种教师自我发展途径,以供借鉴。

二、内省与评价

内省即自我观察,是一种通过反思自身行为来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心理活动,是进行自我完善的基础。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是一种揭示世界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③为了自我发展和成长,教师必须持续而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态度、知识、技能等进行相应的内省与自我评价,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勇于挑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审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学会从研究者的高度去审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终身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习惯,把内省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推动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翻译教师应定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进行内省和评价:

(一)知识结构

合格的翻译教师应既是译者,又是教育者。作為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双语语言功底、极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要通晓东西方翻译理论,更要参与大量的翻译实践,熟悉各种翻译技巧。作为教育者,必须具有用于课堂管理与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课程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要满足这一双重身份的需要,教师应既有扎实的翻译学科知识,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宽厚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发展的前提,但是,多数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还达不到知识技能高度成熟的要求,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积累,需要结合学习经常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深刻、全面的内省,给予自我评价,随时调整、监控自己的学习,用知识来充盈自己,扩展自己。通过内省与评价,教师可发现自身各方面知识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知识结构的更新、完善,使自己持续地发展并成长。翻译教师只有长期内省自身的知识水平,实现自我认知,提高文化知识素养,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成为一名既有广博知识基础,又有专业学科知识的合格教师。

(二)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即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翻译人才需求量的增大,翻译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有关翻译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我们的教学队伍中,不乏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教”,或者说,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等还比较陈旧、单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改善教学实践,促进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内省,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给予调整、改进,以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翻译教学实践内省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根据现实需求,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进行审视、思考与评价。在教材使用上,教师要改变一贯的“唯教材是从”的做法,“博采众长”,综合多种教材,收集各家经典,编写讲义,设计课件。授课内容上,改变原来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打破原来重语言知识、轻文化知识的做法,④尽量多样化学生篇章翻译练习的题材形式,并使具体的翻译理论、原则与学生的翻译实践相联系。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教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把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大量开展课外学习与实践,培养其翻译能力。此外,翻译教师应随时内省自己的教学活动,观察学生对教学的反应,验证教学理念是否适用,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从而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重组课堂教学,⑤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科研能力

作为合格的翻译教师,在具备深厚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用科研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平台。但是,教学工作繁重、科研经费以及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等因素,使得不少翻译教师无暇顾及自己的教学研究,科研因而成了多数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课题,可使教学更具科学性、系统性。教研相长,科研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翻译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科研,观察、分析自己的科研情况,评价自身的科研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困难进行思考、研究,找到解决办法,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自己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不仅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认清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也能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从教学实践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这对教师的自我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者自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要求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者,和所有的自主学习者一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⑥教师自主学习是一个终身化的、贯穿教学生涯始终的过程,既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今天,信息科技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师仅凭学校学得的教育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这一点上,笔者自己就有许多深切的感受,在翻译实践中,常感到知识面很窄,自身的专业素养还相当欠缺,从而认识到,作为翻译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需要腾出学习时间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也认识到,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内塑,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意识,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教师自主学习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担负着让自己成才,同时也让自己的学生成才的双重责任。如果教师不重视自身的学习,不积淀丰厚的学识,在翻译教学和实践中常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又如何能成为人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因而,教师应加强学习,定期阅读翻译理论、教学方面的新书、杂志,把学习与教学联系起来,这既有益于教师知识能力的建构,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丰富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有关学科的前沿新知识、新信息。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四、外源学习

(一)参加进修、培训

追求自我发展,除了自主终身学习途径外,教师也应积极建构其他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模式。比如,在本院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一切机会、时间参与进修或培训。进修、培训有着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条件、需要等选择脱产或在岗學习。通过进修培训,教师不但可以提高学历水平,而且还能学到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的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教学理念、理论知识及教学教法,扩大知识涉猎面,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增加自身的教学资本。现在国家正在为翻译教师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有机会、有条件的教师应把握好时机,努力学习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了解教学与理论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对翻译增加一些感性认识,⑦使自己在翻译专业技能、专业理念、教法、科研能力及理论素养方面得到系统的培训。

(二)参与学术交流

教师应走出校园“象牙塔”,深入了解外面的世界,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翻译教学研讨会、学术访问、交流活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教师要具备随时学习和提高的意识和准备,利用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们的先进经验,了解本专业领域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主动与有着不同教学环境、拥有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师研究探讨,从侧面充实自己的知识内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并在一定时候反映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翻译实践中。与专家、同行交流,教师能够开阔学术视野,确定学术研究方向,找到研究方法,同时,也能使自己在理论、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三)教师沟通平台

实施教师沟通平台,并不仅局限于校内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可指分散的或跨地域的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有了崭新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联系更为便利,有助于教师同行间的互动学习和彼此交流。利用网络,教师之间可就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互相切磋,交流讨论,齐心合力,找出解决办法。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联盟,与志趣相投的人、与共同拥有发展积极性的教师建立联系、分享信息。教师要努力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合作与支持,并把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与人分享,营造良好的共同学习氛围,探寻共同发展途径。

五、结束语

教师自我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翻译教师想要迎接时代的挑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加强学习,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目的;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内省、评价,承认不足,找出差距,自觉、主动寻求自我发展途径,构建知识。总之,翻译教师既要实施教学,又要不断学习,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使自己成为高效的终身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1.

②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56.

③王笃勤.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④陈科芳.关于本科翻译专业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2009(3):51.

⑤⑥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3,202.

⑦鲍川运.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2009(2):47.

作者:杨 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档案学研究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下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