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论文范文

2023-09-16

外语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一、外语学习审美体验的内涵

参与式学习审美体验有着诸多研究角度。建构主义者和真实教学法 (authentic pedagogy) 提倡者都倡导建立参与式学习。如埃利诺·杜科蒙 (Eleanor Duck-worth) 从建构主义角度, 提出教师应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 使学生得以认知性参与。[3]弗来德·纽曼 (Fred Newmann) 认为个体真实参与学习过程时, 就在经历审美体验。但是, 建构主义者和真实教学教育者倾向于关注学生的认知性参与, 并没有重视杜威所提到的整体性教育方式。现有国内研究已经关注到了美学角度的外语教学或学习, 但仍然侧重审美经验, 其本质仍是审美教育。本文从杜威的美学观点出发, 提出外语课堂的审美学习体验, 不仅关注外语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参与, 而且更加强调“完整的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笔者认为外语课堂审美学习体验的标志是对外语学习饱含热情的期盼、深入的参与和坚持到底的学习意愿。因此, 探索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审美体验的特征, 有助于外语教师了解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外语课堂的审美学习体验。

二、外语课堂审美学习体验的特征及教学方式

为揭示外语课堂学习体验的审美特征, 本文以杜威的《Art as Experience》为视角, 分析和总结审美特征, 进而探索外语课堂中学生的审美体验。笔者认为, 审美体验具有五个特征:联系、积极参与、感官体验、知觉力、冒风险。这些审美特征的掌握不仅能帮助外语教师组织有效的外语课堂活动, 也有助于学生实现外语学习审美体验。

(一) 联系

第一个审美特征是联系。杜威指出当个体与环境“交互”, 开始融入周边世界时, 就有可能开始审美体验。没有建立联系, 就没有审美体验。当自我与世界的联系被打破时, 自我与世界互动的多种方式就变成彼此间的单一联系。

克西曾米哈里 (Csikszentmihalyi) 和瑞克·罗宾逊 (Rick Robinson) 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上, 划分出联系的不同类型, 说明了学习者对客体的四种反应, 包括情绪的、感官的、智力的和交流的反应。情绪反应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内心反应。情绪是审美体验的必然成分, 有时占主导地位;智力反应指的是主体与客体的认知关系;交流反应是指可以通过教师、文本、文化或时代与学习主题发生联系;感官反应是指学习内容、方式及学习过程的感官性质。这四种联系描述了学者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特点。外语学习者如果能够通过以上四种方式与目标语及其文化建立联系, 就更容易实现审美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通过这四种方式与外语学习主题发生联系。

(二) 积极参与

获得审美体验必须要积极参与。杜威一直关注人的整体性存在, 认为审美体验是积极的, “为了将自己浸入学习内容, 我们首先要投入其中。当我们对一个情景太消极时, 它就会压倒我们”。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 目标语信息的输入量原本就不足, 如果学习者还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 不与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意义“对话”, 那就无法获得审美学习体验, 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调用头脑中的原有目标语信息, 对新信息进行吸收和整合处理, 并融入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中, 使原有知识与新信息开展意义对话, 从而感受获取新知识的美感。

(三) 感官体验

审美体验是一个感官体。杜威认为, “感官是生物借以直接参与周边世界发展的器官……因为感觉器官是这种参与的方式, 这些器官的任何损毁都来源于并导致狭隘而枯燥的生活体验”。所以要实现外语课堂审美学习体验, 就必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感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呈现感性材料,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之中。比如, 学习某个词汇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触、嗅、尝等途径认识事物, 力图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获取知识和经验, 从而获取审美体验, 尽量避免枯燥低效的英汉对照式一对一强行记忆目标语词汇。同时, 还应注意的是, 根据认知规律, 感性刺激应先于理性刺激。由于感性刺激并不容易在外语教材中体现, 所以, 如果教师只是消极地遵循教科书或是事物发展本身的严格逻辑顺序, 而不根据外语学习规律和学习者认知规律对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的话, 就很可能过分注重理性刺激, 而忽视了感性刺激, 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就无法保证。

(四) 知觉力

第四个特征是知觉力。杜威较为详细地区分了两种观察:识别 (recognition) 和知觉 (perception) 。后者是审美体验的一部分。杜威指出要实现知觉, 个人必须真正地观察, 理解客体的各种性质。更重要的是, 学习者必须在信息与个体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新信息, 建构并反思新信息的个人意义。正如杜威所做的比喻:一群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从画廊中蜂拥而过, 左顾右盼, 却并没有理解……要理解, 参观者必须创设自己的体验。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个人化处理。比如教师介绍万圣节时就可以对目标语内容进行再加工, 比如将万圣节来源编成故事、让学生组织化妆晚会、观看一些有关万圣节的视频等等。通过多感官的体验,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经历结合起来, 学习者建立起学习内容的个人意义, 从而产生了知觉力。

(五) 冒风险

审美体验的另一特征就是敢于冒风险, 探索未知领域。实现外语学习审美体验的风险就是面对新事物时开放自我, 通过理解他人体验而获得新的个人体验。在外语课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的过程时, 就是在经历审美体验。

三、审美学习体验的价值

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将以上审美特征综合使用, 充分融入其教学设计和课程规划之中。笔者相信, 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审美学习体验的五大特征, 并将其充分应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 就能帮助学生获得满足、保持情景记忆和建构个人意义。

(一) 获得内在满足

首先, 当学生在个人体验和外语学习之间建立联系时, 在其感官体验中表现出对学习的参与时, 就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实现审美学习体验, 就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这就会促使其要求继续学习目标语或其他外语, 从而成为外语终身学习者。

(二) 保持情景记忆

简单来说, 情景记忆允许我们回想起“对我们生活进行独特定义的个人事件”。我们以一种多感觉的方式自然地体验和理解这个世界, 从而推动了长时记忆。一些事件记得更好, 关键原因是相关情形涉及到更强烈的和变化的感官体验, 在皮层神经元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因此, 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感官体验越丰富、对外语信息的情景记忆就越充分, 也就越能够实现长时记忆。

(三) 建构个人意义

意义建构指的是学生在所学内容中发现了一些产生个人结果的价值。审美体验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对未来体验提供了意义和价值。当一个教学活动具有了审美学习体验的特征时, 就可以促进学生建构意义。学生必须首先发现有趣的外语学习内容, 发现个人学习体验与目标语内容之间的联系。接着, 学生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处理, 建构个人意义。意义建构会促进学生从学习材料中发现更多的联系。

四、结语

具有美感的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如果能够以审美体验的特征为参照来设计、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学生和教师就都可以从这个体验中获得成长。联系、积极参与、感官体验、知觉力和冒风险都是审美学习体验的特征和产生条件。借助这种体验, 外语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学习、保持更好的记忆、增加知识、建构个人意义、获得满足。因此, 外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课堂活动开展的方式和标准, 突破教学内容的限制, 从审美体验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的教学, 使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枯燥、简单重复, 而成为真正的审美体验。

摘要:杜威的美学理论描述了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体验, 学生高质量的外语课堂学习体验应当与此相似, 其特征包括:联系、积极参与、感官体验、知觉力、冒险。外语教师可以参照这些特征, 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获得外语课堂的参与式审美学习体验, 从而使其获得满足、保持情景记忆、建构个人意义等等。

关键词:外语课程,审美,学习体验,杜威

参考文献

[1] Pope, D.Doing school:How we are creating a generation of stressed out, materialistic, and miseducated students[M].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2] Eisner, E.W.Two visions of education.Teachers College Record[EB/OL].http://www.tcrecord.org 2010-10-2.

外语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Massive 0pen0nline Course) 起源于2012年并迅速传播全球。MOOC是在线教育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它依托第三方社会化机构运营, 以大规模开放课程为核心、以公共技术平台为支撑, 是目前热度最高的网络新型课程教学模式。MOOC形成的一股新型学习热潮, 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MOOC和传统教学间不是替代关系, 而是融合关系。将MOOC与传统课堂相融合, 就是要把两者的学习优势彼此结合, 既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引、启发、监控的作用, 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MOOC与传统外语课堂相融合的可行性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 MOOC具备诸多优势:可利用网络数据平台不受地域时间限制, 学习自由便利;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课程资源, 学习机会较为平等等。MOOC的诸多优势进一步拓宽并延伸了传统的教学环境, 充实了教学资源, 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然而, 现有技术层面的瓶颈与先天局限性使得以MOOC来代替传统外语教学模式还为时尚早, 单纯利用MOOC来进行外语教学依旧存在弊端, 如课程设计框架欠科学、缺乏有效及时的教学反馈、退课率较高、课堂评价体制不完善等。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 MOOC平台下, 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往往无法得到控制, 进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理想。面对MOOC的冲击, 教师应反思并借力MOOC平台, 将其应用到传统课堂教学改造中, 使之形成互补,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MOOC与传统外语课堂相融合的实施手段——翻转课堂

将MOOC与传统外语课堂相融合, 可借助翻转课堂模式来加以实现。将传统课堂模式进行颠倒, 将知识传播和内化的过程进行反转, 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授课, 学生课后习作。而翻转课堂则为:学生课前初学, 课上习作。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 师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答疑、协作研究和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采用这一课堂模式可促进学生更高效主动地去对知识进行获取, 进而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互动环节与练习,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与评价。

1、MOOC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课程资源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为实现知识的初学, 需要学生在课前观看课程资料。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教师可通过MOOC平台自主创建课程视频, 亦可将相关视频资源放到MOOC平台。教师所制作的课程视频需要以知识点为单位, 短小精悍、自成一体, 适合学生课前零散碎片时间去观看学习。同时,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MOOC平台广泛的优质外语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将其融入自己的课程中, 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若在保持视频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同时, 又兼顾学生的兴趣接受度, 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效果与互动性则更为优异, 更能有利地促进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达到初学效果。

2、MOOC为实现翻转课堂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MOOC除提供课程资源外, 也可为学生讨论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为保障课前学习效果, 为课堂中师生互动习作打下知识基础, 教师可提供课前相关辅助练习, 学生亦可通过MOOC的信息交流平台查阅资料, 沟通互动讨论。课堂上, 知识的内化过程主要通过教师设计的高效课堂活动来实现, 而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有效的反馈和监控。这一环节中, 新的知识点不再被重复, 更多地是以深层次的互动讨论、答疑解惑来达到内化。这不仅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监控, 也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 拓展了思维, 提高了语言能力。

四、MOOC与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相融合所引发的思考

将MOOC与传统外语课堂相结合, 利用翻转课堂来达到融合, 需要有较高的硬件设备与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教师利用MOOC平台制作课程视频, 还是课堂中利用网络资源来达到知识的内化, 都需要较强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来保驾护航。而采取翻转课堂对外语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接受并学习新媒体教学手段。在制作课程视频资源中, 教师如何结合课程大纲, 兼顾学生兴趣, 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设计制作, 也成为一大难点。另外, 理想的教学模式对师生间的高度互动协作要求较高。传统教学过程中, 往往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 师生间的互动难以得到有效地实现。这与学生对课堂的准备不充分, 课前学习的不足有关。借助MOOC平台,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虽然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同样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实际中, 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需要关注的一大难题。

五、结语

合理利用MOOC资源, 根据外语课程自身特点设计翻转课堂进行混合教学, 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 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内化, 同时也能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使学习者获得更佳的教学资源与更优的教学效果。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 也要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协同研究等能力, 为此, 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亟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探讨MOOC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差异, 针对教学对象分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实现, 试图探索出借力MOOC平台的融合式外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1.

[2] 张芸芸, 何婧, 陈莉莉.基于MOOC的法语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J].青春岁月, 2016, (4) .

[3] 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学刊, 2013, (4) .

外语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1 对抗情绪产生的根源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导致不适应, 对新模式觉得有能力上及情绪上的负担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偏重以教师为主导的字词对应式的讲授及标准答案的分析讲解,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大都是建立在传统意义观的基础之上, 用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来代替或解释英语的一个词语, 这样就难免会理解不充分、不恰当, 就会造成许多误解, 曲解的情况。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图式理论对阅读的启示,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 对于阅读认知过程的解释, 强调了认知没有单一的结果, 也就是从结果上强调了读者对于语篇的创造性理解的意义。新的阅读模式强调学生的创造性理解篇章, 这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同, 给部分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学生带来困窘。

1.2 新的大学教育形势下的师生价值观念对立对收费教育下教师权威的挑战

长期以来, 师生关系因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直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局面上, 师生关系实际成了统治与被统的关系, 随着大学入学口径的拓宽, 中国的大学教育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传统的教师权威地位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中, 师生之间意味着平等的对话, 在基于民主、双边、开放的前提下, 教学活动意味着对话, 意味着参与, 意味着相互建构方式的同时, 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 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的凸现, 个性的张显, 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 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1.3 应试教育下学生对能力提高的需求不高, 关注分数,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迫于考学压力, 抹杀了对知识的深层探索的能力培养。但是, 大学的素质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张彤, 2001) 。由于英语阅读教学重点大多数是针对应试阅读, 讲解的深度广度常局限于就标准化选择题答案的讨论, 或是教导学生如何理解课文, 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 无助于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通过阅读了解和认知世界能力的培养, 以及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训练。近几年, 虽然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加强了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但是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尤其是利用校园网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能力依然较弱, 改革效果并不显著。怎样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尤其是网络提高英语阅读教学, 从而实现听、说、读和写四项技能的结合, 使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走出简单的技能训练模式, 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英语阅读教学这个平台借助教育技术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英语阅读课不局限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 真正达到有效的听说读写结合, 进而达到深层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的能力。

2 采取的教学策略

(1)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意见”的原则, 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采纳学生建议, 注重教学反思, 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 教师自身对课程的领悟、驾驭能力是衡量教师是否具备现代新型教师的基本准则;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开发、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反思决定教师能否担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担”。在教改中, 课前.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 努力挖掘新内涵, 开拓新角度, 探索新教法。课后, 要求教师注重反思, 反思自己本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和参与者;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成为师生交往的有效途径。写好教学后记, 记录好教改中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偶发事件, 及时与学生沟通, 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此外, 我们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教学现象;学生无约束地极度膨胀自己所谓的个性, 进而滑向极端的自由;而教师则因为种种理念、理论、舆论的限制, 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成了学生无限自由发展的“推波助澜”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冷静反思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科学、客观地认识学生, 不能将学生过于理想化。否则, 各种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或理论将成为教师的“镣铐”, 最终阻碍教育的发展。

(2) 适当回归传统教学模式, 平衡学生需求, 延长新模式的磨合期。

部分同学心理上对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很快进入角色, 原因大致可归为;欠缺计算机技术运用的能力, 对新模式的可行性持强烈的怀疑态度, 应试考试压力促使对传统教学的依赖, 老师不可操之过急, 在扬弃的原则下, 适度保留传统阅读教学中功能语言学运用于教学的教学策略, 如词义辨析, 难句语法解析, 文化背景简介等, 与此同时, 摈弃传统翻译式的篇章讲解方式。将篇章理解的重心通过借助教学软件概念图展现篇章理解的多维角度, 逐渐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分析篇章的意识,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教学技术给阅读课堂带来的新的空间, 进而排除学生对运用新技术的心理障碍, 最终实现教育技术的普遍推广运用。

(3) 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发现, 采取以“学习积极分子带动课堂效果, 争取中间力量”的策略, 尽最大可能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的阅读模式强调学生的创造性理解篇章, 呼唤个性化思维的展示, 出于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考虑, 要求以小组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展示。在分组时, 教师有意识的将不同性格的33个学生安排在一组, 并随时打乱固定的小组成员, 以便让学生实现与他人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关系最大化。

(4) 适当解除对考试的担心, 提出适应这种新方法的应试测试。

传统的阅读考试通常以标准化选择题为主, 传统说教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考试而服务的, 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压抑了大部分学生阅读的创造性理解能力, 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对阅读课的兴趣, 最终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开拓学生视角, 通过相互交流培养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单一的选择答案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答案潜在的多样性的特点。为了缓解考试环节的忧虑,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采取图解、开放式问答或写作等考题形式迎合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 更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总之, 在教改过程中, 老师担负的角色是多重的, 既是课程的指导者, 又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激励者, 既是知识的传播者, 又是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前提下, 遵循知识本身的特点及课程设计的大方向下, 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倘若如此, 课堂教学中的阻碍才会迎刃而解, 教学效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摘要:本文探讨了有关外语教改过程中学生对新的教学法的不适应所产生的对抗情绪的根源,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旨在构外国语建和谐高校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对抗情绪,教学策略,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 Pearson, D.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In Carroll P.Devine, J., Eskey D. (eds.) ,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1998.

[2] Ausubel, D.Novak, J., Hanesian, H.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8.

[3] 张力华.教育体制改革中创新教育实施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4.

[4]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厦门大学, 2001.

[5] 张庆华.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济宁学院学报[J].2007, 28 (5) .

外语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原声影视作品应用于国内外教学的现状与可行性;2)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优势与特点;3)选择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注意事项。文章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与展望,建议以后的相关研究应立意新颖,适当做些实证研究,或从读写角度分析英语原声影视作品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原声影视;英语学习;研究综述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阅读教材已不能满足英语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发展,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英语原声影视作品能通过触动视听觉以深入理解西方文化的方式来促进英语学习者对语言使用的认知,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在中国知网上以“英语原声影视作品”为主题词,搜到学术期刊一百三十一篇,学位论文六篇,用“英语学习”作为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搜到学术期刊二十六篇,学位论文一篇。经过筛选整理,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有待改进之处提出见解。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经文献阅读发现,国内外学者都会利用原声影视作品做辅助来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成绩。他们会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状况,结合教学目标,对原声影视作品进行合理筛选,让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为课堂教学添彩。国内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 (2)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优势与特点; (4)选择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注意事项。

(一)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

隨着科技行业的发展,人们可通过DVD,网络等媒介接触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在1990年,国外就有了用原声影视作品作为语言教学媒介的研究。原声影视作品具有形象丰富、情节生动、视觉震撼的特点,既能提供现实生活场景,又蕴含深厚的文化气息,在辅助英语口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Herron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像能提供真实的语言交流场景,丰富学生的跨文化体验,是最理想的听力材料,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利用影像学习外语。另有学者提倡各学科的教学都可适当融合影视作品,并尝试利用影视作品练习沟通技能。

(二)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所学的外语一般是德语、法语之类,因此在查询国外相关文献时,原声影视作品的语言范围不限于英语。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对照实验等方法,并从提高学习动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美国某团队在1990年将影视教学和课本教学对比发现影视教学能提供更真实的教学情境,因此影视教学取代了以课本为基础的传统口语教学。Baltova将53名加拿大的八年级法语学习者分四组进行口语研究:对第一组十三个学生只播放音频,对第二组十二个学生同时播放音频和画面,对第三组十五个学生无声播放,最后一组学生采取配音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播放音频和画面可帮助学生翻译教材内容,提高其理解能力。Han, H. P.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做了有关影视辅助口语教学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影视资源确实能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交际能力,并可提高学生的动机。

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倾向于将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用在初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以及英文电影的赏析课中,并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和口语测试的方法研究如何利用英语原声影视作品进行英语听说教学。

聂晓和李白璐指出,教师在课前应选择健康积极、发音需清晰标准、符合生活实际的英文影视内容让学生适当预习。在课中教师要合理设置目标与任务,例如预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电影;对发音正确、内容经典的片段,可反复播放,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保留画面、去除声音,对角色进行模仿或配音。在观影时教师还可留意一些片段或话题,在观影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全英文探讨。最后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通过布置任务巩固学生对影片的听力效果,激发学生在语言、写作方面的能力。

将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用于英文电影赏析课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首先要精心挑选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一些荣获国际奖项的作品。其次注意影视作品题材的丰富性、适宜性。再次,做好赏析前后的衔接工作:赏析前对影视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当补充;赏析中尽量不要打断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充分融入;欣赏后通过模仿、复述、讨论等及时强化。最后,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传授一些观影技巧,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思维。

另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2016年改革后的新题型中增加了听力的比重,还增加了口语考试,要求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听说与交际能力。在没有相应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英语原声影视作品是大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座桥梁。且英美影视作品的题材多样,给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提供了多种选择,从而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三)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优势与特点

英语在我国是外来语言,学习英语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是具有独特优势的语言资源和教学工具。就其优势与特点而言,许多英语原声影视作品都贴近日常生活,语言自然诙谐,使整个作品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其声音、图像的同时出现还能刺激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帮助他们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英语原声影视作品能给学生提供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通过影片加深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与了解。

目前为止,郑君君较为全面的总结了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六大优势:发音标准;口语地道;语言环境真实;语音语调自然;同义词辨析;趣味性、生动性。英语原声影视作品中人物发音自然而地道,口语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音语调连贯有序,而且话题通常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英语学习者可通过影视作品接触到许多实用而有趣的口语表达,从而直观感受东方和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原声影视作品中有时还会呈现一些同义词的辨析使用场景,帮助学习者区分近义词的用法,例如美国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对几个意思均为居民的单词的使用场景进行了辨析: resident,inhabitant,civilian,citizen。

(四)选择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注意事项

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好处的,因此教师在选择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时候需结合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影视作品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出能有助于教学和学习的最佳作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吴怡龙从选材、发音、模仿等方面给出了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选择注意事项。首先,选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深度,能在观看后从一定程度上起到发人深思或是给予人以思考的作用。其次,观看英语原声影视剧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口语学习,因此可以对剧中台词进行跟读、模仿,并有意识的积累常用的口语表达。另外,对于一些听起来相对吃力的段落,可开启慢速播放,用精听的方式来训练听力,听完之后就将其用作口语训练材料。

有学者提倡,对一些优质的影视作品可采取“多刷”的方式来反复学习。学习者的首次观看以熟悉内容为目的,第二次看时随看随停,学习并查询、记录影视中不理解的字词句,第三次观看时尝试关闭字幕,遇到确实看不懂的地方就看一下,并加强记忆和学习,第四次看的时候不仅要全程不开字幕,还可以尝试一下听写,在观影过程中同步促进英语听力能力和速记能力的提升。

针对影视作品应用于教学中的适宜性问题还需注意:第一,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影视作品并且做适当的截取,时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不让影视作品喧宾夺主;第二,教师需提前为学生做好文化背景的梳理,视情况介绍相关词汇和文化背景;第三,在播放影片时注意设置一些思考题,有适当的停顿、回放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三、总结

对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发现,在研究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时,大部分教师都关注到了“英语原声影视作品能提供地道的语言环境”这个功能,从而将其用于英语听说教学。另外,用英语原声影视作品来促进英语教学的研究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英语课上都有所涉及,其中应用于大学生英语學习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比中小学生和高中生稍好,他们的自由学习时间也很多,因此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优势来促进自身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定会有明显成效。初高中生受到学业和应试制度的限制,没有那么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但如果在教学中用适当的影视作品进行辅助的话也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从以上方面来看,国内关于英语原声影视作品与英语教学的研究已略显规模,从理论实践到实证研究渐趋活跃,不过这些相关研究仍然存有一些问题与空白,最大的缺陷是研究方向过于集中。如前所述,听力和口语是所述文献中探讨最多的领域,但各学者的观点多有雷同,缺乏不同的立意。其次,目前的文章多为经验之谈,仅有较少的实证研究,因此建议懂科研方法的教师在确定选题后利用自己的特长多做实证研究,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第三,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对于学生口语和听力能力提升的研究目前较多,但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就较少了,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尝试从英语原声影视作品与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角度展开思考,充分挖掘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的各个功能,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Goodwyn, Andrew.English Teaching and Media Education.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Barry Baddock &冉毅波.电影、真实性与语言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2(7):22-24.

Secules, T., Herron, C.,& Tomasello, M. The effect of video contex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76:480-490.

Eken, A.N. “You’ve Got Mail: a Film Workshop.”[J]. ELT Journal, 2003,Vol3:120-126.

张惠丽.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Original English Movies on College Spoken English Teaching[D]. Shandong University, 2009.

Baltova,I. The impact of video on the comprehension skills of core French students[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4,50(3):507-531.

Han, H. P. Implementing the Video-based Instruction in the College-level ESL Classroom Based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eories[M].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North Carolina, USA,1994.

聂晓,李白璐.英语影视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209.

姜振琴.英文影视作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43.

管怀燕.浅谈英文影视作品欣赏与高中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2020(04):73.

刘露露.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维度应用[J].现代交际,2017(20):163.

龙千红. 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3):32-35.

王建军.影视英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8(04):145-146.

郑君君.浅谈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02):79.

吴怡龙.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20(14):129-130.

王璐雯,龚小萍.浅析国内外英语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研究现状[J].现代交际,2018(16):78-79.

伍兰玲.影视作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9(38):113.

重庆师范大学 唐紫悦

外语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加入WTO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据报道,我国进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来,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外语课程改革之经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吸收。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求对我国新一轮的外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积极的语言教育政策

在国外,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语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经费的投入、语言地位、语种的选择和在课程中的比例等等。

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同时,它还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一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在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下,各州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并用于指导广泛的教学实践。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简称NALSAS),它为各州实行亚洲主要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教学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除欧洲语言的多种亚洲语言。这些积极的语言政策极其有效地提升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国民对语言的意识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1996年以色列政府推出一个全新的语言政策,教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对其进行修订出台了一个称之为“3+”的外语政策,除要求犹太人掌握三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外,还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传统的依地语或拉地诺语;共同语如俄语、阿姆哈拉语或西班牙语;或世界语言如日语、中文、德语等)。西班牙通过的一项政府法案(LOGSE)规定了外语为核心课程和必修的每周时数,小学外语教学总时数达到9%-11%,既保证了外语教学的早日开展,又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国外语言教育政策非常重视提升外语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不但把外语作为必修课程,而且大多数还把其列为核心课程,学习者年龄也不断地前移,语种的选择也极为多样化。

二、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

除了重视制定外语教育政策之外,国外外语界还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以利于促进和指导外语教育朝着计划、统一、明晰的体系方向发展。完整课程框架既有国际化的(如欧盟教育委员会),也有国家的。

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由欧洲语言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出台后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纷纷据其制定各自的国家标准,如意大利为此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期望,引发了教育部、工商界、家长和媒体对外语教育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欧委会还出台一系列现代外语改革框架,如《现代外语:学习、教学、评价--欧洲共同课种指南框架》(Modern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等,提出外语教学共同目标,它不但有助于各国制定具体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同时对大纲设计、考试、教材、教师培训等也产生了影响。为使该《框架》得以落实,欧委会还编制了《一般指南》和《使用手册》,供教育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人员、教材编写者、考试委员、教师、教师培训人员、学生(含成人教育)等参考。《多语和多元文化的欧洲》(1997-2000)是欧委会最新出台的语言政策,并为此制定《欧洲语言档案手册》(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用于:(1)让学生自我了解各阶段学习情况;(2)记录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供下一阶段学习或到国外就业参考。

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外语课程框架当属1988年颁发的《澳大利业语言水平计划》(The Australian Language Levels(All)Project)。这个国家总课程框架试图提供一种既能涵盖语言共性,又包括教师发展和研究的课程综合模式。此外,《完全指南》(All Guidelines)对国家主要语言课程,尤其是亚洲语言(中文、日语和印尼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不但指导中学高年级教学实践,而且成为国家高中外语课程评价框架(NAFLASSL)的基础,指导大纲的编写和构建共同评价标准,同时它也为外语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系数。

1993年美国全国性语言组织——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美国法语教师协会、美国德语教师协会和美国西班牙语葡萄牙教师协会获得联邦政府《教育目标2000》资助,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了新外语学习标准。《标准》制定出外语学习的五个目标: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沟通(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参与(社区Communities)。各州根据其制定了符合本地发展的标准和课程框架,为各学区各学校提供最佳的教学指导。

三、成功的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指导框架为各国外语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外语课程实践,其成功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双语教育发展

虽然传统的外语学科教学仍占主流地位,但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教其他学科,融学科与外语为一体的双语教育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实践。

初创于加拿大的浸入式是双语教育较为成功的一种模式,它还被推广到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并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等。德国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操外语的学生各一半,柏林现有14所这类学校,教学用语除德语外,既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还有俄语,现代希腊语和土耳其语等。在美国,类似的学校已经发展到254个。以移民为主的澳大利亚情况也极为相似。芬兰目前也有4000多名学生用这一模式习得第二语言。

传统的浸入式大部分是在低年级进行的,随着对外语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已不断上移。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一些学校的高中阶段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历史、音乐、体育及职业技术课程都用英语讲授。荷兰的一些大型职业学校如酒店管理学校,部分课程是用法语或西班牙语讲授的。卢森堡的许多学科都是用德语或法语教授的。1996年芬兰的一些调查表明,33%以上的职业学校,15%的初中(7-9)年级,25%的高中采用了双语教育。

(二)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交际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荷、法、英、美等国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各具特色。荷兰外语课程设计以\"单元\"组成,每单元由一些由交流情景话题或主题构成,鼓励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进行广泛的实践。法国强调\"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的机会和良好的语言气氛,小学外语教学通过儿歌、童谣、短故事、游戏等,培养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英国,5、6年级外语虽是选修课,但其教学目标仍强调初步的交际能力的获得,教学以听、说为重点,教材、练习以对话为主,课堂活动灵活多样,3/4的时间用于各种听说活动。更让人称道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英、法、美等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优势,纷纷与国外的学校建立联系,利用假期,两国学生互相“串串门”,各自住在对方的家中,让他们在地地道道的外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由此,学生的交际能力获得了全面提长,根据欧委会的最新报告,有70%的年轻人认为能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

(三)重视学习策略和原有语言基础

荷兰的外语教学重视对学习者策略的指导,教师帮助语言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反思,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丹麦国民中学的外语课程规定外语教学应包括语言习得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各种交际策略,如一般语言学习、阅读、听力、词汇学习等的敏感性。

在多元文化社会进行外语教学应重视第一语言的作用已成为国外外语界的共识,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背景知识,使其产生安全感,同时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高级”语言能力。卢森堡在此方面进行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实验,如:DECOLAP, DECOPRIM等充分证明了第一语言的作用。摩洛哥的调查也发现,成功的英语学习得益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至少2门其他语言--标准阿拉伯语和法语(同属摩洛哥幼儿园-9年级语言)。

国外外语教学的重要策略还包括:1)用外语教外语。摩洛哥外语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用外语教授外语,其10-12年级学生经过3年的外语学习,口语和书面语均已达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上水平;2)模块教学。意大利最近在第二语言选修课推行模块教学,改变过去以年龄或学年分班的做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编班;3)项目学习(Project-Oriented Learning)。丹麦使用项目学习外语的年级,尤其是高年级(8-10年级)增加,这不但强调用电脑技术获得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更强调的是语言与内容学习的融合:深入到英语国家(不仅仅是英美)去学习其文化,如在澳大利亚学习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学习环保等等。

外语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体系;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

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商务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务外语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教学体系,本身就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商务外语教学体系是建立在教学观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的。高职院校在构建商务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床戏能力的配糖,对高职院校商务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和优化,对商务外语实践教学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拓宽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外贸跟单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

一、高职商务外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商务外语教学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商务外语培养的过程中,建立商务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外贸跟单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主线,才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放在整个商务外语教学的首位,使得“理论为实践服务”和“知识为能力服务”的指导思想变的尤为突出,明确了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和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型人才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就业前应该充分了解商务外语专业做面向的岗位,尤其是外贸跟单员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商务外语专业学生所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从事外贸跟单员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采用科学归类分析法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对国际贸易知识和业务非常熟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我国整个外贸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商务外语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外语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教师还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道德、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辱感,使得高职院校具有外贸跟单意向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并在在外贸跟单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遇到事情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市场就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指南针。要想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在商务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商务外语实践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将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将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商务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商务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并在构建高职商务外语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重视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外语基础知识教学是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商务外语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交流、表达和运用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

1.性格素质方面的要求。

外贸跟单员是一份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的职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员工的性格素质,主要是看员工的板式灵活程度和就职后的可塑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时,会将学生的性格素质放在首位,将学生的专业能力放在第二位,外贸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因此,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刚刚进入外贸企业从事外贸跟单员岗位的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学会放低姿态,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并快速的融入到企业的外贸跟单工作环境中。学生的性格素质尤为重要,但并不是外贸企业招聘员工时考虑的唯一要素,外贸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业务素质。

2.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

通常强狂下,外贸企业提供的岗位都是以外贸业务员和外贸跟单员为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外贸跟单员岗位中,首先要对外贸企业的本身和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熟练的开展外贸跟单业务,熟悉外贸企业跟单业务的流程,做好询价、报价、和客户签订合同、核工厂签订购销合同、安排出货等等,并根据外贸跟单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记录。还要了解外贸跟单过程中各种单据的格式和作用,为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中开展外贸跟单业务保驾护航。学生在企业中外贸跟单的过程中,还要具有良好的客户维护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才能使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众所周知,外贸跟单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外贸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不仅注重学生的性格素质、业务素质,还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贸企业希望员工具有全方位均衡发展的能力,外贸企业通常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外语听说和商务信函的协作能力,这是外贸跟单员和客户交流沟通的基础;其次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储备能力,使得对外贸易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最后要考虑的是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外贸企业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商务外语专业的学生只有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才能做好电子商务平台外贸跟单工作。

三、我国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培養的方法

1.外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外贸企业开展外贸跟单工作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要能熟练的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只有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外贸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重视商务外语实践教学,采用分组讨论、游戏、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子啊课外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中指导。高职院校还要在此过程中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借助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认识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2.商务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商务运作能力是商务外语专业学生求职的优势,目前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不重学历重证书,高职院校商务外语专业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的来的,是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有效体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商务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组织模拟外贸跟单实践,安排学生到节假日大型卖场参观为学生提供商务谈判仿真工作环境,开展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目的的商务技能大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商务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3.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创造具有价值的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在高职院校商务外语实践教学和外贸跟单员岗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已具备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外语运作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创造性运用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外贸跟单岗位实践锻炼的机会,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结:为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商务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贸跟单岗位能力,使其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外贸跟单的过程中,学会结合管理和商务运作解决外贸跟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视高职院校商务外语教学,确保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子啊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交能力、知识协调能力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外贸跟单能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马俊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邓莎莎.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研究[D].广州大学,2013.

[3]曹华芳.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4]吴丹辉.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人才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5]魏静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广州大学,2011.

上一篇:哲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伦理论文范文